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辽金的工艺美术
宋辽金元

宋代钧窑创用了以铜为呈色剂的釉料, 在还原气氛下烧制成功铜红釉,由于它 掌握了窑变的规律,所烧成的瓷器釉色 变化万千,其色调之美,语言难以表达, 历代都被看作珍品,为我国陶瓷工艺, 陶瓷美学开辟了色,被称为“钧 红”、“钧紫”。
经济的繁荣,社会的稳定,科技 的高度发达,都给工艺美术的发展 提供了难得的时机与条件,宋朝的 工艺美术取得了辉煌的成绩。
经济的发展,文人的参与,程朱理学的 流行等因素的影响,使得中国古代工艺 美术比较完美的范式和境界出现在宋代, 并集中地表现在陶瓷上。发达的手工业 和尚文重理的文化氛围,为保持造物与 主体审美理想的和谐统一提供了极大的 可能性,从而形成一代沉静典雅、平淡 含蓄、心物化一的美学风范。宋代工艺 美术充分地物化了中华民族的文化精神 和审美意识,它体现和揭示的创造原则 至今仍具有重大的现实指导意义。
窑专指北宋和南宋时在京城汴京(汴梁,今开
封)和临安(今杭州)由宫廷设窑烧造的青瓷,
又有“旧官”和“新官”之分。
《格古要论》说:“官窑器,宋修内司烧者,土脉细润,色 青带粉红,浓淡不一,有蟹爪纹,紫口,铁足,好者与汝窑 相类。”北宋官窑的产品釉色以月白为上,粉青次之,天青, 翠青又次之。釉内有冰裂、蟹爪等细小裂纹,还有带鳝血状 的油斑。南宋官窑瓷器釉面上分布着长短、深浅不一的裂纹。 出土的器物主要有青瓷盘、碗、碟、洗、炉及仿商周秦汉古 铜及玉器的造型。官窑瓷器胎土呈黑灰或黑褐色,胎体较薄, 施釉较厚。釉色是官窑瓷器技术和艺术上的最高追求,它创 造出青釉的粉青、月白、米黄等釉色,这些釉色色泽幽雅, 透明感降低,釉层厚而匀净。由于胎体中含铁量较高,大部 分器物的口、足沿等釉层较薄的部位泛出铁红色,古代文献 称为“紫口铁足”。
中国美术史—宋辽金元美术

法
库
库
县
县
叶
叶
茂
茂
台
台
出
出
土
土 44
• 赤壁图 武元直 金
45
• 幽竹枯槎图 王庭筠 金
46
• 文姬归汉图 (局部) 张瑀 金
47
第四节 元代绘画
• 元代由于政权的更替,战争引起的社会动荡等方面的原因,绘画出现了 和宋代显著不同的特点。人物画主要成就更多地体现在寺观壁画方面, 宋代院体绘画精密不苟的画风,元代已成衰微之势。
刘松年:水墨青绿兼工,又精于界画。现存作品《四景山水图》《罗汉图》。
马远:尤善于在章法上大胆取舍剪裁,描绘山之一角、水之一涯的局部,画面上留出 大片空白以突出景观,表现空旷浓郁的诗意。这种“边角之景”被后世称为“马一 角”。重要传世作品《踏歌图》《水图》《西园雅集图》等。
夏圭:其创作时除师法李唐讲求阳刚之风外,更讲究水墨淋漓、清明透逸的效果,与 马远同为“北方山水画派”的杰出代表。又由于构图常取半边,焦点集中,空间旷大, 近景突出,远景清淡,被世人称为“夏半边”。传世作品有《溪山清远图》《西湖柳 艇图》《山水十二景》等。
• 统治阶级和上流社会的好尚,直接促成了宫廷绘画和士大夫绘画的活跃与 发展。
• 宋代在山水画和花鸟画方面得到长足的发展。尤其是山水画在表现自然而 又超乎自然、营造境界方面达到了一个高峰。其所形成的山水画的符号系 统和审美规范成了中国绘画艺术具有特征意义的重要标志。
3
• 宋代画家大体上可分为宫廷画家、士大夫文人画家和民间职业画家三类。
• 继承宋代已成潮流的文人士大夫绘画在元代画坛上占据着显著地位,元 代前期的赵孟頫、高克恭、任仁发等位居显要的馆阁士大夫均以擅长绘 画著称。元代中后期文人画家以集中于江浙一带的画家为代表。“元四 家”的黄公望、吴镇、倪瓒、王蒙主要师法董源、巨然和北宋山水诸家, 以水墨或浅绛写江南山水,各自创立自己的风貌。此时文人画与工匠画 有了更明确的分野。花鸟画也向水墨方向发展,梅、兰、竹、石为主要 题材,出现了李衎、管道昇、柯九思、顾安、王冕等代表画家。
石雕类型之建筑石雕介绍

石雕类型之建筑石雕介绍建筑石雕中国古代建筑一直是以木结构建筑为主流,但是石雕建筑也有悠久的历史,它可追溯到史前东夷地区的石棚建筑。
另外,坚固美观的夯土木结构建筑,也离不开石构件和石雕装饰。
因此我们这里所指的建筑石刻含义很广,也仅具有相对的分类意义,它包括各种建筑石雕构件和装饰件以及各种建筑附属的装饰石雕和纪念物。
从商周考古的发现看来,商代木结构建筑已注重应用大型的建筑石雕装饰构件,以衬托大型建筑华贵庄严的气派。
在战国到西汉时代,已出现了建筑用的石础、石阶。
东汉时代,中国古建筑石刻进入了辉煌灿烂的发展阶段,石雕的形式丰富多彩。
其中有全部石造的建筑物,如武氏石祠、高颐石阙和沂南石室墓,都是综合性的建筑石刻,其上都镂刻有各种人物故事和各种花纹,雕刻技法也各显千秋,达到极其精美的程度。
我们前面所谈到的画像石,就是附属于古建筑中的石雕装饰艺术。
中国的古建筑十分注重其布局的完整性,它是一种群体组合艺术,所以在权贵的永久居所——陵墓建筑上,除了墓室和伟岸的墓冢,还需有一系列衬托延伸的附属建筑,于是神道上两侧的石刻像生和神兽、石阙,以及坟前的石造享堂便诮运而生。
它们延绵千古,发展成多种多样的形式。
其中,无论是石雕的内容题材还是仿木结构建筑的各种形式,事实上都成了研究中国古建筑忏悔匠最为丰富的珍贵史料。
而且,艺术的内容和形式,都是一定社会现实和各种意识形态及其审美追求的生动反映。
至于魏晋南北朝之后兴起的宗教石窟寺艺术,那更是一部活生生的佛教和道教的形象演变史。
从建筑的石雕构件来说,唐代以来的大型木结构宫廷建筑,已广泛采用了砖石结合的台基,如阶沿石,踏步面、垂带石都为雕刻有花纹的装饰构件,石制的栏杆望柱和螭首已见于唐代著名的西安大明宫含元殿遗址。
虽然战国秦汉以来古建筑就采用了石础、石阶,但不同时期的石础、石阶其装饰形式也不尽相同。
根据考古发现,对其进行样式风格的排比,不仅可以对古石雕及其共存的文化遗迹分期断代,同时还可以清晰地提示古代各种艺术形式及其演变发展的过程。
五代辽宋金元时期的美术5 第五章 第五节

一 五代、辽、西夏的宗教美术
98 912 940
莫 于 福供墨
大
曹
高 阗 三养书
朝
窟 国 年人榜
大
氏
王 由李题
于
家
窟 李 石圣:
阗
( 圣 敬天“
国
族
天 瑭,大
大
-
与 皇
册即朝 封于大
政 大
统 治
后 为阗宝
明
年 供 于国于
天
敦
) 养 阗狮阗
册
, 像 国子国
全
煌
内 ( 王王大
封
时
存 五 。尉圣
至
供 代 像迟大
祠
祠
金
圣
人
母
台
殿
铜
彩
铸
塑
力
士
宦
像
官
像
二 两宋与金的宗教美术
金 王 逵 等 绘 山 西 繁 峙 岩 山 寺 前 殿 壁 画 东 壁 中 部 《 宫 殿 》
二 两宋与金的宗教美术
金 山西繁峙岩山寺前殿西壁中部 佛本行经变(太子投象)
二 两宋与金的宗教美术
金 鬼子母变相(磨坊) 山西繁峙寺岩山寺
二 两宋与金的宗教美术
二 两宋与金的宗教美术
二 两宋与金的宗教美术
二 两宋与金的宗教美术
二 两宋与金的宗教美术
北 宋 山 西 太 原 晋 祠 圣 母 殿 彩 塑 圣 母 及 侍 女
二 两宋与金的宗教美术
北 宋 晋 祠 圣 母 殿 侍 女 彩 塑 群 像
二 两宋与金的宗教美术
二 两宋与金的宗教美术
北
北
宋
宋
晋
晋一 五代、辽、西夏的宗教 Nhomakorabea术代表窟
《中国工艺美术史》-教学大纲

《中国工艺美术史》教学大纲课程编号:课程名称:中国工艺美术史课程类型:专业基础课先修课程:设计素描、设计色彩、设计概论等面向对象:本科开课单位:艺术系总学时数:36理论学时:30实验学时:6学分:2一、课程教学目标及学生能力培养要求本课程依托大量文献史料和相关图片,将中国工艺美术史按时间和工艺类别加以论述,并介绍每个历史时期最具代表性的工艺作品,以及一些有代表性的工艺大师及其作品。
其中,中国工艺美术史中介绍陶瓷工艺,丝织工艺的篇幅较多,内容较为系统,旨在培养学生对中国工艺美术史的理解认知能力。
通过中国工艺美术史的学习使学生对我国不同历史时期的工艺美术背景、工艺的发展和成就、艺术风格、艺术作品、工匠大师有全面的了解,并培养学生对优秀工艺作品的鉴赏和批评能力。
二、课程的教学内容与学习目标第1章原始社会的工艺美术1.1 概述1。
2 石器玉器骨器1。
3 制陶工艺1。
4 其它工艺学习目标:了解作为中国工艺美术萌芽期的原始社会工艺特点,以及对后世带来的影响。
第2章夏商西周时期的工艺美术2.1 概述2。
2 青铜工艺2.3玉石工艺2。
4 陶瓷工艺2。
5 其它工艺学习目标:了解本时期青铜器、陶器、玉石等工艺类型的风格和艺术特点;掌握该时期最具代表性的青铜器设计及取得的艺术成就。
第3章春秋战国时期的工艺美术3.1概述3.2青铜工艺3.3 漆器工艺3.4 陶瓷工艺3。
5 玉石工艺3。
6 染织工艺学习目标:掌握本时期达到顶峰的青铜工艺,尤其是具有典型性的;同时掌握发展迅速的漆器和染织工艺的特点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第4章秦汉时期的工艺美术4.1 概述4.2 青铜工艺4.3 陶瓷工艺4。
4玉石工艺4.5 漆器工艺4.6 染织工艺4.7画像砖画像石工艺学习目标:对中国此时的工艺美术发展有较为宏观的认识,青铜、漆器、陶瓷砖瓦、纺织服饰、金银玉雕等各个领域中的工艺生产都得到了全面的发展与提高。
第5章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工艺美术5。
1 概述5.2 陶瓷工艺5。
《中国工艺美术史》课程考试大纲

《中国工艺美术史》课程考试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1.课程代码:2.课程性质:考试3.适用专业:视觉传达设计、环境艺术设计、产品设计等4.学时/学分:2二、课程考试目的《中国工艺美术史》课程考试旨在考察学生对中国工艺美术史的理解认知能力。
通过中国工艺美术史的学习使学生对我国不同历史时期的工艺美术背景、工艺的发展和成就、艺术风格、艺术作品、工匠大师有全面的了解,并培养学生对优秀工艺作品的鉴赏和批评能力。
三、考试内容与要求第一章1.了解原始社会分为旧石器时代和新石器时代,磨制石器和烧制陶器为该时期的主要标志。
2.理解中国工艺美术萌芽期的原始社会工艺特点,以及对后世带来的影响。
3.掌握磨制石器在形制的演化,彩陶装饰纹样的演化。
第二章1.了解夏商西周时期青铜器、陶器、玉石等工艺类型的风格和艺术特点;2.理解商周青铜器的发展脉络及其时代审美差异。
3.掌握该时期最具代表性的青铜器设计及取得的艺术成就。
第三章1.了解春秋战国时期达到顶峰的青铜工艺,其由审美功能向实用功能的转换。
2.理解发展迅速的漆器和染织工艺的特点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3.掌握春秋战国时期漆器的种类及其艺术特征。
第四章1.了解秦汉时期国家统一,社会较稳定,经济发展为手工艺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理解这一时期青铜、漆器、陶瓷砖瓦、纺织服饰、金银玉雕等各个领域中的工艺生产都得到了全面的发展与提高。
3.掌握汉代的文化思想对漆器、青铜器、纺织等工艺的影响。
第五章1.了解佛教的全面传入对魏晋南北朝时期工艺美术的影响。
2.理解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社会动荡与民族融合对工艺的影响。
3.掌握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陶瓷工艺、金属工艺、雕刻工艺等方面在其特点历史时期里的发展历程和具体特点;第六章1.了解隋唐工艺美术的发展熔铸南北、渗用古今、糅合中外的特点。
2.理解隋唐工艺美术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3.掌握汉代末期至隋唐时期家具在形制上的变化趋势。
第七章1.了解五代宋辽金时期的工艺美术,在这段政权更迭,民族大融合时期,分析不同民族的艺术风格及特点。
中国工艺美术史 辽宋夏金(8.4.1)--其他门类

近唐异(南)宋
内蒙古奈曼旗陈国公主驸马墓马具
陈国公主墓彩绘银鞯
内蒙古奈曼旗陈国公主驸马墓葬具
金花人物纹银七棱把杯(高 6.4 厘米) 造型与盛唐制品近似,有浓郁的西方风格。
耶
耶
律
律
羽
羽
之
之
墓 金 花 银
银 砚 盒
墓 “ 万 岁
台
唾
”
盂
金
花
赤峰驸马墓银盏托
陈国公主墓金盒
用器
据铭文,当为辽韩德让家庙
错金银仿古器
三、两宋漆 器 产量较高。素髹为主
襄州和温州产品著名
发展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现于高档品种
1 、雕漆
做法:于胎上涂漆数十乃至上百 道,干后,刻图案
历史:相传始于唐,宋内府作品 负盛名,元以来漆器代表
分类: 剔红、黑、黄区别在漆色
剔犀(云雕)漆层以异色 漆相间髹涂,雕刻云纹等,刻纹 立面见相间的异色线纹
被后加上种种不良的象征性,也就不大 以它为题材了。
剔彩,出现在明 今见宋制主要为剔犀,内府剔红
名气大,但少实物留存。原因
日本学者指认的北宋剔黑 (日本藏)
日本学者指认的南宋剔 红与剔黑(日本藏)
2 、戗金银
做法:漆地上刻划图案,于 刻纹内上漆后,填以金银箔 ,效果极富丽
历史:可上溯到西汉填金彩 锥画,南宋作品已极精美
江苏武进南宋墓温州产品图 案疏朗,花纹优美
戗金仕女图朱漆奁(南宋,通高 21.3 厘米) 奁盖上,一仕女持折扇,人们曾相信,折扇在 明由高丽传来,而奁盖装饰证明,此说不确。
3 、堆漆
做法:以漆灰在器表堆塑花纹 历史:始见于汉,长期是夹纻
浅析辽金铜镜的特点.doc

浅析辽金铜镜的特点[摘要]铜镜是中国艺术价值极高的工艺美术品,制作水平更代表了中国古文化的发展历程,辽金铜镜是一批富有民族性和地方特色的铜镜、过去不为人所识。
由于考古事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资料表明辽金时期的铜镜在中国古代青铜镜发展史上占有一席之地,也为我们认识和研究辽金时期社会提供了可靠的实物资料,因此而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和文物价值。
[关键词]辽金;铜镜;鉴赏铜镜是以铜为主要原料制成的镜子,正面光亮,是古人“正衣冠”的生活用具。
铜镜在我国最早发现于4000年前,至汉唐达到鼎盛。
发展到辽金时期,铜镜呈现出更加丰富多彩的局面,在模仿汉唐铜镜、借鉴宋镜的基础上产生了自己的风格与特点。
一、辽金时期铜镜的形制特点形制上,战国、秦、汉时期铜镜主要为圆形,唐代出现大量菱花形镜,葵花形镜,中国古代铜镜的形制开始向多样化发展,宋代时期,铜镜形制呈现出更加丰富多彩的局面,除了圆形镜、菱花形镜、葵花形镜外,开始流行方形镜、亚字形镜、带柄镜、钟形镜、炉形镜、瓶形镜、桃形镜等,在辽金铜镜中,形制虽然仍以圆形为主,但是宋朝所流行的镜形通过各族人们之间的经济,文化交往,也或多或少的影响了其铜镜制作,如亚字形镜、方形镜、桃形镜等,在现存辽金铜镜实物资料中均有发现,辽金铜镜的形制也有自己的创新,如八角形铜镜(见图1),具有明显的少数民族风格。
图1 八角形铜镜二、辽金时期铜镜的纹饰特点装饰纹样上,唐代盛行的将镜背装饰完美无缺的各种珍禽瑞兽,奇花异草,在宋代铜镜中已鲜有出现,取而代之的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见到的花鸟虫鱼,以及当时人们喜闻乐道的各种人物故事,宋代铜镜装饰纹样呈现出的写实倾向,成为其区别于汉唐铜镜的一个重要特征。
辽、金作为与北宋、南宋前后对峙的两个少数民族政权,在与宋的政治,经济交往过程中,自然也带有文化艺术上的交融与发展,表现在铜镜的制作工艺上,除了对形制的模仿外在装饰题材及构图布局方面也多有沿袭,如辽的花卉纹镜,金的人物故事纹镜等,都或多或少地受到了宋镜的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铜镜
宋代铜产量很大,铜除了用于铸造钱币,还用 于佛像、日用器和铜镜。宋代铜器中最具代表 性,最能反映当时的铜器工艺水平的是铜镜。 宋代铜镜的造型除了圆形,方形外,还出现了 扇形、鸡心形、鼎形等。 花纹主要是以花草、飞禽、游鱼、人物的为题 材。
金银器
宋代金银器皿非常流行,设计的定位注重生活 化,金银器已从皇宫贵族逐步做入平民百姓家, 具有浓厚的商业性,尤其是金银器全面走入市 场。 唐宋两代的金银器艺术还是具有不同的时代风 格,唐代的造型丰满圆浑,纹饰花团锦簇,格 外雍容华贵;而宋代造型小巧秀气,问世自然 生动,格调清新典雅。
白瓷体系
磁州窑 磁州窑是宋代著名的民间窑,虽不如五大 名窑那样声名显赫,但分布区域广大,影响深 远。最具特色的是瓶、罐类器物,饱满而硕大 的球状主体。
黑瓷窑体系
建窑 建窑又称乌泥窑,胎体紫黑,釉层很厚, 色黑而滋润,釉层透出银色光芒,品种以碗、 盏最多。于元代末年衰落。
黑瓷窑体系
吉州窑 吉州窑在江西吉安永和镇,始于五代,兴 于南宋。吉州窑能少支出一种黑、黄两色混合 似玳瑁的釉色,称玳瑁釉。
宋辽金的工艺美术
淡雅质朴的陶瓷工艺
淡雅朴质的陶瓷工艺
宋代瓷器整体上突破了“南青被白”的布局, 随着南北文化的交流,烧制技术互相交流,北 方邢窑的白瓷技术逐渐迁入南方。瓷的品类以 及适用面大为拓展,形成了明晰的民族精神和 时代风貌。 宋代无论是南方还是北方,都体现了一种儒家 文化所倡导的简洁素雅的美。
缂丝
缂丝又名刻丝,是宋代丝物中一个著名品 种,缂丝即可用来制作衣裳,又可织成绘画或 书法,单独欣赏。“通经断纬”使其制作的方 法。缂丝产地是今河北定州,“紫鸾雀谱”是 现藏最为优秀的作品之一。南宋缂丝主要产自 松江和苏州,工细高雅,堪称绝品。
刺绣
宋代刺绣较前代又有大的发展,其用途可 分为使用与欣赏两类。
青瓷体系
哥窑、龙泉窑 在宋代五大名窑中,龙泉窑的哥窑也算其 一,这是自南方越窑衰落后继之而起的一个青 瓷体系。哥窑胎土深褐色,胎骨坚细,叩之声 音清脆,釉彩有淡青、米黄、墨绿,深浅不一。 龙泉窑又称弟窑,是南宋最大的青瓷烧制中心, 产品大量出口埃及、日本。龙泉窑器形多样, 造型规整,圆足宽阔矮小,淳朴厚重。
雕漆
雕漆又称“剔红”,此外还有“剔黄”“剔 绿”“剔黑”等品种。在宋代,雕漆有了长足 进步,在雕琢上讲究“藏锋清楚,隐起圆滑”。
金漆
金漆是指用金粉作为漆器的装饰。描金堆雕漆 盒是宋代漆器中的一件十分优美的作品,是宋 代的金漆珍品。
谢
谢
龙阳 唐仕青 张涛
讲课及工作人员:
辽金纺织工艺
辽代的纺织业主要是纺麻、织麻 工艺,东北地区唐时曾以产各民 族的布、绸、绵著称。 金代世宗时期,纺织业已成为官 营手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宋代官服
官服制度 官服分为朝服、祭服、公服、丧父和时服, 以上衣下裳制的袍衫为礼服的基本形式,袍衫 一般为圆领、宽袍、大袖。 朝服: 朱衣朱裳,内着白色罗中单,外束罗料大 带,并有绯色罗料敝膝,身挂锦绶、白玉,黑 皮履。
宋代妇女通常的服饰种类和男子基本 一致,上身为袄,下身为裙或裤。 宋代妇女常见的服饰有以下几种: 1,襦、袄 2,衫 3,袍 4,褙 子 5,半臂 6,围腰、围巾 7,抹 胸 8,裙 9,裤
清新精巧的金属工艺
宋代金属工艺总的来说较前 代有所发展,铜的产量和铸造工 艺均超过唐代,而金银器经过唐 代的发展,至宋代时则已不再是 皇室贵族的珍玩,开始进入寻常 百姓家中。
纺织业
宋代的丝织品种 宋代丝织品种在唐代的基础上有较大的 发展,常见的有棉、绮、罗、绉、绸、绢、绫 等。
宋代丝织纹样
总体来说,宋代的丝织纹样显的端庄、 淡雅、自然。最根本的形成原因是因为宋代的 政治气候与社会生活共同影响的结果。宋代长 期处在北方少数民族政权的威胁之下,社会动 荡,战争不断,寄情自然、孤寂、伤感、忧郁 的气息弥漫于整个社会。
青瓷体系
汝窑 汝窑建于北宋初年,真正遗址在今河南宝丰 县清凉寺。汝窑瓷器集众家之所长,又有自己 的特色,烧制时间短,传世作品极少,体现了 宋代青瓷的最高水平。
青瓷体系
官窑 官窑是由皇家自办专门烧制宫廷御用瓷器的 瓷窑,质量上乘,而且传世极少。烧制的器物 修胎规整,釉色晶莹透澈,类似石玉,釉色以 青粉为最佳。
亦文亦质的漆器工艺
宋代漆器的生产不仅有官方 设置的专门管理机构,而且在民 间制作漆器也相当普遍。其中, 襄阳的漆工业在北宋时已经驰名 全国。而杭州和温州则是南宋时 期漆器制作最为发达的地区。
一色漆
宋代最为流行的是一色漆,宋代漆器以质朴单 纯、素雅自然取胜。两宋一色漆的颜色以黑色 居多,紫色次之,朱红又次之,间有表里异色, 但都无纹饰。给人以“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 饰”的感受。
辽金的陶瓷
辽瓷的烧制地点主要分布在东三省、内蒙 古自治区和山西北部一带,辽瓷以白瓷为主, 多仿邢窑、定窑器,胎质不如内地瓷细腻,釉 色白而微青,吸水性极小。 辽三彩多为单色的黄釉、绿釉、白釉器皿。
端庄典雅的纺织、 端庄典雅的纺织、服饰工艺
宋代农业十分发达,由此带来纺织 业与服饰的繁荣,而民间更是出现了 “千室夜机鸣”的丝织业盛况。棉纺 织则从海南地区渡海传入闽粤地区, 至南宋时进一步发展到浙江及江西, 为元代江南棉织业的发展准备了条件。
宋代男的常服也很有特色,常服又叫 “燕居服”或“私服”。 宋时男子民服主要有以下几种: 袍、襦、袄、短褐、衫、襕衫、 直缀、道衣等。
宋代官服
公服 公服又名“从省服”以曲 领大袖,腰间束革带为主要形式。 时服 时服是按照季节赐发给官 臣的衣服。
宋代妇女民服种类
青瓷体系
钧窑
钧窑遗址在今河南禹县,是宋代著 名的瓷窑,钧窑瓷器以其绚丽多变的色 彩而著称于世。钧瓷的造型也往往是浑 厚端庄,典雅大方,线条明朗,起伏得 当,造型与釉色浑然一体,令人拍案称 绝。
白瓷体系
定窑
定窑在唐中晚期受邢窑影响而兴起, 以生产白瓷为主。其烧制工艺技巧很高, 胎骨一般较薄,洁白致密,釉为乳白色, 芒口部镶嵌金银,有华丽典雅的效果。 北宋灭亡后,定窑工人将技术带至南方 景德镇,使景德镇开始出产质地更为细 腻更白的白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