遥感导论电子教案

合集下载

遥感导论》电子教案新

遥感导论》电子教案新

《遥感导论》电子教案新一、遥感技术概述1. 遥感技术的定义2. 遥感技术的发展历程3. 遥感技术的应用领域4. 遥感技术的发展趋势二、遥感器与传感器1. 遥感器的分类与工作原理2. 传感器的分类与工作原理3. 遥感器与传感器的性能指标4. 遥感器与传感器的发展趋势三、遥感图像的获取与处理1. 遥感图像的获取方式2. 遥感图像的预处理3. 遥感图像的增强与复原4. 遥感图像的分类与解译四、遥感应用案例分析1. 农业领域中的应用2. 城市规划与管理中的应用3. 环境监测与保护中的应用4. 地质调查与资源勘探中的应用五、遥感技术在我国的发展与应用1. 我国遥感技术的发展历程2. 我国遥感技术的主要成果3. 我国遥感技术的应用领域4. 我国遥感技术的发展趋势与展望六、遥感技术在其他领域的应用1. 遥感技术在林业中的应用2. 遥感技术在水资源管理中的应用3. 遥感技术在气象领域的应用4. 遥感技术在海洋监测中的应用七、遥感数据处理与分析方法1. 遥感数据预处理方法2. 遥感图像的增强与复原技术3. 遥感图像的分类与解译方法4. 遥感数据的统计分析与模型建立八、遥感技术的国际合作与交流1. 国际遥感技术的发展现状与趋势2. 我国参与的国际遥感合作项目3. 遥感技术国际标准的制定与共享4. 遥感技术国际交流的重要性与前景九、遥感技术的伦理与法律问题1. 遥感技术对个人隐私的影响2. 遥感数据的获取与使用法律规制3. 遥感技术在国际争端中的应用与限制4. 遥感技术的伦理原则与责任十、未来遥感技术的发展方向1. 新型遥感器与传感器的发展2. 遥感技术在领域的融合3. 遥感图像的高分辨率与多光谱技术4. 遥感技术的集成与应用平台发展重点和难点解析一、遥感技术概述难点解析:理解遥感技术的基本原理以及在实际应用中的具体操作方法。

二、遥感器与传感器难点解析:区分不同类型的遥感器与传感器,并理解它们在遥感技术中的作用。

三、遥感图像的获取与处理难点解析:掌握遥感图像处理的基本流程,以及如何进行有效的图像解译。

遥感导论电子教案

遥感导论电子教案

遥感导论电子教案教案:遥感导论教学目标:1. 了解遥感的定义、发展历史和基本原理。

2. 理解遥感在地理信息系统和环境监测方面的应用。

3. 能够解释和识别遥感图像中的特征和地物。

4. 掌握常用的遥感数据处理方法和工具。

教学重点:1. 遥感的定义和基本原理。

2. 遥感在地理信息系统和环境监测方面的应用。

3. 遥感图像的解释和地物识别。

4. 遥感数据处理方法和工具。

教学难点:1. 理解和解释遥感图像中的特征和地物。

2. 掌握常用的遥感数据处理方法和工具。

教学内容:一、遥感的定义和基本原理1. 什么是遥感?2. 遥感的发展历史。

3. 遥感的基本原理。

二、遥感在地理信息系统和环境监测方面的应用1. 遥感在地理信息系统中的应用。

2. 遥感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

三、遥感图像的解释和地物识别1. 遥感图像的特征。

2. 地物的识别方法。

3. 遥感图像的解释和分析。

四、遥感数据处理方法和工具1. 遥感数据处理的流程。

2. 常用的遥感数据处理方法。

3. 遥感数据处理工具的使用。

教学过程:一、引入(5分钟)1. 利用幻灯片或视频引入遥感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兴趣。

二、遥感的定义和基本原理(10分钟)1. 介绍遥感的定义和基本原理。

2. 讲解遥感的发展历史,从空间探测到数字图像处理的发展过程。

三、遥感在地理信息系统和环境监测方面的应用(10分钟)1. 分析遥感在地理信息系统方面的应用,例如土地利用、城市规划等。

2. 分析遥感在环境监测方面的应用,例如气候变化、农业监测等。

四、遥感图像的解释和地物识别(15分钟)1. 介绍遥感图像的特征。

2. 讲解地物的识别方法,例如光谱分析、纹理分析等。

3. 运用实例演示遥感图像的解释和分析过程。

五、遥感数据处理方法和工具(15分钟)1. 分析遥感数据处理的流程。

2. 介绍常用的遥感数据处理方法,例如图像增强、分类等。

3. 演示遥感数据处理工具的使用。

六、课堂讨论(10分钟)1. 引导学生讨论遥感在其它领域的应用。

《遥感导论》电子教案终稿新

《遥感导论》电子教案终稿新

《遥感导论》电子教案终稿新一、教案概述《遥感导论》电子教案终稿新共分为十个章节,本教案为前五个章节的教案,主要包括遥感基本概念、遥感技术系统、遥感信息获取、遥感图像处理与分析、遥感应用领域等内容。

本教案旨在帮助学生了解遥感技术的基本原理、方法和应用,提高学生在遥感领域的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能力。

二、教学目标1. 了解遥感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和分类;2. 掌握遥感技术系统的组成及工作原理;3. 熟悉遥感信息获取的方法和途径;4. 学会遥感图像处理与分析的基本技术;5. 了解遥感技术在各个领域的应用。

三、教学内容第一章:遥感基本概念1.1 遥感定义与发展历程1.2 遥感分类与基本原理1.3 遥感技术参数与坐标系统第二章:遥感技术系统2.1 遥感平台与传感器2.2 遥感数据传输与接收2.3 遥感数据处理与分析软件第三章:遥感信息获取3.1 光学遥感信息获取3.2 热红外遥感信息获取3.3 微波遥感信息获取第四章:遥感图像处理与分析4.1 遥感图像预处理4.2 遥感图像增强与重建4.3 遥感图像分类与解译第五章:遥感应用领域5.1 农业遥感应用5.2 林业遥感应用5.3 城市遥感应用四、教学方法1. 讲授:讲解遥感基本概念、原理和技术方法;2. 演示:展示遥感图像和实例,分析遥感应用;3. 讨论:组织学生探讨遥感技术在实际应用中的优缺点;4. 练习:安排课后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评价1. 课后作业:评估学生对遥感基本概念和技术的掌握;2. 课堂讨论:评价学生在实际应用中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 遥感图像处理与分析实践:考察学生对遥感图像处理技术的运用;4. 期末考试:全面测试学生对遥感导论知识的掌握。

六、教案概述本章节继续深入探讨遥感技术的应用领域和案例研究,以及遥感技术的发展趋势和未来挑战。

通过学习,学生将能够了解遥感技术在不同领域中的应用,掌握遥感图像的解译和分析方法,并对遥感技术的未来发展有更深入的认识。

《遥感导论》电子教案航空

《遥感导论》电子教案航空

《遥感导论》电子教案-航空第一章:遥感概述1.1 遥感的定义与分类1.2 遥感技术的基本原理1.3 遥感的应用领域1.4 遥感技术的发展历程第二章:遥感平台与传感器2.1 遥感平台的分类及特点2.2 遥感传感器的分类及性能指标2.3 航空遥感平台与传感器介绍2.4 卫星遥感平台与传感器介绍第三章:遥感数据获取与处理3.1 遥感数据的获取方法3.2 遥感数据的预处理3.3 遥感数据的增强与重建3.4 遥感数据的产品与应用第四章:遥感在农业领域的应用4.1 遥感在农业资源调查与监测中的应用4.2 遥感在农业灾害监测与预警中的应用4.3 遥感在农业生态环境监测中的应用4.4 遥感在农业智能化的应用第五章:遥感在环境领域的应用5.1 遥感在大气环境监测中的应用5.2 遥感在水环境监测中的应用5.3 遥感在土地利用与覆盖变化监测中的应用5.4 遥感在自然灾害监测与评估中的应用第六章:遥感在地理信息系统中的应用6.1 遥感和GIS的关系6.2 遥感数据在GIS中的处理与分析6.3 遥感在地图编制中的应用6.4 遥感在空间格局分析中的应用第七章:遥感在城市规划与管理中的应用7.1 遥感在城市扩张监测中的应用7.2 遥感在城市绿化监测中的应用7.3 遥感在城市基础设施规划中的应用7.4 遥感在城市环境监测中的应用第八章:遥感在林业领域的应用8.1 遥感在森林资源调查中的应用8.2 遥感在森林火灾监测与评估中的应用8.3 遥感在森林植被动态监测中的应用8.4 遥感在生物多样性保护中的应用第九章:遥感在海洋领域的应用9.1 遥感在海洋环境监测中的应用9.2 遥感在海洋资源调查中的应用9.3 遥感在海洋灾害监测与预警中的应用9.4 遥感在海洋维权与执法中的应用第十章:遥感技术的未来发展10.1 遥感技术发展趋势10.2 遥感技术面临的挑战10.3 遥感技术的创新应用10.4 遥感技术在我国的发展战略重点和难点解析重点一:遥感技术的基本原理解析:遥感技术的基本原理是理解遥感技术的核心,包括辐射传输、传感器响应、图像处理等方面,需要重点关注。

遥感导论》电子教案终稿新

遥感导论》电子教案终稿新

《遥感导论》电子教案终稿新一、教案简介1.1 课程定位《遥感导论》是地理信息系统、测绘工程、遥感科学与技术等相关专业的基础课程,旨在让学生了解遥感的基本概念、原理、技术和应用,培养学生运用遥感技术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2 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遥感的基本原理、数据获取、处理和分析方法,以及遥感在地理信息系统、环境监测、资源调查等领域的应用。

二、教学内容2.1 遥感基本概念2.1.1 遥感的定义2.1.2 遥感技术的分类2.1.3 遥感发展历程2.2 遥感原理2.2.1 遥感物理基础2.2.2 遥感传感器2.2.3 遥感图像的获取和处理2.3 遥感数据处理与分析2.3.1 遥感数据预处理2.3.2 遥感图像的增强和分类2.3.3 遥感信息提取与定量分析2.4 遥感应用领域2.4.1 地理信息系统2.4.2 环境监测2.4.3 资源调查与规划2.4.4 农业与林业2.4.5 城市规划与管理三、教学方法与手段3.1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讨论、实验和案例分析相结合的教学方法,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2 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遥感图像和软件工具,进行形象、直观的教学。

安排实验和实践环节,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遥感技术。

四、教学安排4.1 课时安排共计32课时,其中理论教学24课时,实验教学8课时。

4.2 教学进度安排第1-4周:遥感基本概念与原理第5-8周:遥感数据处理与分析第9-12周:遥感应用领域第13-16周:实验与实践五、教学评价5.1 平时成绩包括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讨论参与度等,占总评的30%。

5.2 考试成绩包括理论知识考试和实验操作考试,占总评的70%。

5.3 评价方法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评价方式,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提高教学效果。

六、教学内容6.1 遥感传感器及其工作原理6.1.1 可见光遥感传感器6.1.2 红外遥感传感器6.1.3 微波遥感传感器6.1.4 多光谱与高光谱遥感传感器6.2 遥感数据类型及特性6.2.1 光学遥感数据6.2.2 热红外遥感数据6.2.3 雷达遥感数据6.2.4 激光雷达遥感数据6.3 遥感图像的解译与分析6.3.1 遥感图像解译的方法6.3.2 遥感图像分析的技术6.3.3 遥感信息提取的有效性评估七、遥感技术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7.1 环境监测概述7.1.1 环境监测的定义与意义7.1.2 环境监测的方法与技术7.2 遥感技术在典型环境问题中的应用7.2.1 遥感在水体监测中的应用7.2.2 遥感在大气污染监测中的应用7.2.3 遥感在土地利用变化监测中的应用7.2.4 遥感在植被覆盖变化监测中的应用八、遥感技术在资源调查与规划中的应用8.1 资源调查与规划概述8.1.1 资源调查与规划的定义与意义8.1.2 资源调查与规划的方法与技术8.2 遥感技术在资源调查与规划中的应用案例8.2.1 遥感在矿产资源调查中的应用8.2.2 遥感在森林资源调查中的应用8.2.3 遥感在水资源调查与规划中的应用8.2.4 遥感在农业资源调查与规划中的应用九、遥感技术在农业与林业中的应用9.1 农业与林业遥感监测概述9.1.1 农业与林业遥感监测的定义与意义9.1.2 农业与林业遥感监测的方法与技术9.2 遥感技术在农业与林业中的应用案例9.2.1 遥感在作物产量估算中的应用9.2.2 遥感在作物病虫害监测中的应用9.2.3 遥感在森林火灾监测与评估中的应用9.2.4 遥感在植被指数与生物量估算中的应用十、遥感技术在城市规划与管理中的应用10.1 城市规划与管理概述10.1.1 城市规划与管理的定义与意义10.1.2 城市规划与管理的方法与技术10.2 遥感技术在城市规划与管理中的应用案例10.2.1 遥感在城市扩张监测中的应用10.2.2 遥感在城市绿化监测中的应用10.2.3 遥感在城市基础设施规划中的应用10.2.4 遥感在城市环境质量监测中的应用十一、遥感技术在灾害监测与评估中的应用11.1 灾害监测概述11.1.1 灾害监测的定义与意义11.1.2 灾害监测的方法与技术11.2 遥感技术在典型灾害监测中的应用11.2.1 遥感在地震灾害监测中的应用11.2.2 遥感在洪水灾害监测中的应用11.2.3 遥感在滑坡与泥石流灾害监测中的应用11.2.4 遥感在火灾监测与评估中的应用十二、遥感技术在地球物理研究中的应用12.1 地球物理研究概述12.1.1 地球物理研究的定义与意义12.1.2 地球物理研究的方法与技术12.2 遥感技术在地球物理研究中的应用案例12.2.1 遥感在地热资源勘探中的应用12.2.2 遥感在冰川监测与评估中的应用12.2.3 遥感在地下水探测中的应用12.2.4 遥感在地震前兆监测中的应用十三、遥感技术在海洋监测中的应用13.1 海洋监测概述13.1.1 海洋监测的定义与意义13.1.2 海洋监测的方法与技术13.2 遥感技术在海洋监测中的应用案例13.2.1 遥感在海洋环境监测中的应用13.2.2 遥感在海洋资源调查中的应用13.2.3 遥感在海洋渔业管理中的应用13.2.4 遥感在海洋灾害监测与评估中的应用十四、遥感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14.1 遥感技术发展现状14.1.1 国内外遥感技术发展概况14.1.2 遥感技术发展面临的挑战与机遇14.2 遥感技术未来发展趋势14.2.1 新型遥感传感器的发展14.2.2 遥感数据处理与分析技术的发展14.2.3 遥感应用领域的拓展与深化14.2.4 遥感技术与其他技术的融合与应用十五、课程总结与展望15.1 课程回顾15.1.1 主要教学内容回顾15.1.2 学生学习情况总结15.2 课程展望15.2.1 学生能力的培养与提升15.2.2 遥感技术在未来的应用前景15.2.3 课程教学的改进与优化重点和难点解析本文主要介绍了《遥感导论》的教学教案,包括基本概念、原理、技术和应用等十五个章节。

《遥感导论》电子教案终稿新

《遥感导论》电子教案终稿新

《遥感导论》电子教案终稿新一、前言1. 介绍遥感技术的定义和应用领域2. 解释遥感技术在现代科技发展中的重要性3. 概述本教案的目标和内容安排二、遥感基础理论1. 电磁波谱及其在大气层中的传播特性2. 遥感的基本原理和分类3. 遥感数据的获取和处理方法三、遥感平台与传感器1. 遥感平台的类型和特点2. 常见遥感传感器的原理和应用3. 传感器参数对遥感数据质量的影响四、遥感图像的解译与分析1. 遥感图像的解译方法和技巧2. 遥感图像的分析与应用3. 遥感图像处理和分析软件介绍五、遥感技术在地理信息系统中的应用1. 介绍地理信息系统(GIS)的基本概念和工作原理2. 遥感技术与GIS的结合与应用3. 案例分析:遥感技术在自然资源调查和环境保护中的应用六、遥感在地表覆盖分类中的应用1. 地表覆盖分类的意义和作用2. 遥感地表覆盖分类的方法和算法3. 地表覆盖分类案例分析七、遥感在资源监测与管理中的应用1. 遥感在土地资源监测中的应用2. 遥感在水资源监测与管理中的应用3. 遥感在矿产资源调查与监测中的应用八、遥感在环境监测与变化分析中的应用1. 遥感在大气环境监测中的应用2. 遥感在水质监测和污染控制中的应用3. 遥感在气候变化分析和自然灾害监测中的应用九、遥感在农业和林业中的应用1. 遥感在农业资源调查和种植面积统计中的应用2. 遥感在作物生长监测和产量预测中的应用3. 遥感在森林资源调查和植被变化分析中的应用十、未来遥感技术的发展趋势与挑战1. 介绍当前遥感技术的研究热点和发展趋势2. 分析遥感技术在应对全球变化和可持续发展中的挑战3. 探讨遥感技术的未来发展方向和潜在应用领域重点和难点解析一、遥感基础理论重点关注环节:电磁波谱及其在大气层中的传播特性,遥感的基本原理和分类,遥感数据的获取和处理方法。

补充和说明:深入讲解电磁波谱的不同波段及其在大气层中的传播特性,如大气对电磁波的吸收和散射作用;详细阐述遥感的基本原理,包括反射、辐射和散射等;分类介绍不同类型的遥感技术,如被动遥感和主动遥感;讲解遥感数据的获取方法和过程,以及数据的预处理、分析和应用等。

《遥感导论》电子教案航空

《遥感导论》电子教案航空

《遥感导论》电子教案-航空第一章:遥感概述1.1 遥感概念遥感技术的定义遥感技术的应用领域1.2 遥感技术的发展历程遥感技术的历史回顾遥感技术的发展趋势1.3 遥感技术的基本原理遥感数据的获取方式遥感数据的反演过程第二章:遥感平台与传感器2.1 遥感平台概述遥感平台的分类遥感平台的特点与应用2.2 航空遥感平台固定翼飞机旋翼飞机2.3 传感器概述传感器的分类传感器的工作原理与性能指标2.4 航空遥感传感器多光谱相机高分辨率相机热红外传感器第三章:遥感数据处理与分析3.1 遥感数据预处理辐射校正几何校正3.2 遥感数据增强数据增强的目的是什么常用的数据增强方法3.3 遥感数据分类与提取分类算法介绍分类结果的精度评估3.4 遥感信息分析与应用遥感信息在农业领域的应用遥感信息在城市规划领域的应用第四章:航空遥感应用案例4.1 农业领域应用案例作物种植面积监测作物长势监测4.2 城市规划领域应用案例城市扩张监测城市绿化监测4.3 环境监测领域应用案例水质监测空气污染监测第五章:未来发展趋势与挑战5.1 遥感技术的发展趋势新型遥感平台的发展新型传感器的研发5.2 遥感技术的挑战与机遇数据量的大幅增长数据处理与分析的挑战5.3 我国遥感技术的发展现状与展望我国遥感技术的发展历程我国遥感技术的发展前景第六章:遥感图像的解译与分析6.1 遥感图像解译概述遥感图像解译的意义和目的遥感图像解译的方法和步骤6.2 遥感图像解译的方法目视解译法计算机辅助解译法6.3 遥感图像分析技术边缘检测纹理分析分类算法6.4 遥感图像解译实践遥感图像解译的实际案例分析遥感图像解译的结果验证第七章:遥感技术在资源监测中的应用7.1 遥感技术在土地资源监测中的应用土地覆盖变化监测土地利用类型识别与分类7.2 遥感技术在矿产资源监测中的应用矿床识别与勘探矿产资源储量估算7.3 遥感技术在水资源监测中的应用河流流量监测湖泊水位变化监测7.4 遥感技术在森林资源监测中的应用森林覆盖率监测森林火灾监测与评估第八章:遥感技术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8.1 遥感技术在大气环境监测中的应用空气质量监测烟雾和污染layer监测8.2 遥感技术在水质监测中的应用水质参数监测水体富营养化监测8.3 遥感技术在土壤侵蚀监测中的应用土壤侵蚀类型识别土壤侵蚀程度评估8.4 遥感技术在城市热环境监测中的应用城市热岛效应监测城市绿化度监测第九章:遥感技术在自然灾害监测与评估中的应用9.1 遥感技术在地震灾害监测中的应用地震灾害评估地震次生灾害监测9.2 遥感技术在洪水灾害监测中的应用洪水淹没区域监测洪水灾害损失评估9.3 遥感技术在台风灾害监测中的应用台风路径监测台风风力监测9.4 遥感技术在地质灾害监测中的应用滑坡和泥石流监测地面沉降监测第十章:未来遥感技术的发展趋势与挑战10.1 新型遥感平台的发展趋势低轨卫星遥感平台高空无人机遥感平台10.2 新型遥感传感器的发展趋势多光谱和高光谱传感器激光雷达传感器10.3 遥感数据处理与分析的挑战大数据处理与分析在遥感领域的应用10.4 遥感技术的挑战与机遇遥感技术在气候变化研究中的应用遥感技术在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重点解析本文档详细介绍了《遥感导论》电子教案-航空的十个章节内容。

《遥感导论》电子教案新

《遥感导论》电子教案新

《遥感导论》电子教案新一、课程简介1.1 课程背景遥感技术是一种获取地球表面信息的重要手段,对于资源调查、环境监测、灾害预警等领域具有重要意义。

《遥感导论》课程旨在帮助学生了解遥感技术的基本原理、方法和应用,为学生进一步学习遥感相关知识打下基础。

1.2 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遥感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技术,了解遥感在各个领域的应用,提高学生的遥感实际操作能力,培养学生对遥感技术的兴趣和创新能力。

二、教学内容2.1 遥感的基本概念介绍遥感的定义、特点、分类和遥感系统的基本构成。

2.2 遥感技术的基本原理讲解遥感信号的形成、传输、接收和处理的基本原理,以及遥感图像的解译和分析方法。

2.3 遥感平台与传感器介绍不同类型的遥感平台(如卫星、飞机、无人机等)和传感器(如多光谱、高光谱、雷达等)的原理和应用。

2.4 遥感数据处理与分析讲解遥感数据的预处理方法(如校正、配准、融合等)和图像分析方法(如特征提取、分类、变化检测等)。

2.5 遥感在各个领域的应用介绍遥感技术在资源调查、环境监测、城市规划、农业、林业、水利等领域的具体应用案例。

三、教学方法3.1 授课方式采用课堂讲授、案例分析、实验操作等多种方式进行教学。

3.2 实验和实践安排遥感实验和实践环节,使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遥感技术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3.3 讨论与交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分享学习心得和研究成果,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四、教学评估4.1 平时成绩考察学生的出勤、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等,占总成绩的30%。

4.2 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在实验和实践环节的操作技能和分析能力,占总成绩的30%。

4.3 课程论文五、参考教材与资源5.1 教材《遥感导论》(第三版),作者:张某某5.2 参考书目《遥感原理与应用》、《遥感图像处理与应用》、《遥感技术及其应用》等。

5.3 网络资源推荐学生访问相关遥感技术和应用的网站,了解最新的遥感技术动态和应用案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1 遥感图像目视解译原理
遥感成像与目视解译 目视解译的生理和心理基础 遥感目视解译标志 目视解译的认知过程
返回
遥感成像与目视解译
地表景观
空间结构、时间特点 化学组成、物理属性
成像过程
成像方式、探测波段 投影方式、时空因素
遥感影像
大小形状、色调灰阶 畸变失真、成图比例
遥感影像
大小形状、色调灰阶 畸变失真、成图比例
目视解译的心理基础
人类心理特点在遥感图像解译中也存在着影响,这些特点包括:
➢1.遥感图像解译过程中,在同一时刻中只有一种地物是目标地物, 图像的其余部分则是作为目标地物的背景出现,此时人类注意力集 中在目标地物上。
➢2.目标地物识别时,目视者过去的经验与知识结构对目标物体的 确认具有导向作用。因此,遥感图像上同一个目标地物,不同的解 译者可能会得出不同的结论。
要一个最低限度的时间才能够完成。
返回
目视解译标志
❖直接解译标志:也称判读要素,它是遥感图 像上能直接反映和判别地物信息的影像特征, 包括色调、颜色、形状、大小、阴影、纹理、 图型、位置和相关布局。色调、颜色是最基本 标志。
❖间接解译标志:通过已识别出的地物或现象, 进行相互关系的推理分析,进一步弄清楚其它 不易在遥感影像上直接解译的目标,例如根据 植被、地貌与土壤的关系,识别土壤的类型和 分布等(P149)。
返回
图型
图型:目标物有规律的组合排列而形成的图 形结构,它可反映各种人造地物和天然地物 的特征,如农田的垄、果树林排列整齐的树冠 等,各种水系类型、植被类型、耕地类型等 也都有其独特的图型结构。
不同植被类型的组合图案Fra bibliotek不同类型农田的组合图案
返回
位置
位置:包括有地理位置和相对位置。 指地物所处的环境部位,各种地物都有特定的
面向二十一世纪课程教材
遥感导论
电子教案
2020/11/22
第5章遥感图像目视解译与制图
本章提要 5.1遥感图像目视解译原理 5.2遥感图像目视解译基础 5.3遥感制图
❖主 要 内 容 : 目 视解译的原理、 方法、要领和工 作流程;遥感制 图。
❖重 点 : 掌 握 如 何建立目视解译 标志,掌握遥感 图像目视解译方 法与工作步骤, 熟悉常见的遥感 图像解译。
返回
阴影
阴影:不同遥感影像中的阴影解译是不同的。 可见光遥感:指影像上目标物,因阻挡阳光直射而出
现的影子。分为本影和落影(P147)。阴影可使地物 有立体感,有利于地貌的判读。根据阴影的形状、长度 可判断地物的类型和量算其高度。
热红外图像:阴影是由于温度差异所形成的。分为冷
阴影和热阴影。(见P152)
外膜包括角膜和巩膜
中膜包括虹膜、睫状体和脉络膜。 构成眼睛器官的暗箱,有利于视 网膜的色光感应。
内膜由巩膜部、睫状体部和视网 膜三部分组成。其中视网膜起到 图像检测器或感受器的作用,图 像信息通过视网膜传输到视神经 系统。
大脑不是简单的根据外部世界在 视网膜上成像,而是根据经过聚 集过程和因素分解过程处理后的 信息来识别物体。
目视解译
增强处理、信息提取 逻辑推理、对比分析
地表景观
空间结构、时间特点 化学组成、物理属性
❖目视解译是遥感成像的逆过程。 ❖影像模型的色调、灰阶主要记录了地物电磁辐射差异;影像模型 的坐标位置和图形、图案主要是反映地表景观的空间结构特点。
返回
目视解译的生理基础
人的眼睛由以下部分组成:眼球 壁和折光部分,其中眼球壁分为 外膜、中膜和内膜。
返回
色调
色调:指影像上黑白深浅的程度,是地物 电磁辐射能量大小或地物波谱特征的综合 反映。色调用灰阶(灰度)表示,同一地物 在不同波段的图像上会有很大差别;同一 波段的影像上,由于成像时间和季节的差 异,即使同一地区同一地物的色调也会不 同;色调不能在不同的影像上对比。
返回
颜色
颜色:指彩色图像上色别和色阶,如同黑白 影像上的色调,它也是地物电磁辐射能量大 小的综合反映,用彩色摄影方法获得真彩色 影像,地物颜色与天然彩色一致;用光学合 成方法获得的假彩色影像;根据需要可以突 出某些地物,更便于识别特定目标。目视解 译前需了解图像采用哪些波段合成,每个波 段分别赋予何种颜色。 返回
环境部位,即地物的环境专属性;因而它是判 断地物属性的重要标志。
例如:农田与水渠的相对位置,可以判断农田是水 浇地、水田或旱地。
返回
相关布局
相关布局:又称相关位置。指多个目标物之间的 空间配置。地面上的地物与地物之间相互有一定 的依存关系,例如学校离不开操场,灰窑和采石 场的存在可说明是石灰岩地区。通过地物间的密 切关系或相互依存关系的分析,可从已知地物证 实另一种地物的存在及其属性和规模,这是一种 逻辑推理判读地物的方法,在遥感解译中有着重 要的意义。
➢3.心理惯性对目标地物的识别具有一定影响。在观察目标地物的 图形结构时,空间分布比较接近的物体,图形要素容易构成一个整 体。
➢4.观察的时效性。实验证明,遥感图像辨识需要一段时间,这期
间内,目视者先区分目标地物和背景,然后辨认目标的细节,最后
构成一个完整的图像知觉,为了正确地辨认图像中的目标地物,需
侧视雷达:微波影像上无回波区。主要由于地形起伏
造成。(P167)
航空象片上色调与光照方向的关系
返回
纹理
纹理:也叫影像结构,是指与色调配合看上 去平滑或粗糙的纹理的粗细程度,即图像 上目标物表面的质感。草场及牧场看上去 平滑,成材的老树林看上去很粗糙。海滩 的纹理能反映沙粒结构的粗细,沙漠中的 纹理可表现沙丘的形状以及主要风系的风 向。纹理可作为区别地物属性的重要依据 。
形状
形状:指目标物在影像上所呈现的特殊形 状,在遥感影像上能看到的是目标物的顶 部或平面形状。例如飞机场、盐田、工厂 等都可以通过其形状判读出其功能。地物 在影像上的形状受空间分辨率、比例尺、 投影性质等的影响。解译必须考虑遥感图 像的成像方式。
返回
火山
新月形沙丘
煤气罐
河流与江心洲
大小
大小:指地物形状,面积或体积在影像 上的尺寸。地物影像的大小取决于比例 尺,根据比例尺,可以计算影像上的地 物在实地的大小。对于形状相似而难于 判别的两种物体,可以根据大小标志加 以区别,如在航片上判别单轨与双轨铁 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