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心理学载录笔记2

合集下载

吉洛维奇社会心理学笔记

吉洛维奇社会心理学笔记

吉洛维奇社会心理学第二章群体大多数人都高估了自己的状态和与他人相比的独特性,这一现象被称为聚光灯效应。

群体决策的制定受到以下因素的影响:群体一致性、领导者的方向、导致自我审查的群体内部压力、人们在其他成员所达成的明显一致结论的情况下避免表达自己的情感或者采取保守的态度,从而忽略并拒绝了其他可能的观点。

社会比较在很多时候并没有客观标准,因此我们利用他人来界定自己。

第四章关系关系塑造自我感知和记忆(关系伙伴比随意两个人能记住更多的信息),解释事件的方式。

人们都具有和他人的关系所带来的特定关系自我、或者看法、感觉和期待。

当其中一个被某个特定的人激起,这个人就会被当做相关的关系自我。

(移情)关系和社会认知:1关系影响了重要信息的分类,帮助我们组织社会信息。

2我们像理解自己一样理解其他亲近的人。

(关系的自我扩展解释:人们建立并维持亲密关系,是为了扩展自我,因为在关系中我们可以将对方的智慧、视角、经验和个性化转化为我们自我概念的一部分)3我们与亲近的人分享社会性解释。

权利基于地位、权威和支配关系。

按照权利的滥用/克制理论,膨胀的权利让人采用过分简单的方式看待事物(刻板化),并且行动更加随意。

而权利低的人看待问题更加谨慎、克制。

不过谁掌权更加重要,因为权利似乎能让个人自由表达他们好或坏的倾向。

婚姻不满的影响因素:批评、防御性、抵制、轻蔑。

幸福的婚姻受承诺的影响,表现为在关系中的回报多、可替代的对象少(比如喜欢的其他东西)以及对关系的投资。

第五章社会自我向下的社会比较有助于我们界定自己,也实现了自我强化。

“高情景化”的文化中,相互依赖,在不同的情景中个体的特征是不一样的,而在“低情景化”的社会中,这样的现象比较少。

自我参照效应:我们的自我认知改进储存在记忆中的信息,这种将经过推敲和重新回忆的信息整合进自我认知的倾向。

自我差异理论:当我们想到理想自我的时候,我们就会经历提升关注(包括对积极后果的感知、积极应对相关的行为,以及当我们提升了理想和期望的高度时所体会到的快乐),当我们思考应然自我(责任、义务的要求),我们经历着一种规避性关注(包括对消极后果的敏感、回避性动机、以及当我们意识中应该做到而没有做到从而激发出来的内疚和焦虑)。

社会心理学笔记 完美版

社会心理学笔记 完美版

国家心理咨询师三级考试笔记21、社会心理学的定义1).侧重于心理学的定义为了了解和解释个体的思想、感情和行为怎样受他人存在的影响而发生变化。

他人的影响有三种形式,即现实的影响、想象的影响和隐含的影响。

2).侧重于社会学的定义社会心理学是关于社会互动的研究,以群体生活的心理为基础。

强调以习惯来解释人类行为。

3).介于心理学和社会学之间的定义社会心理学应着重对社会关系、社会情境、个体的心理反应以及个体内在的心理因素的研究。

2、社会行为(领会)勒温提出著名的公式:B=f(P,E)3、社会心理学的研究范围(识记)1).微观的个体层面:如个体社会化与自我意识,社会知觉、态度、动机、社会学习等以及个体与个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如人际关系、人际沟通等。

2).中观的群体层面:如群体凝聚力、群体心理氛围等,以及个人与群体的相互作用、社会影响(从众、社会助长与惰化)。

3).宏观的社会层面:如风俗、时尚、阶级、阶层及民族的心理特征、国民性等。

4、美国学者霍兰德的三阶段理论(识记)1)、哲学思辨阶段(启蒙期)1.时间:古希腊~19世纪上半叶2.特点:根据哲学思辨及社会准则来认识社会行为3.围绕“人性”的哲学争论,可视为最早的社会心理学研究2)、经验描述阶段(形成期)1.时间:19世纪中叶~20世纪初2.特点:对社会经验描述分析主要在欧洲进行3.要点:(1)达尔文的进化论(2)德国的民族心理学:a.拉扎鲁斯《民族心理学与语言学杂志》b.谢夫勒以现代意义上提出“社会心理学”这一术语c.冯特《民族心理学》,被誉为“现代心理学之父”(3)法国的群众心理学:a.塔尔德《模仿律》b.迪尔凯姆《社会学方法的规则》c.列朋《群众心理学》,法国社会心理学有关群体意识理论发展的顶峰(4)英国的本能心理学:麦孤独《社会心理学导论》(5)奥地利的精神分析学派:费洛伊德——理论基础是潜意识,性本能和本我、自及超我的人格理论。

著作有:《梦的解析》、《精神分析引论》、《图腾与禁忌》、《群体心理学与自我分析》、《幻觉的未来》、《文明及其不满》等。

金盛华《社会心理学》超详细笔记

金盛华《社会心理学》超详细笔记

第一章社会心理学及其发展第一节社会心理学的界定一、三种研究倾向界定心理学取向社会学取向研究人的思想,情感和行为如何受到研究不同水平的交往,如个人之他人存在的影响间、群体之间、个人与群体之间强调重点个体团体和社会理解行为的途径分析状态和人格等分析社会变量(地位角色)首要目标预测行为描述行为方法以实验为主兼调查调查与参与观察二、社会心理学的界定几个较具影响的界定Allport(1968):是研究人的思想、情感和行为如何受到真实或想象的他人存在的影响的学科Myers(2002):是研究人们相互理解、相互影响和相互关系的科学。

Baron(2003):个体在社会情境中,如何表现出其特殊的社会行为,如何表达其内在的思想和情感,以及为什么会表现出其特殊的社会行为,为什么会产生其特殊的社会思想和情感。

金盛华(2005):是研究社会相互作用背景中人的社会行为及其心理根据的科学。

第二节社会心理学与相关学科的关系一、社会心理学与社会学第三节社会心理学研究范畴一、社会心理发展二、社会认知三、社会互动四、社会影响第四节社会心理学的发展一、史前思想积累阶段(19世纪上半叶)●古希腊时期(哲学思辨)代表人物:孔子、孙子、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推动社会心理学发展的直接原因:19世纪下半叶社会和科学的发展(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资本主义发展中出现的新问题(人口增长、犯罪增加、竞争、失业)●1897,鲍德温创造“社会心理学”提法二、产生阶段(19世纪中叶——20世纪20年代)3个重要事件,4位重要人物●1、1908 罗斯和麦独孤分别出版《社会心理学》●2、1919冯特完成十卷本《民族心理学:对于语言、神话和道德的发展规律的探讨》●3、1924 奥尔波特《社会心理学》教材三、迅速发展期●认知心理学的发展——社会认知的研究●后现代思潮的影响现代社会心理学的四大基本原则:1、S.P应该也确实有一个基本的研究领域;2、在该领域可以找到人类行为的普遍特征;3、最可靠的方法是实证法;4、可以建立一套可靠而中立的真理后现代社会心理学的四大原则的变化:1、对周围世界的认识只是在特定的社会常规中运作的结果;2、无法在研究领域里找到普遍性规律;3、研究工具有时会成为误导人思维的工具;4、实证研究是否是获得真理的必要途径值得怀疑。

社会心理学笔记

社会心理学笔记

社会心理学修改版第一章 导论研究方法第二章 社会中的自我1. 自我概念:包括自我图式与梦想与害怕可能成为的自我。

影响因素:1.扮演的角色2。

我们所做的比较3.社会同一性4。

知觉别人对我们的评价5.成功与失败的经历2. 自我控制:自我效能,控制点(分为内部和外部控制点),习得性无助。

控制/幸福正比。

3. 自尊:1)动机:维持自我价值。

2)阴暗面:高自尊的人在面对威胁时表现出敌意。

建立在自我感觉上比外部事物上要更好。

4. 自我服务偏见(性欲产生):1)对积极和消极事件的解释。

2)盲目乐观。

(赌博)3.虚假普遍性和虚假独特性(酒驾)4。

与他人比,认为自己更好。

优点:乐观。

缺点:高估自己推卸责任。

5. 自我展示:1。

虚伪的谦逊2。

自我妨碍。

3.印象管理第三章 社会信念与判断1. 归因:1)海德(性格归因与情境性归因)2)常识性归因:共同性,区别性,一致性。

2.归因错误的原因:1)认知与情境意识(行动者观察者不同,观点随时在变化〈关注情境限制〉,自我觉知〈对老师性格的评价,在自己关注的地方找原因>)2)文化差异库勒乔夫效应:通过观察脸部确定其知觉3。

如何做准确的判断:1)直觉判断【力量:自动化非逻辑思维(网球);局限:错觉思维】2)过度自信倾向(验证性偏见,纠正:及时反馈和设想判断可能出错的原因)4。

直觉:心理捷径。

1)代表性直觉(与某类心理特征做比较,容易忽视其他重要信息)2)易得性直觉(过度重视鲜活案例,并对对象产生不恰当的恐惧,如飞机失事)3)反事实思维(与易得思维类似,对将要发生的事情进行心理模拟)5.错觉思维:1)错觉相关(期待发生重要联系时,将随机事件联系起来,知觉到错觉相关)2)控制错觉,如赌博和趋均数回归3)情绪和判断:影响判断第四章 行为态度一、态度决定行为吗?1。

道德伪善,言行不一致。

(反对和崇尚暴力)2。

态度何时能预测行为?1)内在态度(第一,面部肌肉反应;第二,内隐联想测试(积极词汇与黑人面孔)2)情境(观察总体的或通常的行为效果明显)Eg :我为了身体健康-—邻居似乎跑步去图书馆—-我能做到—-下周开始总结:1)其他影响因素最小化2)态度与预测行为紧密相关,如投票3)态度强有力.3。

耶鲁社会心理学笔记摘录

耶鲁社会心理学笔记摘录

耶鲁社会心理学笔记摘录1.焦点效应当我们穿粉红色衬衫上班,或者耳朵上粘了剃须膏,或者其他,我们真会过高估计别人对此的注意吗?焦点效应的有效证据:你认为人们注意到你,但其实没有,他们正忙着注意他们自己。

后悔心理学:如果你真的去问那些临终的人,你这辈子最后悔的事是什么,他们不约而同对没有尝试过的事情感到后悔,原因是那会让他们看上去很蠢;很有趣的研究结果发现,其实人们并不像你想的那么关心你。

2.透明度效应•我们高估了自己的透明度。

•一方面是人们其实很擅长说谎,但透明度效应是我们并不这么认为,我们通常认为我们露馅了,人们常常高估其他人看穿自己秘密的程度。

•另一方面,人们总是自我感觉很好。

原因之一我们获得的自然反馈,在我们生活中很多时候,只有在表现不错的时候得到反馈;或者好的标准不一样;你认为自己很重要,所以产生了焦点效应,你认为自己的心思容易被看穿,所以产生了透明度效应。

3.认为自己所做的是合理的(认知失调理论)当人们思想矛盾时,会怎么办?证实偏见,因为一般来说人们不喜欢接受证明他们相信的事物不成立的信息。

当你选择了这一粒,为了证明你是对的,你会贬低你第一次没选的那颗,这种贬损心理时非常普遍的。

4.理由不足理论通常,人们在某件事情上花费了很多精力,金钱和代价时,他们就更不愿意证明自己所做的是错的,于是人们就会产生多种形式的认知失调,例如欺负新人,免费医疗不被接受。

在社会心理学领域里,有三项关于自我的主要发现●一是人们都以为别人在注意你,其实不然,只有你自己在注意你自己;●二是我们认为自己很棒,我们自认为在所有方面都优于平均水平,每个人都是如此;●你所做的都是合理的,如果所做的并不合理,你就会捏造理由说服自己这是合理的。

我们是怎么看待自己和他人的?归因是指对个体的行为原因的解释。

海德的观点是,我们倾向于将别人的行为归因于他们的人格特点,归因于他们长期稳定的特质。

概括地说,人们对个人特质的权重过高,而对情境因素的权重过底,这又是也叫做基本归因错误,心理学核心观念之一,人们常常高估教授的智力,因为我站在这里谈论一件或更多我非常了解的东西,因此很容易推断我很渊博。

《社会心理学》读书笔记好句摘抄

《社会心理学》读书笔记好句摘抄

《社会心理学》读书笔记好句摘抄我喜欢读这种宏观的书。

社会心理学,和人类学相呼应。

人类学研究的是人类群体的物理层面,而此书则是研究人类群体的精神层面。

如果有另外一种外星人(我相信肯定有外星人),那么他们的人类学和人类心理学,肯定会大相径庭。

那么我们这类地球人的群体心理是什么样子的呢?1、群体的心理学都是囿于当下时代的,因此具有明显的时代性。

2、人对自我的认知是有很大误差的,自我和他人评价都有很大误差,这是一个客观事实,能清晰地get这一点就很好。

人在社会中有多重角色,在不同场合也在扮演。

人和人之间也在不停地比较。

3、有的群体是崇尚个人视角,也有的是崇尚集体视角。

其实都有,多或少的问题。

4、self-efficacy,心力。

这是一种持久的力量,同样的性格和面对,self-efficacy强的人就会更主动去影响和推动。

5、人的记忆并不是回忆的过程。

而是一个片段进行重构的过程。

这其中会有虚拟和想象的成分在。

6、直觉(内隐记忆)、错觉(概率估计)、情绪,都是我们这个地球人的特征。

7、态度会指导行为。

然后相反,行为也会反过来解释并强化态度。

这个反向的过程,可以认为是大脑为自己的行为寻找合理性的、调和想象和现实、调和自我和外在的过程。

这也是人类特有。

8、文化是一个群体共有的规范/伦理/情绪/习惯。

当地球一体化后,不同文化之间经历了“异化→同化”的过程。

同样,如果地球和其他外星文明深度交流接触并一体化,这也会是一个更加强烈的“异化文化→同化”的过程,这个过程将会非常非常精彩。

9、女性和男性的分工源自生理。

男性女性都有强烈的产下后代的冲动和基因使命。

而且这个任务必须双方联手才能完成。

女性怀胎生下后代并抚养,男性提供财力物力武力来保护他们。

所以他们形成了不同的性格。

女性的性格偏向于吸引、哺育、陪伴、干净、团结、无私、同理心。

男性的性格偏向于地盘、战斗、野蛮、利己。

这种男女搭配产生后台的生理方式,可以说是人类心理学的生物学根源。

社会心理学笔记

社会心理学笔记

第二章社会心理学笔记1、1908年,社会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誔生。

2、F.H奥尔波特认为社会心理学是研究(社会行为 )和社会意识的学科。

3、情感和行为会受他人的存在所影响,G.W.奥尔波特认为他人的存在形式包括:现实的存在、想象的存在、隐含的存在。

4. 美国社会心理学家G.W.奥尔波特(G.W.Allport,1954)认为,社会心理学试图了解和解释个体的思想、情感和行为怎样受他人的影响,他人的影响包括:现实、想象、隐含的影响。

5、勒温是社会心理学之父,公式B=f(P,E),B指行为,P指个体,E指个体所处情境,f指函数关系。

6、社会心理学的发展可划分为哲学思辨、经验描述与实证分析三个阶段。

7、社会化是个体形成适应社会环境的人格、社会心理、行为方式和生活技能的过程。

由于社会急剧变化,对个体重新进行社会化的过程叫再社会化。

比如我国的劳动教养和劳动改造制度就是一种再社会化的机制。

8、人类社会化的基本条件包括:(1)人类有较长的生活依附期(2)人类的遗传素质提供了社会化的可能性。

9、家庭、学校、大众传媒、参照群体是个体社会的主要载体。

学校是不可替代的社会化载体。

10、全部社会化的前提是:语言社会化。

11、性别角色是社会学范畴,性别是指男女在人格特征方面的差异,性是生物学概念。

12、社会角色的分类:(一)按获得方式分为先赋角色(先天因素获得,如父母)和成就角色(后天努力获得,如老师)。

(二)按规范程度分为规定型角色(规范程度高,如军警)和开放性角色(规范程度低,如朋友)。

(三)按功能分为功利型角色(追求利益,如银行家、商人)和表现型角色(如教授、学者)。

(四)按承担者心理状态分为自觉角色(如演员)和不自觉角色(如性别角色)。

13、心理咨询师的角色包括(ACD);农民(AB);教师(ACD)。

选项:A.成就角色 B.功利性角色 C.表现性角色 D.规定性角色14、最严重的角色失调是:角色失败15、由他人的判断所反应的自我概念,称为镜我16、自我概念的功能有:保持个体内在的一致性、解释经验、决定期待。

《社会心理学》摘抄

《社会心理学》摘抄

《社会心理学》摘抄1. “人是社会性动物,我们的思想、情感和行为都受到他人和社会环境的深刻影响。

”例子:你看啊,我们为啥喜欢和朋友一起玩?不就是因为大家在一起开心嘛,这就说明我们的情感会受到他人影响呀,人可不就是社会性动物嘛!2. “从众行为常常在我们不经意间发生,我们可能会跟随群体的意见和行为,即使内心并不完全认同。

”例子:哎呀,想想有时候大家都做一件事,我们也就跟着做了,就算心里有点怀疑,也还是会那样做,这不就是从众嘛!3. “自我概念是我们对自己的认知和理解,它影响着我们的行为和决策。

”例子:你自己觉得自己是个啥样的人,就会朝着那个方向去做事呀,这自我概念多重要啊!4. “社会认知的偏差可能导致我们对他人和事物的误解和误判。

”例子:有时候咱就是会看错人呀,觉得这人挺好,结果后来发现不是那么回事,这就是社会认知有偏差啦!5. “态度可以影响行为,而行为也可以反过来改变态度。

”例子:你要是对一件事态度很积极,那做事也有干劲,反过来,一直努力做事,态度也会变得更好呀,是不是?6. “群体极化现象使得群体的观点和决策往往比个体更加极端。

”例子:一群人讨论事情,最后得出来的结论经常比一个人想的还夸张,这就是群体极化呀,很神奇吧!7. “人际吸引的因素包括相似性、互补性等。

”例子:你想想,为啥有的人能成为好朋友?不就是因为有相似的地方或者能互补嘛,这人际吸引的道理多简单!8. “社会支持对于我们的心理健康和幸福感有着重要的作用。

”例子:有人在你困难的时候帮你一把,你是不是感觉特别好?这就是社会支持的力量呀!9. “刻板印象可能会限制我们对他人的理解和认知。

”例子:咱可不能随便给人贴标签呀,那样会让我们看不到别人真正的样子,这刻板印象真不能要!10. “社会影响无处不在,我们需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和独立的思考。

”例子:到处都有别人影响我们呀,所以咱得脑子清楚点,有自己的想法,不能别人说啥就是啥,对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社会心理学
第3章社会信念与判断
一、归因因果关系
举例:当老师发现一名学生成绩不好时,那么他可能想知道这是由于他本身缺乏动机和能力不足(性格归因)还是由于身体情况和社会环境造成的(情境性归因)
在试图解释行为的时候,理由“共同反应”、“区别性”和“一致性”三种信息
二、基本归因错误
当我们解释他人的行为时,我们会低估环境造成的影响,而高估个人的特质和态度所造成的影响
个体在归因时低估情境因素作用的倾向称为基本归因错误当归因涉及到我们自己的个人利益时,基本归因错误会表现得更为明显
聪明的人和有社会地位的人更容易犯归因错误
当我们解释他人行为的时候,我们会犯基本归因错误。

而对于我们自己的行为,我们却通常用情境因素来解释
当我们成为行为的执行者时,环境会支配我们的注意;而当我们观察别人的行为时,作为行为载体的人则会成为我们注意的中心,而环境变得相对模糊
随着时间的变化,人们越来越重视社会环境的影响
人们犯归因错误的原因:我们在自己关注的地方寻找原因
在集体主义的文化下,人们几乎不会根据个人的人格倾向来进行归因
对基本归因错误的解释:行为是内在倾向的相应反应----对应偏见
情境归因----认为行为是由环境造成的
三、感知和回忆我们的社会生活
当社会信息受到多重解释的影响时,先入为主就很重要了“库勒乔夫效应”:电影制片人可以通过操纵人们看一张脸的背景来控制人们对情绪的知觉
我们的心灵有时候会虚构记忆
“当那些毛毛虫变成蝴蝶的时候,它们认为自己‘小’时候是小蝴蝶而不是毛毛虫那是很正常的,成熟对我们所有的人撒了谎”
并不是说我们对过去的感觉毫无意识,只是当记忆模糊的时候,现在的感觉主导了我们的回忆
四、过度自信倾向
能力不足反而会促进过度自信倾向
与寻找证据证伪自己的信念相比,我们更愿意证实它们。

我们把这种现象叫做验证性偏见
自信和能力之间没有什么必然一致的关系
两种技巧可以成功地降低过度自信:一是即时反馈;二是让人们去设想自己的判断可能出错的原因:迫使他们去考虑无
法证实自己信念的信息
思维的生物目的首先是使我们能够生存下去,其次才是保证我们的正确性
代表性直觉是指对某个事物进行评价时,在直觉的引导下,将其与某一类别的心理表征进行比较
反事实思维----对将要发生的事情的心理模拟----通常出现在我们可以很容易想象出可能结果的时候
事情本身越重要,反事实思维的强度就越大
要在没有相关的地方看到相关很容易。

当我们期待发现某种重要的联系时,我们很容易会将各随机事件联系起来,从而知觉到一种错觉相关
将随机事件知觉为有联系的倾向往往容易产生一种控制错觉----认为各种随机事件受自己影响
五、我们的信念
爱有助于创造出想象中的真实
一旦形成错误的社会信念,就可能引发他人做出某些行为反应以支持这些信念,这种现象叫做行为确证
在特定的情境中,当我们阐释自己行动计划时,我们似乎更可能会那样做
六、本章中涉及到的认知偏见在如下6个方面影响着新闻制作:1、先入之见可能会影响解释;2、确证偏见可能引导他们趋向能确证自己先入之见的信息来源和问题;3、坚定不
移的信念可能会以怀疑的面目支持先入之见;4、生动的轶闻趣事看起来可能比统计信息提供更多的信息;5、实际上并不存在相关的事件可能看起来具有相关性;6、事后聪明使事后分析变得非常容易
七、对待生活的正态度:批判而不愤世嫉俗,好奇而不受蒙蔽,开放而不被操纵
第4章行为和态度
态度可以界定为个体对事情的反应方式
态度的ABC理论:感觉(affect)、行为倾向(behavior tendency)和认知(cognition,想法)
一、态度决定行为吗
道德伪善:表现出有道德水准,但实际上拒绝付出任何的代价
社会影响力真的非常大----大到能够诱发人们违反他们最深层的信念
当我们观察个体总体的或通常行为而非单独的某一次行为时,态度对于行为的预测效应会变得更明显
特定且相关的态度确实能够预测行为
三种条件下态度一定能够预测行为:(1)将影响态度和行为的其他因素最小化;(2)态度与观察到的行为存在具体的相关;(3)强有力的态度能够更好地预测行为
个体的(a)态度、(b)知觉到的社会标准和(c)控制感共同决定行为意向
“随着不假思索下意识即可操作的事情的增加,人类文明就提高了很大一步”
人们进行自我觉知可以加强言行之间的一致性
二、态度何时决定态度
当一个人的话语没有令人信服的外在解释时,语言就会变成为信念
登门槛现象:如果想要别人帮你一个大忙,一个有效的策略就是:先请他们帮一个小忙
当人们承认公众行为并且认为这些行为是自觉做出的时候,他们会更加坚信自己的所作所为
在我们答应某一个小要求之前,考虑一下后果是什么
道德行为,特别是主动选择而非被迫做出时,会影响道德思维
对他人的积极行为会增强对那个人的好感
如果你想要更爱他人,你就要表现出你真的爱他
“在很大程度上我们并不是因为别人对我们好而喜欢他们,而是因为我们的对他们好”----列夫.托尔斯泰《战争与和平》公众的一致可以建立个人的爱国信念
种族政治行为塑造社会意识:我们不仅仅坚持自己相信的,我们也相信自己所坚持的
三、行为影响态度的三个可能性原因
1、自我展示理论:出于某些重要的原因们我们会表现出一
定的态度,以使我们看起来一致
2、认知不协调理论:为了减少自己的内心不适,我们说服
自己某些行为是合理的
3、自我知觉理论:假定我们的行为可以揭示自我(当对我
们的感觉或信念不确定的时候,我们会观察自己的行为就像其他人那样)
自我辩解:认知不协调
在人们行为的理由不足时,人们更可能会感到不舒服(不协调)并因此更要相信自己的所作所为
如果我们觉得要为自己的行为负责的话,我们的态度就会依从行为
自我知觉
我们的行为能触发一定的情绪
过度合理化效应:当个体很明显是为了控制别人而事先付出不相称的报酬时
理论比较:自我展示理论解释了为什么只是从表面上看起来行为会影响态度。

而另外两种理论则解释了行为确实影响态度的原因:(1)不协调理论假定我们认为自己的行为是正当的,并以此来减少我们内部的不适;(2)自我知觉理论则假定我们观察自己的行为并对自己的态度做出合理推断,就如
同我们观察他人一样
自己的行为和决定其实是一种自我肯定;它保护并维持了我们的诚信和自我价值
“没有反应就没有接受,没有相关的表达就不会产生印象----这是教师应该牢记的最伟大的格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