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朝历史人物事迹
隋炀帝主要事迹

隋炀帝主要事迹隋炀帝,字仲业,号帝景,又号太康帝、太师帝,世称隋文帝,为世界历史上最早的一位开国君主,主持了中国历史上从隋朝走向唐朝的重要过渡时期。
他是隋朝开国的创始人,于公元581年建立隋朝,他的主要事迹是:一、统一天下隋炀帝建立隋朝后,在其统治下,天下大乱的汉族民众统一起来,建立了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政权。
他建立了统一的政治中心,拥有专特制度,实行一体化的文化,从而实现了从分裂的状态走向统一的状态,使中国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历史纪元。
二、社会改革隋炀帝实施了多项改革,着力于调整财政和实行民情。
他把政府财政制度完善,清理混乱的经济,把地方政府对地方经济活动和税收的控制降到最低限度。
他还实施了土地改革,把土地收归中央,实行耕田制度,进一步建立了政府统治体系,使民众享有安定的生活。
三、文化建设隋炀帝实施大量的文化建设,知识分子和文人应邀前来宫中服务,他建立了四大文学社:“唐文社”、“会社”、“建社”和“法社”,完善了官员任免制度,提高了文职考试的水平。
还颁布了《大唐律令》,标志着他实施的中央集权政权的开端。
四、战争推进隋炀帝先后与契丹、鲜卑、梁灭百越、击败西夏四次取得胜利,实现了统一天下,被后人称为“封建初期的统一大帝”,他先后派出大军攻打契丹,为实现统一贡献了巨大力量。
五、交通建设隋炀帝在封建社会中,推行了大型的交通建设,发动全国百姓募捐,筹建了一条南北长达6000多里的干线,为民众出行提供了更多的便捷,对于长期的官府供应,也大大节省了时间。
总之,隋炀帝是一位伟大的开国君主,他统一天下,实施改革,发展文化,推动了新一轮封建初期社会发展,为古代中国建立了一个统一的政治架构,开启了辉煌的唐朝繁荣昌盛的新纪元。
隋唐时期重大历史人物与事件

隋唐时期重大历史人物与事件隋唐时期,为隋朝和唐朝两个朝代的合称,也是中国历史上最强盛的时期,那么你知道隋唐时期重大历史人物与事件都有哪些吗?下面是由店铺为你整理的隋唐时期重大历史人物与事件的相关资料,希望能帮助到你。
隋唐时期重大历史人物与事件1:隋炀帝炀帝其人,历来被封建史家贬为一无是处的暴君。
近年来,虽然有一些学者肯定了他建东都、开运河等事迹,但总的来说,仍是褒少贬多。
本书却给炀帝以很高评价。
尽管作者不否认炀帝骄奢淫逸,但认为他在中国帝王中决不是最坏的。
从当时背景看,他并不比别的皇帝更暴虐。
炀帝很有才能,是一位有成就的诗人、独具风格的散文家,还有点像政治美学家,很适合巩固其父开创的伟业。
本书认为,在589 年平陈时,他在建康的行为堪称模范。
其后他在促进南北文化再统一,向北方介绍南方佛教传统等方面,都作出了贡献。
唐代的繁荣,应在很大程度上归因于继承和改善了炀帝所开的运河,运河促使杭州成为繁荣的商业城市,并提高了运送军队和供应至任何有潜在反抗危险的地区的能力。
在谈到炀帝被否定的原因时,作者认为这是儒家修史者给他抹黑和民间传说对他歪曲的结果。
隋唐时期重大历史人物与事件2:唐高祖长期以来,治史者认为唐高祖李渊是平庸无能之辈。
近年来,国内史学界已逐渐清除笼罩在初唐史上的迷雾并肯定了李渊的建唐开国之功。
在这一点上,本书也作出了有益的贡献。
本书认为,尽管李渊反隋时已年逾五十,但他仍不失为一个有雄心壮志、生气勃勃和干练的领袖人物。
他策划了太原起兵。
他对李密和东突厥的外交攻势,使唐军得以胜利进军并攻占隋都大兴城。
他推行的大赦、封官许愿等政策,有助于促进全国统一。
唐高祖创立了初唐的制度和政治格局。
以任何标准衡量,“武德之治”均称得上是取得了突出成就,为唐王朝打下了坚实的政治、经济和军事基础。
李渊之所以遭到冷落,一是因为他执政期短,又夹在中国史上最突出的两个人物隋炀帝和唐太宗之间。
二是他的开国之功被唐太宗精心地掩盖了。
隋唐以来的历史人物促进民族交融的主要事迹

隋唐以来的历史人物促进民族交融的主要事迹隋唐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也是民族交融的重要时期。
在这个时期,许多历史人物为促进民族交融做出了重要贡献,以下是其中一些主要事迹:隋文帝杨坚隋文帝杨坚是隋朝的开国皇帝,他在位期间实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其中包括对民族政策的调整。
他采取了宽容的政策,尊重各民族的宗教和文化传统,鼓励各民族之间的交流和融合。
他还设立了鸿胪寺这一机构,负责接待外宾和少数民族,促进不同民族之间的交流和了解。
李世民李世民是唐朝的皇帝,也是唐朝最著名的皇帝之一。
他在位期间,实行了一系列开明的民族政策,包括对少数民族的尊重和照顾,以及鼓励各民族之间的交流和融合。
他还设置了民族事务部门——理藩院,负责管理和维护不同民族之间的关系。
在他的统治下,唐朝实现了民族和谐,促进了国家的繁荣和发展。
文成公主文成公主是唐朝的一位公主,也是唐朝和吐蕃之间的重要使者。
她出嫁到吐蕃后,积极推动了两国之间的文化和经济交流。
她向吐蕃介绍了唐朝的文化和科技,同时也学习了吐蕃的宗教和文化传统。
她的婚姻联盟不仅促进了唐朝和吐蕃之间的友好关系,也推动了不同民族之间的交流和融合。
郭子仪郭子仪是唐朝的一位将领,他在平定安史之乱中立下了汗马功劳。
在战争结束后,他被任命为河西节度使,负责管理河西走廊地区。
在这个时期,他积极推动河西走廊地区的开发和建设,同时也鼓励各民族之间的交流和融合。
他尊重各民族的宗教和文化传统,维护了不同民族之间的关系稳定。
忽必烈忽必烈是元朝的皇帝,他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了中原和草原的皇帝。
在他的统治下,不同民族之间的交流和融合得到了进一步的促进。
他实行了一系列开明的民族政策,包括对少数民族的尊重和照顾,以及鼓励各民族之间的交流和融合。
他还设置了行省制度这一行政机构,负责管理和维护不同民族之间的关系。
在他的统治下,元朝实现了民族和谐,促进了国家的繁荣和发展。
土尔扈特部土尔扈特部是蒙古族中的一个分支,他们在明朝时期因为不满明朝政府的统治而东迁到了辽东地区。
隋朝重要历史人物

隋朝重要历史人物隋朝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朝代之一,也是全世界公认的中国最强盛的时代之一,那么你知道隋朝的重要历史人物都有哪些吗?下面是由店铺为你整理的隋朝重要历史人物的相关资料,希望能帮助到你。
隋朝重要历史人物1:隋文帝杨坚杨坚(541-604),隋朝开国皇帝。
汉族,弘农郡华阴(今陕西省华阴县)人。
汉太尉杨震十四世孙。
在位24年(581—604),在位期间,成功地统一了严重分裂数百年的中国,开创先进的选官制度,发展文化经济。
使得中国成为盛世之国。
文帝在位期间,隋朝开皇年间疆域辽阔,人口达到700余万户,是中国农耕文明的巅峰时期。
杨坚是西方人眼中最伟大的中国皇帝之一。
被尊为“圣人可汗”。
604年病逝于大宝殿(另一种说法是被儿子杨广害死的但不可信),终年64岁,葬于泰陵(今天陕西省杨陵(凌)区城西5公里处)。
隋朝重要历史人物2:隋文帝杨坚父母(1)父亲西魏北周将领杨忠。
杨忠(507―568),字揜于,小字奴奴,弘农华阴(今陕西华阴)人,东汉太尉杨震的十三世孙,隋文帝杨坚之父,南北朝时期西魏、北周将领,西魏十二府兵大将军之一。
杨忠容貌俊美,身材魁梧,武艺高、见识广、器量大,有将帅之略。
初随尔朱氏、独孤信征战。
北魏分裂东魏、西魏时,杨忠加入西魏阵营,得到丞相宇文泰重用。
先后随军擒获窦泰、攻破沙苑、大败南梁,因功升征西将军、都督诸军事、骠骑大将军等,封陈留郡公,赐姓普六茹氏,北周建立后,杨忠历任小宗伯、大司空、柱国大将军等,进封隋国公。
杨忠多次率军打败北齐军队,曾攻陷北齐二十多座城池。
天和三年(568年),杨忠因病去世,享年62岁,追赠太保,都督同、朔等十三州诸军事、同州刺史,本官照旧,谥号桓。
其子杨坚建立隋朝后,追谥杨忠为武元皇帝,庙号太祖。
(2)母亲元明皇后吕苦桃。
吕苦桃,山东济南人,西魏十二大将军之一、北周随国公杨忠之妻,隋文帝杨坚之母。
吕苦桃大约去世于北周天和末年。
隋朝建立后,隋文帝追崇为元明皇后。
隋朝历史人物故事

隋朝历史人物故事中华民族有五千年的悠久历史,历史的长河中有灿烂、辉煌的文化,也有受尽外敌侵略的屈辱,无论是哪一种,都是我们不能忘记的历史。
下面是店铺为您整理的隋朝历史人物故事,希望对你有所帮助!隋朝历史人物故事篇一:杨广夺取太子隋炀帝杨广,又名杨英,小字阿摩,公元581年封为晋王,在南下灭陈和抵御北方突厥的过程中,他立有大功,并笼络了一批人材,一心要取代兄长杨勇的太子地位。
杨勇由于生活奢侈,渐渐失去了隋文帝的欢心。
杨广就迎合文帝的心意提倡节俭,伪装出生活俭朴,不好声色的样子。
每当文帝到他府中,他就把浓装艳抹的姬妾锁进里屋,王府中只安排几个又老又丑的妇人,穿着粗布衣服,在左右侍侯,他又故意将乐器的弘弄断,使乐器上布满了灰尘。
放置在引人注目的位置上。
文帝见了以为杨广象自己,十分称心。
有一次,杨广外出狩猎,正逢大雨。
侍卫给他送上油衣(雨衣),他拒绝着说道:“兵士们都在大雨中淋着,我一人岂能穿上独自避雨呢?”文帝听了以为杨广还具备仁爱之心,日后能成大事,更加喜爱,与此同时,杨广又勾结和杨勇不和的越国公杨素,在文帝和独孤皇后面前极力中伤杨勇,诬陷杨勇在文帝生病期间,说他盼望父皇快死。
文帝听后逮捕了杨勇,于公元600年废为庶人,改立杨广为太子。
杨广篡位的第一步成功。
隋朝历史人物故事篇二:隋文帝信任赵绰隋朝虽然是个短命的王朝,但制定的政治法律制度,如《开皇律》等,无论是内容还是形式,都比较完备。
隋文帝清醒地认识到法制对巩固统治的作用,有时甚至不惜以身护法,同时也能听从下属的劝谏。
有一次,隋文帝想加重惩处盗贼的刑罚,刑部侍郎赵绰(chuò)马上进谏道:“陛下实行的是尧舜之道,执政、为人都非常宽容,没有必要对盗贼的惩处特别严厉;何况量刑的依据是法律,这是取信于民的重要方面,怎么能随便更改呢?”隋文帝很高兴地接受了赵绰的意见,认为他执法讲原则,便把他提拔为大理寺少卿(管理司法的官员)。
当时和赵绰一起在刑部共事的还有个侍郎辛亶(dǎn),比较迷信,喜欢穿红色的短裤,以为这样可以官运亨通。
关于隋朝的故事

关于隋朝的故事我国是一个拥有五千年文化的古国,在历史长河中,历时故事给我们的学习与生活带来诸多启发,只有深刻理解,才能体会到历史故事的现实意义,并从中有所收获。
下面是为您整理的关于隋朝的故事,希望对你有所帮助!关于隋朝的故事篇一:“气管炎”皇帝隋文帝杨坚,原为北周隋王,后废北周静帝而称帝,建隋朝,为隋朝开国皇帝。
在位24年,被子杨广谋杀,终年64岁,葬于泰陵(今天陕西省县西南20里)。
公元541年,即西魏的大统七年,杨坚出生。
和许多帝王一样,传说他出生时也有祥云出现。
但他在青少年时期并不聪明,靠着贵族家庭的关系,他在专门为贵族子弟设立的学校里读过书,但由于成绩不好,被讽刺为不学无术,他自己也有自知之明,自嘲地说他“不晓书语”。
杨坚虽然读书不行,但因为有父亲的关系,他在十四岁时便开始做官,应了那句话“老子英雄儿好汉”。
杨氏是从汉朝以来,直到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名门望族。
在西魏时期,杨坚的父亲杨忠便和独孤信一起投靠了权臣宇文泰,此后,杨忠因为屡建功勋,而且帮助宇文觉建立了北周政权,所以,官爵升至柱国,封随国公(随字后来才改成了隋)。
北周建立时,因为父亲杨忠功劳卓着,杨坚借光升为骠骑大将军。
后来,又封为大兴郡公。
到公元560年,周武帝即位时,不满二十岁的杨坚已做了随州刺史。
六年后,当朝的柱国、大将军独孤信看出了杨坚的前程远大,就把刚十四岁的女儿许给了杨坚,这就是后来有名的独孤皇后。
因为独孤家族比杨氏家族的势力要强大得多,加上独孤皇后的个性,杨坚算得上是历史上有名的“惧内”皇帝了,据说因为和皇后吵架,杨坚曾出走到深山中,几天后才回来。
杨坚的地位也引起了其他人的嫉妒,有的想借机除掉杨坚,但杨氏家族以及独孤家族的势力也对他起了保护作用,加上杨坚的长女又是北周武帝太子的王妃,所以,虽有危险,但终究没有对杨坚构成致命威胁。
扫除障碍建隋朝在公元578年,周武帝病死,宣帝即位。
杨坚的长女做了皇后,杨坚升任上柱国、大司马,掌握了朝政大权。
人物与历史事件(隋唐时期)

29
松赞干布
7世纪前期
统一吐蕃
21
唐朝
文成公主
7世纪前期
嫁到吐蕃
21
唐朝
金城公主
8世纪初
嫁到吐蕃
22
唐朝
唐玄宗
713--741年
开元盛世
10
唐朝
鉴真
唐玄宗时候
东渡日本
28
唐朝
安禄山和史思明
唐玄宗后期
安史之乱
13
唐朝
907年
唐朝灭亡
13
五代十国、宋元时期
辽
阿保机
10世纪初期
阿保机建立契丹国
45
郑和七次下西洋
84
明朝
明成祖时
营建北京城
81
明朝
明成祖(朱棣)
1421年
迁都北京
82
1553年
葡萄牙攫取在澳门的居住权
88
明朝
戚继光
16世纪中期
戚继光抗击倭寇
87
努尔哈赤
1616年
建立后金
90
清朝
皇太极(清太宗)
1636年
建立清朝,
91
清朝
1644年
清军入关,迁都北京。
91
清朝
郑成功
1662年
郑成功收复台湾
94
1683年
清朝统一台湾
95
清朝
1684年
清朝设置台湾府
95
清朝
康熙帝
雅克萨之战
96
清朝
中俄两国
1689年
签订《尼布楚条约》
97
清朝
1727年
清朝开始设置驻藏大臣
100
清朝
关于隋朝的故事

宣帝死后,杨坚等人并没有立即公布消息,而是趁机用假诏书夺取了军政大权,以及京城部队的指挥权,等一切准备就绪后,这才发布了皇帝去世的消息,辅佐小皇帝即位。
杨坚做了辅政大臣后,首先建立了新的领导班子,吸收了一些有才干的人,稳定政局,并宣布革除宣帝时的酷厉苛刻之弊,深得人心。然后又向威胁他地位的宗室各王展开了攻势。
因为独孤家族比杨氏家族的势力要强大得多,加上独孤皇后的个性,杨坚算得上是历史上有名的“惧内”皇帝了,据说因为和皇后吵架,杨坚曾出走到深山中,几天后才回来。
杨坚的地位也引起了其他人的嫉妒,有的想借机除掉杨坚,但杨氏家族以及独孤家族的势力也对他起了保护作用,加上杨坚的长女又是北周武帝太子的王妃,所以,虽有危险,但终究没有对杨坚构成致命威胁。
杨俊被撤销官职的消息传出后,朝廷上下震动不小。宫中的侍卫武官为讨好杨俊,便跑去对隋文帝说: “秦王只不过利用官务营建宫室,这不算什么大错,圣上应该原谅他。”隋文帝反问:“他放债取息,是不是已经违反了国法?”侍卫武官只好点头称是。隋文帝又问: “法律容许违犯吗?”侍卫武官哑口无言了。隋文帝肯定地说:“法律是不容违犯的。”说着便命令侍卫武官退下去。紧接着,御史大夫杨素也跑来说情,劝隋文帝道: “对秦王的处罚太重了,求陛下看在父子的情分上,从轻处理。”
江南世族以文化正统自居,瞧不起隋朝开国的那些关陇勋戚,所以炀帝下江南的重要目的之一就是压服他们。有一个名为何稠的人给炀帝出主意,在天子礼服上画日月星辰,用羽毛装饰仪仗,一切都豪华至极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隋朝历史人物事迹
杨广在位14年,其中老老实实地在首都长安的时间不足1年,他策划的最有名的工
程无疑就是大运河。
有野史记录,隋炀帝曾得到一幅《广陵图》,目不转睛地半天。
萧后
问他:“知它是甚图画,何消皇帝如此挂意?”炀帝回答说:“朕不爱此画,只为思旧游
之处。
”广陵就是杨广待了十年的扬州。
萧后听炀帝讲了江南风物后,说了一句:“帝意
在广陵,何如一幸?”这正中炀帝下怀。
所以大业元年605年通济渠刚一完工,他就急不
可耐地一下江南了。
隋炀帝所乘的龙舟宽、高各45尺、长200尺,共4层。
最上面一层是正殿,炀帝在
这召见大臣、处理政务;中间两层是160间雕梁画柱的房子;最下面住的是内侍和水手。
皇
后座船名为“翔螭舟”,规模比龙舟稍小。
随行船只数千艘,其中既有后宫、诸王、公主、百官、僧、尼、道士们所乘的游船,也有装各地进贡物品的货船,史书说拉船的纤夫有18万人。
皇帝出行不能没有护卫,龙舟后一方面有兵船数千艘,另一方面骑兵们在运河两岸跟
随龙舟而行,旌旗蔽日。
炀帝命人建造的这些船只各有名号,等级分明。
隋炀帝赋诗《泛
龙舟》:“舳舻千里泛归舟,言旋旧镇下扬州。
借问扬州在何处?淮南江北海西头。
”有
统计说,炀帝一行的大小船只共有5191艘。
为龙舟拉船的人名为“殿脚”,意即“水殿的脚”,共有1080人。
这些人“三班倒”,每班360人,使龙舟得以昼夜行进。
对于“殿脚”,在《大业拾遗记》等笔记中说,隋炀帝选有1000名美女,让她们穿上白衣,在船前拉纤。
炀帝在船上观赏时,看上了
“殿脚女”吴绛仙,当即纳为嫔妃。
炀帝曾靠着门帘,对身边大臣说:“古人言秀色若可餐,如绛仙,真可疗饥矣!”
这个故事被明朝文人进一步发挥,在章回体小说《隋炀帝艳史》中,有人向皇上建议
用美女拉纤,炀帝疑惑地问:“这样一只大船,百十名柔媚女子,如何牵得它动?除非再
添些内相相帮,才不费力。
”那人先说“用女子牵缆原要美观,若添入男人便不韵矣”,
随后想出一个“妙招”:“古人以羊驾车,亦取美观,莫若再选一千嫩羊,每缆也是十只,就像驾羊车的一般,与美人相伴而行。
”
江南世族以文化正统自居,瞧不起隋朝开国的那些关陇勋戚,所以炀帝下江南的重要
目的之一就是压服他们。
有一个名为何稠的人给炀帝出主意,在天子礼服上画日月星辰,
用羽毛装饰仪仗,一切都豪华至极致。
为了满足皇室海量的羽毛需求,各地老百姓在水上、陆地布下天罗地网,不管是大的
小的,还是美的丑的,全部一网打尽。
在今天的浙江湖州地方有一棵超过百尺的大树,上
面没有能让人攀爬的树枝。
树顶上有一个鹤巢,人们就想砍树捉鹤。
仙鹤为了不让幼鸟受伤,就自己把羽毛拔下来扔到了地上。
这在当时被看作是大吉兆,所谓“天子制羽仪,鸟
兽自献羽毛。
”《太平广记》说,各地的飞鸟“殆无遗类”。
隋炀帝第二次巡游江南是在大业六年610年,入住前一年才竣工的江都宫。
此时大隋朝国力臻于巅峰,外国人也都见识了中国以丝绸缠树的阔绰。
除了高丽以外,各国使臣云集江都,朝拜隋炀帝。
就是在这时,炀帝动了征辽东的念头,他要让这不知天高地厚的小国见识一下大隋的厉害。
然而动员天下财力而发起三征高丽,均以失败告终。
在四百年的大分裂刚刚结束三十年时,新的就开启了。
率先反隋的杨玄感,其父就是当年帮助杨广夺嫡的权臣杨素之子。
他很快被击败,军师李密侥幸走脱,成为隋朝的重要掘墓人之一。
此后烽烟四起,以至评书中有所谓“十八路反王、六十四路烟尘”的说法。
隋文帝杨坚是隋朝的开国皇帝。
他掌握政权以后,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其中重要的一条,是制定新律,健全法制。
他不但重视制定法律,而且执行法律也非常严格,主张“法不阿贵”。
就是说执行法律,不偏袒那些有地位的尊贵者,王公贵族犯法,也要同普通百姓一样看待,一样治罪。
隋文帝不仅如此主张,而且如此做了,就是对待自己的儿子也不例外。
隋文帝的第三个儿子名叫杨俊。
杨俊被封为秦王以后,依仗权势,胡作非为。
他违犯国家规定的制度,偷偷地放债取息,实际上是敲诈勒索。
杨俊手下的一些官员也乘机为非作歹,致使那些深受其害的小官吏和黎民百姓苦不堪言。
隋文帝得知消息后,派专使进行调查,处罚了100多个与这件事有牵连的人,并以此来警告杨俊。
可杨俊认为自己是皇子,无人敢惹,所以继续作恶。
同时,他还大兴土木,营建豪华宫室,成天带着一伙浪荡公子和歌姬舞女在宫中寻欢作乐。
隋文帝见杨俊如此骄奢淫逸,目无法纪,便下令将他召回京师,撤销了他的一切官职,不许他再参与政事。
杨俊被撤销官职的消息传出后,朝廷上下震动不小。
宫中的侍卫武官为讨好杨俊,便跑去对隋文帝说:“秦王只不过利用官务营建宫室,这不算什么大错,圣上应该原谅他。
”隋文帝反问:“他放债取息,是不是已经违反了国法?”侍卫武官只好点头称是。
隋文帝又问:
“法律容许违犯吗?”侍卫武官哑口无言了。
隋文帝肯定地说:“法律是不容违犯的。
”说着便命令侍卫武官退下去。
紧接着,御史大夫杨素也跑来说情,劝隋文帝道:“对秦王的处罚太重了,求陛下看在父子的情分上,从轻处理。
”
隋文帝说:“如果按照你说的意思,皇子们犯法要从轻处理,那不是要另外为他们制定特别的法律吗?”杨素无言以对。
隋文帝顶住了“说情风”,坚持依法惩办了杨俊。
杨坚541——604,汉族,系弘农郡华阴今陕西省华阴县人,是隋朝开国皇帝。
汉太尉杨震十四世孙。
他在位期间成功地统一了严重分裂数百年的中国,开创先进的选官制度,发展文化经济,使中国成为盛世之国。
文帝在位期间,隋朝开皇年间疆域辽阔,人口达到
700余万户,是中国农耕文明的巅峰时期。
杨坚是西方人眼中最伟大的中国皇帝之一,被
尊为“圣人可汗”。
作为隋朝的开国皇帝杨坚,他废杀北周静帝宇阐后称帝,平南陈灭北齐,结束了中国
自西晋末年以来近300年的分裂格局。
《剑桥中国隋唐史》评价:“隋朝消灭了其前人的
过时的和无效率的制度,创造了一个中央集权帝国的结构,在长期政治分裂的各地区发展
了共同的文化意识,这一切非常了不起。
”杨坚特别在反腐的道路上,呈现了很多奇招,
取得了瞩目的成就,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推行科举选拔制度,堵住用人的腐败之源。
他性格沉稳内敛,治国有道。
《隋书》中
对他的评价是:“深思治国术”,这可从他开创的一直沿用至今的科举选拔制度,略窥一斑。
这种制度摒弃了出身的贵贱,不限门第,唯才是举,也废除了九品中正制的推荐选拔,推荐即是人推荐人,自然存在弊端,而以试取第,体现出很大程度的公平性,堵住了用人
的腐败之源。
规范日常管理,严惩官员的贪腐行为。
杨坚不仅从官员的源头去治理腐败,而且对官
员的日常管理也很有一套。
他强化对官员的监督,根据《隋书》中的记载,杨坚让亲信
“密查百官”,发现贪腐行为便严惩不怠。
曾一次罢免河北52州贪官污吏200人,而且
还以“钓鱼”的手段进行铁面反腐。
具体操作是:他派人暗中向一些可疑的官员行贿,
“私以贿之”,这些人一旦受贿,即行处死。
由此“晋州刺史、南阳郡公贾悉达,显州总管、抚宁郡公韩延等以贿伏诛”。
受贿的风险如此之高,自然铤而走险者望而却步,谁不
珍惜自己的脑袋呢?于是,隋初的贪腐之风也就此禁绝。
重视体察民情,与百姓同甘共苦。
杨坚还是一个体察民情且身体力行的好皇帝,他对
百姓的甘苦非常在意,带头与百姓同甘共苦。
当时,关中每遇荒欠,往往都会出现大批灾
民为了吃饱肚子,长途跋涉去粮食收入情况较好的洛阳一带逃荒。
而此时就上演了一出官
民一体逃荒逐食的大戏,这些西来的难民的头头有时居然会由大隋的天子杨坚亲自来充任。
开皇四年和十四年,杨坚就曾先后两次担当这批要饭的头头,带领浩浩荡荡的要饭大军开
往洛阳,《隋书》中的“逐食天子”一章,就记载了杨坚带领难民逐食的具体经过。
为此,隋朝在很短的时间内,百业兴旺,经济繁荣景象由此而生。
善于身先士卒,做官员、民众的表率。
难能可贵的是,杨坚的后宫生活也与很多皇帝
相比,大不相同。
古代帝王大都是三宫六院七十二妃,但杨坚却只有皇后独孤伽罗一个女人,严格执行一夫一妻制。
这为当时营造良好的社会风气发挥了重要作用……
由此可见,杨坚是隋朝的一位好皇帝,是一位清正廉洁、节俭爱民的好官,为巩固国
家统一作出了积极贡献,深受百姓的敬重。
《天命论》中说道:“帝体貌多奇,其面有日
月河海,赤龙自通,天角洪大,双上权骨,弯回抱目,口如四字,声若钏鼓,手内有王文,乃受九锡。
昊天成命,于是乎在。
顾盼闲雅,望之如神,气调精灵,括囊宇宙,威范也可敬,慈爱也可亲,早任公卿,声望自重。
”他是一个了不起的人物。
当今的官员,应好好地反省自己,要向杨坚学习。
学习他清正廉洁、节俭爱民;学习他酷爱工作,严惩贪腐行为;学习他严谨的工作作风和务求实效工作精神……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看过还: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