爬蜂病 的 防 治

合集下载

蜜蜂病虫害预防与治疗技术

蜜蜂病虫害预防与治疗技术

蜜蜂病虫害预防与医治技术蜜蜂是蜜蜂科资源昆虫的统称,因能采花酿蜜而被人们所熟知和利用,尤以中蜂和意蜂最常见,其中中蜂是我国土生土长的良好蜂种,而意蜂则是我国引进的高产型蜂种,下面一起来看一看蜜蜂病虫害预防与医治技术吧!一、爬蜂病【病原】爬蜂病并不特指某一种蜂病,而是泛指以蜜蜂非常爬行动特点的所有蜂病,例如蜜蜂麻痹病毒、蜜蜂孢子虫、蜜蜂螺原体、蜜蜂马氏管变形虫等都可能引发爬蜂病。

【症状】前期蜂群表现出烦躁不安、下痢、工蜂护脾能力差等非常,中期表现为工蜂呈跳跃式飞行、大量成年工蜂坠落箱底,后期表现为工蜂完全失去飞行能力、在巢门外蠕动爬行,严重时工蜂在蜂箱邻近的草丛或坑洼中扎堆死亡。

【防治】①蜜蜂麻痹病毒等病毒引发的可用新生霉素、金霉素等防治。

②蜜蜂孢子虫、蜜蜂马氏管变形虫等原虫引发的可用甲哨唑片饲喂。

③蜜蜂螺原体引发的可用磺胺类药物防治。

二、烂子病【病原】烂子病是蜜蜂常见幼虫病,学名欧洲幼虫腐臭病,危害对象主要是中蜂,病原主要是蜂房蜜蜂球菌,其次是蜂房芽孢杆菌、侧芽孢杆菌、变异型蜜蜂链球菌等次生菌。

【症状】烂子病主要危害幼虫,患病幼虫多在3~4日龄未封盖时死亡,严重时走近蜂场便能闻到一股怪味,脾上显现花子现象且幼虫日龄大小不一,腐烂虫尸易取出或被工蜂排除,稍有黏性但不能拉成丝状,用摄子夹出有酸臭味,虫尸干燥后变成深褐色。

【防治】①确保蜂群中饲料充足,同时要确保蜂余外脾或至少蜂脾相称。

②磺胺类药物对烂子病有效,每千克1:1糖浆或蜂蜜水加入1克磺胺噻唑钠调匀后饲喂蜂群。

③烂子病有极强的沾染性,患病蜂群必须要隔离医治,健康蜂群也要用药物预防。

三、黑蜂病【病原】黑蜂病的病原是蜜蜂麻痹病毒,病毒主要寄生在成年蜜蜂的头部,其次是胸、腹部神经节的细胞质内,另外在成年蜂肠道、上颚腺和咽腺内也检测出了蜜蜂麻痹病毒。

【症状】病蜂麻痹痉挛,行动迟缓,身体不断地抽搐颤抖,丧失飞行能力,翅和足伸开,衰弱地振翅,无力地爬行,有的腹部膨大,有的身体瘦小,常被健康蜂逐出巢门,后期体表发黑,绒毛脱光,腹部收缩,如油炸过的一样。

爬蜂的主要原因与治疗原稿

爬蜂的主要原因与治疗原稿

爬蜂的主要原因及治疗爬蜂的种类很多,“爬蜂病”是个广义词,“爬蜂病”的共同特点是成年蜂失去飞翔能力,在地面及蜂箱内爬行。

“爬蜂病”分为传染性与非传染性两大类型。

传染性“爬蜂病”包括蜜蜂孢子虫病、蜜蜂螺旋体病和蜜蜂病毒病。

非传染性“爬蜂病”包括寄生螨造成的爬蜂(多为幼蜂)、中毒性爬蜂。

“爬蜂病”主要分为以下几种:第一种:孢子虫爬蜂又称孢子病,症状为后肠呈水状液体,水状液体中有微小的几粒至几十粒不等的白色物体,有恶臭,在显微镜下观察外观,类似缩小的小麦粒,用肉眼看是一个小白点。

蜜蜂在春繁期间,遇到低温阴雨,潮湿时会出现以上问题,孢子虫型爬蜂主要发生在高加索蜂种,东北黑蜂及其他好友高蜂血统的蜂种和部分纯种蜜蜂。

这种爬蜂病蜂王也很容易感染,感染后的蜂王腹部臃肿肥大,产卵能力降低或者停止产卵。

这种疾病传播很快,蜜蜂平均寿命极短。

这种爬蜂病我们使用烟曲霉素或者甲硝唑治疗。

第二种:生物碱爬蜂。

中性或碱性花蜜破坏蜜蜂中、后肠酸性体液的酸碱度,症状是后肠中有大量黄色或淡黄色粪便,无恶臭,有一定的粘稠性。

用兽用治疗肠炎类药物加酸性植物果实(如:山楂酱)或适当饲喂酸性糖浆,保证蜜蜂胃液适当的酸性就可以了。

第三种:营养不良性爬蜂。

这种爬蜂病是由于蜜蜂食用脂肪含量过高、淀粉含量过高、蛋白质含量过低的物质引起蜜蜂营养不均衡造成的。

这种原因造成的爬蜂只需调整饲料就可以了。

第四种:食物污染性爬蜂。

症状为后肠颜色呈灰暗色或者灰褐色的较浓厚液体。

不论幼虫期间还是成蜂期间,蜜蜂食用了污染性脏水(尤其是脏水中含大量漂浮性杂质或化工污水等)或花粉中的尘土等非食物源杂质。

北方春天的大风会把尘土等蜜蜂不能消化的物质吹到植物的花的表面,粘附在花蕊或花序上,蜜蜂在采集花粉期间会把这些有害的物质无意中带回巢房。

这些不易被消化分解的甚至有害的物质,在蜜蜂后肠积累越多对蜜蜂的危害性越大,尤其是对从幼虫到新蜂可以飞行以前这段期间若食入这样被污染的水或者花粉,就会在蜜蜂试飞期间集中出现爬行状态。

黑蜂病的症状及治疗方法

黑蜂病的症状及治疗方法

黑蜂病的症状及医治方法黑蜂病是蜜蜂常见的一种沾染性疾病,亦称麻痹病、瘫痪病、爬蜂病等,因患病工蜂体表发黑、绒毛脱光、腹部收缩如油炸过的一样而得名,特点是沾染快、病性重且固执难治,下面来看一看黑蜂病的症状及医治方法吧!一、诱发病原黑蜂病的病原是蜜蜂麻痹病毒,病毒主要寄生在成年蜜蜂的头部,其次是胸、腹部神经节的细胞质内,在成年蜂肠道、上颚腺和咽腺内也检测出了病毒,病毒粒子呈不等轴形且含几种分子大小在0.35~1.35kb的单链RNA,直径约60纳米。

二、典型症状病蜂因神经细胞直接受病毒侵害而麻痹痉挛,行动迟缓,身体不断地抽搐颤抖,丧失飞行能力,翅和足伸开,衰弱地振翅,无力地爬行,有的腹部膨大,有的身体瘦小,常被健康蜂逐出巢门,后期体表发黑,绒毛脱光,腹部收缩,如油炸过的一样。

三、流行规律黑蜂病流行有一定的季节性,例如春末夏初阴雨天气过量、蜂箱内湿度过大时容易爆发,夏末秋初久旱无雨、气候干燥时也容易爆发,此病固执难治且有极强的沾染性,病原可通过养蜂人调换巢脾、利用病群育王等行动在蜂群之间传播。

四、防治方法1、选育蜂种:养蜂人要积极选育抗病和耐病蜂种,在黑蜂病高发期还要及时补饲蛋白质饲料以增强蜂群的抗病力。

2、蜂具消毒:黑蜂病高发期积极用升华硫、甲酸等彻底的给蜂具消毒,同时蜂群的饲料必须科学配制并严格消毒。

3、药物防治:新生霉素和金霉素对黑蜂病有效,具体用法是每20万单位加2斤糖浆喷脾,2天一次,连续喷2~3次。

五、注意事项1、黑蜂病有两种类型,一种是大肚型(病蜂腹部膨大),一种是黑蜂型(病蜂体表发黑),预防和医治时要注意鉴别。

2、黑蜂病是一种病毒性蜂病,在黑蜂病高发期要积极补饲蛋白质饲料,同时要异地引种以免蜂群长在即亲繁育。

3、黑蜂病的特点是沾染快、病性重且固执难治,发觉蜂群患病一定要立刻隔离医治,以免将病毒沾染给健康蜂群。

蜜蜂应激性爬蜂的成因及预防措施

蜜蜂应激性爬蜂的成因及预防措施

蜜蜂应激性爬蜂的成因及预防措施浙江省慈溪市畜牧中心罗建能应激是蜜蜂机体(群体)的防御性、保护性反应,是蜜蜂在生物进化过程中,机体(群体)获得稳定内环境的适应性机制。

蜜蜂在长期的自然选择与进化过程中,形成了适应栖息场所内外环境的能力,但当蜜蜂的内环境或外环境的变化程度超过了蜜蜂群体所能承受的限度时,蜂群易在短时间内发生爬蜂等病态反应。

应激性爬蜂的内因是成年工蜂发生生理性病变,外因(应激原)有营养、气候和蜜源等方面。

外因是根源,内因是结果,“爬蜂”则是结果的具体症状表现。

一、成因1、温度温度过高或过低都是引起发病的根源。

一方面,江浙一带蜜蜂春繁一般1月初就开始,早春繁殖期由于巢温过低或者遇寒流突然袭击,此时蜂群的群势小,工蜂的护子能力又相对较弱;另一方面,夏天由于长时间高温干燥,当外界气温高达36℃以上,空气相对湿度在79%以下时,蜂群内如果蜜蜂较少、子脾较多时,此时蜂群群体温控能力会降低,蜜蜂在幼虫阶段易发生某些生理性病变,当这批幼虫发育成成蜂出房后,由于机体功能的不健全,第一次出巢试飞时往往是爬出巢门而无飞翔能力,呈现“爬蜂”症状在箱前地上死亡。

蜜蜂在长途运输过程中,由于长时间通风不良,群内高温潮湿,使蜂群受闷,易引起成年工蜂机体发生生理性病变。

蜂群在运输过程中,群内蜜蜂极度不安,产出大量热量,使蜂群内温度增高,蜂群往往表现烦躁不安,在到达下一个蜜源场地后,蜂群易发生大批涌出巢门的“爬蜂”现象。

江浙地区早春往往多阴雨天气,气温变化大,蜂群内部湿度大,遇突然转晴气温回升及外界油菜蜜源刺激,易发生应激性爬蜂;另外经长途转运的蜂群,由于震荡、缺蜜等原因,或受新场地蜜源、环境等条件的刺激,有时也会发生应激性爬蜂。

2、营养由于冬季储存的越冬饲料糖质量不好或者春繁时饲喂代用花粉比例过高、花粉质量有问题等,蜜蜂食后会引起营养不良、肠道积食无法正常排泄,蜂群常发生非传染性大肚病、下痢病。

轻病群,蜜蜂在天气晴暖时,外出飞翔排泄后可以自愈;重病群,患病蜜蜂由于飞行困难,为了排泄常爬出巢外,由于行动缓慢,常受冻而死,引起蜜蜂的大量死亡,造成蜂群春衰。

用中草药防治蜂病,精心收藏篇,新蜂友必看!

用中草药防治蜂病,精心收藏篇,新蜂友必看!

用中草药防治蜂病,精心收藏篇,新蜂友必看!用中草药防治蜂病;1治蜂螨兼治巢虫方一 :百部 20 g, 60度以上白干酒 500 mL。

将中药百部浸入酒中7天,用浸出液 1:1对冷水喷蜂、脾,有薄雾为度 , 6天一次 ,治3~4次,对治大小蜂螨、巢虫均有效。

方二 :百部 20 g,苦楝子 (用果肉 ) 10个,八角 6个,水煎至 200 mL,冷却滤渣 ,喷蜂脾 ,有薄雾为度。

2.蜂群保健方方一 :生姜 20 g,大蒜 3瓣 ,甘草 10 g,均剁碎,煎水对入 5 kg白砂糖中 ,糖、药水比例为 1:1,每群喂200~500 g ,任何时候补充饲喂 ,奖饲均可。

方二 :淮山药粉 50 g,蜂花粉 1 kg,西洋参 3g (煎水浓缩 ),砂仁 3g (研磨细粉 )加入适量蜂蜜 ,制成饼条 ,框梁饲喂(早春或缺粉时饲喂 ,繁蜂快。

)3.治花粉消化不良的大肚 '爬蜂病 '山药 20 g,山楂 20 g,大黄 10 g,甘草 10 g,煎水对入 5 kg白砂糖中。

糖、药水比例为 1:1,每群喂200~500 g。

4.治病毒、'爬蜂病'、大肚病金银花 15 g,连翘 20 g,车前仁 20 g,黄连 5g,大黄 10 g,甘草 10 g,煎水对至 5 kg白砂糖中 ,糖、药水比例为 1:1,每群喂200~500 g。

5.治蜂麻痹病 (黑尾 ,发亮 )苦参 20 g, '榔 20 g,牛蒡子 10 g,白芷 10 g,甘草 10 g,煎水对至 5 kg白砂糖中 ,糖、药水比例为 1:1,每群喂200~500 g。

6.治白垩病方一 :大黄 10 g,苦参 20 g,云南白药半瓶 ,煎水对至 5 kg白砂糖中 ,糖、药水比例为 1:1,每群喂200~500 g。

方二 :焦军 20 g (生大黄酒炒制名焦军 ),青黛粉 20 g,滑石粉 30 g,苏打粉 30 g,混合研至极细粉末,粗孔纱布袋装 ,扑撒蜂、脾、框梁 ,每框3g左右。

蜜蜂爬蜂病的防治方法

蜜蜂爬蜂病的防治方法

蜜蜂爬蜂病的防治方法摘要:一、蜜蜂爬蜂病的概述二、蜜蜂爬蜂病的症状识别三、蜜蜂爬蜂病的防治措施1.加强饲养管理2.严格执行蜜蜂防疫措施3.药物治疗4.生物防治四、总结正文:蜜蜂爬蜂病是一种由病毒引起的蜜蜂疾病,严重影响蜜蜂的生长发育和繁殖能力。

本文将对蜜蜂爬蜂病的症状识别和防治方法进行详细介绍,以帮助养蜂者更好地预防和控制这种疾病。

一、蜜蜂爬蜂病的概述蜜蜂爬蜂病又称蜜蜂病毒性爬蜂病,是一种病毒性疾病。

病原体为蜜蜂爬蜂病毒,主要通过蜜蜂工蜂相互爬蜂传播。

病毒寄生在蜜蜂的神经细胞内,导致蜜蜂行为异常,最终死亡。

在我国,蜜蜂爬蜂病主要分布在南方地区,尤其在春夏季节,气温适宜病毒传播,病情更为严重。

二、蜜蜂爬蜂病的症状识别1.行为异常:感染病毒的蜜蜂工蜂会出现爬蜂现象,即蜜蜂工蜂在巢穴内不安定地爬行,翅膀颤动加剧,失去正常的工作能力。

2.肌肉萎缩:病蜂腹部肌肉明显萎缩,呈干瘪状。

3.生长发育受阻:病毒感染导致蜜蜂幼虫发育不良,死亡率高。

4.死亡:感染蜜蜂爬蜂病的蜜蜂工蜂寿命缩短,最终死亡。

三、蜜蜂爬蜂病的防治措施1.加强饲养管理:养蜂者应确保蜜蜂生活环境的清洁卫生,定期清理蜂箱内的残渣,降低病毒传播风险。

同时,保持蜂箱的通风和湿度,有利于蜜蜂生长发育。

2.严格执行蜜蜂防疫措施:养蜂者要掌握蜜蜂爬蜂病的传播途径,避免从疫情严重的地区引入蜜蜂。

在蜜蜂繁殖期,可以使用消毒剂对蜂箱和蜜蜂进行消毒,减少病毒传播。

3.药物治疗:发现蜜蜂感染爬蜂病后,可采用抗病毒药物进行治疗。

在病蜂数量较少时,可以将药物加入蜜蜂饲料中,使蜜蜂通过摄食药物来达到治疗目的。

4.生物防治:利用拮抗微生物(如芽孢杆菌、放线菌等)防治蜜蜂爬蜂病。

将这些有益微生物添加到蜜蜂饲料中,可增强蜜蜂的免疫力,抑制病毒繁殖。

四、总结蜜蜂爬蜂病对蜜蜂养殖业造成严重损失。

蜜蜂麻痹病的病因、预防和治疗

蜜蜂麻痹病的病因、预防和治疗

蜜蜂麻痹病的病因、预防和治疗蜜蜂麻痹病,又称黑蜂病,瘫痪病,是一种成蜂传染疾病。

主要通过病蜂互相接触,取食被污染的饲料传播,应及时采取措施防止疾病发生。

麻痹病虽在一年的任何季节都可能发生,但一般在初夏和晚秋发病严重。

在一个蜂场里,有时麻痹病在某个季节发病。

有时一两个季节都不会出现症状。

这种情况有时可以保持两三年。

此外,麻痹病发生严重时,换掉患病群的蜂王后,麻痹病常出现自愈现象。

蜂病:春季“爬蜂病”预防治疗一、症状病蜂症状表现为两种类型。

一种为大肚型,即病蜂腹部膨大,蜜囊内充满液体,内含大量病毒颗粒。

身体和翅颤抖,不能飞翔,在地面缓慢趴行或集中在巢脾框梁上、巢脾边缘、蜂箱底部。

病蜂反应迟钝,行动缓慢。

另一种为黑蜂型,即病蜂身体瘦小,头部和腹部末端油光发亮,身体绒毛几乎脱落,翅出现缺刻,失去飞翔能力,不久衰竭死亡。

蜜蜂麻痹病,又称黑蜂病二、流行特点麻痹病是危害成年蜂的主要传染病,分布范围较广。

在蜂群内的传播主要是通过蜜蜂的饲料交换;而在蜂群间的传播则主要是通过盗蜂和迷巢蜂而实现的。

从全国来看,一年之中有春季和秋季两个发病高峰期,发病时间由南向北,由东向西逐渐推迟。

三、预防1、发现病蜂及时处理平时管理蜂群要注意观察,一旦发现黑蜂立即采取措施。

2、杜绝使用被污染的饲料喂蜂饲喂蜂群的饲料要优质,不让污染饲料进入蜂群,这一点要严格把关。

如果发现蜜源植物被污染,应立即转场,避免不必要的损失。

四、治疗当前,对麻痹病还未研究出有效的防治措施,主要采取综合性的防治方法。

1、更换蜂王对患病蜂群的蜂王,可选用无病群培育的蜂王进行更换;或异地引种,避免蜂群长期近亲交配,是目前预防蜜蜂麻痹病的有效措施。

2、补充饲料对患麻痹病的蜂群,要补充优质饲料,特别是蛋白质饲料等,通过配合多种维生素进行饲喂,以提高蜂群对病害的抵抗能力。

3、防止受潮蜂场场地要干燥。

发生麻痹病的蜂群,要迁移到向阳、干燥的地方,避免场地潮湿影响病情的扩大。

4、药物治疗升华琉对病蜂有驱杀作用。

蜜蜂爬蜂病的症状及防治

蜜蜂爬蜂病的症状及防治

蜜蜂爬蜂病的症状及防治爬蜂病是民间对病蜂以爬行于巢房门口等处为主要症状的一类病的总称,从目前的调查研究结果分析引起爬蜂病的原因较复杂,有生物性的也有非生物性的,因此患病后的表现也各有特点,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一看蜜蜂爬蜂病的症状及防治吧!一、麻痹病蜜蜂麻痹病由病毒引起,主要危害成年蜂,发生在春秋季节。

患麻痹病的蜜蜂表现出两种不同的症状,大肚型和黑蜂型。

患大肚型的通常表现出腹部膨大,失去飞翔能力,行动迟缓,有时蜜蜂身体不停颤抖,翅膀分开,呈瘫痪状,常被健康蜂追咬和驱赶。

患黑蜂型的蜜蜂一般绒毛脱落,蜂体发黑,腹部一般不膨大,有时反而变小。

防治“以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法为好。

二、消化不良越冬期爬蜂主要原因是饲料不良形成,因此越冬期要有足够的蜜脾,一定不能混有甘露蜜的脾蜜,自然采集的蜜脾不足于过冬时应提前喂足,不喂饲果葡糖浆。

春繁期因春天气候反常而对饲料要求更精细,尤其是我国中东部地区,连续5年发生极度严寒和倒春寒天气,适时适度饲喂精饲料是解决消化不良爬蜂病的关键。

三、蜂螨蜂螨爬蜂最严重期多出现在秋天,也有个别蜂场由于越冬期蜂王没有停产更没有彻底治螨就进行繁殖,春繁结束蜂螨就开始危害蜂群,由于蜂螨均以吸食蜜蜂血淋巴为食,蛹脾穿孔,受害出房后幼蜂体格衰弱大批爬出巢房,目前防治蜂螨的药剂种类很多,但切忌过量用药所引起的蜜蜂不正常死亡,在取蜜期严禁喷射蜂药以避免蜂蜜受污染。

四、农药中毒农药不仅可以直接杀死蜜蜂,而且还可以间接污染花蜜、花粉和水源等。

蜜蜂在刚喷洒过农药的植物上采集花蜜和花粉,或在飞行途中遇到喷洒农药,经由气孔或呼吸系统作用于体内而引起中毒。

农药中毒的蜜蜂会产生两种现象,一种是急性死亡,中毒后的蜂尸会堆积在蜂箱底部或箱门前,另一种是农药残留在巢内逐步泄放。

五、孢子虫病蜜蜂患孢子虫病后,前期症状不明显,往往被忽视。

但到后期,因孢子虫寄生,出现蜂体虚弱,个体变小,无力飞翔,大量蜜蜂爬出巢外,严重时爬蜂满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爬蜂病”原认为是孢子虫病并发症,因为有些症状与孢子虫病相似,镜检也发现有孢子,但有些症状与孢子虫病不完全样,所以群众也就自称为“爬蜂病”。

《中国养蜂》1988年第5期报道的《蜜蜂的一种新病一一蜜蜂螺原体》一文读后,才得其详。

近几年,我通过多种防治试验,找出了比较满意的治疗方法。

省内外一些养蜂者来人、来信询问,我将此方法向他们做了详细介绍,通过追踪访问,大部分“爬蜂病”用此法防治得到治愈,证实了该治疗方法,不仅在邯郸地区有疗效,也适合外地。

现将该法借《中国养蜂》一角献给广大读者,供参考。

一、“爬蜂病”的症状
患病蜜蜂腹部膨大,中肠变白,后肠似球形,内有不消化的花粉。

有的腹部不大,或个体小于正常蜂,后肠有棕色或绿色积水,有臭味。

在巢内多表现翅膀翘起,行动迟缓。

病蜂在巢外到处乱爬,蹦跳咫尺,不能飞行。

多死在巢前1米左右的范围内,场地的小坑、杂草棵下常见有成堆的死蜂。

二、发病时间
在四川春季繁殖蜂群时,幼蜂患病的最多,连续阴雨,夜间就有大量病蜂爬出箱外,多达每平方米200多只。

在河北省4月份繁殖季节,有个别蜂群开始发病。

刺槐花期的中后期(5月上旬)发病严重,到8月末爬蜂减少,10月上旬就仅有个别死蜂。

发病有急、慢性两种;急性“爬蜂病”暴发时,在2~3天即死亡大半,一周内可死掉?o%,几乎看不到外勤蜂飞行。

由于哺育蜂减少,患病群大量拖子,一个15框蜂群20天后只剩下2框蜂。

大名县一个养蜂户有40群、485 框蜂,在刺槐花期“爬蜂病”死掉490框蜂。

有的还会出现逃亡现象,武安县一个养蜂户,在荆条花期一天下午逃亡5群。

慢性“爬蜂病”每天死亡较少,繁殖季节,群势不能上升,在主要蜜源流蜜期,比无病群少取蜜50%左右,生产王浆移虫接受率低,产浆量也很少。

三,发病与环境条件的关系
从自然环境条件分析,春季放蜂场地潮湿阴雨连绵,蜜蜂不能及时出巢排泄,夏季气候闷热或缺少粉源的场地,“爬蜂病”严重。

一般在缺粉源的场地采蜜,爬蜂严重。

如临漳县羊羔林场刺槐花期严重缺粉,凡是在此林场采蜜的蜂群,绝大部分患“爬蜂病”,死蜂20%左右。

发病轻者,转到有蜜粉源的场地,可不治自愈。

如邯郸地区种蜂场王建民承包组,1987年;月在大名县卫东林场采刺槐,该场地无粉源,只有从河南转来对巢内带有少量花粉,到卫东机场一周吃光,刺槐花结束后,在转地的前1天“爬蜂病”突然暴发,次日转到涉县采柿花,当时未及时治疗,可第2天场内爬蜂很少,第3 天全场看不到爬蜂。

开箱检查,蜜蜂工作勤奋,秩序井然,这是很值得探讨的现象。

总之,在柿花场地采蜜的蜂场,多年来从未发生“爬蜂病”。

天气闷热对蜜蜂患病也有一定的影响。

一般在温度高、湿度大的场地患病多。

如武安县矿山村荆条场地,地势低洼,天气闷热,进场10~15天开始爬蜂,如在该花期1个月,蜂群死亡达50~so%。

永年县漫井坡荆条场地,地势高亢,常刮凉风,在此采荆条的蜂群,没有患“爬蜂病”
然而,也有与粉源、气候条件无关而患“爬蜂病’的。

如有些刺槐场地,气候对蜂群比较适宜,也有粉源,但也出现“爬蜂病”。

四、防治方法
(一)预防
1.柠檬酸糖浆柠檬酸30一50克、白砂糖350克,水700毫升,煮沸,晾凉后浇框梁饲喂,10框群每次喂100克,每周1次.在喂越冬饲料时,每公斤越冬饲料糖浆加柠檬酸1克。

煤炭部邯郸建筑安装工程公司苏文江养蜂15群,连续7年用柠檬酸糖浆春季奖饲蜂群和喂越冬饲料,蜂群连年健壮无病,近4 年,年年与患“爬蜂病’的养蜂户同场地采荆条,并无感染“爬蜂病”。

2.大黄苏打片糖浆大黄苏打片2 片,碾成粉加糖浆200克喂一个l0框患病群。

在春季雨水多的地方繁殖蜂群时,根据天气预报,在降雨前一天下午用此糖浆奖饲蜂群,促使蜜蜂出巢排泄,可减轻连续阴雨天的病情。

(二)药物治疗
1.大黄苏打片糖浆lo框蜂群用大黄苏打片4一e片碾成粉,生鸡蛋1—2个,搅打成泡沫,糖浆200克,混合均匀,用喷雾器喷带蜂的巢脾,洽急性“爬蜂病”。

2.四环素鸡蛋糖浆10框蜂群用o.25 毫克四环素3片,研成粉,鸡蛋1个打成泡沫,加糖浆200克,搅和均匀,用喷雾器喷带蜂的巢脾,治馒性“爬蜂病’。

3.果导糖浆10框蜂群用果导片2片,研成粉加200克糖浆混和均匀,喷带蜂的巢脾,治急性“爬蜂病’。

4.氯霉素糖浆氯霉素50万单位,加糖浆200克,喂10框群,浇框梁饲喂,治“爬蜂病”与麻痹病并发症。

急性“爬蜂病”用大黄苏打片鸡蛋糖浆应在上午喷脾,下午再用柠檬酸糖浆200克喷巢脾1次。

以后连续4天用柠檬酸糖浆浇框架饲喂,以此6天为一疗程,一般会痊愈.如仍育病,可重复治疗一个疗程。

治疗“爬蜂病”用喷脾比其它喂药疗效显著。

因药物糖浆能比较均匀地喷在蜂体和脾面上,不致于药物被强壮蜂抢食,反而使病蜂食不到药物。

从治疗实践证明:凡是初养蜂者,能按照上面介绍的方法进行治疗,疗效迅速。

凡中大型蜂场,或者蜂群数较多的专业户,认为喷脾太麻烦,而采用灌睥,浇框粱饲喂药,疗效不如喷脾的显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