伶官传序检测
伶官传序测试题

《伶官传序》测试题古代散文欣赏命题:赵永利单位:内蒙古临河一中时间: 11月 29日班级姓名一.选择题(80分,每小题4分)1.下面各句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李存勖(xù) 请其矢(shí) 皆自于人欤(yú) 为天下笑(wèi)B.伶(líng)官盛(chéng)以锦囊誓天断发(fà) 俳(pái)优C.抑(yì)本其成败之迹仓皇(huāng)东出乱者四应(yíng) 度 (dù )曲D.吾遗(yí)恨也智勇多困于所溺(nuò) 泣下沾襟(jīn) 汾(fén)州2.下列各组句子中词语,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负而前驱负:背着及凯旋而纳之纳:收藏B.吾遗恨也恨:悔恨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原:原来C.抑本其成败之迹抑:还是泣下沾襟泣:眼泪D.尔其无忘乃父之志乃:你的岂非人事哉人事:安排人的工作3.选出与例句加点字活用现象不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仓皇东.出A.一夫夜.呼,乱者四应B.其下平旷,有泉侧.出C.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D.负而前.驱,及凯旋而纳之4.选出没有名作动的一项是( )A.则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B.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C.函梁君臣之首D.序八州而朝同列5.下列句中的“所以”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A.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B.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C.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D.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6.下列句子,省略成份补得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于)庙B.请矢,盛(之)以锦囊,负(箭)而前驱,及凯旋而纳之(于庙)C.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其)函梁君臣之首D.而身死国灭,(其)为天下笑7.下列各句中“理”字含义与例句含义相同..的一项是()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A .自然之理也B .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C .至于颠覆,理固宜然D .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8.下列句中的“可以”用法不同..于其他的一项是( ) A .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 B .学不可以已C .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D .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9.下列句中的“其”字,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抑本其成败之迹A .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天下B .尔其无忘乃父之志C .何其衰也D .请其矢10.下列四句中的加点“之.”字,不是代词....的一项是( ) A .庄宗受而藏之.于庙 B .及凯旋而纳之.C .世言晋王之.将终也,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D .子孙视之.不甚惜 11.下列四句不属于...被动句的一项是( ) A .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B .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C .智勇多困于所溺D .契丹与吾约为兄弟12.下列各句默写有误..的一句是 A .此三者,吾遗恨也。
(完整版)伶官传序检测题含答案经典精典习题,推荐文档

《伶官传序》复习巩固一、古今异义1.岂非人事..哉古义:今义:关于工作人员的录用、培养、调配、奖惩等工作2.与其..所以失之者古义:今义:连词,比较两件事而决定取舍的时候,用在放弃的一面3.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古义:今义:干某项事业4.其意气..之盛古义:今义:意志和气概;志趣和性格;由于主观和偏激而产生的情绪5.不知所归,至于..誓天断发古义:今义:表示另提一事二、一词多义1.原①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伶官传序》)②情有可原.2.恨①此三者,吾遗恨.也(《伶官传序》)②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出师表》)3.归①而皆背晋以归.梁(《伶官传序》)②君臣相顾,不知所归.(《伶官传序》)③若中道而归.,何异断斯织乎(《乐羊子妻》)④完璧归.赵(《廉颇蔺相如列传》)⑤请从吏夜归.(《石壕吏》)⑥聊乘化以归.尽(《归去来兮辞》)4.举①举.天下之豪杰(《伶官传序》)②戍卒叫,函谷举.(《阿房宫赋》)③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陈涉世家》)④举.头望明月(《静夜思》)⑤死即举.大名耳(《陈涉世家》)⑥举.孝廉不行(《张衡传》)⑦举.类迩而见义远(《屈原列传》)⑧莫令事不举(《孔雀东南飞》)5.盛①盛.衰之理(《伶官传序》)②盛.以锦囊(《伶官传序》)③其意气之盛.(《伶官传序》)④故方其盛.也,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⑤胜地不常,盛.筵难再(《滕王阁序》)⑥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师说》)6.易①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伶官传序》)②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五人墓碑记》)③秦王以十五城请易.寡人之璧(《廉颇蔺相如列传》) 7.告①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伶官传序》)②私见张良,具告.以事(《鸿门宴》)③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出师表》) 8.微①夫祸患常积于忽微.(《伶官传序》)②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陈情表》)③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定风波》)④以为吉凶倚伏,幽微.难明(《张衡传》)⑤微.夫人之力不及此(《烛之武退秦师》)⑥恨晨光之熹微.(《归去来兮辞》)9.以(均选自《伶官传序》)①与其所以.失之者②可以.知之矣③方其系燕父子以.组10.与(均选自《伶官传序》)①与.其所以失之者②与.尔三矢11.乃①尔其无忘乃.父之志(《伶官传序》)②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鸿门宴》)③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桃花源记》)④乃.悟前狼假寐(《狼》)⑤今君乃亡赵走燕(《廉颇与蔺相如》)三、词类活用1.名词的活用(1)名词作动词①契丹与吾约.为兄弟约:②函.梁君臣之首函:③抑本.其成败之迹本:(2)名词作状语①负而前.驱前:②一夫夜.呼夜:③仓皇东.出东:2.动词的活用(1)动词作名词而告以成功..成功:(2)动词的使动用法①忧劳可以兴.国兴:②逸豫可以亡.身亡:3.形容词的活用(1)形容词作名词而智勇..多困于所溺智勇:(2)形容词作动词乱.者四应乱:4.数词的活用数词作名词夫祸患常积于忽微..忽微:四、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第5单元 伶官传序 课时跟踪检测—人教版选修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第五单元伶官传序课时跟踪检测一、基础训练1.下列句子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原:推究此三者,吾遗恨.也恨:遗憾B.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告:祭告负.而前驱负:背着C.一夫夜呼,乱者四应.应:应答君臣相顾.顾:看D.抑.本其成败之迹抑:或者故方.其盛也方:正当,正在解析:C项,应:响应。
答案:C2.下列句中加点词语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盛衰之.理世言晋王之.将终也B.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曰而皆背晋以.归梁C.方.其系燕父子以组故方.其盛也D.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莫.愁前路无知己解析:C.均为副词,正当……时。
A.结构助词,的/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B.介词,把/连词,表顺承;D.不定代词,没有谁/副词,不要。
答案:C3.下列各句的“其”字,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句:抑本其.成败之迹A .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 B .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C .何其.衰也 D .请其.矢 解析:例句与A.都为“代词,他”。
B.语气副词,一定;C.语气副词,多么;D.指示代词,那。
答案:A4.下列句子中的词语没有活用现象的一项是( )A .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B .一夫夜呼,乱者四应C .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D .函梁君臣之首解析:A.“亡”,使动用法;B.“夜”,名词作状语;D.“函”,名词作动词。
答案:C5.下列各组句子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A.⎩⎨⎧ 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夫祸患常积于.忽微 B.⎩⎨⎧ 此三者,吾遗恨也.世言晋王之将终也.C.⎩⎨⎧ 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虽.九死其犹未悔 D.⎩⎨⎧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曰数十伶人困之.解析:D.都为代词,代庄宗。
A.介词,被/介词,在;B.表判断/用于句中,表语气停顿;C.虽然/即使。
答案:D6.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意义古今相同的一项是()A.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B.至于..誓天断发C.其意气..所以失之者..之盛,可谓壮哉D.与其解析:B.至于,达到某种程度。
高中语文《五代史伶官传序》检测试卷含答案

高中语文《五代史伶官传序》检测试卷含答案一、基础巩固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无误的一项是( )A .仇雠.(chóu) 凯.(kǎi)旋遗.(yí)恨 骄奢.(shē)B .离散.(sǎn) 沉溺.(nì)剔.(tì)除 俳.(fēi)优C .度.(dù)曲 宝藏.(cánɡ)勖.(xù)勉 系.(jì)颈D .囊.(nánɡ)括 发.(fà)誓缱.(qiǎn)绻 伶.(línɡ)人2.下面加点词解释全对的一项是( )①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 原:推究②及凯旋..而纳之 凯旋:取得胜利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尔、其、乃:第二人称代词④抑本.其成败之迹 本:推究⑤逸豫..可以亡身 逸豫:安乐⑥泣.下沾襟 泣:流泪A .①②④⑤B .①⑤⑥C .①④⑤D .③④⑤⑥3.与“尔其无忘乃.父之志”一句中“乃”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若事之不济,此乃.天也B .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C .家祭无忘告乃.翁D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4.选出下列各组中加点词语与例句中加点词语含义相同的一项() 例:与.尔三矢A .遂与.之俱出B .与.嬴而不助五国也C .玉斗一双,欲与.亚父D .无乃尔是过与.5.下列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 .⎩⎪⎨⎪⎧盛以.锦囊,负而前驱而皆背晋以.归梁B .⎩⎪⎨⎪⎧此三者,吾遗.恨也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C .⎩⎪⎨⎪⎧此制作之本.意也虽逾本.色,不能复化 D .⎩⎪⎨⎪⎧请.其矢,盛以锦囊请.奉盆缶秦王 6.选出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与例句中加点词语含义相同的一项是( )例:盛衰之理.A .自然之理.也 B .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 C .以子之道,移之官理.,可乎 D .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7.从文言句式看,下列各句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智勇多困于所溺A .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B .此三者,吾遗恨也C .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D .方其系燕父子以组8.下面对课文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开头以“呜呼”的感叹突兀而起,引发对历史的沉痛追问和感慨,开门见山地提出论点。
《五代史伶官传序》检测训练题=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

11.2《五代史伶官传序》检测训练题一、文言文阅读C.初/帝平梁/俊与德源皆为宠伶周匝所荐/帝因许除郡/郭崇韬以为不可/伶官言之者众/ D.初/帝平梁/俊与德源皆为宠伶/周匝所荐/帝因许除郡/郭崇韬以为不可伶官/言之者众/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厌代,古代对辞官或者卸任的委婉说法,有厌恶官场事物之意。
B.阙,古代皇宫大门前两边供瞭望的楼,泛指帝王住所。
赴阙的意思是入朝,指朝见皇帝。
C.少牢,指羊、猪各一头。
古代祭祀用牛、羊、猪各一头叫太牢,用羊、猪各一头叫少牢。
D.太庙,中国古代皇帝的宗庙。
最早太庙只是供奉皇帝先祖的地方,后来皇后和功臣的神位在皇帝的批准下也可以被供奉在太庙。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本一中,庄宗年少时能文能武,精通音律,略通《春秋》大意,射箭骑马,胆量过人,心胸开阔,因此受到武皇的钟爱。
B.文本一中,高季兴曾对他的手下评说庄宗,说庄宗曾对功勋大臣夸耀他曾亲手抄录《春秋》,又竖起手指说“我从手指头上得到天下”,像这样那就是功劳全在他一人了,哪里还有大臣的辅佐之功。
C.文本二中,先极赞庄宗成功时意气之盛,再叹其失败时形势之衰,兴与亡、盛与衰,前后对照,强烈感人,最后再辅以《尚书》古训,更增强了文章说服力。
D.文本二中,欧阳修认为庄宗之所以能强大起来,主要在于他“忧劳”,而其破灭,原因又在其“逸豫”,阐释了成败由人的道理。
4.把文本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予已许除郡,经年未行,我惭见二人,卿当屈意行之。
(2)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课内文言文:呜呼!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
世言晋王之将终也,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曰:“梁,吾仇也;燕王,吾所立,契丹与吾约为兄弟,而皆背晋以归梁。
此三者,吾遗恨也。
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庄宗受而藏之于庙。
《五代史伶官传序》测试卷同步练习(含答案)

《五代史伶官传序》测试卷一、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上①问侍臣:“创业与守成②孰难?”房玄岭曰:“草昧之初,与群雄并起角力而后臣之,创业难矣!”魏征曰:“自古帝王,莫不得之于艰难,失之于安逸,守成难矣!”上曰::“玄龄与吾共取天下,出百死,得一生,故知创业之难。
微与吾共安天下,常恐骄奢生于富贵,祸乱生于所忽,故知守成之难。
然创业之难,既已往矣;守成之难,方当与诸公慎之。
”玄龄等拜曰:“陛下及此言,四海之福也。
”(选自《资治通鉴·唐纪十一》)[注] ①上:唐太宗。
②守成:保持已有的成就和业绩。
1.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草昧之初,与群雄并起角力而后臣之,创业难矣!2.你怎样看待创业与守成的问题?请谈谈你的看法。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朋党论欧阳修臣闻朋党之说,自古有之,惟幸人君辨其君子、小人而已。
大凡君子与君子以同道为朋,小人与小人以同利为朋,此自然之理也。
然臣谓小人无朋,惟君子则有之,其故何哉?小人所好者,利禄也;所贪者,货财也。
当其同利之时,暂相党引以为朋者,伪也;及其见利而争先,或利尽而交疏,则反相贼害,虽其兄弟亲戚,不能相保。
故臣谓小人无朋,其暂为朋者,伪也。
君子则不然,所守者道义,所行者忠信,所惜者名节。
以之修身,则同道而相益;以之事国,则同心而共济,终始如一。
此君子之朋也。
故为人君者,但当退小人之伪朋,用君子之真朋,则天下治矣!尧之时,小人共工、欢兜等四人为一朋,君子八元、八恺十六人为一朋。
舜佐尧,退四凶小人之朋,而进元、恺君子之朋,尧之天下大治。
及舜自为天子,而皋、夔、稷、契等二十二人并立于朝,更相称美,更相推让,凡二十二人为一朋,而舜皆用之,天下亦大治。
《书》曰:“纣有臣亿万,惟亿万心;周有臣三千,惟一心。
”纣之时,亿万人各异心,可谓不为朋矣,然纣以亡国。
周武王之臣,三千人为一大朋,而周用以兴。
后汉献帝时,尽取天下名士囚禁之,目为党人,及黄巾贼起,汉室大乱,后方悔悟,尽解党人而释之,然已无救矣。
《伶官传序》小测(附答案)

《伶官传序》小测一、解释下列加点字。
(2*15=30)1.原.庄宗之所以的天下2.方其系燕父子以组.3.抑.本其成败之际4.抑本.其成败之际5.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6.尔其.无忘乃父之志7. 燕王,吾所立,契丹与吾约为兄弟,而皆背晋以.归梁。
8. 方其..系燕父子以组9. 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10. 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11. 燕王,吾所立,契丹与吾约为兄弟,而.皆背晋以归梁。
12. 庄宗受而.藏之于庙。
13. 夫祸患常积于忽微..14. 可以.知之矣15. 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二、词性活用(5*8=40)1.函.梁君臣之首2.契丹与吾约.为兄弟3.负而前.驱4.一夫夜.呼5. 乱者四.应6.忧劳可以兴.国7.逸豫可以亡.身8. 仓皇东.出三、古今异义(4*5=20)1. 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2. 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3.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4.原庄宗之所以..的天下5.而告以成功,其意气..之盛四、特殊句式1. 此三者,吾遗恨也2. 请其矢,盛以锦囊3. 方其系燕父子以组4. 智勇多困于所溺《伶官传序》小测二、解释下列加点字。
(2*15=30)1.原.庄宗之所以的天下推其根本2.方其系燕父子以组.泛指绳索3.抑.本其成败之际或者4.抑本.其成败之际探求本源,追溯根本5.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所有6.尔其.无忘乃父之志副词,表祈使语句,相当于“一定”、“应当“7.契丹与吾约为兄弟,而皆背晋以.归梁。
连词,相当于“而”8. 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当他9. 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副词,加强语气,不译10. 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代词,他11.契丹与吾约为兄弟,而.皆背晋以归梁连词,表转折12. 庄宗受而.藏之于庙。
连词,表承接13. 夫祸患常积于忽微..微小的事14. 可以.知之矣介词,凭借15. 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介词,用二、词性活用(5*8=40)1.函.梁君臣之首用木匣子装,名词作动词2.契丹与吾约.为兄弟名词做动词,订立盟约3.负而前.驱方位名词作状语,向前4.一夫夜.呼时间名词作状语,在晚上5. 乱者四.应数次作状语,在四面6.忧劳可以兴.国使动用法,使…兴盛7.逸豫可以亡.身使动用法,使…灭亡8. 仓皇东.出方位名词作动词,向东三、古今异义(4*5=20)1. 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古:人为的原因今:有关人员的录用、培养、管理、调配等事宜2. 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古:等到他今:连词,连接并列名词或名词性词组3.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古:官名,这里泛指一类官;今:干某项事业;处理,处置;办事,办理事务4.原庄宗之所以..的天下古:代词”所“与介词”以“组成”所“字结构,其义为“······的原因”今:常用作表示因果关系的连词5.而告以成功,其意气..之盛古:气势今:意志和气概四、特殊句式1. 此三者,吾遗恨也判断句2. 请其矢,盛以锦囊状语后置3. 方其系燕父子以组状语后置4. 智勇多困于所溺被动句。
伶官传序

《伶官传序》检测一、写出词类活用情况并且解释1.负而前.驱:2、夫祸患常积于忽微..:3、忧劳可以兴.国:4、函.梁君臣之首:二、写出句式特点1、其意气之盛:2、智勇多困于所溺:3、盛以锦囊:4、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三、解释词语1、及仇雠..已灭:2、方.其系.燕父子以组.:3、君臣相顾.:4、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5、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6、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曰:7、而.皆背晋以归梁:8、及凯旋而.纳之:9、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10、逸豫..可以亡身:11、岂独..伶人也哉:12、满招.损,谦受益.:13、不知所归,至于..誓天断发:四、翻译1、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
2、故方其盛也,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一、写出词类活用情况并且解释1.负而前.驱:名词作状语,向前2、夫祸患常积于忽微..:形容词作名词,细微的事情3、忧劳可以兴.国:使动,使……兴盛4、函.梁君臣之首:名词作动词,用木匣子装二、写出句式特点1、其意气之盛:定语后置2、智勇多困于所溺:被动;状语后置句3、盛以锦囊:状语后置;省略句4、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省略句,状语后置句三、解释词语1、及仇雠..已灭:仇敌2、方.其系.燕父子以组.:正当;捆绑;绳子3、君臣相顾.:看4、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或者;推究5、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人之所为,人力所能及之事6、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曰:表递进7、而.皆背晋以归梁:表转折8、及凯旋而.纳之:表顺承9、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官名,这里指官员10、逸豫..可以亡身:安乐;安逸11、岂独..伶人也哉:难道;仅仅12、满招.损,谦受益.:招致;补益13、不知所归,至于..誓天断发:以至于四、翻译1、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
翻译:推究庄宗取得天下的原因,与他失去天下的原因,就可以明白这个道理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伶官传序》练习一、解释重点实词、虚词1、岂非人事..哉() 2、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 ( ) 3、吾遗恨.也() 4、仓.皇.东出( )5、尔其.勿忘乃.父之志()()6、负.而前驱()7、何其..衰也() 8、方其系.燕父子以组.()()9、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 10、举.天下豪杰()11、世言晋王之.将终也,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曰()()二、词类活用1、负而前.驱2、函.梁君臣之首3、一夫夜.呼,乱者四应,仓皇东.出4、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5、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三、古今异义1、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古义:2、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古义:四、一词多义1、负①负.而前驱 / 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②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③秦贪,负.其强④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⑤不知彼而知已,一胜一负.⑥相如度秦王虽斋,决负.约不偿城,乃使其从者衣褐2、归①背晋而归.梁 / 勾践之困于会稽而归. ②臣请完璧归.赵③主人忘归.客不发④又五年,吾妻来归.3、易①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 ②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③秦王以十五城请易.寡人之壁④是以古之易.财,非仁也,财多也4、相①君臣相.顾,不知所归 ②于是乘其厉声以呵,则噪而相.逐。
③儿已薄禄相. ④臣少好相.人,相人多矣。
⑤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⑥操虽托名汉相.,其实汉贼也。
⑦及遣其子宋襄相.齐⑧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
5、举①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②举.类迩而见义远③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④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⑤吾不能举.全吴之地⑥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⑦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⑧戍卒叫,函谷举.⑨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6、顾①赢得仓皇北顾.②君臣相顾.,不知所归③三顾.臣于草庐之中④子布、元表诸人各顾.妻子⑤大行不顾.细谨⑥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⑦顾.吾念之,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7、其①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②故且从俗浮沉,与时俯仰,以通其.狂惑。
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④攻之不克,围之不继,吾其.还也⑤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⑥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五、特殊句式1、此三者,吾遗恨也2、请其矢,盛以锦囊,负而前驱3、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4、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5、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6、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六、翻译句子①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
译:②此三者,吾遗恨也。
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译:③请其矢,盛以锦囊,负而前驱,及凯旋而纳之。
译:④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
岂独伶人也哉?译:⑤故方其盛也,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译:七、文章内容理解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叙述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A.文章开门见山提出中心论点“盛衰之理,在于人事”,接着以后唐庄宗由盛转衰的事例加以论证,再进一步得出结论。
B.作者用对比手法描述庄宗事例,“方其……可谓壮哉”极言庄宗志得意满,为下文张本;“及仇雠已灭……何其衰也”,与先前形成强烈反差,印象深刻。
C.文章紧扣庄宗“得与失”“盛与衰”来说明立论的历史根据,引史评史,就史论事,在真实记述史实的基础上加以客观分析、评论。
D.文本题目是“伶官传序”,表面写伶人,实际上是通过回顾庄宗的事例,强化对“人事”的认识,可以说是一篇单纯记述庄宗的传记作品。
八、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阮籍愤世嫉俗阮籍字嗣宗,陈留尉氏人也。
籍容貌瑰杰,志气宏放,傲然独得,任性不羁,而喜怒不形于色。
或闭户读书,累月不出;或登山临水,终日忘归。
博览群籍,尤好《庄》《老》。
嗜酒能啸,善弹琴。
当其得意,忽忘形骸。
时人多谓之痴,惟族兄文业每叹服之,以为胜己,由是咸共称异。
籍本有济世志,属魏晋之际,天下多故,名士少有全者。
籍由是不与世事,遂酣饮为常。
文帝(司马昭)初欲为武帝求婚于籍,籍醉六十日,不得言而止。
钟会数以时事问之,欲因其可否而致之罪,皆以酣醉获免。
有司言有子杀母者,籍曰:“嘻!杀父乃可,至杀母乎?”坐者怪其失言。
帝曰:“杀父,天下之极恶,而以为可乎?”籍曰:“禽兽知母而不知父,杀父,禽兽之类也。
杀母,禽兽之不若。
”众乃悦服。
籍闻步兵营厨人善酿,有贮酒三百斛,乃求为步兵校尉。
籍虽不拘礼教,然发言玄远,口不臧否人物。
性至孝,母终,举声一号,吐血数升,毁瘠骨立,殆致灭性。
籍又能为青白眼,见礼俗之士以白眼对之。
及嵇喜来吊,籍作白眼,喜不怿而退。
喜弟康闻之,乃赍酒挟琴造焉。
籍大悦,乃见青眼。
由是礼法之士疾之若仇,而帝每保护之。
时率意独驾,不由径路,车迹所穷,辄恸哭而反。
尝登广武,观楚汉战处,叹曰:“时无英雄,使竖子成名!”景元四年冬卒,时年五十四。
(《晋书·阮籍传》)1.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而喜怒不形.于色形:形成。
B.籍由是不与.世事与:参与。
C.喜不怿.而退怿:高兴。
D.时率.意独驾率:随,任。
提示:此题考查对实词的理解。
A项,形:表现。
[来源:学科网]答案:A2.比较下列两组句中加点字的意思,判断正确的一项是()⎪⎩⎪⎨⎧∙∙为步兵校尉求②乃婚于籍求①文帝初欲为武帝⎪⎩⎪⎨⎧∙∙青眼见④籍大悦,乃礼俗之士以白眼对之见③A.两个“求”字不同,两个“见”字相同。
B.两个“求”字相同,两个“见”字不同。
C.两个“求”字不同,两个“见”字也不同。
D.两个“求”字相同,两个“见”字也相同。
提示:两个“求”都是“请求”;第一个“见”是“看见”,第二个“见”音“xiàn”,是“显露”。
答案:B3.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说明,错误的一项是()A.坐者怪其失言..失言:失去了说话能力。
B.毁瘠骨立,殆致灭性..灭性:丧命。
C.由是礼法之士....疾之若仇礼法之士:遵守礼法的人。
D.时无英雄,使竖子..成名竖子:小子,骂人的话。
提示:A项,“失言”这里是“说错了话”。
答案:A [来源:学科网ZXXK]4.下列对文意的叙述,正确的一项是()[来源:学科网]A.阮籍志气豪放,任性不羁,博览群书,特别喜好《庄子》,“当其得意,忽忘形骸”。
当时人们都说他痴,只有他的表哥文业说他胜过自己,于是大家都称赞他。
[来源:学#科#网Z#X#X#K][来源:学科网]B.当时天下多故,名士少有全者,阮籍便不与世事,酣饮为常,借此躲避灾祸。
司马昭想为儿子向他女儿求婚,他不愿意,又不敢明确拒绝,便大醉六十日,使他不得言而止。
C.阮籍虽口不臧否人物,但对礼法之士疾之若仇,常以白眼相对,因此遭人嫉恨,司马昭常常保护他。
D.阮籍经常驾着车瞎走,走到没有路了,便痛哭而返,又登上广武山,看楚汉相争的遗址,感叹道:“时无英雄,使竖子成名!”表现了他的远大志向。
[来源:学+科+网] 提示:A项,文业是他的堂兄。
C项,是礼法之士对他疾之若仇。
D项,表现他对历史或时事的感慨,并不能表现他的志向。
答案:B [来源:学#科#网]6.把下面一段文字翻译成现代汉语。
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矣。
与不善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亦与之化矣。
丹之所藏者赤,漆之者黑,是以君子必慎其所处者焉。
答案:跟好人相处,如同走进了(栽种)芝兰的屋子,时间久了,就闻不到它的香气,便被它同化了。
跟坏人相处,如同走进了(卖)咸鱼的铺子,时间久了,就闻不到它的臭气,也被它同化了。
藏丹的地方就有红色,藏漆的地方就有黑色,因此君子必须慎重地选择和他相处的人。
参考答案一、重点实词、虚词1、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推究2、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或者推究3、世言晋王之.将终也,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曰取独把二、词类活用1、负而前.驱在前面2、函.梁君臣之首用木匣装3、一夫夜.呼,乱者四应,仓皇东.出在夜里向东4、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使……兴盛(灭亡)5、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形作名,微小的事智勇的人三、古今异义1、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古义:属官2、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古义:以至于四、一词多义1、负①负.而前驱 / 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背负②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使……承担③秦贪,负.其强依仗④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辜负⑤不知彼而知已,一胜一负.失败⑥相如度秦王虽斋,决负.约不偿城,乃使其从者衣褐背弃2、归①背晋而归.梁 / 勾践之困于会稽而归.归降 ②臣请完璧归.赵归还③主人忘归.客不发回去④又五年,吾妻来归.女子出嫁3、易①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容易 ②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改变③秦王以十五城请易.寡人之壁交换④是以古之易.财,非仁也,财多也轻视4、相①君臣相.顾,不知所归相互 ②于是乘其厉声以呵,则噪而相.逐。
他③儿已薄禄相.面相 ④臣少好相.人,相人多矣。
看相⑤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搀扶盲人走路的人⑥操虽托名汉相.,其实汉贼也。
丞相 ⑦及遣其子宋襄相.齐担任丞相⑧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
辅佐5、举①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抬起②举.类迩而见义远列举③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发动④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举荐⑤吾不能举.全吴之地拿⑥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全⑦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尽⑧戍卒叫,函谷举.攻占⑨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成就6、顾①赢得仓皇北顾.回头看②君臣相顾.,不知所归看③三顾.臣于草庐之中拜访④子布、元表诸人各顾.妻子顾念⑤大行不顾.细谨考虑⑥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反而⑦顾.吾念之,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只是7、其①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代庄宗②故且从俗浮沉,与时俯仰,以通其.狂惑。
我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一定④攻之不克,围之不继,吾其.还也还是⑤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大概⑥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难道五、特殊句式1、此三者,吾遗恨也判断句2、请其矢,盛以锦囊,负而前驱状后,省略3、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状后4、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省略,状后5、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被动句6、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状后,被动句六、翻译句子①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
译:推究庄宗得天下和他失天下的原因,可以知道兴衰的道理。
②此三者,吾遗恨也。
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译:这三者,是我留下的遗憾;给你三支箭,你一定不要忘记你父亲的志向。
③请其矢,盛以锦囊,负而前驱,及凯旋而纳之。
译:请下那三支箭,用锦囊盛着,背着它在前面奔驰,等到凯旋时再把箭藏入祖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