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共77页文档
批判现实主义文学

批判现实主义文学一、历史背景及其主要特征19世纪30年代,在法国、英国等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出现了一股新的文学潮流——批判现实主义。
随后,它迅速发展成为全欧性的“19世纪一个主要的,而且是最壮阔、最有益的(高尔基语)”文学潮流。
1.社会基础现实主义文学是西欧资本主义制度确立和发展时期的产物。
1830年法国的“七月革命”和1832年的英国议会改革,标志着西欧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
这种特定的社会政治经济形势,直接影响着文学,成为现实主义文学形成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一方面,社会矛盾的复杂化和尖锐化。
大资产阶级依靠广大中小资产阶级和人民群众的强大支持,在18世纪末发动法国大革命,又与封建贵族阶级几经较量,终于取得彻底胜利,成为社会政治权利的主宰。
当初他们向中小资产阶级允诺的好处无一兑现,相反,他们开始向当初的同盟军进行压迫,导致中小资产阶级幻想的破灭。
理想中的“民主”、“自由”、“平等”、“博爱”等都成了水中月、雾中花。
他们开始正视冷酷的现实,正视当权的大资产阶级统治的社会。
虽然封建阶级丧失了统治地位,但在意识形态领域,他们的余威仍然存在。
19世纪30年代,法国封建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斗争还很激烈;而在俄国,封建势力还是占据统治地位的社会政治势力。
而在资本主义相对发达的国家,一种新的社会矛盾也呈现出来,这就是资产阶级和产业劳动者之间的矛盾和斗争。
这在英、法、德等国都有鲜明的表现。
1831年和1834年,法国里昂爆发纺织工人起义;1848年巴黎工人举行了六月起义;在英国,从30年代一直延续到40年代的宪章派工人运动;德国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等等。
所有这一切都说明,工人阶级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也日益加剧,成为社会矛盾的一个重要方面。
社会矛盾的深刻化和明朗化,使得“人们终于不得不用冷静的眼光来看他们的生活地位、他们的相互关系。
”(《马恩选集》,第2版,第1卷,275页)作家们要真实表现现实生活,典型地再现社会风貌,深入解剖和努力揭示种种社会矛盾。
19世纪批判现实主义文学——法国

《人间喜剧》
• 《人间喜剧》前言 • “法国社会将要作历史家,我只能当他的书记。”要
把“作品联系起来,调整成为一篇完整的历史,其中 每一章都是一部小说,每一部小说都描写一个时代。” • 社会与自然是相通的,自然界的千差万别也表现在人 类社会中。 • “不仅仅是人物,就是生活上的主要事件,也用典型 表达出来。有在形形式式的生活中表现出来的处境, 有典型的阶段,而这就是我刻意追求的一种准确。”
巴尔扎克故居
巴尔扎克书房
少年巴尔扎克
青年巴尔扎克
壮年巴尔扎克
壮年巴尔扎克
巴尔扎克墓
巴尔扎克的世界观
• 中产阶级家庭出身,小资产阶级的社会地位; 浓厚的贵族意识与封建道德观念。
• 自封为贵族、参加保王党与对七月王朝的失望 和不满。
• 同情贵族与把他们写成不配有好命运的人。 • 揭露克己,吝啬得甚至连个人正 常消费也被认为是对资本积累的一种掠夺。
• 这个外表寒碜的干瘪老头死后,人们在他寒酸的 房子里发现:炉灰下埋着金子,书里夹着钞票, “腐烂的肉馅饼”,“长了毛的蛤蜊和鱼”,发 出令人窒息的臭气,一箱箱茶叶,一包包棉花, 一桶桶糖、甜酒、咖啡、烟草,各种家具,…… 大都是赎不出去留在他手里的抵押品。
《高老头》—高老头
• 暴发户
–大革命时做面条生意,精明强干,靠粮食投机发了 大财,财产近二百万。
• 父爱基督
–自己种下的苦果自己吃,表明宗法观念在金钱冲击 下的破灭;高老头的父爱反衬出金钱腐蚀人心到了 令人触目惊心的地步。
–父爱被巴尔扎克作为一种情欲加以突出表现,有抽 象人性之嫌。
《高老头》的艺术成就
• 歹毒
–为达目的不择手段,杀人抢劫,无恶不作。
伏脱冷
伏脱冷
批判现实主义文学

❖ 2、以人道主义为思想基础,扩大了文学题材, 反映底层生活,同情被压迫阶级。人道主义 作为辨别善恶、解释社会矛盾的最高标准。 他们描写底层阶级,反映小人物的思想和遭 遇,同情弱者,批判暴力、强权。底层人物 成为主角,主张不以暴力抗恶,反对一切暴 力,抹杀了革命与反革命的区别。同情任何 意义上的倒霉者,既同情劳动者又同情没落 贵族。资产阶级人道主义既是批判的动力也 是前进的羁绊。
❖ 3、注意从人物和环境的联系中塑造典型形象。两 层:典型本身价值,如何塑造典型的方法。于连、 拉斯狄涅是个人奋斗的典型,简爱是小资产阶级 新女性要求平等地位的典型,还有个人野心家的 典型,都是共性与个性的结合。反映通过个性表 现了这个时期这类人物的共性。
❖ 塑造的方法:“除了细节的真实外,还要塑造典 型环境中的典型性格”。使人物和环境达到高度 统一,个人不是孤立的抽象物,是社会关系的总 和。古典现实主义不能把握人与环境的关系,批 判现实主义意识到性格是环境的产物,把人物性 格的产生发展放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中,注意环境 本身的典型性。作品中的环境往往是社会矛盾聚 集点的城市,即使是农村,也表现了农村的阶级 斗争。
❖ 2、思想基础:辩证法、唯物主义哲学、空想社会主义 学说,以及自然科学的新成就,都对其产生有影响。特 别是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细胞学说、能量转化、进化 论),是一项伟大的自然科学革命,直接结果,从根本 上否定了上帝创世说,确立了唯物唯物主义的发展。费 尔巴哈(德)以唯物主义为武器冲击了德国唯心主义的 古典哲学,为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奠定了基础,他 们的唯物主义又叫“人学”,他研究的对象一个是人, 一个是自然。把上帝现实化、人化,把神学融解到人类 学中,用人代替神,把文艺复兴以来的人文主义思想哲 学化,使得资产阶级民主派用人道主义作为思想武器, 唯物论和人道主义哲学思想是批判现实主义的有力武器。 使得作家们用唯物的、整体联系的观点去观察、分析、 研究社会,追求真实性、客观性和准确性,写人物与环 境的关系(真实、逻辑、严密关系)。
批判现实主义文学

Critical Realism
高尔基说:批判现实主义的伟大创造者, “都是本阶级的叛逆,‘浪子’,被资产 阶级毁灭了的贵族,或者是从本阶级的窒 息人的氛围里突破出来的小资产阶级子 弟。”
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产生
西欧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和巩固 俄国专制农奴制的危机 资本主义内部矛盾的日益尖锐化 唯物主义哲学思潮的影响(科学因素) 空想社会主义的推动 “理性王国”的破灭(恩格斯的论述) 前期现实主义文学的继续与发展
冷静、客观的风格,在表面上客观的描写中, 在对人物心理的深入挖掘中,自然而然地显现 出作品的意义,给读者留下了充分的回味的余 地。
–莫泊桑说:小说家的“目的决不是给我们述说一个 故事娱乐我们或者感动我们,而是要强迫我们来思 索、来理解蕴含在事件中的深刻意义。”
构思奇特,布局巧妙,不拘一格。
–莫泊桑说:“布局的巧妙决不在于有激动 力或者使人觉得可爱,决不在于引人入胜的 开端或者惊心动魄的收煞,而在于那些表现 作品明确意义的可信的小事的巧妙组合。”
州长劝双方讲和,但高龙巴经核实父亲的文件, 证明村长伪造信件,双方剑拔弩张。
奥索约村长的两个儿子决斗。 高龙巴偷偷把自家马的耳朵割破,使奥索以为
是敌人挑衅。 奥索遭二子伏击,受伤后单臂将二子击毙。二
土匪助奥索逃至丛林疗伤。后被判定无罪。
返回作品目录
《嘉尔曼》
嘉尔曼 波希米亚姑娘 唐·何塞 西班牙士兵
返回作品目录
《一盘双六棋》
在《一盘双六棋》中,梅里美塑造了一个法国青年军官的 形象。罗热上尉是一个慷慨大方,乐于助人,不计较金钱 的人,从不赌博。一次遇到几个荷兰军官邀法国军官赌博, 他为了祖国的荣誉上了场。在输到最后一掷时他作了弊, 赢了荷兰军官四万法郎,使荷兰人自杀了。他自己又悔恨 又惭愧,在一次海战中拒不投降英国人,英勇牺牲了。
俄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

那打渔的又干他的营生去啦
他每天还在自己的村子里满街地转,桥墩下张张,屋 梁下望望,只要是落进他眼里的东西:一只旧鞋跟, 一片娘儿们丢掉的脏布,一枚铁钉,一块碎陶瓷片, 他都捡回自己的家,放进乞乞科夫在墙犄角发现的那 堆破烂里。“瞧,那打渔的又干他的营生去啦!”看 到他出门,庄稼汉总是那么说。的确,他走过之后街 巷已经不用再打扫了。……一旦东西进入了那堆破烂, 那么,一切全完啦:他会对着上帝说那东西是他的, 是他从哪儿、向谁买来的,或者是祖老太爷手里传下 来的。就算是在他自己的房间时,不论在地板上见到 什么:一小段火漆,一小角纸片,一小截鹅毛笔,他 都要一一捡起来,搁到写字台或者窗台上去。
地主玛尼洛夫是一个 正值壮年的人,一双像 糖一般甜蜜蜜的、笑起 来总是眯缝着的眼睛嵌 在他脸的上半部。
外表上,他是一个很体面的人,在这亲切可爱相貌 里面,仿佛过多地掺杂进一些甜味儿。他的举止和 措辞带着一股子要讨人喜欢、攀个交情的阿谀诌媚 劲儿。他动人地微笑着,脑袋上有一头淡黄头发, 一双蓝眼睛。一开口和他谈话,你不禁要说:“一 个多么令人愉快的善良的人啊!”但再多说两句话, 你就一句话都不想说了,如果继续谈下去,你就要 说:“鬼知道他是个什么玩意儿!”如果不走开, 你也会感到忍无可忍的厌倦无聊。他的嘴里不会有 任何一句生气勃勃的、甚至哪怕是傲慢自大的 话……总而言之,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一种特性,可 是玛尼洛夫却什么都没有。他在家里花在沉思默想 上的时间比花在说话上的时间要多得多,可是他到 底在思索些什么,却又只有上帝才知道。
普柳什金的装束
然而他那身装束很是别致,无论你用什么法子,无 论你花多大力气,也考究不出来他的这件睡袍是用 什么料子做成的:袖管和衣襟乌黑油亮,就像是做 靴筒的上等鞣皮,背后原是两片下摆的地方飘挂着 四片下摆,棉絮成团地直往外钻。脖颈上系着的也 是一件莫名其妙的玩意儿:不知是袜子,还是吊袜 带,还是肚兜,反正是不能用领带来称呼的。
(完整word版)第七章十九世纪中后期批判现实主义文学

十九世纪中后期批判现实主义文学概述十九世纪中后期包括30年代到1917年苏联十月革命胜利。
这是欧洲资本主义从确立、巩固、到进入垄断的时期。
这段时期欧洲文学呈现纷繁复杂的局面:浪漫主义文学依然存在;批判现实主义取代浪漫主义成为主流;自然主义和各种非理性主义文学在六十年代纷纷出现;无产阶级文学在四十年代进入初期发展时期。
现实主义是19世纪30年代首先在西欧的法国、英国等地出现的文学思潮,以后波及俄国、北欧和美国等地,成为19世纪欧美文学的主流,也是近代欧美文学的高峰。
由于19世纪现实主义文学具有强烈的社会批判性,高尔基称之为“批判现实主义”。
一、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思想与艺术特点:1、以人道主义为武器,研究社会,同情下层人民的苦难,对社会历史现象作出了广阔的再现和深刻的批判,具有强烈的批判性;深刻地展示资本主义条件下人与物、人与社会的矛盾关系,表现人的异化现象,寻求人的心灵自由,表现出深度意义上的人道主义精神。
2、追求艺术的真实性,客观真实地反映生活本来面目。
为了真实地描写生活,现实主义作家十分注重细节的真实。
3、重视人与社会环境的关系的描写,塑造典型环境中的典型性格。
4、19世纪现实主义小说在叙事艺术、情节结构和人物描写方面都比以往的小说更成熟,它以前所未有的辉煌成就成为这一时期文坛最重要的艺术形式。
二、欧洲批判现实主义文学概览:现实主义形成于19世纪30年代,它的出现是对浪漫主义的反拨,但并不是对浪漫主义的彻底否定。
它最初是打着浪漫主义的旗号登上文坛的,许多现实主义作家都是从浪漫主义转向现实主义的,直到19世纪50年代初,“现实主义”这个名词才在欧洲开始盛行,现实主义才成为一个自觉的流派。
在欧美范围内,现实主义的发展总体上可分为前后两个时期。
19世纪30年代到60年代为前期,其中心在法、英等国;70年代到20世纪初为后期,其中心在俄国、北欧和美国等地。
1、法国的:法国是欧洲现实主义文学的发源地。
19世纪30、40年代的法国现实主义文学以描写封建贵族与新兴资产阶级的矛盾以及资产阶级内部矛盾为主,在表现出对现实强烈的批判性和揭露性的同时,也流露出了对封建时代的依恋之情。
第七章 19世纪批判现实主义文学

这时期的批判现实主义文学仍然坚持 批判倾向,但无论在批判的深度和广度上 都比不上前期。不过在俄国和挪威,由于 其特殊的历史条件,批判现实主义却出现 了异常繁荣的景象. 法国在这一时期的代表作家有左拉,莫 泊桑(1850——1893),罗曼· 罗兰 (1866——1944)等。左拉是自然主义理 论创始人,他的创作有严重自然主义倾向, 但大体上还是现实主义的。如长篇小说 《萌芽》描写煤矿工人的罢工斗争,为法 国文学描写工人阶级生活开辟了新的一页。
自然主义作品,总是迷恋于对变态心
理和反常事例的描写,缺乏具有社会 意义的典型概括。 颓废派文学于70年代也最先在法国产 生。它的代表作家在法国有象征主义 诗人魏尔伦和马拉美,在英国有唯美 主义诗人王尔德等。他们的作品对资 本主义的黑暗现实进行抗议,但由于 这种抗议是从极端个人主义出发的, 因而反而成了“罪恶的辩护士和犯罪 的能手”(高尔基语),宣扬了悲观 绝望情绪和各种颓废主义。它在20世 纪以后,为未来主义、立体主义和表 现主义等开辟了道路。
《简爱》 ----一部自传
主要人物: 简爱,罗切斯特,伯莎· 梅森,圣约翰 简爱的主要经历: 盖茨海德堡 劳沃德慈善学校 桑菲尔德庄园 出走
艾米莉· 勃朗特
艾米莉· 勃朗特 《呼啸山庄》 主人公: 希刺克厉夫 凯瑟林
艺术特点
1丰富的艺术想象力 2复杂而独创的情节结构 3自然与人物的个性形成了惊人的和谐 4人物语言的多样性与个性化
从19世纪60年代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 英、法、德等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开始向帝 国主义过渡,资产阶级由上升而走向没落 反动。另一方面,欧洲工人运动和俄国农 民运动进一步蓬勃发展,马克思主义迅速 传播,国际工人组织出现。巴黎公社的革 命创举震动了资本主义世界。与此同时, 资产阶级思想文化开始走向反面,孔德所 创始的实证主义唯心哲学流行一时,自然 主义文学和各种名目的颓废派文学在此时 期大肆泛滥。
第八章 19世纪批判现实主义文学(下)

• 小说通过爱玛由追求到幻灭的人生历程, 小说通过爱玛由追求到幻灭的人生历程,
谴责了社会环境的庸俗、冷酷和堕落,同 谴责了社会环境的庸俗、冷酷和堕落, 时也批判了她的庸俗和浅薄。 时也批判了她的庸俗和浅薄。
• 作者对她抱同情的态度。 作者对她抱同情的态度。
第三节 哈代(1840—1928) 哈代(1840—1928)
• 塑造“新人” 的主要作品及人物形象: 塑造“新人” 的主要作品及人物形象: • 屠格涅夫《前夜》(1860)中的英沙罗夫、 屠格涅夫《前夜》 1860)中的英沙罗夫、
叶琳娜 • 《父与子》(1862)中的巴扎罗夫 父与子》 1862) • 车尔尼雪夫斯基《怎么办》(1863)(副标 车尔尼雪夫斯基《怎么办》 1863)( )(副标 新人的故事) 题:新人的故事) • 罗普霍夫、吉尔沙诺夫、薇拉、职业革命家 罗普霍夫、吉尔沙诺夫、薇拉、 拉赫美托夫
• 安德烈、彼尔的思想探索几经挫折,最终 安德烈、彼尔的思想探索几经挫折,
在全民性的爱国热潮中, 在全民性的爱国热潮中,在和普通人民的 接近中获得道德上的更新。 接近中获得道德上的更新。 • 在人民身上发现了拯救民族的力量,这是 在人民身上发现了拯救民族的力量, 托尔斯泰向人民性迈出的一大步。 托尔斯泰向人民性迈出的一大步。
另一方面是资本主义社会的伪善与道德偏 见的迫害,代表这种偏见的是克莱。 见的迫害,代表这种偏见的是克莱。他对 苔丝的遗弃加速了苔丝悲剧命运的进程。 苔丝的遗弃加速了苔丝悲剧命运的进程。 注意苔丝与亚雷、克莱矛盾的不同性质。 注意苔丝与亚雷、克莱矛盾的不同性质。
第四节 托尔斯泰(1828— 托尔斯泰(1828— 1910) 1910)
• (3)俄国文学进入黄金时期。 俄国文学进入黄金时期。 • 文学形象中“新人” 替代了“多余人”。 文学形象中“新人” 替代了“多余人” • 题材范围扩大,对农奴制改革后一切社会重 题材范围扩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6、黄金时代是在我们的前面,而不在 我们的 后面。
•
7、心急吃不了热汤圆。
•
8、你可以很有个性,但某些时候请收 敛。
•
9、只为成功找方法,不为失败找借口 (蹩脚 的工人 总是说 工具不 好)。
•
10、只要下定决心克服恐惧,便几乎 能克服 任何恐 惧。因 为,请 记住, 除了在 脑海中 ,恐惧 无处藏 身。-பைடு நூலகம் 戴尔. 卡耐基 。
16、业余生活要有意义,不要越轨。——华盛顿 17、一个人即使已登上顶峰,也仍要自强不息。——罗素·贝克 18、最大的挑战和突破在于用人,而用人最大的突破在于信任人。——马云 19、自己活着,就是为了使别人过得更美好。——雷锋 20、要掌握书,莫被书掌握;要为生而读,莫为读而生。——布尔沃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