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业增加值
服务业各项指标计算公式

一、核心指标?1、服务业增加值:指国民经济产业分类中除农林牧渔业、工业和建筑业以外的常住单位(即第三产业)在一定时期内(通常指一年)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即常住单位在生产过程中创造的新增价值和固定资产的转移价值。
增加值可以按生产法计算,也可以按收入法计算。
按生产法计算增加值等于总产出扣除中间投入后的余额;按收入法计算增加值等于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固定资产折旧和营业盈余之和。
增加值反映生产单位或部门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经营活动的最终成果,也反映了本单位或部门对国内(地区)生产总值的贡献。
?2、服务业增加值增长速度:指以服务业常住单位基期所创造的增加值为100,报告期增加值比基期增加值增长量的相对程度,以公式表示为:?以现行价格计算增加值的增长速度,是名义增长速度,其中包含价格因素的变化;以可比价格计算的增加值增长速度,剔除价格因素的变化,是实际的增长速度,或称可比价格增长速度。
本指标体系中服务业增加值增长速度是指可比价格增长速度。
?3、服务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指服务业增加值在该地区生产总值中所占的百分比,用以从三次产业结构角度反映经济发展对服务业的依存度。
用公式表示为:?其中:地区生产总值=第一产业增加值+第二产业增加值+第三产业增加值。
?4、人均服务业增加值:指服务业增加值与同期年平均常住人口进行平均的结果,即该地服务业产品与服务的平均每人拥有量。
该指标用以反映某地区服务业发展的绝对平均水平。
用公式表示为:?二、配套指标?5、服务业劳动生产率:用公式表示为:?6、服务业税收增长速度:指服务业税收收入报告期比基期的增长比例,通常以现行价格计算。
本指标体系中,该速度指标是年度增长速度。
用公式表示为:?7、服务业税收占全部税收比重:指某地区全部税收收入中服务业同期提供的税收所占的比例。
该指标反映服务业在按三次产业划分的税收结构中的地位。
用公式表示为:?8、服务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速度:指报告期固定资产投资中对服务业的投资比基期相应投资增长的比率,通常以现行价格计算。
服务业增加值计算方法

服务业增加值计算方法服务业增加值计算方法,这个听起来挺复杂的事儿,其实就像在做一道简单的家常菜。
我们先来聊聊什么是服务业。
想象一下,咱们日常生活中碰到的那些贴心的小服务,比如餐厅里的服务员、理发店里的发型师,还有快递小哥,都是服务业的中坚力量。
他们提供的每一份服务,都在为经济贡献一份力量。
说白了,服务业就是在用心把商品和服务送到你我手中,让我们的生活更加便利、舒适。
如何计算服务业的增加值呢?嘿,听起来好像是个难题,其实不然。
咱们就拿一家咖啡店来举例吧。
你进门点了一杯咖啡,店里的人就开始忙活了。
磨豆、煮咖啡、泡牛奶,这一系列动作背后,所有的成本都要算进去。
店里的租金、员工的工资、设备的维护费用,统统都是他们的支出。
然后,再把你点的咖啡价格减去这些成本,剩下的就是增加值。
说白了,就是服务提供后,能留给店里的“干货”。
再说说这里面的一些细节。
比如,咖啡店除了卖咖啡,还可能会卖一些小点心。
这样一来,收入就多了一块。
咱们也得考虑到服务的质量,顾客的满意度会影响他们是否愿意再光顾。
每次顾客走出店门,心满意足,回头率就高了,增加值自然也就上升了。
反过来说,如果服务不行,顾客一拍屁股就走,那可就得不偿失了。
所以,服务业真是个技术活儿,得好好把握。
服务业增加值的计算还涉及到很多经济学的名词。
比如,附加值、营业收入等等。
这些东西,听上去高大上,其实就像在讲故事。
附加值就是服务过程中创造的那点独特的价值,比如说你在咖啡店里享受了一杯特别调制的拿铁,这杯咖啡的价值可不止是豆子和牛奶的价格。
对吧,环境、服务、氛围都在提升这杯咖啡的“身价”。
营业收入呢,就是在一段时间内,咖啡店总共赚到的钱。
可见,这个增加值的计算,背后有一套完整的逻辑。
说到这里,咱们也不能忘了服务业的多样性。
不同的行业,计算方式可能有些不同。
比如,美容院和咖啡店,虽然都属于服务业,但它们的成本和收入构成可就大相径庭。
美容院可能需要更高的技术投入、仪器设备,甚至还得考虑到化妆品的成本。
服务业销售额、零售额、增加值计算方法

包括: (1)售给城乡居民的各种生活消费品,售给入境旅游的外国人、华侨、港澳台同胞的各类商品; (2)售给行政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军队和武警等机构的商品,以及以零售方式售给各类企业的商品。具体包括:用于非生产和社会交往的办公用品,如通讯设备、计算器具和设备、电讯网络设备、文印设备、音像视听器材和设备、纸张、本册、文具及装订文印材料、家具、日用电器、针纺织品、清洁卫生用品、文体用品、奖品、纪念品、礼品等;供内部人员乘坐的交通工具和燃料;用于办公设施修缮的各类配件、材料、工具等;用于取暖和防暑降温的设备、燃料、材料及食品等;专用于教学的用品和设备;非营利医疗机构的中、西药品、中药材和医疗设备器材;非专用的劳动保护用品;不对外营业的内部食堂用的餐具、炊具、设备、清洁卫生工具和食品、燃料等;军队、武警用于其人员生活的衣着品和个人用品;其他各类非生产性设备和用品。
二、分行业计算三项指标。 3、限额以上餐饮业
3
4
3
4
二、分行业计算三项指标。 5、行政事业单位
01
04
02
03
二、分行业计算三项指标。 6、居民自有住房服务业
二、分行业计算三项指标。 7、银行业、保险业、证券业 增加值不核算到乡镇
三、本乡镇限额以上三项合计指标计算方法
1
限额以上销售额
增加值推算数=增加值基数×增加值平均环比速度
个体 服务业
限下 服务业
增加值推算数=增加值基数×销售额平均环比速度
计算方法
四、限额以下三项指标计算方法
03
04
06
03
04
06
五、本乡镇三项合计指标计算方法
2
1
不包括:
售给企业单位生产用具及生产上专用的劳动保护用品。
服务业报表增加值方法

服务业各类报表增加值计算工式增加值由四部份组成,增加值=劳动报酬+生产税净额+固定资产折旧+营业盈余,每项内容的指标组成根据报表不同,具体来说:一、FD102 表名(浙F103-1)服务业企业单位财务状况:1、劳动报酬=劳动失业保险费+住房公积金+应付工资+应付福利,2、生产税净额=营业税金及附加+管理费用中税金,其中:7411行业,生产税净额=03、固定资产折旧=本期折旧,其中:74大类,折旧=固定资产原价*0.044、营业盈余=(营业利润-投资收益-公允价值变动收益),其中7411行业,营业盈余=0二、 FD103 表名:(浙F103-2)服务业非企业单位财务状况1、劳动报酬=工资福利支出+取暖费(降温费)+福利费+劳务费+对个人和家庭的补助支出-助学金-抚恤和生活补助-救济费+工会经费*0.6+差旅费*0.065+出国费*0.092、生产税净额=经营税金3、固定资产折旧=固定资产原价*0.044、营业盈余=经营收入-经营支出三、E203_1 表名: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企业财务状况,限额以上批发业:1、劳动者报酬=本年应付工资(76)+本年应付福利(78)+劳动失业保险(73)+养老医疗保险(74)+住房公积金和住房补贴(75)+工会经费(58)*0.6+差旅费(57)*0.065+三项费用合计(53+54+62)*其中报酬比例0.0072、固定资产折旧=本年折旧(23)3、生产税净额=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49)+税金(55)+本年应交增值税(80)+三项费用合计(53+54+62)*0.003-补贴收入(66)+关税(不填)4、营业盈余(不执行2006会计制度)=营业利润64)+工会经费(58)*0.4+三项费用中合计(53+54+62)*0.009-公允价值变动收益(97)+补贴收入(66)营业盈余(执行2006会计制度)=营业利润(64)+工会经费(58)*0.4+三项费用中合计(53+54+62)*0.009-投资收益(65)-公允价值变动收益(97)+补贴收入(66)四、E203_1 表名: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企业财务状况。
20个发达国家如何测算服务业增加值

内 容提 要 : 务 业 年 度 可 比 价 增 加 值 的 测 算 对 于 提 高 我 国 国 民 经 济 核 算 水 平 十 分 重 要 。 本 文 全 面 阐 述 了 服
O C 0个 发 达 国 家 测 算 服 务 业 年 度 不 变 价 增 加值 的 具 体 测 算 方 法 , 细介 绍 了不 同 测 算 方 法 在 各 国 及 其 各 服 务 E D2 详
加 值是 剩余 量 的定 义 。单 指标 法 被进一 步划 分为 五
算服 务业 年度 可 比价增 加 值 , 纳起 来 可 分 为 两 大 归
类, 即双 指标 法 和单 指 标 法 。双指 标 法 考 虑 了货 物
和服 务 的投入 与产 出变 化 , 以及 增 加 值 为 可 比价 的 总产 出减 去可 比价 中间消耗 的余 额 。双 指标 法又被 进 一 步划 分为 三类 测算 方法 , 别为 双缩 法 、 推法 分 双 和外 推/ 减 法 ( 合法 )单 指 标法 主 要是 使 用单 一 缩 混 ; 变 量测 算可 比价 增 加 值 , 假 设 这 个 变 量 与增 加 值 且 的变 动相关 。从 理论 上讲 , 指标 法优 于单 指标 法 , 双
透视2023年国民经济各行业细节

透视2023年国民经济各行业细节2023年,我国国民经济在各行业的表现呈现出稳中向好的态势。
本报告将详细解析2023年我国国民经济各行业的具体细节。
一、农业2023年,我国农业增加值达到5.5万亿元,同比增长3.9%。
其中,粮食作物产量稳定,达到 6.1亿吨;经济作物产量也有所增长,尤其是蔬菜、水果、茶叶等特色农产品产量增幅较大。
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方面,2023年,我国农业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的种植面积比例趋于合理。
同时,农业产业链不断完善,农产品加工产值达到10.2万亿元,同比增长5.6%。
二、工业2023年,我国工业增加值达到33.5万亿元,同比增长6.2%。
其中,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7%,对工业增长的贡献率达到了40%。
在工业结构调整方面,2023年,我国工业结构进一步优化,高技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比不断提高,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步伐加快。
同时,工业创新能力持续增强,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不断涌现。
三、服务业2023年,我国服务业增加值达到51.8万亿元,同比增长7.9%。
其中,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3%,生活性服务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2%。
在服务业发展方面,2023年,我国服务业发展质量和效益进一步提高,生产性服务业对经济发展的支撑作用不断增强,生活性服务业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能力不断提升。
四、建筑业2023年,我国建筑业增加值达到5.9万亿元,同比增长5.8%。
其中,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同比增长7.2%,房地产投资同比增长4.5%。
在建筑业发展方面,2023年,我国建筑业转型升级取得重要进展,绿色建筑、智能建筑、装配式建筑等新型建筑业态快速发展,建筑业工业化、信息化、绿色化水平不断提高。
五、消费市场2023年,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44.1万亿元,同比增长8.3%。
其中,线上消费同比增长12.3%,线下消费同比增长6.8%。
在消费市场发展方面,2023年,我国消费市场供给质量不断提高,消费结构持续优化,消费升级趋势明显。
服务业增加值核算构成指标

服务业增加值核算构成指标以服务业增加值构成指标为标题,本文将从不同角度论述服务业增加值的核算构成指标。
一、就业人数服务业作为一个劳动密集型行业,对就业人数的需求极大。
因此,就业人数是衡量服务业增加值的重要指标之一。
随着服务业的发展,就业人数也在不断增加。
在服务业中,包括餐饮业、零售业、旅游业、金融业等,这些行业的发展都需要大量的从业人员。
就业人数的增加不仅为社会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还为经济的增长提供了强大的动力。
二、产出总值产出总值是衡量服务业增加值的另一个重要指标。
服务业的增加值主要体现在其提供的各种服务和产品的产出上。
随着服务业的不断发展,服务业的产出总值也在不断增加。
例如,餐饮业的产出总值可以通过计算餐饮行业的总销售额来衡量;零售业的产出总值可以通过计算零售业的总销售额来衡量。
产出总值的增加不仅说明了服务业的发展,也为国民经济的增长做出了贡献。
三、营业额营业额是衡量服务业增加值的另一个重要指标。
服务业的增加值主要体现在其提供的各种服务和产品的销售额上。
随着服务业的不断发展,服务业的营业额也在不断增加。
例如,旅游业的营业额可以通过计算旅游行业的总收入来衡量;金融业的营业额可以通过计算金融机构的总营业收入来衡量。
营业额的增加不仅反映了服务业的发展,也为经济的增长带来了正面影响。
四、增加值率增加值率是衡量服务业增加值的另一个重要指标。
增加值率是指服务业的增加值与其产出总值之间的比率。
增加值率的增加意味着服务业的效益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提高,经济增长质量提高。
随着服务业的发展,增加值率也在不断提高。
五、劳动生产率劳动生产率是衡量服务业增加值的重要指标之一。
劳动生产率是指单位劳动所创造的价值。
随着服务业的发展,劳动生产率也在不断提高。
提高劳动生产率可以通过技术进步、劳动力素质的提高、管理水平的提高等手段来实现。
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不仅提高了服务业的效益,也为经济的增长提供了有力支撑。
六、利润率利润率是衡量服务业增加值的另一个重要指标。
服务业增加值核算方法

服务业增加值核算方法
1.产出法核算:
根据服务业的特点,可以通过产出法核算服务业的增加值。
产出法核
算是以单位时间内的物质产出量为基础,计算服务业的增加值。
具体的方
法是统计服务业单位或组织的收入,将其减去所用的中间消耗和用于替换
固定资本的折旧额,即可得到服务业的增加值。
2.支出法核算:
支出法核算是以从事服务业活动所用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等支出为基础,计算服务业的增加值。
具体的方法是统计用于从事服务业活动的支出,包括工资、租金、设备购置和维护等费用,将其减去所用于购置物资和替
换固定资本的费用,即可得到服务业的增加值。
3.价值法核算:
价值法核算是以从事服务业活动所创建的价值为基础,计算服务业的
增加值。
具体的方法是通过测算服务业活动所创造的价值,包括服务的效益、质量和创新等方面的价值。
通过对服务的价值进行评估和计算,即可
得到服务业的增加值。
4.综合法核算:
综合法核算是综合以上三种方法,通过综合考虑服务业的产出、支出
和价值等方面的因素,计算服务业的增加值。
具体的方法是将产出法、支
出法和价值法的结果进行综合分析,以求得服务业的综合增加值。
综上所述,服务业增加值的核算方法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适合的方
法进行。
不同的方法在核算过程中强调的方面不同,可以相互印证,以提
高核算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同时,要结合具体的问题和数据,灵活运用不同的核算方法,以满足对服务业增加值的有效衡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服务业增加值
基本概念
服务业增加值就是服务行业在一个周期内(一般以年计)比上个清算周期的增长值。
测算方法
测算服务业年度可比价增加值的方法归纳起来可分为两大类,即双指标法和单指标法。
双指标法考虑了货物和服务的投入与产出变化,以及增加值为可比价的总产出减去可比价中间消耗的余额;单指标法主要是使用单一变量测算可比价增加值,且假设这个变量与增加值的变动相关。
从理论上讲,双指标法优于单指标法,因为双指标法考虑到产出和投入的变化,更符合增加值是剩余量的定义。
双指标法
双指标法——双指标法根据其所使用的价格或数量指数的不同划分为
三种类型。
其中,数量指数又细分为物量和实物量两种,前者用缩减后的货币单位表示;后者则用物理单位表示,如吨、公里、就业人数、医疗咨询(会诊)数等。
1.双缩法。
双缩法是指现价总产出和中间消耗都通过相关价格指数缩减。
其中,产出价格指数反映货物和服务产出的价格变化,投入价格指数反映货物和服务投入的价格变化。
这种方法从理论上讲最为科学,不仅是因为可比
价增加值是作为剩余量获得的,还因为价格比值关系往往比数量比值关系更加稳定。
2.双推法。
双推法是利用物量或实物量指数对基准年总产出和中间消耗进行推算,并通过减法得到可比价增加值。
这种方法的好处在于同时考虑到增加值的两个元素,但它的弊端是不容易考虑到质量的变化,尤其是在使用实物量指数的时候。
3.外推/缩减法(混合法)。
用产出的物量或实物量指数和使用价格指数缩减的现价中间消耗,从基准年的总产出推算得到可比价的增加值(反之亦然,虽然这种情况很少)。
单指标法
单指标法——单指标法是根据指标与投入或产出相关、使用缩减法或外推法,以及选择测算增加值物量变化的指数这三个因素进行分类。
首先,把与产出相关的单指标法划分为两种类型,分别是:
1.直接缩减法。
使用总产出价格指数、消费者价格指数(或其分类指数)对现价增加值进行直接缩减的方法。
2.直接外推法。
根据所使用的价格指数不同包括两种具体方法。
(1)使用总产出物量指数对基准年增加值进行直接外推的方法。
总产出物量指数可以通过产出价格指数缩减现价总产出,或通过一个产出物量指数外推基准年总产出而获得。
(2)使用实物量产出指数对基准年增加值进行的直接外推法。
该方法与上述方法不同的是,用来构建外推指数的基础数据是用实物量单位表示的产出,而不用缩减后的货币单位表示。
其次,与投入相关的单指标法根据所使用的缩减法或外推法,以及测量增加值数量变化的指数分为两种类型,即直接缩减法和直接外推法。
直接缩减法,具体包括两种方法。
(1)通过中间消耗的价格指数对现价增加值直接缩减的方法。
(2)通过工资率指数对现价增加值直接缩减的方法。
直接外推法,具体包括六种方法。
(1)通过中间消耗的物量指数对基准年增加值直接外推的方法。
(2)通过工资率指数缩减的员工补偿金指数对基准年增加值直接外推的方法。
(3)通过投入(而非劳动)的实物量指数对基准年增加值直接外推的方法。
(4)通过雇员数指数对基准年增加值直接外推的方法。
(5)通过工作时间指数对基准年增加值直接外推的方法。
(6)通过因劳动生产率变化而调整的工作时间指数对基准年增加值直接外推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