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的近似数》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积的近似数教案

积的近似数教案

积的近似数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积的意义和计算方法;2. 学习简单的近似数的计算方法;3. 发展学生的观察力和计算能力。

二、教学重点:学习积的意义和计算方法。

三、教学难点:学习近似数的计算方法。

四、教学准备:白板、黑板、彩色粉笔、教学用具、练习册。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老师出示一道题目:“如果我有3个苹果,每个苹果的价格是2元,应该支付多少钱?”引导学生思考,得出答案为6元。

2. 学习积的意义(10分钟)教师将一颗水果、一块巧克力等物品展示给学生,让学生观察并说出相同的数量,介绍数量的概念,引导学生了解积的含义。

3. 认识计算积的方法(15分钟)教师通过多个例子,引导学生发现计算积的规律,如2×3=6、4×2=8等,帮助学生掌握计算积的方法。

4. 学习近似数的计算方法(20分钟)教师通过实际生活中的例子,引导学生掌握近似数的计算方法。

例如:“小明买了5个苹果,每个苹果的价格是2元,他应该支付多少钱?”学生可以通过近似计算方法,得出答案为10元。

5. 操练积的计算(15分钟)教师出示一些简单的积的计算题目,让学生通过近似数的计算方法进行求解。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提高计算能力。

6. 练习巩固(15分钟)教师发放练习册,让学生完成相关的练习题。

同时,教师巡视指导学生,在学生独立完成后进行批改,及时纠正错误。

7. 总结与归纳(10分钟)教师与学生一起回顾今天的学习内容,总结学习的心得和体会。

鼓励学生积极发表自己的意见和看法,并对学生的表现给予肯定和鼓励。

六、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了解了积的意义和计算方法,并学会了近似数的计算方法。

同时,通过练习题的训练,提高了学生的观察力和计算能力。

七、课后作业:布置相应的课后作业,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

八、教学反思:本节课教学目标明确,教学过程有条不紊。

但是,在操练积的计算环节中,可能存在部分学生掌握得不够扎实,故下节课需要针对这一部分进行巩固和加强。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第5课时《积的近似数》教案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第5课时《积的近似数》教案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第5课时《积的近似数》教案一. 教材分析《积的近似数》是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五课时内容。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掌握求一个数的近似数的方法,通过四舍五入法来取一个数的近似值,为后续学习小数除法、分数乘法等知识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整数四则运算,对四舍五入法有一定的了解。

但求一个数的近似数在实际应用中,学生可能会对四舍五入的规则理解不透,导致计算结果与实际有较大出入。

因此,在教学中需要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受四舍五入的规则,提高他们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求一个数的近似数的方法,能运用四舍五入法取一个数的近似值。

2.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他们的数学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求一个数的近似数的方法。

2.教学难点:让学生理解四舍五入的规则,并在实际操作中运用。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合作学习法、操作实践法等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件:积的近似数的相关图片、例子等。

2.学具:小棒、计数器等。

3.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1.利用课件展示生活中求近似数的情景,如购物时找零、测量身高等,引导学生了解求一个数的近似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提问:你们知道怎样求一个数的近似数吗?让学生分享自己的想法。

呈现(10分钟)1.讲解求一个数的近似数的方法,引导学生理解四舍五入的规则。

2.通过PPT展示例子,让学生在课堂上实际操作,体验求一个数的近似数的过程。

操练(10分钟)1.学生分组进行合作,利用学具进行实际操作,求出给定数的近似数。

2.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在操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巩固(10分钟)1.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教师讲解答案,解析学生解题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积的近似数》数学教案设计

《积的近似数》数学教案设计

《积的近似数》數學教案設計教案设计:《积的近似数》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理解和掌握求积的近似数的方法,能熟练运用四舍五入法进行计算。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际问题情境的创设和解决,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观察力和思维能力。

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理解并掌握求积的近似数的方法。

难点:灵活运用四舍五入法进行计算。

三、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1. 教师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近似数”吗?2.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近似数就是与真实值相差不大的数值。

在实际生活中,我们常常需要使用近似数来表示一些数量。

(二)讲授新课1. 举例说明:如果我们要买一个价格为98元的商品,我们付了100元,售货员会找给我们多少零钱呢?我们可以用四舍五入法把98元看作100元,那么找给我们的零钱就是2元。

2. 引出主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如何求积的近似数。

3. 教师讲解:求积的近似数,我们可以先算出准确的积,然后根据需要保留的小数位数,用四舍五入法进行取整。

4. 教师演示例题:例如,计算5.6×7.8的结果,我们先算出准确的积是43.68,然后根据需要保留两位小数,四舍五入后得到的结果是43.7。

(三)课堂练习1. 学生独立完成课本上的习题,教师巡视指导。

2. 集体核对答案,解答疑问。

(四)课堂小结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并强调求积的近似数的方法和步骤。

(五)作业布置布置适量的课后练习,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四、板书设计:积的近似数1. 什么是近似数?2. 如何求积的近似数?3. 四舍五入法的应用4. 例题讲解5. 课堂练习6. 课堂小结。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积的近似数》集体备课教学设计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积的近似数》集体备课教学设计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积的近似数》集体备课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积的近似数》是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的一章内容,主要讲述了求一个数的近似数的方法。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理解近似数的概念,掌握求一个数的近似数的方法,并能够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基本的乘法运算,对于求一个数的近似数,他们可能存在一些模糊的理解,需要通过实例来加深理解。

同时,学生对于数学的实际应用能力也在逐步提高,可以通过实例让他们更好地理解近似数的概念。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近似数的概念,掌握求一个数的近似数的方法。

2.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求一个数的近似数的方法。

2.教学难点:理解近似数的概念,并将近似数的方法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实例教学法、小组讨论法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掌握求一个数的近似数的方法。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实例,用于讲解近似数的概念和方法。

2.准备练习题,用于巩固所学知识。

3.准备课件,用于辅助教学。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入近似数的概念。

例如:小明的身高是1.5米,我们可以用1.5米来近似表示他的身高,这就是近似数。

引导学生思考,还有哪些情况下我们会用到近似数?2.呈现(15分钟)呈现近似数的定义和方法。

近似数是一个数的接近值,通常用于简化计算或表示一个不精确的数值。

求一个数的近似数的方法有:四舍五入法、去尾法、进一法等。

通过实例讲解这些方法,让学生理解和掌握。

3.操练(15分钟)让学生独立完成一些求近似数的练习题,检验他们对于近似数概念和方法的掌握程度。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5分钟)通过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求近似数。

例如:一瓶饮料约有500毫升,求这瓶饮料的近似数。

《积的近似数》教案

《积的近似数》教案

《积的近似数》教案
教案:积的近似数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a.理解近似数的概念。

b.学会利用舍入规则对积进行近似计算。

2.过程与方法:
a.通过课堂讲解和实例演练,帮助学生理解近似数的概念。

b.通过练习题训练和小组合作探究等方式,培养学生利用舍入规则进行近似计算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有条理进行近似计算的习惯,促使学生正确对待近似计算与精确计算的关系。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a.近似数的概念。

b.利用舍入规则对积进行近似计算。

2.教学难点:
利用舍入规则对积进行近似计算的方法与技巧。

三、教学过程
1.导入(5分钟)
通过一个趣味问题导入:“几只鸡蛋能放进一个篮子里。

”学生猜测后,教师引导学生思考,除非篮子很小,否则我们只能估算出一个范围。

这就是近似数。

2.概念讲解(10分钟)
引导学生回忆,什么是近似数。

教师给出近似数的定义:“近似数是对一些数作出的较接近而不精确的估计。

”教师用多个实例解释近似数的含义,引导学生理解。

3.舍入规则(15分钟)
教师给出舍入规则的定义:“舍入规则是一种用于对数字进行四舍五入或截断的数学方法。

”教师通过讲解和示例演示,指导学生如何利用舍入规则对数进行近似计算。

4.练习题演练(30分钟)
a.教师出示一道练习题:“计算1.23×7.89、”并要求学生利用舍入规则对积进行近似计算。

教师安排学生独立计算,然后展示答案并进行讲解。

1.4《积的近似数》(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五年级上册 人教版

1.4《积的近似数》(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五年级上册 人教版

1.4《积的近似数》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五年级上册人教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积的近似数的概念,掌握求积的近似数的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四舍五入法求积的近似数的能力。

3. 培养学生运用积的近似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积的近似数的概念。

2. 求积的近似数的方法。

3. 运用积的近似数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求积的近似数的方法。

2. 教学难点:运用积的近似数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教学课件、计算器。

2. 学生准备:练习本、铅笔。

五、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出示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些图片中的物品是通过什么方法计算出来的吗?”2. 学生回答:“通过乘法计算出来的。

”3. 教师总结:“是的,通过乘法计算出来的。

那么,我们如何求出乘法的近似数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

”(二)探究(15分钟)1. 教师出示例题,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同学们,你们能求出这个乘法的近似数吗?”2. 学生尝试解答,教师巡视指导。

3.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求积的近似数的方法。

4. 教师出示练习题,学生独立完成。

(三)巩固(10分钟)1. 教师出示练习题,学生独立完成。

2. 教师出示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运用积的近似数解决。

(四)总结(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

2. 学生总结求积的近似数的方法。

3. 教师强调运用积的近似数解决实际问题时要注意的问题。

六、课后作业1. 完成练习册上的相关习题。

2. 观察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尝试运用积的近似数解决。

七、板书设计1.4《积的近似数》求积的近似数的方法:1. 观察乘积的位数。

2. 找到需要保留的小数位数。

3. 根据小数位数进行四舍五入。

八、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思考、总结,使学生掌握了求积的近似数的方法。

在巩固环节,通过实际问题的解决,提高了学生的应用能力。

但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掌握情况,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

《积的近似数》教案

《积的近似数》教案

《积的近似数》教案一、课题:积的近似数1.进一步巩固小数乘法计算。

2.根据题目要求,会应用“四舍五入”法取积的近似数。

3.进一步体会“四舍五入”法是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工具。

三、学情分析学生刚刚接触到积的近似数所以学习的不够理想。

四、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会应用“四舍五入”法取积的近似数。

2. 教学难点:会应用“四舍五入”法取积的近似数。

五、教学手段使用及分析多媒体:能让同学们更客观的理解知识六、教学方法引导式教学方法七、教学设计(一)基础训练【口算】23×3=42+56=48×0.3=0.54×3=5×0.8=48÷2=7810=7×4.2=600×0.03=4×5.5=【解答题】(只列式不计算)一袋核桃的重量是一袋红枣的2倍。

这袋核桃重0.8千克,这袋核桃重多少千克?(二)新知学习【典型例题】一、谈话导入,引出例题(导入设计)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动物的嗅觉最灵敏吗?所以人们常用狗来协助侦探、看家。

那狗的嗅觉到底有多灵呢?我们一起来看一组数据。

1、出示例6:人的嗅觉细胞约有0.049亿个,狗的嗅觉细胞个数是人的45倍,狗约有多少个嗅觉细胞?2、读题,找出已知所求。

3、生列式,板书:0.049×454、生独立计算出结果,指名板演并集体订正。

(师生互动设计)5、引导学生观察、思考:(1)积的小数位数这么多!能够根据需要保留一定的小数位数。

(2)保留一位小数,看哪一位?根据什么保留?(3)横式中的结果应该怎样写?【小结】因为题目要求保留一位小数,这时候四舍五入要看百分位,百分位上是0,小于5,舍去0和5,保留一位小数。

(三)巩固练习(随堂练习设计)【基础练习】1.按要求保留小数。

(1)保留一位小数:0.5964≈ 1.025≈ 1.9937≈(2)保留两位小数:12.038≈12.3045≈2. 根据下面算式填空。

积的近似数教案

积的近似数教案

积的近似数教案教案名称:积的近似数教案教学目标:1. 理解积的概念和意义;2. 学习如何计算积的近似数;3. 掌握积的四舍五入原则;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或黑板;2. 纸和铅笔;3. 多组小数计算题目的练习纸。

教学步骤:Step 1:引入主题(5分钟)教师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入主题,例如:“你知道什么是积吗?积在数学中有什么意义?”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问题。

Step 2:学习积的定义和计算方法(10分钟)教师向学生解释积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可以使用教学课件或黑板进行示范性演示,并指导学生跟随计算。

Step 3:积的近似数计算(15分钟)教师向学生解释如何计算积的近似数。

可以使用一些具体的例子进行讲解,如:45.6 × 31.7 ≈ 40 × 30 = 1200。

Step 4:四舍五入原则(10分钟)教师向学生介绍四舍五入原则,即五位后进一。

可以使用具体的例子进行演示,如:四舍五入到整数的例子、四舍五入到小数点后一位的例子等。

Step 5:练习和巩固(15分钟)教师分发练习纸,让学生独立解决一些小数计算的积的近似数题目。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掌握情况,提供必要的帮助和指导。

Step 6:总结和归纳(5分钟)教师带领学生总结和归纳学习的重点内容,强化知识的掌握。

Step 7:拓展思考(5分钟)教师提出一些拓展思考的问题,让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

例如:“在什么情况下,我们需要计算积的近似值?你能举例说明吗?”Step 8:作业布置(5分钟)教师布置适量的作业,要求学生继续巩固积的近似数计算方法的掌握。

作业可以包括计算题目和应用题目,以促进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

教学反馈: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随时观察学生的学习情况并给予反馈。

在最后的作业批改过程中,教师可以检查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并对学生的表现给予评价和指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积的近似数教学设计
商州区第X小学X X X
课型
课题积的近似数新授课
由于学生在四年级时已经掌握了求一个数的近似数的知识,本学期又学习了小数乘法,因此这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在求出积后,能够根据题目要求或者实际需要,把
积用“四舍五入”法保留若干位小数,所以这节课更多的是让学生学会根据客观生活
需要对乘积进行位数保留。

1.在师生互动的过程中自然生成问题情境。

本节课的教学先让学生说说对狗的了解,然后质疑为什么狗的嗅觉特别灵敏。

通设计说明过引导、质疑,找出人和狗的嗅觉细胞的有关信息,使学生产生解决问题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2.关注思考的主体始终是学生。

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始终关注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例如在解决狗的嗅觉细胞数量的问题情境中,学生一直是问题的主动参与者,在计算过程中注重让学生
自主思考,先尝试自己解决,然后在交流中加深理解,达成共识,进而能正确地运用
到实际生活中去。

1.理解积的近似数,掌握求小数乘法的积的近似数的方法。

学习目标 2.经历求小数乘法的积的近似数的过程,体验迁移学习的方法。

3.在学习活动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体验知识源于实际生活的思想。

学习重点用“四舍五入”法求乘积是求小数的近似数的一般方法。

学习难点根据题目要求与实际需要,用“四舍五入”法求小数乘积的近似数。

学习准备教具准备:PPT课件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环节导案学案达标检测
1.用“四舍五入”法按要求求出每个数的近似数。

(1)保留一位小数。

4.0763.720.589.0548(2)保留两位小数。

4.8643.295
5.4082.753
2.解题:在实际生活中,
1.按要求写出下面各数的近似数。

一、复习旧知,引入新课。

(5分钟)
1.学生按要求独立完
0.258(保留两位小
12.016(保留一位小
9.85(保留整数)成,集体订正。

2.明确本节课的学习任
数)
数)
务。

有时计算的结果不需要保留
很多的小数位数,今天我们就
来学习如何求积的近似数。

(板书课题)
答 案 : 0.26 12.0
10
2.判断。

(1)3.043 保留一位 1.(1)大家知道哪种动 小数约是 3.0。



物的嗅觉特别灵敏吗?(狗) 人们利用狗的这一特点把它 们训练成警犬。

(课件出示情
1.(1)学生自由交流自 (2)近似数
2.7 和 己了解到的数学信息。

2.70 的 精 确 度 不 同 。

(2)学生独立列式,并 (

境图)看,警犬正在帮警察叔 计算出结果。

(3)精确到十分位,
叔检查物品呢。

从中你发现了 哪些信息?
2(. 1)①题目中的要求: 要看小数点右边第一位。

得数保留一位小数。



(2)要求狗约有多少亿
②根据已有的经验:保
答案:(1)√(2)
二、创设 个嗅觉细胞,应该怎样列式? 留一位小数后,积约是 2.2。

√(3)× 情境,探 尝试计算。

③因为求的是积的近似
3 计算下面各题,并
数,所以要用“≈”表示。

把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究求积的
2.引导学生求积的近似
近似数的 数。

方法。

(20 分钟)
(2)学生讨论后明确: 求积的近似数,先算出积, 然后看需要保留数位的下一 位数字,再按照“四舍五入”
27.5×0.86≈ (1)引导学生讨论: 7.5×1.243≈ ①题目中对得数是怎么 答案:23.7 9.3 4.一个三位小数“四
要求的呢?
②怎样把乘得的积 2.205 的方法求出结果,用“≈” 舍五入”到百分位约是 保留一位小数呢?
表示。

1.65,这个三位小数最大
③结果应怎么写?
(3)学生自由发言:要 是 (
), 最 小 是 (2)结合例题讨论求积 看清楚题目的要求;所要保 ( 的近似数的方法。

留数位的末一位或末几位是
(3)求积的近似数时应 0,不能划去。

该注意什么?
1.完成教材第 11 页“做
三、巩固 一做”第 1、2 题。

)。

答案:1.654 1.645
1.独立计算,相互交流, 汇报结果。

2.先分析题意,再在练
教学过程中老师的疑问:
为 42 米,如果每平方米产青 习本上列式计算,并汇报解 菜 6.8 千克,这块菜地一共产 题、取近似数的过程。

练习。

(10 2.一块正方形菜地,边长
分钟)
青菜多少千克?(得数保留整
数)
四、课堂
总结,布置作业。

(5分钟)
1.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
什么收获?
1.交流自己本节课的收
2.独立完成作业。

获。

2.布置作业。

积的近似数
0.049×45≈2.2(亿个)
五、教学板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