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现象机械运动练习卷

合集下载

机械运动,声现象综合测试打印版

机械运动,声现象综合测试打印版

机械运动、声现象单元测试班级:姓名:选择题答案填写在此处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42分)1、下列现象中不属于机械运动的是()A.一江春水向东流B.心潮澎湃C.海水奔腾D.流星赶月2、下列估测中,最接近实际的是( )A.正常人脉搏的跳动是每秒65次B.适合人们洗澡的水温为70℃C.一元硬币的厚度约为0.5dm D.教室门的高度约为2m3、2011年11月9日,我国第一个火星探测器“萤火一号”与俄罗斯“火卫一”探测器捆绑发射,在捆绑发射升空的过程中,以下列哪个物体为参照物,“萤火一号”是静止的( )A.地球 B.“火卫一”探测器 C.太阳 D.火星4、甲、乙两列火车在两条平行的铁轨上匀速行驶,甲车座位上的乘客从车窗看到地面上的树木向北运动,看到乙车向南运动.由此可判断()A.甲、乙两车都向南运动B.甲、乙两车都向北运动C.甲车向南运动,乙车向北运动D.甲车向北运动,乙车向南运动5、为了检验人躺着和站立时身体长度是否有差异,选用下列哪种尺最合适()A.量程3m,分度值1mm B.量程10m,分度值1dmC.量程30cm,分度值1mm D.量程100cm,分度值0.5mm6、一个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3秒内通过36米的路程,则它在前2秒内的速度一定是()A. 9米/秒B. 12米/秒C. 4.5米/秒D. 无法确定7、我们判断物体运动的快慢,方法一:比较相同时间通过的路程,方法二:比较通过相同路程所用时间,方法三:比较通过路程与所用时间的比值。

在百米赛跑中采用是哪一种方法()A.方法一B.方法二C.方法三D.都不是8、一短跑运动员在5s内跑完了50m,汽车行驶的速度是54km/h,羚羊奔跑的速度是20m/s,那么三者速度从小到大的顺序是()A.运动员、汽车、羚羊B.汽车、羚羊、运动员C.羚羊、汽车、运动员D.运动员、羚羊、汽车9、游客坐在船中逆流而上,若说他是静止的,则选择的参照物是()A.船舱B.河水C.迎面驶来的船D.河岸上的树木10、关于运动和静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加油机在空中给受油机加油时,它们是相对运动的B.卡车和联合收割机收割庄稼时,它们是相对运动的C.比赛中,两辆赛车在赛道上行驶时,它们是相对静止的D.地球同步卫星在地球上空运行时,它们是相对静止的11、一个物体从静止开始沿一条直线通过一段路程,运动得越来越快,在通过这段路程的最后3m时,用了2s,则该物体在整段路程中的平均速度可能是()A.1.5m/s B.2.5m/s C.1m/s D.7km/h12、关于误差的说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误差就是测量中的错误B.认真测量可以避免误差C.采用精密仪器,改进实验方法可以避免误差D.误差只能尽量减小,不能绝对避免13、下列长度的单位换算正确的是( )A.0.96 nm=0.96×10-3μm=9.6×10-4μm B.9.6 cm=9.6÷100=0.096 mC.9.6 cm=9.6 cm×10 mm=96 mm D.96 cm=9.6 cm×10=96 mm14、对于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公式 v=s/t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运动的速度v越大,通过的路程s越长B、物体运动的速度v越大,所用的时间t越少C、物体运动的速度与路程成正比,与时间成反比D、V的大小不变,与s、t的大小无关15、一辆汽车以30m/s的速度从A地开往B地,然后立即返回,速度是20m/s。

八上物理第一、二章机械运动声现象计算专题练习

八上物理第一、二章机械运动声现象计算专题练习

求平均速度型1.(1)前一半路程平均速度v1,后一半路程平均速度v2,求全程的平均速度(2)前一半时间平均速度v1,后一半时间平均速度v2,求全程的平均速度?解:(1)全程的平均速度v=s总t总= s+ssv1+ sv2= 2v1v2v1+v2(2)全程的平均速度v=s总t总= v1t+v2tt+t= v1+v222.小刚从家中出发到新天地购物广场,其中一半路程步行,一半路程骑自行车。

路程与时间关系图像如图所示,则:(1)小刚从家到新天地购物广场的平均速度是多少m/s?(2)小刚骑自行车的速度是多少km/h?(3)小刚步行20min通过的路程是多少?解:(1)全程的路程是3600m,时间t=30×60s=1800s,小刚从家到新天地购物广场的平均速度:v==2m/s;(2)骑车BC段的时间t2=30min-25min=5min=300s,BC段的路程为s2=3600m-1800m=1800m,故骑车的速度:v2==6m/s=21.6km/h;(3)步行AB段的时间t1=25min=1500s,这段时间通过的距离为1800m,步行的速度:v1==1.2m/s;刚步行20min通过的路程s1′=v1t1′=1.2m/s×20×60s=1440m.过桥过隧道型3.今年国庆节期间,小陆从遵义乘车去北京旅游,他乘坐的火车长为500m。

途中当火车以72km/h的速度匀速穿过一条隧道时,小陆测出自己通过该隧道的时间为1min5s。

(1)该隧道的长度为多少米?(2)火车完全通过该隧道需要的时间为多少秒?(3)若该火车通过一座长为0.8km的大桥时,火车完全在桥上的时间为12s,则该火车过桥的平均速度为多少米每秒?解:(1)火车速度为v=72km/h=20m/s小陆测得自己通过隧道时间t=1min5s=65s隧道长S=vt=20m/s×65s =1300m(2)火车完全通过隧道的路程s1=s+s车=1300m+500m=1800m(3)火车完全在桥上通过的路程为s2=s桥+s车=0.8km−500m=300m火车完全在桥上通过的速度为v2=s2t2=300m12s=25m/s4.―列长200米的火车做匀速直线运动,以20米/秒的速度通过长1800米的大桥.(1)求出火车完全过桥通过的路程.(2)求出火车完全过桥的时间.解:(1)火车完全过桥通过的路程s=s车+s桥=200m+1800m=2000m火车完全过桥的时间t=sv =2000m20m/s=100s5.一列火车长230m,完全通过长220m的铁桥用了15s,火车过桥时的速度是多少m/s?解:火车完全过桥通过的路程s=s车+s桥=230m+220m=450m火车过桥的速度v=st =450m15s=30m/s6.国庆期间,小明一家开车去山区旅行,汽车以72km/h的速度在平直的公路上匀速行驶,公路前方有一座高山,汽车鸣笛4s后小明听到回声.已知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1)从鸣笛到听到回声,汽车行驶的路程为?(2)4s内声音传播的距离是多少?(3)小明听到回声时距离高山多远?(4)鸣笛处距离高山多远?解:(1)汽车速度为v=72km/h=20m/s,从鸣笛到听到回声,汽车行驶的距离为(2)4s内声音传播的距离为:(3)听到回声时,距离山为:(4)鸣笛处距离高山距离为s′=s声+s车2=1360m+80m2=720m7.一辆汽车朝山崖匀速行驶,在离山崖700m处鸣笛,汽车直线向前行驶40m后,司机刚好听到刚才鸣笛的回声,已知声音中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求汽车行驶的速度解:声音传播的距离S=2s山-s车=2×700m-40m=1360m,声音传播的时间汽车行驶速度为8.国庆期间,小王一家自驾去资兴游玩,在一段平直的路面上,汽车正匀速远离一座高山,鸣笛3s后听到回声,若当时汽车行驶时的速度是。

《机械运动》《声现象》复习测试

《机械运动》《声现象》复习测试

机械运动》《声现象》复习测试题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9分)1.小明同学对物理课本进行了测量,记录如下:长为25.91cm ,宽为18.35cm 那么他所用的刻度尺的分度值为( ) A .1mm B .1cm C .1dm D .1m2.两人用同一把刻度尺测量同一物体的长度,其结果( )A .一定相同B .一定不相同C .可能不相同D .以上答案都不对3.诗人曾写下这样的诗句:“人在桥上走,桥流水不流”。

其中“桥流水不流”,诗人选择的参照物是 ( ) A .桥 B .河岸 C .水 D .岸上的树4.为了赶车,大人牵着小孩快走了30m ,已知大人共走了50步,小孩共走了110步,则走得较快的是( ) A 、 大人 B 、小孩 C 、一样快 D 、无法确定5.某同学晚上仰头看着月亮行走时,看着月亮也会跟着自己的方向走,不走时,月亮也不动,这时,他选择的参照物是( ) A.附近的房子 B.人自己 C.月亮 D.飘动的云6.从物理学的角度对一下成语进行解释,正确的是( )A.震耳欲聋——声音的响度很大B.隔墙有耳——声音的传播可以不需要介质C.掩耳盗铃——固体可以传声D.耳熟能详——声音的传播速度很大 7.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声音在15℃的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B .宇航员能够进行交流,所以真空能够传C .蝙蝠是靠次声波探测飞行中的障碍物和发现昆虫D .古诗“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中的“乡音无改”是指音调未变 8.下列各图描述的实验中,用来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的是( )9.通常人们会从噪声的产生、传播及接收三个环节控制噪声.下列措施中,属于在产生环节控制噪声的是( )A .临街的房屋安装隔音玻璃B .学校附近禁止汽车鸣笛C .在高噪声环境下工作的人戴耳罩D .在城市道路旁安装隔声板10.2013年1月11日到1月16日,我国大部分地区的空气被严重污染,有害物质含量严重超标,其中PM2.5是天气阴霾的主要原因,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 μm 的颗粒物,单个PM2.5是隐藏在空气的浮尘中,容易被吸人人的肺部造成危害,下列关于PM2.5颗粒物直径的单位换算正确的是( )A. 2.5um=2.5 um ×10-6m B. 2.5um=2.5×10-5dm C. 2.5 um=2.5×10-6cm D. 2.5 um= 2.5 ×10-9m 11. 2013年4月20清晨,雅安芦山发生强烈地震,距灾区105km 的某驻军部队接到命令立即驱车赶往灾区救援。

机械运动声现象测试题

机械运动声现象测试题

第二次机械运动声现象月考测试题年级____班级____ 姓名_______编号______ 总分_________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答1.下列有关声音的说法中,正确的说法是( )A.真空不能传声 B.发声体振动频率越高,响度越大C.发声体的振幅越大,频率越高 D.戴耳罩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2.在用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时,下列要求中做法错误的是()A.读数时视线应垂直于刻度尺B.测量时必须从刻度尺的零刻度线量起C.测量时刻度尺不能歪斜D.记录测量结果时必须在数字后面注明单位3.一辆汽车沿平直的公路向西快速行驶,一个人沿该公路的人行道向西散步,以人为参照物汽车()A.向西运动B.向东运动C.静止不动D.无法确定4.下列数值中,单位应该是厘米的是()A.课桌的高度约为0.8 B.一只铅笔的长度约为18C.一张试卷的厚度约为70 D.小明身高约为1.685.使用复读机学习英语,调节音量按钮时改变了声音的()A.频率B.音调C.响度D.音色6.如图6所示,是常见的交通标志牌,其中与声现象有关的是7.小明同学对物理课本进行了测量,记录如下:长为25.91cm,宽为18.35cm那么他所用的刻度尺的分度值为()A.1mm B.1cm C.1dm D.1m8.福州地铁正在建设中,为解决噪声扰民的问题,地铁公司对部分设备安装了消声装置,这种减弱噪声的途径是在:A.声源处 B.传播过程中C.人耳处 D.声源和人耳处9.关于声音,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物体的振幅越大,发出声音的频率越大B.声音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是3×l08m/sC.街头安装的噪声监测仪可以减弱噪声D.超声波、次声波是人耳听不到的声音10.下列有关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A.超声波是传播速度大于340m/s的声波B.“闻其声知其人”是依据声音的音色来判断的C.深夜,优美的歌声不是噪声D.只要物体振动,就能听到声音11.下列与声现象有关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城市道路旁的隔音板是在入耳处减弱噪声B.B超是利用了声音可以传递信息C.我们听不到蝴蝶翅膀振动发出的声音是因为响度太小D.声音在空气的速度一定是340m/s12.在真空环境中不能传播的是()A.白光B.激光C.超声波D.电磁波13.为了减小校园外汽车的噪声对教学的干扰,下列措施可行的是( )A.在校园周围植树B.将教室的窗户打开C.在教室内安装噪声监测装置D.每个学生都带一个防噪声耳罩14.当喇叭里响起“我和你,心连心,共住地球村……”的男声演唱时,小周和小杨齐声说:“是刘欢在演唱!”他们作出判断的依据是:不同演员声音的()A.音调不同 B.响度不同 C.音色不同 D.声速不同15. 2013年4月20清晨,雅安芦山发生强烈地震,距灾区105km的某驻军部队接到命令立即驱车赶往灾区救援.出发50min后中途遇山体滑坡道路阻断,经2h抢通道路,继续前进40min到达指定地点.救援部队全程平均速度应为()A.126km/h B.70km/h C.52.5km/h D.30km/h二、填空(1*25=25分)16.日常用语中声音的“高“与低,有时指音调,有时指响度,含义不是唯一的。

八年级物理-《机械运动》《声现象》综合测试卷(含答案).docx

八年级物理-《机械运动》《声现象》综合测试卷(含答案).docx

时间:40分钟 满分:100分一、单选题(本大题共8小题,共16.0分)1. 音乐会上,女中音放声独唱,男高音轻声伴唱。

下列关于两人声音的描述,正确的是A. 女中音比男高音音调低、响度大B. 女中音比男高音音调低、响度小C. 女中音比男高音音调高、响度大D. 女中音比男高音音调高、响度小2. 如图所示,分别是音叉和钢琴发出的两列声波在同一示波器上显示的波形, 则这两列声波()A.音调不同B.响度不同C.音色不同D.音调、响度和音色均不同3. 吼猴是世界上叫声最响的动物之一,它以雷鸣般吼声警告其它动物不要侵 犯它的领地。

这里的“雷鸣般"描述的是声音的()A. 音调B.响度C.音色D.声速4. 如图所示,8个相同的玻璃瓶内装有深度不同T 言了1的水,用筷子轻轻敲击瓶口,则这些瓶子所发yg3|]||y|l[j 出的声音,主要不同的是()A.响度 B.音调 C.音色 D.无法判断5. 下列有关声音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 “余音绕梁"说明声音可以不由振动产生B. “万籁俱寂"主要指夜晚声音的响度很小C. “引吭高歌"中的“高"是指声音的音调高D. “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是根据声音的响度来判断的6. 在公共场所“轻声"说话是文明的表现,在课堂上“大声"回答问题才能 让老师和同学们都能听清楚,这里的“轻声”和“大声”是指声音的()A. 音调 B,声速 C.音色 D.响度7. 如图所显示的波形图甲、乙、丙、丁,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A.甲和丙声音的音调相同 B.甲和丁声音的响度相同C. 丁声音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最快D.丙和丁声音的音色相同 8. 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 俗话说“隔墙有耳",说明固体也能传声B. “震耳欲聋"主要说明声音的音调高C. “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是根据声音的音色来判断的D. 用超声波清洗钟表等精密仪器,说明声波能传递能量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7小题,共34.0分)9. 戴着耳机在嘈杂的公共场所听音乐时,往往需要增大音量,这是增大了声音的,若长此以往会导致听力下降;一名男低音歌手正在放声高歌, 这里的“低"是指•蜜蜂IminM 翅26400次,则其翅膀振动频率 为 Hz,人耳(能/不能)听到这种声音.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比在水中 _____ (选填“快”或“慢").科学工作者为了探测海底某处 的深度,向海底垂直发射超声波,经过6s 收到回波信号,海洋深处的深度 是m (声音在海水中传播的速度是1500m/s ). 10. 能辨别出琴声和笛声主要依据的是声音的B.音C. 响D 频率11. 将钢尺伸出桌子边缘一定长度,轻重两次敲击改变声音的—;再两次改 变尺子伸出的长度,用同样力度敲击,两次改变声音的—;发现:当尺 子伸出桌子边缘较长时,声音的—(以上3空选填“响度、音调、音色” )较—。

机械运动与声现象综合测试题含答案

机械运动与声现象综合测试题含答案

机械运动与声现象综合测试题含答案一、选择题1. 下列哪种机械运动形式一定伴随着声音的产生?()A. 直线运动B. 旋转运动C. 振动D. 静止答案:C2. 声波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与下列哪个因素无关?()A. 温度B. 湿度C. 声波的频率D. 空气的压力答案:D3. 下列哪种声现象不属于机械波?()A. 折射B. 反射C. 衍射D. 干涉答案:A4. 下列哪种振动形式不会产生声音?()A. 弹簧振子B. 摆动C. 压缩波D. 纵波答案:C5. 人耳能够听到的声音频率范围是()。

A. 20Hz~20kHzB. 20Hz~200kHzC. 10Hz~10kHzD. 100Hz~10kHz答案:A二、填空题1. 声波在介质中传播时,_____ 不断被压缩和稀疏,形成声压的变化。

答案:振动2. 声波的频率越高,声波在介质中的_____ 越强。

答案:传播速度3. 在机械波的传播过程中,_____ 不随时间而改变。

答案:波形4. 当两个声波相互干涉时,它们的_____ 必须相等。

答案:振幅5. 人耳能够感知的声音强度与声波的_____ 有关。

答案:振幅三、简答题1. 请简要说明声波在介质中传播的过程。

答案:声波在介质中传播时,振动不断被介质粒子传递,形成一系列压缩和稀疏的区域,即声压的变化。

这个过程一直持续到声波到达听者的耳朵,耳朵接收到声波的振动,将其转化为神经信号,传送到大脑,从而产生听觉感知。

2. 请简要说明声波的干涉现象。

答案:声波的干涉现象是指两个或多个声波在同一介质中相遇时,它们的振动相互叠加,形成新的振动现象。

当两个声波的相位差为0时,它们的振动方向相同,相互加强,形成干涉增强;当相位差为π时,它们的振动方向相反,相互抵消,形成干涉减弱。

这种现象在声学、光学等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

3. 请简要说明声波的衍射现象。

答案:声波的衍射现象是指声波在遇到障碍物时,波前发生弯曲,绕过障碍物继续传播的现象。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机械运动、声现象》综合测试卷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机械运动、声现象》综合测试卷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机械运动、声现象》综合测试卷学校: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考试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0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第1~8题为单选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第9、第10题为多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两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全选对的得3分,选对但不全的得1分,选错或不选得0分。

1.下列对身边物理量估测的数据,你认为符合实际的是A.中学生100m赛跑的成绩约15秒B.中学生正常步行的速度约为5m/sC.水杯的高度约为11dmD.多数人脉搏跳动100次用时约15s2.如图是用厚刻尺测量木块的长度,其中正确的测量图是A. B. C. D.3.如图所示,把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逐渐抽出玻璃罩内的空气,听到闹铃声逐渐变小,直至听不见,再让空气逐渐进入玻璃罩内,听到闹铃声又逐渐变大。

关于上述实验,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空气可以传播声音B.只要闹铃振动,就可以听到闹铃声C.听不见闹铃声了,是由于闹铃不再振动D.听到闹铃声又逐渐变大,是由于闹铃振动逐渐变剧烈4.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男低音”中的“低”是指声音的响度小B.声源振动的频率越高,发出声音的音调越高C.“引吭高歌”中的“高”是指声音的音调高D.“低声细语”中的“低”是指声音的音调低5.小明利用分度值为1mm的刻度尺测量一个物体的长度,四次测量的数据分别为18.35cm、18.36cm、18.36cm、18.45cm,则测量结果应记为A.18.36cmB.18.357cmC.18.35cmD.18.38cm6.2022年5月10日,天舟四号货运飞船与空间站组合体完成自动交会对接,货运飞船与空间站对接完成后,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货运飞船相对于空间站是运动的B.货运飞船和空间站相对于地球是运动的C.货运飞船相对于地球是静止的,空间站相对于地球是运动的D.货运飞船相对于地球是运动的,空间站相对于地球是静止的7.歌词“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前句描述的运动物体...分别是....和后句的参照物A.青山、青山B.竹排、青山C.青山、竹排D.竹排、竹排8.一个物体在运动过程中前一半路程的平均速度为1m/s,后一半路程的平均速度为3m/s,则该物体全程的平均速度为A.2m/sB.1.6m/sC.1.5m/sD.1.4m/s9.(多项选择)同学们对“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有下面几种看法,不.正确..的是A.声音是由于物体的运动而生的B.声音可在气体、液体和固体中传播,但不能在真空中传播C.声音的传播速度是340m/sD.在钢铁中的声速小于在水中的声速10.(多项选择)甲、乙两物体同时同地向东做匀速直线运动,它们的s-t图像如图。

中考物理总复习《机械运动与声现象》专项训练题(附带有答案)

中考物理总复习《机械运动与声现象》专项训练题(附带有答案)

中考物理总复习《机械运动与声现象》专项训练题(附带有答案)学校: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长度与时间的测量(共3小题)1.(2023秋•二七区校级期末)如图甲所示,树叶的长度是cm;乙图是小强在校运会中参加男子400m比赛的成绩记录,他400m比赛的成绩是s。

2.(2023秋•新密市期末)如图甲所示,小雨用刻度尺测铅笔头的长度,她特意从三个不同角度进行读数,发现三种读数结果并不一样,其中正确的读数角度是图中的(选填“a”“b”或“c”),此铅笔头的长度是cm;图乙中的机械停表的示数为s。

3.(2023秋•金水区校级期末)如图甲,用刻度尺测量一物体的长度,该刻度尺的分度值是,物体的长度是cm;如图乙所示,秒表的读数为。

二.参照物及其选择(共2小题)4.(2022•中原区校级一模)(1)“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中,关于“巍巍青山两岸走”的参照物是。

(2)小丽在测一个物体长度时记录的数据为14.51dm、14.50dm、14.53dm,物体长度测量值应记为dm。

5.(2023秋•二七区校级期末)南北朝傅翕的绝句:“空手把锄头,步行骑水牛;牛从桥上过,桥流水不流。

”其中“步行骑水牛”一句,人骑在牛背上,以牛为参照物,人是的;“桥流水不流”一句,桥流是以为参照物的。

三.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共2小题)6.(2023秋•中原区期末)2023年杭州亚运会上,中国队男女4×100m接力双双夺冠,展示了中国短跑速度。

如图是第一棒选手与第二棒选手正在进行交接棒,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都站在原地静止不动B.传棒运动员在奔跑,接棒运动员站在原地不动C.都在奔跑,接棒运动员速度要大于传棒运动员D.交接棒后,交接棒与第二棒选手的手相对静止7.(2023秋•金水区校级期末)北京时间2023年10月26日11时14分,搭载神舟十七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十七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发射,约10分钟后,神舟十七号载人飞船与火箭成功分离,进入预定轨道,航天员乘组状态良好,发射取得圆满成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声现象 机械运动
一 填空
1. 用一根吸管做一个笛子,在吸管上有五个孔,其中一个是吹孔。

嘴对
着吹孔吹,由于吸管内空气柱发生__________产生笛声。

用手指按住
其他不同的孔吹笛,可以听到不同的声音,这主要通过改变
改变了声音的___________。

2. 小满用手机往家里打电话。

他听出是妈妈在接电话,主要是依据声音
的 不同来判断的。

妈妈让他说话大声些,这是要求增大声音
的 。

3. 36mm= dm ,900s= min .
600μm = cm 0.6km= nm
4. 某同学进行测量记录时因粗心漏掉了单位,请你补上:物理教科书的
厚度为8.2 ,课桌的宽度为0.65 .
5. 如图是测量一木块长度的示意图。

刻度
尺的分度值是_________,物体的长度
是_________________cm 。

6. 请你将下列长度按从大到小的顺序进
行排列
A .太阳的直径为7×1011cm B.原子核的半径为2×10-15m
C .人高度为1.7×103mm
D .珠穆朗玛峰高度为8.84813km
E .万里长城全长为6.7×1012μm
F .课桌长为1m
7. 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这一现象在生活中随处可见。

以同样快慢, 向
同一方向前进的卡车和联合收割机,选 为参照物它们是运动
的;选 为参照物,卡车是静止的。

8. 两辆汽车同向行驶,描述汽车的运动是以________ 作为参照物, 坐
在甲车里的乘客看到乙车在向后退, 该乘客是以________作为参照
物。

这两辆汽车相比较,________车开得快。

9. 沂河某大桥全长约1.7km,晓军骑摩托车以10m/s 的速度匀速通过此
桥,需 s ,以摩托车为参照物.晓军是 的。

10. 歌词“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前一句中________是运动
的,是以_________为参照物;后一句中________是运动的,是以
_________为参照物。

11. 甲是小林同学在不同时刻对公路上的卡车和轿车所拍摄的两幅照片,
由此照片你能否判断出卡车和轿车的运动状态?若将照片拍摄为图
乙,你得到的结论又将怎样?说明理由。


11-30
图甲:1 2 3
图乙:
二选择
1.用大头针在两个塑料杯底部扎一个小洞,把细线插进杯中打结成制成
一个土电话,对其通话过程合理的说法是()
A.声音只在固体中传播
B.声音只在空气中传播
C.声音既在气体中传播也在固体中传播
D.通话过程说明声音可以反射
2.“神十”上天,女宇航员王亚平在太空进行讲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王亚平说话发出声音是因为声带在振动
B.地球上的学生听到王亚平的声音是靠声波传回地球的
C.在“天宫一号”里声音传播的速度为3.0×108米/秒
D.王亚平讲课声音很大是因为她的声音频率很高
3.如图所示,用悬挂着的乒乓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乒乓球会被多次
弹开.这个实验是用来探究()
A.声音能否在真空中传播 B.声音产生的原因
C.音调是否与频率有关 D.声音传播是否需要时间
4.下列做法用来改变音调的是()
A.老师用扩音器讲课
B.摩托车上装消音器
C.用大小不同的力敲击同一个音叉
D.依次敲击装有不同高度水的瓶子
5.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声音在15℃的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
B.宇航员能够进行交流,所以真空能够传声
C.蝙蝠是靠次声波探测飞行中的障碍物和发现昆虫
D.古诗“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中的“乡音无改”是指音调未变
6.下列控制噪声的措施中,属于防止噪声产生的是()
A.晚上休息时关闭房间的门窗B.公共场所不要高声喧哗C.街道上安装噪声监测仪 D.纺织车间的工作人员使用防噪声耳罩7.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声音在各种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一样大
B.只要物体在振动,我们就一定能听到声音
C.减弱噪声的唯一方法是不让物体发出噪声
D.拉二胡时不断地用手指控制琴弦,是为了改变音调
8.某学生在记录测量结果时忘记写单位,试判断下列哪个数据的单位是
“厘米”()
A.一支铅笔的直径是7.1 B.茶杯的高度是11.2
C.物理书的长度是2.52 D.他自己的身高是16.75
9.如图,在测物体长度时,有以下几种方式,其中操作正确的是()
10.“纳米”是一种长度单位,1nm=10-9m,纳米技术是以0.1—100nm
这样的尺度为研究对象的前沿科学,目前我国在对纳米技术的研究方面已经跻身世界前列,1.76×109nm可能是()
A.一个人的身高B.物理课本的长度
C.一座山的高度 D.一个篮球场的长度
11.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
A.如果测量方法都是正确的,那么不论是哪个人测量同一物体的长度都应得到相同的结果
B.两个人测同一物体的长度,测出的数值不同,其中一定有一人的测量方法不正确
C.物体的真实长度是一定的,只要测量方法正确一定不会有误差
D.物体的真实长度是一定的,即使测量方法正确也会产生误差
12.下列关于运动和静止的说法正确的是()
A、“嫦娥一号”从地球奔向月球,以地面为参照物,“嫦娥一号”
是静止的
B、飞机在空中加油,以受油机为参照物,加油机是静止的
C、汽车在马路上行驶,以路灯为参照物,汽车是静止的
D、小船顺流而下,以河岸为参照物,小船是静止的
13.2012年6月16日18时56分,执行我国首次载人交会对接任务的神
舟九号载人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升空,乘员有景海鹏、刘旺、刘洋。

在神舟九号发射升空过程中,正确的说法是()
A.以地面为参照物,航天员是静止的
B.以地面为参照物,航天员是运动的
C.以神舟九号为参照物,航天员是运动的
D.以刘洋为参照物,景海鹏是运动的
14.一辆汽车沿河岸行驶,车上的人看到岸边的树木向西移动,而河上一
艘船却在向东移动,当以船为参照物时,最准确的描述是()
A、车和地面都在向西运动,且地面比车运动得快;
B、车和地面都在向西运动,且车比地面运动得快;
C、车向西运动,地面向东运动;
D、地面向西运动,车向东运动
三实验探究
为了探究误差产生的原因,小名和同学做了如下的实验:
(1)找出几把不同的刻度尺(可以是分度值不同,也可以是制作材料不同),从中取出两把不同的刻度尺,将它们的零刻度线对齐,再看看它们的10cm 或15cm刻度线是否还对齐;换用其它尺子仿照上述方法再做两次。

(2)在一张白纸上画了一根直线,由几个同学独立测量直线的长度,注意:使用的是同一把刻度尺,并将零刻度对准直线的起点。

现在请回答下列几个问题:
①15cm的刻度线不再对齐说明了:
②不同的人测量的结果的最后一位不完全相同,说明了:
四计算
1.一艘巡洋舰用70km/h的速度追赶它前面10km的一艘战斗舰,巡洋舰
追了210km恰好赶上战斗舰。

求战斗舰的速度
2.在一次爆破中,用一根长1m的导火线引爆炸药,导火线以0.5cm/s的速
度燃烧,点火者点着导火线后以4m/s的速度跑开,他能否在爆炸前跑到离爆炸地点600m的安全地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