伶官传序知识点总结
伶官传序-知识点总结

《伶官传序》知识点总结晋王李克用临终三恨:1、朱温,以及朱温背后的后梁朝廷。
中和四年,李克用朱温联手大败黄巢后,两个人在上源驿称兄道弟喝了一通酒。
晚上朱温却放火烧房,差点把李克用活活烧死,幸亏天降大雨,在亲兵的保护下,死战得脱,从此开始了二人一生的斗争。
2、刘仁恭。
刘仁恭原本是李克用的属下,受李克用的保举提拔,后来背叛李克用,并且分裂了李克用的地盘,建立桀jié燕国,最可恨的是,刘仁恭还和朱温勾结,因此,李克用将刘仁恭视为仇人;3、耶律阿保机。
契丹国主耶律阿保机原本和李克用结盟,后来背弃李克用,和朱温结盟,对于背叛,这让李克用十分愤恨。
一、特殊句式1、状语后置句(1)盛以锦囊——用锦囊装(2)系燕父子以组——用绳索捆绑燕国父子(3)而告以成功——然后把成功(的消息)告诉他(4)夫祸患常积于忽微——祸患常常是由微小的事情积累而成的2、被动句(1)身死国灭,为天下笑(“为”表被动)。
【助记:①身死人手,为天下笑也。
《过秦论》②既自以心为形役。
《归去来兮辞》】(2)而智勇多困于所溺。
(“于”表被动)【助记:不拘于时,学于余。
《师说》】二、文学常识少牢:古代祭祀时用的羊和猪。
古代祭祀时,牛﹑羊﹑豕shǐ(猪)俱用叫太牢﹐只用羊﹑豕二牲叫少牢。
少牢是诸侯、卿大夫祭祀宗庙时所用的牲畜。
少牢在祭品的规格中低于"太牢"。
太庙:天子的祖庙。
春秋时,鲁国称周公的庙为“太庙”。
三、重点常考字词原(名词作动词,推究)庄宗之所以(……的原因)得天下而皆背晋以归(归附)梁则遣从事(官员)以一少牢(羊、猪各一)告庙函(名词作动词,用木匣子装)梁君臣之首忧劳可以兴(使动,使……兴盛)国逸豫可以亡(使动,使……灭亡)身君臣相顾(看)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难道…吗)抑(或者)本(名词作动词,推究)其成败之迹。
伶官传序文言文知识点总结

伶官传序文言知识整理一、通假字:尔其无忘乃父之志!“无”通“毋”,不要。
二、一词多义:盛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兴盛)请其矢,盛以锦囊(装)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旺盛)方其盛也,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强盛)困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围困)智勇多困于所溺(困扰)告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曰(告诉)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祭告)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禀告)私见张良,具告以事(告诉,告知)惧其不已,告之于帝(上报,报告)自告奋勇(表明,要求)其尔其无忘乃父之志(副词,应当,一定,表祈使语气)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语气词,表程度)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代词,他)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 (大概,表揣测语气)与其所以失之者(代词,它)其后用兵(代词,那)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代词,指自己)与与尔三矢(给)与赢而不助五国也(亲附)求!无乃尔是过与(语气助词,通“欤”)尝与人佣耕(介词,为,替)与其所以失之者(连词,和)易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容易)或未易量(容易)以乱易整(代替)寒暑易节(交替)三、古今异义词:1.不知所归,至于誓天断发至于古义:表示达到某种程度,相当于“以至于”今义:程度副词或表另提一事2.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从事古义:官名今义:动词,投身到(事业中去)3.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人事古义:指政治上的得失今义:人情事理4.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所以古义:...的原因今义:因果关系连词5.与其所以失之者与其古义:和他今义:两件事的利害得失而决定取舍时,表示放弃或不赞成的一面。
6.负而前驱前驱古义:走在前面;向前跑今义:在前面起引导作用的人或事四、词类活用:名词作动词函梁君臣之首函:用木匣子装契丹与吾约为兄弟约:订立盟约抑本其成败之迹本:推究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原:推其根本名词作状语负而前驱前:向前仓皇东出东:向东一夫夜呼夜:在夜里乱者四应四:在四面动词作名词而告以成功成功:成功的消息使动用法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兴、亡使动凯旋而纳之纳:使收藏形容词作动词一夫夜呼,乱者四应乱:作乱形容词作名词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忽微:细小的事情智勇:有勇有谋的人物特殊句式:判断句梁,吾仇也;燕王,吾所立此三者,吾遗恨也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状语后置请其矢,盛以锦囊方其系燕父子以组而告以成功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庄宗受而藏之于庙省略句还矢(于)先王,而告(之)以成功以三矢赐(于)望而却步宗而告之曰请其矢,盛(之)以锦囊岂独(庄宗之困于)伶人也哉(庄宗)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于)庙被动句身死国灭,为天下笑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
伶官传序知识点伶官传序文言知识总结

伶官传序知识点伶官传序文言知识总结《伶官传序》文言基础知识点姓名一、重点词语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尔其无忘乃.父之志方其系燕父子以组.举.天下之豪杰抑本..其成败之迹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其何其..衰也尔其.无忘乃父之志方其.系燕父子以组之世言晋王之.将终也盛衰之.理以以.三矢赐庄宗方其系燕父子以.组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以俟君子二、词类活用函.梁君臣之首契丹与吾约.为兄弟抑本..其成败之迹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负而前.驱仓皇东.出一夫夜.呼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夫祸患常积于忽微.., 而智.勇.多困于所溺三、古今异义1. 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古义:今义:干某项事业;处理,处置2. 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古义:今义:关于工作人员的录用、培养、调配、奖惩等工作;四、文言句式 1.判断句梁,吾仇也;燕王,吾所立此三者,吾遗恨也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 2.状语后置请其矢,盛以锦囊方其系燕父子以组而告以成功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庄宗受而藏之于庙3.省略句,补出省略成分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曰请其矢,盛以锦囊岂独伶人也哉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 4.被动句身死国灭,为天下笑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五第一文库网、翻译句子1.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
2.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
3.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4. 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伶官传序》文言基础知世言晋王之.将终也识点答案助词,主谓之间一、重点词语盛衰之理结构助.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词,的推究/表原因以尔其无忘乃父之志以.三矢赐庄宗通“尔”,你举.天下之豪杰所有的抑本..其成败之迹抑,或者。
本,推究方其系燕父子以组.绳索其何其..衰也多么,副词尔其.无忘乃父之志千万,一定,副词,表祈使语气方其.系燕父子以组他,代词之.把,介词方其系燕父子以.组用,介词以吾一日长乎尔因为,介词毋吾以也认为,动词以俟君子来,连词,相当于“而”二、词类活用函.梁君臣之首函:用木匣子装名词作动词契丹与吾约.为兄弟约:订立盟约,名词作动词庙抑.本.其成败之迹古义)官名,这里泛指一本:推究,名词作动词类官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原:推其根本,名词作动词负而前.驱前:向前,名词作状语仓皇东.出东:向东,名词作状语一夫夜.呼夜:在夜里,名词作状语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兴、亡,动词的使动用法夫祸患常积于忽.微.,忽微:细小的事情,形容词作名词而智.勇.多困于所溺智勇:有勇有谋的人物,形容词作名词三、古今异义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今义)干某项事业;处理,处置2. 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古义:指政治上的得失今义:关于工作人员的录用、培养、调配、奖惩等工作;四、文言句式 1.判断句梁,吾仇也;燕王,吾所立此三者,吾遗恨也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2.状语后置请其矢,盛以锦囊方其系燕父子以组而告以成功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 1.庄宗受而藏之于庙 3.省略句还矢(于)先王,而告(之)以成功以三矢赐(于)庄宗而告之曰请其矢,盛(之)以锦囊岂独(庄宗之困于)伶人也哉(庄宗)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于)庙4.被动句身死国灭,为天下笑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五、翻译句子1.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
《伶官传序》文言知识整理

一、通假字1.及仇雠已灭“雠”同“仇”,仇敌2尔其无忘乃父之志!“无”通“毋”二、词类活用名词作动词1.函梁君臣之首函:用木匣子装2.契丹与吾约为兄弟约:订立盟约3.抑本其成败之迹本:推究4.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原:推其根本名词作状语1.负而前驱前:向前2.仓皇东出东:向东3.一夫夜呼夜:在夜里4.乱者四应四:在四面动词作名词1.而告以成功成功:成功的消息使动用法1.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兴、亡使动2.凯旋而纳之纳:使收藏形容词作动词1.一夫夜呼,乱者四应乱:作乱形容词作名词1.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忽微:细小的事情智勇:有勇有谋的人物三、古今异义1. 不知所归,至于誓天断发古义:表示不好的结果,相当于“以致”今义:程度副词或表另提一事2. 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古义:官名今义:动词,投身到(事业中去)3. 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古义:指政治上的得失今义:人情事理四、一词多义1.盛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兴盛)请其矢,盛以锦囊(装)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旺盛)方其盛也,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强盛)2.困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围困)智勇多困于所溺(困扰)3.告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曰(告诉)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祭告)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禀告)4.其尔其无忘乃父之志(副词,应当,一定,表其实的语气)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语气词,表程度)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代词,他)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 (大概,表揣测语气)五、文言句式1.判断句梁,吾仇也;燕王,吾所立此三者,吾遗恨也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2.状语后置请其矢,盛以锦囊方其系燕父子以组而告以成功夫祸患常积于忽微, 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庄宗受而藏之于庙3.省略句还矢(于)先王,而告(之)以成功以三矢赐(于)望而却步宗而告之曰请其矢,盛(之)以锦囊岂独(庄宗之困于)伶人也哉(庄宗)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于)庙4.被动句身死国灭,为天下笑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
《伶官传序》文言知识梳理(2021最新汇编)

《伶官传序》文言知识梳理1、重点词语①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原:推究②方其系燕父子以组组:绳索③及仇雠已灭雠:同“仇”,仇人④抑本其成败之迹本:推究2、一词多义(1)盛①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兴盛)②请其矢,盛以锦囊(读chéng,装)③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振作、豪迈)④方其盛也,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强盛)(2)告①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曰(告诉)②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祭告)(3)归①而皆背晋以归梁(归附)②君臣相顾,不知所归(到)(4)其①尔其无忘乃父之志(副词,应当,一定)②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语气词)③故方其盛也(代词,他)3、词类活用(1)名词活用为动词,动词活用为名词①函梁君臣之首函:用匣子装②誓天断发,泣下沾襟泣:眼泪(2)名词活用为状语①负而前驱前:向前②仓皇东出东:向东③一夫夜呼夜:在夜里④乱者四应四:在四面(3)形容词活用为名词①夫祸患常积于忽微忽微:微小的事②而智勇多困于所溺智勇:智勇兼备的人溺:溺爱的事物(4)使动用法①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兴:使……兴盛亡:使……灭亡②数十伶人困之困:使……陷入困境4、古今异义①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古义:官职名;今义:干某事)②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古义:指政治上的得失;今义:人情事理,关于工作人员的录用、培养、调配等工作)5、特殊句式(1)判断句①梁,吾仇也(梁,(是)吾仇也)②燕王,吾所立(燕王,(是)吾所立)③此三者,吾遗恨也(此三者,(是)吾遗恨也)④自然之理也((这是)自然之理也)(2)省略句①请其矢,盛以锦囊(省略主语、宾语,(庄宗)请其矢,盛(之)以锦囊)②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省略主语、介词、宾语,(庄宗)还矢(于)先王,而告(之)以成功)③乱者四应,仓皇东出(省略主语,(庄宗)仓皇东出)④岂独伶人也哉(省略主谓短语,岂独(庄宗溺爱)伶人也哉)(3)被动句①身死国灭,为天下笑(为,被)②智勇多困于所溺(于,被)(4)状语后置句①请其矢,盛以锦囊(以锦囊盛)②而告以成功(而以成功告)③方其系燕父子以组(方其以组系燕父子)④而智勇多困于所溺(而智勇多于所溺困)。
伶官传序知识点归纳

伶官传序知识点归纳伶官是古代中国的一种官职,通常指的是皇帝旗下的宫廷乐师和舞蹈演员。
伶官有很高的艺术造诣,常常参与皇宫的宴会和各种庆典活动。
以下是对伶官身份和伶官文化的一些知识点的归纳:1.伶官的身份:伶官是以艺术才能而成为官员的,通常是由经过严格选拔和培训的艺人组成。
他们在政治权力体系中处于较低的层级,但在皇帝和皇宫内部享有很高的地位。
2.伶官的分工:伶官分为舞蹈演员和乐师两类。
舞蹈演员主要负责表演宫廷舞蹈,以展示舞姿的优美和舞蹈的艺术感染力。
乐师则负责演奏乐曲,为宫廷活动提供音乐伴奏。
3.伶官的培训:伶官的选拔和培训非常严格。
在选拔过程中,他们必须展示出优秀的艺术才能,并通过一系列严格的考试。
一旦进入伶官队伍,他们会接受严格的专业培训,包括学习舞蹈技巧、音乐演奏和演技等。
4.伶官的服饰:伶官的服饰非常华丽,通常由丝绸制成,并饰以金线、宝石和刺绣等装饰。
舞蹈演员的服饰多为长袍和丝带,乐师的服饰则较为简单,通常是由丝绸制成的长袍。
5.伶官的表演形式:伶官通过舞蹈和音乐来表达自己的艺术才能。
舞蹈演员常常表演宫廷舞蹈,如宫廷舞、道教舞和宴会舞等。
乐师则演奏各种乐器,包括琵琶、古筝、笙等。
6.伶官在宫廷活动中的角色:伶官在宫廷活动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他们常常参与皇帝的生日宴会、庆典和宴会等活动,并为这些活动提供精彩的艺术表演。
他们的表演不仅是一种娱乐,更是一种展示皇帝威望和气派的手段。
7.伶官的地位与待遇:虽然伶官在政治权力体系中处于较低的层级,但他们在皇宫内部享有很高的地位。
他们通常受到皇帝的赏识和封赏,并享有丰厚的待遇。
此外,伶官可以以自己的艺术成就和声望提升自己的社会地位。
8.伶官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伶官文化在古代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并且一直得到了传承和发展。
在唐代和宋代,伶官文化达到了巅峰,成为当时宫廷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而在明清时期,由于皇帝权力的削弱和政治形势的变化,伶官文化逐渐式微。
最后,伶官作为一种特殊的官职和艺术身份,代表了古代中国宫廷文化的一部分,为后世的文化研究和保护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和依据。
《伶官传序》2024年高考语文课内古诗文要点梳理与素材积累

《伶官传序》知识梳理成语、文言实词、一词多义、挖空练习、作文素材等一、相关成语1.盛衰兴废:兴盛和衰微,指人事的发展兴亡。
2.人事代谢:代谢,更迭,交替。
泛指人世间的事新旧交替。
3.谋事在人:谋求事情能成功,需靠自己努力。
4.原始见终:考察事物的开端而预见到它的结果。
5.亲冒矢石:见“亲当矢石”,谓将帅亲临作战前线。
6.锦囊还矢:谓凯旋告捷。
7.意气风发:形容精神振奋,气概豪迈。
8.誓天断发:断发向天起誓。
9.指天誓日:指着天,对着太阳发誓。
表示意志坚决或对人表示忠诚。
10.泣下沾襟:泪水滚滚流下,沾湿衣服前襟,形容哭得非常悲伤。
11.泫然泣下:泫然,流泪的样子。
泣,眼泪。
伤心地流下眼泪。
12.满招损,谦得益:骄傲自满将会招来损失和灾害;谦虚可以得到益处。
13.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指的是忧虑劳苦才可以振兴国家,图享安逸必定祸害终身。
14.谦虚敬慎:见“谦虚谨慎”,谦虚,虚心,不自满。
谨慎,慎重,小心。
对人虚心,办事小心。
15.惟日孜孜,无敢逸豫:每天都孜孜不倦努力工作,不敢贪图享受。
16.逸豫之心:谓贪图安逸的思想。
17.一豫一游:豫,快乐。
游玩快乐。
指帝王的游乐生活。
18.积于忽微:从细小的事情上累积发展起来。
19.祸积忽微:灾祸产生于疏忽大意。
20.流溺忘反:犹言流连忘反。
留恋不舍,忘记返回。
二、文化常识1.《新五代史》是二十四史之一,记载907年至960年间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和后周五代的历史。
宋欧阳修撰,原名《五代史记》,后世为区别于薛居正等官修的五代史,称为新五代史。
记载了自后梁开平元年(907年)至后周显德七年(960年)共五十三年的历史。
2.序,一般写在书籍或文章前面,列于书后的称为“跋”或“后序”。
这类文章,按不同的内容分别属于说明文或议论文:“引言”、“前言”等类的序说明编写目的、简介编写体例和内容,属说明文;对作者作品进行评论或对问题进行阐发的属议论文。
如《〈呐喊〉自序》《〈指南录〉后序》等。
《伶官传序》文言知识梳理

《伶官传序》文言知识梳理姓名班级一、文学常识<<伶官传序》作者,字,号、,北宋著名的、,著有,并编写两部史书,《》、《》本文选自。
二、古今意义字1、岂非人事哉()2、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3、负而前驱()4、方其系燕父子以组()5、其意气之盛()6、及其衰也()三、词类活用1、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2、函梁君臣之首()3、一夫夜呼()4、仓皇东出()5、抑本其成败之际()6、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7、祸患常积于忽微()四、解释下列字词的含义1、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2、世言晋王之将终也()3、尔其无忘乃父之志()4、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5、不知所归()6、抑本其成败之际()7、故方其盛也,举天下之豪杰()8、此三者,吾遗恨也()9、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日()五、一词多义:1.归①燕王,吾所立,契丹与吾约为兄弟,而皆背晋以归梁( )②君臣相顾,不知所归( )③知其幸与不幸,则其读书也必专,而其归书也必速( )④若水之归下也( )⑤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2.易①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 )②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③以乱易整,不武()④天下事有难易乎( )3.告①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少牢告庙,请其矢( )②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具告以事( )③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告之于帝( )④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 )六、判断下列文言句式:1、梁,吾仇也。
()2、此三者,吾遗恨也()3、盛以锦囊()4、方其系燕父子以组()5、而告以成功()6、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7、祸患常积于忽微()七背诵默写1、盛衰之理,,。
2、满招损,。
3、,逸豫可以亡身。
祸患常积于忽微,。
八、翻译1.盛衰之理,虽日天命,岂非人事哉!2.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
3“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庄宗受而藏之于庙。
4、其后用兵,则遣一少牢告庙,请其矢,盛以锦囊,负而前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伶官传序
一、通假字
1. 及仇雠已灭 “雠”同“仇”,仇敌 2尔其无忘乃父之志!“无”通“毋”
二、词类活用 名词作状语
1.负而前驱
、八 t F ,、八 2.仓皇东出
东:向东 3.一夫夜呼 夜:在夜里
动词作名词
1. 而告以成功 成功:成功的消息
使动用法
1.忧劳可以兴国 ,逸豫可以亡身 兴、亡使动
形容词作动词
1.一夫夜呼 ,乱者四应 乱:作乱
三、古今异义
1. 不知所归 ,至于誓天断发 古义 :表示不好的结果 , 相当于 “以致”今义:程度副词或表另提一事
2. 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 古义 : 官 名 今义:动词 ,投身到(事业中去 )
3. 虽曰天命 , 岂非人事哉 古义 : 指政治上的得 失 今义:人情事理
四、一词多义
1.盛
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兴盛)
请其矢,盛以锦囊(装)
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旺盛)
方其盛也,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强盛)
2.困
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围困)
智勇多困于所溺(困扰)
3.告
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曰(告诉)
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祭告)
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禀告)
4.其
尔其无忘乃父之志(副词,应当,一定,表其实的语气)
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语气词,表程度)
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代词,他)
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 其皆出于此乎? (大概,表揣测语气)
五、判断下列文言句式
1. 判断句
梁,吾仇也;燕王,吾所立
此三者, 吾遗恨也忧劳可以兴国, 逸豫可以亡身, 自然之理也2. 状语后置请其矢, 盛以锦囊方其系燕父子以组而告以成功
夫祸患常积于忽微, 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庄宗受而藏之于庙
3. 省略句还矢(于)先王, 而告(之)以成功以三矢赐(于)
望而却步宗而告之曰请其矢, 盛(之)以锦囊岂独(庄宗之困于)伶人也哉(庄宗)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于)庙
4. 被动句身死国灭, 为天下笑祸患常积于忽微, 而智勇多困
于所溺
六、翻译
1.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
翻译:推究庄宗取得天下的原因,与他失去天下的原因,就可以明白这个道理了。
2.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翻译:交给你三枝箭,你千万不要忘记你父亲报仇的志向啊。
3.故方其盛也,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翻译:因此,当他兴盛时,全天下的豪杰,没有谁能和他相争;到他衰败时,数十个乐官就把他困住,最后身死国灭,被天下人耻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