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成都市高一历史4月月考试题

合集下载

四川高一高中历史月考试卷带答案解析

四川高一高中历史月考试卷带答案解析

四川高一高中历史月考试卷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一、选择题1.下图描绘了汉代农民使用四齿钉耙耕作的场景。

它反映出当时()A.开始使用铁器B.注重精耕细作C.尚未推广牛耕D.雇佣关系盛行2.2010年,《诗经》在德国莱比锡书展中被评为“世界最美的书”。

其中一首《周颂·载芟》云:“载芟(割除杂草)载柞(砍除树木),其耕泽泽(松土)。

千耦(二人并耕)其耘(除草),徂(往)隰(洼地)徂畛(高坡田)”从中可以得出的历史信息是()A.土地大量开垦、私田大量出现B.铁器牛耕已经普遍使用C.井田制下奴隶集体耕作的情形D.封建小农经济已经盛行3.中国古代某项水利工程兴建后,当地出现了“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的景象。

该水利工程的始建者是()A.孙叔敖B.管仲C.李冰D.郑国4.汉代晁错在他的《论贵粟疏》中写道:“勤苦如此,尚复被水旱之灾,急政暴赋,赋敛不时,……于是,有卖田宅、鬻子孙以偿责(债)者。

”材料反映出小农经济的特点是()A.男耕女织B.自给自足C.连续性D.脆弱性5.宋人诗云:“东家打麦声彭魄,西家缫丝雪能白。

……东家麦饭香扑扑,西家卖丝籴新谷。

”诗中反映宋代()A.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B.手工业仅在乡村发展C.开始出现独立的手工业家庭D.手工业者脱离农业生产6.传统文化是现代流行文化的重要灵感源泉。

《青花瓷》这首歌在同学们中间广为传唱。

“素坯勾勒出青花笔锋浓转淡”,“色白花青的锦鲤跃然于碗底”,传神地表达了青花瓷的特点。

下列关于青花瓷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青花瓷的出现要早于青瓷、白瓷B.青花瓷的烧制成功,使瓷器与书画的结合更为紧密C.青花瓷是一种彩瓷,景德镇是其重要产地D.元代以后,包括青花瓷在内的瓷器大量销往海外7.《汉书·贡禹传》记载:“方今齐三服官作工各数千人,一岁费数钜万。

……三工官官费五千万,东西织室亦然。

四川省成都外国语学校2020-2021高一4月月考试题

四川省成都外国语学校2020-2021高一4月月考试题

四川省成都外国语学校2020—2021学年高一历史4月月考试题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2.本堂考试90分钟,满分100分。

3.答题前,考生务必先将自己的姓名、学号填写的答题卷上,并使用2B铅笔填涂.4.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一、选择题:每小题1.5分,共32小题,满分48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1。

《易》言神农氏斫木为耜,揉木为耒。

《国语》记载:“美金以铸剑戟,试诸狗马;恶金以铸锄、夷、斤、斸,试诸壤土。

"《左传·隐公三年》记载:“四月,郑祭足帅师取温(今河南温县南)之麦。

秋,又取成周(今河南洛阳市东)之禾。

”上述材料反映了()A。

农业耕作技术的进步 B.土地私有制的形成C。

诸侯之间割据混战 D.小农经济的自给自足2.《吕氏春秋•上农》说:“上田,夫食九人。

下田,夫食五人。

可以益,不可以损。

一人治之,十人食之,六畜皆在其中矣。

”就是说,耕种“百亩之田”的收成可以养活的人数已大大提高.这一现象()A.阻碍了小农经济模式的形成B。

推动了养殖业的兴起C。

限制了大土地所有制的发展 D.促进了工商业的发展3。

史料记载,汉代富农和地主在生产力方面拥有着耕牛和铁犁的巨大优势,而贫穷的农民无力购买,只能继续使用木制工具,经营稍有不善便会破产而出卖土地.材料反映了当时()A. 自然经济逐渐解体B。

铁器牛耕技术尚未发展成熟C。

土地私有制遭破坏 D. 生产技术进步加剧贫富分化4.从汉朝到唐朝,土地兼并被视为国之大害,千方百计加以抑制.宋朝采取“田制不立”“不抑兼并”的土地政策,但农作物产量倍增,工商业盛况空前,市民阶层壮大.这说明( )A。

土地兼并减轻了地主对农民的剥削B。

租佃关系发展适应了社会发展需要C。

不抑兼并政策推动了社会经济发展D。

放任土地兼并会导致政府税源锐减5.《汉书·食货志》记载:“(汉)宣帝即位,用吏多选贤良,百姓安土,岁数丰穰,谷至石五钱,农人少利。

四川高一高中历史月考试卷带答案解析

四川高一高中历史月考试卷带答案解析

四川高一高中历史月考试卷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一、选择题1.明朝王世懋在《闽部疏》中说:“闽西诸郡人,皆食山为足。

为举子业,不求甚工。

漳泉海隅,其人以业主为不赀,以航海为恒产。

”福建内地与沿海的社会价值观差异的决定因素在于A.山与海不同的地理条件B.农与商不同的经济模式C.儒与佛不同的文化背景D.汉与越不同的历史传统2.明清时期以徽商为代表的富商大贾广结政界要人,宴请送礼,主动“捐帑”、“报效”。

……或以捐纳的方式,谋一“功名”虚衔以求保护,更将希望寄托于子孙后裔“光宗耀祖”,投资科举,以摆脱“贱籍”。

这反映出()A.官商勾结是徽商崛起的重要原因B.明清富商大贾难成社会革新的力量C.获取功名是富商大贾经商的最终目的D.明清商帮势力强大3.“人类历史中其实只发生了一件事,即1800年前后开始的工业革命。

只有工业革命之前的世界和工业革命之后的世界之分,人类其他的历史细节有意思,但不关键。

”按照这一西方学者的理论和逻辑中国历史如果也分成两部分,那么具有分水岭作用的事件是A.鸦片战争B.洋务运动C.甲午战争D.辛亥革命4.小李查资料时发现一段文字“公司是私家经营,有外籍技师一人,中国职工约100人,……它迄今还没有分付股息。

因为这个缘故,同时又由于原料昂贵与日本纸的竞争,业务难以改进。

此厂已濒于停业。

”该公司应该是A.洋务企业B.外商企业C.民族资本主义企业D.官僚资本主义企业5.据统计康乾盛世时期科举考试状元共53人,其地区分布如下这反映了A.理学在江浙地区得到很好传承B.中原及南方经济明显衰退C.文化兴盛得益于当地经济发展D.政治经济重心在江浙地区6.下列明清时期经济现象中,符合当时世界历史发展趋势的应是A.苏州丝织业“小户”“听大户呼织”,“计日受值”B.大力促进垦荒C.玉米、甘薯等作物传人我国并得到推广D.贵金属白银已成为普通流通的货币7.南洋兄弟烟草公司的红金龙香烟广告:“今有烟二种,一为国货,其一则否。

四川省成都市新津区高级中学校-高一下学期4月月考历史试题

四川省成都市新津区高级中学校-高一下学期4月月考历史试题

新津中学高202X级(高一)下期4月月考试题历史逢择/・匈慝2M分.1. 黄的戏《天独配)tfnauh ••附上的、儿HLM.山仲龙・・•—frMnii:awA».A以#«[为生产箪庆魅&的M奴».为0女保的生严方犬C.楠尊耐什的在业生产g/Ulii定台D2. £W:今夫工81季海州地•・・・•・州承以陈以巧.(AM ft:攻木之「匕咬上zn222工五.抄”之W代1Y谴手工北A.生产成褊小.rnWlQIi芸B. it立行会M收.C. 不忡嫉D注it打业阳叱汪.生产分。

化•水VA3. fritmwpwi.。

山/与为"自己貌特灼药市.ASUIGM. M滞/形鑫给•的小月足布雨四性.速我明盘“A.完猊穴4B.请币建M-C.有,径济龙峡D.中典霍权强化4. 少中用由翊:.右幻会成丁. **「》*•乃同MZ:又。

年&况.约.*无wtta.乃厚妖•…“•亡.*株为・*r・.摩表耐人.峨植江。

.<ra«H<2A B.枢lijfcfnut产食松C. •■丙阪・加制社会下如D.户5. IKd的《入*i?C tt-rtJ^tta;. 始段堪电奇不艳d.险然A«^e.M格里的-iHrtr a^RkAwrA. B. ftlU c. H»o. M«V6. «rai.扣时BI古代人口女化的王旻耳四是中国占代人门发化用A.同万楸矽安定B.方C.嵯济威。

提尊,侈D.同万0解*什优网,RftHQ我国机(TF均有产人妁为2少.6而斤.璋"支为,X4T井.0:我您一支化的奇/J惘Kft A-闷万拔济我M B.北力衣hi的大"闵迁c.・n我术逃俗 D.璋牌均HI。

雪u实施«. Mwiin-fiM-«». &为的们也出木格.xni4 7j^»»i£itmH. X ^«^$)OOPU 至雨京.*仃200询上施俏蛤1也tiH 不贵.A .c. fflfl9. 噌切・ SI*.成恤A. w 由美森兴座 c. Ttr 制tft 构大 10. ^wt*nu. tr* 仲m 农户 般将检柬。

四川省成都市成都市新都一中15—16学年下学期高一4月月考历史试题(附答案)

四川省成都市成都市新都一中15—16学年下学期高一4月月考历史试题(附答案)

2015-2016学年下学期高2015级4月阶段考历史试题命题人: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第I卷(选择题)一、选择题(每小题1.5分,共48分)1.18世纪的“康乾盛世”被称为“落日的辉煌”,造成这种“落日”局面的诸多原因不包括A.统治者对外实行闭关锁国政策B.中国开始丧失独立自主C.实行重农抑商政策和文化专制政策D.西方国家出现了资产阶级思想启蒙和革命运动2.下图是“近代以来中国经济结构示意图”,其中反映官僚资本主义发展的曲线是A.②B.③C.④D.⑤3.下图反映了20世纪初中国经济的发展状况,下列解读正确的是()①列强开始转为以资本输出为主②民族企业发展迅速③民国政府倡导使用国货④清政府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A. ①②B. ②③C. ③④D. ①③4.1914~1920年,中国生产的植物油、面粉等工业品的出口数量大幅度增加,同一时期进口货物的数量却大幅度减少。

这主要是因为A.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B.洋务运动的推动C.一战期间帝国主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经济侵略D.中国民众的抵制日货运动5.《汉书·食货志》在谈到古代的农业生产时说“种谷必杂五种,以备灾害”;“还庐树桑,菜如有畦,瓜部果疏殖於疆易,鸡豚狗说毋失其时。

”它所体现的基本经济特征是A.精耕细作B.农林业牧业相互补充C.农业生产结构完备D.自给自足6.《故王文贤墓志铭》中有这样一段话:“夫商与士,异术而同心。

故善商者,处财货之场而修高明之行。

是故虽利而不污,故利以义制,名以清修,天之鉴也。

”对此理解准确的是A.商人致富要遵循道德规范B.经商和读书在方法上是一致的C.商人要向读书人学习文化D.经商成功后可以研究学问或做官7.“迨欧战告终,出口之粉渐少,外粉又复倾销,麦产不加多而采购者日众,销路不加广而输入者日者多,国内战祸不已,利率加重,铁路推广无期,运费增高。

凡此数者,有一足制粉业之发展,今兼而有之,其何能淑!此后粉业又入盛极而衰时期。

四川高一高中历史月考试卷带答案解析

四川高一高中历史月考试卷带答案解析

四川高一高中历史月考试卷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一、选择题1.“燕赵秦晋齐梁江淮之货,日夜商贩而南,蛮海闽广豫章南楚瓯越新安之货,日夜商贩而北”。

这反映出明中叶以后中国商业发展的本质特征是( )A.商人长途贩运B.国内商品市场连为一体C.南北交通发达D.“工商皆本”的经济思想成为主流2.屯田制是中国古代由国家利用农民或士兵耕种国有土地、征收一定数额田租的制度。

曹魏时期的民屯每50人为l 屯,收成与国家分成:使用官牛者,官6民4;使用私牛者,官民对分,屯田农民不得随意离开。

这种民屯的经营模式是A.宗族集体生产B.田庄规模生产C.个体农户耕作D.官府募民耕作3.唐代《水部式》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由中央制定的水利法,其中规定:“著灌溉大渠,有水下地高者,不得当渠造堰,听于上流势高之处,为斗门引取。

”“凡浇田,皆仰预知顷亩,依次取用,水遍即令闭塞,务使均善,不得偏并。

”这实质上表明唐代()A.重视上下游水资源的使用B.认识到生态环境的重要性C.形成了体系完善的水利网D.为经济发展提供法律保障4.宋代,在战国时期出现的租佃经营土地的方式日益普遍化:到明清时期租佃关系进一步发展,土地租金被抬高,出租土地变得更加有利可图。

这一变化A.反映了人地矛盾日益加剧B.是高产农作物推广的结果C.不利于农业经济稳步发展D.是新生产关系产生的表现5.宋元时期,政府规定买卖田地须经所部官司申请“文牒”,作为转让产权的依据,经有司批准后方可买卖。

这一规定A.反映了土地转让制度化B.表明土地兼并愈演愈烈C.土地私有化的发展态势缓解D.推动租佃关系曰益规范6.宋元以来,江南地区因粮食丰裕,有“苏湖熟,天下足”之民谚,但到明代中后期,民谚已变为“湖广熟,天下足”。

这种变化反映了当时()A.经济重心南移的完成B.湖广地区成为全国经济中心C.经济发展格局的变动D.江南地区社会经济急剧衰退7.明清之际,江南出现了“妇女半边天”的说法,显示江南妇女的家庭地位日益重要。

四川省高一下学期历史月考试卷(4月份)(a部)

四川省高一下学期历史月考试卷(4月份)(a部)

四川省高一下学期历史月考试卷(4月份)(a部)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单选题(每小题2分,共70分) (共35题;共70分)1. (2分) (2020高一下·正定月考) 战国时期,黄老帛书《经法•君正》篇指出“人之本在地,地之本在宜……知地宜需时而树”;荀子有云:“春耕夏耘,秋收冬藏,四者不失时,故五谷不绝。

”这些言论反映了当时我国的农业生产()A . 注重遵循自然规律B . 抵制自然灾害的能力弱C . 牛耕已普及全国D . 重视提高土地的利用率2. (2分)(2019·陆良模拟) 清代乾隆八年,唐英所著的20幅《陶冶图说》描绘了制瓷业的20道工序;景德镇的《浮梁县志》又记载了22种制瓷业工种。

这些记载可用于解释当时中国制造业()A . 专业化程度大大提高B . 实现流水作业C . 出现资本主义萌芽D . 瓷器质量提高3. (2分) (2017高二下·江苏期中) 根据张履祥《补农书》中所载资料,明朝末期江南地区农村家庭的投资结构如下图所示,这反映出此时江南的农业()A . 经营更趋市场化B . 减少犁耕依赖C . 生产日趋专业化D . 注重精耕细作4. (2分) (2017高一下·奉新期末) 据《新全球史》记载,早在12世纪福建就进口稻米,而专门种植荔枝、柑橘及甘蔗高价销往北方,尽管政府要求福建人种植稻米以减少对进口稻米的依赖,却收效甚微。

这种现象反映了该地区()A . 农业生产的商品化B . 政府放松对商业的限制C . 比较适合种植经济作物D . 人们对于外国稻米的喜好5. (2分) (2020高一下·山西月考) 有学者研究材料发现:宋代的商税率大致为3%和2%,国家权力对商业的征税力度,比农业要低得多;清代商人出现亏损时,统治者常常要“优商”、“恤商”。

同时,统治者却很少在农家收成下降时优恤农民。

四川高一高中历史月考试卷带答案解析

四川高一高中历史月考试卷带答案解析

四川高一高中历史月考试卷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一、选择题1.下图是湖南省博物馆“凤舞九天”展览展出的铜鼎,铭文中写有“王子午自铸铜鼎,以祭先祖文王,进行盟祀”。

周朝青铜器多用作祭祀礼器的主要原因是A..分封制的推行B.冶炼技术的提高C.宗法制的盛行D.宗教思想的蔓延2.“曹氏,叔与振铎,文王子而武王弟也,武王克商,封之于陶丘,为宋景公所灭,子孙以国为氏。

”由此可见,与曹姓形成直接相关的制度应该是A.分封制B.宗法制C.郡县制D.科举制3.公元前4世纪中叶,秦国颁行“分异令”,规定“民有二男以上不分异(即分家)者,倍其赋”。

也就是说,“禁止父子兄弟同家共财”,实行“诸子有份”。

此规定A.是分封制影响的产物B.推动了郡县制的建立C.冲击了传统的宗法制D.有利于加强君主专制4.《史记·龟策列传》载:“太史公曰:自古圣王将建国受命,兴动事业,何尝不宝卜筮以助善!唐虞以上,不可记已。

自三代之兴,各据祯祥;涂山之兆从而夏启世,飞燕之卜顺故殷兴,百谷之筮吉故周王。

王者决定诸疑,参以卜筮,断以蓍龟,不易之道也。

”这反映出古代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是()A.没有形成权力高度集中B.宗法制与分封制结合C.神权与王权结合D.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结构5.费孝通在描绘中国乡土社会组织体系时说:“我们社会中最重要的亲属关系就是这种丢石头形成的同心圆波的性质……以“己”为中心,像石子一般投入水中,和别人所联系成的社会关系像水的波纹一般,一圈圈推出去,愈推愈远,也愈推愈薄。

”他的这种认识是基于古代A.宗法制度文化B.“家国同构”理想C.森严的等级制D.“三纲五常”原则6.西方历史上女性继承王位者屡见不鲜,时至今日,英国、丹麦等国的国家元首依然是女王,但我国2000多年封建社会中皇位继承普遍排斥女性,遵循父系单系世系的原则。

造成中西这种差异的主要成因是A.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B.专制权力的强弱不同C.欧洲女权至上的传统D.受中国宗法制的影响7.《全球通史》评论说:“中国人的经典都强调人在社会中的生活,尤其是强调家庭成员之间、国王与臣属之间的关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川省成都市2012-2013学年高一历史4月月考试题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剪纸是我国的民间艺术。

观察下列剪纸,它们形象地反映了( )A.男耕女织的自然经济B.高度发达的商品经济C.手工业纺织技术D.古代社会的和谐融洽2.在我国古代,“社稷”是国家的代称。

其中,“社”指土地之神,“稷”指主管五谷之神。

关于国家的这种理解,反映了我国古代( )A.非常重视祭祀B.以农业为立国之本C.农业与土地的关系D.小农经济的突出特点3.解放前,北方地区流行这样的俗语:人生有三宝,丑妻薄地破棉袄。

这从本质上反映了( )A.农民富裕安逸的生活B.农业在社会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C.以家庭为单位的小农经济特征D.商品经济极端落后4.下图出自《天工开物》。

这一组图反映了中国古代农业生产的什么特点(注:耙:碎土、平地;耔:培土)( )①农事精耕细作②农业技术先进③农民辛勤劳作④水利设施的完善,旱涝保丰收A.①②④B.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③④5.据《左传》鲁宣公十五年记载“民不肯尽力于公田”。

文中的公田反映了( ) A.井田制 B.地主土地所有制 C.均田制 D.自耕农土地所有制6.下图所反映的历史信息有( )①封建国家向农民征收赋税②封建地主向农民收取地租③土地兼并导致的必然结果④封建国家向农民强派劳役A.①② B.②③ C.①③D.②④7.中国古代最精美的手工业产品大都来自( )A.官营手工业B.家庭手工业C.民营手工业D.私营手工业8.“小妇连宵上绢机,大耆催税急于飞。

今年幸甚蚕桑熟,留得黄丝织夏衣。

”此材料描述的是我国古代的( )A.麻纺织业 B.丝织业 C.棉纺织业 D.造纸业9.《喻世明言》中有一句谚语:“一品官,二品贾。

”《二刻拍案惊奇》中记载:“徽州风俗以商贾为第一等生业,科第反在次者。

”这两则材料反映的是( )A.汉朝推行重农抑商政策B.唐朝商品经济发展C.徽商活动遍布全国各地D.商人地位不断提高10.商人开店可以随处选择地点,城市内手工业作坊很多,街道两旁商店、客栈、货摊林立,熙熙攘攘,十分热闹。

营业时间不受限制,有“白市”、“夜市”和“晓市”,许多交易数额巨大,“动即千万”。

本段话描述的现象最早出现在( )A.汉代长安 B.唐代洛阳 C.北宋东京D.元朝大都11.都城往往是农业社会皇权与文化的集结处和辐射中心,而从西汉、唐和北宋的都城“市”“坊”布局上可以看出,都城在功能上呈现出新的变化趋势。

这实际上反映了( ) A.城市商品经济的发展B.统治阶级重视都城建设C.农业和手工业的发达D.重农抑商的政策12.有学者认为明清时期江南“市镇并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存在于农村经济上面’,是农村专业经济发展的结果”。

下列现象不能反映这一结果的是 ( )A.农村集市贸易开始出现B.大量农副产品投放市场C.长途间贩运贸易发展较快D.徽商等地域性商帮出现13.明清之际,中国人逐渐冲破了“想要富,男子立田女织布”的传统观念,形成“家有良田万顷,不如日进分文”、“街头一席地,强似百亩田”的意识,这主要是由于( ) A.商品经济的发展B.专制制度的衰落C.西方文明的影响D.抑商政策的松动14.明清时期出现了新的经济因素。

下列现象最能证明这一观点的是( ) A.临清“绅士商民近百万” B.吴郡“游手之徒,十室九空”C.苏州机户“设机督造,雇匠织造” D.汉口“人烟数十里,贾户数千家”15.清人黄遵宪在《番客篇》中写道:“国初海禁严,立意比驱鳄。

借端累无辜,此事实大错。

”下列理解不正确的是( )A.黄遵宪旨在批判清朝的“海禁”政策 B.清实行“海禁”政策有民族自卫的说法C.“海禁”政策维护了出海者的利益 D.“海禁”政策使近代中国落后于世界16.14、15世纪西欧封建社会内部工业和农业等领域出现了新型的生产组织形式,其根本原因是( )A.社会分工的扩大B.商品货币关系的发展C.生产力水平的提高D.雇佣关系的出现17.新航路开辟导致了欧洲社会的大变革,出现了“商业革命”。

下列各项属于“商业革命”的是( )A.西班牙、英、法等国纷纷进行海外探险 B.世界各地日益连成一个整体C.贸易中心由地中海区域转移到大西洋沿岸 D.物价上涨,封建地主地位下降18.新航路开辟后,加速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集中体现在( )A.资产阶级人数增加 B.雇佣劳动力增加 C.资本原始积累速度加快D.封建阶级衰落19.由于立场观点的不同,人们对历史事件的解释或评价往往会有差异,甚至截然相反。

如对哥伦布远航美洲就有不同的解释和评价。

下列哪一种说法最能体现欧洲殖民主义者的立场( )A.发现了“新大陆”B.开辟了“新航路”C.证实了“地圆说”D.找到了“无主地”20.18世纪,英法在印度和北美争夺殖民地的最后较量,史称( )A.殖民战争 B.七年战争 C.宗教战争D.争霸战争21.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美洲的发现,绕过非洲的航行,给新兴的资产阶级开辟了新的活动场所。

”这里“新的活动场所”主要是指( )A.资本 B.劳动力 C.世界市场D.资源22.假如你生活在新航路开辟时代,你能看到的现象有( )①亚洲开始种植原产于美洲的玉米、烟草②世界各地联系日益密切,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形成③在欧洲市场上销售茶叶④西班牙、葡萄牙两国的殖民据点遍布世界各地⑤欧洲封建主的财富与日俱增A.①②③④⑤B.①②③④C.①②③⑤D.②③④⑤23.奴隶贸易持续了数百年,虽然其间充斥着血腥与罪恶,但对世界市场形成所产生的积极影响表现为( )A.连通欧、亚、非三大洲的贸易 B.刺激了欧洲奴隶制种植园经济的畸形发展C.欧洲的剩余资本得以大量输出 D.促进三大洲商品流通和国际分工体系形成24.19世纪中期,世界市场初步形成,在日益频繁的国际贸易中处于最优势地位的货币是( )25.“直到1500年以前,大西洋一直是一道栅栏,一个终点。

但在1500年左右,它一变而成为一座桥梁,一个启程之地。

”这一变化( )①源于新航路的开辟②推动世界市场雏形的形成③以轮船的发明为前提④对于美洲和非洲原住民意味着灾难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D.②③④26.有学者称:商业革命为工业革命的发生提供了几个满足的因素。

当时有评论家评论说“知道美洲对钉子的需要量的人,如果没见到过美洲极大量的用木头建造的房屋,是会感到惊异的……”从这段评论中我们判断商业革命为工业革命提供的支持是( ) A.技术支持 B.市场支持 C.劳动力支持D.资本支持27.如果我们要上网搜索下列图片的历史信息,应键入的“关键词”是( )A.早期殖民扩张B.手工工场C.工业革命D.信息时代28.马克思说:“蒸汽大王在前一个世纪翻转了整个世界,现在他的统治已到末日,另外一种更大得无比的革命力量——电力的火花将取而代之。

”这一“革命力量”带来的影响不包括( )A.改变了人类的生活方式 B.促使第二次工业革命达到空前的深度和广度C.使世界开始走向一个整体 D.引起了一系列新兴工业部门的产生29.20世纪50年代,我国提出的建设新农村的口号是“楼上楼下、电灯电话,耕地不用牛、点灯不用油,饭前葡萄酒、饭后水果糖”。

“电灯电话”最早进入人类的日常生活是在( )A.19世纪早期B.19世纪中期C.19世纪晚期D.20世纪初期30.钱乘旦、许洁明合著的《英国通史》中说:“……过去以天为单位,现在以分钟、秒计算;……火车还教会人们守时,准时准点成了现代生活的准则,人们开始要随身带上一块表,时间概念是一个全新的概念。

”这说明( )A.火车的发明引发了技术创新的连锁反应 B.科学技术转化为直接生产力的速度加快C.工业革命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 D.科技发明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二、非选择题(第31题18分,第32题22分,共40分)31.阅读下列材料:中国传统文化中以“吉祥”为主题的词句、对联、图案非常丰富。

作为我国历史文化传统中的一种文艺表现形式,它们与人们的生活、习俗以及文化背景有着极为密切的关联,反映了小农经济背景下,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期盼,体现出中华民族特有的文化内涵。

请回答:我国传统文化中以“吉祥”为主题的图案巧妙地运用动植物、人物、器物等,通过借喻、比拟、双关、谐音、象征等手法,创造出图形与吉祥寓意相结合的艺术表现形式。

比如把莲花和金鱼放在一起,寓意为“连年有余”,把麦穗与花瓶结合在一起,寓意为“岁岁平安”等。

(1)请根据所提供的信息,任选三幅图分别用四字词语概括每幅图的寓意。

(6分)(2)在小农经济背景下,反映“吉祥”内容的诗句、对联非常丰富,试举三例。

如:瑞雪兆丰年。

(4分)(3)简述我国古代小农经济的基本特点。

(4分)(4)如何看待小农经济背景下人们祈求吉祥的现象?(4分)32.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英国各行业就业人数占总就业人数的比例(%)——[英]迪恩和科尔《英国经济的增长》材料二18世纪中叶起,英国从私人圈地进入国会圈地时期……1760年开始的乔治三世在位时期,国会颁布圈地法令达3 000个以上,从1760年到1815年共圈占农民土地600多万英亩。

——刘宗绪主编《世界近代史》材料三世界强国工业生产能力变化趋势表(1860~1900)位次1 2 3 4时间1860年英国法国美国德国1870年英国美国法国德国1890年美国英国德国法国1900年美国德国英国法国——[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材料四没有什么在表达工业时代的恶果时比这幅照片(《断掌工业》罗伯特·杜瓦斯诺摄于1956年)更令人震惊的了。

早期的工业社会已变成疯狂的食人机器,浓烟蔽日的工厂和血淋淋的断指,是对19世纪兴起的所谓“人类的进步”最为直接的控拆。

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指出1801~1901年英国各行业就业人数的变化趋势。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造成上述变化的主要原因。

(8分)(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860~1900年世界强国工业生产能力的变化趋势及其主要原因。

(8分)(3)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两次工业革命的共同历史影响。

(6分)高2012级历史第II卷答题卡二、非选择题(第31题18分,第32题22分,共40分)31.(1)请根据所提供的信息,任选三幅图分别用四字词语概括每幅图的寓意。

(6分)(2)在小农经济背景下,反映“吉祥”内容的诗句、对联非常丰富,试举三例。

如:瑞雪兆丰年。

(4分)(3)简述我国古代小农经济的基本特点。

(4分)(4)如何看待小农经济背景下人们祈求吉祥的现象?(4分)32. (1)根据材料一,指出1801~1901年英国各行业就业人数的变化趋势。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造成上述变化的主要原因。

(8分)(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860~1900年世界强国工业生产能力的变化趋势及其主要原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