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渍土路基施工方案

合集下载

盐渍土路基施工

盐渍土路基施工

盐渍土路基施工要点盐渍土在是指:地表土层1米厚度内,易溶盐含量大于0.5%的含盐土层。

由于盐渍土所具有的“吸湿性、松胀性、膨胀性、侵蚀性和腐蚀性”,对路基的结构和稳定破坏很大,因此根据盐渍土的特性,在施工中强调以下要点:㈠、施工安排原则1、在适宜的施工季节内,集中力量连续快速施工,从基底清除开始直至路床表面应分段一次完成,不可间断,在设置隔离层的地段,至少也应一次做到隔离层顶部,以避免路基的再盐渍化和形成新的盐壳。

⑴、施工季节宜安排在地下水位最低的季节,西北地区在六月以后,八至九月水位最低,十月水位开始上涨。

⑵、砂性盐渍土宜在春季和夏初施工,强盐渍土地区应在表层含盐量较低的春季施工。

2、加强排水、降低地下水位,施工过程中及时合理地布置好排水系统,不应使路基及其附近有积水现象。

3、加强路基防护,减少自然侵蚀。

㈡、路基施工盐渍土路基宜采用路堤形式。

1、基底处理:盐渍土路基基底的处理应视含盐量、含水量及地下水位而定。

⑴、盐渍土地区路堤基底和天然护道的表层土大于填料的容许含盐量时(含盐量大于8%)或表土松软有盐壳时,宜于铲除。

铲除表层盐渍土时,应作成自路基中线向两侧2%的横向坡面。

⑵、路堤基底为松散的石膏土时应予夯实。

⑶、当基底土层的含水量大于液限时,如其厚度小于1米,宜全部清除并换填渗水土壤;大于1米,应按软土路基有关规定予以处理。

⑷、软弱土基底已清除至地下水位以下时,应换填透水性材料,其高度至少超过地下水位以上30cm,方可填土。

2、填料选择:填料选择的主要依据为土的含盐量。

⑴、当附近无其他适用的填料,必需用盐渍土时,土中易溶盐容许:总含盐量不得大于5%,其中氯盐含量不得大于5%;硫酸盐含量不得大于2%;碳酸盐含量不得大于0.5%.且应根据当地气候、水文、地质等情况,通过试验确定采用的技术措施。

⑵、在施工中必须注意含盐量的均匀性。

⑶、当用石膏作填料时,应先破坏其蜂窝状结构,且要严格控制压实度,禁止雨天施工。

公路工程盐渍土路基施工技术设计分析

公路工程盐渍土路基施工技术设计分析

公路工程盐渍土路基施工技术设计分析公路工程中,盐渍土路基是一种常见的路基类型。

盐渍土具有一定的膨胀性和收缩性,容易受水分影响而产生变形,从而影响路基的稳定性和使用寿命。

盐渍土路基的施工技术设计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就盐渍土路基施工技术设计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一、盐渍土路基的特性盐渍土是指土壤中含有一定量的盐类物质,主要包括氯化物、硫酸盐和碳酸盐等。

盐渍土在遇水后易溶解并导致土壤中盐分的积聚,影响土壤颗粒间的结合力,使土壤具有膨胀性和收缩性。

盐渍土对植被的生长和水分的渗透具有一定的阻碍作用。

盐渍土路基具有以下特性:1. 膨胀性和收缩性较大,易造成路基变形和裂缝;2. 抗渗性能较差,易造成路基内部积水;3. 盐分对土壤结合力的影响,使得路基稳定性降低。

1. 路基设计针对盐渍土路基的特性,应采用合理的路基结构形式和截留排水系统。

应尽可能选择路线避开盐渍土区域,以减少盐渍土路基的使用量。

对于已确定使用盐渍土路基的路段,应采用较为厚实的填料层和基层,在填充时应注意夯实并充分排水。

路基顶部应采用防水层和排水系统,以减少水分对路基的侵蚀。

2. 施工工艺盐渍土路基的施工应注重以下几个方面:(1)土壤改良:在施工前应对盐渍土进行改良处理,利用化学物质减少土壤中盐分的积聚,提高土壤的稳定性。

(2)填筑夯实:选择合适的填料材料,夯实时应注意充分排水,避免填料中盐分的积聚。

(3)路面铺装:采用优质的路面材料,同时要注重路面排水,减少水分对路基的侵蚀。

3. 现场管理盐渍土路基施工过程中,需要加强现场管理,包括对土壤的采样测试、施工工艺的监督管理和施工人员的技术培训等,以确保施工质量。

三、盐渍土路基施工技术设计的解决方案针对盐渍土路基的特性和施工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可以采取以下解决方案:4. 路面防水排水系统:采用防水层和排水系统,减少水分对路基的侵蚀,提高路基的稳定性。

盐渍土路基施工技术设计对于公路工程具有重要的意义。

公路工程盐渍土路基施工技术设计分析

公路工程盐渍土路基施工技术设计分析

公路工程盐渍土路基施工技术设计分析公路工程是国家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盐渍土是公路工程中常见的复杂地质环境,对于盐渍土路基的施工技术设计尤为重要。

本文将从盐渍土的特点、施工技术设计原则和关键技术等方面进行分析,为公路工程盐渍土路基施工技术设计提供一定的参考。

一、盐渍土的特点盐渍土是指土壤中含有过高的盐分和钠盐,通常在干旱地区和海岸地区比较常见。

盐渍土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土壤结构疏松:盐渍土中含有过多的盐分和钠盐,会导致土壤颗粒膨胀,结构疏松,抗剪强度较低。

2. 土壤渗透性差:盐渍土中盐分浓度过高会导致土壤渗透性变差,易产生渗透发泡现象。

3. 土壤容重大:盐渍土中盐分含量较高,容重大,易产生龟裂及坍塌现象。

4. 土壤肥力低:盐分对作物生长有抑制作用,会影响土壤的肥力。

二、施工技术设计原则在进行盐渍土路基施工技术设计时,需要按照以下原则进行设计:1. 充分了解盐渍土地区的地质环境特点,进行综合地质勘察,明确盐渍土的类型、分布范围、盐分浓度等情况。

2. 选择合适的路基材料,采取有效的处理措施,减少盐渍土对路基工程的影响。

3. 保证路基结构的稳定性和耐久性,避免由于盐渍土地质环境影响而引起的变形和破坏。

4. 在施工过程中,采取一定的防护措施,减少盐渍土对施工人员和设备的腐蚀作用。

三、关键技术分析1. 路基材料选择在盐渍土地区进行路基施工时,首先需要选择合适的路基材料。

一般来说,可以选择粉煤灰、石灰、水泥等材料,通过添加外加剂或者其他方式进行处理,降低土壤中的盐分含量,提高路基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

2. 路基处理技术针对盐渍土路基地区的特点,需要采取适当的路基处理技术。

可以采用湿法加固、碾压加固等方式对路基进行处理,增加土壤的密实度和抗剪强度,提高路基的稳定性。

3. 防渗技术盐渍土在长期湿润条件下容易产生渗透发泡现象,影响路基的稳定性。

在施工过程中需要采取防渗技术措施,例如设置排水系统、加设防水层等,防止土壤中的盐水渗透到路基结构中,导致路基的变形和破坏。

盐渍土路基施工方案

盐渍土路基施工方案

盐渍土路基施工方案盐渍土是土壤质地中含有较高盐分的土壤类型,其在路基施工中常常会对工程质量和路基稳定性造成不利影响。

为了有效应对盐渍土路基施工难题,制定科学的施工方案至关重要。

一、前期准备工作在进行盐渍土路基施工前,应充分了解盐渍土的性质、分布和含盐量情况,利用地质勘测资料确定最佳施工路线。

同时,需要进行现场勘查,对盐分浓度高的区域进行特别关注,根据盐渍土的性质确定合理的施工工艺。

二、路基处理针对盐渍土路基施工,可以采取以下措施:•盐渍土改良:通过添加改良剂(如石灰、石膏等)来中和盐分,改善土壤的工程性质,提高承载能力和稳定性。

•土壤深度处理:对盐渍土路基进行适当的挖填、夯实等处理,使土壤质地均匀,减少盐分浓度差异对路基稳定性的影响。

•排水设计:设计合理的排水系统,避免盐分随水流扩散,影响路基工程质量。

三、材料选用在盐渍土路基施工中,应选择经过特殊处理的路基材料,确保其在高盐环境下具有稳定的工程性能。

优质的路基材料有助于提高路基的承载能力和耐久性。

四、施工工艺盐渍土路基施工应按以下工艺流程进行:1.基础处理:清除路基表层杂物,保证施工基础平整。

2.材料铺设:按设计要求铺设路基材料,严格控制厚度和均匀性。

3.压实处理:采用合适的压实设备对路基进行压实,确保路基稳定性。

4.封闭层施工:施工完成后应及时进行封闭层施工,保护路基免受外界盐分侵蚀。

五、质量控制为保证盐渍土路基施工质量,应加强质量监控,对施工过程进行全程监督。

同时,要根据现场条件及时调整施工方案,确保施工质量符合设计要求。

六、安全防范在盐渍土路基施工中,要加强安全防范意识,合理规划工程进度,确保施工人员和设备的安全。

同时,要加强现场管理,确保施工现场秩序良好,消除安全隐患。

综上所述,盐渍土路基施工需要科学的前期准备、合理的路基处理方案、专业的材料选用和施工工艺,以及严格的质量控制和安全防范措施。

只有全面考虑各个环节,才能确保盐渍土路基施工的顺利进行,保证工程质量和稳定性。

盐渍土路段路基专项施工方案

盐渍土路段路基专项施工方案

盐渍土路段路基专项施工方案盐渍土地基概况:本项目沿东天山博格达山北麓,准噶尔盆地南缘山前冲洪积扇一线展布,整体地势南高北低,由南向北倾斜。

地质分区主要分为洪积扇区、河床区、黄土梁(峁)区,本项目黄土主要分布黄土梁(峁)区,同时洪积扇区也有零星分布。

根据设计施工图纸全线地质勘察结果,沿线盐渍土分布属亚硫酸及氯盐渍土,弱盐渍化,均为非盐胀性土。

盐渍土需要处理分离式路基有3.9km,整体式路基有2.1km。

一、盐渍土路段施工方案考虑到当地盐渍土的水盐状态特点,应力求在路基填料不发生冻结,也不积水的枯水季节施工。

一般在地下水位高的黏土盐土地区,以夏季施工为宜,砂性土盐土地区,以春季和夏初施工为宜,强盐渍土地区,在表层含盐量较低的春季施工为宜。

针对盐渍化程度采用路基换填、设隔断层、改善排水条件等有效措施,具体处理措施如下:(1)对于地表为弱盐的路段,清除表土30cm后铺筑路基。

清除地表盐渍土并压实,采用砾石土回填,地表以上路基填料选择非盐渍土的砾石类土填筑。

(2)对于地表为中盐以上路段,清除表土为30cm后铺筑路基,并在路床层位内设置土工布隔断层,以隔断毛细水的上升对路基的不利影响。

(3)路基填料选择非盐砾类土筑;完善路基、路面排水系统,避免地表降水侵入路基。

二、盐渍土地段路基填筑施工质量的控制路基基底表层处理,清除表层盐结皮及盐渍土,地表盐渍土清除厚度30cm,铲除后的地表应做成由路中心向两侧约2%的横坡。

盐渍土路段应采取分段连续的施工方式,段落不宜过长,力求一次施工到路床顶面设计标高,最好于当年铺筑路面基层。

如果当年不能铺筑路面时,应采取防止雨、雪水侵入路基的措施。

在设置隔断层的地段,要一次做到隔断层的顶部。

1、盐渍土路堤施工的依据以《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 (JTG F10-2006) 为施工标准,而《盐渍土地区公路设计与施工指南》仅作为参考,不作为盐渍土段路基施工控制的标准。

2、盐渍土地区路堤填料的可用性以《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JTG F30-2015)及《新疆盐渍土地区公路路基路面设计与施工规范》为准。

盐渍土路基填筑施工工艺方法

盐渍土路基填筑施工工艺方法

盐渍土路基填筑施工工艺方法1基底处理1)表土不符含表规范规定时,应挖除;除应将基底土挖除外,并应按设计要求换填透水性较好的土。

2)含水量超过液限的原地基土,应按设计要求将基底以下1m全部换填为透水性材料;含水量界于液限和塑限之间时,应按设计要求换填100~300mm厚的透水性材料;含水量在塑限以下时,可直接填筑粘性土。

3)地下水位以下的软弱土体应按设计要求采用透水性好的粗粒土换填,高度宜高出地下水位300mm以上。

4)在内陆盆地干旱地区,路面为沥青混凝土、水泥混凝土或沥青表处时,应按设计要求在路堤下部设置封闭性隔断层。

5)地表为过盐渍土的细粒土、有盐结皮和松散土层时,应将其铲除,铲除的深度通过试验确定。

地表过盐渍土层过厚时,如仅铲除一部分,则应设置封闭隔断层,隔断层宜设置在路床顶以下800mm处;若存在盐胀现象,隔断层应设在产生盐胀的深度以下。

2路基填筑1)盐渍土路堤应分层填筑、分层压实,每层松铺厚度不宜大于200mm,砂类土松铺厚度不宜大于300mm。

碾压时应严格控制含水量,碾压含水量不宜大于最佳含水量1个百分点。

雨天不得施工。

2)盐渍土路堤的施工,应从基底处理开始,连续施工。

在设置隔断层的地段,宜一次做到隔断层的顶部。

3)地下水位高的粘性盐渍土地区,宜在夏季施工;砂性盐渍土地区,宜在春季和夏初施工;强盐渍土地区,宜在表层含盐量较低的春季施工。

3隔断层处理隔断层设在路堤内一定深度处,以保证隔断向上迁移的水分和盐分,是防止路基盐胀,翻浆的十分有效的路基处理措施,也是盐渍土地区降低路基高度常用的做法。

4排水1)施工中应及时合理设置排水设施,路基及其附近不得积水。

2)取土坑底面应高出地下水位至少150mm,底面向路堤外侧应有2%~3%排水横坡。

3)在排水困难地段或取土坑有可能被水淹没时,应在取土坑外采取适当处治措施。

4)在地下水位较高地段,应加深两侧边沟或排水沟,以降低路基下的地下水位。

5)盐渍土地区的地下排水管与地面排水沟渠,必须采取防渗措施。

公路工程盐渍土路基施工技术设计分析

公路工程盐渍土路基施工技术设计分析

公路工程盐渍土路基施工技术设计分析公路交通是现代交通运输的重要组成部分,公路的质量和技术水平直接影响着交通运输的安全和效率。

而公路的建设则需要考虑到各种地质条件,其中盐渍土是一种特殊地质条件,对公路工程的设计和施工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本文就公路工程盐渍土路基的施工技术进行分析和设计。

一、盐渍土的特点盐渍土是指土壤中含有较高的盐类,其中主要成分有氯化物、硫酸盐和碳酸盐等。

干燥时,这些盐类会结晶并析出,影响土壤的结构和强度;潮湿时,盐类会溶解在水中,通过渗透和蒸发,使土壤中的盐分浓度逐渐增大,对道路的工程性能造成一定的影响。

盐渍土具有以下主要特点:1. 盐分渗透性强:盐类在水中易溶解,通过土壤孔隙的渗透和土壤水分的蒸发,盐分会逐渐向上渗透到路面层和基层,影响公路的强度和稳定性。

2. 盐分结晶性:干燥时,土壤中的盐类会结晶并析出,导致土壤中的颗粒间距加大,影响土壤的结构和强度。

3. 盐分含量高:盐渍土中盐分的含量一般较高,这会导致土壤的化学性质发生变化,影响土壤的工程性能。

针对盐渍土路基的特点,应采取相应的施工技术来解决问题,确保公路的质量和安全。

1. 土壤改良技术:针对盐渍土中盐分含量高的问题,可以采用土壤改良技术来降低土壤中的盐分含量。

常用的方法有水洗法、冲洗法和盐分迁移分解法等。

通过水洗和冲洗的方法能够将土壤中的盐分冲刷掉,而盐分迁移分解法则是通过添加化学物质来实现盐分的迁移和分解。

2. 增加路基的抗盐渗透性:针对盐分渗透性强的问题,可以采用增加路基的抗盐渗透性来解决。

常用的方法有铺设防渗层和加密路基养护等。

铺设防渗层是在路基表面铺设一层防渗材料,阻止盐分的渗透和侵害路基;加密路基养护则是通过增加路基的密实度和提高路基的抗渗透性来阻止盐分的渗透。

3. 控制土壤湿度:盐渍土在潮湿时盐分溶解在水中会对路基造成影响,因此需要控制土壤的湿度。

常用的方法有合理排水和排盐、加强路基的保温等。

合理排水和排盐是通过设置排水系统和处理排水的方式来控制土壤的湿度和盐分浓度;加强路基的保温则是通过采取保温措施来减少土壤的蒸发和盐分析出。

软土路基盐渍土段处理施工方案

软土路基盐渍土段处理施工方案

目录一、编制依据及原则………………………………………………………………………………1。

1编制依据…………………………………………………………………………………………1。

2编制原则…………………………………………………………………………………………二、盐渍土的定义及处治…………………………………………………………………………三、工程概况……………………………………………………………………………………四、盐渍土段落判定……………………………………………………………………………五、盐渍土地基施工时间及人员机械……………………………………………………………六、盐渍土段地基施工方法…………………………………………………………………6。

1填土高度H≤1。

56米处理方法………………………………………………………………6.2填土高度1.56≤H≤8米处理方法…………………………………………………………6.3挖方深度H≤1米处理方法……………………………………………………………七、材料使用计划………………………………………………………………………………八、质量保证措施……………………………………………………………………………九、施工安全及环境保护措施………………………………………………………………盐渍土段落地基施工细则一、编制依据及原则1。

1编制依据1.1。

1《两阶段施工图设计》、《详细工程地质勘察报告》等设计文件;1.1。

2《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JTG F10—2006)等;1.1。

3现行公路设计及施工规范、验收标准、公路规程、规则等;1。

1。

4现有机械设备条件、现场施工条件及施工准备情况。

1.2编制原则1。

2。

1以设计文件、施工规范为依据组织施工;1.2.2规范作业程序,强化各项工期、质量、安全、文明施工、环境保护目标等控制措施,确保各项工程目标的实现;1。

2.3完善施工工艺,明确检测方法,确定质量管理措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盐渍土路段路基专项施工方案根据全线地质勘察结果,全线对路基稳定性具有影响的特殊性土主要是盐渍土和湿陷性土,其中主线共有3.06Km盐渍土路基需要处理,化工园区连接线线共有3.2Km盐渍土路基需要处理。

本项目沿线地表存在盐渍土情况的路段虽较长,但以浅层为主,且大部分为弱盐,项目区气候属于暖温带大陆气候干旱、半干旱区,地下水位埋藏较深。

沿线地表土质,剥蚀丘陵表层粉土、粉砂为主,2~3m以下为泥岩层,上质坚硬:冲积平原地表土质以砾类土为主。

针对本项目的气候条件、地下水、土质等综合条件特制订盐渍土路段路基专项施工方案。

一、盐渍土路段施工方案考虑到当地盐渍土的水盐状态特点,应力求在路基填料不发生冻结,也不积水的枯水季节施工。

一般在地下水位高的黏土盐土地区,以夏季施工为宜,砂性土盐土地区,以春季和夏初施工为宜,强盐渍土地区,在表层含盐量较低的春季施工为宜。

针对盐渍化程度采用路基换填、设隔断层、改善排水条件等有效措施,具体处理措施如下:(1)对于地表为弱盐的路段,清除表土30cm后铺筑路基。

清除地表盐渍土并压实,采用砾石土回填,地表以上路基填料选择非盐渍土的砾石类土填筑。

(2)对于地表为中盐以上路段,清除表土为30cm后铺筑路基,并在路床层位内设置土工布隔断层,以隔断毛细水的上升对路基的不利影响。

(3)路基填料选择非盐砾类土筑;完善路基、路面排水系统,避免地表降水侵入路基。

二、盐渍土地段路基填筑施工质量的控制路基基底表层处理,清除表层盐结皮及盐渍土,地表盐渍土清除厚度30cm,铲除后的地表应做成由路中心向两侧约3%的横坡。

盐渍土路段应采取分段连续的施工方式,段落不宜过长,力求一次施工到路床顶面设计标高,最好于当年铺筑路面基层。

如果当年不能铺筑路面时,应采取防止雨、雪水侵入路基的措施。

在设置隔断层的地段,要一次做到隔断层的顶部。

1、盐渍土路堤施工的依据以《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 (JTG F10-2006) 为施工标准,而《盐渍土地区公路设计与施工指南》仅作为参考,不作为盐渍土段路基施工控制的标准。

2、盐渍土地区路堤填料的可用性以《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JTG F10-2006) 为准。

3、运料汽车必须背筛用以控制超粒径料。

4、盐渍土路堤的施工要求:料场闷料、挂线打网格。

5、盐渍土路堤施工方法:分段施工,整体推进,盐渍土路基的施工,自清除表土开始,连续施工,一次做到路床设计标高,不可间断。

6、盐渍土路堤应分层填筑,分层碾压,每层松铺厚度不应大于30cm,碾压时应严格控制含水量,碾压含水量不宜大于最佳含水量 1 个百分点,避免雨天施工。

7、盐渍土路基施工中应首先做好临时排水系统并尽可能与设计排水系统相结合,严禁路基及其附近有积水现象。

三、盐渍土路段隔断层铺设1、盐渍土路段复合土工布隔断层铺设的表面平整度与横坡应符合要求,土工布应全路基断面铺设,并铺设平展不得有折皱。

当沿路线纵向铺设时,应先外侧向内侧铺设,幅与幅接头的搭接宽度不应小于30cm,有条件时相邻两幅采用缝接,其接头应褶向下坡方向;应根据路基的纵坡与横坡情况,低的一幅接头在下,高的一幅接头在上。

2、盐渍土地段在路肩下 100-120cm 处设置两布一膜复合土工布作为隔断层,铺设土工布必须按设计图纸的规定及规范的要求施工:(1)复合土工布的技术指标必须满足设计要求,在平整的下承层上全断面铺设。

铺设时土工布应拉直平顺,紧贴下承层。

可采用插钉等措施固定土工布于填土下承层表面。

(2)土工布在铺设时,应将强度高的方向置于垂直于路堤轴线方向。

(3)应保证土工布的整体性,当采用搭接连接时,搭接长度宜为300-900㎜。

(4)铺设土工布的路基表面应平整 , 表面严禁有碎、块石等坚硬凸出物 , 在距土工布材料层 80mm 以内的路堤填料 ,其最大粒径不得大于 60㎜。

(5)土工布铺设后应及时填筑填料 , 以避免受到阳光过长时间的直接暴晒。

一般情况下 , 间隔时间不应超过 48 小时。

(6)土工布材料上的第一层填土摊铺宜采用轻型推土机或前置式装载机。

一切车辆 , 施工机械只容许沿路堤的轴线方向行驶。

3、土工合成材料易破坏的预防措施:(1)铺设材料前,要先将场地整好,避免土层表面有坚硬凸出物穿破土工合成材料。

(2)下承层平整、碾压密实后才进行土工合成材料铺设。

铺设前先把一侧固定,然后依次摊铺。

铺设时拉顺,紧贴下承层。

(3)土工合成材料摊铺好后立即用土料填盖,防止在烈日下暴晒。

施工现场中发现土工合成材料有破损时立即修补好。

4、铺筑完成后,要仔细检查有无破损处,发现后在破损处的上面加铺大小适当能防止漏水的土工布进行补强。

铺设完成后,运料车应采取倒行卸料或人工倒运摊铺的方法,严禁车辆在土工布上行驶,同时防止行人及牲畜上路。

四、盐渍土路基施工试验控制措施(一)、盐渍土的概念众所周知,盐是由金属离子(包括钠离子)和酸根离子组成的化合物。

当土壤中的离子结合、盐分积聚,便使得土壤盐渍化。

公路工程中,地表以下1.0m范围内易溶盐平均含量大于或等于0.3%的土称谓盐渍土。

(二)、盐渍土分类1、按含盐性质分类(表1)2、按总含盐量分类(1)细粒土(表2)(2)粗粒土(表3)(三)、盐渍土的主要病害1、温度降低,盐分吸水结晶,体积膨胀,致使路基、路面出现开裂,路肩、边坡松散;2、温度升高,结晶体失去水分,体积减小,路基密实度减小,在荷载的作用下,路基、路面易出现塌陷变形;3、遇有降雨,土基中的易溶盐溶解在水里,路基结构受到破坏,严重的可能出现坑洞;4、路面、路基开裂,春季地下水位上升,极易产生冻溶,在荷载的作用下,道路翻浆,正常营运受到影响,使用寿命变短,造成资源的浪费。

(四)、盐渍土地区路基施工与控制1、料场的选择选择料场时,对料场进行初步勘察,拟选料场储量要丰富,满足路基填筑需要,避免料场数量过多,材料性能差异过大,造成施工控制困难;各层材料的含盐量要相对稳定;料场所处位置合理,施工时运料距离经济,同时满足施工排水及环境保护的需要。

2、对初步选定的料场进行试验检测(1)含盐量检测按照《公路土工试验规程JTG E40-2007》的规定,检测土料中的总含盐量、以及总盐中Cl—/SO4—2的比值,从而依据表1、表2(或表3)的判定标准确定盐渍土的类型(弱盐渍土、中盐渍土、强盐渍土、过盐渍土)。

(2)料场材料取样时,取样点不但在平面位置上有代表性,而且不同的深度位置,都必须进行取样检测,才能够全面了解拟选料场的整体情况。

3、料场确定(1)对于路堤没有设置土工布或其他材料隔断层的,应根据公路等级、路堤填筑部位来确定。

见表4(盐渍土地区路堤填料的可用性)。

(2)对于设置土工布或其他材料隔断层的路基,隔断层以上的路基填料按表4中0~80cm的规定控制;隔断层以下的部分,按表4中150cm以下的规定控制。

(3)含水量、最大干密度测定对于可以使用的料场,按照《公路土工试验规程JTG E40-2007》的规定,应用烘干法测定填料的含水量,应用标准击实试验确定填料的最佳含水量和最大干密度。

(4)对填料的含盐量及其均匀性应加强施工控制检测,路床以下每1000m3填料、路床部分每500m3填料至少做一组测试,每组3个土样,填方不足上述数量时,亦应做一组试件。

4、原地面含盐量检测按照《公路土工试验规程JTG E40-2007》的规定,检测原地面含盐量,其目的有:(1)对于挖方路段,确定挖方是否可以利用;(2)对于填方路段,依据表4的规定,对照设计文件确定土基是否进行换填等处理。

表4:盐渍土地区路堤填料的可用性5、填前碾压(1)地表的植被、盐壳、腐质土必须严格清除后再压实,清表厚度一般不小于30cm,具体见设计文件。

(2)过湿地段应排除积水,挖除表层湿土后换填透水性良好的材料,且换填厚度不小于30cm,具体见设计文件。

(五)、选择路基试验段对于高速、一级公路路基施工,针对盐渍土的地基处理、路基填筑、隔断层铺设等施工工艺问题。

试验路段应选择在有代表性的盐渍土地段,该试验路段最好包括合同段的大部分施工工艺,否则要增加试验段,以全面反映路基的施工情况。

试验段长度在1km为宜。

试验段施工,做好各项施工记录,施工准备工作要充分,目的是确定最佳的施工机械组合、松铺厚度、碾压遍数、碾压程序、填料中水分的损失、洒水方法等。

试验路段完成后,编制总结报告,以指导路基工程大面积施工。

(六)路基施工与控制1、闷料根据测定的填料的天然含水量和最佳含水量,在料场进行洒水、拌和、闷料,闷料时间一般不小于24小时。

料场闷料有以下优点:填料集中洒水、拌和,含水量相对容易控制,填料的质量有保证;施工可用水紧缺,集中闷料用水经济。

2、路基填筑(1)填料运输为保证每层压实后大面的平整度,应剔除超粒径填料。

(2)填料摊铺采用自卸车运输平地机整平,运料车与摊铺机械数量配置要合理,确保填料能够及时摊铺及时碾压,防止水分过多散失。

水分的散失容易造成不良影响:(3)路基压实在碾压之前,先将路基边缘稳压两遍,再分别由两边向中间稳压一遍,然后遵照“先边后中、先轻后重、先慢后快、先静压后振动”的原则进行碾压。

路基填土应分层摊铺、分层碾压,松铺厚度不得超过30cm。

(4)隔断层施工隔断层是为了防止水分和盐分进入路基上层或路面基层,土工合成材料技术、质量指标应满足设计要求。

铺设隔断层时,土基顶面必须平整,且横坡符合设计及规范的要求,仔细检查路基的表面,清除坚硬凸出的碎砾石,特别是带有尖角的碎砾石。

当隔断层的底面或顶面填料为粗粒土时,其相应的部位铺设保护层,防止土工布类合成等材料破坏。

土工布类材料应全路基断面铺设,不得有折皱,接头处搭接长度宜为300~600mm。

采用缝接及粘结时,接缝宽度应不小于50 mm。

接缝强度不低于土工合成材料的抗拉强度。

铺设完成后,要仔细检查有无破损的地方。

发现受损时应及时修补或更换,顶层保护层铺筑时,运料车应采取倒卸料,慢慢推进,或者人工倒运摊铺的方法,保护层碾压时,严禁车辆掉头,以免造成隔断层材料的损坏。

(5)路基排水盐渍土地区路基的破坏与水有着直接的关系,因此路基排水对于路基的强度、稳定性、耐久性有着重要的作用。

a:施工排水与路基设计排水相结合,路基两侧不设置取土坑,以免造成积水。

b:桥梁、涵洞位置与天然排水沟渠位置相匹配,使水流通畅,路基上游不得有积水现象,更不能使上游路基遭到冲刷。

c:在地形较为平坦的地区,天然沟渠形成不明显,上游设置导流设施(导流坝),将地面水引入设计桥涵。

桥涵入口处的导流坝,需用浆砌护坡。

d:当地面排水困难,地下水位较高或路基旁有农田灌溉水渠,设置排水沟或截水沟,以降低地下水位或阻截农田排灌跑水。

排水沟、截水沟距离路基坡脚不小于2m。

e:如果用排水沟排水困难,在占地允许的情况下,设置蒸发池,以排除地表流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