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海而兴——青岛西海岸新区空间规划改革的启示与建议

合集下载

对青岛西海岸旅游经济发展的几点思考

对青岛西海岸旅游经济发展的几点思考

对青岛西海岸旅游经济发展的几点思考青岛西海岸经济新区是国务院批复的《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规划》明确建设的新区。

新区规划范围包括黄岛区和原胶南市(县级市)全部区域,陆域面积2096平方公里,海域面积约5000平方公里。

这里聚集了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保税港区、出口加工区、中德生态园等开放功能区,是山东省国家级园区数量最多、功能最全和政策最集中的区域。

当前,青岛西海岸旅游还处于以观光旅游为主的初级阶段,缺乏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产品,滨海旅游核心优势没有得到最大释放;文化旅游发展薄弱,缺乏对自身文化资源深度挖掘;旅游标识、公厕、停车场等旅游基础配套设施有待完善,城市旅游环境和氛围未形成;旅游企业规模化和品牌化发展不够,旅游产业扶持政策需要进一步完善。

这些制约因素的存在,影响到了西海岸旅游业的发展壮大。

开启西海岸旅游经济发展新局面必须重点做好以下四个方面的工作:一、做好西海岸旅游发展规划。

在总体要求上,应坚持高标准、高起点,体现前瞻性、合理性、统筹性,确保旅游业发展不留遗憾。

在具体实施上,应坚持做到先论证、后规划,先规划、后开发,无规划、不开发。

应尽快启动《西海岸旅游产业发展总体规划》编制工作;应统筹西海岸全域旅游资源,明确旅游发展目标和总体定位,整合提升空间布局,确保资源合理利用,避免同质化竞争;要加强西海岸旅游资源整合,做好旅游产业项目库的整体规划。

二、抓住西海岸旅游发展的四个重点。

西海岸旅游资源比较丰富,我们应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抓住能体现西海岸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的重点业态进行开发建设。

一是抓滨海旅游。

西海岸拥有良好的滨海旅游资源,是青岛发展度假旅游和海洋旅游的主要支撑板块。

抓滨海旅游要着力构建特色滨海旅游带。

依托金沙滩、银沙滩、唐岛湾、灵山湾、龙湾等滨海岸线资源,建设海参博物馆、海洋水族馆、海洋特色商品博物馆、海洋美食文化体验馆、滨海疗养中心等项目,用沙滩、海岸线的优势积极发展帆船、皮划艇、龙舟、轮滑、沙滩球赛等体育项目,不断丰富完善滨海旅游内涵。

跨海发展成就蓝色梦想——青岛市全力打造西海岸经济新区纪实

跨海发展成就蓝色梦想——青岛市全力打造西海岸经济新区纪实

跨海发展成就蓝色梦想——青岛市全力打造西海岸经济新区纪实2096平方公里的广袤土地、5000平方公里的内海海域、282公里的优美海岸线、距离青岛市中心90公里的区位优势,这里就是青岛西海岸经济新区,是青岛面向全球发展,探索海洋经济,打造区域性国际都市的又一力作。

这个新区未来是个啥模样?青岛市委常委、西海岸经济新区(青岛开发区)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张大勇指着繁忙的码头工地,自豪地告诉记者:“这里将再造一个青岛港、再造一个青岛主城区、再造一个青岛市的经济总量。

”扩容——城市发展的大势所趋青岛是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龙头和核心区,也是中日韩自由贸易区地方合作先行试验区。

1994年,青岛“战略东迁”,主城区扩展到了崂山脚下,城市空间基本饱和,产业升级受阻,功能释放受限。

怎样打破瓶颈实现“蓝色跨越”?决策者把目光投向胶州湾西侧。

“规划建设西海岸经济新区,是市委、市政府着眼青岛未来发展作出的重大决策,是面向全球发挥青岛本土优势,探索科技兴海模式、引领海洋经济科学发展的积极探索。

”山东省委常委、青岛市委书记李群告诉记者。

西海岸经济新区蓝图将如何描绘?一轮又一轮的调研后,“一核双港、九湾六区”的西海岸经济新区规划逐步成形。

“一核”是西海岸经济新区的核心区,包括青岛保税港区、青岛开发区、胶南主城区、西海岸出口加工区;“双港”即青岛前湾港和董家口港,是青岛城市发展的核心战略资源;“九湾”,即从前湾港到董家口港绵长海岸线上分布着的9个海湾;“六区”包括保税功能拓展区、国际经济合作区、董家口经济区、国际旅游度假区、古镇口服务保障区等经济功能区,绵延西海岸自北向南的广阔区域。

“西海岸经济新区将整合西海岸港口、园区、产业和政策等各方面优势,吸引高端要素科学集聚。

而要实现这一目标,就必须打破原先各自为政、画地为牢的行政壁垒,建立区域协调互动机制,加速要素资源合理自由流动,实现统筹发展。

”张大勇说。

主打——唱响蓝色主旋律青岛以港兴市,港口对这座城市的发展有着特别的分量。

青岛西海岸新区海洋经济发展的路径选择

青岛西海岸新区海洋经济发展的路径选择

青岛西海岸新区海洋经济发展的路径选择作者:苏诗雨来源:《今日财富》2018年第10期一、青岛西海岸新区海洋经济发展的取向和重点为了更好的推动新区海洋经济的发展,应以做大做强海洋经济为目标,以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为主线,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为动力,不断优化海洋经济结构,不断加强海洋生态文明建设,不断提高海洋科教支撑能力,不断推动海陆联动发展,不断推进海洋综合管理,将西海岸蓝色经济区建设成为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海洋经济改革发展示范区和我国东部沿海地区重要的经济增长极。

立足于西海岸新区在海洋产业、海洋科技、改革开放和生态环境等方面的突出优势,结合我国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和优化沿海空间布局等方面的战略要求,新区应着力建设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现代海洋产业集聚区、建设国家海洋经济改革开放先行区、建设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海洋科技教育核心区、建设全国重要的海洋生态文明示范区。

因此,新区应在不断优化海洋渔业、海洋物流运输业、海洋装备制造业、海洋化工等优势产业的基础上,重点发展滨海文化旅游业、海洋探测监测与信息产业、海洋科技服务业、海洋生物产业、环保污染业等新兴潜力产业。

二、青岛西海岸新区海洋经济发展的对策和步骤(一)优势产业--突破技术难题、优化升级1.海洋渔业.加强科技创新,健全服务体系,大力实施现代海洋渔业重点工程,提高综合效益,进一步巩固海洋第一产业的基础地位。

①大力发展科学技术,提升水产养殖能力。

②着力研发绿色添加剂,实现水产品精深加工。

③合理利用渔业资源,不断发展渔业增值业。

④提高远洋装备性能,扩建远洋渔船规模。

实施海外渔业工程,争取公海渔业捕捞配额,适当增加现代化专业远洋渔船建造规模,建设远洋渔业基地,利用科学技术对远洋装备进行升级换代。

2.海洋运输物流业。

做大做强海运龙头企业,积极发展沿海和远洋运输,推进水陆联运、河海联运、培植壮大港口物流业,加快构建现代化的海洋运输体系。

①旅客运输——速度与安全。

②货物运输——数量与质量。

青岛西海岸新区发展战略研究_陈维民

青岛西海岸新区发展战略研究_陈维民
一、 青岛西海岸建设国家级新区的战略 优势和重要意义
国务院在关于设立西海岸新区的批复意 见中明确提出,西海岸新区“要以海洋经济 发展为主题,服务于青岛建设区域性经济中 心和国际化城市的发展定位,把建设青岛西 海岸新区作为全面实施海洋战略、发展海洋 经济的重要举措,为促进东部沿海地区经济 率先转型发展、建设海洋强国发挥积极作
113
26
西海岸新区 217.44 13.4 88
港口
上海港 宁波—舟山
广州港 青岛港 天津港 重庆港
表 2 国家级新区港口 2013 年 1 月~11 月规模以上
吞吐量
外贸货物吞吐量
集装箱吞吐量
数值 (亿吨)
全国排序
数值 (亿吨)
全国排序
数值 (万标箱)
全国排序
6.26
2
3.46
2
3095.17
1
7.49
1
3.54
1
1598.96
3
4.17
4
1.02
10
1390.89
5
4.13
6
2.86
3
1437.82Βιβλιοθήκη 44.623
2.45
4
1196.84
6
1.23

0.04



22 城市
[ ] 城市发展战略
图2 2013年西海岸地区六大产业集群产值占全市比重
海海洋石油钻采平台、海洋工程特种船舶、海洋工 程模块、海洋装备制造等比较完整的船舶与海洋工 程产业链。
了“十五”以来国家“863”、 “973”计划中海洋科 研项目的55%和91%,在我国海洋科技研发和人才 领域具有明显的领先优势。此外,新区还聚集了一 批在船舶海工领域具有国际水平的研发机构。凭借 这些优势,新区应积极参与自主创新的区域内分工 与合作,把重点放在创新集成与应用服务上,加大 创新平台建设力度,加快推进涉海金融服务、应用 信息服务和人才市场建设,在海洋资源开发、海洋 产业集聚、海洋生态保护、深远海应用技术和军工 技术开发以及海洋综合管理体系建设上发挥创新引 领作用。

新常态下青岛西海岸新区的产业发展

新常态下青岛西海岸新区的产业发展

新常态下青岛西海岸新区的产业发展作者:张晓龙来源:《中外企业家》 2018年第4期文/张晓龙山东是中国东部沿海发达省区之一。

新常态下青岛西海岸经济新区的创建将会更好地让大青岛的一体化建设得以实现,成为青岛经济的库集地,从而推动区域经济产业的大发展与大繁荣。

本文从青岛的西海岸经济新区发展条件及产业发展现状入手分析,讨论了新常态下青岛西海岸新区的产业发展的优势和劣势,然后分析了新常态下青岛西海岸新区的产业发展面临的机遇,探讨了新常态下青岛西海岸新区的产业发展对策,希望对青岛西海岸新区的产业发展提供一定的理论借鉴。

由国务院批准的第九个国家级新区是青岛西海岸新区,青岛西海岸新区同时也是第一个以海洋经济发展为主题的国家级新区。

它承担了“为探索全国海洋经济科学发展新路径发挥示范作用,为促进东部沿海地区经济率先转型发展、建设海洋强国发挥积极作用”的责任,应该在率先进行结构调整和发展,建设海洋强国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新区工业综合体改造将率先发展陆海经济,促进平民融合,突出蓝天,提升港口通达深海的能力,努力成为一个新的发展方向。

按照增加库存的思路,重点规划布局,注重集中园区,着力拓展产业链,重点发展以市场为导向的发展要素,有效推进环境保护,提升市场催化和内生产业能力,将作为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和新区发展的重要途径。

新区产业应从下面两个方面来发展:一是现有支柱产业要发展,整合和完善六大产业集群;二是积极培育新兴产业,与此同时也推动十个新兴产业发展。

一、青岛西海岸经济新区产业发展现状(一)青岛西海岸经济新区工业发展水平参考2017年青岛市统计年鉴对青岛市所属7区5市各单元规模以上工业分行业数据,计算三类产业占全部工业的比例(如下表所示)。

从上表可以看出,青岛西海岸经济区(含原黄岛区和原胶南市)三类产业所占比例高于青岛市整体所占的比例。

现阶段,青岛西海岸经济区的水平在青岛市的发展中是最高的。

(二)青岛西海岸经济新区工业主要产业发展现状最近十年,青岛西海岸经济区产业结构出现了多元化的趋势,逐渐形成了下面几个战略性支柱产业为支撑的良性局面。

青岛西海岸新区发展海洋经济的实践及对广东的启示

青岛西海岸新区发展海洋经济的实践及对广东的启示

研究园地青岛西海岸新区发展海洋经济的实践及对广东的启示*文/蔡利超 李静*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粤港澳大湾区引进国际创新资源的动因、影响因素及其路径选择”(72173034)0 引言海洋是支撑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战略要地。

广东省委十三届三次全会强调要全面推进海洋强省建设,在打造“海上新广东”上取得新突破。

当前,广东海洋经济建设成效显著,但海洋科技实力在全国仅处于中等水平,在体制机制创新、高端海洋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海洋科技人才培养、国际影响力提升等方面仍存在一些不足,严重制约着广东海洋强省建设。

近年来,山东省的青岛西海岸新区(以下简称“新区”)充分发挥海洋科技优势,加快构建海洋科技创新体系,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不断增强海洋经济发展新动能。

其在推动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方面的相关举措和做法,可为推动广东省海洋科技创新提供参考借鉴。

1 青岛西海岸新区海洋经济发展经验1.1 建设发展成效青岛西海岸新区位于胶州湾西岸,包括青岛市黄岛区全部行政区域,与日本、韩国隔海相望,具有贯通东西、连接南北的战略优势;新区陆域面积达2129平方公里、海域面积达5000平方公里、海岸线长309公里,拥有发展海洋经济得天独厚的条件。

2014年6月,经国务院批准,青岛西海岸新区设立国内第一个以海洋经济发展为主题的国家级新区,海洋成为其发展最鲜明的特色和优势。

经过多年发展,新区已迈入国家级新区第一方阵,综合实力位列国家级新区前三强、全国百强区第四名,并在2020-2022年连续三年居青岛市“海洋经济发展”指标第一位。

2022年,新区全区实现海洋产业生产总值增长9.8%,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39.4%,海洋经济贡献率及增速均位居全市首位,支撑引领和辐射带动全市、全省海洋经济发展的作用显著。

1.2 主要做法及举措1.2.1 加强顶层设计,引领作用更加凸显一是设立省、市、区三级海洋发展委员会,统筹全省海洋相关工作。

青岛西海岸新区建设作文

青岛西海岸新区建设作文

青岛西海岸新区建设作文篇一《青岛西海岸新区:我眼中的成长与惊喜》青岛西海岸新区,这地方就像一个被施了魔法的小镇,一直不停地在变,变得越来越酷。

我记得有一次,我去西海岸新区找朋友玩。

那一路啊,可把我惊到了。

原来坑洼洼的小路不见了,变成了又宽敞又平坦的大马路,路边还种着一排排像是卫兵一样的树。

到了朋友住的小区附近,我都有点不敢认了。

以前那一片可是破破旧旧的小平房,现在全是崭新的高楼大厦,那高楼的玻璃在阳光下亮闪闪的,刺得我眼睛都快睁不开了。

进了小区,发现里面的环境像小花园一样。

有个小池塘,里面养着红色的大鲤鱼,它们在水里慢悠悠地游着,那自在样儿就跟小区的居民在这儿过得舒坦日子一样。

我朋友告诉我,以前这儿啥都没有,就一堆建筑垃圾和野草丛生的荒地。

而且以前交通特别不便利,大家出门要么等很久的车,要么靠两条腿走老远。

现在不一样了,公交站就在小区门口,地铁站也离得不远。

还有好多共享单车呢,颜色花花绿绿的,就像一道移动的彩虹。

新区里的商店也是让人眼花缭乱。

之前那种小小的杂货店现在变成了大商场,里面啥都有。

从世界各地的美食到各种各样新鲜时髦的衣服,只有你想不到,没有你买不到的。

我在一家小吃店尝了一个海鲜煎饼,那鲜味在口中散开,就像大海的气息一下子钻进了嘴里。

这味道让我知道西海岸新区就连吃的都变得高级又丰富。

小区外面还有个小广场,到了晚上可热闹了,大爷大妈在那跳广场舞,小孩子们到处跑来跑去地玩耍,年轻人坐在旁边的长椅上聊天。

这充满活力的画面让我感觉新区充满了希望和生机。

真是个不断成长、充满惊喜的新区啊,它就像一个生机勃勃的少年,向着美好的未来大步流星地奔去。

篇二《西海岸新区:旧貌新颜与小确幸》青岛西海岸新区的变化就像一场超级大变身。

我给大家讲讲我自己亲身经历的那些事儿,你就能深刻地感受到它的独特魅力。

有一回啊,我去以前的旧厂区找东西。

那地儿以前可是很典型的旧模样,到处都是生锈的大铁架,杂草长得比我还高。

库房的墙皮都脱落了,感觉风一吹就会倒似的。

青岛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推进实施青岛西海岸新区发展总体规划的意见-青政办发[2018]9号

青岛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推进实施青岛西海岸新区发展总体规划的意见-青政办发[2018]9号

青岛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推进实施青岛西海岸新区发展总体规划的意见正文:----------------------------------------------------------------------------------------------------------------------------------------------------关于推进实施青岛西海岸新区发展总体规划的意见青政办发[2018]9号各区、市人民政府,青岛西海岸新区管委,市政府各部门,市直各单位:根据省政府《关于同意青岛西海岸新区发展总体规划的批复》(鲁政字〔2017〕72号)和省发展改革委《关于印发青岛西海岸新区发展总体规划的通知》(鲁发改区域〔2017〕489号),为推进规划全面实施,实现青岛西海岸新区创新发展、率先发展、跨越发展,加快新旧动能转换,不断增强辐射带动作用,经市政府同意,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总体要求(一)基本原则。

高点站位。

积极融入国家、省、市发展大局,以更大的格局谋划推进新区发展,干出新区速度、创出新区标准、推出新区品牌,担当新使命,实现新作为。

先行先试。

发扬敢为人先的精神,大胆探索、敢闯敢试,向改革要动力、要活力、要红利,敢于争第一、创唯一,在加快新旧动能转换中走出新路子,趟出新路径。

统筹协调。

推进城乡统筹、陆海一体、军民融合、港城联动,促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补齐短板,精准发力,打造创新发展示范区。

落实落地。

强化责任意识,明确责任主体、时间表和路线图,完善规划实施评估考核机制,以重大工程、重大项目、重大政策为抓手,促进规划落小落细落实落地,全面完成规划提出的各项发展目标任务。

(二)发展目标。

力争到2020年,青岛西海岸新区形成新动能主导经济发展的新格局,经济总量位居全国国家级新区前列,地区生产总值达到4500亿元左右,年均增速12%左右;海洋生产总值占GDP比重年均提高1个百分点,达到33%左右;港口货物吞吐量突破55亿吨,集装箱吞吐量达到2000万标箱;外贸进出口总额超过250亿美元;常住人口达到240万左右;率先全面建成较高水平小康社会,向基本实现现代化迈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Modern Management 现代管理, 2020, 10(2), 309-316Published Online April 2020 in Hans. /journal/mmhttps:///10.12677/mm.2020.102038Prospering towards the Sea—Enlightenments and Suggestions of theSpatial Planning Reform of the West Coastof Qingdao New DistrictRuiqian Li1,2*, Yongfu Li3, Heng Hu41School of International Affairs and Public Administration, Ocean University of China, Qingdao Shandong2Institute of Marine Development of Ocean University of China, Qingdao Shandong3Key Laboratory of Experimental Marine Biology, Institute of Oceanology, Center for Ocean Mega-Science,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Qingdao Shandong4National Marine Technology Center, TianjinReceived: Apr. 7th, 2020; accepted: Apr. 20th, 2020; published: Apr. 27th, 2020AbstractWith the further deepening of the reform and opening up, China’s state-level new area, a new re-gional development model that integrates multi-level government policy support and resource priorities, has attracted a great deal of attention. As the ninth China’s state-level new area and a key development area of the Blue Economic Zone of Shandong Peninsula, the west coast of Qing-dao New District takes the marine economic development as the theme, shouldering the mission of building China into a maritime power. Spatial planning is an important choice for the state to face challenges from internal and external environment changes, as well as a choice for spatial governance. Therefore, rational spatial planning of the state-level new area has become one of the critical means to promote regional economic growth and the overall development and environ-ment. How to realize a rational development and protection pattern and how to guide the spatial structure optimization of national new are through effective institutional design and reform is a focus of attention. Among those, it is an important premise to clarify the institutional arrange-ments that support or affect the spatial planning reform of national new areas. Based on the pers-pective of the new institutionalism theory, taking the spatial planning of the west coast of Qingdao New District as an example,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reform conditions by using an institutional analysis framework. This study explores the challenges and the direction of development, and puts forward measures such as optimizing the spatial pattern, strengthening the overall planning me-chanism, innovating the supervision system and deepening the refinement of public participation.KeywordsSpatial Planning, State-Level New Area, The West Coast of Qingdao New District, InstitutionalAnalysis Method*通讯作者。

李睿倩 等向海而兴——青岛西海岸新区空间规划改革的启示与建议李睿倩1,2*,李永富3,胡 恒41中国海洋大学国际事务与公共管理学院,山东 青岛 2中国海洋大学海洋发展研究院,山东 青岛3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山东 青岛4国家海洋技术中心,天津收稿日期:2020年4月7日;录用日期:2020年4月20日;发布日期:2020年4月27日摘要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化,国家级新区成为一种汇集了多层政府政策支持和资源优先分配的全新的区域发展模式,受到广泛关注。

作为中国第九个国家级新区和山东省蓝色经济区的重点发展区域,青岛西海岸新区以海洋经济发展为主题,肩负着建设海洋强国的使命。

空间规划是国家应对内外部环境变化挑战,进行空间治理的重要选择,对国家级新区进行合理的空间规划是提升区域经济增长,统筹发展与保护的重要手段。

但如何才能实现其合理的开发保护格局,如何通过有效的制度设计和改革引导国家级新区空间结构的优化是关注的焦点。

其中,明确支撑或影响国家级新区空间规划变革的制度安排是重要前提。

基于新制度主义理论视角,以青岛西海岸新区空间规划为例,运用制度分析框架分析改革条件,探究所面临的挑战与发展的方向,并提出平衡空间格局、强化统筹机制、创新监督制度、深化细化公众参与等措施。

关键词空间规划,国家级新区,青岛西海岸新区,制度分析方法Copyright © 2020 by author(s) and Hans Publishers Inc. 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 4.0). /licenses/by/4.0/1. 引言国家级新区是由国务院在20世纪90年代初期批准设立的一种新开发开放与改革的大城市区和综合功能区,承担着国家重大发展和改革开放的战略任务。

截至2018年12月,我国共批复设立国家级新区19个,另有武汉、郑州、合肥、南宁等地正在申报中。

国家级新区是一种崭新的区域发展模式,可有效拓宽改革深度与广度,正成为新时期深化改革的重要模式载体。

国家级新区不仅能够享受相关的特殊优惠政策和权限,还将实行更加开放的政策以鼓励新区自行研究适合自身发展的制度改革与创新。

2014年,青岛西海岸新区获得国务院批复,成为了中国第九个国家级新区,包括黄岛区全部行政区域,即青岛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和原胶南市全部行政区域。

从地理范围来看,青岛西海岸新区位于山东半Open Access李睿倩等岛蓝色经济区和环渤海经济圈内,是黄河流域主要入海通道。

作为京津冀和长三角两大都市圈之间核心地带以及欧亚大陆桥东部重要端点,与日本、韩国隔海相望,具有贯通东西、连接南北的战略优势。

从战略定位上,国务院批复明确要求,“新区要以海洋经济发展为主题,打造海洋强国战略支点,发展成为海洋科技自主创新领航区、深远海开发战略保障基地、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区、海洋经济国际合作先导区、陆海统筹发展试验区,为探索全国海洋经济科学发展新路径发挥示范作用”。

2018年10月,在山东省政府对《青岛西海岸新区总体规划(2018~2035年)》批复中进一步明确新区“要坚持世界眼光、国际标准、海洋特色、高点定位,逐步把青岛西海岸新区建设成为山东半岛城市群的增长极、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新引擎、新旧动能转换的引领区、高质量发展的国家级新区典范,在促进东部沿海地区经济率先转型发展、探索全国海洋经济科学发展新路径和海洋强国建设中发挥积极作用”。

因此,青岛西海岸新区是海洋特色鲜明的国家级新区,以及国家海陆统筹体制改革的试点,但如何才能实现其合理的开发保护格局,尤其是如何通过设计和完善不同层面的制度安排,有效引导青岛西海岸新区空间结构的优化仍存在诸多疑惑,亟需明确支撑或影响空间规划变革的制度安排,辨析制度优势与发展阻滞。

鉴于此,本文采用新制度主义视角,从不同制度层面,梳理青岛西海岸新区空间规划改革的条件,探究其改革面临的问题与挑战,分析其改革发展的方向和潜力,总结现有经验基础上提出对策建议,以期对区域海洋管理理论进行补充,也为空间规划改革实践提供理论参考。

2. 制度分析框架解析反思西海岸新区空间规划改革随着20世纪90年代新制度主义在社会科学领域中的兴起[1],规划领域也逐渐吸纳新制度主义,为土地开发保护、空间管制等制度问题的研究提供了新的理论源泉[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