静脉输液渗漏的处理[1]

合集下载

静脉输液渗出的处理

静脉输液渗出的处理

3、输液时间
药物外渗发生率与输液时间成正比: 即时间越长,发生率越高!
表1:不同输液时间与液体外渗发生源自的关系[例(%)]输液时间 ≤24h ~48h ~71h ≥72h 例数 241 452 510 441 外渗例数 1 4 9 15 发生率(%) 0.41 0.88 1.76 3.40
李蔚蓝;罗秀娟 .留置针输液非穿刺性损伤致液体外渗的原因及预防对策.国际护理学杂志.2009 .28(2):265-267
三、药物外渗的发生机制
1、输液针头尖端刺破血管壁 2、药物刺激引起静脉收缩、血流缓慢,稀释能力下降 3、液体静压增加,从进血管的针眼处渗漏 4、高渗性、高pH值或其他刺激性的输入液体或药物刺激血管壁, 损伤血管内皮,引起液体扩散从而造成外渗 5、药物持续滴注,胶体渗透压降低 6、继发感染,因细菌及其毒素的作用,炎症细胞的聚集及炎症介 质的释放,造成血管通透性升高,而发生组织水肿。
长春花碱 长春新碱 足叶乙甙 氮芥 紫杉醇
环形局部封闭方法
消毒局部皮肤,在距离外渗范围外缘 2.5-3cm处用6-7号针头行环形封闭,再 调整角度分别向外渗中心封闭。
进针深度以15-20°为宜,深浅最好在 渗漏区底部,不可过浅,每次注射前抽 回血,最好覆盖无菌纱布。
③冷敷
• 适用于蒽环类药物如柔红霉素、表阿霉素、阿 霉素、紫杉醇、多西紫杉醇、多西他赛等药物 外渗 • 局部冷敷可使血管收缩,组织细胞代谢率下降, 可以减少药物外渗的量及正常细胞对药物摄取 • 48-72h内局部冰袋冰敷,4-6次/天,20-30 min/次
水胶体敷料
造影剂外渗处理
抬高患肢 50%硫酸镁湿冷敷(可+地塞米松)、
土豆片贴敷
脂肪乳外渗处理
脂肪乳外渗,形成脂肪小滴,在输注部位造 成局部毛细血管或组织阻塞,毛细血管中可见 脂肪栓子,引起皮肤红肿、胀痛、出血、渗出 、水肿、坏死及纤维性变 50%硫酸镁+DXM+利多卡因 湿热敷、土豆片 贴敷 水胶体敷料

静脉输液外渗原因及护理对策

静脉输液外渗原因及护理对策

静脉输液外渗原因及护理对策1. 引言1.1 静脉输液外渗原因及护理对策静脉输液外渗是指输液液体从血管内渗出至注射部位或周围组织的现象。

静脉输液外渗原因多种多样,主要包括输液速度过快、输液管路连接不密封、注射部位受压迫等因素。

外渗的危害主要表现为药物浪费、局部组织损伤、感染等不良后果。

为了有效应对静脉输液外渗,护理人员需要采取相应的护理对策。

首先要确保输液管路连接牢固密封,注意观察输液情况及患者注射部位的情况,及时发现外渗现象。

护士在输液过程中需要密切观察患者的情况,及时调整输液速度,避免输液速度过快造成外渗。

护理人员应定期更换输液器、输液管等器材,确保器材完好无损。

加强对静脉输液外渗的警惕,做好预防和处理工作,是保障患者安全的重要措施。

只有护理人员始终保持警惕、细心观察,才能有效预防和处理静脉输液外渗,为患者输液安全提供保障。

2. 正文2.1 静脉输液外渗原因静脉输液外渗是指静脉穿刺后,输液液体未正常通过静脉通道进入患者体内,而是渗漏到周围组织间隙造成的现象。

静脉输液外渗的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静脉穿刺技术不正确:静脉穿刺时,穿刺角度不正确或者穿刺过深、过浅都会导致静脉穿刺点周围组织受损,造成外渗。

2. 输液速度过快:输液速度过快会增加静脉内的压力,可能导致静脉破裂或溃疡,从而引起外渗。

3. 输液管路连接不牢固:输液管路连接处如果松动或漏气,液体就会从连接处外渗。

4. 静脉壁损伤:长时间的静脉导管留置或频繁的换针操作可能导致静脉壁损伤,增加外渗的风险。

5. 患者过度活动:患者在输液期间过度活动或不小心碰到输液部位也可能导致外渗。

需要注意的是,静脉输液外渗虽然看似只是一种小问题,但它可能会造成患者感染、溶液浓度异常等危害,因此在静脉输液过程中要格外小心,避免外渗的发生。

2.2 外渗的危害外渗是静脉输液中常见的并发症,其危害不容忽视。

外渗导致输液药物无法充分进入患者体内,使得治疗效果无法达到预期。

静脉输液中引起渗漏的几种处理方法

静脉输液中引起渗漏的几种处理方法

原文地址:静脉输液液体外渗的预防、观察及处理作者:清泉来源:网络静脉输液中引起渗漏的几种处理方法【关键词】静脉输液渗漏处理方法静脉输液是防病治病和抢救生命的重要给药途径,但在临床工作中,因些主客观原因而可能出现药物外渗或渗漏损伤,因此,及时观察和处理渗漏问题,是保障病人治疗的一重要问题1 常引起静脉输液渗漏的药物1.1 抗生素类1.1.1 青霉素类青霉素钠、舒氨西林、氨苄青霉素、新治君等。

1.1.2 头孢菌素类头孢唑啉钠、头孢哌酮钠、头孢噻吩钠、头孢呋新钠、头孢噻肟钠、头孢米诺钠等。

1.1.3 环内酯类红霉素等。

1.1.4 氨基糖苷类卡那霉素、丁胺卡那、妥布霉素等。

1.1.5 其他氧氟沙星、克林霉素、磷霉素、白霉素等。

1.2 高渗溶液甘露醇、山梨醇等。

1.3 阳离子溶液氯化钾、氯化钙、葡萄糖酸钙等。

1.4 升压药去甲肾上腺素、阿拉明、巴胺等。

1.5 扩血管药葛根素、丹参、碟脉灵、血栓通、培丙脂、丹奥等。

1.6 抗癌药物类(略)。

2 输液渗漏的处理方法一旦发生渗漏,应立即换输液部位,并积极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消除组织水肿和药物对细胞组织的毒性作用。

2.1 治疗原则(1)促进液体重吸收。

(2)使用拮抗剂药物效应。

(3)灭活外渗药物的毒性。

2.2 具体方法2.2.1 对血管刺激性较小的药物如抗生素类:(1)肿块<5cm×5cm时,可采用热敷方法(拔针4h后可进行)。

(2)肿块>5cm×5cm时,应及时给予硫酸镁或呋喃西林湿敷。

(3)对血管刺激性较大的药物(局部产生无菌炎症反应)如:红霉素或沙星类药物,应给予冷敷(收缩血管,减少吸收,灭活药物毒性)或硫酸镁湿敷(预防小血管内膜炎),也可采用0.5%的654-2溶液湿敷(可对抗微血管痉挛,提高细胞免疫及补体含量,促进网状内皮系统的吞噬功能,而达到增强自身抵抗力,控制炎症的目的)。

2.2.2 阳离子溶液与高渗溶液(1)钙剂:首选硫酸镁湿敷(因其对抗作用强),其次,也可采用0.5%654-2湿敷。

静脉输液外渗的处理

静脉输液外渗的处理

2014.10临床经验851 病情介绍患者男性,46岁,18d 前因“左侧髋臼骨折”行骨牵引等治疗,3d 前好转出院后在家继续行骨牵引,因“突发气急30min ”于2011/12/31/20:37急诊入院。

入院查神志模糊,双瞳孔等大等圆(直径3mm ),光反应存在,极度烦躁,面色紫绀,T :35.5℃,P :121次/分,R :35 次/分,Bp 80/60 mmhg ,SPO 2:56 %。

急查血常规:25.87*109/L 、中性粒细急性重症肺栓塞抢救成功一例颜 莉江阴市人民医院急诊室 江苏省江阴市 214400【摘 要】急性肺栓塞是临床上严重威胁患者生命的心肺血管性疾病,及时的诊断和治疗对患者的预后生存有重要的影响。

若诊断抢救不及时,患者一旦发病可引起较高的病死率。

本文通过对一例急性重症肺栓塞患者的抢救,分析论述了对急性肺栓塞的有效救治手段和预防措施。

【关键词】肺栓塞;心肺复苏;溶栓;急救胞百分比81.8%,D 二聚体:5.3mg/L ,血气分析:PH7.2,PaCO 2:25mmHg ,PaO 2:40mmHg,,ECG :窦性心动过速、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ST-T 改变。

立即予高流量给氧,简易呼吸囊辅助呼吸,迅速建立静脉通道,甲基强的松龙40mg 静推,心电监护等处理。

于20:45突发心跳停止,点头样呼吸,即予胸外心脏按压,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呼吸,IPPV 模式,VT500ml ,f10次/分,FiO 2100%,肾上腺素1mg 每5min 静推。

于21:55恢复窦性心律,但血压测不出,给予多巴胺200mg+生理盐水30ml 以15ml/h 静脉泵入,羟乙基淀粉500ml 静滴扩容,使用冰帽行脑保护等措施。

22:10及22:50先后再次出现心跳骤停,即予以阿替普酶溶栓50mg 以25mg/h 静脉泵入。

23:38患者恢复窦性心律,Bp :130/80mmHg, SPO 2:99%,HR :100次/分,双瞳孔4.5mm ,光反应消失,ECG :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ST-T 改变。

静脉输液外渗处理流程

静脉输液外渗处理流程

静脉输液外渗处理流程
静脉输液外渗处理流程一般包括以下步骤:
1. 发现外渗:护理人员要仔细观察患者的输液情况,一旦发现输液管外有药液渗出或者发现局部浮肿、疼痛等不适症状,就要立即停止输液并确认是否发生了外渗。

2. 保持原位:保持外渗处的输液管原位,不要移动或破坏现场。

3. 停止输液:立即停止输液泵或者手动滴注器的输液,避免继续渗出。

4. 通知医生:及时通知主治医生和护理主管,报告外渗情况,并请医生进一步处理。

5. 清洗外渗处:用生理盐水或洗必泰清洗外渗处,以防止药物或静脉输液引起刺激或感染。

6. 调整位置:如果外渗处是插管部位,护理人员需要检查和调整插管的位置,确保其正确。

7. 冷敷:可以给外渗处进行冷敷,以减轻疼痛和肿胀。

8. 小心观察:密切观察患者的症状变化,包括局部疼痛、红肿、发热等,及时反馈给医生。

9. 记录和报告:将外渗情况详细记录在护理记录中,并及时报
告给医生和上级护理人员。

需要注意的是,在处理静脉输液外渗时,切忌自行处理或擅自拔除输液管,应及时向医生寻求帮助和指导,以避免引起更严重的并发症。

静脉输液外渗的处理与预防

静脉输液外渗的处理与预防

外渗处理
普通输液外渗的处理:(1)立即停止输液,拔针,抬高患肢,高于心脏水平位 置20~30cm。
(2)冷敷:可减轻皮损程度,可使局部血管收缩,减轻局部出血和疼痛。 (3)热敷:主要用适量25%硫酸镁置于无菌纱布,贴于外渗部位,保持纱布湿
润,每10~20min更换1次,以促进局部组织水肿吸收消退,达到消肿止痛的 作用。 (4)马铃薯片外敷:消炎、止血、消肿作用。
外渗的诊断
药物外渗的诊断不难,绝大多数情况下可根据穿刺局部出现疼痛、肿胀、红 斑以及检查静脉通路有无回血现象。部分病人可不出现上述症状,首次出现 的是皮肤组织已受损伤的体征即使外渗是轻微的、短暂的局部刺激,病人可 能感觉并不明显,但组织坏死和皮肤溃疡仍可发生,严重时可丧失肢体功能。 对于中心静脉插管输液的病人,除上述情况外,只要出现液体流速变慢,穿刺 同侧胸痛均应考虑药物外渗。不管什么时候发生外渗,都应做好记录和评估。 护理记录内容应包括时间,静脉输注通路的部位,针头大小,估计外渗药物 的量,穿刺局部外观描述,处理手段和病人的感受,摄照片以备档。
谢谢!
痛、局部红肿、抽无回血,皮肤暗紫、变硬。许多高渗液体渗出也可以导致
局部组织发生损伤,但是化疗药物引起的外渗所导致的局部组织损伤是临床
工作中预防和处理的重点。一般外渗性损伤通过保守治疗通常可以自愈,但
是外渗导致的潜在后遗症有事不可低估的。外渗损伤可导致疤痕组织的形成, 组织坏死,皮肤组织缺损,关节畸形和挛缩。
外渗的分类及机制
1.外渗分为:发疱类化疗药物外渗、刺激性化疗药物外渗和非刺激性化疗药物 外渗。
(1)发泡性化疗药物是临床上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主要由长春新碱、诺维本、 托马克等、蓖环类抗肿瘤药物、阿霉素、表阿霉素及丝裂霉素等,一旦渗入 血管外,短时间内可发生红、肿、热、痛,甚至皮肤及组织坏死,也可导致 永久性溃烂。

甘露醇静脉输液渗漏的处理方法及预防交接班制度

甘露醇静脉输液渗漏的处理方法及预防交接班制度

甘露醇静脉输液渗漏的处理方法及预防交接班制度首先,我将介绍甘露醇静脉输液渗漏的处理方法。

1.停止输液并确认渗漏一旦注意到输液渗漏,首先要停止输液,确保渗漏不会继续发生。

然后,仔细观察渗漏情况。

确认渗漏的位置和程度,以便做出进一步的处理。

2.保持渗漏部位清洁在处理渗漏的同时,要保持渗漏部位清洁。

使用温盐水或消毒纱布擦拭渗漏部位,确保不会引起感染。

3.更换导管或换输液方式如果输液渗漏严重,可能需要更换导管或者换一种输液方式。

可以尝试重新插入导管,或者选择其他途径进行输液,如外周静脉输入。

4.观察是否发生并发症输液渗漏可能引发各种并发症,如局部组织损伤、感染、深部组织坏死等。

因此,在处理渗漏的同时,要密切观察是否有相关的并发症发生。

如有必要,及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接下来,我将介绍预防输液渗漏的交接班制度。

1.资源共享在交接班时,要确保充足的输液设备和材料供应。

检查院内的输液设备是否完整并且处于良好状态,同时确保常用输液材料的充足储备。

2.完整交接信息交接班时,要详细记录输液的相关信息。

包括患者的姓名、病历号、输液的药物、用量、输液速度等。

同时,要详细描述输液导管的插入部位和方式,以及输液的时间、监测情况等。

3.定期巡视在交班之后,护士应该定期巡视患者的输液情况。

观察输液导管的畅通性和位置是否正确,监测输液速度是否正常,同时注意观察患者是否有不适症状。

4.管路固定为了避免输液渗漏,输液导管的固定十分重要。

应该使用透明敷料或其他固定装置,将导管固定在患者身上,以确保导管的稳定性。

5.培训教育针对新入职的护士或临床实习生,需要进行相关的培训教育。

包括正确的导管插入技巧、输液的速度控制和渗漏处理等内容,以提高他们的专业水平和工作质量。

总之,对于甘露醇静脉输液渗漏的处理,要及时停止输液并确认渗漏,保持渗漏部位清洁,可能需要更换导管或换一种输液方式,观察是否发生并发症。

在预防输液渗漏的交接班制度中,要确保充足的输液设备和材料供应,完整交接信息,定期巡视,正确固定导管,进行培训教育。

静脉输液渗漏的9种处理方法

静脉输液渗漏的9种处理方法

静脉输液渗漏的9种处理方法静脉输液在医疗中是非常常见的操作,但有时会出现输液渗漏的情况。

输液渗漏不仅会减少药物的有效性,还可能引起局部感染和其他
并发症。

下面分享一些静脉输液渗漏的处理方法,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1. 停止输液
当发现输液出现渗漏时,首先要及时停止输液,避免药物外渗造成
浪费和患者不必要痛苦。

2. 更换输液管路
检查输液管路是否破损或不完整,如有异常要及时更换,确保输液
管路的完整性。

3. 轻轻按压渗漏点
在确认输液管路无异常后,可以尝试轻轻按压渗漏点,帮助药液被
吸收,并减少渗漏量。

4. 重新插管
如果渗漏点无法通过按压解决,可以考虑重新插管,确保输液通路
畅通有效。

5. 使用敷料覆盖渗漏点
对于较小的渗漏点,可以使用透明敷料进行覆盖,帮助固定输液点,减少药物外渗。

6. 寻找其他输液通路
如果某一部位反复出现渗漏,可以考虑寻找其他输液通路,以确保输液效果。

7. 及时处理局部感染
对于因输液渗漏引起的局部感染,要及时进行处理,可以使用抗菌药物或局部清洁消毒,防止感染扩散。

8. 观察患者症状
在处理输液渗漏的同时,要密切观察患者的症状变化,及时处理可能出现的并发症。

9. 定期检查输液点
对于需要长期输液的患者,要定期检查输液点,确保输液通路畅通无渗漏,避免不必要的问题发生。

总之,静脉输液渗漏是一种常见但需要及时处理的情况。

在操作中要细心、耐心,及时采取有效方法处理,确保输液效果,减少患者的痛苦和并发症发生。

希望上述方法对您有所帮助,谢谢阅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静脉输液渗漏的处理
一旦发生静脉渗漏性损伤,应该立即停止输液,用空针回抽渗漏于皮下的药液,负压拔针并采用纵向大面积按压法按压穿刺点。

1、热敷:局部敷热可以促进外渗药物的吸收与分散减轻药物外渗所致的皮肤伤害。

如去甲肾上腺素、阿拉明、多巴胺、氯化钾以及植物碱类化疗药物发生的渗漏。

但对高渗液如50%葡萄糖、20%甘露醇外渗超过24h多不能恢复,此时已
经发生的严重缺血性损害,局部皮肤转为暗红,产生局部出血,若热敷可使局部组织温度升高,代谢增快,耗氧增加而加速坏死。

2、冷敷:冷敷可使血管收缩,减轻局部水肿和药物的扩散,还能使神经末梢敏感性降低而减轻疼痛。

主要用于抗肿瘤药物和非血管收缩药物引起的渗漏,一般渗漏后24h内采用,如果需要反复用冷敷,必须间隔1h,以免引起“继发效应”。

如:20%甘露醇、化疗药物等应早期冷敷。

3、95%乙醇外敷:95%乙醇可用于葡萄糖酸钙、20%甘露醇及其些抗生素药物,可迅速消肿止痛,无任何不良反应。

4、硫酸镁湿敷:硫酸镁能舒张血管平滑肌,使痉挛的外周血管扩张,通过镁离子的透入,改善组织与组织间隙细胞的渗透压,达到局部渗出液的吸收和消肿的目的。

临床上常用
33%及50%硫酸镁湿敷。

5、中药外敷:多种中药制剂外敷可缓解静脉输液渗漏症状,减轻组织损伤。

如:冬青注射液、冰片虎杖、新鲜芦荟汁、马铃薯等对治疗静脉输液渗漏有效。

6、酚妥拉明湿敷:作为α受体阻滞剂,能拮抗肾上腺素的α型作用,具有舒张血管、改善微循环而使局部组织免于缺血缺氧,不发生变性坏死,同时具有明显镇痛作用。

用于局部湿敷血管收缩型药物的外渗,效果优于硫酸镁。

特别对新生儿皮下注射肾上腺素引起的局部皮肤损害,尽早进行酚妥拉明局部湿敷能起到显著的效果。

7、局部水肿,血管炎症:还可先涂地塞米松,尔后外敷马铃薯薄片,在我院应用亦取得较好疗效,并推广应用。

8、局部封闭:不论何种药物引起的局部皮肤出现水疱, 紫黑或坏死,都要立即进行药物封闭,外敷药物,临床上多用普鲁卡因、透明质酸酶,在红肿皮肤的边缘呈点状封闭,以阻止渗漏药物继续向深层组织扩散。

酚妥拉明5-10mg加0.9%氯化钠注射液20ml用于血管收缩药及葡萄糖酸钙的渗漏;0.2%普鲁卡因20ml溶解透明质酸酶200U用于高渗溶液渗漏,
1%-2%利多卡因5ml加地塞米松5mg加0.9%氯化钠注射液10ml 配合冰敷用于化疗药物渗漏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