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俊传》知识点随文整理

合集下载

杨察传文言文知识点总结

杨察传文言文知识点总结

杨察传文言文知识点总结文言文《杨察传》是一篇具有一定学习价值的文章,以下是对其中涉及的文言文知识点的总结。

一、重点字词1、实词“察,字隐甫”中“字”:古人在本名以外所起的表示德行或本名的意义的名字。

“以博学强记闻”中“闻”:闻名,出名。

“擢第”中“擢”:提拔,提升。

“累迁右正言”中“累迁”:多次升迁。

“知制诰”中“知”:主持,掌管。

“察辞曰”中“辞”:推辞。

“丁父忧”中“丁忧”:遭逢父母丧事。

“服除”中“服除”:守丧期满除去丧服。

“权判吏部铨”中“权”:暂代官职。

“察所当予夺,人无异词”中“异词”:不同的意见。

2、虚词“以”:常见用法有“因为”“凭借”“用”等。

如“以博学强记闻”中“以”表凭借。

“之”:有代词、助词等用法。

如“察所当予夺,人无异词”中“之”为助词,无实义。

“于”:可表“在”“对于”等。

如“累迁右正言,知制诰,充翰林学士,以本官兼侍读学士”中“于”表在。

二、词类活用1、“察,字隐甫,以博学强记闻”中“闻”,动词用作名词,意为“名声”。

2、“察所当予夺”中“予夺”,动词用作名词,指“给予和剥夺(的权力)”。

三、古今异义1、“累迁右正言”中“累迁”,古义为多次升迁,今义多表示因劳累而调动职位。

2、“丁父忧”中“忧”,古义指父母的丧事,今义多表示忧愁、忧虑。

四、特殊句式1、判断句:“察,字隐甫”,“……,……”表判断。

2、省略句:“知制诰,充翰林学士,以本官兼侍读学士”,省略主语“杨察”。

五、文章内容理解1、人物形象杨察博学强记,凭借自身才华得以闻名并屡次升迁。

他为人正直,在掌管吏部铨选时,所做的决定能让人信服。

面对任命能够坚守原则,推辞不就。

2、写作手法文章通过对杨察的言行事迹的直接叙述,展现其人物特点和品质。

以具体事例,如在吏部铨选时的表现,来突出他的公正和能力。

六、文化常识1、古代官职:右正言、知制诰、翰林学士等。

2、丁忧制度:古代官员在父母去世后需辞官守丧。

学习文言文,积累这些知识点是非常重要的。

八年级语文下册《五柳先生传》知识点梳理

八年级语文下册《五柳先生传》知识点梳理

八年级语文下册《五柳先生传》知识点梳理《五柳先生传》一、古今异义1、每有会意古义:指对书中的内容有所领会今义:指领会别人没有明确指出的意思2、亲旧知其如此古义:旧交,旧友今义:过去的,过时的3、造饮辄尽古义:到,往今义:制造4、或置酒而招之古义:有时今义:或者、赞曰:黔娄之妻有言古义:常用于传记体的结尾处,表示作传人对传主的评论。

今义:夸奖,夸赞二、一词多义1、以:(1)因以为号焉(介词,把、用)(2)以此自终(凭借或连词,不翻译)2、之:(1)或置酒而招之(代词,他)(2)葛天氏之民欤(助词,的)3、言:(1)闲静少言(说,说话)(2)黔娄之妻有言(言语,话)4、如:(1)晏如也(的样子)(2)亲旧知其如此(像)、许:(1)先生不知何许人也(处所、地方)(2)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表示估计、左右)6、其:(1)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语气词,表示揣测,反问)(2)亲旧知其如此(代词,他)三、词类活用1、亦不详其姓字:形容词用作动词,知道。

2、亲旧知其如此:形容词用作名词,亲戚朋友。

3、以乐其志: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快乐。

4、性嗜酒:名词用作动词,喝酒。

四、翻译1、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翻译:(他)喜欢读书,不过分在字句上下功夫;每当对书中意旨有所领会的时候,就高兴得连饭也忘了吃。

2、衔觞赋诗,以乐其志。

翻译:一边喝酒一边作诗,为自己的志向而感到无比快乐。

3、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簟瓢屡空,晏如也。

翻译:简陋的居室里冷冷清清的,遮不住风和阳光:粗布短衣上打了许多补丁,饭篮子和瓢里经常是空的,可他安然自若!4、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翻译:不为贫贱忧心忡忡,不热衷于发财做官。

五、理解内容1、五柳先生的三大志趣是:好读书,性嗜酒,著。

2、简要概括五柳先生的三大志趣爱好及其生活状况,并分析其分别写出了一个怎样的五柳先生。

(1)读书,刻画了一个在读书中得到精神愉悦的五柳先生;(2)喝酒,刻画了一个率真放达的五柳先生;(3)写,刻画了一个自得其乐、淡泊名利的五柳先生;(4)生活状况是: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刻画了一个安贫乐道的五柳先生。

九年级上册《隆中对》文言知识梳理

九年级上册《隆中对》文言知识梳理

九年级上册《隆中对》文言知识梳理一、背景常识。

1。

“三顾频繁天下计,一番晤对古今情。

”刘备三顾茅庐、诸葛亮草堂献策,一段千古佳话留名青史。

陈寿《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就记载了这段佳话、陈寿,西晋史学,他博采旧闻,综合当时各国史料,进行考核取舍,著《三国志》,它以记言为主,集中体现了古代人物传记的艺术成就、《三国志》,与《史记》《前汉书》《后汉书》合称四史、二、字词归类。

1、生字识记。

好(hào)为乐(yuè)毅诣(yì)屏(bǐnɡ)人度(duó)德量力存恤(xù) 胄(zhòu) 箪(dān)食壶浆倾颓(tuí) 屯(tún)新野2。

通假字①欲信大义于天下:“信”通“伸”,伸张②自董卓已来:“已”通“以”③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阙”通“缺”,缺点④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简”通“检”,挑选⑤尔来二十有一年矣:“有”通“又”3。

一词多义。

①已:a、停止:然志犹未已b通“以":自董卓已来②遂:a、就:由是先主遂诣亮b因此:遂用猖蹶③因:a。

凭,凭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b因此:因屏人曰④为:a、动词,吟诵:好为《梁父吟》b判断词,是:谓为信然c、表被动,被、替:贤能为之用d。

动词,作为:此能够为援而不可图也⑤于:a、连词,跟、和:每自比于管仲、乐毅b介词,在:欲信大义于天下c。

介词,向: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4。

古今异义。

①猖蹶:a、古义:失败,例句:遂用猖蹶b。

今义:凶猛而放肆②许:a、古义:承认,例句:时人莫之许也b、今义:允许,赞许③就:a。

古义:接近,靠近,例句:此人可就见b。

今义:多用作连词④能够:a。

古义:能够把(它),例句:此能够为援而不可图也b、今义:助动词,表示估计或能够、⑤国:a。

古义:地势,例句:国险而民附b、今义:国家三、重点语句解析。

1、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

隋文帝不赦子的典故

隋文帝不赦子的典故

隋文帝不赦子的典故历史上流传下来一篇古文随文帝不赦子,主要叙述了隋朝皇帝杨坚面对他儿子犯法后是否治罪的态度的故事,这篇古文体现了杨坚的大公无私,天子与庶民同罪的思想,这也同样透露出隋朝律法严明,公主无私的开明政治之风。

隋文帝没有赦免他的儿子秦王,文章具体是这样的。

开创隋朝的第一个皇帝杨坚,他的儿子被奉为秦王。

当时秦王出任并州总管一职,然而秦王性格上多有傲慢,作风奢侈浪费,没有治理好并州,又因为触犯了律法被杨坚罢免了总管职位。

朝廷里有下臣为秦王求情,请奏道皇上对孩子很疼爱,请求不要追究他的过错了。

杨坚向臣子解释,没有人可以随意触犯法律,如果因为他是秦王就不追究他的罪过,那么我就只是一个人的父亲,而不是天下百姓的皇上了,如果是这样的话,就应该另外制定针对王室的律法了。

我怎么可以用你说的方法去让随朝的律法受到怀疑呢?结果,杨坚并没有答应下臣的请求,而是依法处置了他的儿子。

古话说人无信不立,国无法不兴,无规矩不成方圆,这些都是古人留给后人的戒训,人们必须对律法的重视和遵从。

隋朝之所以能够开创建立并且得以兴旺,和隋文帝的睿智严格的治国思想是分不开的。

通过这篇古文,我们可以更好的.思考现代社会的法律重要性和不可亵渎的神圣性。

杨坚杨广是什么关系杨坚是隋朝政权的开拓者,是隋朝的第一位开国皇帝。

杨坚于公元581年登基成为隋文帝,并改国号为大隋。

杨广是杨坚的儿子,是隋朝第二任皇帝,杨坚于公元604年登基。

《北史》评价杨坚为“皇考美须髯,身长七尺八寸,状貌瑰伟,武艺绝伦;识量深重,有将率之略。

”从中这句话可以看出,史书基于杨坚的人生事迹,给予了很高的评价,认为他是一位能文能武,文韬武略的人士。

隋文帝在位期间,为了恢复国家的生产力和生产水平,隋文帝依照国情制定了很多切实可行的措施,提高了隋朝经济水平,并开启了“开皇之治”。

在军事上,隋文帝主张抗击突厥,平定南朝陈,成功地统一了分裂数百年的中国。

为了保证国家安定,隋文帝大力抗击突厥,让它们不敢再来侵犯隋朝边境,为国家稳定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杨靖传》重点实词注释

《杨靖传》重点实词注释

进草:遇有紧急事情在处理完毕后给皇帝的奏章; 进鲜:向皇帝或长辈或上司进献时鲜食物; 进上:进贡给皇帝; 进御:将东西奉献给皇帝。

二十六年,兼(兼任)太子宾客,并给(给 予)二禄。已,坐事(因事获罪)免(被动句)。 会(恰巧碰上,恰逢)征(征讨)龙州赵宗寿, 诏靖谕安南输(输送)粟饷师。以白衣往。安南 相黎一元以(因为)陆运险艰,欲不奉诏。靖宣 示反覆开谕,且许以水运。一元乃(于是,就) 输粟二万,至沲海江别造浮桥以达龙州。帝大悦, 拜(授与官职;任命)靖左都御史,靖公忠有智 略,善(善于)理繁剧,治狱明察而不事深文。 宠遇最厚,同列无与比。三十年七月,坐(因 犯……罪/错误)为(替,给)乡人代改诉冤状 草,为御史所劾(为… …所:表被动)。帝怒, 遂(于是)赐死。时年三十八。
《杨靖传》重点实词注释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
杨靖,字仲宁,山阳人。洪武十八年进士, 选(选拔)吏科庶吉士。明年擢(提拔,提升)户 部侍郎。时任诸司者,率(大概,大略)进士及 太学生,然时(经常)有不法者。帝制《大诰》, 举通政使蔡瑄、左通政茹瑺、工部侍郎秦逵及靖 以讽厉(1.亦作“讽励”。暗示、督促。2.教诲 勉励。)之曰:“此亦进士太学生也(判断句), 能率职(奉行职事,尽职)以称(适合,称合, 使… …满意)朕心。”其见(表被动,译作受 到)称(称赞,赞许)如此(被动句)。
• 曰:“靖此举,有四善(1、美好;2、表示应诺。 对,好;3、善于,擅长;4、通“缮”。修治;5、 认为好;6、赞许;7、友好;8、好处。此处为 名词,好处)焉。不献朕求悦,一善也;不穷追 投献,二善也;不奖门卒,杜(杜绝)小人侥幸, 三善也;千金之珠卒然而至,略(全,皆)不动 心,有过人之智,应变之才,四善也。” • • • •

文言文人物传记中的高频词总结

文言文人物传记中的高频词总结

文言文人物传记中的高频词总结(一)词语1、比①<动>并列;挨着。

《梁书王筠传》:“吾得比踪昔人。

”②<副>接连。

《史记·吕太后本纪》:“又比杀三赵王。

”③<动>勾结。

《韩非子·孤愤》:“朋党比周以弊主。

”④<动>比较。

《涉江》:“与天地兮比寿。

”⑤<名>比喻,一种传统的表现方法。

⑥<副>都,皆。

《战国策·齐策》:“夫中山千乘之国也,而敌万乘之国二,再战比胜。

”⑦<副>近来。

《祭十二郎文》:“比得软脚病,往往岙剧。

”⑧<介>等到,及。

《项脊轩志》:“比去,以手阖门。

”⑨<介>为,替。

《孟子·梁惠王上》:“愿比死者一洒之。

”⑩<介>比起……来。

《捕蛇者说》:“今吾虽死乎此,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

”1.结党营私。

《管子·法法》:“群臣比,则蔽美扬恶。

”2.集结,聚合。

《韩非子·初见秦》:“天下又比而军华下,大王以诏破之,兵至梁郭下。

2、踣bó①<动>向前仆倒。

《捕蛇者说》:“饥渴而顿踣。

”《家有名士》:“果倒踣”。

②<动>事情遭受挫折。

《〈黄花冈七十二烈士事略〉序》:“与民贼相搏,踬踣者屡。

”③<动>败亡;破灭。

《管子·七臣七主》:“故设用无度,国家踣。

”pòu<动>毁坏,破碎。

《吕氏春秋·行论》:“将欲踣之,心高兴之。

”3、俾bǐ<动>使。

《元史彻里》:“俾常侍左右。

”bì<名>同“裨”,益处;裨益。

王维《送高判官从军赴河西序》:“谋夫起予,哲士俾我。

”4、便biàn①<名>便利;方便。

《过秦论》:“因利乘便,宰割天下。

”②<动>有利于。

《信陵君窃符救赵》:“将在外,主令有所不受,以便国家。

高中文言文步步高下编31-36知识点整理

高中文言文步步高下编31-36知识点整理

观(考察)古人者,当求其意(本意),不徒 (只)视其迹(表面现象)。班固为(写作) 《汉书》,乃(竟然)削(删去)此一事。盖 (发语词,表推测,大概)固(的确)不察 (觉察)所以(……的原因)得(战胜)籍者, 正在此一战(指退却之战)耳。(判断句)
35.范正辞断案 范正辞,太平兴国中,以(介词,因为)饶州多滞 讼(积压的讼案),迁(被调任)(省略“担任”) 知州事。至则宿系(长期被关押的人)皆决(判决) 遣(释放)之,胥吏坐(因为)淹(长久停留)狱 (官司,案件)停职者(定语后置)六十三人。会 (恰逢)诏令料(统计,挑选)州兵送京,有王兴者, 怀土(怀念故土)惮(害怕)行(远行),以刃故 (故意)伤其(自己的)足,正辞斩之。兴妻上诉, 太宗召见正辞,(省略“正辞”)廷(n-状,在朝廷上) 辩(分辨,解释)其事(这件事情),正辞曰:“东南 诸郡,饶实(富饶殷实)繁盛,人心易动。兴敢扇摇 (煽动民心),苟(如果)失控驭,则臣无待罪之地 矣。”上壮(意动,以…为壮,钦佩)其敢断,特(特 地)迁(升迁,升职)官,充(担任)江南转运副使。
36.东吴四英将 孙吴奄(占据)有江左(江东),亢(通“抗”, 对抗)衡(省略“于”)中州,固(固然)本(主要) 于(凭借于)策权之雄略,然一时英杰如周瑜、鲁肃、 吕蒙、陆逊四人者(定语后置句),真所谓社稷(国 家)心膂(心与脊骨,喻亲信得力之人),与国为存 亡之臣也(判断句)。自古将帅,未尚不矜(夸耀) 能自贤(贤自,认为自己贤能),疾(嫉妒)胜< (省略于)己>者,此诸贤则(却)不然(判断句)。 孙权初掌事,肃欲北还(宾语前置,还北),瑜止之, 而荐之<于孙权>曰:“肃才宜(适宜)佐时,当广求其 比(类似的人),以(连词,表目的)成功业。”后瑜 临终与权笺(n-v,写信)曰:“鲁肃忠烈,临事不苟 (随便),若以(省略之)代瑜,死不朽矣!”肃遂代 瑜典(主管、执掌)兵(军队)。

《马钧传》(字词+内容解读)

《马钧传》(字词+内容解读)



第四段:马钧制成翻车(龙骨水 车),“其功百倍于常”。
翻车
1-4段文言知识归纳

一、重要实词



1、天下之名巧也 2、焉可以言知乎? 3、居贫 4、先生患其丧功费日 5、不可以言言者 6、又焉可以言校也 7、记言之虚也 8、二子晒之 9、而衡者所以定物主轻重 10、居京师 11、其功百倍于常 12、更入更出
第六段:马钧改进连弩、发石车等兵 器,在军事技术上作出贡献。
发石车
连弩
小结一:马钧有哪些革新和发明?
发明成果 针对情况 创新之处
织绫机
指南车 翻车(龙骨水车)
丧功费日
记言之虚 无水以溉 不动 未尽善 不能连属而至
易以十二蹑
指南车成 独创 可动,变化多端 加五倍 首尾电至
改进水转百戏
改进连弩 发石车
帝以问先生:“可 动否?”对曰: “可动。”

第五段(下)



设置了女子奏乐舞蹈的 设为女乐舞象,至 形状,甚至可以让木偶 令木人击鼓吹箫; 打鼓、吹箫、叠罗汉, 作山岳, 让木偶丢木球、掷剑、 使木人跳丸、掷剑, 走绳索、翻筋斗,转动 缘緪、倒立,出入 灵活自如,还有木偶坐 自在,百官行署, 堂审案,舂米磨面、斗 舂磨、斗鸡,变化 鸡等变化多样的动作。 百端。 这是第三件奇妙的制作。 此三异也。
5-7段文言知识归纳
四、句子翻译




1.乃难先生,先生口屈不能对,裴子自以为难得其要 ,言之不已。 他反驳马先生,马先生说不赢对方,不能回答,裴先 生自以为击中了对方的要害,说个不停。 2.夫巧者,天下之微事也,有所不解而难之不已,其 相击刺,必已远矣。 技巧,是天下极微妙精深的事情,您并不理解却还要 不停止攻击,那攻击的内容,一定离题万里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国志・杨俊传》知识点随文整理
杨俊字季才,以兵乱方(方:正)起,而河内(河内:中国古以黄河以北为河内)处四达之衢(衢:四通八达的道路),必为战场,乃扶持(扶持:搀扶;扶助;护持)老弱诣(诣:到)京、密山间,同行者百余家。

宗族(宗族:同一父系的家族;同一父系家族的成员)知故(知故指旧交好友)为人所略作奴仆者凡六家,俊皆倾财赎之。

司马宣王年十六七,与俊相遇,俊曰:“此非常(非常:意外的变故;异乎寻常的;特殊的:十分;极)之人也。

"又司马朗早有声名,其族兄芝,众未之知(众未之知:宾语前置),唯俊言曰:“芝虽夙(夙:平素)望不及朗,实理但(但:只)有优耳。

"本郡王象,少孤特(孤特,意思是孤单、孤立),为人仆隶,年十七八,见(见:被)使牧(牧①<动>放牧②<动>像放养牲畜一样的统治;管理③<名>官名,一州的长官;【牧伯】州郡长官的尊称。

【牧守】州郡的长官。

州官叫牧,郡官称守。

【牧宰】州县长官,县官叫宰)羊而私读书,因被(被:遭受)棒楚(楚:痛苦)。

俊嘉其才质,即赎象著(著:居住)家,聘(聘通“娉”,用礼物订婚或迎娶)娶立屋,然后(然后:这样之后)与别。

太祖除(除:授予官职)俊曲梁长,入为丞相掾属,举茂才(秀才别称茂才,东汉时为了避讳光武帝刘秀的名字,将秀才改为茂才,原指才之秀者,汉以来成荐举人才的科目之一.亦曾作为学校生员的专称),迁南阳太守。

宣德教,立学校(中国在4000多年前那时学校的名字叫“痒”;商朝时叫“序”。

到汉代,最高一级的学校称做“太学”,后来把“太学”改为“国子学”,“国子寺”,“国子监”。

汉代的学校分为官学与私学两种。

其中私学的书馆,亦称蒙学,到明朝、清朝,一般的学校称为“书院”、
“书堂”、“私塾”等),吏民称之。

魏国既建,迁中尉。

太祖征汉中,魏讽反于邺,俊自劾诣行在所(【行宫】皇帝外出临时居住的地方)。

俊以身方罪免,笺(笺jiān①<名>一种文体,写给尊贵者的快信②<名>一种注释③<名>精美的纸张,供题诗或写字用)辞太子。

太子不悦,曰:“杨中尉(中尉:战国时,掌荐举人才等事。

秦汉时为武职,主管京畿治安,指挥禁卫军部队,为负责京师安全的高级军官)便去,何太高远(高远:清高)邪!"遂被书左迁(左迁:贬官、降低官职)平原太守。

时王象为散骑常侍,荐俊曰:“伏见南阳太守杨俊,秉纯粹(纯粹指表示判断、结论的不容置疑)之茂,质履忠肃之弘量,体仁足以育物,笃(笃:忠诚)实足以动众,克(克:能够)长后进(后进:后辈),惠训不倦,外宽内直,仁而有断。

自初弹冠(弹冠:弹去冠上的灰尘;整冠。

弹去帽子上的尘土,准备做官;“弹冠相庆”指一人当了官或升了官,他的同伙也互相庆贺将有官可做,贬义词),所历垂化(宵鱼垂化:用来颂扬地方官善于教化),再守南阳,恩德流著,殊(殊:不同)邻异党,襁(襁:婴儿的被子,这里指婴儿)负而至。

今境守清静,无所展其智能,宜还本朝,宣力辇毂(毂:代指车子),熙帝之载。

”俊自少及长,以人伦自任。

同郡审固、陈留卫恂本皆出自兵伍,俊资拔英致,咸作佳士;后固历位郡守,恂御史、县令,其明鉴行义多此类也。

初,临淄侯与俊善(善:交好),太祖适嗣(适嗣:适通“嫡”,嫡嗣,指正妻所生的长子)未定,密访群司。

俊虽并论文帝、临淄才分所长,不适有所据当,然称临淄犹美,文帝常以恨之。

黄初三
年,车驾(车驾:代指皇帝)至宛,以市不丰乐,发怒收(收:拘捕)俊。

尚书仆秦富马宣王、常侍王象、荀纬请俊,叩头流血,帝不许。

俊曰:“吾知罪矣。

”遂自杀。

(节选自《三国志・杨俊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