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个历史成语故事

合集下载

100个历史典故的成语故事

100个历史典故的成语故事

100个历史典故的成语故事1. 雪上加霜—从《晋书·何劭传》中得知,晋代的一个官员叫何劭,他官场上做了一些亏心事,被贬谪到一个寒冷的地方。

一日,突然下起了大雪,他冻得瑟瑟发抖。

正巧,有人将他原来的下场预兆没有了,于是感到雪上加霜。

2. 苛捐杂税—从《春秋·鲁穆公二年》中了解到,当时的鲁国决定实行苛捐杂税,对百姓造成了很大的负担。

这个典故成语就是用来形容捐税过多,苛刻无情。

3. 如鱼得水—源于《庄子·齐物论》中的一个故事。

讲述了一条鱼被人放进了水里,它得了悟道,感到宽心自在。

成语用来形容人在自己的本行或熟悉的环境中得到满足与安适的感觉。

4. 锦上添花—源于唐代文学家韩愈的《春雪》一诗中的意象:白纱疏雪红英坼,深锦补花绿背碧。

意思是说,天上的白雪还没有布满大地,地上的紫花已经盛开,人带来一种惊奇的美感。

成语用来形容在美好的事物上再添加更多的美好,使之更加出彩。

5. 水落石出—出自宋代刘克庄的《岳阳楼记》中的一句话:“积土成山,风雨兴焉,此之谓积土成山也。

斯盖二者,岂其然乎?其降也,附势者也;其卒也,移蜇者也,水之落也,始也;石之出也,险也。

人皆见之,而难以察觉。

”意思是说,当河水退去的时候,石头就会显露出来,是因为水浸过的地方留下了痕迹。

成语用来形容事情的真相被揭示出来,一切都变得清晰明了。

6. 明瞭如指—出自《史记·司马相如列传》中。

司马相如在韩国做官时,有一次去参观韩昭侯家的花园,并赞美花木之美。

韩昭侯反问司马相如,你能指出几树是牡丹?司马相如立刻指了出来。

成语用来形容非常明确,一目了然的情况。

7. 画饼充饥—出自《韩非子·外储说左上》中,旧时韩国有个人要刺杀齐威王,王问他想封多少土地,这个人回答想要三百里的土地,王问他怎么能吃到三百里的土地,那人回答说:“吃不到就画个圈儿吧。

”用来比喻一种不切实际的心愿和自欺欺人的行为。

8.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出自《淮南子·人间训》。

成语故事100个简短

成语故事100个简短

成语故事100个简短1、与羊谋羞成语故事传说周朝有人特别喜欢穿皮衣吃精美的食品,他“欲为千金之裘而与狐谋其皮”,狐狸就传警报逃到深山中;“欲具少牢之珍而与羊谋其羞”,羊呼叫同伴一起藏到茂密的森林里去了。

结果他没有制成一件皮袍,没有办成羊肉祭祀宴会。

【解释】谋:商量;羞:珍羞,精美的食物。

跟羊商量要它的肉。

比喻跟恶人商量要他放弃自己的利益,绝对办不到。

2、空言虚语成语故事楚汉相争时期,刘邦与韩信、彭越合兵围攻项羽,项羽在乌江兵败自刎。

各路诸侯与刘邦手下的大臣纷纷要求刘邦称帝,刘邦谦虚地说只有贤人才能称帝,空言虚语的人不能登基。

在众人的强烈要求下,刘邦在汜水北岸祭天登基。

【解释】不实在的话语。

3、离群索居成语故事春秋时期,孔子的学生子夏生性孤僻,平时很少与同学合群,只与曾参比较要好。

子夏的儿子死了,他差一点哭瞎了眼睛。

曾参前去批评他,子夏听后,如梦初醒,觉得自己离群索居很久就造成这样,于是节哀顺变,与同学打成一片。

【解释】索:孤单。

离开集体或群众,过孤独的生活。

4、井底之蛙成语故事一口废井里住着一只青蛙。

有一天,青蛙在井边碰上了一只从海里来的大龟。

青蛙就对海龟夸口说:“你看,我住在这里多快乐!有时高兴了,就在井栏边跳跃一阵;疲倦了,就回到井里,睡在砖洞边一回。

或者只留出头和嘴巴,安安静静地把全身泡在水里;或者在软绵绵的泥浆里散一回步,也很舒适。

看看那些虾和蝌蚪,谁也比不上我。

而且,我是这个井里的主人,在这井里极自由自在,你为什么不常到井里来游赏呢!”那海龟听了青蛙的话,倒真想进去看看。

但它的左脚还没有整个伸进去,右脚就已经绊住了。

它连忙后退了两步,把大海的情形告诉青蛙说:“你看过海吗?海的广大,哪止千里;海的深度,哪只千来丈。

古时候,十年有九年大水,海里的水,并不涨了多少;后来,八年里有七年大旱,海里的水,也不见得浅了多少。

可见大海是不受旱涝影响的。

住在那样的大海里,才是真的快乐呢!”井蛙听了海龟的一番话,吃惊地呆在那里,再没有话可说了。

成语故事100篇1~100

成语故事100篇1~100

1. 画龙点睛故事:相传古代有位名画家,他的画技非常高超,但每幅画都欠缺了点什么。

一次,他终于完成了一幅精美绝伦的龙画,但觉得还差了点什么,于是在龙眼上点了一下墨。

画面顿时栩栩如生,栩栩如生,活灵活现。

这个故事比喻在事物的关键点上做点小手脚,使之更加出色。

2. 杯弓蛇影故事:古代有一位官员,他酒量很差,每次举杯都颤抖不已。

有一天,他正在喝酒,突然看到杯子里有一条弯曲的影子,以为是蛇,吓得扔掉了酒杯。

实际上,那只是杯子的倒影。

后来,人们用“杯弓蛇影”形容因多疑而产生的虚惊。

3. 守株待兔故事:古代有个农夫,他每天辛勤劳作,但运气不佳,收成甚微。

一天,他发现一只兔子撞死在了他种的一棵株上,他得到了一只意外的兔子。

从此以后,他就整天守株待兔,希望能再次得到意外之财。

这个故事比喻不劳而获,依赖侥幸心理。

4. 路遥知马力故事:古代有位将军,他在战争中需要选择最好的战马。

于是,他派人去考察各地的马匹,让他们在路上奔跑,通过观察它们的跑步姿态和速度来判断马的优劣。

这个故事比喻通过实际行动和观察来了解事物的真实情况。

5. 铁杵磨成针故事:相传古代有个勤奋的少年,他每天都坚持用铁杵在石头上磨,希望能把它磨成一根针。

虽然别人认为这是不可能的事情,但他坚持不懈,终于成功地把铁杵磨成了一根针。

这个故事比喻只要有恒心和毅力,就能够克服困难,取得成功。

6. 守口如瓶故事:古代有一个国家,国王下了一道诏令,要求所有人民在特定的时间内不能说话。

这个时期里,有一个人口不能守住,他向别人透露了禁令内容。

结果,国王得知后将其处以极刑。

从此以后,人们用“守口如瓶”形容保守秘密或不泄漏消息。

7. 纸上谈兵故事:古代有个文人,他喜欢写文章讨论兵法,但从未参与过实战。

一天,他遇到了一个真正的将军,对兵法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结果,他被将军揭穿了他纸上谈兵的本质。

这个故事比喻只懂理论而没有实践经验的人无法真正理解和掌握问题的本质。

8. 井底之蛙故事:有一只青蛙生活在一个井里,它从来没有离开过井口,认为井就是整个世界。

中华成语故事100个

中华成语故事100个

中华成语故事100个1. 杯弓蛇影故事:有一位名叫张琴的老人,他非常神经质,总是对身边的事物充满猜疑和恐惧。

有一天,他在山林里行走时,看到了一条弯曲的树枝,误以为是一条毒蛇,并立刻拔出了弓箭准备射击。

然而,当他正准备放箭时,发现弯曲的影子并不是真正的蛇,而是石头破损的影子。

他的恐惧原来是由于自己的错觉造成的。

寓意:形容人们因为多疑而引起的虚惊和自己的过度想象。

2. 铁杵磨成针故事:有一个人叫李进宝,他非常穷困,家里连针线都没有。

他每天只能到田地里劳作,过着艰辛的日子。

他决心要改变自己的困境,于是辞去了田间劳作,每天用石头磨一根铁杵。

李进宝坚持不懈地进行着这项艰苦的工作,直到铁杵磨成了一根细针。

他用这根针缝制了一套漂亮的衣服,出卖后赚了很多钱,从此过上了富裕幸福的生活。

寓意:形容人们通过坚持努力和毅力,能够克服困难,达到目标。

3. 杯水车薪故事:有一个人叫王大富,他非常宽宏大量,经常帮助他人。

有一天,他看到路边有一辆车被困在河中,他立即拿出一杯水去救车。

然而,车子仍然无法被拖出。

尽管王大富付出了善意和努力,但他的帮助相对于那台车来说微不足道。

寓意:比喻力量或帮助太微小,无法解决问题。

4. 守株待兔故事:有一个农夫种了一棵树,每天都在树下守株待兔,希望能够捉到和杀掉经过的兔子。

然而,每一天都没有兔子经过。

农夫的邻居告诉他,要想捉到兔子必须主动出击,而不是坐在树下等待。

寓意:比喻只是依靠等待和机会而不付出努力,不能成功。

5. 画蛇添足故事:在古代,有一位画家画了一幅栩栩如生的蛇。

当他的朋友看到画蛇后,觉得虽然画得很好,但是觉得少了点什么。

于是,画家在蛇的身边又增加了一只脚。

这样一来,蛇就变成了一只怪物,失去了原本的美感。

寓意:比喻做事过度,反而破坏了原有的完美。

这些都是中华成语故事的一部分,继续剩下的故事。

100个成语故事锦集

100个成语故事锦集

100个成语故事锦集1、向平愿了成语故事东汉光武帝建武年间,隐士向长(字子平,河内朝歌人)一生有才学,就是不愿做官,他抚养几个儿女长大成人,并帮他们成家后,自己同家人告别,同友人北海禽庆遍游五岳名山,最后客死他乡,不知所终。

【释义】向平:即东汉时向长,字子平;了:了结。

向平的心愿已了。

指儿女都已婚嫁。

2、目不窥园成语故事西汉时期,广汉学者董仲舒年少时读书非常刻苦,经常是夜以继日地读书,他的书房紧靠着姹紫嫣红的花园,他三年没有进过花园,甚至连一眼都没瞧过。

后来他被征为博士,公开聚众讲学,弟子遍布四方。

【解释】形容专心致志,埋头苦读。

3、怀璧其罪成语故事战国时期,齐国臣子张丑在燕国当人质,燕王要杀他,他乘机逃走,在燕国边境被守卫抓住。

张丑心生一计,说燕王要杀他是因为他藏有宝珠,燕王想占为己有,如果你不放行,就说你吞下了宝珠,燕王会把你剖腹的,守卫只好放行.【释义】怀:怀藏。

身藏璧玉,因此获罪。

原指财能致祸。

后也比喻有才能而遭受忌妒和迫害。

4、谈笑自若成语故事东汉末年,曹操与孙权、刘备为首的孙刘联军在赤壁(今湖北省赤壁市)进行了一场大战,结果曹操被打败。

孙刘联军乘胜追击,一直追到南郡(今湖北省江陵县)。

驻守南郡的魏将曹仁以逸待劳,击败了吴军的先头部队。

孙权手下的大都督周瑜大怒,准备与曹仁一决雌雄。

东吴名将甘宁上前劝阻,认为南郡与夷陵(今湖北宜昌市)互为犄(jÿ)角,应该先袭取夷陵,然后再进攻南郡。

周瑜接受了他的建议,命他领兵攻取夷陵。

甘宁率军直逼夷陵城下,与魏军守将曹洪激战。

曹洪败走,甘宁命令部下迅速夺取夷陵。

当时他的兵力很少,只有几百人;入城后立即招兵,但也不过千人。

当天黄昏,驻守南郡的魏将曹仁,派曹纯和牛金引兵与曹洪汇合,共聚五千余人,把夷陵城团团围住。

曹军架设云梯攻城,被甘宁守军击退。

第二天,曹军堆土构筑高楼,然后在高楼上向城中射箭。

箭如雨下,射死射伤不少甘宁的士兵。

城中的将士们都恐惧起来,唯独主帅甘宁跟平时一样镇定,谈话笑容非常自然。

成语故事100首

成语故事100首

成语故事100首1.守株待兔:源自《韩非子·五蠹》。

讲述的是宋国有个人偶然看见一只兔子撞死在树桩上,便放下农活,日复一日地守在树桩旁等待撞死的兔子,结果农田荒芜,却再也没等到兔子。

寓意不努力而想侥幸获得成功是行不通的。

2.刻舟求剑:出自《吕氏春秋·察今》。

楚国有个人乘船时不小心将剑掉入江中,他在船上剑落下的位置刻下记号,打算等船靠岸后沿着记号下水找剑,但因为船已经移动,所以找不到剑。

这个故事比喻不懂得事物已发生变化,仍拘泥于旧观念、老办法处理问题。

3.亡羊补牢:源于《战国策·楚策四》。

故事讲的是一个人丢了羊后及时修补羊圈的缺口,防止其他羊再丢失。

寓意犯了错误之后要及时改正,以免造成更大的损失。

4.画蛇添足:出自《战国策·齐策二》。

说的是众人分酒,决定每人画一条蛇,先画完者喝酒。

有个人率先完成,看到别人还未画完,便给自己的蛇画上了脚,结果蛇反而不像,酒也被后来画完蛇的人拿走。

寓意做事多此一举,反而坏事。

5.狐假虎威:来自《战国策·楚策一》。

狐狸借助老虎的威势吓唬百兽,比喻仗势欺人或借别人的权势吓唬、欺骗他人。

6.井底之蛙:出自《庄子·秋水》。

井底的青蛙以为井口的世界就是全部,比喻见识短浅,眼界狭窄。

7.拔苗助长:出自《孟子·公孙丑上》。

讲述农民急切盼望稻谷快点长大,用手把稻苗一根根拔高,结果稻苗全都枯死了。

以此告诫人们做事要遵循客观规律,不能急于求成。

8.对牛弹琴:源自《牟子理惑论》。

指对着不懂音乐的牛弹奏美妙的曲子,比喻说话、做事情不看对象,对不懂道理的人讲高深的道理。

9.卧薪尝胆:记载于《史记·越王勾践世家》。

描述越王勾践为雪耻国辱,在床铺草堆以示艰苦生活,并常含苦胆警示自己不忘国仇家恨。

现用来形容人刻苦自励,发愤图强。

10.南辕北辙:出自《战国策·魏策四》。

比喻行动和目的相反,背道而驰。

11.买椟还珠:源自《韩非子·外储说左上》。

100个历史典故的成语故事

100个历史典故的成语故事

100个历史典故的成语故事1. 画蛇添足故事:相传,古时候有个画家受人委托画了一幅生动的蛇。

画完后,他觉得自己的画虽然精美绝伦,但还是不够完美。

于是,他自作聪明地在蛇的四条腿上画上了四只鸟爪。

结果,这幅画变成了一只怪物,失去了原来的美感和神韵。

寓意:不该做过多无益之事,否则只会雪上加霜,画蛇添足。

2. 杞人忧天故事:古时候,有个杞国人总是忧心忡忡,日夜担心着天空会倒下来。

有一天,他去了邻国,发现那里天空依旧高悬,于是他深受启发,终于理解了“杞人忧天”的故事寓意。

寓意:不要过分担忧不可能发生的事情,以免影响内心平静与工作效率。

3. 一石二鸟故事:有个人想要猎杀一对鸟儿,于是他想了一个聪明的主意,将一块石头扔到树上,结果鸟儿因受惊而飞了起来,不幸被他抓住。

这个人得到了两只鸟儿,实现了一石二鸟的目标。

寓意:善于想象和创造,运用一些聪明的技巧,即可达成目的。

4. 掩耳盗铃故事:据传,古希腊有个人名叫修昔底德,他在大街上偷了一个铃铛,但不想别人听到自己的行踪,便手捂耳朵。

结果,人们看到他盗铃的举动,嘲笑他为掩耳盗铃。

寓意:逃避现实,掩盖真相是不可行的。

5. 三顾茅庐故事:古时候,刘备三番请诸葛亮入川草庐,最后才拜他为军师,取得了几次胜利。

此事也因此流传至今。

寓意:只要经过三思而后行,最终可以得到成功。

尤其是在选择人才上,要经过细心推敲和多次考量,而不是随意决定。

6. 守株待兔故事:秦朝时期,有个农夫在一棵树下打盹,他梦到有一只肥美的兔子撞死在了一根树桩上,因此他决定将这个树桩周围清理干净,每天坐在这里等待兔子的到来。

可是兔子并没有来,农夫成了笑柄。

寓意:不要依靠侥幸心理,而要认真努力实现自己的愿望。

7. 画龙点睛故事:据说,中国著名诗人苏轼曾在为一幅龙画作书法点题时:“兽状虽倚仗风云,不意龙威出泥尘”。

由此可见,点睛之笔可以让画作更加形象生动。

寓意:微小的一笔可以影响整个作品,说明要细心、谨慎且专注于细节。

成语故事大全100篇经典

成语故事大全100篇经典

成语故事大全100篇经典1、流芳百世成语故事东晋时期,大司马桓温专揽朝政,他南征北战,立下不少战功。

他位高权重,野心萌发,一次躺在床上说:“人生在世不能默默无闻。

”亲信们不敢吭声,他从床上坐起接着说:“一个人即使不能流芳百世,那么就该遗臭万年。

”【解释】美好形象永不磨灭,不会被忘却。

2、牧豕听经成语故事汉朝时期,承宫很小就成为孤儿,靠给别人放牧猪羊为生。

乡里徐子盛老师给数百个学生讲解《春秋经》,8岁的承宫偷偷躲在教室的外面,边放猪边听老师讲解,十分入迷,就想方设法请老师让他进教室听课,作为交换条件是为师生捡柴草。

【解释】一面放猪,一面听讲。

比喻求学努力。

3、杯弓蛇影成语故事“杯弓蛇影”这则成语的意思是误把映入酒杯中的弓影当成蛇。

比喻因错觉而疑神疑鬼,自已惊扰自已。

这个成语来源于东汉.应劭《风俗通义》,时北壁上有悬赤弩,照于杯,形如蛇。

宣畏恶之,然不敢不饮。

有一年夏天,县令应郴请主簿(办理文书事务的官员)杜宣来饮酒。

酒席设在厅堂里,北墙上悬挂着一张红色的弓。

由于光线折射,酒杯中映入了弓的影子。

杜宣看了,以为是一条蛇在酒杯中蠕动,顿时冷汗涔涔。

但县令是他的上司,又是特地请他来饮酒的,不敢不饮,所以硬着头皮喝了几口。

仆人再斟时,他借故推却,起身告辞走了。

回到家里,杜宣越来越疑心刚才饮下的是有蛇的酒,又感到随酒入口的蛇在肚中蠕动,觉得胸腹部疼痛异常,难以忍受,吃饭、喝水都非常困难。

家里人赶紧请大夫来诊治。

但他服了许多药,病情还是不见好转。

过了几天,应郴有事到杜宣家中,问他怎么会闹病的,杜宣便讲了那天饮酒时酒杯中有蛇的事。

应郴安慰他几句,就回家了。

他坐在厅堂里反复回忆和思考,弄不明白杜宣酒杯里怎么会有蛇的。

突然,北墙上的那张红色的弓引起了他的注意。

他立即坐在那天杜宣坐的位置上,取来一杯酒,也放在原来的位置上。

结果发现,酒杯中有弓的影子,不细细观看,确实像是一条蛇在蠕动。

应郴马上命人用马车把杜宣接来,让他坐在原位上,叫他仔细观看酒杯里的影子,并说:“你说的杯中的蛇,不过是墙上那张弓的倒影罢了,没有其他什么怪东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00个历史成语故事:1. 一箭双雕:传说中有一个叫曹操的将军,他在战场上用一箭射中了两只正在争斗的雕,以此来形容一举两得的情况。

2. 四面楚歌:战国时期,楚国与秦国交战,楚国的将领项羽被秦国围困在垓下。

四面楚歌形容处境艰难,处于孤立无援的局面。

3. 李代桃僵:古代有位名叫李白的诗人,他的朋友王之涣写诗讽刺他说:“李白桃花别开脸,同样的东西都不嫌。

”李代桃僵指一个人取代另一个人接受责任或处境。

4. 守株待兔:古代有个农夫,他每天守在一棵桃树旁边等待兔子撞到树上,结果真的有只兔子被吓到撞死在树上。

守株待兔用来形容不劳而获的情况。

5. 虎头蛇尾:比喻开始时势头强烈,后来却变得无力或没有效果。

6. 卧薪尝胆:战国时期,赵国大将军范增在魏国被俘,为了报仇而放弃高位,虚心学习,不断隐藏实力。

后来,他带领赵国打败了魏国。

卧薪尝胆形容为了达到目的而忍受艰苦和牺牲。

7. 闭门造车:比喻不考虑外界的意见和建议,自己孤立地进行工作或创作。

8. 纸上谈兵:只是在纸上空谈,没有实际行动或经验。

9. 画蛇添足:战国时期,有个人画了一条蛇的画,感觉还不够完美,于是又加上了蛇的脚,结果弄巧成拙。

比喻做多余的事情,反而弄巧成拙。

10. 守株待兔:相传战国时期,有一农夫种了一棵薄荷树,他每天都守在树旁等待兔子撞到树上。

有一天,真的有只兔子被吓到撞死在树上。

这个故事比喻不劳而获。

11. 塞翁失马:一个农民的马跑掉了,别人觉得不幸,可是这匹马却跑回来带着一群野马,所以发生的事情并不总是坏事。

12. 弄巧成拙:本意是指想用巧妙的方法反而把事情搞砸了。

13. 狼狈为奸:指两个坏人勾结在一起,互相勾结做坏事。

14. 按图索骥:按照图像上的记载寻找良马。

后用来形容按照一定的规范或标准去寻找和选择人才。

15. 鸠占鹊巢:比喻强行侵占别人的家产、职位等。

16. 不自量力:指一个人没有正确估计自己的能力和条件,超出了自身的能力范围。

17. 纸短情长:纸短指情书篇幅较短,但表达的情感深长。

18. 画龙点睛:比喻在文章或事物的关键部分做一点点修改或补充,使之更加完美。

19. 守望相助:指彼此守望,互相帮助。

20. 蜂拥而至:形容许多人或物突然聚集到一起。

21. 好事多磨:在做好事的过程中遇到很多困难。

22. 目瞪口呆:由于吃惊或震动而目不转睛地张大嘴巴。

23. 得寸进尺:比喻得到一点利益后,贪得无厌,再向前要求更多。

24. 以身作则:通过自己的行动来示范给他人看。

25. 言过其实:说话夸张、夸大事实。

26. 宝刀未老:宝刀还没有变得钝利,比喻的是一个人的才能、精力和意志还没有衰退。

27. 小题大作:把小事情当成大事情来处理。

28. 含饴弄孙:形容喜欢和孩子玩耍、逗乐。

29. 桃李满天下:比喻自己的学生或门徒遍及四方,成就显赫。

30. 千疮百孔:指破损得非常严重。

31. 画地为牢:战国时期,宋国丞相曹参将宋国的边界用线条勾勒出来,形成一道地图,防止入侵。

画地为牢比喻做出保护措施,使某个区域尽量不受外界干扰或侵犯。

32. 心灵手巧:指一个人有很好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33. 高不可攀:形容某人的地位非常高,难以超越。

34. 自食其果:自己做错事,最后受到了应有的惩罚。

35. 增加色彩:意思是对某物体或事情增添新奇、有趣的特点。

36. 不落窠臼:指不受拘束,不受限制。

37. 画蛇添足:比喻做了多余或不必要的事情。

38. 揠苗助长:比喻急于求成,反而适得其反。

39. 苟延残喘:苟延残喘意味着勉强保持生存,并且无法繁衍壮大。

40. 东山再起:原来指人经过失败、挫折后重新崛起,重回到权力和声望之中。

41. 一塌糊涂:形容混乱、杂乱无章。

表示某一种状态或某个事物十分糟糕。

42. 亡羊补牢:比喻出问题后补救措施,也可泛指事情发生后及时修复。

43. 酸甜苦辣:酸、甜、苦、辣是四种具有鲜明味道的口感。

44. 片面之词:只从一个角度来看待问题或事件,缺乏全面性。

45. 一帆风顺:形容顺利无阻。

46. 哭笑不得:既不能哭也不能笑,形容心里非常矛盾。

47. 愚公移山:愚公是一个乐观而顽强的农夫,他坚持不懈地挖山,最终感动了神仙,使他们把山移到了远处。

这个故事告诉人们只要有毅力和恒心,就能战胜困难。

48. 弄巧成拙:本意是指想用巧妙的方法反而把事情搞砸了。

49. 混水摸鱼:在混乱的环境中趁机捞取利益。

50. 狐假虎威:利用别人的势力来吓唬欺负别人。

51. 金蝉脱壳:传说中,一只蝉为了逃避猎人的追捕,留下了自己的外壳,成功逃脱。

金蝉脱壳比喻在危急关头以巧妙的方式逃脱。

52. 司马青衫:司马青衫是唐代诗人杜牧的诗句,形容景色宜人,意境优美。

53. 孟母三迁:孟轲是春秋时期著名的教育家,他的母亲为了给他创造更好的学习环境,三次迁居。

孟母三迁比喻为了子女的教育而作出牺牲和努力。

54. 龙潭虎穴:比喻危险的地方。

55. 拔苗助长:古代有位种田的农民,急于想看到庄稼长得更快,于是就拔起了幼苗,结果庄稼都枯萎了。

拔苗助长比喻急于求成,反而适得其反。

56. 鸿沟难填:形容分歧、矛盾非常深,难以解决。

57. 百足之虫死而不僵:百足之虫虽然被打死了,但身体仍然在扭动。

比喻坚韧不拔、死不瞑目。

58. 一言九鼎:比喻说话有分量,有决定性的作用。

59. 鹤立鸡群:比喻一个人的能力、地位等在众人中突出。

60. 心如铁石:形容心地坚硬,不为外物所动。

61. 自相矛盾:指自己的话或行为互相矛盾,不一致。

62. 含沙射影:比喻用暗中挑拨离间的手段。

63. 异想天开:指有奇怪、离谱的想法。

64. 舍近求远:放弃近处的好处,去追求远处的更大利益。

65. 兔起鹘落:比喻速度极快,迅猛而突然的行动。

66. 螳臂当车:比喻力量悬殊,自不量力。

67. 朝三暮四:比喻心思不定,反复无常。

68. 沧海一粟:比喻微不足道、渺小得不能计数。

69. 三令五申:形容再三叮嘱或下达命令。

70. 水落石出:比喻真相大白,事情真相显露无遗。

71. 铁杵成针:比喻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可以完成困难的任务。

72. 南辕北辙:本意为车子向南拐的时候车头却向北,后用来比喻做事适得其反。

73. 雪中送炭:比喻在别人困境时给予帮助。

故事源于汉朝司马迁被处以刺字刑罚后,他的朋友郦食其冒雪送来了衣物,帮助他渡过寒冷的冬天。

74. 守口如瓶:严守秘密,不泄漏出去。

75. 狮子大开口:形容要求很高、很贵,让人难以承受。

76. 咄咄逼人:形容态度强硬或言辞尖锐,令人感到压迫。

77. 鸠占鹊巢:比喻强行侵占别人的家产、职位等。

78. 笔走龙蛇:形容书法或绘画水平极高,笔触犹如龙蛇游动。

79. 四通八达:形容交通发达,道路四通。

80. 一举两得:指在一次行动中同时达到两个目标。

81. 指鹿为马:形容颠倒黑白,混淆是非。

82. 人浮于事:指人多事少,岗位不对。

83. 梁上君子:比喻成为无名之人、庸庸碌碌的人。

84. 闭门思过:宋代宰相范仲淹因犯罪被贬到地方担任县令,他在任职期间反省自己的过错和不德行,闭门思过。

这个成语意指反省自己的错误并寻求内心的改变。

85. 四海一家:出自《孟子》,意为天下人都是一家人,应该和睦相处。

用来形容世界上人人都应该团结友爱。

86. 文治武功:古时的君主需要同时重视文化的培养和军事的发展。

文治武功成语形容一个国家既注重文化教育,又有强大的军事实力。

87. 隔岸观火:比喻对他人遭遇危难时袖手旁观,不伸出援手。

88. 赴汤蹈火:比喻为了正义和事业的追求,勇往直前,毫不退缩。

89. 哀兵必胜:明代张居正在修筑天津城的时候,发生了一次大暴雨,工地上的工人因为湿衣无法工作,张居正亲自走上前去用水把自己的衣服打湿,示意自己要和他们一起苦干。

最终,这个精神感召了众人,大家齐心协力完成了天津城的建设。

这个成语意指悲壮的军队能够取得胜利。

90. 破釜沉舟:春秋时期,楚国将领项燕为了鼓舞士气,烧毁了船只和锅碗瓢盆,表示与敌人决一死战。

这个成语意指下定决心,毫不动摇地做出决定。

91. 临渊羡鱼:楚国名将项羽围攻赵王城时,城内人民缺食,他们望着深潭中游弋的鱼儿,羡慕它们的自由。

这个成语形容有所追求却难以实现。

92. 抛砖引玉:意指主动抛出一些简单的话题或观点,引发别人更深入的讨论和回应。

93. 一字千金:形容一篇文章、一句话等非常有价值,具有很高的含义。

94. 披荆斩棘:比喻克服艰险困难,勇往直前。

95. 众口铄金:众人一致的意见可以把坚硬的金属熔化。

比喻舆论的力量可以改变一个人的决定。

96. 望梅止渴:相传,唐代诗人王之涣远离家乡,他在外地望着远方的梅树,心中想到了家乡的景色而忘记了口渴。

这个成语用来比喻通过回忆或想象满足内心的需求。

97. 相得益彰:指事物互相配合,互相补充,效果更好。

98. 知错能改:指能够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能及时改正。

99. 欲速则不达:意为急于追求快速效果,则不能成功。

100. 莫逆之交:指最为亲密、无话不谈的朋友关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