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渍土路基施工 (1)
盐渍土路基施工

盐渍土路基施工要点盐渍土在是指:地表土层1米厚度内,易溶盐含量大于0.5%的含盐土层。
由于盐渍土所具有的“吸湿性、松胀性、膨胀性、侵蚀性和腐蚀性”,对路基的结构和稳定破坏很大,因此根据盐渍土的特性,在施工中强调以下要点:㈠、施工安排原则1、在适宜的施工季节内,集中力量连续快速施工,从基底清除开始直至路床表面应分段一次完成,不可间断,在设置隔离层的地段,至少也应一次做到隔离层顶部,以避免路基的再盐渍化和形成新的盐壳。
⑴、施工季节宜安排在地下水位最低的季节,西北地区在六月以后,八至九月水位最低,十月水位开始上涨。
⑵、砂性盐渍土宜在春季和夏初施工,强盐渍土地区应在表层含盐量较低的春季施工。
2、加强排水、降低地下水位,施工过程中及时合理地布置好排水系统,不应使路基及其附近有积水现象。
3、加强路基防护,减少自然侵蚀。
㈡、路基施工盐渍土路基宜采用路堤形式。
1、基底处理:盐渍土路基基底的处理应视含盐量、含水量及地下水位而定。
⑴、盐渍土地区路堤基底和天然护道的表层土大于填料的容许含盐量时(含盐量大于8%)或表土松软有盐壳时,宜于铲除。
铲除表层盐渍土时,应作成自路基中线向两侧2%的横向坡面。
⑵、路堤基底为松散的石膏土时应予夯实。
⑶、当基底土层的含水量大于液限时,如其厚度小于1米,宜全部清除并换填渗水土壤;大于1米,应按软土路基有关规定予以处理。
⑷、软弱土基底已清除至地下水位以下时,应换填透水性材料,其高度至少超过地下水位以上30cm,方可填土。
2、填料选择:填料选择的主要依据为土的含盐量。
⑴、当附近无其他适用的填料,必需用盐渍土时,土中易溶盐容许:总含盐量不得大于5%,其中氯盐含量不得大于5%;硫酸盐含量不得大于2%;碳酸盐含量不得大于0.5%.且应根据当地气候、水文、地质等情况,通过试验确定采用的技术措施。
⑵、在施工中必须注意含盐量的均匀性。
⑶、当用石膏作填料时,应先破坏其蜂窝状结构,且要严格控制压实度,禁止雨天施工。
公路工程盐渍土路基施工技术设计分析

公路工程盐渍土路基施工技术设计分析公路工程中,盐渍土路基是一种常见的路基类型。
盐渍土具有一定的膨胀性和收缩性,容易受水分影响而产生变形,从而影响路基的稳定性和使用寿命。
盐渍土路基的施工技术设计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就盐渍土路基施工技术设计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一、盐渍土路基的特性盐渍土是指土壤中含有一定量的盐类物质,主要包括氯化物、硫酸盐和碳酸盐等。
盐渍土在遇水后易溶解并导致土壤中盐分的积聚,影响土壤颗粒间的结合力,使土壤具有膨胀性和收缩性。
盐渍土对植被的生长和水分的渗透具有一定的阻碍作用。
盐渍土路基具有以下特性:1. 膨胀性和收缩性较大,易造成路基变形和裂缝;2. 抗渗性能较差,易造成路基内部积水;3. 盐分对土壤结合力的影响,使得路基稳定性降低。
1. 路基设计针对盐渍土路基的特性,应采用合理的路基结构形式和截留排水系统。
应尽可能选择路线避开盐渍土区域,以减少盐渍土路基的使用量。
对于已确定使用盐渍土路基的路段,应采用较为厚实的填料层和基层,在填充时应注意夯实并充分排水。
路基顶部应采用防水层和排水系统,以减少水分对路基的侵蚀。
2. 施工工艺盐渍土路基的施工应注重以下几个方面:(1)土壤改良:在施工前应对盐渍土进行改良处理,利用化学物质减少土壤中盐分的积聚,提高土壤的稳定性。
(2)填筑夯实:选择合适的填料材料,夯实时应注意充分排水,避免填料中盐分的积聚。
(3)路面铺装:采用优质的路面材料,同时要注重路面排水,减少水分对路基的侵蚀。
3. 现场管理盐渍土路基施工过程中,需要加强现场管理,包括对土壤的采样测试、施工工艺的监督管理和施工人员的技术培训等,以确保施工质量。
三、盐渍土路基施工技术设计的解决方案针对盐渍土路基的特性和施工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可以采取以下解决方案:4. 路面防水排水系统:采用防水层和排水系统,减少水分对路基的侵蚀,提高路基的稳定性。
盐渍土路基施工技术设计对于公路工程具有重要的意义。
任务三 盐渍土地区路基施工

公路等级
表6-5 路堤填料容许含盐量
填料容许含盐量(以质量百分数计) 氯盐渍土及亚氯盐渍土 硫酸盐渍土及亚硫酸盐渍土
碳酸盐渍土
高级、一级公路
≤5
≤1
≤0.5
其他公路
≤8
≤2
≤0.5
路基施工技术
4.路基的压实 (1)路堤分层填筑、分层压实,每层松铺厚度≯20cm,砂 类土松铺厚度≯30cm。 (2)碾压时严格控制含水量,含水量≯最佳含水量1%。雨 天不得施工。 (3)干旱缺少地区,含水率不足时,应补水到最佳含水率 的70%以上,或增大压实功能。 (4)防止盐分转移,提高路基压实度达到重型压实标准。 (5)路提从基底处开始连续施工。设置隔断层地段,一次 做到隔断层的顶部。
×
○
○
×
×
○
×
×
△1
×
×
×
×
△1
○
×
×
△1
×
×
×
×
×
×
二级公路
三、四级公路
0~ 0.80~ 1.50m 0~ 0.80~ 0.80m 1.50m 以下 0.80m 1.50m
△1
○
○
○
○
△1
○
○
△3
○
×
△2
△3
×
△1
×
×
△2
×
△2
△
○
○
△1
○
×
△1
○
×
△4
×
×
△2
×
△2
×
×
△2
×
×
(2)路堤填料中的含盐量不得超过表6-5的规定,不得加 有盐块和其他杂物。 (3)填料的含盐量及均匀性应加强施工控制检测,路床以 下每1000m3填料、路床部分每500m3填料至少做一组测试,每 组三个土样,当不足上列数量时,也应做一组试件。 (4)石膏土作填料时,先破坏其蜂窝状结构。石膏含量不 予限制,应控制压实度。
盐渍土路基施工方案

盐渍土路基施工方案盐渍土是土壤质地中含有较高盐分的土壤类型,其在路基施工中常常会对工程质量和路基稳定性造成不利影响。
为了有效应对盐渍土路基施工难题,制定科学的施工方案至关重要。
一、前期准备工作在进行盐渍土路基施工前,应充分了解盐渍土的性质、分布和含盐量情况,利用地质勘测资料确定最佳施工路线。
同时,需要进行现场勘查,对盐分浓度高的区域进行特别关注,根据盐渍土的性质确定合理的施工工艺。
二、路基处理针对盐渍土路基施工,可以采取以下措施:•盐渍土改良:通过添加改良剂(如石灰、石膏等)来中和盐分,改善土壤的工程性质,提高承载能力和稳定性。
•土壤深度处理:对盐渍土路基进行适当的挖填、夯实等处理,使土壤质地均匀,减少盐分浓度差异对路基稳定性的影响。
•排水设计:设计合理的排水系统,避免盐分随水流扩散,影响路基工程质量。
三、材料选用在盐渍土路基施工中,应选择经过特殊处理的路基材料,确保其在高盐环境下具有稳定的工程性能。
优质的路基材料有助于提高路基的承载能力和耐久性。
四、施工工艺盐渍土路基施工应按以下工艺流程进行:1.基础处理:清除路基表层杂物,保证施工基础平整。
2.材料铺设:按设计要求铺设路基材料,严格控制厚度和均匀性。
3.压实处理:采用合适的压实设备对路基进行压实,确保路基稳定性。
4.封闭层施工:施工完成后应及时进行封闭层施工,保护路基免受外界盐分侵蚀。
五、质量控制为保证盐渍土路基施工质量,应加强质量监控,对施工过程进行全程监督。
同时,要根据现场条件及时调整施工方案,确保施工质量符合设计要求。
六、安全防范在盐渍土路基施工中,要加强安全防范意识,合理规划工程进度,确保施工人员和设备的安全。
同时,要加强现场管理,确保施工现场秩序良好,消除安全隐患。
综上所述,盐渍土路基施工需要科学的前期准备、合理的路基处理方案、专业的材料选用和施工工艺,以及严格的质量控制和安全防范措施。
只有全面考虑各个环节,才能确保盐渍土路基施工的顺利进行,保证工程质量和稳定性。
盐渍土路段路基专项施工方案

盐渍土路段路基专项施工方案盐渍土地基概况:本项目沿东天山博格达山北麓,准噶尔盆地南缘山前冲洪积扇一线展布,整体地势南高北低,由南向北倾斜。
地质分区主要分为洪积扇区、河床区、黄土梁(峁)区,本项目黄土主要分布黄土梁(峁)区,同时洪积扇区也有零星分布。
根据设计施工图纸全线地质勘察结果,沿线盐渍土分布属亚硫酸及氯盐渍土,弱盐渍化,均为非盐胀性土。
盐渍土需要处理分离式路基有3.9km,整体式路基有2.1km。
一、盐渍土路段施工方案考虑到当地盐渍土的水盐状态特点,应力求在路基填料不发生冻结,也不积水的枯水季节施工。
一般在地下水位高的黏土盐土地区,以夏季施工为宜,砂性土盐土地区,以春季和夏初施工为宜,强盐渍土地区,在表层含盐量较低的春季施工为宜。
针对盐渍化程度采用路基换填、设隔断层、改善排水条件等有效措施,具体处理措施如下:(1)对于地表为弱盐的路段,清除表土30cm后铺筑路基。
清除地表盐渍土并压实,采用砾石土回填,地表以上路基填料选择非盐渍土的砾石类土填筑。
(2)对于地表为中盐以上路段,清除表土为30cm后铺筑路基,并在路床层位内设置土工布隔断层,以隔断毛细水的上升对路基的不利影响。
(3)路基填料选择非盐砾类土筑;完善路基、路面排水系统,避免地表降水侵入路基。
二、盐渍土地段路基填筑施工质量的控制路基基底表层处理,清除表层盐结皮及盐渍土,地表盐渍土清除厚度30cm,铲除后的地表应做成由路中心向两侧约2%的横坡。
盐渍土路段应采取分段连续的施工方式,段落不宜过长,力求一次施工到路床顶面设计标高,最好于当年铺筑路面基层。
如果当年不能铺筑路面时,应采取防止雨、雪水侵入路基的措施。
在设置隔断层的地段,要一次做到隔断层的顶部。
1、盐渍土路堤施工的依据以《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 (JTG F10-2006) 为施工标准,而《盐渍土地区公路设计与施工指南》仅作为参考,不作为盐渍土段路基施工控制的标准。
2、盐渍土地区路堤填料的可用性以《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JTG F30-2015)及《新疆盐渍土地区公路路基路面设计与施工规范》为准。
盐渍土路基施工-(1)知识讲解

盐渍土路基施工技术总结一、盐渍土的定义1.水溶盐与易溶盐盐是由金属离子(包括氨离子)和酸根离子组成的化合物。
按其在水中的溶解度大小,分为易溶盐、中溶盐和难溶盐三种 常见的易溶盐:Nacl 、Mgcl 2、Cacl 2、Na 2SO 4、MgSO 4、Na 2CO 3、NaHCO 3、KNO 3、NaNO 3常见的中溶盐:CaSO 4常见的难溶盐:CaCO 32.定义碱土是土壤胶体吸附代换性钠离子较多,或含有碳酸钠、重碳酸钠,因而呈碱性反应的土。
而盐渍土是不同程度盐碱化图的总称。
一般地:在公路工程中,地表以下1.0m 范围内易溶盐含量平均大于0.3%的土称为盐渍土。
二、盐渍土的分类1、 盐渍土按含盐性质分类表 表 1注:离子的含量以100g 干土内的mg 当量计2. 分级(按盐渍化程度分类)盐渍土按盐渍化程度分类表 表2--241so cl ---++241323so cl HCO co注:离子的含量以100g干土内的mg当量计三、盐渍土的工程性质及工程问题一、主要工程性质(一)氯化物盐渍土1.土的液、塑限随着含盐量的增大而减小,需在低含水量下压实。
2.湿化后密度降低,强度丧失快;干后有粘固性,使得土很硬。
3.含盐量多,有结晶时压实后遇水,出现孔隙空洞。
所以压实时注意含盐量。
最佳含盐量5%~8%(轻型标准);3%~6%(重型标准)。
4.结晶时体积不变化。
不会出现盐胀导致土体结构破坏。
( 二)硫酸盐渍土1.土的液、塑限随着含盐量增大而增大,压实时需较大含水量。
2.湿化强度降低,含盐量越大,强度降低越多,干时粘固性小。
3.密实度随含盐量的增加而降低,当含盐量超过2%时,松胀严重。
4.结晶时体积膨胀。
若土中含有氯盐和硫酸盐,则性质介于二者之间。
(三)碳酸盐渍土1.液、塑限随含盐量的增加而增大,故压实时需较大含水量。
2.密实度随含盐量的增加而降低,最佳含水量随含盐量的增加而增大。
Na2CO3含量超过0.5%时,膨胀量显著增大。
盐渍土地区路基施工

维普资讯
填料 时 ,应 根 据 当地气 候 、水 文地 质情 况 ,通过试 验
决定 。
当地下 水 位 高时 ,除 挡导 表面 水外 ,应 加深 两侧 边 沟或排水 沟 ,以降 低路基下 的地下 水位 。
盐 渍土 地 区的地 下排水 管 与地 面排 水沟 渠必 须采
盐 渍 土是 含 盐 量较 高 的盐 碱 土 ,当地 表 以 下 l m 范 围 内含 有易 溶解 的盐 类超 过 05 .%时 即属盐 渍 土 。盐
除 将 基 底 含 盐 量 较 大 的 表 土 铲 除 外 ,应 换 填 渗 水 性
土 ,其厚度为 :高速公路 、一级公路不小于 1 m,其 . 0
3 盐 渍 土地 区路 基 的基 底 处 理
盐 渍土 路 基基 底 的处 理 根据 含 盐量 、含水 量 及 地 下水 位 而定 。
31 路基基 底依 据含 盐量 处理 .
()由于盐渍土含盐量决定 了土的物理 、力学特 1 性 , 以含盐量成 了填料选择的主要依据 。用作路堤 所 填料 的盐 渍 土 ,其 容许 含 盐 量 必 须 符 合 表 1的要 求 。
施工 时必 须注 意含 盐量 的均 匀性 。
()在 闭 塞 的积 水 洼 或 常 年 潮 湿 的 盐 渍土 地 段 填 2
由于盐 渍 土地 区的含 盐 量一 般 表 层最 大 ,当路 堤 底部表 层盐 渍 土含 有过 量盐 分 ( 盐 量 大于 8 或 表 含 %)
筑路堤 时 ,应 外运渗水土 填筑 ,并考虑路堤沉 陷问
路路 基的施工 ,包括季节选 择 、施工程序安排 、路基基底处理 、路基填料要求 、路 基压实及含水量控制 、路基排水 、路
基毛细水 隔断层设置 、路基高度 、路基边坡与路肩 的处理 ,可为今后设计 、施工及设计变更提供参考。 关键词 :公路路基 ;施 工 ;盐渍土地 区;青海省
浅谈盐渍土地区路基施工的质量控制措施

浅谈盐渍土地区路基施工的质量控制措施【摘要】随着国家西部大开发的逐步深入,我国公路事业在广大西部地区得到了极大发展 ,同时由于我国西北地区是盐渍土主要分布区 ,在上述地区公路施工过程中常遇到如何预防公路盐渍化的问题。
本人先后从事的沙雅—阿拉尔公路建设项目,国道315线民丰—于田公路改建项目都有盐渍土路段,在施工过程中也遇到一些实际问题,本文根据盐渍土的物理特性及其对公路危害形式,对在盐渍土地区路基施工中的选料及路基填筑,路基防护等方面提出一些针对性质量控制措施,权当抛砖引玉。
【关键词】盐渍土路基施工质量控制措施一、盐渍土地区的地质概况和物理特性1.盐渍土的地表特征一般地表有石膏,蓬松土,盐霜,盐壳,盐盖等。
盐霜之下松软,浮土较厚多为硫酸盐渍土;地面较密实结硬壳者多为氯盐渍土或碳酸盐渍土。
盐渍土生长有耐盐碱性指示植物。
如盐角草生长于沼泽盐渍土地带,地下水位接近地表,土层盐分较轻,硫酸盐多余氯化物,碳酸根含量较低。
盐琐琐生于潮湿的盐土,地下水位1-2米。
土层盐分较重;盐穗木生长于盐分重,地表结皮的地带;碱蓬生长于土层干燥硬结,盐分较轻,碱分较大的地带,芦苇生长于地下水位较浅的地带,胡杨生长于地下水位较深的弱盐渍土地带。
如在沙雅—阿拉尔公路建设中,我们就可从项目沿线的成片胡杨林粗略知道其所处地段是什么类型的特殊地段。
2.盐渍土的形成机理现代盐渍土的积盐过程以水流作用为主,在干旱的戈壁沙漠地区风力也起一定作用。
盐渍土的形成取决于盐土母质,盐水径流条件和盐分迁移聚积能力,并与地形,地质,水文气候等自然因素密切相关。
内陆盆地受地势封闭,气候干旱,降水量少,蒸发量大等自然因素制约,如国道315线民丰—于田公路改建项目地处昆仑山北麓边缘的山区与塔克拉玛干大沙漠南缘的过渡地带,沿线为山前冲洪积平原区,风积沙区。
其盐渍土路段的积盐途径一般为矿化地下水升腾蒸发作用或地表洪积坡积影响所致,积盐条件随地带而异,盐分复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盐渍土路基施工技术总结一、盐渍土的定义1.水溶盐与易溶盐盐是由金属离子(包括氨离子)和酸根离子组成的化合物。
按其在水中的溶解度大小,分为易溶盐、中溶盐和难溶盐三种 常见的易溶盐:Nacl 、Mgcl 2、Cacl 2、Na 2SO 4、MgSO 4、Na 2CO 3、NaHCO 3、KNO 3、NaNO 3常见的中溶盐:CaSO 4常见的难溶盐:CaCO 32.定义碱土是土壤胶体吸附代换性钠离子较多,或含有碳酸钠、重碳酸钠,因而呈碱性反应的土。
而盐渍土是不同程度盐碱化图的总称。
一般地:在公路工程中,地表以下1.0m 范围内易溶盐含量平均大于0.3%的土称为盐渍土。
二、盐渍土的分类1、 盐渍土按含盐性质分类表 表 1注:离子的含量以100g 干土内的mg 当量计2. 分级(按盐渍化程度分类)盐渍土按盐渍化程度分类表 表2--241so cl ---++241323so cl HCO co注:离子的含量以100g干土内的mg当量计三、盐渍土的工程性质及工程问题一、主要工程性质(一)氯化物盐渍土1.土的液、塑限随着含盐量的增大而减小,需在低含水量下压实。
2.湿化后密度降低,强度丧失快;干后有粘固性,使得土很硬。
3.含盐量多,有结晶时压实后遇水,出现孔隙空洞。
所以压实时注意含盐量。
最佳含盐量5%~8%(轻型标准);3%~6%(重型标准)。
4.结晶时体积不变化。
不会出现盐胀导致土体结构破坏。
( 二)硫酸盐渍土1.土的液、塑限随着含盐量增大而增大,压实时需较大含水量。
2.湿化强度降低,含盐量越大,强度降低越多,干时粘固性小。
3.密实度随含盐量的增加而降低,当含盐量超过2%时,松胀严重。
4.结晶时体积膨胀。
若土中含有氯盐和硫酸盐,则性质介于二者之间。
(三)碳酸盐渍土1.液、塑限随含盐量的增加而增大,故压实时需较大含水量。
2.密实度随含盐量的增加而降低,最佳含水量随含盐量的增加而增大。
Na2CO3含量超过0.5%时,膨胀量显著增大。
3.湿化强度降低不明显,干时粘固性大。
4.吸附性Na+多,因此,膨胀厉害,不透水,毛细现象不明显。
二、盐渍土地区的主要道路病害1、盐胀:在低温作用下,盐分吸水结晶,体积膨胀,致使路基、路面出现鼓胀开裂,路肩以及边坡松散剥蚀;2、溶陷:在高温的作用下,结晶体失去水分,体积减小,路基密实度减小,在荷载的作用下,路基、路面易出现塌陷变形;3、冻胀:氯盐含量在一定范围内冰点降低,水分聚流时间长,加重冻胀,但含盐量更多时,不产生冻胀或只产生轻冻胀;硫酸盐渍土对冻胀的影响不如氯盐渍土显著;碳酸盐渍土透水性差,可减轻冻胀。
4、翻浆:氯盐渍土聚冰多,且液、塑限低,蒸发缓慢,翻浆不易干燥,路面损坏厉害,含盐量更多时,因不冻或少冻结而不翻浆或减轻翻浆。
硫酸盐渍土在降低冰点方面,与氯盐渍土类似,可加重翻浆,但不如氯盐渍土显著,春融时因结晶硫酸钠脱水可加重翻浆。
碳酸盐渍土因透水性差,可减轻冻胀,也可减轻翻浆。
四、路基施工填料选择1、路堤填料应满足表3的规定选取,不得夹杂有草根和盐块及其他杂物。
2、路堤填料的含水量应控制在最佳含水量附近,液限大于50%、塑性指数大于26的土,以及含水量超过规定的土,不得直接作为路堤填料。
(1)有机质含量检测根据《公路土工试验规程JTG E40-2007》的规定,检测土料中有机质的含量,其含量不能大于1%。
(2)含盐量检测按照《公路土工试验规程JTG E40-2007》的规定,检测土料的总含盐量、以及总盐中Cl—/SO4—2的比值,从而依据表(1)、表(2)的判定标准确定盐渍土的类型(弱盐渍土、中盐渍土、强盐渍土、过盐渍土)。
(3)含水量、最大干密度测定对于可以使用的料场,按照《公路土工试验规程JTG E40-2007》的规定,应用烘干法测定填料的含水量,应用标准击实试验确定填料的最佳含水量和最大干密度。
(4)料场材料取样时,取样点不但在平面位置上有代表性,而且不同的深度位置,都必须进行取样检测,才能够全面了解拟选料场的整体情况。
(5)对于路堤没有设置土工布或其他材料隔断层的,应根据公路等级、路堤填筑部位来确定。
见表3(6)对于设置土工布或其他材料隔断层的路基,隔断层以上的路基填料按表4中0~80cm的规定控制;隔断层以下的部分,按表3中150cm以下的规定控制。
五、路基试验段1、试验路段应选择在有代表性的盐渍土地段,该试验路段最好包括合同段的大部分施工工艺,否则要增加试验段,以全面反映路基的施工情况。
试验段长度在200m左右为宜,试验段过短,不利于安排机械化施工,不能真实反映施工情况,试验段过长,会增加试验段的施工时间,影响整个施工进度。
2、试验段施工,做好各项施工记录,施工准备工作要充分,目的是确定最佳的施工机械组合、松铺厚度、碾压遍数、碾压程序、填料中水分的损失、洒水方法和变数等。
试验路段完成后,编制总结报告,以指导路基工程大面积施工。
六、路基施工与控制1、闷料根据测定的填料的天然含水量和最佳含水量,在料场进行洒水、拌和、闷料,闷料时间一般不小于24小时。
料场闷料有以下优点:(1)填料集中洒水、拌和,含水量相对容易控制,填料的质量有保证。
气温高的地区,水分散失快,考虑到材料运输以及碾压期间水分的损失,料场闷料的含水量比最佳含水量高2~3%为宜;(2)施工可用水紧缺的地区,集中闷料用水经济。
2、路基填筑(1)填料运输为保证每层压实后大面的平整度,剔除超粒径填料,在运输车上安置用Φ20钢筋焊成的人字形筛。
利用筛剔除超粒径材料,可减少现场清捡人员的数量,又加快施工速度。
(2)填料摊铺装载机配合平地机摊铺填料,挑选技术水平较好的平地机操作手,减少平地机平整次数,减少砂砾料的聚集,有效防治离析现象的发生。
运料车与摊铺机械数量配置要合理,确保填料能够及时摊铺及时碾压,防止水分过多散失。
水分的散失容易造成不良影响:a、含水量损失过多,低于最佳含水量,在干燥地区压实困难,增加碾压遍数,而且压实度不容易保证;b、水分在蒸发损失的过程中,会将盐分带到土基的顶面,容易在顶面形成盐壳。
顶层遇水后强度会明显降低。
(3)路基压实a、路基压实度以重型击实标准为准,每个取土地点应做不少于两组平行试验。
施工中如果发现土质有变化,应及时补做试验。
b、在碾压之前,先将路基边缘稳压一遍,然后遵守“先边缘后中间、先轻压后重压、先慢压后快压、先静压后振动”的原则,按压实要求变数进行碾压,每次碾压的轮迹重叠宽度应不小于20cm,严防碾压不到边的现象。
c、路基填土应分层摊铺、分层碾压,松铺厚度不得超过30cm。
d、为防止盐分的转移,路基不宜采用提浆碾压,洒水车洒水必须均匀,不允许有过湿地方,主要目的是补充在施工中表面散失的水分。
e、为防止盐分的转移和保证路基的稳定,路基压实工作安排要紧凑,压实度应尽量提高1~2个百分点。
f、碾压时,宜按最佳含水量±1%控制。
当填筑砾类土和砂类时,不得超过最佳含水量的3%或低于2%。
雨天不宜施工。
g、在压实过程中,对肉眼观察有怀疑之外应先做压实度测定,检查不合格处应进行及时返工或者局部处理至符合要求之后,方可做随机检测。
(4)隔断层施工隔断层是为了防止毛细现象的发生,使水分和盐分浸入路基上层或路面基层,在路基内或其顶部用透水性良好的或者不透水的材料铺装的层次,其种类有土工合成材料及风积砂、河沙等透水性好的粒料。
a、土工合成材料铺设土工合成材料隔断层时,路基表面必须平整与横坡符合设计及规范的要求,仔细检查路基的表面,清除坚硬凸出的碎砾石,特别是带有尖角的碎砾石。
当隔断层的底面或顶面填料为粗粒土时,其相应的部位铺设保护层,防止土工合成材料破坏。
土工合成材料应全路基断面铺设,不得有折皱,接头处搭接不得小于20cm。
铺设完成后,要仔细检查有无破损的地方,如果发现后应在破损处的上面加铺大小适当的能防止漏水的土工布进行补强。
顶层保护层铺筑时,运料车应采取倒行卸料,慢慢推进,或者人工倒运摊铺的方法,严禁车辆直接在土工布上行驶,同时防止行人及牲畜上路。
保护层碾压时,严禁车辆掉头,以免造成隔断层材料的损坏。
土工布在存放及铺设过程中,应尽量避免长时间暴晒或者暴漏,以免其性能老化。
隔断层地面位置应高出路边长期积水位或者边沟流水面20cm以上,在没有积水或者不设边沟路段应高出地表20cm以上。
必须设置砂或者砂性土的上下保护层,以防止顶破;保护层兼起排水层的作用,故必须严格控制其粉黏粒含量不超过15%。
b、粒料类隔断层粒料类隔断层有碎(砾)石隔断层和沙隔断层。
隔断层顶面距离路肩边缘不得小于80cm,同时底高程应高出路边长期积水或边沟水面20cm以上,并设置双向横坡,坡度不得小于1.5%。
隔断层厚度不小于60cm,上下设置反滤层(碎砾石隔断层)。
反滤层以中、粗砂为宜,含泥量不大于3%,厚度在10—15cm。
采用具有渗滤功能的土工织物效果更好。
隔断层碎石最大粒径5cm,小于0.5mm的土含量不大于5%。
(5)路基排水盐渍土地区路基的病害,主要与地表水和地下水有关,水的作用加剧了地表和路堤盐分聚积,影响公路路基稳定,导致路基路面变形损坏,因此路基排水除应按照《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JTG F10-2006)有关规定外,并应执行以下规定:a、施工中应及时合理布置好排水系统,路基两侧不设置取土坑,以免造成积水。
b、施工中必须按照设计要求,做好施工场地及附近的临时排水设施,应尽量与永久性排水设施相结合。
c、路基一侧或者两侧有取土坑时,取土坑的位置尺寸必须严格按照设计要求执行。
d、当地面排水困难,地下水位较高或路基旁有农田灌溉水渠,设置排水沟或截水沟,以降低地下水位或阻截农田排灌跑水。
排水沟、截水沟距离路基坡脚不小于2m。
e、如果用排水沟排水困难,在占地允许的情况下,设置蒸发池,以排除地表流水。
f、当路基所处位置有潜水或泉眼时,可设置纵、横盲沟将水引出路基范围。
(6)构造物防腐盐渍土的腐蚀性主要表现为对水泥混凝土和金属建材的腐蚀。
以硫酸盐为主的盐渍土主要通过化学反应作用、结晶膨缩作用对水泥混凝土、砂浆、黏土砖等建筑发生腐蚀破坏;以氯盐为主的盐渍土,通过氯离子与铁离子结合,对金属起腐蚀作用;氯盐与硫酸盐同时存在的盐渍土,在受到温度、湿度、冻融和干湿交替等自然环境中,具有更强的腐蚀性,对构造物的破坏性更强。
a、在以氯盐为主的盐渍土,应采用高强度等级硅酸盐水泥或者矿渣硅酸盐水泥,以防止氯盐对钢筋的腐蚀破坏作用;b、在以硫酸盐为主的盐渍土,应采用高强度抗硫酸盐水泥,以防止硫酸盐对混凝土的物理、化学破坏作用。
c、搅拌混凝土或者砂浆用水、砂,应符合现行标准的有关规定外,施工时对版和用水、砂中的含盐量应严格控制。
d、基础混凝土采用外加剂时,应根据盐渍土地基的侵蚀等级选用外加剂品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