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宋八大家散文语段阅读(一)
《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句子翻译含答案

《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句子翻译《原毁》1.古之君子,其责己也重以周,其待人也轻以约。
重以周,故不怠;轻以约,故人乐为善。
翻译:古时候的贵族士医生,他要求自己严格而全面,他对待别人宽容又简短。
严格而全面,所以就不会懒散;宽容又简短,所以人家都愿意做好事。
2.今之君子则不然,其责人也详,其待己也廉。
详,故人难于为善;廉,故自取也少。
翻译:现在的君子却不这样,他对别人要求全面,对自己却要求很少。
(对别人要求)全面,所以人家很难做好事;(对自己要求)少,所以自己的收获就少。
3.外以欺于人,内以欺于心,未稀有得而止矣,不亦待其身者已廉乎?翻译:对外欺骗别人,对内欺骗自己的良心,还没有多少收获就停止了,不也是要求自己的太少了吗?4.夫是之谓不以大家待其身,而以圣人望于人,吾未见其尊己也。
翻译:这就叫不用一般人的标准要求自己,却用圣人的标准要求别人,我看不出他是敬爱自己的啊!5.是故事修而谤兴,德高而毁来。
呜呼!士之处此世,而望名誉之光,道德之行,难已!翻译:所以,若是一个人的事业成功了,诽谤也就随之却产生了;若是一个人的道德是崇敬的,诽谤也就随之而来了。
唉!读书人生活在这个世上,而希望名誉弘扬光大,道德实行,难啊!《留侯论》1.天下有大勇者,卒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此其所挟持者甚大,而其志甚远也。
翻译:天下有大智大勇的人,祸难突然降临也不慌乱,无缘无故的对他加以侮辱能够不动怒,这是由于他理想十分弘大,理想特别高远。
2.夫子房受书于圯上老人也,其事甚怪,然亦安知其非秦之世有隐君子者出而试之?翻译:张良在桥上接受一位老人赠予兵书,这件事确实很荒谬,但是怎么能知道不是秦代隐居的君子特意出来考验张良的呢?3.千金之子,不死于响马。
何者?其身之可爱,而响马之不足以死也。
翻译:荣华人家的子弟,不愿死在响马手中。
这是为什么呢?这是由于他们懂得生命的难得,不值得在同响马相斗中去世。
4.且夫有报人之志,而不能够下人者,是匹夫之刚也。
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王安石《明妃曲二首其一》赏析篇

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王安石《明妃曲二首(其一)》赏析(2篇)王安石《明妃曲二首(其一)》赏析(2篇)明妃曲二首其一王安石明妃初出汉宫时,泪湿春风鬓脚垂。
低徊顾影无颜色,尚得君王不自持。
归来却怪丹青手,入眼平生几曾有;意态由来画不成,当时枉杀毛延寿。
一去心知更不归,可怜着尽汉宫衣;寄声欲问塞南事,只有年年鸿雁飞。
家人万里传消息,好在毡城莫相忆;君不见咫尺长门闭阿娇,人生失意无南北。
在很多人意识中,似乎是画师毛延寿害了王昭君,这又是怎么来的呢?原来这段故事来自于葛洪的《西京杂记》,它是一本小说,与《后汉书》相比,它里面突然出现了一个画师毛延寿。
说"汉元帝后宫既多,不得常见,乃使画工图形,案图召幸之。
诸宫人皆赂画工,独王墙不肯,遂不得见"。
王昭君的故事自晋代石崇作《王昭君》乐府后,吟咏其事者,代不乏人。
有的悲其远嫁,有的责怪画师,有的写昭君在胡地的寂寞,有的写昭君的汉宫之思,种种立意不一而足。
王安石这首《明妃曲》别是一种立意。
诗中的重心在于书写失意的怨恨。
王昭君美冠后宫,但不被召幸。
更有甚者,她被作为宫中不喜欢、不需要的女子而远嫁异族。
红颜薄命岂不怨嗟?而在封建社会中失意的女子又岂止是远嫁的昭君?咫尺之间不也还有汉陈皇后的悲剧?但同情美人的失意还只是此诗的表层意思,更深层次的看,应当说作者是借了王昭君的故事抒发自己怀才不遇的愤懑。
诗人在写作此诗的前一年曾向仁宗上万言书,主张变法。
但仁宗已是暮年,无意进取,对王安石的倡议置而不论。
所以此诗的真正的用意是"托前代以自鸣所不平"。
士不遇,这是古代诗歌中一个传统的主题,北宋由于党争激烈,不少知识分子都遭到反复贬斥,感士不遇,就因此成了知识分子的普遍情绪。
王安石此诗只所以能震动当时文坛,引起巨大的反响,就因为它能言人之所欲言,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这是一首七古,全诗按情节可以分为四个层次。
第一次是起首四句,写明妃离宫时的形象。
明妃初出汉宫时,泪湿春风鬓脚垂。
(完整版)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重点句子翻译

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重点句子翻译《原毁》1、古之君子,其责己也重以周,其待人也轻以约。
重以周,故不怠;轻以约,故人乐为善。
译:古时候的君子,他要求自己严格而全面,他对待别人宽容又简约。
严格而全面,所以不怠惰;宽容又简约,所以人家都乐意做好事。
2、彼人也,能有是,是足为良人矣;能善是,是足为艺人矣。
译:那个人啊,能有这点,这就够得上是良善的人了;能擅长这个,就算得上是有才能的人了。
3、今之君子则不然,其责人也详,其待己也廉。
详,故人难于为善;廉,故自取也少。
译:现在的君子却不这样,他要求别人周详,他要求自己很少。
(要求别人)周详,所以人家难以做好事;(要求自己)简少,所以自己收获就少。
4、外以欺于人,内以欺于心,未少有得而止矣,不亦待其身者已廉乎?译:对外欺骗别人,对内欺骗自己良心,还没有一点收获就停止了,不也是要求自己的太少了吗?5、夫是之谓不以众人待其身,而以圣人望于人,吾未见其尊己也。
译:这就叫不用常人的标准要求自己,却用圣人的标准希望别人,我看不出他是尊重自己的啊!6、虽然,为是者有本有原,怠与忌之谓也。
怠者不能修,而忌者畏人修。
译:虽然这样(如此),这样做的人是有他的根源的,就是所谓懈怠和忌妒。
懈怠的人不能修养品性,而忌妒的人害怕别人修养品性。
7、是故事修而谤兴,德高而毁来。
呜呼!士之处此世,而望名誉之光,道德之行,难已!译:因此,事业成功了,诽谤却产生了;德望高了诬蔑却来了。
唉!读书人生活在这个世上,而希望名誉发扬光大,德行推行,难啊!《桐叶封弟辩》1、设未得其当,虽十易之不为病;要于其当,不可使易也,而况以其戏乎?译:如果不恰当,即使改变十次也不算什么缺点;关键是要恰当,不随意更改,更何况是用它来开玩笑呢!2、又不当束缚之,驰骤之,使若牛马然,急则败矣。
译:又不应当对他约束太严,对他逼迫催促,使他像牛马那样,逼迫催促太急就会坏事。
3、是直小丈夫者之事,非周公所宜用,故不可信。
译:这不过是那些见识浅薄而又自作聪明的人所干的事,不是周公所应该采用的做法,因此不可相信。
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散文专题训练-----梁衡的散文(含答案)

散文专题训练-----梁衡的散文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读韩愈梁衡①韩愈为唐宋八大家之首,其文章写得好是真的。
所以,我读韩愈其人是从读韩愈其文开始的,但由文而读其人却是因一件事引起的。
去年,到潮州出差,潮州有韩公祠,祠依山临水而建,气势雄伟。
祠后有山曰韩山,祠前有水名韩江,当地人说此皆因韩愈而名。
我大惑不解,韩愈一介书生,怎么会在这天涯海角霸得一方山水,享千秋之祀呢?②原来有这样一段故事。
唐宪宗十分迷信佛教,在他的倡导下国内佛事大盛,公元八一九年,又搞了一次大规模的迎佛骨活动,就是将据称是佛祖的一块朽骨迎到长安,修路盖庙,官商民等舍物捐款,劳民伤财,一场闹剧。
韩愈愤而上《谏迎佛骨表》,“群臣不言其非,御史不举其失,臣实耻之”“佛如有灵,能作祸祟,凡有殃咎,宜加臣身”,这真有一股不怕鬼、不信邪的凛然大气和献身精神。
但是,韩愈越是肝脑涂地陈利害表忠心,宪宗就越觉得他是在抗龙颜,揭龙鳞,大逆不道。
于是,大喝一声把他赶出京城,贬到八千里外的海边潮州去当地方小官。
③韩愈这一贬,是他人生的一大挫折。
因为这不同于一般的逆境、一般的不顺,比之李白的怀才不遇、柳永的屡试不第要严重得多。
他们不过是登山无路,韩愈是已登山顶,又一下子被推到无底深渊,其心情之坏、心境之冷可想而知。
他在过蓝关时给前来看他的侄孙写了那首著名的诗: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
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
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
④但是,当他到了潮州后,发现当地的情况比他的心境还要坏。
由于地处偏僻,文化落后,弊政陋习极多极重。
农耕方式原始,乡村学校不兴,有钱人养奴成风。
见此情景韩愈大吃一惊,同为大唐圣土,同为大唐子民,何忍遗此一隅,视而不救呢?他觉得自己的知识、能力还能为地方百姓做点事,觉得比起百姓之苦,自己的这点冤、这点苦反倒算不了什么。
于是他到任之后,连续干了四件事。
一是驱除鳄鱼,大除其害。
钴姆潭西小丘记翻译

噫!以兹丘之胜,致之沣、镐、鄠、杜,则贵游之士争买者,日增千金而愈不可得(15)。今弃是州也,农夫渔父过而陋之(16),价四百,连岁不能售(17)。而我与深源、克己独喜得之,是其果有遭乎!书于石,所以贺兹丘之遭也(18)。
[题解]
柳宗元被贬到永州后,就在这里流连山水,写下了不少优美的山水游记。本篇是作者名作“永州八记”中的第三篇。
丘之小不能一亩,可以笼而有之(8)。问其主,曰:“唐氏之弃地,货而不售(9)。”问其价,曰:“止四百。”余怜而售之(10)。李深源、元克己时同游,皆大喜,出自意外。即更取器用,铲刈秽草,伐去恶木,烈火而焚之(11)。嘉木立,美竹露。奇石显。由其中以望,则山之高,云之浮,溪之流,鸟兽之遨游,举熙熙然回巧献技,以效兹丘之下(12)。枕席而卧,则清泠之状与目谋,之声与耳谋,悠然而虚者与神谋,渊然而静者与心谋(13)。不匝旬而得异地者二,虽古好事之士,或未能至焉(14)。
唉!像小丘这样美丽的景色,如果把它放置在沣、镐、鄠、杜等地,那么那些公子王孙会争着购买,即使每天增价千金也还是不能买到。现在却被遗弃在这个地方,不要说别的,就是农夫渔人从旁边来往经过,也都认为它很简陋。虽然价钱只要四百文,也还多年卖不出去。唯独我和深源、克己高兴地把它买下了。这小丘果然有这样的运气吗?将以上这些话写在岩石上,用来祝贺这座小丘碰上了好运气。
作者一方面用简洁的语言对小丘作了极其生动的描写;另一方面又借小丘不幸被人遗弃的遭遇发出了深沉的感慨。小丘的秀美和不被人重视,正是作者自己怀才不遇和遭遇不幸的写照。
本文写景和抒情紧密结合,达到了寄情于景,情景交融的境界,是写景小品中的佳作。
[பைடு நூலகம்释]
(1)钴鉧潭(gǔmǔ—):潭名。钴鉧,熨斗。潭的形状象熨斗。故名。
唐宋八大家散文鉴赏及唐诗宋词鉴赏 背诵篇目

《唐宋八大家散文鉴赏》背诵篇目1、秋声赋(北宋欧阳修)欧阳子方夜读书,闻有声自西南来者,悚然而听之,曰:“异哉!”初淅沥以萧飒,忽奔腾而砰湃;如波涛夜惊,风雨骤至。
其触于物也,鏦(钅从)鏦(钅从)铮铮,金铁皆鸣;又如赴敌之兵,衔枚疾走,不闻号令,但闻人马之行声。
余谓童子:“此何声也?汝出视之。
”童子曰:“星月皎洁,明河在天,四无人声,声在树间。
”余曰:“噫嘻,悲哉!此秋声也。
胡为而来哉?盖夫秋之为状也,其色惨淡,烟霏云敛;其容清明,天高日晶;其气栗冽,砭人肌骨;其意萧条,山川寂寥。
故其为声也,凄凄切切,呼号愤发。
丰草绿缛而争茂,佳木葱茏而可悦。
草拂之而色变,木遭之而叶脱。
其所以摧败零落者,乃一气之余烈。
夫秋,刑官也,于时为阴;又兵象也,于行为金。
是谓天地之义气,常以肃杀而为心。
天之于物,春生秋实。
故其在乐也,商声主西方之音,夷则为七月之律。
商,伤也,物既老而悲伤;夷,戮也,物过盛而当杀。
”“嗟夫!草木无情,有时飘零。
人为动物,惟物之灵。
百忧感其心,万物劳其形,有动于中,必摇其精。
而况思其力之所不及,忧其智之所不能,宜其渥然丹者为槁木,黟然黑者为星星。
奈何以非金石之质,欲与草木而争荣?念谁为之戕贼,亦何恨乎秋声!”童子莫对,垂头而睡。
但闻四壁虫声唧唧,如助余之叹息。
2、后赤壁赋北宋苏轼是岁十月之望,步自雪堂,将归于临皋(gāo)。
二客从予,过黄泥之坂。
霜露既降,木叶尽脱。
人影在地,仰见明月,顾而乐之,行歌相答。
已而叹曰:“有客无酒,有酒无肴,月白风清,如此良夜何?”客曰:“今者薄暮,举网得鱼,巨口细鳞,状如松江之鲈。
顾安所得酒乎?”归而谋诸妇。
妇曰:“我有斗酒,藏之久矣,以待子不时之须。
”于是携酒与鱼,复游于赤壁之下。
江流有声,断岸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
曾日月之几何,而江山不可复识矣!予乃摄衣而上,履巉岩,披蒙茸,踞虎豹,登虬龙,攀栖鹘之危巢,俯冯夷之幽宫。
盖二客不能从焉。
划然长啸,草木震动,山鸣谷应,风起水涌。
2020年高三语文下学期《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之翻译

2020年高三语文下学期《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之翻译一、《原毁》1、早夜以思,去其不如舜者,就其如舜者。
译文:早晨晚上都在思考,去掉那些不如舜的地方,保留那些与舜相同的地方。
2、是不亦责于身者重以周乎!译文:这不就是对自己要求严格而周密吗!3、取其一,不责其二;即其新,不究其旧:恐恐然惟惧其人之不得善之利。
译文:取他的一点,不要求他再有第二点;肯定他的现在,不追究他的过去;生怕他得不到做好事应受的褒扬。
4、夫是之谓不以众人待其身,而以圣人望于人,吾未见其尊己也。
译文:这就叫做不用一般人的标准要求自己,却用圣人的标准对待别人,我看不出他这样做是在尊重自己。
5、虽然,为是者,有本有原,怠与忌之谓也。
怠者不能修,而忌者畏人修。
译文:虽然如此,这样做的人有他的思想根源,根源就是怠惰和忌妒。
懒惰的人不能修养品性,而忌妒别人的人害怕别人修养品性。
6、是故事修而谤兴,德高而毁来。
译文:所以事情办好了诽谤也就跟着来了;德行提高了诋毁也随着来了。
二、《留侯论》1.天下有大勇者,卒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此其所挟持者甚大,而其志甚远也。
译文:天下有大智大勇的人,祸难突然降临也不惊慌,无缘无故对他加以侮辱能够不动怒,这就是因为他的抱负十分宏大,志向特别高远的缘故。
2.观其所以微见其意者,皆圣贤相与警戒之义。
译文:看老人用来略微显露他心思的言语,都是圣人、贤人相互告诫的道理。
3.是故倨傲鲜腆而深折之。
彼其能有所忍也,然后可以就大事。
译文:因此,故意用高傲无礼的方法,来重重折服他,他如果能够忍受下去,才可能真正成就一番大事业。
4.且夫有报人之志,而不能下人者,是匹夫之刚也。
译文:(一个人)虽有复仇的大志,却不能屈己尊人,这不过是凡夫俗子的勇猛。
5.由此观之,犹有刚强不忍之气,非子房其谁全之。
译文:从这里可以看出,刘邦还是不善于忍耐,要不是张良,谁能够保全他呢?6.人情有所不能忍者,匹夫见辱,拔剑而起,挺身而斗,此不足为勇也。
苏教版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翻译句子

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翻译句子原毁1.古之君子,其责己也重以周,其待人也轻以约。
古时候的君子,他们要求自己既严格又全面,他们要求别人既宽容又平易。
2.取其一,不责其二,即其新,不究其旧,恐恐然惟惧其人之不得为善之利。
他们只要求别人有一种长处,而不苛求人家有两种长处;他们肯定别人最近的表现,而不追究人家的过去,提心吊胆地只怕人家得不到做好事的益处。
3.夫是之谓不以众人待其身,而以圣人望于人,吾未见其尊己也。
这就叫做不拿一般人的标准要求自己,却用圣人的标准苛求别人,我看不出这是在尊重自己。
4.虽然,为是者有本有原,怠与忌之谓也。
虽然如此,但是,这样做的人,是有根有源的,就是所谓懈怠和嫉妒。
5.是故事修而谤兴,德高而毁来。
因此,如果一个人的事业有所成就了,诽谤也就随之产生了。
6.将有作于上者,得吾说而存之,其国家可几而理欤。
打算在朝廷上有所作为的人,听到我的话并牢记在心上,国家大概差不多就可以治理好了吧!留侯论1.天下有大勇者,卒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
天下真正具有豪杰气概的人,遇到突发的情形毫不惊慌,当无原因受到别人侮辱时,也不愤怒。
2.夫持法太急者,其锋不可犯,而其势末可乘。
凡是执法过分严厉的君王,他的刀锋是不好硬碰的,而他的气势是不可以凭借的。
3.是故倨傲鲜腆而深折之,彼其能有所忍也,然后可以就大事。
所以那老人故意态度傲慢无理、言语粗恶的深深羞辱他,他如果能忍受得住,方才可以凭借这点而成再说,有向人报仇的心愿,却不能做人下人的,这是普通人的刚强而已。
5.观夫高祖之所以胜,项籍之所以败者,在能忍与不能忍之间而已矣。
看那汉高祖之所以成功,项羽之所以失败,原因就在于一个能忍耐、一个不能忍耐罢了。
6.高祖忍之,养其全锋而待其弊,此子房教之也。
汉高祖能忍耐,保持自己完整的锋锐的战斗力,等到对方疲敝。
这是张良教他的。
7.当淮阴破齐而欲自王,高祖发怒,见于词色。
当淮阴侯韩信攻破齐国要自立为王,高祖为此发怒了,语气脸色都显露出来,进学解1.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配套语段阅读练习(一)
进学解韩愈
国子先生晨入太学,招诸生立馆下,诲之日:“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
随。
方今圣贤相逢
..,治具毕张,拔去凶邪,登崇俊良。
占小善者率以录,名一艺者无不庸。
爬罗剔抉,刮垢磨光。
盖有幸而获选,孰云多而不扬。
诸生业患不能精,无患有司之不明;行患不能成,无患有司之不公。
”
言未既,有笑于列者日:“先生欺余哉!弟子事先生,于兹有年矣。
先生口不绝吟于
六艺之文,手不停披于百家
..之编;记事者必提其要,纂言者必钩其玄;贪多务得,细大不捐;焚膏油以继晷,恒兀兀以穷年。
先生之业,可谓勤矣。
觗排异端,攘斥佛老;补苴罅漏,张皇幽眇;寻坠绪之茫茫,独旁搜而远绍;障百川而东之,回狂澜于既倒。
先生之于儒,可谓劳矣。
沉浸酿郁,含英咀华。
作为文章,其书满家。
上规姚姒,浑浑无涯,周《诰》殷《盘》,佶屈聱牙,《春秋》谨严,《左氏》浮夸,《易》奇而法,《诗》正而葩;下逮《庄》、《骚》,太史所录,子云、相如,同工异曲。
先生之于文,可谓闳其中而肆其外矣。
少始知学,勇于敢为;长通于方,左右具宜。
先生之于为人,可谓成矣。
然而公不见信于人,私不见助于友。
跋前踬后,动辄得咎。
暂为御史,遂窜南夷。
三年博士,冗不见治。
命与仇谋,取败几时。
冬暖而儿号寒,年丰而妻啼饥。
头童齿豁,竟死何裨?不知虑此,反教人为?”
先生曰:“吁!子来前!夫大木为杗,细木为桷,欂櫨侏儒,椳闑扂楔,各得其宜,施以成室者,匠氏之工也。
玉札、丹砂,赤箭、青芝,牛溲、马勃,败鼓之皮,俱收并蓄,待用无遗者,医师之良也。
登明选公,杂进巧拙,纡馀为妍,卓荦为杰,校短量长,惟器是适者,宰相之方也。
昔者孟轲好辩,孔道以明,辙环天下,卒老于行;荀卿守正,大论是弘,逃谗于楚,废死兰陵。
是二儒者,吐辞为经,举足为法,绝类离伦,优入圣域,其遇于世何
如也?今先生学虽勤而不由其统,言虽多而不要其中
..,文虽奇而不济于用,行虽修而不显于众。
犹且月费俸钱,岁縻廪粟,子不知耕,妇不知织,乘马从徒,安坐而食。
踵常途之役役,窥陈编以盗窃,然而圣主不加诛,宰臣不见斥,非其幸欤!动而得谤,名亦随之。
投闲置散,
乃分之宜。
若夫商财贿之有亡,计班资之崇庳,忘己量之所称,指前人之瑕疵
..。
是所谓诘匠氏之不以代为楹,而訾医师以昌阳引年,欲进其豨苓也。
”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名.一艺者无不庸名:拥有、占有
B.贪多务得,细大不捐.捐:花费、消耗
C.昔者孟轲好辩,孔道以明.明:阐明、表明
D.忘己量之所称.称:相当、相称
2.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的意义的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①占小善者率以.录②王尝语庄子以.好乐
B.①冬暖而.儿号寒②有牵牛而.过堂下者
C.①辙环天下,卒老于.行②与其妾讪其良人,而相泣于.中庭
D.①待用无遗者,医师之.良也②惟弈秋之.为听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在文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A.方今圣贤相逢
..之编
..B.手不停披于百家
C.言虽多而不要其中
..
..D.忘己量之所称,指前人之瑕疵
4.下列各句对文章的阐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全文假托先生劝学、生徒质问、先生再予解答,故名《进学解》;实际上是感叹不遇、自抒愤懑之作。
B.第一段是国子先生教诲学生的第一句话,激励学生应在“业”和“行”两方面刻苦努力,这也是韩愈认为的主观修养的重要方面。
C.第二段写学生针对国子先生的教诲提出质问,从三个方面进行有力的反驳。
文章从肯定到否定,显出波澜起伏之美。
D.第三段写国子先生针对学生驳诘的辨析,其中先以工匠、医师为喻,说明“宰相之方”在于用人能兼收并蓄,量才录用。
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译文:
(2)公不见信于人,私不见助于友。
译文:
(3)乘马从徒,安坐而食。
译文:
参考答案:
1.B 2.C 3.D 4.C
5.(1)学业靠勤奋才能精湛,如果贪玩就会荒废;德行靠思考才能形成,如果随大流就会毁掉。
(2)在官场上不被人所信用,私交上也没人帮助你。
(3)骑马行路时,奴仆跟在后面。
自己不费力就可安然地坐下吃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