柔版印刷常见故障及解决办法

合集下载

柔印常见问题分析与解决

柔印常见问题分析与解决

资料范本本资料为word版本,可以直接编辑和打印,感谢您的下载柔印常见问题分析与解决地点:__________________时间:__________________说明:本资料适用于约定双方经过谈判,协商而共同承认,共同遵守的责任与义务,仅供参考,文档可直接下载或修改,不需要的部分可直接删除,使用时请详细阅读内容第三节柔印常见问题分析与解决一、柔印常见问题及成因二、柔印问题及分析解决(一)、柔印制版1、细线弯曲现象:感光层表面文字、图案线条与原稿不符、弯曲。

原因1:主曝光不足造成的。

解决办法:遇有细线条的活件时,应延长曝光时间,一般为文字活件的1.5倍。

若一般活件曝光时间为12分钟时,细线条活件曝光时间不得少于18分钟。

按现有柔版制版精度,阳线最小做至0.12mm,阴线最小做至0.2~0.25mm,低于此极限,会造成线条弯曲或阴线糊掉,对于线条部位的处理,要保证光洁,二要保证弧形曲线无锯齿状。

原因2:显影时水温较低,冲洗时间过长。

解决办法:必要时可分两次显影,即先冲洗一半,进行干燥(此过程中避免见紫外光),再显影到底。

原因3:在冬季,刚显影完的版材若立即在冷水中冲洗,由干骤然冷却也会造成细线弯曲加重。

解决办法:最好用干净的海绵吸干显影后版材上的残液。

显影后如发现细线弯曲的情况并不严重时,可将版材放入恒温箱中,缓缓升温至60~80℃,干燥30分钟就会恢复变位。

注意切勿急速升温,否则会给恢复变位造成困难。

2、实地版出现花纹或伤痕现象:版面不平滑,有明显的异常伤痕。

原因1:涂抹防粘底片的滑石粉(或爽身粉)未涂均匀。

解决办法:应尽量涂均匀。

原因2:用甘油代替滑石粉防粘,极易形成气泡。

解决办法:慎用。

原因3:底片上有脏斑,用修版刀刮,在版面上留下刀刮的痕迹。

解决办法:应该用赤血盐配制的减薄液修减干净。

3、感光层与版基剥离现象:版材边角分体。

原因1:做实地活件的版,热固时若温度急骤升高,引起感光层与版基之间产生大小不等的气泡,致使局部剥离。

柔版印刷专业知识

柔版印刷专业知识

深圳市禾阳科技有限公司
柔印常见问题及对策
摇盖上不要设计有机图对接,否则很难对准
机图对接,两 摇盖上各有 一部分机图
建议机图放到 一个摇盖上
深圳市禾阳科技有限公司
柔印常见问题及对策
摇盖上建议留有12~20mm的白边 ,可省印后分纸或啤切工艺
摇盖上边缘 留有白边
摇盖上边缘 没有留白边
深圳市禾阳科技有限公司
柔印常见问题及对策
镀铬钢网纹辊
陶瓷网纹辊
深圳市禾阳科技有限公司
柔印常见问题及对策
图例
深圳市禾阳科技有限公司
11 、网纹辊选用注意事项
柔印常见问题及对策
1. 根据图文结构选择。对于细小文字和细微网点, 应选用高网线的网纹辊;以大面积实地及粗体 字应选用低网线网纹辊。 2. 根据承印物选择。承印物表面粗糙,采用低网 线辊,承印物表面平滑,采用高网线辊。 3. 根据印版的网线数选择。印版网线数与网纹辊 线数应在1/4~1/5之间。 4. 根据输墨装置选择网纹辊。若是两辊式,则硬 度<75的墨辊应配<200LPI的网纹辊。硬度在 80~90的墨辊配>220LPI的网辊。如果是采用 反向刮刀的输墨装置,应配置>220LPI网纹辊。 5. 根据CMYK色来选择。一般C、M网线数可比Y、 K略高。
弯曲变形 100mm 印品长度
深圳市禾阳科技有限公司
柔印设计时应注意事项
柔印常见问题及对策
•机器套印精度 –柔版印刷机都存在套印误差,套印 误差一般在±1mm –因为套印误差,设计时叠色处要作 陷印(trapping)处理 –多色背景上有反白文字时易出现套 印走位,这是柔版印刷的缺陷(参考 图例)
柔印常见问题及对策
深圳市禾阳科技有限公司

柔性印刷故障与印版的关系

柔性印刷故障与印版的关系

柔性印刷故障与印版的关系柔性版印刷方式在国内发展较快,各个厂家的技术能力参差不齐,在印刷过程中经常出现各种问题。

本文是一位柔版专业技术人员在处理客户投诉中总结出来的经验,现分享给大家。

案例一:糊版/堵版,现象:印版图文侧面粘墨多或字沟堵塞。

原因:A油墨分布均匀,建议:使用分散性好的油墨。

B油墨中有杂质,建议:过滤油墨。

C文字、图案和网点,不适合印刷。

建议:考虑印刷机印刷能力,重新设计。

D墨斗辊压力不当。

建议:使用合理压力。

E网纹辊与印版间,印版与承印物间压力调节不当,建议:合理调压。

F其他机组的油墨串到印版上。

建议:调节各色组间的干燥状态和溶剂挥发性。

G油墨粘度高,过墨量大。

建议:调低粘度。

H油墨干燥太快,堵塞印版字沟。

建议:适当加入慢干剂与印版的关系:1、印版浮雕太浅。

建议:印版浮雕与底基最好采用平分方法。

例如:KY394JM-A底基2.00MM。

2、字体间空隙紧密和反白太浅。

建议:检查菲林黑度及减少主曝光时间或对部分印版蒙版制作。

案例二:图文出血。

现象:图案中颜料被溶解作扩散流动。

原因:A油墨干燥不良。

建议:使用适当的溶剂。

B受承印材料中可塑剂或燃料影响。

建议:避免使用燃料系着色剂。

C水墨的稳定性(印刷前已分散)。

建议:充分搅拌再使用或更换稳定性较强的墨。

与印版关系:无。

案例三:粘连,现象:两表面互相粘连(蹭脏)原因:A油墨干燥不良。

建议:使用完善的干燥系统。

B溶剂使用不当。

建议:使用适当的溶剂加以平衡。

C在热卷状态下收料。

建议:卷料前将印刷物冷却。

D收卷压力过大。

建议:降低收卷压力。

与印版关系:无。

案例四:起毛,现象:图文有不规则的毛边原因:A网纹辊与印版压力不当。

建议:调节压力。

B版面油墨干燥快。

建议:墨斗加盖并使用适当的溶剂。

C印版重用不清洁。

建议:洗干净印版再用。

D印版清洗时破坏。

建议:使用适当的清洗剂。

E墨斗辊压力不当。

建议:适当调节。

F网纹辊与印版不匹配。

建议:更换网纹辊或印版(视印刷图案而定)。

柔印机印刷薄纸的故障及排除方法(上)

柔印机印刷薄纸的故障及排除方法(上)

长期不说话,所以一次说话只能说一个字。而且我睡觉的时间越来越长了,我平
置并稳定下来后,停车,再调整纠偏装置的电眼,
使其与当前需监控的纸边位置对正,这时将纠偏 系统转换到自动状态。这样做就可以使纠偏装置
在自动过程中偏转的角度最小,使发生褶皱的可
能性降到最小。而这时要将纸卷的横向位置做一 明显的记号,换下一卷纸的时候一定要将位置对 正。 有时在用薄纸印刷时,原纸卷去掉包装后,
析。
故障之二:缩(Shrink) 为了提高生产效率,现在的柔性版印刷机很 注重提高烘干能力,一般要用自然风,热风(分 高、中、低三裆)和红外线(分无级可调和不可 调两种)等多种烘干方式或它们的组合,有的机 器还装备有两级紫外光固化系统。这样,在打样 或生产中人们会发现一种现象,即同一套胶片制
长期不说话,所以一次说话只能说一个字。而且我睡觉的时间越来越长了,我平
长期不说话,所以一次说话只能说一个字。而且我睡觉的时间越来越长了,我平
在印刷生产过程中,应尽可能提高升机速度,并
在生产中尽量减少不必要的热风或红外线烘干, 从而避免出现横向套印误差。我们曾经在一台 20
英寸宽的柔印机上印刷水松纸,将速度提高到 80
米/分以上后才保证不出现横向套印误差。
当然,也有一次例外。当我们使用布纹真空
纸、出纸张力辊等。
导致薄纸起皱的另一个原因是纠偏装置的 偏转角度过大,从而使纸张在纠偏装置处的张力
状况是一侧紧、另一侧松,因此容易产生褶皱。
若是开卷部分,则会在进纸张力辊上发现有树皮 皱的现象,当然是在纸张较松的一侧。解决此问
题的方法是让纠偏自己摆正(按 Servo-Center
键),慢车走一段纸,调整好合适的纸张横向位
靠近外包装表面的纸会吸收空气中的水分而出

柔版印刷常见故障及解决方法

柔版印刷常见故障及解决方法

柔版印刷常见故障及解决方法在复合印刷中,柔版印刷是常见的印刷方式之一,薄膜通将从柔版印刷常见几个问题进行分享。

如有任何问题,可以联系我们平台。

油墨粘连原因:油墨不干;油墨内增塑剂过多;收卷张力过大;成品库温度过高;解决方案:提高干燥温度或采用低沸点溶剂;减少增塑剂;降低收卷张力;成品应放在阴凉处。

堵版原因:印版太浅;印刷压力过大;供墨量过多;油墨粘度过高;油墨干燥过快;解决方案:加深印版;调整印刷压力;降低供墨量;降低油墨粘度;降低干燥温度或减少风量。

叠色不佳原因:套色时前一色油墨为干燥;后印油墨使前印油墨剥离;对策:提高干燥温度或增加风量或使用快干溶剂;降低后印油墨粘度或减轻印刷压力。

针孔原因:油墨在墨辊上干燥过快,传墨不均;油墨在结膜时有孔隙;解决方案:减缓油墨干燥速度,使用慢干溶剂;调整添加剂改善油墨成膜性。

膜层太薄原因:油墨粘度太低;网纹辊网线过浅;解决方案:提高油墨粘度;挑换粗网纹的网纹辊。

斑点原因:塑料薄膜厚度不均;油墨太稀;油墨的粘性不够;印版涂墨不均;解决方案:更换为厚薄均匀的薄膜;调稠油墨;添加增粘树脂、增加油墨粘性;检查供墨设备。

凝胶沉淀原因:气温太冷、油墨凝固;油墨放置时间过长、发生缓慢聚合反应;溶剂中不溶成分过多;解决方案:放在温水中熔开;油墨应及时用完;调整溶剂。

墨色不均原因:印版不平整;薄膜厚度不均;金属辊磨损导致传墨不均;油墨在薄膜上附着力差;解决方案:研磨印版背面或矫正贴胶双面胶纸带;更换厚度均匀的薄膜;更换金属辊;注意薄膜的预处理。

线条边缘发毛原因:油墨干燥过快;压力不均;静电作用;解决方案:降低油墨的干燥速度;调整印版和网纹辊间的压力;消除静电。

油墨水化原因:雨季空气潮湿;有水渗入油墨;解决方案:控制车间湿度;注意油墨加盖、避免油水污染。

柔版印刷专业知识

柔版印刷专业知识

购买印刷机时应注意的事项
1、送纸选用前缘真空吸附送纸,要采用具有静摩擦功能的 送纸部。只有保证送纸准确,才能保证套印的印刷精度。 2、能够把对纸板的压力变动控制在最小限度,纸箱的强度 就不会受影响 3、为了能提高印刷品质,需要把各个颜色之间的套准精度 至少应控制在正负0.75毫米左右。因此自动归零系统、印 版套准器是必须装配的,而且要有高精确性。相位调整时, 低速启动,高速运转,停止后自动刹车。 4、对于所有的纸箱厂家来说,特别对换油墨比较频繁的客 户,换油墨时油墨的损失量是一个很头疼的问题。所以, 能把油墨的损失量控制在最小程度就是理想的机器。 5、 CNC数控系统要实用,并且要发挥其快速、高效的功能。 要注意计算机应选用工业计算机而不能使用家用电脑,这 样在强干扰的工业环境中才具有实际意义。
柔印常见问题及对策
四,印刷版材
印刷版材有橡胶版和柔性树脂版两种版材。 橡胶版通过雕刻而成,其线条精度较差。 而树脂版通过红外线固化晒制而成。树脂 版可以晒制细微网点及高网线的图文。 柔性树脂版的厚度约为3~7mm,硬度为肖 氏25~50。
柔印常见问题及对策
R/bak衬垫
1. R/bak是目前较为流行的衬垫技术,由于其 衬垫材料弹性较树脂版和橡胶版高2~10 倍,所以具有弹性高、不变形、回弹性好 的特点。 2. 采用R/bak衬垫技术,可以有效吸收印刷 基材、印版和印版辊之间的压力,防止 印版变形和纸板损坏,使传墨更均匀, 压印点面适印性更强,印刷图文更清晰、 层次更分明。
柔印常见问题及对策
R/bak真空气垫的主要作用
1. 2. 3. 4. 减少印刷点面压力,有效控制网点扩大; 避免印版变形,延长印版使用寿命; 对于跳动较大的印版辊有独特的补尝作用; 对于低质量的瓦楞纸板有良好的适印性, 并能避免损坏瓦楞纸板; 5. 可提升传统印刷设备的印刷质量.

柔印若干故障的原因和解决方法

柔印若干故障的原因和解决方法

柔印若干故障的原因和解决方法柔印柔性版是目前包装产品印刷的常用生产工艺之一,它以制版方便、装版操作容易、印刷适应性广、生产效率高、设备投资少和生产成本低,而在包装印刷业中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同任何一种印刷工艺一样,柔性版印刷过程中也难免出现一些印刷故障问题,影响产品的印刷质量,所以,了解和掌握柔性版印刷容易出现的问题,通过预防和纠正措施的落实,可较好地减少或避免印刷质量故障的发生机会,实现正常的生产,提高产品的印刷质量。

印品墨色不均匀及存在发花或糊版现象在柔性版印刷过程中,有时印品的版面墨色会出现不均匀、发花或糊版现象,其主要原因和相应的解决办法如下:1、印版厚薄不一致或硬度过低造成的。

制版时要求选取厚度相同的版材进行制作;对实地和细小文字并存的版面,可在实地版背面多粘一层薄胶布;如果是印版质量差引起的问题,可考虑采用优质的版材进行制版。

2、油墨干固在印版上造成的。

油墨干固在印版上会产生传墨不良现象,所以,凡是在印刷过程中,需要长时间停机的应该及时将机器清洗干净。

如果是油墨干燥速度过快的话,可采用适量的慢干剂调整油墨的燥性。

3、网纹辊精度差或与印版的接触压力过大或过小造成的。

对网纹辊轴头磨损、松动的,应采取相应的修理措施予以消除;若是牵引辊筒作离、合压的结构工作不稳定,应查明原因并进行处理,保证网纹辊合压时不产生跳动现象;若是两边辊压不一致以及辊压过大或过小的情况,应该进行精确的校正调整。

4、压力辊工作不稳定造成的。

瓦楞纸板直接印刷的双色柔性版印刷机,如果是压力辊轴头出现弯曲变形或磨损、松动情况的,应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修复;若是压力辊的位置存在过高或过低时,应通过调整好压力辊合适的位置,使压力辊和印版滚筒之间的间隙与纸板的厚度相适应,以确保印刷版面的墨色保持稳定。

5、胶辊不良造成的。

如果胶辊老化变形,辊轴头存在松动、跳动现象,会造成供墨不稳定情况,影响墨色质量。

对此,应更换新的胶辊,采取相应的修复措施消除胶辊轴头的松动、跳动现象。

柔版印刷的常见问题解答

柔版印刷的常见问题解答

不同、印刷面积大小而定。如铝箔酒标印刷,烘
干温度在 100℃以上;塑料薄膜印刷,烘干温度
子,我的双脚因为长期不下地已经发生萎缩,丧失了走路的能力。我的嘴巴因为
在 50~60 为℃为宜。风力应比使用溶剂型油墨 强,因为热风可以使水墨转移到承印物上后迅速 干燥。 表面处理:除铝箔、真空镀铝膜、纸张外,
凹版,网穴深度为 15~25&mu;m,浅子溶剂墨凹
版。这是由于水墨是采用自来水生产,水的沸点
较溶剂高,因此,水墨不易挥发,而版浅能提高
印刷速度,避免出现水波纹。如果使用溶剂型油
墨印刷,印版的网穴深度为 35~40&mu;m,容易 产生水波纹;但使用水墨印刷,印版网穴深度在 25&mu;m 以上时,也会有水波纹现象,所以,选 用合适的印版至关重要。 良好的干燥设备:烘干温度应根据承印物的
Q:我厂是一家制杯厂,用宽幅柔印机印刷 时,有时出现印刷图文不清晰出现模糊的现象 A:这要分两种情况来说明: 如果是大面积糊版,则有可能是油墨干燥速 度过快,印刷压力不足或滚筒两端压力不一致, 纲纹辊的线数过高或有严重磨损,造成传墨量减
少,着墨压力或印刷压力过大。应该有针对地相
应解决:调整油墨,降低其干燥速度;合理调整 印刷压力;更换网纹辊;合理调整着墨压力和印 刷压力。 如果是局部糊版,则有可能是版面局部不
或被拉掉,请问引起这种现象的原因及排除方
法? A:你所指的是拉毛现象,产生拉毛的根本
子,我的双脚因为长期不下地已经发生萎缩,丧失了走路的能力。我的嘴巴因为
原因是油墨粘度与纸张表面强度失去平衡,即油 墨粘度高于纸张表面强度。 解决办法是: 1、油墨的组成与粘度:添加调墨油和稀释 剂,注意稀释剂的加入量不宜过多,以最低为宜。 2、纸张的性能:适当提高纸张平滑度降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柔版印刷印版常见故障及解决方案全一、印版空白部分粗化表面磨损后易出现故障印版经过长时间的印刷,空白部分的粗化表面可能会逐渐被磨平,导致:(1)印版的涧湿性能降低,必须增加润版液的供应量,才能维持水墨平衡。

(2)印版表面储存的水分减少,吸附在印版表面的胶体变少,如果印刷中途短暂停机,不及时擦胶就很容易起脏,给生产带来极大的不便。

粗化表面磨损比较严重的话.就必须更换印版。

二、水墨印刷常见故障及解决方法1、承印物粘结、蹭脏故障原因:1.水墨不干;2.复卷张力太大;3.存放印刷品的室温太高排除办法:1.提高干燥温度;3.降低复卷张力;4.印刷成品放在凉爽处2、糊版、堵版故障原因:1.印版太浅;2.印刷压力太大;3.供墨量太多;4.水墨粘度太高;5.水墨干燥速度过快;排除办法:1.加深印版;2.调整印刷压力;3.降低供墨量;4.降低水墨的粘度;5.降低干燥温度3、叠色不良故障原因:1.多色套印中印后面的颜色时,前一色未干;2.后印的颜色使前一色发生剥离现象;3.后印的色叠印不上去排除办法:1.提高第一色干燥速度;2.降低后印色墨的粘度或降低印刷压力;3.降低后一色的粘度或提高其附着力4、印刷针孔故障原因:1.水墨在墨辊上干得太快,传墨不匀;排除办法:1.减慢水墨的干燥速度;5、颜色太浅故障原因:1.水墨的粘度太低;2.网纹辊网线太细;3网纹辊磨损或未清洗干净;4.上墨量太小排除办法:1.提高水墨的粘度;2.调换粗网线的网纹辊;3.换用新的网纹辊或对网纹辊进行彻底清洗;4.降低传墨辊或刮墨刀的压力或适当增加版滚筒压力(凹版),加快印刷速度(柔版)。

6、颜色太深故障原因:1.水墨的粘度太高;2.网纹辊太粗;3.水墨色饱和度太高;4.上墨量太大排除办法:1.加稀释剂降低粘度;2.换细网纹辊;3.加撤淡剂降低颜色深度4.提高传墨辊或刮墨刀的压力或适当降低版滚筒压力(凹版)7、印刷品有斑点故障原因:1.塑料薄膜厚薄不均匀;2.水墨太稀薄;3.水墨的粘性大;4.印版涂墨不匀排除办法:1.调换厚薄均匀的薄膜;2.加新配的水墨;3.增加水墨的粘性;4.从水墨和供墨检查传墨不匀的原因8、墨色不匀故障原因:1.印版不平整;2.承印物厚度不均匀;3.传墨不匀,如网纹辊磨损;4.网纹辊网线数太低排除办法:1.印版背后研磨,或贴胶纸校正;2.调换厚薄均匀的的承印物;3.更换网纹辊9、线条边缘发毛故障原因:1.水墨干燥速度太快;2.压力不匀,压力调节不当;3.环境灰尘的影响排除办法:1.降低水墨的干燥速度;2.调整印版与网纹辊之间的压力;3.减少环境灰尘10、套印不准故障原因:1.收、放料张力不均匀;2.薄膜有荷叶边;3.薄膜接头不平;4.前一色压力太大,使图象变形排除办法:1.调节收、放料张力;2.调整张力、更换薄膜;3.重新接头;4.调节印刷压力11、印刷牢度差故障原因:1.塑料薄膜电晕处理不足;2..塑料薄膜印刷适性极差;3.墨的粘附力不够排除办法:1.塑料薄膜重新处理,要求表面张力处理到40达因以上;2.更换塑料薄膜;3.向本公司提出改进要求12、颜色不稳定故障原因:1.粘度或PH值有变化;2.操作过程有误;3.配墨过程有误排除办法:1.检查粘度和PH值与上次印刷时有所变化;2.检查操作程序3.向本公司反应质量事故13、起泡故障原因:1.印刷速度太快;2.加入过多稀释剂或硬度高的自来水排除办法:1.2.加入消泡剂14、干燥速度太快故障原因:1.印刷速度太慢;2.敞开放置时间过久;3.墨干燥速度过快;4.干燥温度太高排除办法:1.提高印刷速度;2.添加稀释剂;3.加入慢干剂调节;4.降低干燥温度,甚至不需要干燥系统15、干燥速度太慢故障原因:1.印刷速度太快;2.墨干燥速度太慢;3.干燥温度低排除办法:1.降低印刷速度;2.添加慢干剂;3.提高干燥温度三、印版耐印力低的原因及其处理方法原因:1.水辊对印版的作用力太大;2.印刷时印版与橡皮布间的作用力太大;3.堆版后没及时擦洗橡皮布;4.印刷纸张中纸粉太多;5.纸张PH值过高或过低;6.润版液PH值不当;7.版基金属成分不合乎印版要求;8.印刷纸张中有沙土或砂粒;9.印版本经阳极氧化,表面没有形成坚固、致密的三氧化二铝腊层;10.橡皮装倒;11.印版保存不当受到了强光照射,有微量曝光现象;12.制版时显影过度;13.橡皮布老化;14油墨粘度太高;15.晒版时所用软片密度不够;16.印版存放时间太长,其感光树脂膜发生了质变;17.修版后擦拭余存的修版膏(剂)时用水量太小且没有向非图文处擦试,致使印版树脂膜有减薄现象;18.水辊套过于老化;19.靠版墨辊对印版的作用力量太大且印刷速度快,致使印版咬口部位易损坏;20.印版感光树脂膜厚薄不一;21.印版砂目太粗;22.在印版没上墨情况下,水辊作用在印版上,机器空转太久;23.用润湿粉剂擦版时间太长且用力过大;24.靠版水辊挂墨太多并且油墨在水辊上硬化所致;25.上版时印版背面料有脏物,致使上版后印版部分部位凸起过高的;26.纸张易掉粉且印刷时用液量太小,易时常堆版所致;27.橡皮布两侧和脱尾积存的墨垢太多;28.印刷机滚筒轴套磨损严重,印刷时对印版的碰击力量增大所致;29.橡皮布衬垫硬度太高,容易磨损印版;30.烤版过度;31.印版树脂膜质量太差,且版面砂目过于尖锐;32.靠版墨辊老化,印刷时碰撞印版严重所致;33.橡皮布固定太松;34.所使用的油墨老化太严重;35.橡皮布应该清洗时未清洗并连续使用;36.橡皮布衬垫或衬纸不平;37.印刷时用墨量太小,且印刷速度快;38.印版与橡皮间作用力量太大或者橡皮与压印间的作用力太大,致使橡皮布易于伸缩,从而易磨损印版;39.纸张轻微打皱处易积存纸粉;40.印版与橡皮间两端压力差距大或橡皮与压印间的两端压力差距大;41.印版衬垫上粘有脏物,印版部分部位凸起过高所致;42.橡皮衬垫上粘有脏物,橡皮安装后部分部位凸起过高导致;43.橡皮布两端紧度不一,一端太紧,一端太松;44.擦版纱布过于老化,擦版时损伤了印版树脂膜所致;45.印刷机滚筒轴向窜动严重;46.印版衬垫不厚或橡皮衬垫太厚。

处理方法:1.用塞尺作相应调节、调节时可把印版反过来,以免损伤印版砂目,同时印版总衬垫应符合要求,调节后水辊对印版作用力一般在0.2-0.5mm范围内,但也要根据具体情况来确定,如“新水辊套在调节时应与印版作用力稍小些,随着使用程度不同再逐渐调节;旧水辊对印版的作用力应适中。

因旧水辊套变化性较小,作用力较大也较易于摩擦印版;2.用千分尺进行具体调节,一般情况下压力在010-0.15mm范围内,还应注意印版厚度的不同对印刷压力的影响;3.应根据纸张情况、油墨流动度大小、图文情况和印量大小来及时擦洗橡皮布;4.尽量少使用纸粉较多的纸张,即使使用也宜常擦洗橡皮布和不断添加新油墨等;5.最好避免使用,即使使用也应在低印量的印品上,印刷时水斗液PH值宜保持在5-6之间;6.水斗液应呈弱酸性,并且水斗宜常作清洗,以免水斗液腐化变质;7.更换印版,即使使用也应在质量要求不高且印数较少的印品中,印刷过程中应注意印版使用程度,以免影响产品质量;8.不应作印刷用;9.选用在低印量且印品质量要求不高的活件中;10.改换橡皮布使用方向。

为了避免安装时有误,最好的办法是用手抓住橡皮市两端拉一拉,伸长不明显的为使用方向,也可以用鉴别橡皮布背面标示的办法来判定其使用方向;11.更换印版或在低印量的印品中使用;12.制版时应根据显影液情况和印版感光度大小来正确显影,因显影不当致使树脂膜减薄的应更换印版;13.更换橡皮布;14.用调墨油、撤粘剂、改良剂等作适当调整,并且要根据印品情况和油墨类别来确定用量;15.因晒版软片密度不够致使的印版质量问题,应杜绝使用;16.最好避免使用,即使使用也应在低印量且印品质量要求不高的活件中;17.修版后擦试修版膏(剂)时,应一边用大水量冲洗一边向非图文处擦试;18.更换水辊套;19.用塞尺调节好墨辊,同时应注意印版衬垫总厚度是否符合要求;20.更换印版;21.宜在质量要求不高且印数较少的印品中使用;22.在印版不上墨的情况下,水辊作用在印版上机器不宜空转太久;23.用润湿粉剂擦试印版上的脏污时,对图文部分不得用力太大,以免损伤印版树脂膜;24.应用清洗剂或汽油洗刷水辊,洗刷后水辊套上不得余存清洗剂或汽油残存液,应反复刮除净;25.上版时应注意检查背面,因不注意检查致使上版后印版部分部位有凸起现象的,应拆卸下印版并放在平整的物体表面上,从印版正面凸起处的上方压快厚些的片基用较平滑的木板或竹板挫平,操作时应注意不要使片基滑动,也不宜用力过猛,以免损伤砂目;26.纸张易掉粉的、印品质量要求不高的且不作套印的印品,可稍加大些润版液用量,以使油墨有良好的转移性,同时也应注意选用抗水性较强些且不易乳化的油墨;27.橡皮两侧和尾部易带脏,宜常擦洗橡皮和压印滚筒相对应的部位;28.更换相应配件或进行妥善修复,不更换配件的应注意减速印刷;29.较正常硬性衬垫硬度太大的不应使用,以免机器产生较大的振动或容易使印版受到严重的磨损;30.烤版后如果版面呈现黑棕色或更为严重的灰黑色,一般不同;31.更换印版或在低印量的活件中使用;32.靠版墨辊老化严重的应更换,不太严重的可用橡皮清洗还原剂清洗,印刷时车速也不宜太快;33.橡皮布固定太松的应给予紧固,尤其新更换的橡皮和衬垫使用一段时间后易出现松弛现象,应注意及时紧固;34.因油墨使用时间长或因混入较多纸粉的应更换油墨;35.换版后应注意擦洗橡皮布,不得连续使用;36.展平或更换橡皮衬布或衬纸,因衬垫不平引起的橡皮布损伤应及时修复或更换;37.在印刷时,油墨本身对印版树脂膜有一定的保护作用,用墨量太小较容易磨损印版;38.选定好滚筒中心距,并用千分尺测量好压力,一般情况下,压力在0.10-0.15mm范围内;39.宜常擦洗橡皮布,当纸张轻微打皱处积存较多的纸粉时,应进行局部清理,以免较容易磨损该处印版;40.用千分尺调整使其压力平衡;41.拆卸下印版。

衬垫清除所粘附的杂物,印版某些部位凸起的应从正面压张片基用平滑的木板挫平;42.拆卸下橡皮布衬垫清除障碍物,橡皮布或衬垫有损坏现象的应更换或进行妥善修复;43.拆下橡皮布,剪去或切去原孔眼,用尺子量好平行尺寸重新打孔;44.更换擦版纱布;45.紧固滚筒轴套或更换相应配件;46.用千分尺测量出所需的厚度。

四、油墨因素引起的脏版、花版、糊版1、油墨粘度过大而产生花版油墨粘度过大,除了使印迹转印困难外,还会破坏墨层中间断裂的条件,使版面剩余墨层不足,因图文部分裸露受磨损造成花版。

处理方法:适量加一些去粘剂降低油墨粘度,而并不使油墨流动性增加太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