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癌药物
新型抗肿瘤药物分类

新型抗肿瘤药物分类
抗肿瘤药物目前主要有化疗药物、靶向药物、免疫治疗药物等。
1.化疗药物:
化疗药物也就是细胞毒性药物,如阿霉素分散片、复方环磷酰胺片、注射用奥沙利铂、紫杉醇注射液等。
2.靶向药物:
靶向药物主要针对各种靶向基因突变进行治疗的药物,即以肿瘤细胞的标志性分子为靶点,干预细胞发生癌变的环节的药物,如治疗肝癌的甲磺酸仑伐替尼胶,治疗肺癌的吉非替尼片等。
3.免疫治疗药物:
激素类用药如治疗乳腺癌的来曲唑片、枸橼酸他莫昔芬片,治疗前列腺癌的氟他胺片等。
目前应用较广的免疫抑制剂帕姆单抗、纳武单抗等。
此外还有一些中成药,如康力欣胶囊、复方斑蝥胶囊等。
抗肿瘤药治疗肿瘤的西药及使用说明

抗肿瘤药治疗肿瘤的西药及使用说明为了有效治疗肿瘤,现代医学广泛应用抗肿瘤药物来抑制肿瘤生长和扩散。
在西药中,有多种抗肿瘤药物被推崇为治疗肿瘤的首选。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用的抗肿瘤药物及其使用说明。
一、化疗药物1. 氟尿嘧啶(5-FU)氟尿嘧啶是一种常见的抗肿瘤药物,可以用于治疗不同类型的肿瘤。
使用说明如下:(1)用药途径:静脉滴注或口服。
(2)剂量:根据医生的建议和患者的具体情况确定剂量。
(3)使用周期:一般情况下,每周一次用药,连续数周。
(4)注意事项:在使用期间,应密切监测患者的肝功能、血细胞计数及肾功能等,并随时与医生交流。
2. 卡培他滨(Capecitabine)卡培他滨也是一种常用的抗肿瘤药物,主要用于治疗乳腺癌和结直肠癌等肿瘤。
使用说明如下:(1)用药途径:口服。
(2)剂量:根据医生的建议和患者的具体情况确定剂量。
(3)使用周期:一般情况下,每日两次用药,连续2周,然后停药1周。
(4)注意事项:在使用期间,应密切监测患者的肝功能、血细胞计数及肾功能等,并随时与医生交流。
二、靶向治疗药物1. 埃克替尼(Erlotinib)埃克替尼是一种常用的靶向治疗药物,主要用于治疗非小细胞肺癌。
使用说明如下:(1)用药途径:口服。
(2)剂量:根据医生的建议和患者的具体情况确定剂量。
(3)使用周期:一般情况下,每日一次用药。
(4)注意事项:在使用期间,应密切监测患者的肝功能、血细胞计数及皮肤反应等,并随时与医生交流。
2. 曲妥珠单抗(Trastuzumab)曲妥珠单抗是一种用于治疗HER2阳性乳腺癌的靶向治疗药物。
使用说明如下:(1)用药途径:静脉注射。
(2)剂量:根据医生的建议和患者的具体情况确定剂量。
(3)使用周期:一般情况下,每周一次用药。
(4)注意事项:在使用期间,应密切监测患者的心脏功能,并随时与医生交流。
三、免疫治疗药物1. 阿帕替尼(Apatinib)阿帕替尼是一种新型的免疫治疗药物,主要用于治疗胃肠道肿瘤。
抗癌药物研发

抗癌药物研发癌症是当今世界面临的重大健康挑战之一,而抗癌药物的研发则是医学领域的热门话题。
本文将从抗癌药物的定义、研发过程以及前景展望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抗癌药物的定义抗癌药物是一类具有特定化学结构和生物活性,能够干扰癌细胞生长和扩散的药物。
它们通常通过抑制癌细胞的DNA复制、蛋白质合成或基因表达来发挥作用,从而阻断癌细胞的增殖并引导身体免疫系统攻击癌细胞。
二、抗癌药物的研发过程1. 发现新靶点:抗癌药物的研发首先需要确定癌症发生的特定靶点,这些靶点可能是异常激活的蛋白质、抑癌基因突变等。
科学家通过对肿瘤细胞进行基因组学和组学研究,寻找与癌症有关的新靶点。
2. 药物设计与合成:根据确定的靶点,科学家进行分子建模和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寻找能够与靶点结合并发挥抗癌作用的分子结构。
接着,药物化学家利用化学合成技术合成出具有理想药效和生物活性的候选分子。
3. 体外实验:候选分子被用于体外实验,通过细胞毒性实验和化合物代谢研究等方法,评估其对癌细胞的杀伤作用和生物活性。
4. 动物试验:具有潜在疗效的候选分子将进行动物模型试验。
这些试验能够模拟人体内癌症的生长和发展情况,评估药物的安全性、药效以及副作用等关键指标。
5. 临床试验:在通过了动物试验并获得相应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数据后,候选分子将进入临床试验阶段。
临床试验通常包括三个阶段:I期试验是对药物的耐受性和最佳剂量进行评估;II期试验则是评估药物的治疗效果和副作用;III期试验是通过与现有治疗方案比较,验证药物的疗效和安全性。
三、抗癌药物研发的挑战1. 复杂性:癌症是一种高度异质性疾病,不同类型的癌症有着不同的致病机制和生物特征。
因此,研发一种通用的抗癌药物是十分困难的。
2. 耐药性:癌细胞具有很强的适应性,容易对抗癌药物产生抗药性。
这意味着一个药物的疗效可能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下降,甚至完全失效。
3. 安全性:抗癌药物的研发需要兼顾疗效和安全性。
一些候选分子可能会对正常细胞产生毒副作用,给患者带来不可逆的伤害。
抗癌药治疗癌症的西药适应症及用法介绍

抗癌药治疗癌症的西药适应症及用法介绍癌症是一种严重的疾病,世界各地的医学界一直在为寻找有效治疗癌症的方法而不断努力。
其中,抗癌药物被广泛应用于癌症治疗。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抗癌药物的适应症及其用法,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癌症治疗。
一、阿斯匹林(Aspirin)阿斯匹林是一种常见的非甾体抗炎药,已被广泛用于心脑血管疾病的治疗,但现在也被用于预防某些癌症的发生和扩散。
适应症方面,阿斯匹林主要适用于结肠直肠癌的预防,尤其是早期结肠直肠癌的高危人群。
用法方面,一般建议口服阿斯匹林,剂量视个体情况而定。
需要注意的是,阿斯匹林也有一定的副作用和禁忌症,因此在使用前应咨询专业医生。
二、紫杉醇(Paclitaxel)紫杉醇是一种常用的癌症治疗药物,广泛用于乳腺癌、卵巢癌、前列腺癌等多种癌症的治疗。
适应症方面,紫杉醇主要用于各种实体瘤的化疗,尤其是用于治疗晚期和复发性的癌症。
用法方面,紫杉醇一般通过静脉滴注给药,剂量和用药周期根据具体治疗方案而定。
紫杉醇的副作用较多,包括骨髓抑制、过敏反应等,因此在使用时应密切监测患者的身体状况。
三、吉非替尼(Gefitinib)吉非替尼是一种有效的靶向治疗药物,被广泛应用于非小细胞肺癌的治疗。
适应症方面,吉非替尼主要适用于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突变阳性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
用法方面,吉非替尼一般口服给药,剂量和疗程根据具体情况而定。
需要注意的是,吉非替尼可能引发一些副作用,如皮疹、腹泻等,患者在用药期间应密切关注身体反应。
四、依托泊苷(Ibrutinib)依托泊苷是一种新型的靶向治疗药物,被广泛用于治疗白血病和淋巴瘤。
适应症方面,依托泊苷适用于成人慢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CLL)、小型淋巴细胞性淋巴瘤(SLL)以及玛氏细胞淋巴瘤的治疗。
用法方面,依托泊苷一般口服给药,剂量和用药周期需遵循医生的建议。
依托泊苷的副作用相对较轻,并且可以通过定期监测血液和身体状况来调整治疗方案。
综上所述,抗癌药物在癌症治疗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抗癌药物使用说明书

抗癌药物使用说明书
使用说明书
抗癌药物使用说明书
1. 产品名称:抗癌药物
2. 通用名称:抗癌药物
3. 成分及含量:详见包装标签
4. 性状:白色或淡黄色片剂或胶囊
5. 适应症:
抗癌药物适用于治疗多种癌症,如:乳腺癌、肺癌、胃癌、结直肠癌等。
6. 用法及用量
6.1 使用前请仔细阅读说明书,并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6.2 建议空腹服用,每日一次。
6.3 成人用药剂量:视患者的具体情况而定,一般为每次口服100毫克。
6.4 儿童用药剂量:根据医生指导,因个体差异而定。
6.5 用药时间:按医生要求使用,一般为每个疗程28天。
7. 注意事项:
7.1 禁止过量使用。
7.2 孕妇、哺乳期妇女和儿童禁止使用该药物。
7.3 使用过程中如发现不良反应,请及时咨询医生。
7.4 长期使用时需定期复查相关指标,如肝肾功能等。
7.5 所有药物均应放置在儿童无法接触到的地方,避免误食。
8. 贮藏:
8.1 请存放于阴凉、干燥的地方。
8.2 避免阳光直射。
8.3 请注意避免与其他药物混合存放。
9. 有效期:详见包装标签
10. 说明书最后更新日期:2022年XX月XX日
重要提示:
本说明书为一般情况下的常规使用说明,具体用药方案请遵循医生的指导。
若使用过程中出现不适或疑问,请咨询医生。
如何正确使用抗癌药物

如何正确使用抗癌药物抗癌药物作为目前治疗癌症的重要手段之一,在患者的康复过程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由于抗癌药物的特殊性质和使用限制,正确使用抗癌药物变得至关重要。
本文将探讨如何正确使用抗癌药物,以提高治疗效果,保护患者的健康。
一、理解抗癌药物的作用机制抗癌药物通过干扰癌细胞的生物代谢进而阻断癌细胞的生长和扩散。
理解抗癌药物的作用机制有助于患者和家属科学合理地认识抗癌药物,增强治疗的信心。
二、遵医嘱正确使用抗癌药物1.遵守用药时间、剂量和频率。
严格按照医生的指导,每天定时服用抗癌药物,不能随意更改剂量和服药频率。
2.避免漏服和超量服用。
漏服会导致疗效减弱或失效,超量服用则可能引起毒副作用。
3.不随意更换抗癌药物。
抗癌药物的选择和替换需要经过医生的判断和评估,患者不能自行决定更换药物。
4.避免过度依赖抗癌药物。
抗癌药物是辅助治疗手段,患者还需结合其他治疗方法,如手术、放疗等,才能提高治愈率。
三、注意饮食调理和生活方式1.合理饮食。
抗癌药物容易引起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等副作用,患者可以选择清淡易消化的饮食,适量进食,避免食用腥膻辛辣等刺激性食物。
2.增强免疫力。
保证充足的睡眠,戒烟限酒,适当进行运动,均衡饮食等,提升身体免疫力,对于抗癌药物的敏感性会有所减弱。
3.避免受到刺激。
抗癌药物会对皮肤、口腔等部位产生一定影响,患者需避免受到日晒、磨损等刺激,保持皮肤清洁,定期监测口腔黏膜情况。
四、及时告知医生用药情况患者在使用抗癌药物的过程中,若出现不适症状或药物副作用,应及时告知医生,以便其调整用药方案或对症处理。
五、合理储存和处理废弃药物1.储存抗癌药物需放置在干燥、阴凉、避光的环境下,防止药物受潮、变质。
2.处理废弃药物时应遵循相关规定,尽量选择环保的处理方式,避免对环境造成污染。
六、积极配合随访和检查患者在使用抗癌药物期间,应积极配合医生的随访和检查工作,及时反馈用药效果和药物副作用,以便医生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常用抗癌药物的用途和禁忌症

常用抗癌药物的用途和禁忌症在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下,抗癌药物在治疗恶性肿瘤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抗癌药物能够通过不同的机制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和扩散,起到治疗肿瘤、延长患者生存期的效果。
然而,每种抗癌药物都有其特定的用途和禁忌症。
以下将就几种常用的抗癌药物进行介绍。
第一节:化疗药物化疗药物是目前常用的抗癌药物之一,其通过抑制肿瘤细胞的分裂和增殖来达到抗癌的目的。
常见的化疗药物有顺铂、紫杉醇、替腺嘌呤等。
这些药物适用于各类实体肿瘤的治疗,如乳腺癌、肺癌、食管癌等。
然而,化疗药物也存在一些禁忌症,例如,对该药物过敏的患者、孕妇以及有严重心、肝、肾功能损害的患者应慎用或避免使用。
第二节:靶向治疗药物靶向治疗药物是一类作用靶点明确的抗癌药物,通过干扰肿瘤细胞的生长信号通路,阻断肿瘤细胞的增殖和扩散。
常见的靶向治疗药物有替尼、吉非替尼、西罗莫司等。
这些药物多用于治疗特定癌症,如慢性髓细胞白血病、乳腺癌、肺癌等。
然而,靶向治疗药物也有一些禁忌症,如对该药物过敏、有心脏瓣膜病变或严重心功能不全的患者应慎用。
第三节:免疫治疗药物免疫治疗药物是一种新型的抗癌药物,通过激活和增强机体自身的免疫反应来达到治疗肿瘤的效果。
常见的免疫治疗药物有PD-1抑制剂、CTLA-4抑制剂等。
这些药物适用于多种肿瘤的治疗,如黑色素瘤、肺癌、鼻咽癌等。
然而,免疫治疗药物也有一些禁忌症,如存在严重的自身免疫性疾病、感染性疾病或器官移植者等应慎用或避免使用。
第四节:激素治疗药物激素治疗药物是一种常用于激素敏感性肿瘤的治疗方法,通过干扰肿瘤细胞的激素信号通路来起到治疗作用。
常见的激素治疗药物有雌激素受体拮抗剂、雄激素受体拮抗剂等。
这些药物多用于乳腺癌、前列腺癌等激素相关性肿瘤的治疗。
然而,激素治疗药物也存在一些禁忌症,例如,对该药物过敏的患者、患有激素相关性疾病或存在其他明确禁忌症的患者应慎用或避免使用。
综上所述,抗癌药物的用途和禁忌症与疾病种类、患者个体差异有关。
抗癌药物用法与副作用分析

抗癌药物用法与副作用分析抗癌药物是治疗癌症的关键工具之一。
它们可以通过不同的机制抑制癌细胞的生长和扩散,帮助患者延长生存期并提高生活质量。
然而,随着抗癌药物的使用,副作用也不可避免地会出现。
本文将对抗癌药物的用法和常见的副作用进行分析,以帮助患者和家属更好地理解和应对治疗过程中的挑战。
一、手术前后的抗癌药物用法手术是治疗癌症的主要方式之一,但仅通过手术难以完全清除癌细胞。
因此,在手术前后常常会使用抗癌药物来辅助治疗。
术前的抗癌药物主要目的是缩小肿瘤的体积,减少手术难度。
术后的抗癌药物则旨在防止癌细胞复发和扩散,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抗癌药物的用法通常为口服或静脉注射。
口服药物需要遵循规定的用药时间和剂量,一般会在手术前的几周开始使用,并持续几个月。
静脉注射通常在手术后立即开始,并进行一定周期的治疗。
具体的用药方案应由医生根据患者的情况来确定。
二、常见的抗癌药物副作用1. 消化系统副作用抗癌药物常常对消化系统产生不良反应,包括恶心、呕吐、腹泻等。
这些副作用可能会对患者的饮食摄入和身体营养状况造成影响。
在使用抗癌药物期间,一些患者可能需要调整饮食习惯、补充营养物质,以缓解这些不适症状。
2. 免疫系统副作用抗癌药物可能对免疫系统产生抑制作用,导致患者抵抗力下降,易感染各种病菌。
因此,患者在接受抗癌治疗期间,应该尽量避免接触感染源,并注重个人卫生,以减少感染的风险。
3. 血液系统副作用某些抗癌药物可能会对造血系统产生不良影响,导致贫血、血小板减少等。
这些副作用可能会导致患者感到疲倦、头晕或出现出血倾向。
医生通常会对患者的血常规进行定期检查,并根据需要进行相应的治疗。
4. 心脏和肺部副作用某些抗癌药物可能会对心脏和肺部产生不良影响,导致心脏功能减退、呼吸困难等。
在使用这类药物期间,医生会密切监测患者的心肺功能,并根据需要调整用药方案,以保证患者的安全。
5. 精神和情绪副作用抗癌药物可能对患者的精神状态和情绪产生影响,导致焦虑、抑郁、失眠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抗癌药物靶向制剂研究现状[摘要] 抗癌靶向药物能选择性地与靶组织发生反应,并长时间缓慢地在病灶释放药物,对化疗起到很好的辅助作用。
本文以目前受到广泛关注和重点研究的抗癌靶向药物制剂为题,从靶向制剂的优势、抗癌靶向药物载体分类等方面进行了探究。
[关键词] 靶向药物;靶向给药系统; 载体;抗癌[Abstract] Targeted anti-cancer drugs can selectively react with the target tissue, and slowly release the drug for a long time, chemotherapy has played a good supporting role. This paper is studying at home and abroad and has made some progress in the anti-cancer drugs targeting agents, from targeted therapy design patterns, the classification of targeting agents, anti-cancer drugs targeted drug delivery and targeting the factors that affect areas such as the inquiry.[Keywords]targeted drugs;targeted drugs delivery system chemotherapy;carriers ;anti-cancer引言:伴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生活节奏不断加快、环境污染进一步加剧,人们的身体健康也受到了严重威胁,其中癌症便是扼杀人们健康的头号杀手。
传统的治疗手段对于癌症往往无法取得很好的治疗效果,所幸随着科技的进步,治疗手段也得到发展,γ刀、X线刀、热疗等治疗手段不断涌现[1],把治疗癌症带进了新天地。
而靶向制剂作为当今治疗癌症的有效的新型手段,更是为癌症患者带来了新希望。
靶向给药系统在特定的导向机制作用下,将药物输送到特定靶器官充分发挥治疗作用,在提高药物疗效,降低不俍反应等方面具有广阔前景。
[2]1.靶向制剂的优势半个多世纪以来,化疗一直是治疗恶性肿瘤的较为成熟的重要手段之一。
但化疗限于药物普遍用量偏大, 患者在用药期间经常会发生各种变态反应和产生多重耐药性,致使病人被迫停药,贻误了治疗时机、多数缺乏专一性,对正常组织也能产生严重的毒副作用等缺点,一直无法成为治愈癌症的理想手段。
为了提高抗癌药物的疗效,克服化疗中的不足,药物靶向治疗应运而生,在提高化疗药物疗效的同时,也降低药物毒副作用,所以药物靶向治疗具有广阔前景[3]。
靶向制剂广义地包括所有具靶向性的药物制剂。
靶向抗癌药物就是针对分子靶点的抗癌药物,这类药物的针对性强,效果显著,就好像击靶一样。
靶向药物的出现充分证明了以分子为靶点治疗肿瘤的巨大潜力,这类药物改变了传统化疗药物对所有快速分裂的细胞全面打击的方式,针对肿瘤细胞的基因突变或基因表达异常进行治疗。
[4]目前有关基因治疗方面的研究正在逐步深入,并有进一步扩大的趋势。
[5]研究者认为,利用靶向制剂进行癌症治疗具有以下优势:①药物易与机体结合;②;靶向载体能准确到达特定部位;④药物作用寿命长,避免药效受影响。
[6]2.靶向制剂分类2.1聚酸酐聚酸酐作为一类新型合成生物可降解医用聚合物,由于其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药物释放速度可调节等优点,很快广泛应用于药物控制释放领域。
[7]Brem等[8]报道采用聚酸酐和卡氮芥制备卡氮芥聚酸酐控释片,能保持连续释放卡氮芥达3周之久,病灶部位的浓度是静脉给药的100倍以上。
[9]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于1996年批准卡氮芥聚酸酐控释片用于治疗复发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10]。
侯雪梅等[11]的研究结果表明从聚合物中释放的药物能显著抑制大鼠颅脑肿瘤细胞生长。
Walter等[12]也报道用紫杉醇和聚酸酐制备柴杉醇聚酸酐缓释片,结果表明紫杉醇聚酸酐缓释片具有明显的抗癌作用。
[13]2.3壳聚糖壳聚糖(chitosan)是甲壳素的脱乙酰产物,是自然界存在的唯一一种带正电荷碱性多糖,无毒、无刺激性、无致敏性、无致突变作用,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生物可降解性,而且有抗菌抗炎、促进伤口愈合和直接抑制肿瘤细胞的作用。
[14]壳聚糖作为药物载体可以控制药物释放、延长药物疗效、降低药物不良反应,提高疏水性药物对细胞膜的通透性和药物的稳定性及改变给药途径,还可以大大加强制剂的靶向给药能力。
徐蔚等参照GuptaPK的统计学处理方法,引入全面优化微球的制备工艺,以壳聚糖为载体制得碳铂壳聚糖微球。
[15]关良等将顺铂粉末溶解在1.25%几丁质溶液及植物油中,然后加入戊二醛与石油醚,沉淀,真空减压干燥,得到缓释型顺铂缓释微球[16];在大鼠瘤内植入该微球研究表明:顺铂在大鼠C6脑胶质瘤肿瘤组织内浓度很高,而在正常的脑组织、血浆、肾脏等浓度很低。
[17]实验结果揭示该微球具有良好的靶向性,同时也延长药物与肿瘤的接触时间,降低了全身其他组织对药物的暴露。
[18]2.4脂质体刘占川等用卡氮芥脂质体对脑胶质瘤的作用研究结果表明:该脂质体改善药物在体内转送过程,增加药物的稳定性,提高卡氮芥生物利用度,延长作用时间[19]。
刘暌等以明胶、琼脂为载体,进行体外释药试验,结果发现释放时间持久较长,且缓释效果明显 [20]。
他们同时也研究该控释片瘤内给药对大鼠C6脑胶质瘤的治疗作用,结果表明:该控释片能明显缩小瘤体体积,大大地延长了荷瘤大鼠的生存期。
[21]马金阳等研究了以壳聚糖作为颅内局部缓释化疗载体的可行性,结果表明壳聚糖对脑组织无明显不良影响,可用作颅内局部缓释化疗的载体。
[22]另外目前还有关于虫草多糖脂质体药效学的研究,实验结果表明虫草多糖脂质体对小鼠CCL4所致肝损伤的组织有一定保护作用[23]。
2.5羟基喜树碱羟基喜树碱是喜树碱的半合成衍生物,具有更强的抗肿瘤作用和广泛的抗瘤谱[24]。
施斌等选用司盘60和聚乙二醇化聚十六烷基氰基丙烯酸酯纳米囊泡为载体材料,制备隐形纳米囊泡,进行药代动力学实验和小鼠S180肉瘤的抑瘤实验。
[25]证实聚乙二醇修饰纳米囊泡明显优于原药及未经PEG修饰的纳米囊泡,具有最佳肿瘤靶向作用。
[26]阎昭等观察了纳米HCPT静脉推注后小鼠体内组织分布情况,并与HCPT比较组织分布特征,[27]证实纳米HCPT与HCPT相比,能够更多地进入组织器官并具有明显的肝组织靶向性,在肝组织中可较长时间保持较高药物浓度。
[28]结语随着生物技术的发展,靶向制剂的应用越来越多地被人们重视,其应用范围被不断地发掘。
[29]另外,新的制剂技术和控药技术也被不断研发。
可以想象在未来的时间里,针对更细化部位和特定的微小用量的新一代抗肿瘤药物在抗癌治疗中将发挥重要作用,成为抗癌药物的骨干力量。
[30]参考文献[1]孙存杰,李钢,胡伟,王国明.多层螺旋CT体部γ刀定位扫描技术的研究[J].CT理论与应用研究,2004(4):51-54[2]丁立,张钧寿,赵骏.药物肝靶向性研究的最新动态[J].中药新药杂志,1998,7(3):180~183[3]张雪梅.靶向制剂研究进展[D].毫州职业技术学院药学系,2005:35-36[4]沈云婕,朱珺.新型分子靶向抗癌药物的研究进展[J].世界临床药物,2007,28(5):288-292[5]杨宗炎.抗肿瘤药物国内外进展[J].上海医药,1999,20(2):35~39[6]罗兰,潘金火.微粒作为靶向制剂载体的研究进展[J].中国医药工业杂志,1998,29(9):424~428[7]曾凡彬,陆彬,杨红.盐酸川芎嗪肺靶向微球理化性质的研究[J].中国医药工业杂志,1998,29(8):354~359[8]李学涛,田景振,张玉娟.靶向制剂的研究进展[J].食品与药品,2006,8(2A):13-17[9]翟光喜,邹立家,张天民.低分子肝素脂质体喷雾凝胶的研制[J].中国医药工业杂志,1998,29(6):261~264[10]金方,谢保源,施丽.用于全身治疗的鼻腔给药系统[J].中国医药工业杂志,1998,29(3):137~141[11]侯雪梅,崔黎丽,李国栋,李卫华.抗肿瘤药物靶向制剂研究进展[J].药学实践杂志,2007,25(5):273-275,280[12] 纳米制剂技术在靶向制剂研究中的应用进展[J].中国医学工程,2003,6:63-67[13] 岳峰,贾涛.紫杉醇脂质体与紫杉醇治疗晚期食管癌的疗效研究[J].实用心肺脑血管病杂志,2010,18,(10):1474-1475[14]刘健,高建辉,刘晓秋.斑蝥素及其衍生物的研究进展[J].中药材,2003,26(6):453-455[15]李超英, 黄园.靶向制剂成型技术[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16]任海霞,朱家壁,汤玥.微球制剂的应用研究进展[J].药学进展,2007,31(2):59-63.[17]王炎,李琦,曹伟家.纳米中药治疗肿瘤的研究[J]. 中西医结合学报.2007,5(6):697-701[18]关良,张纪.缓释型顺铂瘤内治疗大鼠C6胶质瘤的药动学[J].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2002,16(1):66-69.[19]于锋节.多肽在中枢神经系统释放的难题与对策[J].药学进展,1992,16(3):152~155[20]杨宗炎.抗肿瘤药物国内外进展[J].上海医药,1999,20(2):35~39[21]杨莉,成丽,魏于全.脂质体在肿瘤靶向治疗中的应用[J].华西医学,2005.2:387-388[22]马金阳,黄书岚,何文,等.壳聚糖颅内局部缓释化疗载体的初步研究[J].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2005,10(2):127[23]张永恒.现代靶向制剂[M].哈尔滨: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1995:25-28.[24]逯敏飞,程永清,李丽君,伍建军.被动靶向药物载体的研究进展[J].材料导报,2005,19(9):108-110[25]平其能,郭健新.脂质体在基因治疗中的应用[J].药学进展,1998,22(2):69~74[26]庄意冰,王春龙,石珍.结肠靶向粘附释放系统的展望[J].中国药学杂志,1998,33(8):456~458[27]盛杰,古丽萍,王晓文.靶向结肠释放系统[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1998,18(1):38~39[28]谈晚生,江承松. 纳米技术及制剂在临床的应用[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03,23(8):495-496[29]何爱明. 抗肿瘤药物的靶向制剂进展[J].福建师大福清分校学报,2006(5):55-58 .[30]江世亮.癌症新攻略——癌症治疗迎来第二个黄金时代[J],世界科学.2004,12:2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