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出事件的波澜(作文教案设计)

合集下载

如何写出事件的波澜教学设计

如何写出事件的波澜教学设计

如何写出事件的波澜教学设计如何写出事件的波澜教学设计如何写出事件的波澜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标:1.体会叙事时起伏的效果。

2.了解一些兴波澜,生变化的方法。

设计提要:先让学生阅读作文《考验》,体会文章的情节变化。

再指出一些如何使文章生波澜,起变化的方法。

最后在写作中加以实践,领悟如何在作文中写出事件的波澜。

教学过程一、导语设计“文似看山不喜平”,中国的传统章回小说中人物命运,忽而山穷水尽,忽而柳暗花明;内容忽而金戈铁马,忽而风花雪月。

引得读者忽上忽下,忽左忽右,忽悲忽喜。

人们把这种起伏变化用一种形象化的比喻叫做“波澜”。

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研究一下如何写出事件的波澜。

二、学生听习作考验,体会文章情节的曲折变化。

①.学生听读《考验》,准备听完后分析文章情节的变化。

②.点学生找文章的波澜。

③.小结:利用事件本身的曲折性,复杂性写出事件的波澜。

三、让学生了解一些兴波澜,生变化的方法:制造悬念,运用抑扬,巧设伏笔,设计巧合,铺陈误会等。

①.品味小小说闹50天,让学生分析文章运用了什么方法。

点拨:标题闹50天就是一个悬念,就是很有力的一笔铺垫。

在实生活中,小孩出生后有闹“三朝”的,有闹“满月”的,有闹“百日”的,可小说里的村支书却偏偏要闹认谁也不曾闹的50天。

村支书说:“我儿子满月时我不愿闹,百天我等不及。

”这句话又与标题相印证。

作者巧妙地用反常的“闹50天”这一举动,成功地给读者造成阅读错觉—这位村支书,是个肆无忌惮受礼敛财的“官员”!②.让学生回顾所学的课文中运用到的方法。

如:杨朔荔枝蜜中用了欲扬先抑法,莫泊桑项链、欧亨利警察与赞美诗中的设伏笔,水浒传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中的设计巧合等等。

③.小结:一篇文章往往不只用到一种方法,而是综合运用几种方法。

这样容易使文章一波三折,平中见奇。

四、揣摩运用方法,根据情景续写文章,使其有波澜。

情景:①.下晚自习后,我们看到办公室里的灯都熄了,于是打开了教室里的电视机。

刚看得起劲时,突然看到班主任站在教室门口……②.我和一个女同学一起走在回家的路上,突然看到女同学的母亲迎面向我们走来……③.晚自习后,我和李明从陈家山回家,突然看到前方有三个人从不同方向朝我们走来,我们正要转身往回走,又看到后面也走过来两个人……④.放学回家,我在楼梯口听到楼上传来摔打声,急忙跑上楼,只见家门口有一滩血,这时,家里的灯也熄了……⑤.上课铃响了,李义慌慌张张地往楼上跑,却跑到别班教室喊“报告!”……五、总结:林纾在《春觉斋论文》中说:“为文不知用旋绕之笔,则文势不曲。

作文——写出事情的波澜

作文——写出事情的波澜

3、抑扬顿挫法。 抑就是压低、否定,扬就是振发、褒奖。
欲扬先抑就是为了赞扬某人或某物,先予以贬低 ,然后提高的手法。抑的目的是为了扬得更高, 给读者留下更鲜明更深刻的形象。鲁迅在《纪念 刘和珍君》中,赞美刘和珍有思想、有爱心,始 终微笑的和美性格,开头却叙说她桀骜不驯的一 面,这种明抑实扬、欲扬先抑的表现形式,可使 作品含蓄而奔放,能让人生出柳暗花明的情致。
(三)情节曲折方式。 1、一波三折法。即善于利用故事本身的曲折性、复杂性 ,形成波澜。只要把握好事物的常态、变态,偶然、必 然,有层次地展开矛盾冲突,就能使文章有起有落,富 于变化,平中见奇。蒲松龄的《促织》叙事别有波澜: 成名无法寻找到蟋蟀,惟思自尽,忽得巫师指点,抓得 俊健促织;谁知儿子发盆毁虫,惊悚假死,一家人“如 被冰雪”;子化促织,轻捷善斗,战败“蟹壳青”大雄 鸡等……这是从大处说,如凝眸微观,大曲折中套着若 干小曲折,如翻腾的激流,飞迸出点点浪花,景中有景 ,奇中生奇。
4、误会法。 生活中充满矛盾,没有矛盾就没有生活,人与人之 间也充满矛盾,其中也有因误会产生的。如果能扣 住因误会而产生矛盾这一点状元成才路进行叙事,就能把事件 叙述得曲折生动。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5、突变收尾法。 即欧•亨利式结尾。常在文章结尾处,笔锋 陡转,结局出人意料,收到“余音绕梁, 三日不绝”的艺术效果。《项链》中主人 公路瓦栽夫人,为赔项链含辛菇苦,十年 艰辛。到最后,才知道当年丢失的项链竟 是假的。这真是神来之笔,令读者惊愕万 分,拍案叫绝。
• 从内容上说,既可写伟人壮举,也可写凡人小事,也可写造 化奇观,鬼斧神工。但有一点,这绝对是令你感动,也能令 读者感动的事情。
• 说到让人感动的事,决不是让你去瞎虚构,胡编乱造。

写出事件的波澜 教案教学设计

写出事件的波澜 教案教学设计

写出事件的波澜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事件波澜的含义,学会通过细节描绘和情感渲染来写出事件的波澜。

2. 培养学生观察生活、体验生活的能力,提高写作水平。

3. 引导学生正确运用修辞手法,使文章具有吸引力和感染力。

二、教学内容1. 事件波澜的定义与作用2. 细节描绘与情感渲染的方法3. 修辞手法的运用4. 实例分析与讨论5. 写作实践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具体的事件,引导学生感受事件的波澜,激发学生的兴趣。

2. 讲解事件波澜的定义与作用,让学生明白为什么要有波澜。

3. 讲解细节描绘与情感渲染的方法,让学生学会如何写出波澜。

4. 讲解修辞手法的运用,让学生知道如何让文章更有吸引力。

5. 分析实例,让学生直观地感受波澜的效果。

6. 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写作心得,互相学习。

7. 写作实践: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写出具有波澜的文章。

四、教学评价1. 学生对事件波澜的理解程度。

2. 学生运用细节描绘、情感渲染和修辞手法的能力。

3. 学生的写作水平是否有提高。

五、教学资源1. 实例文章:用于分析、讨论和借鉴。

2. 写作素材:提供给学生进行写作实践。

3. 参考书籍:用于学生自主学习。

4. 网络资源:用于学生查找相关信息,拓宽视野。

六、教学活动设计1. 课堂讲解:通过讲解事件波澜的概念和重要性,让学生理解如何在写作中创造波澜。

2. 写作技巧指导:教授学生如何通过细节描绘和情感渲染来增强文章的波澜效果。

3. 修辞手法解析:介绍常用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夸张等,并展示如何在写作中运用这些手法。

4. 实例分析:分析优秀文章中的波澜处理,让学生从中学习并吸收经验。

5. 小组讨论:让学生在小组内分享自己的写作心得,相互提供反馈和建议。

6. 写作练习:布置写作任务,让学生实际操作,练习写出具有波澜的文章。

七、教学方法1. 讲授法:用于教授事件波澜的理论知识。

2. 示范法:通过展示优秀文章的波澜处理,让学生直观学习。

快速作文 写出事物的波澜(网友来稿)教案教学设计

快速作文 写出事物的波澜(网友来稿)教案教学设计

快速作文写出事物的波澜(网友来稿)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写出事物波澜的方法和技巧。

2. 培养学生观察事物、感受事物的能力,提升学生的写作水平。

3. 引导学生通过实例分析,掌握并运用波澜技巧,使作文更具吸引力和生动性。

二、教学内容:1. 波澜的定义和作用2. 写出事物波澜的方法和技巧3. 波澜在作文中的应用实例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波澜的定义和作用,写出事物波澜的方法和技巧。

2. 教学难点:如何运用波澜技巧,使作文更具吸引力和生动性。

四、教学方法:1. 实例分析法:通过分析优秀作文中的波澜技巧,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波澜的运用方法。

2. 实践指导法:引导学生进行作文练习,指导学生运用波澜技巧,提升写作水平。

3. 讨论法:分组讨论,引导学生交流心得,分享学习经验。

五、教学过程:1. 导入:以一篇具有明显波澜的作文引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波澜的定义和作用:简要介绍波澜的概念,阐述波澜在作文中的重要性。

3. 分析写出事物波澜的方法和技巧:通过实例分析,讲解如何观察事物、感受事物,以及如何运用语言、情节等手段写出事物的波澜。

4. 实践练习:布置作文题目,引导学生运用波澜技巧进行写作练习。

附:课后作业2. 选取一个事物,运用波澜技巧进行写作练习,不少于300字。

3. 下周一带回练习作文,进行课堂讲评。

六、教学评价:1. 学生对波澜概念的理解程度。

2. 学生掌握写出事物波澜的方法和技巧的情况。

3. 学生运用波澜技巧进行作文写作的能力。

七、教学反馈:1. 课后收集学生的作文,进行批改和评价。

2. 在下一节课开始时,对学生的作文进行讲评,表扬优点,指出不足。

3. 根据学生的作文表现,调整教学方法,针对性地进行指导。

八、教学资源:1. 优秀作文示例:用于导入和讲解波澜技巧时参考。

2. 作文纸:供学生写作练习使用。

3. 投影仪:用于展示优秀作文和学生的作文,进行讲评。

九、教学时间安排:1. 导入和讲解波澜概念:20分钟。

高考作文写出事件的波澜教案

高考作文写出事件的波澜教案

我永远也忘不了1965年那炎热的夏天,妈妈突然死于一种医学上都无法解释的疾病,时年仅36岁。

当天下午,一位警官拜访了我父亲,征得爸爸同意,医院将要取出妈妈的主动脉膜及眼角膜。

我几乎完全被眼前这一事实击昏了,医生要解剖妈妈,把妈妈身体的一部分移到别人身上!我这样想着,冲出屋子,眼泪夺眶而出。

那时我14岁,我还不能理解为什么有人可以把我深深爱戴的人割裂开来。

但爸爸却对那位警官说:“好吧。

”“你怎么能让他们那样对待去世的妈妈,”我冲着爸爸哭喊着,“妈妈完整地来到这个世界,也应该让她完整地离开这个世界。

”“枉达,”爸爸温和地对我说,用手臂环绕着我,“你能献给人类的最好礼物就是你自己身体的一部分。

你妈妈和我很早以前就决定了,如果我们死后能对别人的生活产生好的影响,那么我们的死也就有意义了。

”那天,爸爸给我上的这堂课成了我一生中最重要的一部分。

数年过去了,我结了婚拥有了自己的小家庭。

1980年,爸爸患了严重的肺气肿,就搬过来和我们一同生活,在以后的六年里,我们花费了大量的时间探讨生与死的问题。

爸爸高兴地告诉我他去世后,不管怎样都要将身体的一部分捐献出去,特别是要捐献眼睛。

“视觉是我能给予别人的最好的礼物,”爸爸说,“如果能帮助一个双目失明的孩子恢复视力,使他也能像温迪那样画马,那对这个孩子来说是多么幸福和激动啊。

”温迪是我的女儿,一直都在画马,还曾多次获得绘画奖。

“想象一下,如果盲童像温迪一样能够绘画,那么做父母的该多么自豪啊,”爸爸说,“如果我的眼睛能使盲人实现绘画的愿望,那么你也会感到骄傲的。

”我把爸爸的话告诉了温迪,温迪的眼泪夺眶而出,她紧紧地拥抱着外祖父。

她当时不过14岁——与我被告知要捐献母亲器官时的年龄相同,可是我们两人又是多么不相同啊!爸爸于1986年4月11日去世了,我们按照他生前的愿望捐献了他的眼睛。

三天后,温迪对我说:“妈妈,我为你替外祖父做的这件事感到骄傲。

”“这怎么能使你骄傲呢?”我问。

快速作文 写出事物的波澜(网友来稿)教案教学设计

快速作文 写出事物的波澜(网友来稿)教案教学设计

快速作文写出事物的波澜(网友来稿)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并运用“波澜”的概念,理解其在作文中的作用和意义。

2. 培养学生观察事物、发现波澜的能力。

3. 引导学生运用波澜理论,提升作文的表达效果和层次感。

二、教学内容:1. 波澜的定义和作用2. 发现波澜的方法3. 运用波澜理论进行作文创作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波澜的定义和作用,发现波澜的方法,运用波澜理论进行作文创作。

2.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波澜,并将其运用到作文中。

四、教学方法:1.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优秀作文中的波澜运用,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波澜的技巧。

2. 实践指导法:引导学生观察生活,发现波澜,并进行作文创作实践。

3. 讨论法:分组讨论,分享发现波澜的心得,互相借鉴和学习。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篇优秀作文,让学生初步感受波澜的魅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波澜的定义和作用:详细解释波澜的概念,阐述其在作文中的重要性。

3. 教授发现波澜的方法: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点滴细节,发现潜在的波澜。

4. 实践练习:让学生进行观察练习,发现身边的波澜,并记录下来。

5. 作文创作:运用波澜理论,进行作文创作实践,培养学生的作文表达能力。

6. 分组讨论:学生互相交流作文创作心得,分享发现波澜的经验。

8. 布置作业:让学生继续观察生活,发现更多的波澜,并进行作文创作练习。

六、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中的积极参与情况,了解他们对波澜概念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2. 作文练习:评估学生在作文中运用波澜理论的情况,包括波澜的发现、表达和层次感。

3.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分享心得、倾听他人意见和互动交流。

七、教学资源:1. 优秀作文案例:收集一些运用波澜技巧出色的作文,用于分析和示范。

2. 观察记录表:提供给学生,帮助他们记录观察到的波澜。

3. 作文评价表:用于对学生作文进行评价和反馈。

《写出事件的波澜》教学设计

《写出事件的波澜》教学设计

《写出事件的波澜》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感受叙事波澜的艺术效果,培养学生“写出事件波澜”的意识;2.总结出三种写出波澜的方法,并运用到续写中,训练想象、求异等思维;3.通过续写波澜情节和构思整篇波澜的训练,以提高写出事件波澜的能力;4.认识到事物的复杂性是叙事波澜的源泉,培养辩证看待复杂事物的意识。

【教学重点】1.领会什么是事件的波澜,品味波澜的艺术效果;2.掌握一些写出波澜的常见方法:(1)抑扬法,(2)意外法,(3)悬念法。

3.培养学生写出事件波澜的能力。

【教学难点】1.感受生活,注意利用事件本身的复杂性、曲折性,写出事件的波澜;2.运用写出波澜的方法,调动想象、求异思维,写出事件的波澜。

【教学思路】品味波澜之美→探讨波澜之法→续写波澜情节→构思事件波澜【教学方法】借鉴与探讨相结合,指导与训练相结合。

【教学时数】一课时【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品味波澜之美(说明:此环节,通过讲故事激趣和回顾所学课文经典名篇的波澜效果,激发学生学习“写出波澜”的兴趣,培养“写出波澜”的意识。

)1.故事导入:【故事之一】唐伯虎题诗一位老太太做寿,她的子孙请来唐伯虎为她题诗。

全家大小及亲朋好友争着来看。

唐伯虎挥笔写下:这个婆娘不是人(举座皆惊),九天仙女下凡尘(满堂喝彩),儿孙个个都是贼(人人惊怒),偷得寿桃献至亲(个个叫好)。

这首诗题得如何?旁人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反应?——第一、三句分别与第二、四句形成鲜明的对比,短短四句,先抑后扬,跌宕生姿,起起伏伏,引人入胜。

唐伯虎的这首诗很有“波澜”。

波澜使得叙事一起一伏,从而激起读者的阅读欲望。

这节课,我们一起研究“写出事件的波澜”。

2.欣赏名著波澜之美:回想一下学过的课文,有哪些课文叙事很有波澜效果?又是用什么手法兴起波澜的?录像《鸿门宴》片断:(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II第三单元)幻灯片展示:↗范增举玦↘项羽不应↗项庄舞剑↘项伯翼蔽↗樊哙闯帐↘赐壮士座悬念乍解又生,意外险象迭出,三起三落,扣人心弦。

作文课教案 写出事件的波澜

作文课教案 写出事件的波澜

作文课教案写出事件的波澜教案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使用适当的文章结构和词汇描写各种事件的波澜。

教案步骤:第一步:导入(5分钟)1. 教师向学生简要介绍本次课的话题:“波澜”。

波澜通常用来形容事件或情况发生时的激动和紧张程度。

2. 教师展示几个有关事件波澜的图片或视频,引发学生参与讨论:你们看到了什么?这个事件有什么波澜?为什么?第二步:讲解(10分钟)1. 教师向学生介绍有关事件描写的基本要素,如事件引起的激动、人们的情绪变化、行动的紧张程度等。

2. 教师示范一篇有关事件波澜的描述,突出事件的发展和紧张程度,引导学生观察并分析教师示范文中使用的词汇和句式。

3. 教师向学生提供一些常用的词汇和短语,如“引起关注的”、“激动的”、“突然发生的”、“紧张的气氛”等,帮助学生丰富自己的描述语言。

第三步:练习(15分钟)1. 学生们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起激动或紧张的事件,并写下数段文字来描述事件的波澜。

2. 学生们相互分享并讨论自己的写作,并提出改进意见。

3. 教师逐组点评,鼓励学生使用更加生动有趣的语言来描写事件的波澜。

第四步:展示(10分钟)1. 教师邀请两到三个小组来分享他们写的描述,其他学生和教师共同评价其文笔和描写效果。

2. 教师总结本课的教学重点,强调写作时注意使用适当的词汇和句式,以及提供更多细节来描写事件的波澜。

3.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积极观察和思考,为将来的写作积累素材。

第五步:作业布置(5分钟)1. 学生们被要求撰写关于他们所经历或目睹的一个有波澜的事件,并用150-200个词来描述。

2. 学生们需要注意文中词汇、句式的使用,以及细节的描写。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导入、讲解、练习和展示等环节,帮助学生了解和运用描述事件波澜的基本要素。

通过组织小组讨论和文章分享,学生们能够分享彼此的写作经验并互相启发,提升他们的写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教师的点评和总结,能够激发学生不断思考和改进自己的写作,培养他们的观察和思考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题:写出事件的波澜
课型:作文指导课
授课教师:闫立稳
授课年级:初二
授课时间:06.12.8
材料:
例文1·最佳演讲
某厂“振兴中华”读书演讲比赛进入高潮。

“我给大家演讲的题目是‘论坚守岗位’。

”演讲员方婷婷嗓音甜润,吐字清晰。

突然
她看了一下手表,对观众说了声“对不起”,就走下台,一直走出礼堂。

一分钟、二分钟……五分钟过去了,底下的观众急了,“哪去了?”“怎么还不回来?”“真不像话!”
整整过了十分钟,方婷婷才从外面回来,又走上了讲台,再次响起了她甜润的嗓音:“像我这样,行吗?”停了停又说:“我的演讲结束了,谢谢大家!”
观众一愣,随即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

例文2·卖橘子
市场上,吆喝声、车铃声、讨价还价声……交织在一起,一支没有指挥的大合唱。

在市场入口处不显眼的地方,蹲着一个年方十八九岁的姑娘,在她面前放着一大筐橘子,黄澄澄、水灵灵的。

不管周围的小贩们如何直着喉咙吆喝,她只是静静地守着……
这时,一个衣着入时的少妇领着一个五六岁的小女孩走过来,随手拿了一只橘子掂了掂。

问了价,说是要先尝尝。

“妈,我也要吃。

”小女孩对着少妇喊道。

“嘻嘻,给……”她把橘子递给了小女孩,又随手从筐里拿了一只……
“甜吗?”卖橘子的姑娘微笑着问道。

眨眼间已经吃了一只橘子的少妇,抹抹嘴巴,忽然皱起了眉头说:“哎呀,还是有一点酸……”说着拉起小女孩就要走。

可小女孩不肯:“妈妈,橘子甜,我要买。


“瞎说!”少妇见小女儿不走,脸也红了,火也大了,照着小女孩的屁股,“啪”就是一巴掌,小女孩哇哇地哭了起来。

卖橘子的姑娘见状,显得既心痛又歉疚,赶忙拿了两只橘子给小女孩。

少妇拉着小女孩的手。

不让接姑娘的橘子:“不要!”少妇的声音,分明迸溅着火星儿。

卖橘子的姑娘轻轻咬了一下下嘴唇,细气软声地说:“不卖就算了,反正橘子是自家产的,树上还有,没有什么。

”她静静地望
着少妇,眸子忽闪着,轻轻地理了理被风吹动的几根秀发:“给孩子吃吧。


少妇脸红了,显得局促不安。

手里捧着两只橘子,仿佛是捧着两只铅球……
例文3·红绿灯下
还有一秒,冲过去。

正当我加大力度飞车冲线时,那个身材魁梧的警察威严地喊道:“下车,退到白线后头去!”
我来了个急刹车,众目睽睽之下,红着脸退回到白线后头。

“哼,有什么了不起的!”我暗暗地发牢骚。

这时,那位警察从岗亭里拿出一个打气筒,递给一个老干部模样的人。

这个人大概是他的上司,哼,就会拍马屁!我余恨未消,心里牢牢记住他那张威严的脸。

无巧不成书,第二天,我又经过那个岗亭时,随着“嗤——”一声,车子便不听使唤了。

此时,红灯高挂,我被抛在了十字路口中间。

“你,过来!”
坏了,又遇上了那张威严的脸。

我慌了神,无可奈何,只得又红着脸,低着头,把车推到岗亭边。

他蹲下身子,拧下那气门的螺丝帽。

“你要干什么?”我的音调有些不正常了。

“等等!”他转身走进了岗亭。

我只能呆呆地站在一边,等待他一张罚款的收据。

过了一会儿,他出来了,仍然是那张威严的脸,只是手上的气门芯的橡皮换了个新的。

啊,我误解他了。

眨眼间,他帮我换好了气门芯,打足了气,望了我一眼,然后将手向前方一扬。

我懂,这是可以通行的标志。

此时,我周身一热,深深感到他那利索准确的动作递过来的是一股温情。

哎!我错怪他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