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桂不同植物部位精油成分分析及抑菌活性研究
肉桂精油提取技术的研究进展

肉桂精油提取技术的研究进展王守桂; 朱庆书; 韩瑞; 陈玲; 王小玉【期刊名称】《《化工设计通讯》》【年(卷),期】2019(045)011【总页数】2页(P42-42,56)【关键词】肉桂精油; 传统提取工艺; 新型提取工艺【作者】王守桂; 朱庆书; 韩瑞; 陈玲; 王小玉【作者单位】青岛科技大学高密校区山东高密 2615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Q645.1肉桂精油是从肉桂的不同部位如树枝、树叶和树皮中提取的一种挥发油,具有抗癌抑瘤、抗炎、抗菌性、抗氧化、降血脂和降血糖等性能,因此肉桂精油被广泛用于药品、饮料、糖果、烟酒和高级香水、香皂等产品的生产中[1]。
早在数千年前,从植物中提取的精油就开始用于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并形成了多种精油提取方法,一般可分为传统提取工艺和新型提取工艺。
1 传统提取工艺1.1 水蒸汽蒸馏法水蒸气蒸馏法[2] 提取肉桂精油的最早方法,该法是将肉桂原料粉末置于水中,在一定温度下加热,使肉桂精油与水蒸气共同馏出,通过冷凝收集馏分,然后通过有机溶剂萃取对馏出物进行分离,从而得到肉桂精油。
该法易操作简单、成本低廉、环境友好,是最常用的提取方法。
然而,该法存在提取温度高的缺点,肉桂原料长时间置于高温条件下,会导致精油中的热敏成分分解,严重影响精油的质量,并使得肉桂精油的提取率降低。
1.2 压榨法压榨法是在一定的温度和湿度下,通过改变机械外力,将油料中的油脂挤压释放出来的方法,该方法主要分为热榨和低温压榨两种方法。
热榨可以抑制细菌及真菌的生长和繁殖,它适用于从水果中提取果汁并提高其保质期;低温压榨可以避免高温下精油中蛋白质的变性,以保证精油的品质。
压榨法是提取植物精油最简单和最传统方法,可以更好地保持精油的原始香气,但是精油提取率较低,精油产量较低。
同时,压榨法作为一种传统工艺,适用于家庭式小作坊生产,很难在工业生产上大规模应用,局限性很大。
1.3 有机溶剂萃取法有机溶剂萃取法[3] 是通过相似相溶的原理,将肉桂精油置于有机溶剂中,由于存在渗透压,有机溶剂连续不断地进入植物细胞组织中,使细胞内可溶性有效成分溶解,随后由于细胞内外存在浓度差,溶解有效成分的有机溶剂从细胞内扩散出来,达到提取精油的目的。
植物精油的抑菌作用及机理研究进展论文设计

植物精油的抑菌作用及机理研究进展摘要植物精油,是从芳香植物中提取的具有挥发性和浓郁香味的脂溶性天然化合物。
植物精油具有多种抑菌活性成分,如萜类化合物、芳香族化合物、脂肪族化合物、含氮含硫化合物等,对革兰氏阴性细菌、革兰氏阳性细菌、酵母菌和霉菌等具有良好的抑制作用,在食品、制药、香料等行业应用广泛。
本文对植物精油抑菌作用以及抑菌机理进行了综述,以期为植物精油在食品方面的深入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植物精油;抑菌作用;抑菌机理;研究进展The research progress on antibacterial activity and antibacterial mechanism of extract of plant essentialoilAbstract:Plant essential oil,is extracted from fragrant plant volatile and aroma fat-sol uble naturalcompounds, plant essential oil has a variety of antibacterial active ingredie nts, such as terpenoids,aromatic compounds,aliphatic compounds,nitrogen compounds and so on.It also has good inhibitory effect on gram-negative bacteria, gram-positive bacteria,yeast and mould,having a wide range of applications on food, medicine, spices and other industries. This paper reviews the research progress of plant essential oil's bacteriostatic effect andbacteriostatic mechanism in order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the further research of plant essential oil in food.Keywords:Plant essential oil; Bacteriostatic effect; Bacteriostatic mechanism; Research progress目录1引言 (1)2植物精油的主要活性物质 (1)2.1萜类化合物....................................................................... 错误!未定义书签。
肉桂抑菌作用的研究进展

•78 •中药与啦床Pharrnacy and Clinics o f C hinese Materia Medica 2Q2Q’,\\(6)•综迷政展•肉桂抑菌作用的研究进展王丹,刘佳,张青,赵容,吴纯洁*[摘要]肉桂在我国已有2000多年的药食两用使用历史,被广泛应用于食品和医药行业。
中国肉桂品质优良,价格低廉,活性成分含量高。
据现代药理学研究,肉桂中的某些成分具有广谱抑菌作用,故将其开发成天然防腐剂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本文综合整理了肉桂抑菌作用的研究进展,以期为肉桂在食品安全领域的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肉桂•,抑菌作用;肉桂醛;食品;研究进展[中图分类号]R 2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26X(2〇20)〇6-016_〇4Research progress on antibacterial effect of Rougui IWANG Dan, LIU Jia, ZHANG Qing, ZHAO Rong, WU Chun-jie// (School o f P harmacy, Chengdu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Key Laboratory o f S tandardization for Chinese Herbal Medicine, Ministty o f E ducation, Chengdu 611137, Sichuan)[Abstract] Rougui has been widely used in the food and medicine industry in China for more than 2000 years. Chinese Rougui ha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good quality, low price and high active ingredient content. Some components of Rougui have a broad- spectrum of antibacterial effect. It has a broad application prospect to develop into a natural preservative. This paper summarizes the research progress of bacteriostasis of Rougui and provides a scientific basis for its application in the food safety field.|Key words] Rougui; bacteriostasis; cinnamaldehyde; food; research progress肉桂为樟科植物肉桂C/wwwomww n^kPresl的干燥树皮,肉桂树在我国栽培历史悠 久,种植广泛,主要分布于华南部分地区,我国肉 桂品质优良,价格低廉,产量占全世界总产量的80%,产品远销世界各地,口碑极佳1U1。
不同产地肉桂叶挥发油成分的比较分析

不同产地肉桂叶挥发油成分的比较分析肉桂叶是一种常见的香料,它含有丰富的挥发油成分,具有很多药用价值。
不同产地的肉桂叶挥发油成分有所不同,本文将对不同产地的肉桂叶挥发油成分进行比较分析,以便更好地了解肉桂叶的特性及其药用价值。
一、背景介绍肉桂叶,又名远志、孟寿。
是桂树的叶子,为常用调味品和药材。
肉桂叶挥发油是从肉桂树的叶子中提取的一种精油,具有较高的药用和食用价值,可以调节血糖、抗菌抗病毒等功能。
根据地域和气候环境的不同,肉桂叶的挥发油成分也会有所差异。
二、不同产地肉桂叶挥发油成分的比较分析1. 中国肉桂叶挥发油成分中国是肉桂叶的主要生产地之一,产量较大,其挥发油成分也具有一定特点。
中国的肉桂叶挥发油成分中,香叶醛为主要成分,占比约为50%左右,此外还含有丰富的丁香酚、桂皮醛等成分。
这些成分具有较强的杀菌作用和温暖身体的功效,可以用于治疗感冒、风寒感冒等症状。
2. 斯里兰卡肉桂叶挥发油成分斯里兰卡是世界上著名的肉桂叶产地之一,其挥发油成分具有独特的香气和药用价值。
斯里兰卡肉桂叶挥发油中,丙烯醛是主要成分,其含量较高,约占到40%左右,此外还含有较多的槲皮醛、桂皮醇等成分。
斯里兰卡肉桂叶挥发油具有较好的抗氧化和抗炎作用,可以改善皮肤问题,并具有一定的镇痛作用。
三、不同产地肉桂叶挥发油的应用价值1. 中国肉桂叶挥发油的应用价值中国肉桂叶挥发油具有温暖身体和杀菌作用,可以用于治疗感冒、风寒感冒等症状。
还可以用于调味料和香料,增加食品的香气和口感。
3. 印度尼西亚肉桂叶挥发油的应用价值印度尼西亚肉桂叶挥发油具有较强的抗菌和抗病毒作用,可以用于预防感冒和呼吸道感染等疾病。
还可以用于制作香皂和洗发水等日化用品,具有良好的清洁和护理作用。
四、结论通过对不同产地肉桂叶挥发油成分的比较分析,可以看出各自的成分及其应用价值有所不同。
中国的肉桂叶挥发油具有温暖身体和杀菌作用,适用于治疗感冒和风寒感冒等症状;斯里兰卡的肉桂叶挥发油具有抗氧化和抗炎作用,适用于改善皮肤问题和具有一定的镇痛作用;印度尼西亚的肉桂叶挥发油具有较强的抗菌和抗病毒作用,适用于预防感冒和呼吸道感染等疾病。
植物精油抑菌活性研究进展

植物精油抑菌活性研究进展1. 引言1.1 植物精油抑菌活性研究进展概述植物精油是一种天然植物提取物,具有广泛的生物活性,包括抗菌、抗病毒、抗真菌等功效。
随着人们对天然健康产品需求的增加,植物精油的应用也逐渐受到关注。
植物精油的抑菌活性是其最重要的功能之一,相关研究也逐渐得到加强。
植物精油的抑菌活性研究进展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研究人员通过不同的方法对植物精油的抑菌活性进行评估,包括传统的筛选方法和现代的高通量筛选技术。
影响植物精油抑菌活性的因素也成为研究的重点,如植物种类、提取方法、化学成分等。
一些新颖的研究方法也逐渐被引入到植物精油抑菌活性研究中,如纳米技术、复合材料等。
植物精油的抑菌活性不仅在医药领域有广泛的应用,还在农业、食品工业等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
在未来,植物精油抑菌活性研究将继续受到重视,其意义和价值也将得到更多的认可。
通过深入研究植物精油的抑菌机制,可以为开发新型抗菌药物提供重要参考,对于解决抗生素耐药性等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植物精油抑菌活性研究也将进一步拓展其在农业、食品安全等领域的应用,为人类健康和生活品质的提高作出更大贡献。
2. 正文2.1 植物精油抑菌活性的研究方法1. 筛选试验:首先从大量的植物精油中筛选出对目标菌株具有明显抑菌活性的精油样品。
这一步通常通过对不同浓度的精油进行筛选实验,评估其对目标菌株的最小抑菌浓度。
2. 确定抑菌谱:确定植物精油对不同种类的细菌、真菌等微生物的抑菌谱。
这可以通过在不同培养基上进行抑菌实验,观察不同菌株在不同条件下对植物精油的敏感性。
3. 抑菌机制研究:通过细胞膜通透性测定、酶活性测定等方法,探究植物精油对微生物的抑制机制。
这有助于深入理解植物精油的抗菌作用机制。
4. 合成方法优化:通过改变提取工艺、萃取溶剂、提取时间等条件,优化植物精油的提取方法,提高其抑菌活性。
这一步可以通过正交实验等设计方法进行优化。
5. 实际应用验证:将在实验室中获得的植物精油抑菌活性结果验证于实际环境中,例如在食品、化妆品等领域的抗菌应用实验,验证其在真实环境中的抑菌效果。
肉桂、丁香、连翘挥发油联合抑菌作用研究

肉桂、丁香、连翘挥发油联合抑菌作用研究黄涵年;阙斐【摘要】Spices volatile oils of cinnamon, cloves and forsythia suspense were extracted by steam distillation. The inhibition zone diameters, minimum inhibition concentrations ( MICs) and the antimicrobial activities of two volatile oils compound on Escherichia coli and Staphylococcus aureus were determined and evaluat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tested microorganisms were highly sensitive to three kinds of volatile oils, all with a dose effect. The antimicrobial activities were decreased with the decrease of concentration of the volatile oils. The combined use of cinnamon (2 times efficiency) and cloves volatile oils ( 2 times efficiency ) , cinnamon ( 2 times efficiency ) and forsythia suspense ( 4 times efficiency ) volatile oils both had additive effects on Escherichia coli, and synergic effects on Staphylococcus aureus ( all 4 times efficiency) , and the combined use of cloves and forsythia suspense volatile oils showed indifferent effects on Escherichia coli and Staphylococcus aureus.%水蒸气蒸馏提取肉桂、丁香、连翘三种香辛料挥发油,测定与评价三种挥发油对大肠杆菌与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圈直径、最低抑菌浓度( MIC)以及挥发油两两复配联用的抑菌活性。
肉桂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及质量标志物的预测分析

肉桂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及质量标志物的预测分析一、本文概述肉桂,作为一种常见的中药材和调味香料,自古以来就在中医药学和食品工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其独特的香气和味道来源于其复杂的化学成分,这些成分在药理作用方面表现出了多种生物活性。
然而,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对肉桂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的研究逐渐深入,对其质量标志物的预测分析也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旨在全面概述肉桂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以及基于现代分析技术对其质量标志物的预测分析,以期为肉桂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在第一部分,我们将系统介绍肉桂的主要化学成分,包括挥发油、黄酮类化合物、多酚类化合物等,并阐述这些成分的结构特点和理化性质。
在第二部分,我们将重点讨论肉桂的药理作用,包括抗氧化、抗炎、抗肿瘤、抗菌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并探讨其作用机制和临床应用前景。
在第三部分,我们将运用现代分析技术,如色谱分析、质谱分析、光谱分析等,对肉桂的质量标志物进行预测分析,以期建立科学、有效的质量控制体系,保证肉桂产品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通过对肉桂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及质量标志物的深入研究,我们期望能够为肉桂的种植、加工、质量控制和临床应用提供更为全面和准确的理论依据,推动肉桂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肉桂的化学成分肉桂作为一种广泛使用的中药材,其独特的药理作用源于其丰富的化学成分。
肉桂的化学成分主要包括挥发油、黄酮类化合物、香豆素类化合物、糖类和其他一些微量成分。
挥发油:挥发油是肉桂中含量最高的一类成分,主要包括肉桂醛、肉桂醇、香豆素等。
这些成分赋予了肉桂特有的香气和味道,同时也是其药效的主要来源。
黄酮类化合物:黄酮类化合物在肉桂中也有较高的含量,如肉桂黄酮、桂皮黄酮等。
这些化合物具有较强的抗氧化和抗炎作用,对人体健康有着积极的影响。
香豆素类化合物:香豆素类化合物是肉桂中另一类重要的化学成分,具有抗菌、抗病毒等作用。
这类化合物在肉桂的药理作用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肉桂油抑菌及抗氧化作用的研究进展

肉桂油抑菌及抗氧化作用的研究进展刘晓艳;白卫东【摘要】对近年来关于肉桂油抑菌及抗氧化作用的研究成果进行综述,主要涉及肉桂油的主要成分、肉桂油的抑菌作用及机理、肉桂油的抗氧化作用等方面,最后就肉桂油应用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对肉桂油的研究前景进行展望.【期刊名称】《食品与机械》【年(卷),期】2010(026)005【总页数】4页(P169-172)【关键词】肉桂油;抑菌;抗氧化【作者】刘晓艳;白卫东【作者单位】仲恺农业工程学院轻工食品学院,广州,广东,510225;华南农业大学食品学院,广州,广东,510640;仲恺农业工程学院轻工食品学院,广州,广东,510225【正文语种】中文肉桂(cinnamomum cassia presl)为樟科植物肉桂的干燥树皮,性辛、甘、热,归肾、脾心、肝经,具有补火助阳、散热止痛、温通经脉之功能,是中国一种传统中药,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1]。
2002年,卫生部将肉桂列为药食兼用植物材料。
目前,中国是世界上肉桂最大的生产国和出口国,其中广东和广西生产的肉桂油出口约占世界产量的80%以上[2]。
肉桂油是由多种有机物质组成的混合物,与水不相混合,其主要成分沸点为250℃左右[3]。
肉桂油主要成分为:烯类、芳香族衍生物、脂肪酸、醛酮类物质与醇类物质等。
含量较高的有(相对含量在5%以上)肉桂醛,α-荜澄茄油烯,(1S -cis)-1-(1-甲基乙基)-4,7-二甲基-1,2,3,5,6,8a-六氢-萘,咕巴烯,2-甲氧基肉桂醛,(1α.,4aα.,8aα.)-1-(1-甲基乙基)-4,7-二甲基-1,2,4a,5,6,8a-六氢-萘,n-十六酸[4]。
不同品种、不同树龄所得的肉桂油的成分有很大的差异。
以肉桂醛为例,许勇等[5]对广西、云南的肉桂资源进行调查研究表明,肉桂醛含量由高到低依次为越南的清化桂、广西的防城桂及西江桂。
肉桂油含量一般为1.794 7~26.374 3mg/g(干树皮)[6]。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肉桂不同植物部位精油成分分析及抑菌活性研究朱羽尧;钱骅;张琪瑶;黄晓德;陈斌;赵伯涛【摘要】本研究选用肉桂(Cinnamomum cassia)的桂皮、桂叶、桂枝、果实、花萼5种植物部位为研究对象,通过气质联用对各部位精油的主要成分组成进行了分析比较.在此基础上,从抑菌圈、最低抑菌浓度(MIC)、最低杀菌浓度(MBC)等方面比较各部位精油对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抑制活性.结果表明,各部位精油中的主要成分均为反式肉桂醛、邻甲氧基肉桂醛等,但各成分的含量存在明显差异,以花萼中的反式肉桂醛含量最高(87.68%).各部位精油对两种供试微生物均具有显著抑菌效果,以桂枝中所含精油的抑菌效果最佳,对E.coli和S.aureus的MIC分别为0.05%和0.025%,MBC同样也分别为0.05%和0.025%.【期刊名称】《中国野生植物资源》【年(卷),期】2014(033)006【总页数】5页(P1-5)【关键词】肉桂;精油;抑菌活性;GC-MS;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作者】朱羽尧;钱骅;张琪瑶;黄晓德;陈斌;赵伯涛【作者单位】南京野生植物综合利用研究院,江苏南京210042;南京野生植物综合利用研究院,江苏南京210042;南京野生植物综合利用研究院,江苏南京210042;南京野生植物综合利用研究院,江苏南京210042;南京野生植物综合利用研究院,江苏南京210042;南京野生植物综合利用研究院,江苏南京21004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Q654+.2肉桂(Cinnamomum cassia),为樟科樟属植物,是重要的药用和食用材料,主要分布于我国广西、广东等地。
肉桂主要含有肉桂油、油树脂、多糖、黄烷醇及其多聚体、倍单萜及其糖苷、二萜及其糖苷、无机离子等多种生理活性物质[1]。
其中,肉桂油是指从干燥肉桂皮中提取得到的挥发油,为黄色澄清液体,其中主要成分为肉桂醛,另有苯甲醛、肉桂醇、邻甲氧基肉桂醛、香豆素等[2-4]。
大量研究表明, 肉桂精油具有较强的抗菌活性, 不但可以有效抑制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多种病原性微生物,而且对食品储藏过程中的霉腐微生物的生长起到抑制作用,从而达到防腐保鲜的目的[5-6]。
目前,以肉桂、丁香等植物精油为基础而开发的天然绿色食品防腐保鲜剂得到了广泛关注,大力开发此类植物源防腐保鲜剂是控制化学防腐剂或抗生素滥用,解决食品安全问题的重要手段[7-8]。
目前对肉桂精油抑菌活性方面的研究多以桂皮为主要研究对象,对于其枝、叶、果等其他部位的研究相对较少,使得肉桂整体的资源利用度不高[9]。
因此,本研究对肉桂不同植物部位所含精油进行提取,并采用气质联用(GC-MS)测定各部位精油的化学组成。
并在此基础上,从抑菌圈、最低抑菌浓度和最低杀菌浓度这几方面对各部位精油的抑菌效果进行评价,为了解肉桂各部位精油的成分差异及抑菌活性强弱提供依据,从而为肉桂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提供科学途径。
1 材料与方法1.1 材料桂皮、桂枝、桂叶、果实、花萼均于2014年3月采自广西省桂林市中国科学院广西植物研究所,经韦昆华副研究员鉴定为Cinnamomum cassia。
采后晾晒24 h,装袋,4 ℃备用。
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由中国药科大学张剑教授提供。
1.2 仪器与试剂Agilent 7820A气相色谱串联5975质谱检测仪,Agilent公司;DW-2型调温电热套,通州市张芝山镇决心化工电器厂;UTP-313千分之一电子天平,上海花潮电器有限公司;752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上海菁华科技仪器有限公司 752;BH2型显微镜,OLYMPUS公司;HZQ-F160振荡培养箱,太仓市华美生化仪器厂;LDZX-50KBS立式压力蒸汽灭菌器,上海申安医疗器械厂;紫外无菌操作台,苏州净化设备厂;圆底烧瓶、量筒等玻璃仪器。
高纯氦气(99.999%),南京上元工业气体厂;二甲苯,南京化学试剂有限公司;二甲基亚砜,中国医药公司北京公司;营养肉汤培养基,国药集团化学试剂有限公司;营养琼脂培养基,国药集团化学试剂有限公司。
1.3 方法1.3.1 水分含量的测定根据GB/T12729.6-2008(香辛料和调味品水分含量的测定)中相关规定,采用二甲苯蒸馏法对各实验样品中的水分含量进行测定。
水分含量的计算公式如下:其中:W(%)—试样的水分含量,以质量分数表示(%);m—试样质量,g;V—接收器中水的体积,mL;ρ—水的密度,1 g/mL。
1.3.2 肉桂各部位精油的提取根据GB/T 30385-2013(香辛料和调味品挥发油含量测定)中相关规定,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肉桂各部位的精油。
分别称取一定量干燥桂皮、桂枝、桂叶、果实、花萼置于1 000 mL圆底烧瓶中,加入400 mL蒸馏水,在精油提取装置中水相液面滴加1 mL二甲苯,恒温蒸馏4 h后收集提取所得挥发油并保存,计算肉桂油得率并将各精油样品进行GC-MS分析。
其中:V0—测得的二甲苯体积,mL;V1—测得的二甲苯和挥发油的总体积,mL;M—试样质量,g;W(%)—试样水分百分含量。
1.3.3 GC-MS检测肉桂各部位精油化学成分组成取1 μL精油直接进行GC/MS 分析,色谱、质谱条件[4]如下:色谱柱:HP-5MS(30 m ×0.25 mm ×0.125 μm),载气为高纯氦气(99.999%)。
进样口温度:250 ℃;程序升温:初始温度50 ℃,先以5 ℃/min升至200 ℃后,保持1 min,再以10 ℃/min升至260 ℃,保持1 min。
各组分的相对含量采用峰面积归一化法进行定量。
电子轰击(EI)离子源;电子能量70 eV;接口温度:280 ℃,离子源温度230 ℃,四极杆温度150 ℃,质量扫描范围:33~600 m/z。
获得的质谱数据通过NIST11质谱图库进行检索。
1.3.4 抑菌圈测定本实验采用滤纸片法[8]测定肉桂不同部位精油的抑菌圈。
取6 mm圆形滤纸片若干,置于洁净干燥的培养皿内,干热灭菌后分别浸泡与各精油中。
将配制好的107~108 cfu/mL菌悬液震荡均匀,用无菌移液枪吸取0.15 mL于平板表面,并涂布均匀,制成含菌平板。
将浸泡过精油的滤纸片贴在含菌平板中央,每组各做3个平行样,置于恒温培养箱中37 ℃下培养24 h。
观察抑菌情况,并测量抑菌圈直径评价其抑菌效果。
1.3.5 最低抑菌浓度(MIC)和最低杀菌浓度(MBC)测定[10]配置精油浓度1.6%,二甲基亚砜(DMSO)浓度为2.0%的营养肉汤培养基。
取无菌试管9支,并采用空白营养肉汤培养基倍比稀释,制备含精油浓度分别为1.6%,0.8%,0.4%,0.2%,0.1%,0.05%,0.025%和0.0125%的营养肉汤培养基,同时以含2.0% DMSO的营养肉汤培养基作为空白对照。
各检测试管中加入200 μL 微生物浓度为106~107 cfu/mL的对数期菌液,并置于37 ℃恒温培养箱中振荡培养。
培养24 h后取出观察,未见明显微生物生长的最低精油浓度浓度即为该精油的MIC。
确定了MIC后,将各试管中含精油的菌液采用空白培养基稀释100倍,放入培养箱于37 °C培养48 h,未能观察到微生物生长的最低精油浓度即为MBC。
每组实验重复3次。
2 结果与讨论2.1 肉桂不同部位中精油含量表1 肉桂不同部位精油的得率桂皮桂枝桂叶花萼果实原料质量(g)3050504050含水量(%)109.39.09.343.1精油得率(%)1.74±0.220.60±0.130.48±0.070.88±0.08∗注:* 表示得率极低,无法收集测量。
由表1可知,肉桂的不同植物部位中,桂皮的精油含量(1.74%±0.22%),远高于其他部位。
花萼其次,其精油含量为0.88%±0.08%,桂枝和桂叶相对较低,而果实中几乎不含精油。
2.2 肉桂不同部位精油化学成分组成分析桂皮、桂枝、桂叶、花萼精油的总离子流图见图1~4。
通过NIST 2011标准化合物质谱库进行匹配,并结合化合物的保留时间,对挥发油中的化学成分进行鉴定,并采用面积归一法计算其相对含量,结果见表2。
图1 桂皮精油的总离子流量图图2 桂叶精油的总离子流量图图3 桂枝精油的总离子流量图图4 花萼精油的总离子流量图由表2可知,从桂皮中共检测出了23个组分,鉴定了匹配度在80%以上的17种化合物,占总相对含量的96.47%,主要成分是反式肉桂醛(53.71%)、邻甲氧基肉桂醛(36.66%)占总相对含量的91.61%。
从桂叶中检测出了31个组分,鉴定了匹配度在80%以上的25种化合物,占总相对含量的95.09%,主要成分是反式肉桂醛(51.85%)、邻甲氧基肉桂醛(22.69%)、1-苯基-2-硝基丙烯(10.24%),占总相对含量的86.40%。
从桂枝中检测出了29个组分,鉴定了匹配度在80%以上的23种化合物,占总相对含量的98.22%,主要成分是反式肉桂醛(80.05%)、邻甲氧基肉桂醛(6.08%)、肉桂醛(2.13%),占总相对含量的88.26%。
从桂叶中检测出了32个组分,鉴定了匹配度在80%以上的25种化合物,占总相对含量的99.43%,主要成分是反式肉桂醛(87.68%)、邻甲氧基肉桂醛(2.67%)、肉桂醛(2.35%),占总相对含量的92.7%。
从化学成分组成可以看出,桂皮与桂叶的化学组成与桂枝和花萼有明显区别,主要体现在其中邻甲氧基肉桂醛的含量。
萼片中邻甲氧基肉桂醛的含量仅为2.67%,而在桂皮中含量为36.66%,超过前者10倍以上。
桂叶中1-苯基-2-硝基丙烯的含量为10.24%,远高于其他三种部位。
此外,通过结合精油得率以及肉桂醛的相对含量可以发现,四种植物部位中肉桂醛绝对含量分别为0.93%(桂皮)>0.77%(花萼)> 0.48%(桂枝)> 0.25%(桂叶)。
虽然桂皮中反式肉桂醛的绝对含量最高,但若以制备高品质反式肉桂醛的肉桂精油为目的,桂皮并不是最佳选择材料。
首先其中邻甲氧基肉桂醛含量偏高,将影响产品的品质;其次,桂皮的采收对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带来的负面影响远高于桂枝等材料部位;此外从产量的角度来看,桂皮的产量也远低于桂枝。
因此,综合产品质量以及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角度的分析,桂枝是大规模生产高品质肉桂精油的最佳材料。
表2 肉桂各部位精油化学成分组成出峰时间(min)化学物名称相对百分含量(%)桂皮桂叶桂枝花萼6.515α-蒎烯0.170.60.466.890莰烯-0.540.457.220苯甲醛0.070.851.090.737.621β-蒎烯0.10.260.199.025(+)-柠檬烯0.14-0.180.179.4262-羟基苯甲醛0.470.30.1411.438苯乙醇0.140.280.2212.033对甲氧基苯乙烯0.110.13--12.945苯丙醛0.230.821.741.2713.003右旋龙脑0.10.10.510.6313.644α-松油醇-0.110.1714.562肉桂醛0.621.622.132.3515.125邻甲氧基苯甲醛0.131.220.23-15.461乙酸苯乙酯0.59--16.328乙酸冰片酯0.21--17.066反式肉桂醛53.7151.8580.0587.6818.398丁香油酚--0.4918.709α-古巴烯0.950.34-0.0519.912β-石竹烯0.110.090.0620.474香豆素1.241.180.810.4420.4881-苯基-2-硝基丙烯10.241.760.0620.869邻甲氧基肉桂醛1.042.10.490.2521.257γ-依兰油烯0.11--22.415δ-杜松烯0.190.160.110.0622.868反式邻甲氧基肉桂醛35.6220.595.592.4223.832桉油烯醇0.450.570.4423.948氧化石竹烯0.410.340.2525.197τ-杜松醇0.21-0.150.1225.501α-毕橙茄醇0.110.130.170.1227.829苯甲酸苄酯--0.1329.699苯甲酸-2-苯乙酯-0.120.0836.53柠檬酸三丁酯1--合计含量(%)96.4795.0998.2299.432.3 抑菌圈法检测肉桂各部位精油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抑菌效果表3 肉桂各部位精油对大肠杆菌抑菌圈直径(mm)桂皮桂叶桂枝花萼大肠杆菌28.6±2.024.7±1.530.3±2.129.7±0.6金黄色葡萄球菌26.3±0.628.0±1.733.7±1.232.3±1.5精油抑菌圈实验结果的判定标准是:抑菌圈直径>20 mm 为极度敏感、15~20 mm 为高度敏感,10~15 mm 时为中度敏感,7~9 mm 时为低度敏感,<7 mm为不敏感[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