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中国古代商业和城市的发展

合集下载

古代中国的商业与城市发展

古代中国的商业与城市发展

古代中国的商业与城市发展在古代中国,商业与城市发展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对于社会经济的繁荣与文化的交流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本文将从商业的兴起、商业区的形成、商人的地位和城市的繁荣等方面来论述古代中国的商业与城市发展。

一、商业的兴起商业在古代中国的发展可以追溯到先秦时期,尤其是春秋战国时期。

在这一时期,随着农业生产的发展和手工业的兴起,商品经济逐渐形成,商业活动逐渐兴盛起来。

大量的农产品、手工制品以及各地特产开始形成流通的市场,商人们开始走上贸易的道路。

二、商业区的形成商业区的形成是商业与城市发展的重要体现。

在古代中国,商业区通常位于城市的中心区域,例如古代中国的首都长安,其商业区就位于城市的中心。

商业区的形成与人口集中、交通便利以及商业需求密切相关。

商业区通常设立集市、商铺和商会等机构,为商人提供交易的场所和平台。

三、商人的地位在古代中国,商人的地位相对较低,常常被儒家思想所歧视。

然而,随着商业的发展和城市的繁荣,商人的地位逐渐得到提升。

他们在社会经济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为经济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一些有实力的商人也逐渐成为城市贵族,享受着较高的社会地位。

四、城市的繁荣商业的兴起和商人的活动对城市的繁荣起到了关键作用。

古代中国的一些城市如长安、洛阳、杭州等不断发展壮大。

城市内涌入了大量的商人,各类商品在城市中流通交易。

城市的繁荣带动了城市文化的交流与发展,为艺术、文学和科技的进步提供了条件。

总结:古代中国的商业与城市发展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

商业的兴起推动了城市的发展,城市的繁荣又为商业创造了良好的发展环境。

商人在经济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他们的努力和贡献为古代中国的社会经济发展带来了积极的影响。

随着商业的不断发展和城市的不断壮大,古代中国的商业与城市发展成为了古代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为后世的经济与城市发展提供了经验与启示。

中国古代的商业和城市发展

中国古代的商业和城市发展

中国古代的商业和城市发展中国古代商业的兴起可以追溯到早期的部落社会。

随着农业的发展,人们开始形成定居生活,生产力逐渐提高。

为了满足需求并交流资源,贸易活动逐渐兴起,从而推动了商业的出现和城市的发展。

商业在中国古代起初以农业生产为基础。

各地以农田、渔业和牧业等为主要生产方式,而商人们则以购买和销售农产品为业。

他们往往乘船或骑马穿越江河,来往于各个城市和乡村,将农产品运送到需求较大的地区。

这种贸易形式奠定了中国古代商业发展的基础。

随着商业的兴起,城市逐渐形成。

商业的繁荣催生了各种市场和交易中心,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商人和人口聚集。

除了提供商品和服务外,这些城市还成为文化和政治中心。

作为商业的核心,城市发展也带动了城市中的基础设施建设和人文景观的建立。

在中国古代的商业和城市发展中,最具代表性的是丝绸之路。

丝绸之路起源于汉代,连接了东方与西方。

这条古老的贸易路线不仅传输了中国的丝绸、茶叶和瓷器等商品,也促进了东西方之间的文化交流和经济繁荣。

丝绸之路上的城市如长安、敦煌等,成为了当时商人和旅行者的重要驿站和交流中心。

除了丝绸之路,中国古代商业和城市的发展也与货币制度的建立密切相关。

商业的繁荣促使人们使用一种统一的货币来进行交易,从而方便了商品的买卖和流通。

货币的使用进一步推动了商业的发展,也促进了城市的繁荣。

另外,与城市发展密切相关的还有城市规划和建筑风格的发展。

中国古代城市的规划往往依据地理环境和风水原则,注重城市的布局和规模,以及街道的整洁和连接性。

而城市中的建筑风格则体现了特定历史时期的审美和文化特色。

这些城市规划和建筑风格的发展,为中国古代城市创造了独特的风景和文化底蕴。

在商业和城市发展的背后,人们的商业意识和交流需求起到了重要作用。

商人们通过商务关系和交流活动,传播着商业智慧和商业道德。

在中国古代,商人的地位逐渐提升,商业活动也逐渐被社会所接受,这为商业和城市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综上所述,中国古代商业和城市的发展是由农业生产和贸易活动的兴起推动的。

中国古代市与城市的发展

中国古代市与城市的发展
长安城布局整齐,经营商业的“市”严格规定在东西两“市”;而 东京的“市”范围扩大,突破了空间和时间的限制,形成了分散于宅 屋之间的繁荣商业街;商业活动不再受到官吏的直接监管。
13
2,城市的发展 A、多朝政治、军事中心城市的兴起:
长安、洛阳、开封、临安 B、交通要道城市的兴起:
敦煌、泉州、疏勒、杭州、扬州、 C、明清工商业城市的兴起: 松江、佛山、景德镇、汉口
A.政府大力支持
B.具有地域性
A
C.长途贩运活动为主
D.白银广泛流通为条件
二,市的变迁和城市的发展
1、 “城” 、“市”、“城市”、“坊”
①古代的“城”是统治者居住的地方,是政治中心, 以防守为基本功能。 ②“市””是商品交换的场所。
③城市:“城”、“市”结合,成为社会的中心,必须有 集中的居民和固定的场所,因而商业的繁荣也就总 是与城市联系在一起。
④“坊””是城市里的居民住宅区。
二,市的变迁和城市的发展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 北市买长鞭。 ——北朝 《木兰辞》
木兰为什么不在一个地方把东西买齐? 各种商品买卖都有固定的场所。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
政府的行政管理。
二,市的变迁和城市的发展






西 市







凡市,以日中击鼓三百响, 而众以会;日入前七刻,击 钲三百声,而众以散。 《唐六典》卷二十。
商业发展的 基本要素(表现)
商人(商业活动的主体) 商品的种类(交易内容) 货币(交易媒介) 城市、市场(商业活动的场所)
国内贸易、对外贸易(交易范围)
--------

唐宋时期的城市发展与城市文化

唐宋时期的城市发展与城市文化

唐宋时期的城市发展与城市文化唐宋时期,作为中国古代史上的鼎盛时期,城市发展与城市文化应运而生。

在这个时期,城市成为了旺盛的经济和文化中心。

通过城市的繁荣和发展,人们在城市中建立了新的社会秩序、创造了丰富多样的文化,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历史遗产。

一、商业与城市发展唐宋时期商业繁荣,促使了城市的快速发展。

随着海上丝绸之路的开通,外来财富源源不断地流入中国。

商人们纷纷聚集在城市中,形成了一个个繁华的市场。

长安、扬州、汴京等城市成为了重要的商业中心,吸引了大量的人口流入。

商业的繁荣促进了城市的繁荣与发展,城市规模逐渐扩大,街巷纵横交错,人口密集。

二、城市文化的繁荣城市的繁荣也孕育了唐宋时期丰富多样的城市文化。

在城市中,文人雅士们聚集一堂,探讨文化艺术,成立了文学社团、书院等文化机构。

唐代诗人杜牧的“江南逢李龟年诗”以及苏东坡的《赤壁赋》等名篇都诞生于城市环境中。

城市成为了艺术家们交流思想、传递文化的重要场所。

三、建筑与城市风貌唐宋时期的城市发展也带来了城市建筑的繁荣。

城市中出现了许多气势恢宏的宫殿、寺庙、园林等建筑。

如唐代的大明宫、宋代的开封宫城等。

这些建筑不仅是城市的象征,也成为了中国建筑艺术的杰出代表。

城市的风貌也日益完善,繁华的市井、宽敞的街道、繁忙的商业街,构成了一幅幅生动的都市画卷。

四、科技与城市发展唐宋时期,科技的进步也为城市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推动力。

城市内出现了许多新的科技成果,如汴京的露天铁匠铺、城墙上的储水罐等。

这些科技的运用更为城市的建设和生活提供了便利。

同时,科技的进步也带来了农业生产的发展,进一步促进了城市的繁荣。

五、城市的社会秩序随着城市的发展,城市中的社会秩序也逐渐形成并得以维持。

城市中的官府组织、住户管理等都成为了城市社会秩序的重要因素。

延续了千年的寓治于民的管理方式,使得城市能够有序运行,为人们提供了一个安定与繁荣的居住环境。

六、教育与文化传承唐宋时期的城市还成为了文化传承的重要场所。

古代城市发展的趋势

古代城市发展的趋势

古代城市发展的趋势
古代城市发展的趋势可以总结为以下几点:
1. 城市规模逐渐扩大:随着人口增长和社会发展,古代城市的规模逐渐扩大。

城市的人口数量增加,街道和建筑物的数量也随之增加。

2. 城市规划与建设:古代城市在建设时通常会进行规划,包括规划道路、水源、农田、居民区等。

同时,城市的建筑物也在不断发展和改进,城墙、宫殿、寺庙、市场等建筑得到了发展和改善。

3. 商业与贸易中心:古代城市的发展离不开商业与贸易的推动。

城市成为商品交换和贸易的中心,商人们会聚集在城市中进行买卖和交易。

4. 经济与产业多样化:随着城市的发展,经济和产业也逐渐多样化。

城市中出现了各种不同的手工业、商业和农业活动,形成了城市的经济基础。

5. 文化与教育中心:城市中的人口密集,文化和教育资源也相对丰富。

城市成为文化交流和知识传播的中心,出现了各种各样的学院、图书馆、剧院等。

6. 政治与行政中心:城市往往也成为政治和行政中心。

政府机构、官方大楼和宫殿等都会集中在城市中,成为治理城市和周边地区的中心。

总的来说,古代城市的发展趋势是规模逐渐扩大、商业与贸易中心、经济与产业多样化、文化与教育中心和政治与行政中心。

这些趋势反映了古代城市在不断进步和发展的过程中所呈现出的特点和演变。

中国古代经济方面商业发展史

中国古代经济方面商业发展史

中国古代经济方面商业发展史中国古代商业发展可追溯至商朝时期,商朝是我国历史上商业发展较为繁荣的时期之一、商朝时期,商贸活动集中在商洛地区,商人常常以宫廷为主要客户,商品包括石器、陶器、玉器等。

商朝也是我国货币制度的雏形,商代通行以贝壳等财物作为交换媒介。

随着商朝的衰落,周朝取而代之,周朝商业发展更加繁荣。

周朝人民的生活水平逐渐提高,城市商业得到极大发展。

城市的商业街道、市场不断兴起,形成了商业中心。

周朝的货币制度出现了一定程度的改变,贝壳交换逐渐被青铜货币所代替。

与此同时,商业贸易的发展也促进了各地区之间的交流和流动,进一步推动了商业的繁荣。

春秋战国时期,中国商业经济出现了跨越式发展。

在这个时期商业经济和城市发展步伐加快,并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特点。

商业活动集中在国内的城市中,富商巨贾出现,国内贸易繁盛。

商人开始通过海上贸易与周边国家进行交流与合作,形成了对外贸易。

同时,铁器的出现进一步加快了商业交流的速度,拉近了各地区之间的距离。

秦汉时期商业经济进一步发展,尤其是汉朝时期,商业繁荣达到了巅峰。

在这个时期,商业活动不再局限于城市,乡村商业开始崛起,人们常常在村镇上进行交易。

货币制度进一步完善,大量的铜钱开始流通,方便了交换和贸易的进行。

与此同时,丝绸之路的开通使得中国与中亚、西亚等地区的贸易更加繁荣。

中国古代商业的发展受到了诸多因素的影响。

首先,以农业为基础的经济体系为商业的繁荣提供了物质基础。

农业的发展为城市提供了充足的粮食和其他农产品,使得城市人口增加,为商业活动提供了市场需求。

其次,政治统一和社会秩序稳定为商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政权的统一和法律的制定保证了贸易的安全和顺利进行。

再次,技术的进步也推动了商业经济的发展。

例如,铁器的使用和发展提高了生产效率,便利了贸易的进行。

总之,中国古代商业经济的发展长期以来得益于农业和手工业经济的发展,政治统一和法律制度的建立,以及技术的进步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中国古代城市发展的趋势

中国古代城市发展的趋势

中国古代城市发展的趋势
在中国古代,城市的发展历程以及其趋势可以说是与朝代的盛衰和王朝政权的更迭密切相关的。

而中国的古代城市主要分为政治中心城市、商业城市和军事城
市三类。

在商周时期,最早的城市主要以政权为中心,城市规模较小,经济功能并不明显。

到了秦汉时期,城市发展开始繁荣起来,规模扩大,开始出现了充满活力的商业城市,如长安和洛阳等。

此后隋唐时期,随着丝绸之路的开通,长安、洛阳、扬州等城市更是繁华异常,规模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宋代是我国城市发展的黄金时期,京杭大运河的开通使得城市经济进一步繁荣,商业贸易活跃,南京、杭州、扬州、汴京等城市引领了这个时代的城市发展潮流。

元代,由于蒙古的大一统政策,北京成为了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城市规模进
一步壮大。

明清时期,中国古代城市发展进入了另一个高峰,首都北京的繁荣也带动了其他区域城市的发展。

在这个时期,出现了许多重要的商业城市,如上海、广州、福州、汉口等。

同样,在这个时期,军事城市也有了显著的发展,如长沙、杭州、南京等。

总体来看,中国古代城市的发展趋势呈现出了由北向南,由中心向边缘逐渐扩展的趋势。

同时,随着历代政权对城市规划、建设、治理的不断深化和完善,中国古代城市的规模不断扩大,功能不断丰富,表现出了一种持续、稳定的发展趋势。

然而,中国古代城市的发展并未像西方城市那样,通过工业革命实现快速发展。

这主要源于当时中国在经济、科技等方面的滞后,但这并未完全阻碍中国古代城市的发展。

尽管在形式和内容上有所区别,但中国古代城市的发展仍体现了我们在
城市化过程中的智慧和成果,为我们现代城市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的借鉴与启示。

我国古代的商业和城市

我国古代的商业和城市

我国古代的商业和城市:1、商朝:商民善于经商,后世将经商的人称为“商人”,商朝以贝作为货币;商朝的都城是繁荣的商业城市。

2、春秋战国时期:中原市场上商品品种较多,南方的象牙,北方的马,东方的鱼盐,西方的皮革;许多城市成为繁华的商业中心,如齐国的临淄、赵国的邯郸、楚国郢。

【特点】这一时期兴起的城市,既是政治中心,又是经济和文化中心,这些都城一般都是商业兴盛,交换的商品大多数都是贵族地主用的奢侈品,与人民的日常生活不是很密切。

而且各个诸侯国中流通的货币品种不一,反映了封建社会初期的经济特征。

3、隋唐商业发展:(1)关于“市”:①城市中有固定的交易场所——市,政府设置官员管理物价、税收等。

②市中有邸店和柜坊,后者是我国最早的银行雏形,这比欧洲地中海的金融机构要早六七百年。

③市里的买卖有时间的限定,“日中为市”。

到唐朝后期,一些繁华的大城市里有了夜市。

④在广大农村,包括偏远地区,都有定期举行的草市。

胡商遍布各大都会。

(2)关于“商人”:经商不仅有汉人,唐朝政府允许外商在境内自由贸易,胡商遍布各大都会。

(3)唐朝城市的兴旺:①隋唐两朝,长安和洛阳是全国的政治、文化中心,也是全国的商业大都会,(重点长安城的介绍)。

②商业都市:扬州:全国最繁华的工商业城市,经济地位超过了长安、洛阳,被誉为“天下之盛,扬为首”,繁华的夜市是当时扬州城的一个特点。

成都:“扬一益二”。

【特点】(1)隋唐时期,我国的军事政治中心仍在关中,而经济中心已移到江淮流域,出现政治中心与经济中心分离的情况。

隋统一后,大力修通大运河,主要目的在于解决政治中心与经济中心的联系问题。

这一时期,南方城市发展较快,长江中下游地区、四川盆地和东南沿海地区,成为当时瞩目的主要城市发展区,这与海外贸易的兴起和发展以及大运河的开凿有密切的关系。

(2)这一时期最为突出的是都城建设,如唐代长安城,既是全国的政治中心,又是亚洲各国的经济文化交流中心,是一座国际性大都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把握古代商业的发展特征 ●中国古代商业发展以农业手工业的发展 为基础,受重农抑商政策的制约和影响。
●商业活动很大程度上受官府控制,特别 是海上贸易由官府垄断。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商业活动逐步突破 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1、图3为北宋东京(今开封)示意图,其中设置了两处错误,它 们是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二、城市的发展
1、周秦至唐代: 城市主要是政治中心、军事中镇。 县治以上的城,都有官设的“市”作为交易场 所,设市长或市令管理; 唐代长安城实行整齐划一的坊市制。 2、宋代: 城市的经济功能大大增强。 打破了坊市的界限,形成街市; 出现了夜市、晓市、草市等。
二、城市的发展
3、新型城市崛起: 唐宋时期,沿海港口城市走向繁荣; (广州、泉州、明州、杭州、扬州、登洲) 明清时期,工商业市镇兴盛。 (四大商业名镇:汉口镇、佛山镇、景德 镇、朱仙镇)
春秋战国时 期各种铜币
秦半两 (秦朝)
五铢钱 开元通宝 (汉) 五铢钱(唐朝铸) 白银 纸币“交子” (明朝开始成为普 (宋) 遍流通的货币)
商帮
伴随几百年①商品经济的发展,到明清时期商品行业繁杂和 数量增多,②商人队伍日渐壮大,③竞争日益激烈。而封建社会统 治者向来推行④重本抑末的政策,在社会阶层的排序中,“士、农、 工、商”中商也是屈尊末位。对于商人而言,国家没有明文的法律 保护,而民间又对商人冠以“奸商”的歧视。因而,在那样的年代, 商人利用它们天然的乡里、宗族关系联系起来,互相支持,和衷共 济,于是就成为市场价格的接受者和市场价格的制定者和左右者。 同时,商帮在规避内部恶性竞争,增强外部竞争力的同时更可以在 封建体制内利用集体的力量更好的保护自己, 于是商帮就在这一特定经济、社会背景下应运而生了。 历史上的商帮大体上崛起于明清时期。在明清之际曾引发了一 场“商业革命”,在这场“革命”中相继崛起了十大商帮。其 中,晋商、徽商、潮商为势力最大、影响最远的三大商帮。
考点三 古代商业和城市的发展
课程 标准
概述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概貌, 了解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特点。
(1)了解古代商业的出现; (2)概述“市”在历代的发展和商业都会崛 基本 起的史实; 要求 (3)认识古代中国商业的发展促进了经济的 进步。 发展 了解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特征。
要求
古代商业发展的特点,是本课难点,学习时 说明 需要加以拓展。
熟悉教材
教材主要介绍了古代商业的发展表现。
一般从以下几个方面把握商业发展的表现:
商人、货币、商品、交通、市场、城 市、对外贸易
一、中国古代商业的发展概貌
1、原始社会: 出现早期的商业交换 2、商周时期: 商朝时期出现职业商人和最早的货币;周朝 实行“工商食官”的政策。 3、春秋战国时期: 商业繁荣,出现许多著名都会;私商逐渐取 代官商成为商人的主体,出现实力强大的商人。 4、秦汉: 秦统一货币(圆形方孔钱),汉开通丝绸之 路。
集镇、夜市
元大都
出现商帮 白银成 农副产品 海禁;国内 商业区繁华 官商分利 为主要 区域性贩运 地位尊崇 流通货币 大量入市
工商业 市镇
三、追寻古代商业发展的原因
政治 经济 政策 交通 金融
结束分裂走向统一,为经济发展奠定基础 农业、手工业的高度发展,为商业的兴盛 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政府逐渐放松对商品交易的限制 水陆交通的便利有利于对外贸易的发展 纸币和金融服务业的出现和应用促进 了商业的繁荣
商品买卖都有固定的场 所,很不方便。
市的发展
唐代长安
北宋东京
从明代中叶到清朝乾隆末 年,有一支商帮称雄中国 乔家大院坐落在山西祁县东 商界300多年,那就是徽 观镇乔家堡村,是清朝富商乔氏 商。在辉煌的数百年间, 家族的宅院。乔氏家族的第一代 徽商造就了一批享誉中华 大地的的百年老字号,有 创业人乔贵发,年轻时只身走西 的至今还熠熠生辉,这不 口,在包头苦心经营,终于发展 能不说是一个奇迹。历史 起一家最大商号,店铺、居宅达 是现实的一面镜子。尽管 乔家大院 徽商有过极其辉煌的历史, 到1000多间。到第二代乔致庸, 但是今天的"徽商"面临着 开始了金融业的活动,把商行、银号从包头开到 尴尬的境地:在目前各类 北京、天津、太原等地。现存的乔家大院,是乔 财富排行榜中,少有安徽 人的身影。 氏家族经数次扩建而成的。
城市的由来
古代的“城”是统治者居住的地方,是政治中 心,“市”是商品交换的场所。以后“城”、“市 合,成为社会的中心,商业的繁荣也就总是与城 市联系在一起。
东市买骏马, 西市买鞍鞯, 南市买辔头, 北市买长鞭。
——《木兰辞》
《木兰辞》讲的是北朝时 木兰替父从军的故事。你从这 首诗歌里能分析出北朝时期在 运河
北起涿郡,南到余 杭,中心在洛阳; 由四段组成,顺序 是永济渠、通济渠、 邗沟、江南河; 连接五大河流:海 河、黄河、淮河、 长江、钱塘江; 流经六省:河北、 山东、河南、安徽、 江苏、浙江。
商业经济交通的发展趋势
西汉:陆路为主,海上开辟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陷于停滞 隋唐:水陆并举 两宋:海外贸易频繁 元朝:水陆并举 明清:初期兴盛 - 海禁 - 闭关
一、中国古代商业的发展概貌
5、隋唐: 商业贸易蓬勃发展,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空气繁 荣;农村集市贸易发展起来,柜坊和飞钱问世。
6、宋元: 两宋的商业经济空前繁荣,商品种类迅速增加; 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集镇、夜市兴盛。 元代广泛流通纸币,大都成为国际性的商业大都会。
7、明清: 商业的发展出现新特点:商业市镇兴起;棉花、 茶叶、甘蔗、染料等农副产品大量入市成为商品;白 银在流通中广泛使用;形成区域性的商人群体——商 帮。
古代商业的发展概貌
商人
夏商周 出现职 业商人
春秋战 私商为 国 主体 秦汉 圆形方 孔钱 隋唐 商人远行
地位提高
货币
商品
交通
市场
城市
陆路为主
市设城 中,官 府严格 管理
都会
宋元
明清
最早的 纸币
海路、陆 路商运;京 坊市制, 经济功能 增强,港 草市 航大运河 口城市 市突破时空 海外商运 限制;草市;
D
2.下列有关汉代长安市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与居住区隔开 ②有专门官员管理
③又叫草市
④开市闭市有严格时间规定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C
24.图 6 是一张未完成的中国古代对外交通路线示意图。根据所学 知识,可以判断与该图对应的朝代是
A.西汉 C.明朝
B.唐朝 D.清朝
B
贝类货币 (商周时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