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析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及其创作特点

合集下载

批判现实主义与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

批判现实主义与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

批判现实主义与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引言文学是人们表达思想、情感和对世界的理解的重要艺术形式。

批判现实主义和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是20世纪结合了政治理念和文学创作的两种重要流派。

本文将探讨这两种文学流派的特点、背景以及他们在当代社会中的意义。

1. 批判现实主义文学批判现实主义是一种文学流派,兴起于20世纪初。

它通过对社会不公正、不平等以及制度弊端的揭示和批判,呼吁改变社会秩序,促进进步和公正。

批判现实主义作品通常具有以下特点: - 对社会问题进行直接揭示和分析 - 描绘真实生活中的困境和挑战 - 强调个体与社会之间的关系 - 倡导改革和社会变革2. 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是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指导,强调阶级斗争和无产阶级革命的文学流派。

它在20世纪中期迅速发展,并得到社会主义国家的大力支持。

社会主义现实主义作品通常具有以下特点: - 宣扬阶级斗争和无产阶级革命 - 描绘工人和农民的生活和奋斗 - 批判资本主义制度和剥削 - 倡导革命理想和社会公平3. 批判现实主义与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联系与区别尽管批判现实主义和社会主义现实主义都强调对社会问题的关注,但它们在一些方面存在区别。

- 思想源泉:批判现实主义更多地借鉴了启蒙思想、自由主义以及一些哲学流派,而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则深受马克思列宁主义影响。

- 目标: 批判现实主义更加强调个体权利、改革和进步,而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则强调阶级斗争、社会变革和无产阶级利益。

- 表述方式: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常常使用隐喻、象征等手法来揭示问题,而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更倾向于直接刻画社会现象和阶级斗争。

4. 当代价值与意义在当代社会中,批判现实主义与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仍然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 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可以帮助人们认识社会问题,并激发他们对不公正和不平等情况的关注。

- 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可以唤起人们对无产阶级利益和革命理想的思考,尤其对那些注重社会公平和正义的人来说更具吸引力。

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特征

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特征

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特征批判现实主义是19世纪30年代首先在法国、英国等地出现的文学思潮,以后波及俄国、北欧和美国等地,成为19世纪欧美文学的主流,也造就了近代欧美文学的高峰。

高尔基提出用“批判现实主义”的概念来称呼这一流派。

1、真实地反映社会生活的本来面目。

高尔基:现实主义特征是对人类及人类生活的各种情况作赤裸裸地真实描写。

契诃夫:现实主义是按人的本来面目描写生活,它的真实是无条件的直率的真实。

巴尔扎克:作家是社会的书记员,要力求写出许多历史家所遗忘了的历史,即人情风俗史。

乔治案:浪漫主义把人物描写成她认为应当的那样,而现实主义把人物描绘成他所着到的那样列夫托尔斯泰被列宁称为“俄国革命的镜子客观性、真实性与文艺复兴时期的现实主义、〃18世纪启蒙文学的现实主义相比,这时期的批判现实主义更加着力揭露当时社会黑暗和罪恶,具有极为强烈的批判精神,正是因为这个特征,高尔基才称之为“批判现实主义〃。

这时期的作家和作品对社会批判的广度和深度,都远远超越了过去任何时代,他们不遗余力地揭露抨击社会的罪恶,批判当时社会的一些主流思想意识和价值理念如资本主义社会利己主义的生活原则和赤裸裸地金钱关系,对罪恶的代表人物更是集中火力给于无情的鞭挞,许多作家由此受到迫害也亳无畏惧。

强烈的暴露性和批判性;并非单纯地反映生活,而是严肃地分析和评价,着力于暴露批判资本主义社会的罪恶。

对由金钱滋生出的社会恶德败行做了深刻的揭露和批判,有的还涉及了上层建筑和国家机器,触及了社会体制的病根。

2、注重描写典型环境中的典型性格;把人和环境联系在一起,把当时社会关系的本质状况描写出来。

恩格斯:“现实主义除了细节的真实外,还要真实地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

3、大多以人道主义观念作为创作的指导思想人道主义作为作家们批判社会黑暗、揭示民众疾苦的武器和工具,一直贯穿在批判现实主义作家自身的思想及其作品里。

他们要求对人的尊重,反对、抨击对善良人性的压制和打击,用人道主义眼光看待一切社会现象。

俄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特点及表现刍议

俄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特点及表现刍议

俄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特点及表现刍议摘要:果戈理、屠格涅夫、托尔斯泰、陀思妥耶夫斯基、契诃夫都是俄罗斯批判现实主义的巨匠,他们用文字讽刺社会现实,抨击腐朽的政治制度,呼吁人们反抗黑暗的农奴制,展现了俄罗斯民族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

本文研究了俄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产生的背景,总结了俄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特点,并且分析了其代表人物,旨在让读者更深入的了解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在俄国的发展。

关键词:俄罗斯文学批判现实主义特点19世纪60年代的俄国正处于封建专制的农奴制时代,虽然沙皇在1861年实行自上而下废除农奴制,但是由于改革的局限性和不彻底性,封建势力依然十分强大,广大的农民还挣扎在社会的最底层,忍受着重重剥削,生活极其困难。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俄罗斯文学向着批判现实主义的大步发展,出现了一大批文学巨匠,他们对封建势力口诛笔伐,对上流社会的空虚荒淫嗤之以鼻,文学作品有明确的社会性和目的性。

一、俄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产生的背景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

当知识分子开始不满黑暗的社会现实,爱国热情高涨下的社会必然会涌现出一大批描写社会现状的文学作品。

1812年,俄国打响了卫国战争,为了反对拿破仑的侵略,知识分子用文字代替武器,唤醒人们沉睡的意识。

19世纪的俄国文学受西欧浪漫主义的影响,开始谴责黑暗的社会吞噬了原本善良的灵魂。

到了19世纪30年代,俄国文坛开始出现一些极具讽刺意义的小“寓言”文体,多半是描写官僚主义或者农奴主的尖酸刻薄以及贪欲,为后期的批判现实主义打下了基础。

二、俄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品的特点俄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几乎都与农奴解放运动相关,作家们通过塑造底层社会的小人物以及上流社会的“多余人”形象来反应农民的疾苦和上流社会的腐败和空虚。

在写作风格上注重对历史场面以及人物的心理描写,多采用传统的讽刺手法,民族气息浓郁。

俄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作品的特征非常明显,目标直指封建沙皇和专制的农奴制度,核心就是反映现实的腐败,有强烈的扭转现实的意愿。

简述批判现实文学主义的主要特征

简述批判现实文学主义的主要特征

简述批判现实文学主义的主要特征批判现实主义文学是20世纪初期兴起的一种文学流派,主要特征是对现实社会的批判和揭露。

它以对社会现象的深入观察和分析为基础,通过对社会问题的呈现和讽刺来反映社会的丑陋和不公。

批判现实主义文学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对社会现象进行深入观察和分析。

它通过对社会生活中的各个方面进行细致入微的观察,揭示社会中存在的问题和矛盾。

通过对社会现象的深入观察,批判现实主义文学能够准确地反映社会的真实面貌,使读者更好地认识社会现实。

批判现实主义文学以对社会问题的呈现和讽刺为手法。

它通过对社会问题的真实揭示和讽刺让读者深刻地认识社会的丑陋和不公。

通过对社会问题的呈现和讽刺,批判现实主义文学不仅能够引起读者的共鸣,还能够使读者对社会问题产生思考,从而推动社会的进步。

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关注个体命运与社会命运的关系。

它通过对个体的命运进行深入剖析,揭示个体与社会之间的矛盾和冲突。

批判现实主义文学认为个体的命运受制于社会的制度和环境,个体与社会之间存在着不可调和的矛盾。

通过对个体命运的关注,批判现实主义文学能够使读者更好地认识自己的处境和命运。

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强调对社会问题的思考和反思。

它通过对社会问题的深入思考和反思,使读者对社会问题有更加全面和深刻的认识。

批判现实主义文学认为社会问题的解决需要全社会的努力,而不仅仅是个体的努力。

通过对社会问题的思考和反思,批判现实主义文学能够激发读者对社会问题的关注和参与。

批判现实主义文学以对社会现象的深入观察和分析为基础,通过对社会问题的呈现和讽刺来反映社会的丑陋和不公。

它关注个体命运与社会命运的关系,强调对社会问题的思考和反思。

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在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它不仅对社会现实进行了深入批判,还对后来的文学创作产生了重要影响。

批判现实主义文学

批判现实主义文学

Critical Realism
高尔基说:批判现实主义的伟大创造者, “都是本阶级的叛逆,‘浪子’,被资产 阶级毁灭了的贵族,或者是从本阶级的窒 息人的氛围里突破出来的小资产阶级子弟 。”
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产生
西欧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和巩固 俄国专制农奴制的危机 资本主义内部矛盾的日益尖锐化 唯物主义哲学思潮的影响(科学因素) 空想社会主义的推动 “理性王国”的破灭(恩格斯的论述) 前期现实主义文学的继续与发展
《马蒂奥·法尔戈纳》
马蒂奥·法尔戈纳是科西嘉岛上一个强悍粗犷的农 民,为人豪爽,重侠义,在当地有神枪手的美誉,同乡 人都钦佩他。同岛上其他居民一样,他认为法律和官府 不讲公平与正义;他同情那些因犯了案而逃到丛林里躲 避的所谓“强盗”。有一天,他有事外出,只留下他的 10岁的儿子在家。一个被官兵追捕受了伤的“强盗”到 他家要求避难,孩子得了“强盗”的钱就将他藏了起来 。官兵赶到,用一只金表引诱其说出“强盗”的躲藏处 。“强盗”被捕了。马蒂奥·法尔戈纳回家后得知这事, 为了伸张正义,亲手处死了自己唯一的儿子。
反映普法战争
• 《羊脂球》 • 《菲菲小姐》 • 《米隆老爹》 • 《蛮子大妈》 • 《两个朋友》
反映资产阶级社会的风俗
• 《项链》 • 《遗产》 • 《我的叔叔于勒》 • 《珠宝》 • 《伞》
反映下层人民的苦难,歌颂劳动人 民品德的高尚
《瞎子》 《散步》 《归来》 《西蒙的爸爸》
• 巴尔扎克
转向阶段:对客观、科学原则的强化
• 福楼拜
法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特点
批判现实主义的发源地;理论与创作上的奠基作 皆出于法国。
一定时期内与浪漫主义并行不悖,互为融合。 批判封建贵族和大资产阶级,反映了贵族阶级的

当代文学中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品

当代文学中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品

当代文学中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品1. 简介当代文学中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品是指在现实生活中对社会、政治、文化等问题进行批判性反思和揭示的文学作品。

这些作品通常以真实的人物和事件为基础,通过细腻的描写和精确的语言表达,展现了当代社会所面临的困境和冲突。

2. 关键特点2.1 对社会问题的深入观察当代文学中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品对各种社会问题进行了深入观察,包括贫富差距、环境污染、人权问题等。

通过真实而生动的描写,引起读者对这些问题的思考和关注。

2.2 对权力与压迫的揭示这些作品着重揭示权力与压迫对个体生活造成的影响。

它们通常呈现出一个荒诞、充满矛盾和不公正的世界,在揭露社会弊端和错乱之余,也提供了一种反抗及逃避方式。

2.3 强调人性与道德困境批判现实主义作品经常反映出现代人面临的道德困境及其对个人心灵的冲击。

它们挖掘出人性中的真实与黑暗,使读者思考社会环境如何塑造个体的特质。

3. 典型作品3.1 小说3.1.1 《1984》- 乔治·奥威尔这部经典小说揭示了极权主义社会的恶果,以一个普通人在极端环境下的生活为视角,探讨了权力、自由和个人意识形态的问题。

3.1.2 《盲眼申报》- 吴念真这本小说通过对中国工业化背景下贫穷农村家庭的描述,揭示了现代化进程中底层人民所面临的压迫和生存困境,具有强烈的批判现实主义色彩。

3.2 剧作3.2.1 《等待戈多》- 居伊·莫波桑这部戏剧以一个废弃马路边长椅上三名陌生人等候不同目标物登场,通过对时间流逝与期望破灭的描绘,传达了人们对未来及现实生活的焦虑与失望。

3.2.2 《红高粱》- 莫言这部戏剧改编自莫言同名小说,通过对中国农村社会变革时期的描述,展现了贫苦农民在种种压迫下追求自由和尊严的艰辛历程。

4. 影响力与价值当代文学中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品对于社会意识觉醒和道德反思具有重要意义。

它们引领读者思考社会问题,并激发个体行动起来,促进社会变革和公平正义的实现。

外国文学史之批判现实主义文学概述

外国文学史之批判现实主义文学概述

外国文学史之批判现实主义文学概述一、现实主义文学的基本特征:1、思想特征:⑴首先,现实主义把文学作为分析和研究社会的手段,为人们提供了特定时代丰富多彩的社会历史画面,具有很高的认识价值。

19世纪自然科学和历史科学的成就,改变了人们的思维方式,科学主义成为一种时代风尚,作家们都以研究与分析社会为己任,把广阔真实地反映时代的风俗史作为文学创作的最高理想。

⑵其次,现实主义以人道主义思想为基本的价值取向。

现实主义作家倡导“自由”、“平等”、“博爱”的人道主义理想,要求维护人的尊严与价值,对由金钱孽生出的社会恶德败行进行了深刻的揭露和批判,并对下层人们的困难表示同情,希望统治阶级以仁爱为怀,改善与被压迫者之间的关系。

不仅如此,现实主义文学还普遍关心社会文明发展过程中人的生存处境问题,反映了西方资本主义文明的历史进程中出现的种种反人性的弊病,揭露了资本主义条件下人的异化,表现出深度意义上的人道主义精神。

2、艺术特征:⑴首先,现实主义文学强调客观真实的反映生活,注重细节的真实。

现代主义作家认为,应该“按照生活本来的样子去反映生活”,使作品的文本内容具有同构性,从而使文学具有科学真理的准确性。

为了使创作达到真实的艺术效果,他们反对在作品中直露的表现“自我”,从而让作者的思想与情感在具体的情节描写与人物塑造中自然而然地流露出来。

为了达到细节的真实,他们常常作实地考察,收集大量准确无误的真实材料。

⑵其次,现实主义文学注重人与社会环境的关系的描写,塑造典型环境中的典型性格。

现实主义作家认为人是社会环境的产物,主张从人物所处的社会历史环境中刻画人物性格,真实地揭示人物和事件的内在联系,通过对典型环境中典型性格形成过程的描写,全面真实的展示现实生活及其本质特征,反映整个时代的风貌。

现实主义文学在人物塑造方面大大超越了以前的西方文学,为世界文学史创造了一系列不朽的典型形象。

二、法、英、俄等国现实主义文学的代表作家及其代表作品:1、法国:法国是欧洲现实主义文学的发源地。

简述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艺术特征

简述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艺术特征

简述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艺术特征批判现实主义文学是20世纪后半叶欧美文学的一种流派,它通过对社会现实的剖析与批评,揭示其中的种种问题和不公正,以期引起读者的关注和思考。

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艺术特征主要包括现实主义叙事风格、社会批判性、反叙事性和文学形式的多样性等。

首先,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叙事风格强调以客观、真实的方式描绘社会生活,使读者感受到现实的压迫和困境。

这种叙事风格常常采用第一人称或多人称的叙述方式,通过描述主人公的独白或多个角色的对话来展现社会现实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同时,批判现实主义文学也注重对细节的描写,通过描述生活的琐碎和平凡之处,使读者更容易产生共鸣和代入感。

其次,批判现实主义文学是一种明显的社会批判性的文学流派。

它通过讲述社会弱势群体的故事,揭示社会不公和阶级矛盾,从而启发读者对现实世界的思考和反思。

这种批判性的描写形成了文学作品与社会生活的紧密联系,不仅具有文学的审美价值,更富有时代的社会意义。

其次,批判现实主义文学注重反叙事性,通过打破传统叙事结构和线性的时间轴,模糊事件的发生顺序,来传达作者对社会现实的批判和思考。

这种非线性的叙事方式以一种突破常规的方式将读者带入作者的思维空间,使读者参与到文学作品的创作过程中,进一步加深了读者对社会现实的认识和理解。

最后,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艺术特征还包括丰富的文学形式和表达手法。

批判现实主义文学不局限于传统的小说形式,也可以是长篇报告文学、纪实文学、短篇小说、剧本等多种文学形式和创作手法的结合。

作品中常常使用象征和隐喻的手法,通过物象的隐含意义来传达作者对现实的思考。

同时,它还注重对语言和叙述形式的实验,运用多种语言风格和表达方式来体现不同文化背景和社会身份的多样性。

总的来说,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艺术特征主要包括现实主义叙事风格、社会批判性、反叙事性和多样化的文学形式表达。

这些特征使批判现实主义文学成为一种既具有现实意义又富有艺术感的欧美文学流派,引导读者去思考和探索社会现实的不公和矛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简析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及其创作特点
摘要:批判现实主义文学作为一种文学思潮,在世界文学史以及文学创作中产生过重大影响,文章从社会学、哲学等角度分析了批判现实主义文学产生的原因以及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创作特点。

关键词:批判现实主义文学;产生原因;创作特点
批判现实主义作为一种文学思潮,指以忠实地、客观地反映现实和揭发、批判社会黑暗为主要特点的文学创作。

它兴起于19世纪30年代,在40-50年代达到高峰。

其中法国的司汤达、巴尔扎克、英国的狄更斯、俄国的普希金等是批判现实主义的代表作家。

一、批判现实主义文学产生的原因
批判现实主义是欧美历史进程和文化发展的产物。

在特定的社会政治经济形势下,当时自然科学、哲学和空想社会主义学说的发展等都为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形成与发展创造了条件。

(一)尖锐复杂的社会矛盾是产生批判现实主义的社会基础
从19世纪30年代开始,英、法等国的资本主义势力先后取得了决定性胜利,资本主义进入繁荣发展阶段。

但是,随着资本主义社会的不断发展,资本主义社会的三大矛盾日益尖锐。

这种特定的社会政治经济形势,直接影响着文学,成为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形成和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社会政治经济结构形态的剧变,使人的道德观念和文化价值观念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随着资本主义在欧洲各国的不同程度的发展,人们头脑中的物质利益观念不断加强,金钱成了衡量人的主要的或唯一的尺度,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随之发生变化。

这样的社会现实告诉人们:启蒙主义者的“民主”、“自由”、“平等”与“博爱”并不存在,他们描绘的“理想王国”只不过是幻影而已;浪漫主义的激情已成强弩之末。

人们不得不用冷静的眼光来看现实的社会和思考人的命运,从更现实的角
度去寻求改善人的生存处境的方法。

务实、追求客观冷静地分析与解剖现实的社会心理和风气随之形成。

这种心理和风气反映在作家的创作上就是:摒弃浪漫主义的主观想象和抒情性,通过对社会进行如实细致的描绘,揭露社会的黑暗,展示人物的各种心态,并倡导社会改良。

于是,一种写实性与批判性很强的现实主义文学思潮就应运而生了。

(二)与当时的自然科学、哲学和空想社会主义学说的发展关系密切
19世纪上半期自然科学有了重大发展,如细胞、能量转换和生物进化等三大发现,促进了唯物主义和辩证法迅速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空前繁荣,主要标志是空想社会主义和德国古典哲学。

空想社会主义对资本主义的揭露是深刻的,他们深入地分析批判了资本主义的社会罪恶,揭露贫富不均的社会现象,这些都加深了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对现实的理解。

唯物主义哲学和自然科学中的三大发现,也引导批判现实主义作家用唯物主义态度去观察、分析生活,透过表象去洞察事物的本质,这些对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产生和发展都有着极大的影响,促使作家们去追求客观性、真实性。

(三)批判现实主义也是在批判过去文学传统的基础上形成的
作为创作方法和艺术精神,现实主义早在古希腊文学中就已存在。

文艺复兴时的人文主义作家对这种原始形态的现实主义作了继承与发扬,主张艺术要真实地反映社会生活,描写人物性格,提出尖锐的社会问题,揭示人与人之间的矛盾冲突。

18世纪启蒙文学在人文主义文学的基础上加强了社会分析的成分,这对批判现实主义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启蒙作家习惯于以文学作为工具参与现实斗争,他们通过对现实生活作真实而有哲理性、讽刺性的描写,达到分析与批判现存制度的目的,这被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继承和发扬后,表现为强烈的社会批判精神。

启蒙小说对人物的刻画和细节的描绘也为现实主义提供了借鉴。

同时,批判现实主义也是从19世纪浪漫主义中吸取了艺术经验,浪漫主义作家和诗人表现历史题材时注意风俗画面的描绘,他们描写人物时注重心理抒写,他们用大自然的描绘对比现实,抒发情感等等,这些对批判现实作家都产生了有益的影响。

二、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创作特点
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因各国历史发展、历史传统不同,各有自己独具的特色,但是,作为一个
统一的文学流派,又有着共同的创作特点:
(一)批判现实主义文学比较客观地、真实地反映现实
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基本上是以唯物主义的反映论作为它们的哲学依据。

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强调真实地、按照生活的本来面目去反映生活。

“真实地再现现实生活”几乎是所有批判现实主义作家的共同口号。

它们主张写当代,通过平凡的日常的题材客观地、如实地反映社会生活,展示时代风貌,揭示社会矛盾。

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不是凭主观幻想,而是通过客观的图景组合成的艺术形象的画廊,展示封建社会的崩溃和资本主义制度兴起的历史过程,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和审美价值,在世界文学史上占有及其重要的地位。

他们特别注意调查研究和冷静地观察分析,甚至在创作过程中改正原来的主观构思和观点,做到符合事物的本来面目。

(二)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对现实进行深刻的揭露和批判
浪漫主义强调描写理想,抒发强烈的个人感情,批判现实主义则强调揭露和批判现实,表现对现实强烈的不满和反抗。

他们的批判矛头指向资本主义社会的种种罪恶和暴行,指向腐败的制度、堕落的人物、社会中丑恶的金钱关系和虚伪的道德风尚以及腐朽没落的封建贵族。

这些作家敢于正视社会现象,勇于探求罪恶的根由,无情地撕下了一切假面具,他们对现实的揭露批判具有相当的广度和深度,从而使批判现实主义文学不仅为人们认识资本社会提供了形象的材料,而且打破了人们对资本主义的乐观情绪,引起人们对现实秩序的永久性的怀疑,客观上起了动摇旧制度的作用。

(三)批判现实主义文学注重细节的真实,强调描写典型环境中的典型性格
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成功地塑造了各种各样的人物典型。

这些人物性格的形成发展与其生活的特定环境有密切的关系。

成功的形象大都是共性和个性的统一典型,他们处在各自不同的具体环境和矛盾冲突中,显示出各自不同的性格特点,并随着环境而发展变化。

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在描写典型环境中的典型性格时,还力求精确地表现细节的真实,突出环境、事件、人物的真实具体的准确性。

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注重细节的真实,往往为描写典型人物和典型环境服务,他们认为人是一定社会的产物,环境决定人物的行动和命运,因而他们在塑造典型形象时,总是把人物形象同他所处的社会环境
紧密联系在一起。

批判现实主义与以往的现实主义不同,他们能充分解释驱使人物行动的真正原因,即“社会制度决定人们的命运”。

他们从人与社会环境的关系中去描写人物、叙述事件,而这种描写与叙述又是发展变化的。

他们以典型环境为背景,表现人物性格形成的过程,人物命运的变迁,塑造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使人物和环境达到有机的统一。

(四)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一般都具有人道主义思想
人道主义是他们借以批判资本主义罪恶和封建暴政的思想武器。

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对受压迫的劳苦群众充满同情,很多作家以劳动人民的美好品质和贵族资产阶级的恶德败行进行对比,也有不少作家努力描写“小人物”的痛苦世界。

很多作家还幻想用道德力量或社会改良来解决社会矛盾,结果是理想不能实现,于是一些人又陷于悲观主义。

但是,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价值主要不在于作家们是否指出了正确的社会道路,而在于它通过描写人民群众的深重苦难、揭露贵族资产阶级的罪恶,真实地反映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矛盾,有助于引起人们对于现存制度的合理性与永久性产生怀疑。

在批判现实主义作家的笔下,长篇小说的创作出现了空前的繁荣。

他们使这种文学体裁发展到了成熟的阶段,从而成为文学中一种十分重要的样式。

批判现实主义的长篇小说,将丰富多彩的生活画面和多种多样的人物形象,熔铸在完整有机的情节结构中,表现了深刻丰富的社会内容,在思想和艺术两方面,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虽然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占据文学潮流主导地位的历史时期早已结束,但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创作手法将长期影响着文学创作。

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别具特色的表现手法对于研究西方文学,或把批判现实主义创作技巧运用到文学创作中,具有深远的意义。

参考文献:
1、林亚光.简明外国文学史[M].重庆出版社,1983.
2、张立明,刘欣,胡小林.外国文学史纲[M].南海出版社,1997.
3、匡兴.外国文学(第二版)[M].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0.
4、朱维之,赵澧.外国文学简编(欧美部分)[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0.
5、郑克鲁.外国文学史(上)[M].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作者单位:德州学院大学外语教学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