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说新语》拓展阅读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世说新语》二则 拓展阅读:魏文侯与虞人期猎

魏文侯与虞人期猎
文侯与虞人①期猎。
是日与群臣饮酒,乐,而天雨,命驾将适野。
文侯将出,左右曰:“今日饮酒乐,天又雨,公将焉之?”文侯曰:“吾与虞人期猎,虽乐,岂可不一会②期哉!”乃往,身自罢③之。
魏于是乎始强。
【注释】①文侯:指魏文侯,战国初年魏国国君。
虞人:管理山泽的小官。
②一:当初。
会:约定。
③罢:取消。
1.解释下面语句中加点字的含义。
(1)文侯与虞人期.猎()
(2)是.日与群臣饮酒()
(3)而天雨.()
(4)命驾将适.野()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今日饮酒乐,天又雨,公将焉之?
(2)乃往,身自罢之。
3.魏文侯是在什么情况下去跟虞人会面的(可用文中词语回答)?从中可以看出他是个怎样的人?
参考答案
1.(1)(约定)(2)(这)(3)(下雨)(4)(往)
2.(1)今天酒喝得高兴,天又下雨,您准备到哪里去呢?(2)(魏文侯)于是前往,亲自取消打猎的约定。
3.饮酒乐,天又雨。
文侯是一个守信用的国君。
参考译文:
魏文侯和虞人约定日期打猎。
到了那天,文侯跟群臣喝酒,饮得正高兴的时候,天下起了大雨,文侯下令备车前往郊外。
文侯将要出行,身边的人说:“今天酒喝得高兴,天又下雨,您准备到哪里去呢?”文侯说:“我和虞人约定了打猎的日期,虽然高兴,怎能不如期相会呢!”就动身前往,亲自告诉他因雨停止打猎的事。
魏国于是逐渐强大起来。
《世说新语》拓展阅读

《世说新语》节选篇
班级: 姓名:
一、拓展资料《曹冲称象》
注释:
①智:智慧。
②若:相比。
③欲:想要。
④及:到。
⑤太祖:曹操,即曹冲之父。
⑥访:询问。
⑦群下:手下群臣。
⑧咸:全,都。
⑨理:办法。
⑩校:通“较”,比较。
⑾悦:高兴。
⑿施行焉:按这办法做了。
学习任务:小组合作学习
1.独学:借助注释想故事内容,用“ ”画出曹冲的语言
2.互说:曹冲的“智慧”具体表现在哪里?
学习任务:小组合作学习
1.
2.互说:司马光的“智慧”具体表现在哪里?
聪明点:
《曹冲称象》实际上,聪明的曹冲所用的方法是“等量替换法”。
用许多石头代替大象,在船舷上刻记号,让大象与石头产生等量的效果,再一次一次称出石头的重量,使“大”转化为“小”,这样就称出大象的重量了。
等量替换法是一种常用到的科学思维方法。
《司马光砸缸》司马光砸缸所表现出的智慧不仅仅是随机应变、逆向思维,应该还有一份对于价值的权衡,敢于打碎缸,而不是想着在保全缸的情况下把孩子救出来。
《王戎不取道旁李》王戎小时候,观察仔细,善于动脑筋,能根据有关现象进行推理判断。
所以王戎机智过人。
《杨氏之子》杨氏子表现了孩子应有的礼貌,他的语气委婉、机智、幽默而思维敏捷,又表达了“孔雀不是夫子家的鸟,杨梅又怎么是杨家的果”,使孔君平无言以对。
初中趣味拓展阅读:世说新语

初中趣味拓展阅读:世说新语咏雪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撤盐空中差可拟。
”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
”公大笑乐。
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谢太傅是谁?胡儿是谁?谢无奕是谁?谢奕(301-358年):字无奕,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人。
东晋大臣,太常卿谢裒之子、太傅谢安长兄、车骑将军谢玄之父。
曾为桓温幕府司马,官至安西将军、豫州刺史。
世说新语│谢无奕性粗强。
以事不相得,自往数王蓝田,肆言极骂。
王正色面壁不敢动。
半日,谢去良久,转头问左右小吏曰:“去未?”答云:“已去。
”然后复坐。
时人叹其性急而能有所容。
世说新语│谢奕作剡令,有一老翁犯法,谢以醇酒罚之,乃至过醉,而犹未已。
太傅时年七八岁,著青布裤,在兄膝边坐,谏曰:“阿兄,老翁可念,何可作此!”奕于是改容曰:“阿奴欲放去邪?”遂遣之。
《晋书》卷七十九〈谢安列传·(安兄)谢奕〉奕字无奕,少有名誉。
……与桓温善。
温辟为安西司马,犹推布衣好。
在温坐,岸帻笑咏,无异常日。
桓温曰:「我方外司马。
」奕每因酒,无复朝廷礼,尝逼温饮,温走入南康主门避之。
主曰:「君若无狂司马,我何由得相见!」奕遂携酒就听事,引温一兵帅共饮,曰:「失一老兵,得一老兵,亦何所怪。
」温不之责。
世说新语│王蓝田性急。
尝食鸡子,以箸刺之,不得,便大怒,举以掷地。
鸡子于地圆转未止,仍下地以履齿蹍之,又不得。
瞋甚,复于地取内口中,啮破,即吐之。
王右军闻而大笑,曰:“使安期有此性,犹当无一豪可论,况蓝田邪!”王凝之是谁?谢道韫是谁?谢道韫,字令姜,生卒年不详,东晋时女诗人,是宰相谢安的侄女,安西将军谢奕的女儿,也是著名书法家王羲之的儿子王凝之的妻子。
在孙恩之乱时,丈夫王凝之为会稽内史,但守备不力,逃出被抓被杀,谢道韫听闻敌至,举措自若,拿刀出门杀敌数人才被抓。
孙恩因感其节义,故赦免道韫及其族人。
王凝之死后,谢道韫在会稽独居,终生未改嫁。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世说新语》二则 拓展阅读:华歆王朗

K12教育初中语文
K12教育初中语文华歆王朗
华歆、王朗俱乘船避难,有一人欲依附,歆辄(zhé,即)难之。
朗曰:“幸尚宽,何为不可?”后贼追至,王欲舍所携入。
歆曰:“本(当初)所以疑(迟疑不决),正为此耳。
既已纳其自托(接受他的请托),宁可以急相弃邪(同“耶”,呢)?”遂携拯如初。
世以此定华、王之优劣。
选自《世说新语·德行门》
通过患难中对待别人的态度,你如何评价王朗和华歆的人品?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华歆谨慎对待别人的请托,但一经接受请托,无论遇到怎样危急的情况都不相弃,表明他重信重义,危难中救人能救到底。
而王朗正相反。
轻易接受他人的请托,而一旦形势紧急便“欲舍所携人”。
这样的人机巧善变,有始无终,不能共患难,不值得信赖。
七年级语文上册(语文社)拓展阅读《世说新语二则》

善待信用三年前,许久不见的高中同学阿斌来找我,他磨蹭了半天,最后才说出要向我借钱。
我心里“咯噔”了一下,有所顾忌,但想起曾经的友情,还是借了他两千块钱。
他道谢后,说两个月后还我,便告辞了。
之后的两个月里,我一直有所担心。
没想到期限一到,阿斌真的来了。
他说,他最近正在办一个加工厂,资金周转有一些困难。
不过他相信会好起来的,再紧张,朋友的信用不敢怠慢。
他如数还了我的两千块钱,还给我买了许多礼品。
他的诚恳和说话算数让我暗自惭愧,不该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
这之后,阿斌又陆续向我借了几次钱,数目一次比一次大,但都能如期归还。
因此,我对他越加放心。
后来我无意中得知,阿斌不单向我借钱,还跟许多人借,包括银行。
都是有借有还,绝不拖欠。
许多人都说他守信用,也乐意和他做生意,他工厂的规模也逐渐扩大起来,订单越来越多。
前段时间,我再见到阿斌,他已经成为了我们当地小有名气的企业家。
我庆幸自己有阿斌这么一个有能力讲信用的朋友。
席间,我们聊着聊着聊到了他当年借钱的事。
可能是阿斌有些兴奋,且有点喝多了,他哈哈哈大笑着向我说出了实话。
原来他向我借钱时厂子只是在酝酿阶段,根本不急着用钱。
于是他把借来的钱都放在银行里,等期限一到,他马上如数还给人家。
他说,他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累积信用。
古话不是说:有借有还,再借不难吗?事实确实如此,由于他在银行和朋友们当中建立了良好的信用记录,等到真正用钱的时候,银行很爽快地给他贷了款,朋友们也一直持续地帮他,再加上他自己脑子好使,吃苦肯干,几年的光景,工厂的规模便上来了,前景一片光明。
阿斌的做法无疑有冒险的成分。
但他积累信用的想法颇让我佩服。
我认为,阿斌之所以能够成功,除了足够多地积累信用外,更在于他一直在心里敬畏信用,善待信用。
正因为如此,他和那些只顾吹气球贩卖信用的骗子们才有了本质的区别。
思考:阅读选文,说说阿斌的成功给你以什么启示。
《善待信用》参考答案信用在一个人的成长和发展中是不可或缺的,一个人要想获得更好的发展就要善待诚信。
《世说新语》二则1+x拓展阅读(解析版)

《世说新语》二则1+x 拓展阅读(解析版)(一)素养提升文言是古代的书面语体,时代久远、含义艰深,并且有很多生僻字、通假字与异读字等,初中生学习起来有一定的难度。
让朗读贯穿文言文学习中的始终,能够有效提高文言文的学习效率。
文言文朗读学习和现代文朗读学习有很多相似之处,如通过听读、认读,达到读准字音、读顺语句这些较为基本的要求。
再通过文本分析,理解文章内容,把握情感,读出感情。
朗读形式上也同样十分丰富,可以采用对比读,分角色读,分小组读,一人一句轮流读等。
但是,因为文言文的特殊属性,学习时还有一些特别需要注意的地方。
1.把握停顿,读准节奏。
文言文不同于古诗,朗读停顿有比较固定的格式;也不同于现代文,意思清晰明了,学生比较容易把握在何处停顿。
文言文句式长短不一,意思也相对不容易理解,因此为了正确把握停顿,读准节奏,我们在理解字词句的含义之外,还可以学习一些简单的语法知识,如辨别词性、划分句子成分等,这样能更准确地掌握停顿。
2.揣摩虚词,读出韵味。
读出文言文的韵味,需要注意很多方面,其中比较容易忽视的是对虚词的把握。
了解虚词所表达的感慨、哀叹、疑惑等语气,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文章所要表达的感情。
在朗读训练时,可揣摩虚词的用法,注意模仿语气、语调,从而领会作者的立场、观点和思想,读出文言文的韵味。
3.反复诵读,培养语感。
课文两篇文言文短小精悍,学习中开展朗读的次数可以适当增加。
反复多读,熟读成诵,才能慢慢消除对文言文的隔膜感,逐步培养文言语感。
《世说新语二则》1+x 拓展阅读素养提升 拓展阅读 文言文的朗读能力《陈元方候袁公》 《孔文举年十岁》《吴起守信》(二)拓展阅读(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陈元方候袁公陈元方年十一时,候①袁公。
袁公问曰:“贤家君在太丘,远近称之,何所履行②?”元方曰:“老父在太丘,强者绥③之以德,弱者抚之以仁,恣其所安,久而益敬。
”袁公曰:“孤④往者尝为邺令,正行此事。
永外七年级语文《世说新语》拓展阅读2答案

客有问陈季方:" 足下家君太丘有何功德而荷天下重名?" 季方曰:" 吾家君譬如桂树生泰山之阿,上有万仞之高,下有不测之深;上为甘露所沾,下为渊泉所润。
当斯之时,桂树焉知泰山之高,渊泉之深,不知有功德与无也!"【注释】①足下:对人的敬称,多用于同辈之间。
②阿:山脚。
③沾:浸润。
1、请解释下列字词。
荷: 背负,担负 斯: 这,此 焉 : 怎么2、给文中划线的部分断句,停顿处用“/”划开。
(限断两次处)足 下 家 君 太 丘/ 有 何 功 德/ 而 荷 天 下 重 名3、请用自己的话说说陈太丘德行享誉天下的原因?对于名望并不刻意追求,正是这种自然的、随性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为人们所敬佩七孔文举(孔融)年十岁,随父到洛。
时李元礼有盛名,为司隶校尉。
诣门者,皆隽才清曰:"想君小时,必当了了!"韪大踧踖。
【注释】①踧(cù)踖(jí):恭敬不安,意谓恭敬而不自然的样子。
1、请解释下列词语。
乃通: 才通行 奇: 对……感到惊奇 昔: 从前2、请翻译下面句子。
太中大夫陈韪后至,人以其语语之3、结合文章,谈一谈孔融的反驳技巧及孔融的性格特征。
懂得针锋相对,以牙还牙 聪明机智却又有点出言不逊的自大八谢仁祖年八岁,谢豫章将送客,尔时语已神悟,自参上流。
诸人咸共叹,曰:“年少,一坐之颜回。
”仁祖曰:“坐无尼父,焉别颜回?”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孔子【注】①尔时:那时别:区别,区分出1、请搜集,归纳有关于颜回的相关资料。
2、有人说谢仁祖说话很有技巧和艺术,在文章中如何体现出来?九汉武帝乳母尝于外犯事,帝欲申宪。
乳母求救于东方朔。
朔曰:“此非唇舌所争,尓必望济者,将去时,但当屡顾帝,慎勿言,此或可万一冀耳。
”乳母既至,朔亦侍侧,因谓曰:“汝痴耳!帝岂复忆汝乳哺时恩邪!”帝虽才雄心忍,亦深有情恋,乃凄然愍之,即敕免罪。
郗太傅在京口,遣门生与王丞相书,求女婿。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世说新语》二则 拓展阅读:王冕僧寺夜读

王冕僧寺夜读
王冕者,诸暨人。
七八岁时,父命牧牛陇上,窃入学舍,听诸生诵书;听已,辄默记。
暮归,忘其牛,父怒挞之。
母曰:“儿痴如此,曷不听其所为?”冕因去,依僧寺而居。
夜潜出,坐佛膝上,执策映长明灯读之,琅琅达旦。
佛像多为土偶,狞恶可怖;冕小儿,恬若不见。
1.解释加粗字。
(1)窃入学舍:
(2)听已:
(3)冕因去:
(4)恬若不见:
2.翻译下列句子:
(1)王冕者,诸暨人。
(2)暮归,忘其牛,父怒挞之。
(3)儿痴如此,曷不听其所为?
3.划出本文层次,并写出各层大意。
参考答案
1.(1)私下
(2)毕,完
(3)离开
(4)安详的样子
2.(1)王冕是诸暨人。
(2)(王冕)傍晚回家,忘记了他放牧的牛,父亲非常生气地打了他一顿。
(3)这孩子想读书这样入神,何不由着他呢?
3.第一层(第1句):交代故事主人公王冕的基本情况。
第二层(“七八岁时……父怒挞之”):记叙王冕因为学习而丢了牛的趣事,表现王冕的聪颖和好学。
第三层(“母曰……恬若不见”):记叙王冕在“恐怖”的寺庙中坚持读书,表现王冕的勤奋好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世说新语》拓展阅读
荀巨伯远看友人疾
荀巨伯远看友人疾,值胡贼攻郡,友人语巨伯曰:“吾今死矣,子可去!”巨伯曰:“远来相视,子令吾去;败义以求生,岂荀巨伯所行邪?”贼既至,谓巨伯曰:“大军至,一郡尽空,汝何男子,而敢独止?”巨伯曰:“友人有疾,不忍委之,宁以我身代友人命。
”贼相谓曰:“我辈无义之人,而入有义之国!”遂班军而还,一郡并获全。
一、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 友人有疾,不忍委之,宁以我身代友人命。
2. 遂班军而还,一郡并获全。
二、通读全文,分析荀巨伯是怎样一个人?
南阳宗世林
南阳宗世林①,魏武②同时,而甚薄③其为人,不与之交。
及魏武作司空④,总朝政,从容问宗曰:“可以交未?”答曰:“松柏之志犹存。
”世林既以忤⑤旨见疏⑥,位不配德。
文帝兄弟⑦每造其门,皆独拜⑧床下,其见礼如此。
一、翻译句子。
1.松柏之志犹存。
2.其见礼如此。
二、宗世林拒绝与曹操结交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武昌郡孟嘉
武昌孟嘉①作庾太尉②州从事,已知名。
褚太傅③有知人鉴,罢④豫章还,过武昌,问庾曰:“闻孟从事佳,今在此不?”庾云:“卿自求之。
”褚眄睐⑤良久,指嘉曰:“此君小异,得无是乎?”庾大笑曰:“然!”于时既叹褚之默识,又欣嘉之见赏。
一、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1. 过.武昌_______________
2. 闻.孟从事佳_______________
3. 卿.自求之_______________
4. 此君小.异_______________
二、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1.褚太傅有知人鉴。
2.闻孟从事佳,今在此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