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航空航天局2011年年末回顾

合集下载

2011年世界科技发展回顾

2011年世界科技发展回顾

2011年世界科技发展回顾美国研发投入“量入为出”,重点保证对基础研究的投入;实施创新战略,确保经济的增长与繁荣。

奥巴马坚持通过创新确保美国经济增长和繁荣的战略,在国情咨文中大力倡导创新,提出美国要想赢得未来,就必须在创新、教育和基础设施方面超越其他国家,并发布了新的《美国创新战略》,以明确国家的创新目标和战略措施。

通过7个延续拨款法案,美国两党预算之争最后才以从总统提交的预算案中砍掉385亿美元而告结束。

在此情况下,美政府只能“量入为出”,2011财年的研发投入出现了下降,为1443.37亿美元,比2010财年减少52.25亿美元。

奥巴马政府通过削减国防研发经费来尽量保证非国防研发的经费投入,并重点保证对基础研究的投入。

2011年2月,奥巴马政府发布了《美国创新战略:确保经济增长与繁荣》,对2009年发布的《美国创新战略:推动可持续发展,创造高水平就业》进行了深化与升级,提出了未来一段时期推动美国创新的战略规划和措施。

从“创造就业”到“确保经济增长和繁荣”,这一措辞上的变化体现了美国政府对创新的重视和实施创新战略的决心。

新的创新战略提出了5个新的行动计划,即无线网络计划:在未来5年内使美国高速无线网络接入率达到98%;专利审批改革计划:将专利的平均审批时间从35个月缩短到20个月;教育改革计划:要在未来10年内新培养10万名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教师;清洁能源计划:到2015年使美国成为全球第一个电动车数量过百万的国家,2035年使清洁能源发电占全国发电总量的比例提高到80%;创业美国计划:要帮助中小企业创业并提高就业,使科研成果能尽快从实验室走向市场,从而增加新公司成功的机会。

新的创新战略以教育、基础研究和基础设施以及先进的信息生态系统为创新的基本要素,提出要加大对这些领域的投入;在此基础上,通过研究与实验税收抵免,知识产权保护,鼓励高增长和以创新为基础的创业以及推动创新、开放和竞争的市场等政策来优化创新环境,促进创新的市场化;最后,实现清洁能源、生物技术、纳米技术和先进制造业、空间技术、卫生医疗技术以及教育技术等国家重点优先领域的发展和突破,形成了一个金字塔形的战略。

美国航空航天局

美国航空航天局
NASA和欧洲空间局将在2026年向火星发射两台航天器,其中一台将于2028年在火星着陆 。
NASA将于美东时间2022年11月14日凌晨0时7分发射“阿尔忒弥斯1”号,11月4日前将把SLS火箭和“猎户座” 飞船转运至肯尼迪航天中心39B发射工位。
2022年10月,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宣布,一组科学家和专家于当地时间10月24日开启对“不明空中 现象”(UAP)的新研究,该现象以前被称为不明飞行物现象(UFO)。
喷气推进实验室(JPL)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拥有46年的研究历史,由国家航空咨询委员会的四个主要实验 机构与其中80名成员改组而成,陆军弹道飞弹署(Army Ballistic Missile Agency)和海军研究中心(Naval Research Laboratory)的一部份也整合到NASA的组织里。
2018年11月12日,美国国家航空和宇宙航行局宣布计划25年内载人登陆火星。
当地时间2021年11月9日,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局长比尔·尼尔森表示,该部门的载人登月项目将推迟到 2025年以后。美国前总统特朗普曾定下于2024年重返月球的目标,然而该项目已经数次推迟。对此,尼尔森表示, 该计划在科学上不具可行性。
发射时间为格林尼治标准时间2015年3月13日凌晨2点44分,美国东部时间下午晚上10点44分。磁场多尺度任 务耗资大约11亿美元,美国宇航局戈达德太空飞行中心负责四颗卫星的制造和测试,此外还有多所机构和高校研 发的科学仪器被安装在MMS卫星上。本项任务将使我们进一步认识磁重联现象。
机构设置
实验机构
管理机构
研发机构
太阳出现巨大黑子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华盛顿指挥部为最高管理机构。下设埃姆斯研究中心 (NASA-ARC)、德莱顿飞行研究中心(NASA-DFRC)、格伦研究中心(NASA-GRC)、戈达德空间研究所(NASAGISS)、戈达德航天飞行中心(NASA-GSFC)、独立认证与鉴定研究所(NASA-ⅣVF)、喷气推进实验室(NASAJPL)、肯尼迪航天中心(NASA-KSC)、兰利研究中心(NASA-LRC)、马歇尔航空飞行中心(NASA-MSFC)、斯 坦尼斯航天中心(NASA-SSC)、沃罗普飞行研究所(NASA-WFF)和白沙试验研究所(NASA-WST F)。

2011年民航行业发展统计公报

2011年民航行业发展统计公报

2011年民航行业发展统计公报[1]中国民用航空局发展计划司2011年,民航系统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和部署,紧紧围绕科学发展这一主题和转变发展方式这一主线,做了大量扎实有效的工作,取得了新的成绩,实现了“十二五”时期的良好开局。

全年航空安全形势稳定,旅客运输和通用航空保持较快增长,运行质量和经济效益得到提升,基础设施建设取得新成绩,结构调整和深化改革迈出新步伐,党的建设和行业文化建设得到加强。

一、运输航空[2]2011年,民航运输发展稳中向好,实现了“十二五”时期的良好开局。

1.运输总周转量[3]2011年,全行业完成运输总周转量577.44亿吨公里,比上年增加38.99亿吨公里,增长7.2%,其中旅客周转量403.53亿吨公里,比上年增加43.98亿吨公里,增长12.2 %;货邮周转量173.91亿吨公里,比上年减少4.99亿吨公里,减少2.8%。

2011年,国内航线完成运输周转量380.61亿吨公里,比上年增加35.13亿吨公里,增长10.2%,其中港澳台航线完成12.64亿吨公里,比上年增加1.05亿吨公里,增长9.1%;国际航线完成运输周转量196.84亿吨公里,比上年增加3.87亿吨公里,增长2.0%。

2.旅客运输量2011年,全行业完成旅客运输量29317万人次,比上年增加2548万人次,增长9.5%。

国内航线完成旅客运输量27199万人次,比上年增加2361万人次,增长9.5%,其中港澳台航线完成760万人次,比上年增加88万人次,增长13.1%;国际航线完成旅客运输量2118万人次,比上年增加187万人次,增长9.7%。

3.货邮运输量2011年,全行业完成货邮运输量557.5万吨,比上年降低1.0%。

国内航线完成货邮运输量379.4万吨,比上年增长2.4%,其中港澳台航线完成21万吨,比上年降低3.0%;国际航线完成货邮运输量178.0万吨,比上年降低7.6%。

4.机场业务量2011年,全国民航运输机场完成旅客吞吐量[4]6.21亿人次,比上年增长10.0%。

太空安全案例分析报告

太空安全案例分析报告

太空安全案例分析报告太空安全案例分析报告近年来,随着太空探索的不断推进,太空安全问题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太空安全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任何一起事故都可能导致巨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本报告将对一起太空安全案例进行分析,以期得出教训和启示。

案例背景:2011年,美国宇航局(NASA)的一枚卫星在返回地球大气层过程中意外解体,并坠毁在太平洋。

事故原因被认为是卫星在进入大气层时没有完全烧毁,导致残骸从天空中坠落。

此次事故并未造成人员伤亡,但危害了人类和环境的安全。

原因分析:这起事故的发生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首先,卫星的设计缺乏考虑到完全烧毁的可能性,导致了残骸的坠落。

其次,对卫星失效后的安全处置措施缺乏实施。

最后,缺乏对太空碎片的监测和跟踪机制。

教训和启示:从这起事故中我们可以得出以下教训和启示:首先,太空探索过程中的安全要放在首位,对于卫星的设计和制造必须充分考虑各种情况,确保卫星在返回地球大气层时能够完全烧毁。

其次,安全处置是必要的,失效的卫星或太空碎片应该有安全可靠的处置方法,以减少对地面和人口安全的威胁。

最后,监测和跟踪是重要的,建立太空碎片的监测和跟踪机制,可以提前发现危险并采取措施避免事故的发生。

改进建议:针对这起事故,我们提出以下改进建议:首先,加强卫星设计和制造中的安全考虑,包括在设计阶段进行模拟和实验,确保卫星的完全烧毁。

其次,制定相应的安全处置措施,对于失效的卫星进行可靠的清除和处理,以减少潜在的威胁。

最后,建立太空碎片的监测和跟踪系统,加强对太空碎片的监控,及时发现潜在的危险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总结:太空安全是当前太空探索过程中的重要问题,任何一起事故都可能产生严重的后果。

通过对这起太空安全案例的分析,我们不仅可以得出教训和启示,也可以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以期在未来的太空探索中保证安全。

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事故调查简介

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事故调查简介

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事故调查简介刘 伟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历来对事故调查很重视,并不断通过程序要求和手册等对事故调查进行规范。

1983年6月11日发布了NASA手册NHB 1700.1V2《事故调查指南》,其后对之进行过多次修改。

目前,现行有效的,对事故调查进行规定较全面的是2006年5月23日发布的NPR8621.1B《NASA事故和危机报告、调查和记录保持的程序性要求》,该文件对有关组织和职责,事故调查准备,事故初始反应,事故调查人员和机构的选择,事故调查过程,事故调查报告的编制与评审,纠正措施计划的制定与实施以及举一反三等进行了详细、明确的规定。

1. NASA事故分级和事故调查组织形式NASA根据财产损失/人员伤亡情况将事故分为五类:A类事故:任务失败的全部直接成本和财物损坏大于100万美元;人员死亡或永久残废或3名及以上人员住院达30个工作日。

B类事故:财产损失介于25万美元和100万美元;局部永久残废或1~2人住院达30个工作日。

C类事故:财产损失介于2.5万美元和25万美元;人员没有致命性伤害或疾病,但有段时间没法正常工作、履行职责。

D类事故:财产损失介于1000美元和2.5万美元;任何非致命性、不符合C类事故的,职业安全和健康管理局可记录的伤害或疾病。

危机:事件没有设备/财务损失或有很小损失(小于1000美元),但具有引发事故的可能;没有人员受伤或仅受轻伤。

NASA根据事故级别有三种事故调查组织形式:调查委员会(MIB)、调查组(MIT)和调查员(MI)。

对于A类、B类事故及高可见性事故或危机,调查组织形式为调查委员会;对于C类、D类和危机,调查组织形式为调查组或调查员。

2. 事故调查委员会成员和支持人员的选择NASA局长、副局长、任务部负责人、基础设施和管理办公室助理官员、首席健康医疗官员、中心主任可担任事故的指定官员。

指定官员选择调查委员会成员、主席、执行秘书(如果需要)和支持人员。

人类认识的宇宙(试题+答案+解析,7页)

人类认识的宇宙(试题+答案+解析,7页)

课时作业(二)人类认识的宇宙太阳、月球与地球的关系人类对宇宙的新探索一、选择题(4分×15=60分)美国航空航天局2011年11月28日宣布,在太空“宜居带”中发现一颗迄今为止最像地球的小行星—Gliese 581g。

结合下图,回答1~2题。

1.小行星带位于图中哪两颗行星之间()A.3和4B.4和5C.5和6 D.6和72.距离位置3行星的最近的一个恒星是()A.太阳B.哈雷彗星C.织女星D.火星解析:图中1表示水星,2表示金星,3表示地球,4表示火星,5表示木星,6表示土星,7表示天王星,8表示海王星,9表示彗星。

小行星带位于火星和木星之间,距离地球最近的恒星是太阳。

答案:1.B 2.A中新网2011年8月16日报道据日本新闻网16日报道,日本国立宇宙航空研究开发机构和东京药科大学等合作,已经开始一项火星生命探测计划,并准备在2020年前后发射一颗火星探测卫星,寻找外星生物。

读下表,完成3~4题。

行星质量(地球为1)体积(地球为1)平均密度(g/cm3)公转周期自转周期四季更替地球 1.00 1.000 5.52 1.0年23时56分有火星0.11 0.150 3.96 1.9年24时37分有3.在下述条件中,火星与地球最接近的是()A.重力加速度大小B.公转周期长短C.表面温度高低D.昼夜交替周期长短解析:从表中数据可看出火星与地球最接近的是自转周期,而自转周期的长短决定着昼夜交替周期的长短。

答案:D4.人类深空探测对火星情有独钟的原因是()A.有生命存在B.是距地球最近的行星C.有昼夜交替D.是八大行星中与地球自然环境最相近的行星解析:因为在太阳系八大行星中,火星与地球的环境最为类似,是太阳系中最有可能存在生命的天体,故人们对它的探索极有兴趣。

答案:D据英国《每日邮报》最新报道天文学家发现一颗绕昏暗恒星运转的类地行星,距地球仅40光年。

它是一个热气腾腾的“水世界”,体积是地球的6倍。

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的未来计划与展望

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的未来计划与展望

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的未来计划与展望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是美国宇航界的重要力量,也是世界上最为著名的宇航机构之一。

NASA的成立早在1958年,其一直秉承着“探索宇宙、拓宽人类知识领域”的理念,不断开展着一系列重大的航天科学研究和探索活动。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人类对宇宙的渴望不断增强,NASA的未来计划与展望将继续掀起宇宙探索的新浪潮,为人类社会发展带来新的科学知识和技术突破。

一、未来计划与展望1.月球与深空探索随着“阿尔忒弥斯”计划的提出,NASA 正在计划前往月球并建立一个永久性的基地。

该计划旨在实现在2024年前让人类重新登上月球,并在那里建立一个可持续、自我支撑并便于扩展的基地。

这将有助于培养人类在宇宙探索中经验,总结和提炼此次进行深空探索的经验和技术成果,以探寻人类深空探索之路。

随着人类对宇宙的探索不断深入,深空探索成为NASA新的研究重心。

NASA计划将在21世纪前期实现人类登陆火星。

为了支持这一目标,NASA正在建立一个长期探索和发现计划,旨在在30年内实现太阳系各行星及形成行星的探索,包括在20年内探索木卫二和木卫三的任务。

2.太空科研太空科学是NASA重要的研究领域之一。

根据其17年计划,NASA将继续进行对地球的观测和研究,以提供更精确的气候预测和更细致的地球表面变化的信息;同时,将重点研究太阳、行星、星系的物理、化学、生物等基本科学问题;高速运动的天体,如小行星和彗星等的起源和演化过程;开展黑暗能量、暗物质以及宇宙学中一些关键问题的研究。

此外,NASA还重点研究太阳系外行星,并寻找宇宙生命的迹象,这对人类了解自身在宇宙中的位置和意义有着重要的意义。

3. 太空技术NASA的目标是继续推动太空技术发展,以实现深空探索和人类长期存在在太空中的目标。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NASA正在开展研究和开发新技术,包括光推进、宇宙服、聚变能源等。

此外,还将广泛探索人工智能和自动化技术的应用,利用新的低成本、高效率技术逐步提高各类太空任务的执行效率和成功率。

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的科研探索与成果

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的科研探索与成果

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的科研探索与成果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简称NASA,成立于1958年,是美国政府负责国家空间计划、航空和航天研究的机构。

其目标是推进科学、技术和工程方面的创新,同时推动航空和航天领域的发展。

NASA的科研探索涵盖了广泛的领域,包括星际空间、火星、月球、宇宙和地球等等。

其中,NASA进行的月球探索,以及正在进行的火星探索项目备受瞩目。

1958年,NASA成立了光学望远镜计划,旨在设计和建造一架先进的望远镜,以便于对太阳系的各种天体进行观测。

最终于1990年发射了哈勃望远镜,成为了探索宇宙的重要工具之一,为人们揭示了宇宙中的许多谜团。

近年来,NASA的火星探测计划备受关注。

火星勘测车于2012年登陆火星,超出了预期的任期,依旧在为地球提供有关火星的数据。

今年2月,NASA成功地将“毅力号”探测车送上火星表面,成为继“机遇号”、“精神号”和“好奇号”之后,第四辆登陆火星的探测车。

这次探测的目的是搜索火星生命,以及为有可能登陆火星的人类提供更多的信息和技术支持。

另外,NASA也通过国际空间站参与共同开发项目,为推动太空技术和航空领域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自1998年以来,NASA一直参与了国际空间站的建设,并在许多领域进行了各种研究。

例如,在生命科学方面,国际空间站提供了独特的空间环境,用于研究微重力环境对生命的影响。

此外,NASA还通过“宜居性与环境检查器”项目对地球进行研究。

该项目旨在研究地球上可居住性的各种因素,以及人类活动对地球环境的影响。

该项目通过卫星遥感技术,测量大气、海洋、植被、地表温度和地貌等参数,为人类提供了有关地球系统的丰富信息。

在这些科学探险的道路上,NASA取得了许多令人瞩目的成果,如月球表面的发现,史无前例的火星探索,以及太阳系的新视角等。

这些研究和技术成果不仅拓展了人类的知识领域,还推动了太空科技和航空领域的发展。

综上所述,NASA的科学探索和成果涵盖了广泛的领域,不仅在太空探索、火星探测和宇宙研究等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还为人类提供了关于地球的丰富信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美国航空航天局2011年年末回顾[据美国航空航天局网站2011年11月30日报道] 2011年,NASA开始为人类深空探索研制一种大推力火箭,帮助树立一个商业航天飞行和技术突破的新时代,更充分地利用了新近完成的太空站,取得了有关宇宙的重大发现,其中许多工作都将使地球生命受益。

“今年真的是人类探索太阳系进入新时期的起点”,NASA局长查尔斯·博尔登说,“与取得有关地球和宇宙的重大发现一样重要的是,激发和教育着新一代的科学家和工程师工作,以及,正在通过NASA 9年以来首次审计改善(clean audit)使航天局保持稳固的财政基础的努力。

今年是整个NASA团队的里程碑之年。

”一、深空探索2011年,NASA走过了美国新型太空运输系统开发的几个里程碑,这一系统将作为美国未来人类太空探索工作的基础。

最初的决策是在5月底,NASA局长博尔登选择“猎户座”乘员探索飞行器作为将航天员送往低地轨道以远的航天器。

9月,博尔登宣布设计一种新型太空发射系统,这是一种大推力的运载火箭,可以将航天员送到前所未至的更远太空。

11月,NASA宣布计划在其与洛·马航天系统公司的合同中,于2014年初增加一次“猎户座”无人飞行试验。

探索飞行试验(EFT-1)经过两个临时轨道后,到达很高的地球轨道远地点,然后进行一次高能量的大气层再入,“猎户座”将降落于加利福尼亚海岸,并利用用于未来载人探索任务的作业方法回收。

今年一年,工程师们在斯坦尼航天中心对J-2X发动机进行了多次点火试验,在兰利航天中心对“猎户座”进行了多次水面溅落试验。

9月,NASA和ATK航天系统公司成功对Motor-3发动机进行了2分钟的全尺寸试验,这是航天局最大、最强的固体火箭发动机。

二、商业航天活动4月,NASA就航天局的第二轮商业乘员开发工作授予了四项航天活动协议,价值2.693亿美元。

每个公司获得2200万到9230万美元,用于发展商业乘员运输系统基本部分,如运载火箭和航天器,使系统部件的设计和开发成熟。

私家公司为蓝源公司、内达华山脉公司、太空探索技术公司和波音公司,将致力于加速实现前往国际太空站的美国商业乘员运输系统,减小美国载人航天飞行能力的欠缺。

三、国际太空站向研究任务过渡11月2日,NASA和国际伙伴庆祝利用国际太空站建成永久人类居住点11周年。

在这一实验室中,进行了超过1400项研究和技术开发实验,许多实验正在推动医药、环境系统和对宇宙的认识。

NASA选择了一个独立的非营利性组织——CASIS来管理通过作为国家实验室的国际太空站美国部分的科学、技术研究。

2011年,机器人航天员-2——人类第一个类人机器人,以及用于试验在轨卫星服务的机器人技术的机器人燃料加注任务(RRM)被送至国际太空站。

为了准备2012年进行的首次国际太空站商业补给任务,NASA一直与太空探索公司和轨道科学公司密切合作,确保“龙”和“天鹅座”货运飞船设计和运行与太空站兼容。

系统集成活动还包括物理和运行界面验证、安全评估、接口软件试验、运行计划、乘员训练和任务仿真。

今年,NASA的2009届航天员培训班毕业,开始招收新一届航天员培训班。

这些新的航天员将推动国际太空站的站上研究,造福地球生命,开发用于探索太阳系的长期飞行所需的知识和技能。

他们还将成为首批乘坐新一代商业运载火箭和新型大推力火箭前往深空的先锋。

四、航天飞机完成最后三次飞行,项目结束2011年,NASA航天飞机最后3次飞往国际太空站,航天飞机项目宣告结束。

2011年,NASA航天飞机项目以国际太空站最后3次飞行的方式宣告结束。

每次任务都携带了补给和装备,将使太空站机组人员维持到NASA新型商业补给服务提供商接手这一角色。

2月24日,“发现号”航天飞机实施了STS-133任务,为ISS带去了意大利建造的“莱昂纳多号”多目标物资舱(MPLM)。

5月16日,“奋进号”航天飞机实施了STS-134任务,为ISS带去了物资和装备,以及阿尔法磁谱仪(AMS)。

7月8日,“亚特兰蒂斯号”航天飞机实施STS-135任务,进行了最后一次物资补给。

五、首席技术专家办公室加强航天技术计划的力度NASA首席技术专家办公室和NASA新设立的航天技术计划开始从构想向执行过渡。

航天技术计划通过投资转换技术,来降低成本,扩展未来航空学、科学和探索任务的外延。

这一计划包括超过1000个项目,绝大多数是通过竞争选出来的,涉及所有的技术领域和所有技术成熟度水平。

第一项技术开发任务是火星科学实验室再入、降落和着陆仪器(MEDLI)套件已经在11月搭载火星科学实验室发射了。

六、技术奖学金NASA首席技术专家办公室从37所大学和高校选择了80位高水平的优秀毕业生,成立入职班,授予学术奖金。

这些学生将在各自的机构继续攻读航天技术学科相关的硕士或博士学位。

该计划目的是为国家储备高技能的工程师和技术专家,提升美国的竞争力。

七、火星上的重大发现2011年,NASA任务在火星上连续进行了一系列突破性研究。

这些发现将有助于为未来人类前往火星奠定基础。

NASA的火星侦察轨道器揭示在火星温暖季节可能有水流存在。

在春季末期向夏季过渡时,一些火星地表斜坡上出现了黑色、指装纹理,到了冬季这些纹理会褪色,来年春季重新出现。

对于反复观测到的这一季节性变化的成因,科学家们认为最好的解释是盐水流。

NASA火星探索漫游车项目在2011年继续取得新的发现。

机遇号漫游车在Endeavour撞击坑边缘找了矿石形成的明亮纹理,貌似水沉淀形成的石膏,对这一纹理的分析有助于认识火星上潮湿环境的历史。

NASA最新的火星探测器——火星科学实验室包括“好奇号漫游车”,11月26日搭乘宇宙神-5运载火箭发射,开始为期8个月的旅程,向火星上的“盖尔”撞击坑进发。

这台漫游者将搜索火星上曾经适宜生命生存的迹象。

八、“宝瓶座”卫星生成NASA首幅全球盐度分布图NASA在6月10日发射的新的“宝瓶座”卫星仪器,生成了它的第一张全球盐度分布图。

表面盐度是最新的海洋表面重要量值,即从太空进行全球观测,向科学家提供探索全球降雨、洋流、气候变化之间关系的新工具。

“宝瓶座”正在以前所未有的详细程度对全球海洋进行连续观测,包括与主要河流流量有关的大片低盐度区域。

九、首次完成太阳背面成像2011年6月,日地关系观测台(STEREO)首次捕捉到了太阳背面的全景图。

这些史无前例的全景图将促进对太阳和太空物理学的研究,有助于对以前的成像技术进行验证,并为太空天气预报的精确性和及时性做出了贡献。

该观测台于2011年2月就到达了太阳的另一端,但太阳的一小部分直到6月才进入它们的共同视野。

十、行星任务2011年是NASA的太阳系年,本年度发射了三次行星际任务,进行了一些重要的科学观测,一次小行星交会和一次彗星飞越。

2月,星尘-NExT连续两次经过坦普尔-1号彗星,是一次前所未有的对比观测单颗彗星的机会。

3月,“信使号”成为第一个进入水星轨道的航天器,这项任务目前正在提供史无前例的水星地形图像,并加深了人们对水星内核和磁场的认知。

7月,“拂晓”航天器开始围绕环绕灶神星飞行,这是太阳系中第二大的小行星。

8月,“朱诺”航天器发射,这颗航天器的任务是绘制土星内层结构,并了解这颗庞大的气态行星是如何形成的,该航天器将在2016年飞抵木星。

9月发射的“重力恢复与内部实验室”(GRAIL)将从内到外研究月球。

11月发射的火星科学实验室携带着“好奇号”漫游车一起飞向了火星。

十一、“旅行者”号探测器来自人类深空最前哨的探测器——NASA“旅行者”号探测器的观察结果显示,太阳系的边缘可能并不是平滑的,而是充满了不稳定的磁泡。

利用一种新的计算机模型分析“旅行者”号数据,科学家们发现了太阳的远磁场由众多大约1亿英里宽的磁泡构成。

现在“旅行者”号与地球的距离已经超过了90亿英里。

十二、黑洞吞噬恒星NASA的“雨燕”卫星、哈勃天文望远镜和“钱德拉”X射线观测台共同研究了以往所观测到的最神秘的宇宙爆炸。

天文学家们此前从没有见过如此明亮、多变、如此高能量、持续时间如此之长的爆发。

通常,伽马射线爆发标志着一颗大恒星走向衰亡,向外辐射物质的时间不会超过数个小时。

天文学家很快揭示了“雨燕”J1644+57爆发的源头,这是一件极不寻常的事件造成的——一个苏醒的黑洞瞬间“撕碎并吞噬”了一颗恒星。

十三、开普勒望远镜确认第一颗在适居区域中的行星2011年,NASA开普勒任务确认了第一颗在适居区域中的行星。

适居区域是指液态水能在行星表面上存在的区域。

开普勒还发现了1000多颗新的行星。

这些行星中有10颗与地球体积近似,在适居区域中围绕自己的恒星运动。

最新确认的,也是最小的一颗行星Kepler-22b在适居区域中部,围绕着与太阳相似的恒星运转。

这颗恒星的半径是地球的2.4倍,距离地球600光年。

十四、未来航空旅行NASA的航空创新者们在2011年继续探索管理航空旅行,建造油耗更低、更加环保的飞机,确保航空业卓越的安全记录的新方法,以求为未来飞行奠定基础。

NASA研究人员首次调查了喷气发动机燃烧可重复使用生物燃料对机场所在地空气质量的影响,发现与当前的喷气燃料相比,所释放的有害微粒量大大减少。

NASA航空技术研究人员还开发了在恶劣天气条件下有效选择航线的新方案,每年因天气原因造成的飞机延误高达70%。

十五、NASA打造在线媒体NASA官网第三次荣获韦比奖最佳政府网站。

NASA网站访问用户高达1.4亿人,获得了很高的用户满意度。

用户下载网页达到6.52亿次,视频点击量2700万次。

2011年,NASA拓展了与用户的交流,扩大了社会媒体的存在。

人们能从推特(Twitter)、脸谱(Facebook)、Flickr、Google+, YouTube等250多个位置找到NASA、NASA的各中心、项目和计划。

十六、NASA教育办公室吸引科学和数学领域的学生NASA教育办公室成功地建立了多种合作伙伴关系,吸引了为数众多的参与者,以推动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教育。

(中国航天工程咨询中心侯丹姚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