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生艇的全面介绍
如何正确使用救生艇

如何正确使用救生艇救生艇是一种用于紧急救援和海上逃生的重要船舶设备。
在海上活动中,正确使用救生艇可以有效地保护人员的安全,因此掌握正确的救生艇使用方法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介绍如何正确使用救生艇,从准备工作、上下救生艇的操作步骤以及事后的注意事项等方面进行论述。
1. 准备工作在使用救生艇之前,需要做好一些准备工作,包括:(1)检查救生艇的完好程度:确保救生艇的船体、船底等部分没有破损或漏水的情况。
(2)确认救生艇内部设备:检查救生艇内部是否有救生衣、划艇用具等设备,确保数量充足,并及时更换维修损坏的设备。
(3)了解救生艇的位置:在船上根据救生艇的标识牌或者船舶平面图,了解救生艇所在的位置,并确保通道畅通,方便使用时快速到达。
2. 上下救生艇的操作步骤使用救生艇时,需要遵循以下步骤:(1)穿着救生衣:在上船之前,确保每个人都穿着救生衣,并将救生帽戴好,以提供更好的保护。
(2)下船操作:根据情况,可以根据救生艇上的绳索或者梯子进行下船。
如果使用绳索,需要掌握正确的下降姿势,尽量保持身体贴近绳索,以免滑落受伤。
(3)乘坐救生艇:下船后,迅速进入救生艇内部,以确保船只稳定和平衡。
如果救生艇内有安全带或者固定器材,需正确使用以确保乘坐安全。
(4)划艇前进:根据救生艇的设计和规定,正确掌握划艇的技巧和力度,保持艇的稳定和方向,防止碰撞或倾覆。
3. 事后注意事项救生艇使用完毕后,需注意以下事项:(1)保持艇的干燥和整洁:在使用完毕后,清理救生艇的内部,确保船舶干燥和整洁,以防止腐蚀和损坏。
(2)维护救生艇设备:定期检查救生艇的设备和设施,如绳索、救生衣、划艇用具等,并及时修复或更换损坏的部分。
(3)及时报告问题:如发现救生艇在使用过程中存在问题或者损坏,应及时向相关部门或船长报告,以便进行修复或更换。
总结:正确使用救生艇,关乎海上人员的生命安全。
在使用过程中,需要提前准备工作,如检查救生艇的完好程度和内部设备等;上下救生艇时,需要穿戴救生衣、掌握正确的操作步骤;使用完毕后,保持救生艇的干燥和整洁,并定期维护设备。
船舶救生载具有哪些

船舶救生载具有哪些救生设备也可以分为救生载具、救生浮具、辅助救生用具及其存放、收卸等辅助设备和救生属具等。
今天我们要来介绍下船舶救生载具有哪些。
救生设备是船舶上设置的供遇险时进行自救或救助用的专用设备及其附件的统称。
包括救生载具、救生浮具、辅助救生用具及相应的存放、起卸和通讯联系装置等。
对不同航区和各类舰船配备救生设备的数量和性能求,均应符合有关公约和规范的规定。
其组成和布置应使遇难人员在海上自然气候恶劣和失事时操作复杂的情况下,便于登乘、操作和脱离险区,并能安全载浮和维护被救人员,还能及时发出求救信号,使搜寻人员易千发现,以达到遇难人员从速被救并安全脱险的日的。
由于地球上绝大多数地区的水温都可能低于21℃,所以救生设备必须考虑低温保护。
安全可靠使用是对救生设备的主要要求。
具有自扶正能力的全封闭式救生艇,艇翻转时能自动停车、扶正后又能继续运转的翻转救生艇,在-30℃低温下自动充气的气胀式救生筏,在-15℃低温下加低温启动液后易于启动和艇内有一定积水时也能安全运转的艇机,都提高了救生设备在恶劣条件下的安全性。
船舶救生设备包括救助艇、救生艇、救生筏、救生浮具、个人救生设备、弹抛器具、通信设备(无线电台、无线电对讲机、无线电示位标)、烟光信号以及艇筏的登乘及其降落装置。
救助艇既是海上救助指挥艇,又是值勤救生艇,它具有足够的快速性、良好的机动性和操纵性,能迅速营救落水人员,集结和拖带满载乘员的救生筏。
救生艇,如全封闭救生艇,和救生筏,如气胀式救生筏。
是既能使乘员撤离遇险船只,又能使乘员不浸泡于海水中的救生载具。
救生浮具是可支持遇险人员在水中漂浮的救生器具,一般是指救生浮具和救生凳。
由于使用救生浮具的人员下肢浸泡在水中,故《公约》1983年修正案中取消了使用救生浮具。
我国1983年《规范》还允许在某些船只上使用。
个人救生设备是可支持单人在水中漂浮的救生器具,一般是指救生圈、救生衣、保暖救生服、抗浸服及保温袋。
SOLAS公约救生设备相关要求

SOLAS公约救生设备相关要求SOLAS公约(国际海上人命安全公约)是国际海事组织(IMO)颁布的一项重要规范,旨在确保全球海上的人命安全。
其中,救生设备是SOLAS公约中的重要内容之一、本文将详细介绍SOLAS公约对于救生设备相关要求。
首先,SOLAS公约要求船舶必须配备适当数量和类型的救生设备,以确保在紧急情况下船员和乘客的安全。
这些救生设备包括救生艇、救生筏、救生圈、救生衣、救生浮筒等。
救生艇是一种处理水危险情况下的专用船只,必须满足一定的条件。
比如,救生艇应该能够容纳的乘客数量,以及装载在最不利条件下的操作和使用要求。
此外,救生艇还需要配备适当的推进装置,如浆叶或机械推进装置。
救生筏是另一种常见的救生设备,可以承载大量的人员,通常用于大型船只。
根据SOLAS公约的规定,救生筏必须在紧急情况下能够迅速展开和投放,同时应配备浮筒和划桨设备,以确保在水中的适航能力。
此外,SOLAS公约还要求船舶上必须配备适量的救生圈和救生衣。
救生圈是一种可以供人们浮在水上的圆形浮具,必须具有足够的浮力和可见性,以便在紧急情况下引起人们的注意。
而救生衣则是一种可以穿戴在身上的个人救生装备,能够提供额外的浮力和保暖性能。
此外,根据SOLAS公约的规定,船舶上还必须配备一定数量的救生浮筒。
救生浮筒是一种容易使用的浮动装备,可以供人们紧急时使用。
它们通常是通过救生圈或其他设备连接到船舶上,以便乘客和船员在紧急情况下能够迅速获得。
除了上述救生设备,SOLAS公约还要求船舶必须配备适当数量的救生登高装置、救生梯、救生管道和救生器械等设备,以确保人员在紧急情况下能够迅速从船舶上撤离。
为了确保救生设备的有效性和可靠性,SOLAS公约规定了救生设备的检查和维护要求。
根据公约的规定,船舶应定期进行救生设备的检查,包括救生艇和救生筏的操作能力、浮筒和浮标的密封性能、救生圈和救生衣的完整性等。
必要时,还需要对救生设备进行维修或更换。
【科普】船舶救生艇及其操作

【科普】船舶救生艇及其操作救生艇是能搭乘一定人数的小艇。
它载人比较安全,是船舶必备的救生设备。
但救生艇重量大,吊艇设备占用甲板面积大,其主要作用是在船舶遇难时帮助人员脱险待救,此外还可作为临时短程水上交通工具。
救生艇的构造﹀﹀﹀救生艇按建造材料可分为木质、钢质、铝合金、玻璃钢等类型。
玻璃钢救生艇易于建造和保养,是目前采用最普遍的。
救生艇按结构形式的不同可分为开敞式、全封闭式和部分封闭式等。
开敞式遇4-5级以上风浪时,乘员就会受到海水侵袭,在低温或暴晒时乘员还会受到死亡的威胁。
因此,《1974年国际海上人命安全公约》要求客船应配有部分封闭式或全封闭式救生艇,货船与油船应配有全封闭式救生艇。
(1)开敞式救生艇开敞式救生艇是传统的救生艇,它没有盖只能架设临时的顶篷,对乘员保护能力差。
开敞式救生艇的骨架有龙骨、首柱、尾柱、肋骨、横座板、纵座板(边座板)等。
这些骨架保证船壳救生艇的强度。
它的外壳有艇壳、护舷顶缘材(或称艇缘)等部分组成。
艇壳不但保证救生艇的浮力和水密,而且也保证艇体的强度。
护舷材在艇的两舷起保护作用。
艇缘是两舷的上缘,在它的上面有桨叉孔划将时可以插桨叉,艇缘内侧还装有顶棚架插座,供架设尼龙布顶篷用。
为了保证救生艇在灌满水或破漏时仍有浮力,在边座板下设有空气箱或硬质闭孔泡沫塑料浮体,其外面设护板加以保护。
艇的首尾踏板上装有吊艇钩,艇底有垫板(或格板)、艇底排水孔及艇底塞。
在横座板下面艇底垫板的上面还设有搁脚板,艇员乘坐在横座板上时两脚可以搁在搁脚板上面。
为了划桨方便在搁脚板上还可以设置套在脚上的脚套。
救生艇的外面设有两舷悬链状的可浮救生索(把手索),供落水人员抓扶,也可以作为攀登上艇的踏脚。
在艇底两侧设有舭龙骨或龙骨扶拦以及经龙骨底系于两舷艇缘的把手索。
当艇倾覆以后乘员可以抓住把手索爬上艇底并扶住舭龙骨,在倾覆的艇上待救。
开敞式救生艇有机动艇和非机动艇之分。
没有发动机的非机动的开敞式救生艇,艇上除配桨、篙外还有桅帆并在横座板上设有夹桅环(桅箍),艇底上设有桅座,艇缘上设有供装桅支索及缭绳导索滑车用的小眼环。
【2019年整理】救生艇的种类及防护

第二节救生艇的配备与属具
救生艇的配备
占总人数的%
国际客船大于1600总 吨 Nhomakorabea船油船、液化 气船、危险 品船
每舷救生艇 I II III
每舷可吊式 气胀式救生 筏
I II III
37.5
35 12.5 35
10 / / / / / 0
10 10 50 / / / 00
第三节救生艇的存放、保养与检查
一.存放--尽可能靠近起居处所的地点,为 船员能尽快登上艇提供方便。
救生艇及存放装置,不会影响存放在任何 其他救生设备的使用;
当满载船舶在不利纵倾情况下向任何一舷 横倾达20度或横倾到船舶露天甲板的边缘 浸入水中的角度时,应离水线不小于2m。
第三节救生艇的存放、保养与检查
艇机的操纵程序
一.启动程序 打开机器冷却水的海水阀; 离合器操纵手柄处于停车位置; 调速器操纵手柄放在中速位置; 接通电启动按钮与电池之间的线路; 盘车,试着活动部件; 使减压阀处于减压位置,按启动按钮,当马达带
动飞轮到适当转速时,关闭减压阀;艇机启动完 毕;
艇机的操纵程序
救生艇的检查保养具体事项
4. 淡水每月更换一次; 5. 食品每半年检查一次,发现过期,变质应及
时更换; 6. 年度进厂修理时,对空气箱进行水密试验。
每年要取得救生艇合格证书; 7. 艇内外表面要每年油漆一次; 8. 每隔30个月应将吊艇索的两端调头使用;
发现吊艇索损坏,应立即更换;无论如何每 隔5年都应更换;
4. 切勿在存放筒外表涂漆、加盖进行保护。 5. 静水压力施放器每12个月检查一次,也可
由船检部门同意延期至17个月。
科普︱一文看懂船舶救生艇的所有种类、存放和释放过程

科普︱一文看懂船舶救生艇的所有种类、存放和释放过程为了保证船员和旅客的安全,船舶必须配置各类救生设备,救生艇就是其中的一种。
当船舶遭遇紧急情况需要弃船求生时,所有的船员和旅客能够利用救生艇脱离难船,从而进行自救和等待救援。
可以说,救生艇是航行过程中保障船员和旅客生命安全的必需品。
那么救生艇有哪几种,存放位置是怎样的呢,和小编一起看看吧!不同结构形式的救生艇开敞式救生艇特点:在艇缘以上部分没有固定刚性顶篷装置。
优点:上层宽敞,登乘和在艇内活动方便;操作简便;视域好。
缺点:天气炎热时,人员会受到烈日暴晒,易发生中暑和日晒病;在寒冬,如果没有保暖防护物品,人员会受到寒冷的伤害;遇到4-5级以上风浪时,人员及救生艇会受到海浪侵袭;此外,如被风浪打翻,靠救生艇内人员的自身的力量难以扶正。
使用范围:仅用于沿海小型船舶及内陆水域船舶。
开敞式救生艇部分封闭式救生艇特点:艇首和艇尾各有不少于艇长20%的固定的刚性顶盖,中间设有可折式顶棚。
优点:可折式顶篷连同刚性顶盖形成了一个能挡风雨的遮蔽,使艇内人员免受风雨海浪的侵袭和烈日的暴晒;艇首、尾部的出口及两舷的可折式出入口,关闭时能防止海水和寒气侵入,在开启时还可用来通风;出入口较封闭式救生艇大,在正常情况下登乘时,可方便较多人员从一舷或两舷出入口同时登乘。
缺点:如果翻覆后,艇内人员的逃出就不如开敞式救生艇方便。
使用范围:主要用于巡航船、渡船和客船等。
部分封闭式救生艇全封闭式救生艇特点:救生艇的上部设有封闭的固定刚性顶篷装置。
优点:人员在艇内免遭风雨,海水的侵袭和烈日的暴晒,并具有自行扶正功能;全封闭式救生艇两舷及首、尾部设有内外能开启和关闭的通道盖以方便艇员出入救生艇;通道盖关闭保障救生艇具有良好的水密性和隔热保温性;艇的顶部设有洒水降温装置;固定顶篷装置上的顶窗能够使足够的日光射进舱口关闭的救生艇内。
缺点:出入口较小,人员登乘不方便;艇内观察瞭望视域不及开敞式艇开阔。
船舶救生设备选用培训

船舶救生设备选用培训1. 引言船舶救生设备是保障船员生命安全的重要装备,正确选用和使用船舶救生设备对于船舶安全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船舶救生设备选用的培训内容,旨在提高船员对船舶救生设备的认识和使用能力,确保船员在遇到危险情况时能够正确、迅速地使用救生设备。
2. 船舶救生设备概述船舶救生设备包括救生艇、救生筏、救生圈、救生衣等多种类型。
每种救生设备在船舶遇险时发挥不同的作用,船员应熟悉各类救生设备的特点和用途,并掌握正确的使用方法。
2.1 救生艇救生艇是一种用于紧急撤离船舶的装备,具备自主浮起、漂浮和航行的能力。
船员应掌握救生艇的组装、启动和导航方法,并了解其应急通讯设备的使用。
2.2 救生筏救生筏是船舶上的一种紧急逃生工具,能够在船只遇险时提供临时的安全场所。
船员应了解救生筏的正确使用方法,包括打开救生筏、上下救生筏等。
2.3 救生圈救生圈是船舶救生设备中最常见的一种,具有简单易用、漂浮稳定等特点。
船员应熟悉救生圈的正确使用方法,包括穿戴和投掷救生圈。
2.4 救生衣救生衣是船舶上的一种紧急逃生装备,能够提供浮力和保温功能。
船员应了解救生衣的正确穿戴方法和注意事项,确保在遇险时能够正确使用救生衣。
3. 船舶救生设备选用培训内容在船舶救生设备选用培训中,应包括以下内容:3.1 救生设备的特点和用途详细介绍各类船舶救生设备的特点和用途,让船员对每种救生设备的功能有清晰的认识。
3.2 救生设备的正确使用方法逐一讲解各类救生设备的正确使用方法,包括组装、启动、导航、穿戴和投掷等步骤。
3.3 救生设备的检查和维护介绍救生设备的定期检查和维护方法,确保救生设备的正常运行和可靠性。
3.4 紧急情况下的逃生训练进行模拟演练,让船员在紧急情况下能够迅速而准确地使用救生设备进行逃生。
3.5 安全意识教育培养船员的安全意识,教育他们在船舶遇险时应保持冷静、迅速反应,并正确使用救生设备。
4. 培训方法船舶救生设备选用培训可以通过以下方法进行:4.1 理论讲解通过课堂讲解方式,向船员介绍各类救生设备的特点、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提升他们的知识水平。
救生艇的全面介绍

第一部分全封闭救生艇的介绍1.1、主要参数总长7.10m型长7.00m总宽2.80m型宽2.70m型深1.10m最大高度3.10m吊距6.60m吊钩中心距基线高度(约)前1585m,后1645mm 乘员(最大)50P航速(大于)6knots空艇重3030kg乘员重(75KG/人)3375 kg满载艇重6405kg机型380J-3油箱容量195L螺旋桨直径400mm吊钩工作负荷(每钩)4000kg救生艇属具清单2、登陆(1)、所有仓盖均设有把手,并分别标有“开”和“关”标记。
(2)、转动把手至“开”位置,然后推或拉,该舱即可打开,并可固定在打开位置。
(3)、前舱、侧门、驾驶舱操作类似。
(4)、当关闭门窗时,首先从固定处松开,如是侧门,一旦关闭应检查头靠和安全带。
(5)、救生艇内每一座位用黑色标记标明。
(6)、在束紧安全带前,确保两肩处皮带在正确位置。
(7)、安全带为交互带扣式,通过拉动右边突出部分来束紧。
第二部分操作步骤1、放艇前准备1、船员携带SART(搜索和救助的雷达收发机)到集合区。
2、驾驶员或其他指定人员携带VHF(双向甚高频)无线电话设备到集合区并检查其操作。
3、指定人员收集多余的燃料、水、衣物/毯子和其他设备,并穿上救生衣。
4、驾驶员和指定的操作员进入舱内,并执行以下任务:a、确定艇架控制缆接通艇内部;b、艇底塞关闭;c、蓄电池开关位于开位置(必要时)d、断开充电电缆;e、检查燃油和冷却水水位,开关是否在(打开)位置;f、检查吊钩释放互锁位置是否在安全位置;5、指定人员到大船甲板执行以下任务并同时检查:a、首缆固定在艇首并和大船相连;b、免维护“悬—挂”式吊艇和艇相连;c、另外,设备属具递给艇内人员存放;d、检查降放区是否有障碍物,如无,通知操作人员并报告“准备”放艇;e、操作人员发出命令登艇和放艇。
步骤2、登艇1、乘员从储放位置直接登陆,担架上的伤员安全进人艇内,然后束紧安全带,驾驶员启动机器;2、最后登艇人员再次确认释放区无人;3、关闭所有门、窗、通风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部分全封闭救生艇的介绍1.1、主要参数总长7.10m型长7.00m总宽2.80m型宽2.70m型深1.10m最大高度3.10m吊距6.60m吊钩中心距基线高度(约)前1585m,后1645mm 乘员(最大)50P航速(大于)6knots空艇重3030kg乘员重(75KG/人)3375 kg满载艇重6405kg机型380J-3油箱容量195L螺旋桨直径400mm吊钩工作负荷(每钩)4000kg救生艇属具清单2、登陆(1)、所有仓盖均设有把手,并分别标有“开”和“关”标记。
(2)、转动把手至“开”位置,然后推或拉,该舱即可打开,并可固定在打开位置。
(3)、前舱、侧门、驾驶舱操作类似。
(4)、当关闭门窗时,首先从固定处松开,如是侧门,一旦关闭应检查头靠和安全带。
(5)、救生艇内每一座位用黑色标记标明。
(6)、在束紧安全带前,确保两肩处皮带在正确位置。
(7)、安全带为交互带扣式,通过拉动右边突出部分来束紧。
第二部分操作步骤1、放艇前准备1、船员携带SART(搜索和救助的雷达收发机)到集合区。
2、驾驶员或其他指定人员携带VHF(双向甚高频)无线电话设备到集合区并检查其操作。
3、指定人员收集多余的燃料、水、衣物/毯子和其他设备,并穿上救生衣。
4、驾驶员和指定的操作员进入舱内,并执行以下任务:a、确定艇架控制缆接通艇内部;b、艇底塞关闭;c、蓄电池开关位于开位置(必要时)d、断开充电电缆;e、检查燃油和冷却水水位,开关是否在(打开)位置;f、检查吊钩释放互锁位置是否在安全位置;5、指定人员到大船甲板执行以下任务并同时检查:a、首缆固定在艇首并和大船相连;b、免维护“悬—挂”式吊艇和艇相连;c、另外,设备属具递给艇内人员存放;d、检查降放区是否有障碍物,如无,通知操作人员并报告“准备”放艇;e、操作人员发出命令登艇和放艇。
步骤2、登艇1、乘员从储放位置直接登陆,担架上的伤员安全进人艇内,然后束紧安全带,驾驶员启动机器;2、最后登艇人员再次确认释放区无人;3、关闭所有门、窗、通风口。
步骤3、吊艇架A、吊艇架绞车控制器——以下几点非常重要1、拉动控制缆绳,提起自动装置,开始下降,并通过自动控制装置来控制下降速度2、该制动装置具有一自动控速器,但不可通过控制缆来减少降速,如这样做将会导致自动装置断裂及吊艇钩上负荷的振动等;3、该艇应以自动控制的速度降至水中,以便可以容易自动脱钩。
B、本艇中的吊钩释放系统具有以下安全因素:1、艇离水时,自动保护互锁装置应锁住吊钩中心操作机构,一旦进入水中,立即释放。
2、如该机构失灵时,应备有一装置可以脱开自动互锁装置或应急情况下脱开。
3、在艇未如(1)所述漂浮状态时,不可移动释放手柄。
4、在吊钩未锁住前,释放手柄不可复位。
5、即使在成功锁住情况下,仍应装有调节指示器,应通知船员注意本系统。
步骤4、放艇1、放艇前,确认所有放艇索可移动并检查首缆一端是否固定在释放吊钩上,另一端固定在大船上;检查艇底塞是否关闭。
2、准备妥当时,应使用和维持一固定力拉动舱上部的控制缆。
3、救生艇会自动降放,下降速度会自动控制。
但如制动装置失灵,救生艇可允许通过缆绳进行释放,由于制动装置会断裂,停、放、停状况应避免发生。
以自动控制的速度降放至水中并超越吊艇索,使吊钩容易脱落并有足够的活动空间。
中心释放机构的操作:1、介绍:本艇在两端各设置一特定吊钩,通过一灵活“推-拉”软轴与中心释放系统相连,确保可以同时脱钩,无论艇在水中或悬挂多少米,应意识到在任何时候均可以脱钩,无论如何,当艇不在水中时,应设计一不同的操作以使操作员意识到跌落至水中的危险性。
2、操作原则:a、该中心释放机构包含一自动互锁装置,在艇离水时关闭,入水时脱开。
通过水压操作的液压操作会导致自动锁住杆在中心释放机构移开操作杆自身,无论如何,当艇不在漂浮或液压不能正确操作时,应提供一合适装置。
b、艇两端的吊钩以吊架间销轴为中心轴转动,并通过螺栓固定在艇体结构上,该吊钩通过一释放销(见图A、B1、B2)锁住在工作位置,其支撑住吊钩尾部,直到吊钩操作杆操作。
Ⅰ.水中释放在艇漂浮和吊钩无负荷情况下放艇,操作过程如下:a) 自动锁住杆自动打开(见图A ⑤);b) 移开保险销(见图A⑥);c) 根据图A 转动操作杆(见图A ①步骤Ⅰ);d) 吊钩处于释放状态(见图B 2)Ⅱ.应急释放正如本节所介绍,应急释放可在任何时候操作,漂浮或否,也正如前所说的存在很多危险。
仅仅当互锁装置无法保持平衡时,应急脱钩才可以使用。
除非真的愿意冒着受伤或生命危险在距水面的任何高度放艇,否则,互锁装置的故障,如果有可能的话,应当解决,其中导致的因素可能是静水压力软轴或销轴维护不好或自动锁住上的断裂点,在降落之前进行一些测试可避免伤害。
应急释放操作过程如下:1、移开自动锁住杆罩(见图A⑤)2、移开保险销(见图A⑥)3、提起自动锁住杆(见图A⑤)4、根据图A,转动操作杆(见图A①步骤Ⅰ)5、吊钩处于释放状态(见图B2)Ⅲ.吊钩复位一旦降落水中,首要任务是回复吊钩,这是一项任务,需要特别注意,如果有时间,再次检查是否正确,没有问题或困难,并多次培训对对该吊钩型号不熟悉的乘员。
在吊钩已释放且艇在水中准务起吊时,操作过程如下:1、把释放杆移动步骤Ⅱ位置(见图A①);2、确保两吊钩在起吊位置(见图A②& 图B1);3、把释放杆移至锁住位置(见图A①& 步骤三);4、插入保险销;5、检查两吊钩及自动锁住杆是否锁紧(见图B1);6、联接吊环,并束紧吊艇索;7、使艇的龙骨刚离开水面;8、确保两吊环在正确位置;9、在全部控制下,开始缓慢起吊。
在任一吊钩锁住前,不可使用。
直到问题得到解决和纠正,尽管有必要吊起艇脱离水面,但在未得到修复前,是不可操作的。
应原因检查:当中心释放杆不在其正确位置,如发生一个吊钩或两个吊钩均不能复锁住时,应检查以下原因:--- 中心释放杆操作时,吊钩不在其正确位置;--- 止动块升起不够高,未能固定吊钩尾端;--- 或软轴松弛/弯曲或止动块已弯曲。
降放救生艇降放救生艇意味着从吊艇索到艇和艇架上的某一特定连接点转移其重量,其目的是为了便于维护、修理及其吊钩释放系统安全操作的训练。
为了实现上述事宜,大船应提供:搬运吊艇架、一副合适长度的缆绳、锚链或带钩环的环索,能够承受艇重和乘员重,吊艇架的一端系在艇架上部固定点上,另一端系在救生艇吊钩悬挂点上,然后缓慢从吊艇索上释放直到降至足够吊架艇承载其负荷。
一旦救生艇安全降至大船侧端,脱开吊艇索。
海上艇的操作为了起到援助目的,在其他环境下降放和搬运救生艇是必要的。
从航行的大船上释放救生艇,所有的救生艇均应设计成可从航行的大船上释放,也适用于从停泊在沼泽和急流的大船上或在有强风的情况下释放。
在任何情况下,尤其在航行中降放救生艇,以下几点必须考虑:a、为了从吊钩上取下负荷,应有适当的首缆装置可使艇尽可能接近吊艇索垂直下方;b、.流经艇体的水会导致旋涡现象并影响吊钩释放机构的脱离,因此有必要使用应急情况下的互锁装置;c、应在所有乘员都在艇内并穿好救生衣,且机器转动的情况下释放;d、一旦脱钩,在释放首缆前,为防止水流,舱内主机必须是运转的;f、使用带钩艇篙迅速从大船侧划开,其水流可能会导致船首的下降,通过增加机器功率,加速前行。
A.降放到海中可能有必要降放至波涛汹涌的海上或有冰岛经过大船时,水面的起伏会引起剧烈震动及可能导致艇的破环,一旦浮出水面,艇将会被倾斜,应立即控制。
如果以下两因素得以立即执行,完成上述目的将会变得很容易。
a、在艇释放的整个过程中,保持吊艇架绞车控制缆处于张紧状态,这样会防止吊钩摇晃和振动。
b、一旦艇接近水面,降低释放速度并使舵越过船首指向船的边侧,一旦脱钩,将会从艇内脱开。
如可能,艇尾吊钩操作人员协助此过程,然后驾驶员加速机器,从大船逃开。
B.离水应急释放在水上紧急释放救生艇充满危险,并且要求在使用前慎重考虑,实际上,仅仅在以下两种情况下,才考虑应急释放:翻船和弃船情况。
a、当海面状况非常严重,带负荷降放救生艇比正常“无负荷”放艇还危险时;b、在正常下降中,吊艇架绞车制动装置失效且阻止艇接近水面时。
另外,无人在大船一侧来操作登乘梯以使艇乘员返回,而且情况非常危险时。
C.返回母船其他人员拿掉的滑架应重新固定(必要时,移开它们),艇返回母船。
艇首缆应垂直挂在大船侧并且第一步要连接和恢复。
a. 风/潮流/水流状况决定最好的连接角度和方向,但一旦首缆眼重新连接至其释放钩前端,将会帮助艇接近其吊艇索。
b. 应注意在吊艇索上的艇不应严重撞击,检查系在吊钩上的吊环,并向吊艇架绞车控制者发生命令,开始起吊救生艇刚脱开水面,然后停止。
c. 在起吊中,两操作员应仔细检查其吊钩,从内外任何视线检查移动情况,如发生任何问题,都应立即汇报驾驶员。
d. 当脱离水面时,吊钩释放互锁装置应目测且确认已自动锁紧,在发出继续起吊前,如一切顺利且登乘梯可用时,可以小心下船,其他乘员仍应穿着救生衣,束紧安全带正确就座,这时机器可以停止转动,但之前不可。
D.艇的储存吊艇架制造商的操作手册应包含其操作,连接吊艇索/止动销的指示等。
a. 一旦储放,和乘员在艇内时1. 所有备件应重新储放;2. 无线电应交给船长再次充电;3. 重新更换燃油、润滑油及冷却液;4. 再次连接充电线路;5. 打开艇底塞;6. 脱开吊艇架绞车控制缆。
发现任何问题,如需要修理或维护,应立即执行。
最后,打开通风口,关闭门窗,使艇处于准备状态,以便应急使用。
E.吊钩尾部复位本手册前面已简单介绍过,在此扩充一下,以便所有船员熟悉安全操作。
在脱离大船后,吊钩应立即复位,并必要时应多次重复,以检查他们的操作,训练他们正确使用,不要错过任一机会。
以下步骤必须包括在内,但不仅限于此:--- 选择船员,复位吊钩;--- 驾驶员发出命令,门窗打开;--- 根据驾驶员命令,吊钩慢慢移至准备位置,然后驾驶员慢慢恢复中心释放杆;--- 驾驶员发出命令“调试吊钩”,操作员试着手动打开吊钩,摇动检查是否会脱钩,并向驾驶员报告;--- 最后检查艇内、吊钩下面的“推-拉”软轴是否固定在其托架上。
在吊释放系统布置和安装中,软轴应正确排整齐并标明“吊钩锁住”和“吊钩未锁”位置,该最终检查是为了确保布局准确;--- 两操作员移至驾驶员处并讨论复位操纵,确认以下两点:a. 两吊钩可以灵活移至其起吊位置;b. 释放杆移动自由、灵活。
F.吊艇架负荷限制操作员应清楚意识到吊艇架的设计仅仅用于降放满负荷的艇,如超过核定乘员数量则绞车不能恢复。
如救生艇同时兼作大船的救助艇,则最小3 倍,最大6 倍。
G.恶劣气候下的回收如前面所述,不仅仅在水面平静情况下回收救生艇。
首缆释放接近前部转动手柄的操作员,在驾驶员指示下,转动、释放首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