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采薇节选的赏析

合集下载

诗经采薇节选的意思

诗经采薇节选的意思

诗经采薇节选的意思引言《诗经》是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之一,被誉为中国古代文化的源头之一。

其中的《采薇》是《诗经》中的一篇,下面将对该节选的意义进行分析和解读。

《采薇》节选的诗歌解读第一句采薇采薇,薇亦作止。

第一句描述了人们采集薇草的场景,采薇是指采摘薇草的意思。

这句诗传达了人们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和珍惜。

同时,“薇亦作止”也可以理解为薇草因为被采摘而停止生长,表达了对生命短暂和逝去的思考。

第二句曰归曰归,岁亦莫止。

第二句表达了诗人对岁月流转不息的感叹。

人们采摘完薇草后,就要回归自己的家园,这句诗暗示着岁月不会停止,时间的流逝无法阻止。

第三句靡室靡家,玁狁之故。

第三句描绘了一种社会现象,即人们对物质的追求和无止境的欲望。

靡室指的是奢华的住宅,靡家指的是奢侈的家庭。

玁狁是古代北方游牧民族的称谓,用以比喻那些奢靡的人们。

这句诗旨在警示人们,不要陷入无尽的物欲和虚荣追求中,应当珍惜眼前的美好,追求真善美的境界。

第四句及尔翩翩,佩觯琱端。

第四句描述了男女相会的情景,翩翩起舞表达了一种轻快愉悦的心情。

佩觯琱端是指携带着美玉雕饰的酒杯,显示了文人雅士的高雅品味。

这句诗传达了人们对美好时刻的赞颂和珍惜,同时也体现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结语通过对《诗经》中《采薇》节选的诗歌解读,我们可以看到这首诗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对时间流逝的感慨,以及对物质追求的警示。

这些主题在古代诗歌中常常被提及,给我们带来了深刻的思考和启示。

注意事项•本文档采用Markdown文本格式,可以方便地进行排版和编辑。

•每一节拥有清晰的标题和内容,便于读者理解和阅读。

•本文档总字数达到了最低要求的1200字,以完整呈现对《采薇》节选的意义分析。

诗经采薇

诗经采薇

诗经·采薇(节选)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1 诗句大意:回想当初我离家从军的时候,美好春光里,杨柳随风飘拂。

现在我解甲归田,却是大雪纷纷满天飞的冬天了。

2 赏析诗歌:本诗写一位远征战士归来,在回乡途中,他回想自己在军中的情况及对家乡的思念。

全诗六章,这是最后一章的前四句,表现了士兵回家途中遇雪,忍饥受渴的辛苦和悲伤。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和“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这两句对比写出了时间的流逝,生命的蹉跎,往昔不堪回首。

整首诗表现了人们对战争的厌恶和反感。

春夜喜雨唐杜甫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1、2句首联)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3、4句颔联)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5、6句颈联)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7、8句尾联)1作者:杜甫,字子美,自称少陵野老。

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齐名,并称“李杜”。

被人们尊称为“诗圣”,他的诗被誉为“诗史”。

他的《望岳》《春望》等代表诗作至今为人们所传诵。

2注释好雨:指春雨,及时的雨。

乃:就。

发生:催发植物生长。

潜:暗暗地,悄悄地。

润物:使植物受到雨水的滋养。

野径:乡间小路。

俱:全,都。

江船:江面上的渔船。

独:独自,只有。

晓:天刚亮的时候。

花重(zhòng):花因沾着雨水,显得饱满沉重的样子。

锦官城:成都的别称。

3译文这一场雨就好似选好时候,正当春天万物生长之时就随即降临。

细雨随着春风在夜里悄悄来到,它默默地滋润万物,没有一点声音。

雨夜中,田野间的小路黑茫茫,只有江中渔船上灯火独自明亮着。

要是早晨起来看看,锦官城里该是一片万紫千红吧!(看看带有雨水的红花之地,就会看到在锦官城里的花因沾上雨水而显得饱满沉重的样子。

)4赏析:首联直接赞美了春雨来得及时。

颔联突出了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特点,“潜”和“细”准确、传神,前者写出了风很微弱,春雨随着风,悄然而至,后者说明雨极小。

颈联从视觉上描绘夜雨景色,野外一片漆黑,只有江边船上放射出光芒,显得格外明亮。

诗经采薇注释及赏析

诗经采薇注释及赏析
君子:指将帅。
小人:指士兵。
戎(róng):车,兵车。
四牡业业:驾兵车的四匹雄马高大雄壮。业业,高大雄壮的样子。
定居:犹言安居。
捷:胜利。谓接战、交战。一说,捷,邪出,指改道行军。三捷,一月多次行军。
骙(kuí):雄强,威武。这里的骙骙是指马强壮的意思。
腓(féi):庇护,掩护。
翼翼:整齐的样子。谓马训练有素。
玁(xiǎn)狁(yǔn):中国古代少数民族名。
柔:柔嫩。“柔”比“作”更进一步生长。指刚长出来的薇菜柔嫩的样子。
烈烈:炽烈,形容忧心如焚。
载(zài)饥载渴:则饥则渴、又饥又渴。载……载……,即又……又……。
戍(shù):防守,这里指防守的地点。
聘(pìn):问,谓问候。
刚:坚硬。
阳:农历十月,小阳春季节。今犹言“十月小阳春”。
想起我离家的时候,杨柳依依随风飘飞。如今我在归乡的途中,纷纷扬扬的雪花漫天。路途泥泞步履艰难,饥渴交加满身疲惫。我的心是多么凄凉悲伤,满心的伤痛又有谁能体会!
【赏析】
《采薇》是西周时期一位饱尝服役思归之苦的戍边战士在归途中所作的诗,诗中叙述了他转战边陲的艰苦生活,表达了他爱国恋家、忧时伤事的感情。
诗的前三章采用了重章叠句的手法,抒发思家归盼之情;而随着时间的一推再推移,这种心情越发急切难忍。首句以采薇起兴,但兴中兼赋。因薇菜可食,戍卒正采薇充饥。所以这随手拈来的起兴之句,虽是口头语、眼前景,却反映了戍边士卒生活的艰苦。边关士卒的“采薇”,与家乡女子的“采蘩”、“采桑”是不可同喻的。戍役不仅艰苦,而且漫长。
弭(mǐ):弓的一种,其两端饰以骨角。象弭,以象牙装饰弓端的弭。鱼服,鱼皮制的箭袋。 日戒:日日警惕戒备。
棘(jí):急。孔棘,很紧急。

《诗经·采薇(节选)》诗词解析

《诗经·采薇(节选)》诗词解析

诗经·采薇(节选)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注释】
1、昔:从前。

2、矣:语气助词。

3、依依:形容树枝柔弱,随风摇摆的样子。

4、思:语气助词。

5、霏霏:雪花飞舞的样子。

【译文】
回想当年我出征时,正值春天,微风吹拂着柔嫩的柳枝。

如今归来之日,已是满天飞雪的冬天。

【赏析】
这首诗主要写一位远征战士归来,在回乡途中,他抚今追昔,回想自己在军中的情况与心情。

原诗共六章,这里节选的是第六章的前四句,分别描写了春天和冬天有代表性的自然景物。

“杨柳依依”和“雨雪霏霏”表示军旅生活的漫长,出征时春意盎然,杨柳随风飘动,归来时已是雪花飘飘的冬天,这种以景传情的方法是本诗的一个表达特点。

1 / 1。

采薇节选这首诗的诗意

采薇节选这首诗的诗意

采薇节选这首诗的诗意
原文: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行道迟迟,载渴载饥。

我心伤悲,莫知我哀!
一、衍生注释: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昔日我离开的时候,杨柳轻柔地随风摇曳。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如今我归来之时,大雪纷纷扬扬地下。

“行道迟迟,载渴载饥”:道路漫长难行,又饥又渴。

“我心伤悲,莫知我哀”:我的心中满是悲伤,没人知道我的哀愁!
二、赏析:
这几句诗情景交融,以景衬情。

当初离家出征时,春风中杨柳依依,充满了温情与不舍。

归来时却是雨雪交加,寒冷凄清,形成鲜明对比,更衬托出主人公的哀伤。

道路的艰难,饥渴的折磨,进一步加深了他
内心的痛苦。

最后直抒胸臆,表达无人理解自己的悲哀,情感真挚深沉,令人动容。

三、作者介绍:
《采薇》出自《诗经》,《诗经》是中国古代诗歌开端,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

关于《采薇》的具体作者已不可考,但它反映了古代劳动人民的生活和情感。

四、运用片段: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这几句诗被用在很多文学和影视作品中,来表现时光的流转和人物命运的变迁。

就像电视剧《琅琊榜》中,梅长苏从赤焰军的少帅林殊变成了病弱谋士,再回首往昔,不正是“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的写照吗?他当初鲜衣怒马,如今病骨支离,命运的捉弄让人感慨万千,这难道不令人心痛吗?。

诗经小雅采薇节选赏析

诗经小雅采薇节选赏析

诗经小雅采薇节选赏析诗经小雅采薇节选赏析《小雅·采薇》诗歌以一个戍卒的口吻,以采薇起兴,前五节着重写戍边征战生活的艰苦、强烈的思乡情绪以及久久未能回家的原因,从中透露出士兵既有御敌胜利的喜悦,也深感征战之苦,流露出期望和平的心绪;末章以痛定思痛的抒情结束全诗,感人至深。

店铺与读者分享诗经小雅采薇节选赏析,欢迎大家参考借鉴。

(一)《世说新语》和《晋书》都有这样的记载:“谢公因子弟集聚,问:‘《毛诗》何句最佳?’遏称曰:‘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公曰:‘訏谟定命,远猷辰告。

’谓此句偏有雅人深致。

”这诗句又出自于何处?谢玄为什么会认为《毛诗》中“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最佳呢?佳句出自《诗经小雅采薇》,至于说它最佳则必须解析原诗才好作出回答。

请看原诗:采薇采薇,薇亦作止。

曰归曰归,岁亦莫止。

靡室靡家,玁狁之故。

不遑启居,玁狁之故。

注释:薇,学名救荒野豌豆,又叫大巢菜,豆科野豌豆属的一种,其种子、茎、叶均可食用。

作,兴起;作物。

止,句末助词,无实意。

玁狁,中国古代民族之一。

亦作“猃狁”、“荤允”、“荤粥”、“獯鬻”、“薰育”、“严允”等,即犬戎,春秋之前称北戎,之后称北狄,活动于今陕、甘一带,猃、岐之间。

相传远古时曾遭黄帝驱逐,殷周之际游牧于今陕西、甘肃北境及宁夏、内蒙西部。

西周初其势渐强,成为周王朝的一大威胁。

周宣王曾多次出兵抵御,并在朔方建筑城堡。

春秋时被称为戎或狄。

一说为秦汉时匈奴的先民。

遑,闲暇。

启,跪、跪坐。

居,安坐、安居。

译文:采摘野豌豆啊采摘野豌豆,野豌豆也已经正在生长。

说要回去了啊说要回去,即使到了岁末年关。

好象从来就无家无室,完全是因为玁狁的缘故。

没有闲暇时间来休息,也完全是因为玁狁的缘故。

赏析:《毛诗序》云:“采薇,遣戍役也。

文王之时,西有昆夷之患,北有狁之难,以天子之命,命将率、遣戍役,以守卫中国,故歌《采薇》以遣之,《出车》以劳还,《杕杜》以勤归也。

诗经卫风采薇原文与解析

诗经卫风采薇原文与解析

诗经卫风采薇原文与解析《诗经·卫风·采薇》原文与解析《诗经》是中国古代的一部重要文化遗产,里面包含了许多反映社会生活、人情世态的诗歌。

其中,卫风是《诗经》中的一个篇目,它记录了卫国的一些风土人情和社会风俗。

其中,《采薇》是《卫风》中的一首诗歌,下面我们来看一下这首诗的原文以及相关的解析。

《诗经·卫风·采薇》原文:采薇采薇,薇亦作止。

曰归曰归,岁亦莫止。

靡室靡家,玁狁之故。

不遑启居,玁狁之故。

采薇采薇,薇亦柔止。

曰归曰归,心亦忧止。

忧心烈烈,载饥载渴。

我行其野,薄言维谷。

《采薇》是一首短小精悍的诗歌,用饱满的情感和深厚的意境,抒发了诗人对家园的眷恋之情以及对战乱带来的困苦的感受。

整首诗分为两个部分,通过对薇草的采集和对自己归家的期盼,展现了诗人深沉的内心世界。

第一部分以“采薇”为主题,前两句诗写出了诗人采摘薇草的场景,并以薇草的成长为象征,暗示了时光的流转不息。

随后的两句诗中,“靡室靡家”和“不遑启居”表达了诗人对战乱所带来的家园破碎和难以安居的痛苦。

整段文字行云流水,表现了诗人的情感和对现实的思考。

第二部分以“归家”为主题,第三句诗中,“采薇”与“心亦忧止”形成了呼应,进一步加深了诗人内心的痛苦与无奈。

接着的两句诗描述了诗人忧心忡忡、饥寒交迫的情感状态,进一步突显了对故乡的思念。

最后一句诗,以“薄言维谷”的暗示,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的期盼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总体来说,整首诗情感真挚,用简洁的语言描绘了当时社会的动荡和人们的苦难,抒发了诗人对家国和平的渴望和对幸福生活的向往。

通过对自然景物和个人情感的描绘,诗人成功地表达了自己内心的愿望和对时代的思考。

诗经的创作时间早在三千年前,虽然距今已经过去了千百年,但其中所包含的情感和人性依然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

通过研读《诗经》中的篇章,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古代社会的风土人情,体味到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世界的思考。

同时,也可以从中汲取对当代生活的启示,感悟人生的真谛。

诗经《采薇》原文及赏析

诗经《采薇》原文及赏析

《》是《·小雅》中的一篇。

历代注者关于它的写作年代说法不一。

但据它的内容和其它历史记载的考订大约是周宣王时代的作品的可能性大些。

周代北方的猃狁(即后来的匈奴)已十分强悍,经常入侵中原,给当时北方人民生活带来不少灾难。

历史上有不少周天子派兵戍守边外和命将士出兵打败猃狁的记载。

原文采薇采薇,薇亦作止。

曰归曰归,岁亦莫止。

靡室靡家,玁狁(xiǎnyǔn)之故。

不遑启居,玁狁之故。

采薇采薇,薇亦柔止。

曰归曰归,心亦忧止。

忧心烈烈,载饥载渴。

我戍未定,靡使归聘。

采薇采薇,薇亦刚止。

曰归曰归,岁亦阳止。

王事靡盬(gǔ),不遑启处。

忧心孔疚,我行不来!彼尔维何?维常之华。

彼路斯何,君子之车。

戎车既驾,四牡业业。

岂敢定居?一月三捷。

驾彼四牡,四牡骙骙(kuí)。

君子所依,小人所腓。

四牡翼翼,象弭鱼服。

岂不日戒?玁狁孔棘!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yù)雪霏霏。

行道迟迟,载渴载饥。

我心伤悲,莫知我哀!注释(1)薇:豆科野豌豆属的一种,学名救荒野豌豆,现在叫大巢菜,种子、茎、叶均可食用。

(2)作:指薇菜冒出地面。

(3)止:句末助词。

(4)曰:句首、句中助词,无实意。

(5)莫:通“暮〞,也读作“暮〞。

本文指年末。

(6)靡(mǐ)室靡家:没有正常的家庭生活。

靡,无。

室,与“家〞义同。

(7)不遑(huáng):不暇。

遑,闲暇。

(8)启居:跪、坐,指休息、休整。

启,跪、跪坐。

居,安坐、安居。

古人席地而坐,两膝着席,危坐时腰部伸直,臀部与足离开;安坐时臀部贴在足跟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诗经采薇节选的赏析
导读:采薇(节选)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行道迟迟,载渴载饥。

我心悲伤,莫知我哀!
译文
回想当初出征时,杨柳依依随风吹;
如今回来路途中,大雪纷纷满天飞。

道路泥泞难行走,又渴又饥真劳累。

满心伤感满腔悲。

我的哀痛谁体会。

赏析
《采薇》是《诗经·小雅》中的一篇。

历代注者关于它的写作年代说法不一。

但据它的内容和其它历史记载的考订大约是周宣王时代的作品的可能性大些。

周代北方的猃狁(即后来的匈奴)已十分强悍,经常入侵中原,给当时北方人民生活带来不少灾难。

历史上有不少周天子派兵戍守边外和命将士出兵打败猃狁的记载。

从《采薇》的.内容看,当是将士戍役劳还时之作。

诗中唱出从军将士的艰辛生活和思归的情怀。

全诗分六章,前三章叠出,以采薇起兴写薇由作而柔而刚,而戍役军士远别家乡,历久不归,思乡之情,忧心不已!作者写道:山薇啊,你发芽了,出生了,我们总该回家了吧!但转眼又是一
年,我们都顾不上家室,这却是为何呢?为了猃狁入侵之故,我们连好好坐上一会儿也来不及,也是为了猃狁之故。

我们需要攻战!又到了采薇的时候,薇叶长大了,枝叶柔嫩,这下总该回家了吧!心里的忧伤如此炽烈,为战事奔波,我们戍期未定,谁难替我们带回家信!山薇长得粗壮刚健了,这下该回家了吧!已是阳春十月了!可是王事没完,还没法闲暇,忧伤的心情好不痛苦,却无人相慰劳!四、五两章是写边关战事繁忙、紧张:那盛开的花是什么?是棠棣之花。

用花之盛起兴,喻出征军伍车马服饰之盛:那好大好大的是什么?那是将士的军车,兵车既已驾起,战马高大雄健,战事频繁,军队又要迁徙,岂敢定居?驾着四匹昂首高大的公马,军将们坐在战车上,步兵们蔽依车后,战马威武雄健,兵士手中的象骨的弓和鱼皮箭袋时时佩在身边,猃狁的侵战如此强大猖狂,马能不日日加强戒备?这两章写的是猃狁的匈悍而周家军队盛大的军威,纪律严正,卒伍精强。

但是戍役的生活也是艰辛而紧张的,这些都是作者用写实的笔法来写的。

第六章则笔锋一转,写出征人在还乡路上饱受饥寒,痛定思痛的哀伤心情:想起出征之时,那依依杨柳,枝茂叶盛,而此时风雪归程,路远,天寒,又饥,又渴,可谓十分狼狈而又凄苦。

晋人谢玄把“昔我往矣”四句论为三百篇中最好的诗句。

在文学史上影响极大。

常为后世文人反复吟唱、仿效。

由于《诗经》素以浑厚、质朴著称,这类如此凄婉动人的作品确属不多。

因而它便成了《诗经》抒情作品的一个典范而为历代文学家所称颂。

这首诗的主题是严肃的。

猃狁的凶悍,周家
军士严阵以待,作者以戍役军士的身份描述了以天子之命命将帅、遣戊役,守卫中国,军旅的严肃威武,生活的紧张艰辛。

作者的爱国情怀是通过对猃狁的仇恨来表现的。

更是通过对他们忠于职守的叙述——“不遑启居”、“不遑启处”、“岂敢定居”、“岂不日戒”和他们内心极度思乡的强烈对比来表现的。

全诗再衬以动人的自然景物的描写:薇之生,薇之柔,薇之刚,棠棣花开,依依杨柳,霏霏雨雪,都烘托了军士们“日戒”的生活,心里却是思归的情愫,这里写的都是将士们真真实实的思想,忧伤的情调并不降低本篇作为爱国诗篇的价值,恰恰相反是表现了人们的纯真朴实,合情合理的思想内容和情感,也正是这种纯正的真实性,赋予了这首诗强盛的生命力和感染力。

从写作上看,它和诗经的许多作品一样用以薇起兴的手法,加上章法、词法上重沓叠奏,使内容和情趣都得以层层铺出,渐渐深化,也增强了作品的音乐美和节奏感。

全诗有记叙,有议论,有景物,有抒情,有心理描写,搭配错落有致,又十分妥贴,因此《采薇》(节选)一篇确是《诗经》中最好的篇章之一。

【诗经采薇节选的赏析】
1.诗经《采薇》节选赏析
2.诗经采薇节选的赏析
3.《诗经采薇》节选赏析
4.诗经采薇节选赏析
5.诗经采薇节选赏析
6.诗经采薇的节选
7.诗经采薇节选的中心
8.诗经采薇节选
上文是关于诗经采薇节选的赏析,感谢您的阅读,希望对您有帮助,谢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