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癌的规范化治疗
乳腺癌规范化诊治指南

乳腺癌规范化诊治指南乳腺癌作为女性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早期发现和规范的诊治对于患者的治疗效果及生存率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为了提高乳腺癌的规范化诊治水平,国内外专家制定了一系列乳腺癌规范化诊治指南,旨在为乳腺癌患者提供更加科学、准确的诊断及治疗方案。
一、诊断指南乳腺癌的早期诊断对于治疗和预后至关重要。
根据乳腺癌规范化诊治指南,对于乳腺肿块的检查、评估以及乳腺癌的分期和分级,应当采用一系列标准化的检查方法和评估指标。
其中包括乳腺超声、乳腺钼靶、乳腺磁共振等影像学检查,以及活检、术前病理检查等方法。
在乳腺癌的分期和分级方面,规范化诊治指南明确了TNM分期、分子分型、组织学分级等评估指标的应用要求,以确保诊断的准确性和一致性。
同时,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还应充分考虑年龄、基因突变状态、家族遗传史等因素,为患者量身定制适合的治疗方案。
二、治疗指南乳腺癌的治疗涉及手术、放疗、化疗、内分泌治疗、靶向治疗等多个方面。
根据乳腺癌规范化诊治指南,对于不同分期、分型和分级的乳腺癌,需采用相应的治疗策略。
手术治疗是乳腺癌治疗的主要手段之一,分为乳房保留手术和乳房切除手术。
对于早期乳腺癌,推荐进行乳房保留手术,同时可以进行腋窝淋巴结清扫。
对于晚期乳腺癌或预期保乳效果欠佳的患者,推荐进行乳房切除手术,并考虑乳房重建。
在手术之后,尚需结合辅助治疗措施,如放疗、化疗、内分泌治疗等进行综合治疗。
放疗是乳腺癌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规范化诊治指南,对于乳腺癌手术后,对于高危患者或者有腋窝淋巴结阳性的患者,应进行放疗。
放疗可以减少乳腺癌的复发和转移风险,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化疗、内分泌治疗和靶向治疗是乳腺癌治疗中的药物治疗手段。
根据乳腺癌规范化诊治指南,选择适当的药物治疗方案,可以根据乳腺癌的分子分型、组织学分级和患者的激素受体状态等因素进行调整。
化疗、内分泌治疗和靶向治疗的组合应根据具体情况确定,以提高治疗效果和降低副作用。
三、随访指南乳腺癌的规范化治疗并不仅仅局限于手术和药物治疗,更需要进行长期的随访和监测。
中国乳腺癌诊疗规范 2023年版

中国乳腺癌诊疗规范 2023年版2017年发布的中国乳腺癌诊疗规范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该疾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水平,但与国际先进水平仍存在一定差距。
为了进一步提高中国乳腺癌诊疗质量,经过长时间的研究和讨论,专家们终于推出了2023年版的中国乳腺癌诊疗规范,旨在全面提升患者的生存质量和长期生存率。
本文将对该规范的主要内容进行介绍。
一、诊断准则乳腺癌的早期诊断对治疗和预后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2023年版的诊疗规范对乳腺癌的诊断准则进行了详细的规定。
其中包括对临床症状、体检、影像学检查、病理学检查等方面的要求,以确保准确诊断,并及时进行治疗。
二、分期和分级乳腺癌的分期和分级是指根据疾病的临床特征和生物学行为,将患者分为不同的阶段和等级,以便进行个体化治疗。
2023年版的规范对乳腺癌的分期和分级进行了细化和完善,增加了一些新的指标和判断标准,提高了分期和分级的准确性。
三、手术治疗手术治疗是治疗乳腺癌的主要方法之一。
2023年版的规范对乳腺癌的手术治疗进行了进一步的明确和规范化。
规范中明确了手术适应症、手术方式选择、手术后辅助治疗等方面的内容,力求实现个体化的手术治疗,提高手术治疗的效果和安全性。
四、辅助治疗辅助治疗包括化学治疗、内分泌治疗和放射治疗等方法。
2023年版的规范对这些辅助治疗的使用指标、疗程、剂量等进行了明确的规定。
同时,规范还对辅助治疗的联合应用进行了详细的介绍,以提高治疗的效果和降低治疗的不良反应。
五、随访管理随访管理是乳腺癌诊疗中的重要环节,可以帮助患者及时发现复发和转移,及早进行干预和治疗。
2023年版的规范对乳腺癌术后的随访管理进行了详细的规定,包括随访的时间、内容、方法等方面的要求,力求提高随访的效果和患者的生活质量。
六、多学科协作乳腺癌的治疗需要多学科的协作,包括外科、内科、放射科、病理科、放射科等多个专业的医生。
2023年版的规范强调了多学科协作的重要性,并对不同学科的医生进行了指导和培训,以提高诊疗的协同效应。
乳腺癌诊疗规范(2021年版)

乳腺癌诊疗规范(2021年版)乳腺癌诊疗规范乳腺癌是女性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发病率位居女性恶性肿瘤的首位,严重危害妇女的身心健康。
目前,通过采用综合治疗手段,乳腺癌已成为疗效最佳的实体肿瘤之一。
为进一步规范我国乳腺癌诊疗行为,提高医疗机构乳腺癌诊疗水平,改善乳腺癌患者预后,保障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特制定本规范。
一、乳腺癌筛查乳腺癌筛查是指通过有效、简便、经济的乳腺检查措施,在无症状妇女中识别和发现具有进展潜能的癌前病变患者以及早期浸润性癌患者,以期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及早期治疗,其最终目的是降低人群乳腺癌的死亡率。
筛查分为群体筛查和机会性筛查。
群体筛查是指在辖区或机构有组织、有计划地组织适龄妇女进行筛查;机会性筛查是指医疗保健机构结合门诊常规工作提供乳腺癌筛查服务。
妇女参加乳腺癌筛查的起始年龄:机会性筛查一般建议40岁开始,但对于乳腺癌高危人群可将筛查起始年龄提前到40岁以前。
群体筛查国内暂无推荐年龄,国际上推荐40~50岁开始,目前国内开展的群体筛查采用的年龄均属于研究或探索性质,缺乏严格随机对照研究的不同年龄成本效益分析数据。
一般风险人群妇女乳腺癌筛查策略 1.20~39岁每月1次乳腺自我检查。
每1-3年1次临床检查。
2.40~69岁适合机会性筛查和群体性筛查。
每1~2年1次乳腺X线检查。
对致密型乳腺推荐与超声检查联合。
每月1次乳腺自我检查。
每年1次临床检查。
3.70岁以上机会性筛查。
每月1次乳腺自我检查。
每年1次临床检查。
高危人群乳腺癌筛查策略建议对乳腺癌高危人群提前进行筛查,筛查间期推荐每年1次,筛查手段除了应用一般人群乳腺X线检查之外,还可以应用MRI等影像学手段。
乳腺癌高危人群符合以下3个条件,即①有明显的乳腺癌遗传倾向者②既往有乳腺导管或小叶不典型增生或小叶原位癌的患者③既往行胸部放疗。
遗传性乳腺癌-卵巢癌综合征基因检测标准如下。
具有血缘关系的亲属中有BRCA1/BRCA2基因突变的携带者。
乳腺癌规范化诊治指南(一)2024

乳腺癌规范化诊治指南(一)引言概述:乳腺癌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为了提高乳腺癌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规范化诊治指南被制定出来。
本文将从乳腺癌的诊断、治疗、手术、放疗和化疗等五个大点展开论述,以指导医生在诊治乳腺癌患者时的决策和操作。
正文内容:一、乳腺癌的诊断1.临床表现和病史的重要性2.影像学检查的必要性和应用范围3.乳腺活检在诊断中的作用4.乳腺癌分期和预后的评估5.乳腺癌特异性标记物的诊断意义二、乳腺癌的治疗1.手术治疗的适应症和手术方式的选择2.术前辅助治疗的应用及其优势3.保乳手术和乳房重建的选择4.手术合并辅助治疗的时机和方法5.手术后康复和随访的重要性三、乳腺癌的手术1.乳腺癌手术的目的和原则2.乳腺癌手术中的保护胸壁策略3.乳腺癌手术中的淋巴结清扫方式选择4.术中冰冻切片的意义和应用5.术后并发症的处理和预防四、乳腺癌的放疗1.放射治疗适应症的评估与选择2.放射治疗的技术进展与优化3.放射治疗中的辅助用药4.放射治疗后的并发症与预防5.放射治疗后的随访与监测五、乳腺癌的化疗1.化疗适应症的确定2.化疗方案的选择与调整3.化疗的疗效评估与监测4.化疗的不良反应及处理方法5.化疗后的生活护理和康复建议总结:乳腺癌的规范化诊治指南为医生提供了权威的指导和决策依据。
通过对乳腺癌的诊断、治疗、手术、放疗和化疗等方面的综合探讨,可以使患者的治疗过程更加规范、科学,并提高预后效果。
医生应根据指南中的建议,将其运用到临床实践中,以最大程度地改善乳腺癌患者的生存质量和生活状态。
乳腺癌规范化诊治指南2024

引言概述: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规范化的诊治指南对于提高乳腺癌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结合现有研究和最新指南,系统阐述乳腺癌规范化诊治指南的相关内容,以期为医务人员和患者提供参考。
正文内容:1.乳腺癌的分子分类和分期1.1综合组织学分型1.2分子分型及其临床意义1.3分期系统及其临床意义1.4乳腺癌预后的预测指标2.乳腺癌的初诊评估2.1乳腺癌的临床表现2.2影像学检查的选择2.3组织学检查的必要性2.4遗传咨询和基因检测3.乳腺癌的手术治疗3.1手术方式的选择3.2根治性切除与保乳手术的适应症判断3.3引导下的穿刺活检在手术中的应用3.4术中辅助治疗的探索3.5术后辅助治疗的选择4.乳腺癌的辅助治疗4.1化学药物治疗的指南4.2放射治疗的适应症及剂量选择4.3靶向治疗的推荐方法4.4免疫治疗的研究进展4.5儿童与孕妇乳腺癌的特殊辅助治疗5.乳腺癌的随访和管理5.1随访策略与周期的制定5.2随访时的检查内容5.3复发和转移的监测与处理5.4心理护理与康复管理5.5监测乳腺癌新治疗手段的临床应用总结:本文详细阐述了乳腺癌规范化诊治指南的相关内容,从分子分类和分期、初诊评估、手术治疗、辅助治疗、随访和管理等五个大点进行了阐述。
这些指南将有助于医务人员更好地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提高乳腺癌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乳腺癌研究的不断深入,指南将不断更新和完善,以适应新的治疗策略和科学进展。
对于患者来说,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和随访是提高疗效的关键,同时也要关注心理护理和康复管理,提高生活质量和心理健康。
乳腺癌最新治疗方案

乳腺癌最新治疗方案第1篇乳腺癌最新治疗方案一、方案背景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严重威胁女性的生命健康。
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乳腺癌的治疗手段日益丰富,患者生存率显著提高。
本方案旨在结合当前乳腺癌治疗的最新进展,为患者提供一套合法合规、科学合理的治疗方案。
二、治疗原则1. 个体化治疗:根据患者的年龄、病情、体质等因素,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2. 综合治疗:结合手术、化疗、放疗、内分泌治疗、靶向治疗等多种治疗手段,提高治疗效果。
3. 规范治疗:遵循国内外相关指南和规范,确保治疗过程的合规性和安全性。
4. 全程管理:从诊断、治疗到康复,对患者进行全程管理,确保治疗效果。
三、治疗方案1. 手术治疗(1)手术方式:根据患者病情和分期,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如保乳手术、乳房切除术等。
(2)术前准备:完善相关检查,评估患者手术风险,制定预防措施。
(3)术后管理: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及时处理术后并发症,指导功能锻炼。
2. 化疗(1)化疗方案:根据患者病情和分期,选择合适的化疗方案。
(2)化疗周期:通常为4-6周期,每周期21天。
(3)化疗注意事项:密切监测血常规、肝肾功能等指标,及时处理化疗不良反应。
3. 放疗(1)放疗时机:术后辅助放疗或姑息性放疗。
(2)放疗方案:根据患者病情和分期,制定个体化放疗方案。
(3)放疗并发症:密切观察皮肤反应、放射性肺炎等并发症,及时处理。
4. 内分泌治疗(1)适应症:激素受体阳性的乳腺癌患者。
(2)治疗方案:根据患者病情和分期,选择合适的内分泌治疗药物。
(3)治疗周期:一般为5-10年。
5. 靶向治疗(1)适应症:HER2阳性的乳腺癌患者。
(2)治疗方案:根据患者病情和分期,选择合适的靶向治疗药物。
(3)治疗周期:一般为1年。
四、康复管理1. 心理干预:针对患者心理状况,提供心理咨询和支持,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病魔的信心。
2. 功能锻炼:指导患者进行适当的锻炼,促进术后康复。
乳腺癌的化疗方案

药物:表柔比星(Epirubicin)+环磷酰胺(Cyclophosphamide)
剂量:表柔比星60mg/m²,环磷酰胺600mg/m²
用法:每3周为一个周期,共4-6个周期
(2)方案二:TC方案
药物:多西他赛(Docetaxel)+环磷酰胺(Cyclophosphamide)
剂量:多西他赛75mg/m²,环磷酰胺600mg/m²
用法:每3周为一个周期,共4-6个周期
2.辅助化疗
适用于手术后乳腺癌患者,旨在消灭残留微小病灶,降低复发风险。
(1)方案一:AC方案
药物:表柔比星(Epirubicin)、环磷酰胺(Cyclophosphamide)
剂量:表柔比星60mg/m²,环磷酰胺600mg/m²
2.联合化疗:采用多种药物联合应用,以提高治疗效果,降低药物耐药性。
3.序贯治疗:根据患者对化疗药物的敏感性,合理安排化疗药物的序贯使用。
4.靶向治疗:结合患者基因检测结果,选择合适的靶向药物,提高治疗效果。
5.注意化疗药物的毒副作用,及时调整药物剂量,保障患者生活质量。
三、化疗方案
1.新辅助化疗
适用于局部晚期乳腺癌患者,旨在缩小肿瘤体积,降低临床分期,提高手术成功率。
3.靶向治疗
根据患者基因检测结果,选择合适的靶向药物。
(1)HER2阳性患者
药物:曲妥珠单抗(Trastuzumab)
剂量:首剂4mg/kg,后续2mg/kg,每3周为一个周期,共1年
(2)激素受体阳性患者
药物:来曲唑(Letrozole)或阿那曲唑(Anastrozole)
剂量:2.5mg或1mg,每日一次,口服,共5年
乳腺癌的化疗方案
乳腺癌规范化流程

乳腺癌规范化流程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乳腺癌保乳根治术适应症乳腺癌保乳根治术适应症:主要针对具有保乳意愿且无保乳禁忌证的患者。
1.临床I期、II期的早期乳腺癌:肿瘤大小属于Tl和T2分期,且乳房有适当体积,肿瘤与乳房体积比例适当,术后能够保持良好的乳房外形的早期乳腺癌患者。
对于多灶性乳腺癌(同一个象限的多个病灶,假定是来源于同一个肿瘤),也可以进行保乳手术。
2.III期患者(炎性乳腺癌除外):经术前化疗或术前内分泌治疗降期后达到保乳手术标准时也可以慎重考虑。
保乳治疗的确定禁忌证:(1)妊娠期间放疗。
对于妊娠期间妇女,保乳手术可以在妊娠期完成,放疗可以在分娩后进行。
(2)病变广泛或充溢分布的恶性特征钙化灶,且难以达到切缘阴性或志向外形。
(3)肿瘤经局部广泛切除后切缘阳性,再次切除后仍不能保证病理切缘阴性者。
(4)患者拒绝行保留乳房手术。
(5)炎性乳腺癌。
保乳治疗的相对禁忌证:(1)活动性结缔组织病,尤其硬皮病和系统性红斑狼疮或胶原血管疾病者,对放疗耐受性差。
(2)同侧乳房既往接受过乳腺或胸壁放疗者,需获知放疗剂量及放疗野范围。
(3)肿瘤直径大于5cm者。
(4)侵扰乳头(如乳头Paget病)。
(5)影像学提示多中心病灶(多中心病灶指在2个或2个以上象限存在1个及以上病灶,或病理类型和分子分型完全不一样的两个乳腺病灶)。
(6)已知乳腺癌遗传易感性强(如BRCA1/2突变),保乳后同侧乳房复发风险增加的患者。
保乳手术术前准备(1)乳房的影像学评估,包括双侧乳腺X线和乳房超声检查(对绝经前、致密型乳腺者,在有条件的中心,可考虑行乳房增加MRI检查)。
(2)签署知情同意书。
(3)举荐在术前行病灶的组织穿刺活检,有利于与患者探讨术式的选择及手术切除的范围。
空芯针活检前应与活检医生密切协商沟通,选取合适的穿刺点,以确保术中肿瘤和穿刺针道的完整切除。
没有确诊时,患者可能心存侥幸,不能正确、肃穆的考虑保乳和前哨的优缺点,简洁在术后表现出对手术方式和复发风险的不信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乳腺癌术后辅助全身治疗
《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诊治指南与规范》(2011版)推荐:
(+)、2(-)患者化疗和内分泌治疗的选择
乳腺癌化疗及化疗方案的选择
可手术治疗的乳腺癌辅助化疗
卫生部《乳腺癌诊疗规范》(2011年版): 对患者基本情况(年龄、月经状况、血常规、重要器官
功能、有无其它疾病等)、肿瘤特点(病理类型、分化程 度、淋巴结状态、2及激素受体状况、有无脉管瘤栓等) 、治疗手段(如化疗、内分泌治疗、靶向药物治疗等)进 行综合分析,若接受化疗的患者受益有可能大于风险,可 进行术后辅助化疗。 中国抗癌协会指南建议:行免疫组化检测时,应该常规包括 、、2和67。
可手术治疗的乳腺癌辅助化疗
卫生部《乳腺癌诊疗规范》 (2011年版)
中国抗癌协会乳腺 癌诊治指南与规范
(2011版)
适应证 • 腋窝淋巴结阳性;
• 肿瘤>2 。
• 对淋巴结阴性乳腺癌,术后辅助 • 淋巴结阳性。
化疗只适用于那些具有高危复发 • 激素受体阴性。
风岁险、因肿素瘤的直患 径者≥2(、患分者级年Ⅱ龄-<Ⅲ3级5 、• 脉管瘤栓、2阳性、阴性等)。 •
强阳性和2(+)患者应用内分泌治疗 和抗2治疗而不用辅助化疗是合理
的,但无客观证据
无其他选择;大多数是高危的
参加表3
a: 多数的因素是连续的,但在某个方面需要做出是否接受治疗的决定; b: <1 的肿块但并无 腋窝淋巴结侵犯和其他促进转移的因素(如脉管侵犯)的患者可能并不需要辅助全身治疗,但 激素敏感性的肿瘤应考虑内分泌治疗; c: 髓样癌、大汗腺癌和腺样囊性癌也为三阴性乳腺癌, 但较其他三阴性乳腺癌的预后好; : 雌激素受体; : 孕激素受体; : 美国临床肿瘤委员会; : 美国 病理学院; : 免疫组织化学。
常见肿瘤规范化诊疗指南(试行)》 蒽环类药物心脏毒性防治指南 2012版
诊断流程
——卫生部《乳腺癌诊疗规范(2011年版)》
乳腺癌综合治疗
乳腺癌治疗方法
早期辅助化疗、 术前新辅助化疗、 术后辅助化疗等
改良根治术、保乳术、 区段切除、乳房重建等
个体化 综合治疗
雌激素受体 拮抗剂三苯氧胺、 芳香化酶抑制剂等
——卫生部《乳腺癌诊疗规范(2011年版)》
治疗流程
——卫生部《乳腺癌诊疗规范(2011年版)》
乳腺癌术后辅助全身治疗
乳腺癌术后辅助全身治疗的重要原因是乳腺癌术后复发风险。 《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诊治指南与规范》(2011版)推荐:依据乳腺癌术后复 发风险的分组表可供全面评估患者手术以后的复发风险的高低,制定全身辅 助治疗方案。
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
乳腺癌的规范化治疗 “《临床诊疗指南》解读与推广系列培训”之
湖南省肿瘤医院乳腺内科 欧阳取
2012长年10月
目录
• 乳腺癌概况 • 乳腺癌综合治疗 • 乳腺癌化疗及化疗方案的比较与选择 • 乳腺癌内分泌治疗 • 乳腺癌支持治疗
乳腺癌概况
概况
全球: 2002年,约1,151,298新发乳腺癌病例被确诊; 410,712人死于乳腺癌(每小时因乳腺癌死亡48人) 中国: 每年约有20多万新发乳腺癌病例 2002年全国乳腺癌年龄标化发病率18.7/100,000;死亡率
1)局部扩大切除并全乳放射治疗。 2)全乳切除,视情况进行前哨淋巴结活检和乳房重建。
1)保乳手术加放射治疗。 2)乳腺癌改良根治术,视情况进行乳房重建。 3)全乳切除并前哨淋巴结活检,视情况进行乳房重建。 4)老年人乳腺癌:局部扩大切除或全乳切除,受体阳性患者需 进行内分泌治疗,视情况做前哨淋巴结活检。
• 临床上腋窝淋巴结有转移以及有任何其他复 发转移高危因素的可手术乳腺癌。
2阳性。 组织学分级为3级。
补充说明: 对淋巴结转移数目较少(1-3个)的绝经后患 者,如果具有受体阳性、2阴性、肿瘤较小、肿 瘤分级Ⅰ级等其它多项预后较好的因素,或者 患者无法耐受或不适合化疗,也可考虑单用内 分泌治疗
新辅助化疗
• 最初用于局部晚期乳腺癌()和炎性乳腺癌(),其 后扩展到对肿瘤较大(直径>3)的可手术的乳腺 癌。
a: 组织学分级/ 核分级; b: 瘤周脉管侵犯存在争议,它只影响腋淋巴结阴性的患者的 危险度分级;但并不影响淋巴结阳性者的分级; c: 2 的测定必须是经由严格质量把关 的免疫组化或 法、 法。
乳腺癌术后辅助全身治疗
参照2009 专家共识,《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诊治指南与规范》(2011版)推 荐。
• 乳腺癌应采用综合治疗的原则,根据肿瘤的生物学行为和 患者的身体状况,联合运用多种治疗手段,兼顾局部治疗 和全身治疗,以期提高疗效和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分类 非浸润性乳腺癌
小叶原位癌
导管原位癌
浸润性乳腺癌
治疗原则
绝经前他莫昔芬(三苯氧胺)治疗5年; 绝经后口服他莫昔芬或雷洛昔芬降低风险; 若不能排除多形性小叶原位癌可行全乳切除术,视情况进行乳房 重建。
5.5/100,000 发病率:城市>农村 高发年龄段:45-50岁,>65岁
乳腺癌发病率持续上升,而死亡率则呈下降趋势, 患者晚期生活质量值得关注!
乳腺癌相关临床治疗指南与规范
乳腺癌治疗领域,最常用的指南有: 美国临床肿瘤学会()乳腺癌治疗指南 美国国家综合癌症网()乳腺癌治疗指南 欧洲肿瘤内科学会()晚期乳腺癌治疗指南 共识 乳腺癌临床实践指南中国版() 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诊治指南与规范 2011版 中国卫生部《乳腺癌诊疗规范》2011版和《市、县级医院
部分乳房照射、短程 放疗、乳腺切除术后
放疗、适形调强放疗、 复发转移解救放疗等
分子靶向: 曲妥珠单抗等
支持治疗
心脏毒性保护剂、 5-HT3RAs、双膦酸盐等
乳腺癌治疗进展
1960’s 1970’s 1980’s
1990’s 2000
2002~
手术
蒽环类药物 100
紫杉类药物 生物治疗
乳腺癌治疗原则
治疗方法的选择
内分泌治疗
表2 乳腺癌术后全身辅助治疗的选择
指征
据指南,>1%肿瘤细胞的染色
说明
(-)但(+)可能是个假象
抗2治疗
2(+)(>30%完整的强染色或>2.2+)
可应用临床试验中的定义
化疗
2阳性(联合抗2治疗)
三阴性 (+)、2(-)(联合内分泌治疗)
靶向与化疗同时应用或在化疗后序贯应用
大多数患者适用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