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交叉综合征

合集下载

下交叉综合征

下交叉综合征
保持均衡的饮食,摄入足够的蛋白质 、维生素和矿物质,以维持身体健康 。
定期检查
定期进行身体检查,及时发现并纠正 不良姿势和习惯,预防下交叉综合征 的发生。
康复训练
肌肉力量训练
柔韧性训练
针对下交叉综合征患者的肌肉力量不足问 题,进行有针对性的肌肉力量训练,如深 蹲、硬拉等。
通过拉伸和柔韧性训练,提高肌肉的柔韧 性和关节的灵活性,缓解肌肉紧张和疼痛 。
特征
下交叉综合征通常伴随着肌肉失 衡、关节排列异常和姿势不良, 可能导致疼痛、功能障碍和运动 能力下降。
病因与发病机制
病因
下交叉综合征的病因通常包括长期久坐、缺乏锻炼、不良姿势习惯以及肌肉力 量失衡等。
发病机制
下交叉综合征的发生机制可能与肌肉力量失衡、关节排列异常和姿势不良等因 素有关。这些因素相互作用,导致骨盆和腰椎的异常排列,从而引发下交叉综 合征。
下交叉综合征
汇报人:可编辑 2024-01-11
contents
目录
• 什么是下交叉综合征 • 下交叉综合征的危害 • 下交叉综合征的治疗方法 • 下交叉综合征的预防与康复 • 下交叉综合征的案例分析
01
什么是下交叉综合征
定义与特征
定义
下交叉综合征(LCS)是一种常见 的姿势异常,表现为骨盆前倾、 腰椎前凸增加和腹部突出。
平衡训练
心理调适
进行平衡训练,以提高身体的平衡感和稳 定性,减少因姿势不正确导致的下交叉综 合征问题。
针对下交叉综合征可能引起的焦虑、抑郁 等心理问题,进行心理调适和心理治疗。
生活方式调整
调整作息时间
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保证充足的睡眠和休息,避免过度疲劳和 熬夜。
合理安排工作和学习

身体姿势矫正篇:上交叉、下交叉综合症

身体姿势矫正篇:上交叉、下交叉综合症

身体姿势矫正篇:上交叉、下交叉综合症身体姿势篇:上交叉综合症和下交叉综合症人体的最佳理想体态如果从侧面看:如下图所示,悬挂一条垂直线的话,那么这条线可以通过耳垂,肩峰,躯干中间,股骨大转子,膝关节中心,踝关节中心。

当然不是每一个人都会达到这样一个完美的姿态,或多或少都会有一些偏离,但是如果有非常明显的偏移,那就不光是会影响美观了,同时还会给身体带来伤害。

上交叉综合症(Upper Crossed Syndrome,UCS)特征:头部前倾、颈椎前凸增加、圆肩、胸椎后凸增加及翼状肩胛骨。

原因:由于躯干上部肌肉不均衡引起的,这与年龄无关。

诱因:如懒散地坐在电脑前都会导致上交叉综合症。

主要是因为缩短紧张的肌肉和无力拉长的肌肉连接成线的话,在侧面看形成了一个“X”字。

上交叉综合症中肌肉不平衡部分图示:过紧的肌肉:胸大肌、胸小肌、背阔肌、肩胛提肌、斜方肌上束、胸锁乳突肌、斜角肌过弱的肌肉:菱形肌、斜方肌中下束、前锯肌、使肩外旋的肩袖肌群、深层颈屈肌矫正:方法:上交叉综合症的矫正在于强化肌力弱的肌肉、拉伸张力高的肌肉。

主要按摩拉伸的肌肉有:胸大肌、胸小肌、斜方肌上束、背阔肌、胸锁乳突肌、肩胛提肌主要激活强化的肌肉有:斜方肌中下束、菱形肌、前锯肌、肩外旋肌群(冈下肌、小圆肌)、深层颈屈肌先进行紧张肌肉的按摩拉伸,建议对紧张肌肉先进行按摩,后再进行拉伸松解以下是主要紧张肌群的按摩,你可以用一个网球或者泡沫轴来进行。

用网球更好一些,能按的“更精准”。

背阔肌、胸大肌、胸小肌的按摩斜方肌上束、肩胛提肌的按摩胸肌拉伸背阔肌拉伸斜方肌上部、斜角肌,肩胛提肌拉伸靠墙推举身体紧贴墙面,手靠墙,向上进行滑动,这个动作是一个很好的整合动作。

伸展胸椎的同时牵拉胸大、胸小肌并激活斜方肌中下部。

肩关节的灵活性练习:肩外旋和肩外展下交叉综合征(Pronation Distortion Syndrome,PDS)特征:腰椎前凸、骨盆前倾增加。

上下交叉综合征教材教学课件

上下交叉综合征教材教学课件

观察姿势与步态
注意患者站立、行走时的姿势和步态, 观察是否有肩部、颈部或背部的异常 姿势。
检查肌肉力量与紧张度
通过手法检查患者相关肌肉群的力量 和紧张度,如斜方肌、肩胛提肌等。
触诊与压痛点检查
在患者相关部位进行触诊,寻找压痛 点或敏感点,如肩胛骨内侧缘、颈椎 横突等。
关节活动度评估
评估患者相关关节的活动范围,如颈 椎、肩关节等,注意是否有活动受限 或疼痛。
影像学检查及实验室检查结果分析
包括主诉、现病史、既往史、个人史等, 以及体格检查的阳性发现。
对影像学及实验室检查结果进行详细描述 ,并结合临床进行分析。
诊断依据及鉴别诊断
治疗建议及预后评估
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体格检查和辅助检 查结果,给出明确的诊断依据,并提出可 能的鉴别诊断。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给出针对性的治疗建 议,并对预后进行评估。
张,进而引发疼痛。
关节压力和磨损
由于姿势异常和运动不协调, 导致关节承受异常压力,长期 下来会引发关节磨损和疼痛。
神经受压和刺激
由于颈椎和胸椎的神经根受压 或刺激,会引发相应支配区域
的疼痛和麻木感。
炎症反应
长期的慢性刺激会导致局部组 织发生炎症反应,进而引发疼
痛。
03 评估方法与诊断依据
体格检查技巧培训
立即停止活动并休息
如感到颈部或肩部剧烈疼痛,应立即停止当前活动并休息。
冷敷或热敷
根据疼痛情况选择冷敷或热敷,缓解疼痛和肌肉紧张。
寻求专业医疗帮助
如疼痛持续不减或加重,应及时就医并接受专业治疗。
进行康复训练
在疼痛缓解后,应在专业指导下进行康复训练,防止问题复发。
长期随访管理要求
定期进行姿势评估

上下交叉综合征的评估与康复

上下交叉综合征的评估与康复

上交叉综合征的肌肉失衡
紧张/缩短的肌肉:肩胛提肌、上斜方肌、枕 下肌群、胸锁乳突肌、斜角肌、胸大肌、胸小 肌等
弱化/拉长的肌肉:深层颈屈肌、菱形肌、中 下斜方肌、小圆肌、冈下肌等
下交叉综合征
lower crossed syndrome
又称作远端或骨盆交叉 综合征,下交叉综合征 是肢体下段肌肉力量不 平衡的结果。这种不平 衡会导致体态的改变, 如骨盆前倾、髋关节屈 曲增加和腰椎代偿性过 度前凸等,常伴随有膝 超伸。
下交叉综合征的肌肉失衡
骨盆前倾
紧张/缩短的肌肉:内收肌群、屈髋肌群(髂 腰肌、股直肌、缝匠肌、阔筋膜张肌 弱化/拉长的肌肉:伸髋肌群(臀大肌、臀中 肌、腘绳肌
腰椎过伸
紧张/缩短的肌肉:竖脊肌、腰方肌、背阔肌 弱化/拉长的肌肉:腹横肌、腹内斜肌、腹外 斜肌
形成原因
上交叉综合征
1、长期坐姿不良 2、过度锻炼胸部肌群,忽视背部肌 肉训练,胸部肌肉缺乏拉伸 3、心理因素,刻意缩胸 4、近视眼人群
下交叉综合征的不良影响
1、腰背部肌群紧张,引起腰背部及下腰部疼痛; 2、严重者骶髂关节、髋关节、膝关节及踝关节发生退行性病变,并导致关节疼 痛及活动受限,部分患者出现关节腔积液; 3、导致膝超伸、扁平足等,磨损膝关节,容易损伤交叉韧带及半月板,膝关节 不稳定,增大了运动损伤的风险; 4、骨盆前倾,腹部前凸,影响体态。
upper crossed syndrome & lower crossed syndrome
上交叉综合征与下交叉综合征
目录 CONTENTS
1 定义 2 形成原因与不良影响
3 评估标准 4 康复治疗
上交叉综合征
upper crossed syndrome

交叉综合症

交叉综合症

交叉综合症,是指身体姿态偏离正常状态的症状。

“交叉”是指导致姿态偏离的强弱肌肉呈十字交叉排列。

“综合症”是指偏离的姿态有多於两项特徵。

交叉综合症分成上交叉综合症和下交叉综合症。

我们在之前的文章中介绍了上交叉综合症,在本文中我们将会讨论下交叉综合症及其表现,它的不良影响以及改善训练动作。

什麽是下交叉综合症及其表现下交叉综合症属於偏离正常体态,特别是在侧面观察时非常明显。

首先我们瞭解一下正常理想身体姿势是什麽状态。

所谓理想体态,从侧面看:如果悬掛一条垂直线,那麽这条线可以通过耳垂,肩峰突,躯幹中间,股骨大转子,膝关节,踝关节略前一点。

如图1。

当然不是每一个人都会达到这样一个完美的姿态,或多或少都会有一些偏离,但是如果有非常明显的偏移,则需要去改善。

因为不光会影响美观,同时还会给身体带来伤害。

如果将“完美的姿态”作为最终的目标,那麽我们所要做的就是尽力去向著这个目标前进。

图1现在我们看一下下交叉综合症的体态特点(图2):与理想体态相比,图2有明显的骨盆前倾和腰椎过度前弯。

那些有啤酒肚的人,孕妇,穿高跟鞋的OL(办公室女性)经常出现这样的体态。

无论是啤酒肚还是胎儿都有重量,由於重心前移,就会将身体拉向前方,但是正常走路时不可能弯著腰,於是会用腰的力量将身体拉回来,最後就造成了“前挺後撅”的姿态。

长期这样的姿态会导致肌肉不平衡。

形成交叉部位肌肉软弱变化。

较强/紧张的肌肉是:髂腰肌,竖棘肌;较弱/放松的肌肉是:腹肌群,臀大肌。

当神经对一块肌肉的控制增强,就会自然抑制这块肌肉的拮抗肌的控制。

比如,在下交叉综合症中髂腰肌的募集增强并缩短,那麽就会减少对於拮抗肌(臀大肌)的控制。

腹肌被拉长,控制变弱,那麽神经对於它的拮抗肌(竖棘肌)控制则增强。

下交叉综合症的不良影响如果经常处於骨盆前倾,腰椎过度前弯的状态,会增加关节(腰椎,膝关节)的压力,第5节腰椎和第1节骶骨周围的软组织受到压力,引起疼痛。

影响髋关节伸展时的动态姿势。

下交叉综合症的定义和原理

下交叉综合症的定义和原理

下交叉综合症的定义和原理交叉综合症是一种神经学和心理学疾病,主要特征是患者在感官信息处理过程中出现错乱和混淆。

它是一种发生在儿童和成人身上的常见疾病。

交叉综合症的发病原因尚不清楚,但通常认为是与中枢神经系统的发育异常和感官信息处理出现问题有关。

交叉综合症的主要症状包括感觉的错乱和混淆,以及对感官刺激过敏或反应迟缓。

例如,患者可能对光线、声音、气味和触觉等刺激过敏,这导致他们对环境的感知感觉异常。

同时,患者可能会出现运动协调困难、空间定向困难以及学习和记忆问题。

这些症状会对患者的日常生活产生负面影响,影响他们的学习、工作和社交能力。

交叉综合症的发病机制目前尚不明确,研究认为可能与神经传递物质的异常、感觉神经元的异常和大脑皮层功能的异常有关。

具体地说,交叉综合症患者的神经元不能正常地传递信息,导致感官信息处理出现问题。

此外,脑内各个区域之间的协调性也受到影响,这可能导致患者对感官刺激的过度或不足反应。

另一个可能的原因是交叉综合症与基因和遗传因素有关。

研究发现,许多交叉综合症患者有家族史,他们的近亲中可能也存在类似的症状。

此外,某些基因变异也与交叉综合症的风险增加有关。

这些基因变异可能导致神经系统的发育异常,进而影响感官信息的处理和整合。

除了遗传因素外,环境也可能对交叉综合症的发生起到一定的影响。

研究发现,接触有害物质和毒素等环境因素可能增加交叉综合症的风险。

此外,早期的生活经历和刺激也可能对感官系统的发育产生影响,从而导致交叉综合症的发生。

治疗方面,交叉综合症目前没有特效药物,但可以采取多种综合性的治疗方法来缓解症状。

其中包括药物治疗、物理疗法、行为疗法和教育干预等。

药物治疗主要是通过调节神经传递物质的功能来减轻症状,如使用镇静剂、抗抑郁药和抗焦虑药等。

物理疗法主要是通过物理刺激来改善神经系统的功能,如按摩、牵引和热疗等。

行为疗法则通过培养患者的认知和行为习惯来改善感官信息处理的能力。

教育干预包括为患者提供特殊的教育环境和教育方法,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学习和生活。

下交叉综合征的康ppt课件

下交叉综合征的康ppt课件
下交叉综合征的康复战略
刘旭涛
• 根本概念 • 机制 • 病症表现 • 治疗方法
什么是交叉综合征
• 交叉综合征:“交叉〞是指点 致姿态偏离的强弱肌肉呈十字 交叉陈列,身体姿态偏离正常 形状的病症
下交叉综合征
• 又称为骨盆交叉综合征,由肌肉系统的失 • 平衡而引起的骨盆及下肢的运动链受损而
导致的症候群,常会累及下腰部、骨盆、 髋、膝及踝关节。
下交叉综合综合征的不良影响
• 引起疼痛 • 影响髋关节伸展时的动态姿态 • 引起膝关节过伸
改善综合征的训肉:腹肌群和臀大肌 • 腹肌群包括腹直肌,腹外斜肌, 腹内斜肌和腹横
卷腹
卷腹
卷腹+旋转
跪姿稳定跪姿骨盆跪姿稳定骨跪姿稳定骨盆盆
跪位伸髋
平板支撑
特点: 细微的髋关节屈曲
细微的膝关节屈曲 骨盆前倾 腰椎前凸添加
过紧的肌肉:胸腰部的伸肌〔如竖 棘肌〕、髋屈肌〔如髂腰肌〕
• 过弱的肌肉:腹肌群、臀大肌、 腘绳肌
托马斯实验
• 判别髂腰肌紧张的经典方法,叫做托马斯 实验:受测者仰卧位,双手抱一侧膝关节, 并尽力屈曲髋、膝关节,使大腿贴近腹壁, 腰部贴于床面。再让患者伸直另一侧下肢, 正常反响:正常时可伸直另一侧下肢,假设 伸展角度受限〔另一侧下肢自动抬起〕能 够表示髂腰肌紧张、缩短,髋关节有屈曲 挛缩。
所谓理想体态,从侧面看:假设悬挂一 条垂直线,那么这条线可以经过耳垂, 肩峰,躯干中间,股骨大转子,膝关节, 踝关节


机制
当神经对一块肌肉的控制加强,就会自 然抑制这块肌肉的拮抗肌的控制。比如, 髂腰肌的募集加强并缩短,那么就会减少 对拮抗肌〔臀大肌〕的控制。
下交叉综合征 Lower-Crossed Syndrome〔LCS

下交叉综合征

下交叉综合征

肌肉失衡模式
Janda V 通过他对患有神经系统疾病和慢性肌肉骨 骼疼痛患者的观察,发现关节功能障碍的典型肌肉反应 与上运动神经元病变的肌肉失衡模式相似,即上运动神 经元病变的肌肉失衡模式是由中枢神经系统控制的。他 认为肌肉失衡的模式是以肌肉紧张或痉挛为主。通常, 肌肉失衡导致弱化是因为紧张的拮抗肌交互抑制。不同 肌肉之间的紧张及弱化程度不同,且这种失衡模式较少 见。这些模式会导致体态改变关节功能障碍和肌肉变性。
交互抑制
交互抑制:即当神经对一块肌肉的控制增强,就会 自然抑制对这块肌肉的拮抗肌的控制。长期久坐患 者,因髋关节长时间屈曲导致髂腰肌处于紧张短缩 状态,而臀肌又因长期坐位基本处于松弛状态。在 LCS 中髂腰肌的募集增强并其短缩,减少对于其拮 抗肌(臀大肌)的控制。腹部肌群被拉长,控制变 弱,神经对于其拮抗肌(竖脊肌)控制则增强人体 因髂腰肌和竖脊肌短缩紧张,臀大肌和腹部肌群相 对松弛,出现一种特殊的姿势,即挺腹、屈髋、臀 下垂—下交叉体态
3.腰方肌牵拉。
4.牵伸髂腰肌,股四头肌
5.阔筋膜张肌牵拉
6.强化腹部肌群
7.强化臀大肌。
8.强化臀中肌
重力线改变
人的异常体态对于脊柱的负荷有较大影响,在腰 段表现为:站立位时,躯干的重力线多位于脊柱前方 (多在第 4 腰椎的腹侧),为维持脊柱力学平衡,韧 带及背肌需要保持一定的拉应力。女性身穿高跟鞋时, 其躯干的重力线明显前移导致较弱的腹部肌群随重力 线前移;放松无支撑坐位时,由于骨盆后倾,腰椎前 凸变直,人体重力线前移而远离脊柱,腰椎负荷增加; 挺直端坐位时,骨盆后倾减小、腰脊柱前凸变大,力 臂缩短而负荷减轻;脊柱前屈位时,脊柱腰段的负荷 在垂直方向的分量减小而水平位分量增大,导致脊柱 软组织水平负荷增加,长期易致劳损;在腰部支撑位 时,脊柱的负荷明显减轻。由此可见,脊柱的屈曲度 对其负荷的影响较大,脊柱的屈曲度越大,负荷越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锻炼方法
加强弱肌
第 42 页
4
肩桥 开始位置:仰卧, 骨盆中立,膝关节 屈曲,两脚放松 呼气:收腹,卷动 骨盆离开地面向上 吸气:不动 呼气:卷动下落
臀 大 肌
锻炼方法
加强弱肌
第 43 页
4
箭 步 蹲 臀 大 肌
分 腿 蹲
负重登凳
小结
小结
小结
第 44 页
正确的身体姿势可以改变一个人的生活,改变形 象,自我感觉更加自信。减少受伤的机会,长此以往, 可以减少身体疼痛,提高生活质量。如果训练方法正 确,可以加强弱的肌肉,减少紧张僵硬的肌肉、关节 和韧带。 愿每个人都健康、自信!
2
腹 外 斜 肌、 腹 内 斜 肌
卷腹+旋转 开始位置:同卷腹 呼气:肩胛骨离开垫子 吸气:不动 呼气:躯干转向一侧 吸气:回到中间,身体不要掉下去 呼气:躯干转向另外一侧
锻炼方法
加强弱肌
第 38 页
难度+:腹斜肌双腿交叉伸展
2
腹 外 斜 肌、 腹 内 斜 肌
锻炼方法
加强弱肌
第 39 页
3
将双腿放在球的 两侧。深吸一口 气,在呼气的时 候将肚脐吸向脊 椎,将球抬起, 抵达膝部,保持 下腹肌肉的活动
下交叉综合征
成都体育学院运动医学系 张晓蕊
病因病理
锻炼方法
定义及解剖
一级目录
不良影响与好发人群
2
定义及解剖
一级目录
不良影响与好发人群
定义及解剖
定义及解剖
第4页
正常形态
解剖结构
临床表现
定义及解剖
二级目录
定义及解剖
正常形态
第5页
所谓理想体态,从侧面看:如果悬挂 一条垂直线,那么这条线,可以通过耳垂, 肩峰突,躯干中间,股骨大转子,膝关节, 踝关节略前一点。
腹 横 机
锻炼方法
加强弱肌
第 40 页
腹部真空收缩运动——用力将肺里所有的空气都呼出来。然后 放松腹部,让它像一个松开的弹弓一样。接着就用力吸气,努 力的把肚脐靠向脊椎。在做的过程中一定要保持胸腔不动继续 轻轻的用鼻孔呼吸,就像腹部和背部靠在一起那样用力的拉动 腹部,保持这个动作至少40秒钟。
3
腹 横 机
竖 脊 肌 — — 主 动 拉 伸
锻炼方法
放松紧张肌
第 33 页
2
仰卧在垫子上,右腿 膝关节屈 左腿屈髋、屈膝,左 脚放于右膝外侧 左手平放在地面保持 身体稳定,右手抓住左 侧膝关节 右手用力把左膝往右 下方拉,使左膝贴近垫 子 左肩膀不要离开垫上
竖 脊 肌 — — 主 动 拉 伸
锻炼方法
有啤酒肚的人,孕妇,穿高跟鞋的 OL(职业女性)
由于重心前移,就会将身体拉向前
方,于是会用腰的力量将身体拉回
来,最后就造成了 “前挺后撅”的
姿态。 长期这样的姿态会导致肌肉不平衡。
不良影响与好发人群
好发人群
第 23页
不良影响与好发人群
一级目录
锻炼方法
加强弱肌
放松紧张肌
第 25 页
放松紧张肌
局部解剖
第 9页
3
位置:位于骨盆后外侧, 臀部皮下。 起点:髂骨翼外面及骶、 尾骨背面。 止点:臀肌粗隆和髂胫束 功能:维持人体直立。攀 登、斜坡跑和上楼梯时起 着较大的作用。
臀 大 肌
定义及解剖
局部解剖
第10页
4
腹部肌群主要包括腹 直肌、腹外斜肌、腹内斜 肌与腹横机。位于胸廓下
腹 部 肌 群
缘与骨盆之间,形成腹前
定义及解剖
局部解剖
第 8页
2
位置:位于背部正中线两侧, 由棘肌、最长肌和髂肋肌构 成。为脊柱的强大伸肌。 起点:骶骨背面、髂嵴后部、 腰椎棘突和胸腰筋膜。 止点:颈、胸椎的棘突与横 突、颞骨乳突和肋角 功能:下固定时,一侧收缩 使脊柱向同侧屈,两侧收缩, 使头和脊柱伸,并协助呼吸。
竖 脊 肌
定义及解剖
膝 盖 超 过 脚 尖
锻炼方法
放松紧张肌
第 28 页
1
受试者俯卧在垫子上, 双腿伸直 站在受试者左侧,左手 按住左侧骨盆,固定骨盆 使其平行贴于垫上 右手扶于左侧大腿前面 将受试者下肢向上抬起
髂 腰 肌 — — 被 动 拉 伸
锻炼方法
放松紧张肌
第 29 页
PNF 全称是“本体感受神经肌肉性促进法”, 不仅需要被动拉伸,同时还需要受试者的主动收缩。 它的原理是:肌肉在收缩之后放松的一瞬间,再进 行伸展,会将肌肉拉伸的范围增加更多。
1
髂 腰 肌 — — P N F
锻炼方法
放松紧张肌
第 30 页
1、首先将髋关节向后拉伸来到最大范围,保持 15 秒 2、然后告诉受试者大腿向前用力,与教练向后的 力量做对抗,保持 6 秒 3、让受试者放松,继续向后拉伸直到最大范围, 保持 10 秒 4、重复步骤 2 和 3
1
髂 腰 肌 — — P N F
壁。
定义及解剖
局部解剖
第11页
4
位置:腹前壁正中线两侧 起点:耻骨上缘 止点:第5-7肋软骨前面及 胸骨剑突 功能:上固定时,两侧收 缩骨盆后倾;下固定时, 一侧收缩使脊柱向同侧屈, 两侧收缩使脊柱前屈;降 肋拉胸廓向下,协助呼气。
腹 直 肌
定义及解剖
局部解剖
第12页
4
位置:腹前外侧壁浅层 起点:下8肋骨外侧面 止点:髂嵴、耻骨结节及 白线。 功能:上固定时,两侧收 缩骨盆后倾;下固定时, 一侧收缩使脊柱向同侧屈, 并向对侧回旋;两侧收缩 下拉胸廓,呼气,使脊柱 屈。
局部解剖
第7页
位置:位于腰椎两侧及髂窝 内,由腰大肌与髂肌组成 起点:腰大肌起自第12胸椎 和第1-5腰椎体侧面和横突; 髂肌起自髂窝。 止点:两肌结合,止于股骨 小转子。 功能:近固定时,大腿屈和 外旋;远固定时,单腿站立 一侧收缩,使脊柱向同侧屈 和旋转,两侧收缩使脊柱前 屈、骨盆前倾。
1
髂 腰 肌
第 20 页
好发人群
不良影响与好发人群
二级目录
不良影响与好发人群
不良影响
第 21页
增加关节(腰椎,膝关节)的压力 第 5 节腰椎和第 1 节骶骨周围的 软组织受到压力,引起疼痛。 影响髋关节伸展时的动态姿势。
同时因为重心的改变,可能还会引
起膝关节超伸。
不良影响与好发人群
好发人群
第22页
健康自信
课件 制作
放松紧张肌
第 34 页
1
受试者平躺于垫上,双 手打开,掌心向上 右腿伸直,左腿屈髋、 屈膝,右脚放于左膝外侧 位于受试者右侧,右手 抓住受试者右大腿外侧 左手压住受试者右肩 右手慢慢把受试者右膝 向左拉向垫子 左手固定右肩贴在垫上 右肩膀不要离开垫子
竖 脊 肌 — — 被 动 拉 伸
锻炼方法
腹 横 机
社交礼仪
一级目录
病因病理
第 16 页
好发人群
病因
二级目录
病因病理
病因
第 17页
肌力不平衡造成:髂腰 肌(屈髋肌)、竖脊肌(腰 部伸肌)肌力较强,腹部肌 群、臀大肌肌力较弱,形成 “前挺后撅”的形象。
病因病理
பைடு நூலகம்
病因
第 17页
不良影响与好发人群
一级目录
不良影响与好发人群
不良影响
不良影响
加强弱肌
第 35 页
1
卷腹 开始位置:仰卧, 两腿屈曲,两手 交叉放于胸前。 呼气:腹部用力, 上身抬起直到肩 胛骨离开垫子
腹 直 肌
锻炼方法
加强弱肌
第 36 页
1
难度+:两手交 叉,放于头后。 注意不要使劲拉 颈椎,而要用腹 部的力量 腹 直 肌
难度-:两手 放于身体两侧
锻炼方法
加强弱肌
第 37 页
锻炼方法
放松紧张肌
第 31 页
2
双膝分开,坐在 垫子上 双肘于双膝中间, 双手往外抱欲踝关 节外侧。 将身体向前弯曲, 肘关节尽量碰到垫 子。
竖 脊 肌 — — 主 动 拉 伸
锻炼方法
放松紧张肌
第 32 页
2
坐于垫子上左腿伸 直,右腿屈 右脚放于左膝外侧 左肘顶于右膝外侧, 右上肢伸直,放于身 体右后方支撑体重 上身转向右侧 左肘用力向左顶 拉伸上身始终保持 垂直
不是每一个人都会达到这样一个完美
的姿态,或多或少都会有一些偏离,但是
如果有非常明显的偏移,就不单单会影响 美观,同时还会给身体带来伤害。
定义及解剖
临床表现
第6 页
上交叉综合征的体态与理想体
态相比有明显临床表现:骨盆前 倾和腰椎过度前弯。 用生活化的语言描述就是患者 一般呈现“前挺后撅”的姿态
定义及解剖
二级目录
锻炼方法
放松紧张肌
第 26页
1
弓步,腰背挺直, 双手叉腰 前腿膝屈<90° 后腿往后,小腿 贴于垫子 重心前移,使双 腿打开幅度增加。 保持骨盆在中立 位,不要前倾。
髂 腰 肌 — — 主 动 拉 伸
锻炼方法
放松紧张肌
第 27 页
错误动作
骨 盆 前 倾 身 体 前 倾
1
髂 腰 肌 — — 主 动 拉 伸
锻炼方法
加强弱肌
第 41 页
八 级 腹 桥
3
腹 横 机
第一级:起始动作保持一分钟 第二级:在此基础上抬起右手向前平伸,保持15秒 第三级:放下右手抬起左手,保持15秒 第四级:放下左手,抬起右腿向后平伸,保持15秒 第五级:放下右腿,向后平伸左腿,保持15秒 第六级:保持左腿平伸,同时抬起右手,保持15秒 第七级:放下左腿与右手,然后抬起左手与右腿,保持15秒 第八级:回归起始动作保持30秒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