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地域文化与人口

合集下载

1.4地域文化与人口

1.4地域文化与人口
材料: “我国农村传统上愿意多生 孩子,并且愿意要男孩,这是受当地传统 农业文化的影响。当今大城市里有不少年 轻夫妻不愿意要孩子或不愿意早要孩子, 也是现代大城市文化的影响。”
以上文字材料揭示了人口发展受 什么因素的影响?
文化传统
什么是文化?它可以分为哪两大类?
一、文化
概念: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 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练习巩固
1、世界上的主要宗教一般都不反对人口增殖的原 因是为了( ) A A、扩大势力 B、发展生产 C、养老送终 D、加快城市化进程 2、在中国传统农业社会里,工商者遭到统治者贬 斥的原因是( B ) A、工商者工作时间较短 B、工商者不是财富(粮食)的创造者 C、工商者体质较弱 D、工商者道德品质较差

婚姻地域范围的扩大,为什么能够提高人 口身体素质和文化素质?
生物学研究表明,婚姻范围小,夫妻双方 有可能有着比较近的血缘关系,共同的基因缺 陷使得子女患“家族病”的可能性大大增加。 而婚姻范围的扩大可以相互弥补彼此的基因缺 陷,有利于身体素质的提高。
任何地域都会形成自己的地域文化,不同 地域文化之间的人口通婚,能够促进彼此之间 的文化交流、融合,从而提高人口素质。
3.中国文化与人口
(1). 中国文化对人口的影响主要表现在 哪些方面?
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学而优则仕; 婚姻、生育、职业选择、人口流动 父母在、不远游
(2). 随着社会的进步,中国文 化对人口发展的影响发生了怎 么样的变化?为什么?有何积 极意义?
变化 人口文化
逐渐革除 的陋习 早婚早育
发扬光大 的文化
晚晚育
积极意义
推迟生育年龄,缩短 生育时间,降低出生 率,减轻人口压力

1.4 第四节地域文化与人口课件(湘教版必修2)

1.4  第四节地域文化与人口课件(湘教版必修2)

婚姻地域范围的扩大,为什么能够提高 人口身体素质和文化素质?
生物学研究表明,婚姻范围小,夫妻双方 有可能有着比较近的血缘关系,共同的基因缺 陷使得子女患“家族病”的可能性大大增加。 而婚姻范围的扩大可以相互弥补彼此的基因缺 陷,有利于身体素质的提高。 任何地域都会形成自己的地域文化,不同 地域文化之间的人口通婚,能够促进彼此之间 的文化交流、融合,乃至发展,这些将深深地 影响到他们的后代,提高后代的文化素质。
降低人口出生率 减轻人口压力 积累社会财富
加快国民经济发展 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人类联系日益密切, 促进经济发展,提高 人口身体文化素质
资料
1840年2月,21岁的维多利亚女王和她的表哥阿尔拔 亲王结婚,这场婚姻给她的个人生活带来了巨大的不幸 并殃及欧洲4个皇室家族。维多利亚女王共生育了9个孩 子,其中第1、3、5、6、9是女儿,第2、4、7、8是儿 子;在这9个孩子中有两个女孩,即排行第3的艾丽斯和 排行第9的比阿特丽斯继承了母亲的血友病致病基因, 是血友病基因的隐性携带者,4个男孩子中有3个也患有 血友病。当时的欧洲皇室盛行通婚,在这个人数并不多 的“小圈子”里,这样的习俗可以“门当户对”,保持 皇室血统的“纯洁”。
中国文化对人口发展的影响主要表现在生育、职业选 择、人口流动等方面。 1、从早婚早育到晚婚晚育
降低人口出生率。
妇女初 妇女 初婚年龄 婚年龄
15~20岁 15~20岁
早婚早育 早婚早育
利于劳动力增殖
原因
不早于20岁 不早于20岁
晚婚晚育 晚婚晚育
人口压力十分沉重
2、从多育多子到只生一个
生育现象 生育观念
吴哥古迹(柬埔寨) 雅典卫城
地域文化
在一定地域长期形成的特定文化现象。

1.4 地域文化与人口解析

1.4  地域文化与人口解析
1.4 地域文化与人口
什么是“文化”?
Page 2
定义:
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 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Page 3
上图的石头是文化现象吗?
Page 4
神秘的玛雅文化
非洲文化
亚洲文化
Page 5
欧洲文化
荷兰风车
那达慕大会(内蒙古)
1. 以上材料的内容是不是属于文化现象?
2. 从以上四个地区的文化现象看,文化有存 在着地域差异,这种差异现象称为什么?
人口压力缓和
现代社会,工业化,城镇化不 2、断多加育快多子到只生一个
促进经济发展
4、封从建安社土会重,迁多到育“多四子海,为多家子”多 封福建,社重会男,轻定女居在农田附近, “父母在,不远游” 现代社会,只生一个,男女都 现一代样社会,各地区间的交流日 益频繁,婚姻地域范围扩大
Page 12
人口压力 性别失调
二、中国文化与人口
1、早婚早育到晚婚晚育 随着社会的进步,我国传统的人口思想发生了哪些变化?
3这、些从变“化学对而我优国则的仕”到、“全民皆商”、 影封封响建建?社社带会会来,,了生士什育为么年统影龄治响为阶?1级5-,20
农则容易受到士的表扬 现代社会,提倡晚婚晚育
等方面带来了
劳动力增殖 重农抑商
不利于优生优 育
生活水平提升 促进经济发展 提高人口身体 文化素质
巩固提高 1.婚俗中影响出生率的内容包括 ( D )
① 初婚年龄的大小 ② 婚嫁形式 ③ 婚姻的稳定程度 ④父母之约,媒约之言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③
2.形成多育多子的传统生育观的根源是 (C )
A.“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传统观念 B.劳动力的增殖能增加家庭财富 C.传统农业社会生产力水平低下 D.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高

1.4地域文化与人口

1.4地域文化与人口

2010—2011学年第二学期高一地理必修二导学案编号:NO.7 编制时间:2011年3月6日教案书写人:1.4《地域文化与人口》教学案【使用说明及学法指导】1、阅读教材,了解教材相关内容;参考资料和地图册,结合多媒体信息,完成导学案。

2、用彩色笔,把重点、难点和问题标记出来,并做好研讨、展示准备,同时要认真思考,善于提问和总结【教学目标】1、了解的基础上区分文化与地域文化的概念;2、在理解不同国家的文化背景的前提下,举例说明外国文化和中国文化对人口的影响;3、通过学习中国文化与人口,弘扬我国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重点难点】文化和地域文化的概念;中国文化与人口。

【预习案】1、文化是指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和的总和。

地域文化则是指在的特定文化现象。

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一个国家、一个地区、一个民族都会形成具有和的文化传统,这些文化传统能够对人口的发展持续地产生作用。

2、在世界上不同的国家和地区,不同的种族和民族之间,存在着显著的差异。

这种差异对于人口发展产生多方面的影响。

婚姻制度对于出生率有较大影响,例如、等。

宗教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对人口的发展有很大的影响。

为了扩大势力,世界上的主要宗教一般都人口增殖。

3、中国文化对人口的影响,主要表现在、、等方面。

随着社会的进步,中国文化对人口发展的影响发生如下变化:(1)从到;(2)从到;(3)从“”到“”;(4)从安土重迁到“”。

【探究案】探究一:理解并掌握文化和地域文化的概念,并辨析以下哪些属于文化范畴:黄山云海、布达拉宫、京剧、未成年人保护法。

探究二:从文化的概念当中可以知道,文化又分为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你能举例说一说哪些事物或现象表现的是物质文化,哪些事物或现象表现的是精神文化?探究三:计划生育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已经载入我国宪法。

从生育的角度来谈一谈从过去到现在,人们的初婚年龄、生育观念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课堂检测】1、有关地域文化与人口的说法,正确的是A 地域文化是指一个地区的民族文化。

1.4地域文化与人口

1.4地域文化与人口

1.4 地域文化与人【学习目标】1了解文化与地域文化的概念。

2了解外国文化中的婚姻、宗教对人口的发展影响。

3.理解中国传统文化对人口的影响以及随社会的进步的变化【自主学习】一、文化和地域文化1.文化:人类在①______________过程中所创造的②____________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2.地域文化:在一定地域③__________形成的④____________现象。

二、文化背景与人口【合作探究1】阅读课本P22“活动”回答下列问题思考1:晚婚对人口的自然增长有何影响?思考2:发达国家还有哪些婚俗文化会对人口的增长产生影响?如何影响?【合作探究2】约85%以上的菲律宾居民信仰天主教,他们认为避孕为不道德的行为,反对节育和堕胎。

近年来菲律宾人口快速增长,自然增长率为2.36%,每年约有170万婴儿出生,按这种速度,菲律宾在未来的30年内人口将增至1.7亿左右,比现在翻一番。

思考1:天主教文化对菲律宾人口自然增长有何影响?思考2:为什么宗教文化中一般都不反对人口的自然增殖?【归纳总结】婚俗和宗教等文化差异对人口发展影响很大,可通过下表对比分析来理解。

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婚俗初婚年龄晚婚乃至不婚、不育者较多,人口的低早婚之风盛行,初婚年龄偏低,人口的高婚姻的稳定程度不够稳定,离婚率较高,再婚现象较多,大大降低较稳定,离婚率较低,较高宗教为,一般不反对人口增殖,形成较高的三、中国文化与人口【合作探究3】材料一:1987年7月11日,世界人口突破50亿,为了引起世界各国政府和民众对人口问题的特别关注,1990年联合国决定将每年7月11日定为“世界人口日”。

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发展中国家,截至2003年底,中国总人口已近13亿。

材料二:目前,我国人口科学文化素质从总体上说还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文盲率为6.72%,农村小学教育质量还比较底,初中毕业生能进入高中的只有30%,而高中毕业生进入各类大学的则只有30%左右。

1.4地域文化与人口课件

1.4地域文化与人口课件

随堂练习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请大家独立思考,将答案写在本上,然后积极展示, 请大家独立思考,将答案写在本上,然后积极展示,并说 明理由 1.下列事物或现象不属于文化范畴的是( CD )(双选)
A陕北民歌 B农田 C山东蓬莱常出现的海市蜃楼 D海 南岛 2、下列文化中,哪些属于地域文化( C ) A城市 B《圣经》 C中国旗袍 D河流 3.初婚年龄的大小不能影响( C ) A.出生率 B.人口自然增长率 C.死亡率 D.亲子年龄差距 B 4.有关婚姻的稳定程度的叙述,正确的是 A.西方国家比较稳定 B.我国离婚率正逐年提高 C.发展中国家社会贫困,不稳定 D.美国再婚率比较高
统观念的影响? 统观念的影响? “多子多福、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观念导致多育多子”; 多子多福、 多子多福 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观念导致多育多子” 早生贵子、四世同堂” “早生贵子、四世同堂”的观念导致早婚早育 世纪70年代开始我国总和生育率下降的主 (2) 从20世纪 年代开始我国总和生育率下降的主 ) 世纪 要原因是?实行计划生育, 要原因是?实行计划生育,控制人口增长 年后, (3)1992年后,总和生育率维持在较低水平,试述 ) 年后 总和生育率维持在较低水平, 中国新文化引起哪些生育方面的变化? 中国新文化引起哪些生育方面的变化? 人们注重自身发展,把精力用在学业、工作上, 人们注重自身发展,把精力用在学业、工作上,使人们 由早婚早育到晚婚晚育; 只生一个好、 由早婚早育到晚婚晚育;“只生一个好、生男生女都一 的新观念, 样”的新观念,使人们由多育多子到只生一个
概念 文化
产生条件 人类在社会 历史发展过 程中创造的
内涵
举例
物质财富和 语言、城市、 语言、城市、 精神财富 建筑风格

1.4地域文化与人口

1.4地域文化与人口

1.4地域文化与人口【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外国文化中的婚俗、宗教对人口发展的影响。

理解我国文化的发展变化对人口发展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阅读教材,通过自主学习、讨论的方式学习本课。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形成正确的人口观。

【重点难点】外国文化、中国文化对人口的影响.【自主学习】一.文化和地域文化1.文化: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和的总和。

2.地域文化:在一定地域形成的现象。

二.文化背景与人口1. 婚俗对人口出生率的影响(1)初婚年龄的大小发展中国家:初婚年龄,人口出生率,人口增长。

发达国家:初婚年龄,人口出生率,人口增长。

(2)婚姻的稳定程度发展中国家:婚姻关系,出生率。

发达国家:婚姻关系,出生率。

2.宗教对人口出生率的影响:为了扩大势力,世界上的主要宗教一般都不反对,因此形成较高的。

三.中国文化与人口【基础过关】1.下列有关文化概念的叙述,正确的是( )A.文化是指人类创造的所有物质财富B.地域文化由于其发展的历史原因而具有一定的地域性特点C.文化是指人类社会的意识形态D.只有精神上的东西才能称之为文化2.初婚年龄的大小不能影响( )A.出生率 B.人口自然增长率 C.死亡率D.亲子年龄差距3.婚俗对人口发展的影响,不正确的是( )A.初婚年龄大,人口的出生率低B.初婚年龄小,人口的出生率低C.婚姻关系不稳定,则人口的出生率低D.离婚率高,则人口的出生率低4.属于目前我国婚俗时尚的是( )①不孝有三,无后为大②男孩女孩都是后代③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④只生一个好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5.促使“学而优则仕”到“全民皆商”转变的原因是()A.商业者备受推崇B.商业是财富的生产部门C.农业经济的萎缩D.工业化、城镇化步伐的加快6.“四海为家”对人口的影响,不正确的是()A.促进了人口迁移B.调整了人口分布C. 增加了人口出生率D. 提高了人口素质7.西方国家人口出生率较低,在婚俗方面的原因是A.婚姻关系很稳定B. 晚婚乃至不婚C.亲子年龄差距不断缩小D. 妇女生育年龄比较提前参考答案:1-5BCBDD 6-7CB重男轻女指数是指希望生育男孩的母亲人数与希望生育女孩的母亲人数的比例,下表是联合国人口机构2006年公布的部分国家"重男轻女指数"。

1.4地域文化和人口课件

1.4地域文化和人口课件

达尔文是19世纪伟大的 生物学家,也是进化论的奠 基人。然而在他还没有掌握 大自然中生物界的奥秘之前 ,自己却先受到了自然规律 的无情惩罚。 1839年1月,30岁的达 尔文与他的表妹爱玛结婚。 爱玛是他舅舅的女儿。他们 俩人从小便青梅竹马,感情深厚,由暗恋而结为伉俪。 但是,他们谁也没有料到,他们的6个孩子中竟有3人中途夭亡, 余3人又终身不育。这件事情让达尔文百思不得其解,因为他与爱玛都是健 康人,生理上没有什么缺陷,精神也非常正常,为什么生下的孩子却都 是如此呢? 达尔文到了晚年,在研究植物的生物进化过程时发现,异花授粉的 个体比自花授粉的个体,结出的果实又大又多,而且自花授粉的个体非 常容易被大自然淘汰。这时,达尔文才恍然大悟:大自然讨厌近亲婚姻。
4. 针对以上人口问题,两国应该采取的人口政策是:A国 鼓励生育,接纳移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努力降低人口自然增长率 B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5、下图中黑线代表人口死亡率,红线代表了人口出生率,则中间 人口自然增长率 。 阴影部分代表_______________ 高 ,人口死亡率_____ 高 ,人口自然增 6、(1)阶段,人口出生率____ 极低 , 这属于__________ “高-高-低” 长率_____ 人口增长模式。 现代型,人口年龄结构呈现 7、(5)阶段,人口增长模式为______ 缓慢增长 型,我国的上海就属于这种类型。 _________ 计划生育 工作,目前已基 8、20世纪70年代以来,我国大力开展_________ 现代型 过渡型 本实现了人口增长模式 _______向 _______的转变。
9、读下图A、B两国的人口金字塔图,回答:
A 国;如该国人口继续保持这 (1)儿童占有较高的人口百分比的是________ 样的增长速度,20年后,该国面临的困难问题主要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古代农业社会劳动力不足
B.利于发展社会生产力
C.崇尚早生贵子
D.风俗习惯
(2)中国法定的婚龄是( B )
A.男25 女23 C.男20 女18
B.男22 女20 D.男25 女20
(3)婚姻法对初婚年龄的规定,意义在于( D )
A.稳定婚姻关系
B.延长生育时间
C.缩短代际更替周期
D.加大亲子年龄差距
人结婚较晚,有的家庭不愿生育子女。对以上现象的解释,最可能的是( A )
A.地域文化不同造成的
B.家庭抚养能力的差异造成的
C.生育政策不同造成的
D.饮食结构不同造成的
(2)西亚国家的记者中,有许多是近年加入西亚国家国籍的,这种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是( D )
A.西亚国家自然条件优越
B.受婚姻家庭影响
C.受政治因素影响
文化与地域文 化及其影响
第一章 人口与环境
意义
栏目导引
课后练习
1.阅读材料,回答(1)~(3)题。
①俄罗斯政府将妇女每生育1个婴儿得到的补贴提高到1万卢布,对18个月以下的婴儿每月的补贴
也由500卢布增加到800~1 000卢布。
②宋代法定婚龄要求“男年十五,女年十三以上,并听婚嫁”。
③日本国会在1948年通过了《优生保护法》,以应对战后婴儿激增现象及有力的公共保健政策所
第一章 人口与环境
栏目导引
4.2012年11月6日晚,中共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新闻中心在北京梅地亚中心举行招待酒会, 欢迎采访大会的中外记者。各国记者欢聚一堂,通过交流了解到各自的家庭状况有很大不同。 据此完成(1)~(2)题。
(1)在泰国多数家庭中子女较多,并且没有男孩的家庭很少,而在日本、新加坡等国,许多年轻
D.西亚国家经济水平高,有更大的发3)从材料看,政策制定时①②③④中人口老龄化最严重的是 ①

第一章 人口与环境
栏目导引
2.总和生育率是按照某一年度的妇女生育水平,计算每个妇女度过其整个生育期可能生育的
子女数。下图表示1950~1996年我国总和生育率变化情况。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我国在20世纪60年代初总和生育率最高,受到哪些
第一章 人口与环境
栏目导引
3.中国人口文化变化的意义
逐渐革除的陋习
婚俗和制度
早婚早育
发扬光大的文化 晚婚晚育
积极意义 推迟生育年龄,缩短生育时间,降 低出生率,减轻人口压力
多子多福,多育多 只生一个好,男女都一 降低人口出生率,减轻人口压力,
生育观念
子,重男轻女
样,少生、优生
提高人口素质,积累社会财富
传统观念的影响?
“多子多福”“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观念,导
致多育多子;
“早生贵子”“四世同堂”的观念,导致早婚早育。
(2)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我国总和生育率下降的
主要原因是___实__行__计__划__生__育__,__控__制__人__口__增_长_____。
(3)1992年后,总和生育率维持在较低的水平,试述中 国新文化引起哪些生育方面的变化?
第一章 人口与环境
栏目导引
知识点二 文化背景与人口 1.婚俗对出生率的影响 (1)初婚年龄:①发展中国家:初婚年龄_偏__低___→妇女生育年龄提前→_生__育__时__间___
延长、亲子年龄差距缩短→___加__快___了人口的增长。 ②发达国家:晚婚乃至不婚、不育→____降__低____人口的出生率。 (2)婚姻稳定程度:许多西方国家婚姻关系不稳定,离婚率较高,再婚现象较多, 一般会__降__低___人口的出生率。
第四节 地域文化与人口
第一章 人口与环境
栏目导引
知识点一 文化与地域文化及其影响 1.文化 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__物__质__财__富__和__精__神__财__富___的总和。 2.地域文化 在一定地域长时期形成的___特__定__文__化___现象。 3.地域文化对人口的影响 具有地域特色和民族特色的__文__化__传__统____对人口发展___持__续__地___产生作用。
重仕轻民,重农轻 工业化、城镇化步伐加 加快国民经济发展,提高人民生活
职业选择
工、轻商
快,工商业快速发展 水平
人口流动
安土重迁,“父母 在、不远游”
社会文化交流频繁,人 口流动规模空前,婚姻 地域范围扩大
不同区域之间联系日益密切,促进 经济的发展,提高人口身体、文化 素质
第一章 人口与环境
栏目导引
记知识纲要
2.宗教对出生率的影响 为了扩大势力→一般不反对_人__口__增__殖_____→形成_较__高____的出生率。
第一章 人口与环境
栏目导引
知识点三 中国文化与人口 1.中国文化对人口的影响 中国文化对人口的影响,主要表现集中在__生__育___、职业选择、__人__口__流__动___等方面。
2.中国文化对人口影响的变化
人们注重自身发展,把精力用在学业、工作上,使人们由早婚早育到晚婚晚育;“只生
一个好”“生男生女都一样”的新观念,使人们由多育多子到只生一个。
第一章 人口与环境
栏目导引
3.针对“早婚早育”“早生贵子”等传统生育观对我国现代人口发展的不利影响,我国的婚姻法规 定了结婚的法定年龄。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古代中国早婚早育的主要原因是( A )
致死亡率下降而带来的人口快速增长的冲击。
④20世纪70年代,由(印度)中央统一严密管理计划生育工作,这种没有缓冲的高压政策不仅与文
化、习俗、宗教等碰撞,而且引起了政治骚乱,计划生育工作成效甚微且被迫中断。
(1)从材料看,政策制定时①②③④中妇女生育率最低的是
①。
(2)从材料看,政策制定时①②③④中亲子年龄差距最小的是 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