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路原理教案全解-共31页
电路原理课程教案

教案2009 ~2010 学年第二学期院(系、部)电气工程系教研室课程名称《电路原理》任教对象2009级自动化1班主讲教师旷建军职称职务讲师使用教材《电路》第五版邱关源高教版《电路原理》课程教案第 1部分可合二为一。
《电路原理》课程教案第 2填表说明:1、每项页面大小可自行添减;2、教学内容与讨论、思考题、作业部分可合二为一。
《电路原理》课程教案第 3部分可合二为一。
《电路原理》课程教案第 4部分可合二为一。
《电路原理》课程教案第 5部分可合二为一。
《电路原理》课程教案第 6部分可合二为一。
《电路原理》课程教案第7部分可合二为一。
《电路原理》课程教案第8部分可合二为一。
《电路原理》课程教案第9部分可合二为一。
《电路原理》课程教案第部分可合二为一。
《电路原理》课程教案第11部分可合二为一。
《电路原理》课程教案第12 页部分可合二为一。
《电路原理》课程教案第13 页部分可合二为一。
《电路原理》课程教案第部分可合二为一。
《电路原理》课程教案第部分可合二为一。
《电路原理》课程教案第部分可合二为一。
《电路原理》课程教案第部分可合二为一。
《电路原理》课程教案第部分可合二为一。
《电路原理》课程教案第部分可合二为一。
《电路原理》课程教案第部分可合二为一。
《电路原理》课程教案第填表说明:1、每项页面大小可自行添减;2、教学内容与讨论、思考题、作业部分可合二为一。
《电路原理》课程教案第部分可合二为一。
《电路原理》课程教案第部分可合二为一。
《电路原理》课程教案第部分可合二为一。
《电路原理》课程教案第部分可合二为一。
《电路原理》课程教案第部分可合二为一。
《电路原理》课程教案第。
高中物理电路原理教案

高中物理电路原理教案一、教学目标1. 理解电流、电压、电阻的概念及其相互关系;2. 掌握欧姆定律和基本电路的分析方法;3. 学会串联电路、并联电路的分析和计算;4. 培养动手能力,能够独立设计和搭建简单电路。
二、教学内容1. 电流、电压、电阻的概念及单位;2. 欧姆定律及其应用;3. 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基本性质;4. 基本电路的分析方法。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欧姆定律的理解和应用、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分析;难点:基本电路的计算方法。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实验等形式引导学生回忆电学基础知识和电路元件的基本概念。
2. 讲解(15分钟)教师介绍电流、电压、电阻的定义及其相互关系,并讲解欧姆定律的内容和应用。
3. 实验(20分钟)学生进行实验,测量电路中的电流、电压和电阻,并利用欧姆定律进行分析。
4. 讲解(10分钟)教师介绍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基本性质及计算方法。
5. 讨论(15分钟)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设计并搭建简单的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进行计算和分析。
6. 总结(5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并指导学生完成作业。
五、板书设计1. 电流、电压、电阻的定义及单位;2. 欧姆定律:U=IR;3. 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性质及计算方法;4. 基本电路的分析方法。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验和讨论的方式,让学生深入理解电路原理,并培养了他们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以后的教学中,可以多加强电路设计和计算的练习,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分析能力。
电路原理ppt课件

I
a
R
b
若 I = 5A ,则实际方向与参考方向一致, 若 I =-5A ,则实际方向与参考方向相反。
16
R
5、关联参考方向: i
+
u
-
当电压的参考方向指定后,指定电流从标以电压参考 方向的“+”极性端流入,并从标“—”端流出,即电流
i +
R
i – +
R
u
u = Ri
u
u = –Ri
–
19
1.3电功率和能量
1. 电功率
单位时间内电场力所做的功。
dw p dt
dw u dq
dq i dt
dw dw dq p ui dt dq dt
w
t
t0
u ( )i ( )d
(Watt,瓦特) (Joule,焦耳)
20
的参考方向与电压的参考方向一致,也称电流和电压
为关联参考方向。反之为非关联参考方向。
17
例
i
+
A U B
电压电流参考方向如图中所标, 问:对A、两部分电路电压电流参考方向 关联否? 答: A 电压、电流参考方向非关联;
B 电压、电流参考方向关联。
-
18
小结:
(1) 分析电路前必须选定电压和电流的参考方向。 (2) 参考方向一经选定,必须在图中相应位置标注 (包括方 向和符号),在计算过程中不得任意改变。 (3) 参考方向不同时,其表达式符号也不同,但实际方向不变。
-
P4吸 U 4 I 2 (4) 1 4W(实际发出)
电路原理 (I)教案

电路原理(I)Circuit Principle (I)学分:4学时:64(其中:课堂教学学时:64 实验学时:0 上机学时:0 课程实践学时:0 )先修课程:高等数学、大学物理适用专业:电气信息类教材:《电路(新形态)》,朱孝勇,傅海军.机械工业出版社,2019年12月第1版课程网站:在爱课程网的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栏目有江苏大学“电路原理”课程网络资源一、课程性质与课程目标(一)课程性质“电路原理(I)”课程是一门研究电路理论、电路分析方法的基础课程,它属于电气信息类专业的一门主要的技术基础课。
“电路原理(I)”是《电路原理》的第一部分内容,重点讲解电路理论的基本定理及基本分析方法,主要涉及直流电路分析(定律、方法及定理)、动态电路的时域分析、正弦交流电路的分析(含谐振、互感及三相)等方面的内容。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电路理论的基本知识、基本分析计算方法,具备分析和解决电子、电气工程基础问题的能力,为学习后继相关课程准备必要的电学基础理论,为从事工程技术工作及科学研究打下坚实的电路理论基础。
“电路原理(I)”课程只包含理论授课,对应的实验课程另行单独开课。
(二)课程目标“电路原理(I)”的主要内容包含电路基本概念和电路定律、电阻电路的等效变换方法、电阻电路的分析方法、电路定理、动态电路的时域分析、正弦稳态电路分析、谐振电路、互感电路、三相电路分析与计算等。
课程目标分为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两个方面,分述如下:1.知识目标课程目标1.1熟练掌握基尔霍夫定律;掌握功率的计算;电阻、电压源以及电流源的伏安特性;课程目标1.2熟练掌握电阻的串联、并联和串并联等效;熟练掌握电源的等效变换方法;课程目标1.3熟练掌握回路电流法和结点电压法方程的列写;课程目标1.4 熟练掌握叠加定理及戴维宁定理;掌握最大功率传输定理的应用;课程目标1.5熟练掌握电容元件和电感元件的伏安关系,熟练掌握一阶电路的三要素法及其应用;了解二阶电路的物理特征与电路元件参数的关系;课程目标1.6熟练掌握相量法;熟练掌握正弦电流电路的稳态电压、电流以及功率的计算;课程目标1.7 掌握正弦电流电路的串联谐振和并联谐振的特征与计算;课程目标1.8 掌握具有耦合电感的电路的计算;掌握空心变压器和理想变压器的分析方法;课程目标1.9 熟练掌握对称三相电路线电压与相电压、线电流与相电流之间的关系,熟练掌握对称三相电路的分析与功率的计算。
《电路原理》PPT课件

a
+ E
I2
–
R2
IS
R1
I1
在左图电路中只含有两个节 点,若设 b 为参考节点,则电路 I3 中只有一个未知的节点电压。
R3
b
(1) 选定参考节点,标明其余n-1
iS2
个独立节点的电压
(2) 列KCL方程:
i1+i2=iS1+iS2
-i2+i4+i3=0 -i3+i5=-iS2
1 i2 R2
i3 R3
i3 3A,
当电路中含理想电流源支路时
例:试求各支路电流。
a
c
支路中含有恒流源。
+ 42V –
12
6 I1
I2 7A
I3 3
(1) 只让一个b 回路电流经d过恒流源支路,该回路电流值为恒流源值。
(2) 把电流源的电压作为变量,增补电流源电流与回路电流之间的约束方程。
(3) 电流源的转移法。
例:用回路法试求各支路电流。
i3 6 - 18 - 6i3 18- 1 1)i3 25 - 6
2
整理为:
-52i1i1-+21i21i-2
i3 -
-12 6i3 6
- i1 - 6i2 + 10i3 19
解得:
i1 -1A, i2 2A, i4 i3 - i1 4A i5 i1 - i2 -3A i6 i3 - i2 1A
+
U1
_
2. 3 节点电压法(node-voltage
节点电压的概念:
method)
任选电路中某一节点为零电位参考点,其他各节点对参考点的电压,称为节点电 压。 节点电压的参考方向从节点指向参考节点。
电路原理(II)教案

电路原理(II)学分:2学时:30 (其中:讲课学时:30 实验学时:0 上机学时:0)先修课程:高等数学、物理、电路原理(I)适用专业:电气信息类专业教材:《电路(新形态)》,朱孝勇、傅海军,机械工业出版社,2020年课程网站: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网站:江苏大学“电路原理”课程网络资源一、课程目标“电路原理”课程是一门研究电路理论、电路分析方法的基础课程,属于电类及相关专业共同的一门主要的技术基础课。
“电路原理(II)”是“电路原理(I)”的后续课程,通过本课程学习,使学生完整的掌握电路理论的基本知识、基本分析计算方法和基本实验技能,为学习后继相关课程准备必要的电路理论知识,为从事工程技术工作及科学研究打下坚实的电路理论基础。
课程的具体目标如下:(一) 知识方面“电路原理(II)”主要包含非正弦周期电路的计算、动态电路的复频域分析、网络函数、电路方程的矩阵形式、状态方程和二端口网络参数及其计算。
通过“电路原理(I)”以及高等数学和物理等相关课程的相关学习,掌握非正弦电流电路的分析计算,能够利用复频域分析法求解电路,计算网络函数以及相关分析,能够列写电路方程的三种矩阵形式以及状态方程,二端口网络参数及其等效电路的计算,包含:1.1熟练掌握非正弦周期电流电路的概念以及电压、电流有效值和功率的计算;1.2熟练掌握电阻元件、电感元件、电容元件、耦合电感元件的复频域形式;1.3理解并熟练掌握网络函数的极点、零点以及极、零点图的绘制;1.4 理解并掌握三种矩阵的写法以及相应的矩阵方程的形式;1.5 理解并掌握状态变量与状态方程的概念以及方程的列写方法;1.6 理解二端口的概念,掌握二端口网络参数的计算方法;1.7 掌握二端口网络参数与两种等效电路的等效方法。
(二) 能力与素质方面2.1能够对非正弦周期电流电路的计算并进行建模仿真验证;2.2能够利用复频域分析法对动态电路进行分析计算,利用零极点图定性绘制幅频特性与相频特性;2.3 能够对复杂的电路列写电路方程的三种矩阵形式;2.4 能够对复杂的电路列写状态方程;2.5 能够对二端口电路求取其网络参数;2.6 能够利用二端口网络参数对复杂电路进行计算。
高中物理教案:电路的基本原理

高中物理教案:电路的基本原理一、引言电路是物理学中重要的概念之一,也是高中物理学习中的基础知识。
本教案将详细介绍电路的基本原理,包括电流、电压、电阻以及欧姆定律等重要概念和定律。
通过本教案的学习,学生将能够深入理解电路的运作原理,进一步提高对电路的认识和分析能力。
二、电流的概念和计算1. 电流的定义电流是指单位时间内流过导体横截面的电荷量。
用字母"I"表示,单位是安培(A)。
2. 电流的计算公式电流可以通过下面的公式进行计算:I = Q/t其中,I代表电流,Q代表流过导体横截面的电荷量,t代表流过的时间。
3. 电流的方向电流的方向与正电荷的运动方向相反。
正电荷由高电位(正极)流向低电位(负极)。
三、电压的概念和计算1. 电压的定义电压是指电场中单位正电荷所具有的电势能。
用字母"U"表示,单位是伏特(V)。
2. 电压的计算公式电压可以通过下面的公式进行计算:U = W/Q其中,U代表电压,W代表电荷所具有的电势能,Q代表电荷量。
3. 电压的作用电压的存在可以使电荷产生移动,从而形成电流。
四、电阻的概念和计算1. 电阻的定义电阻是指导体抵抗电流流动的特性。
用字母"R"表示,单位是欧姆(Ω)。
2. 电阻的计算公式电阻可以通过下面的公式进行计算:R = U/I其中,R代表电阻,U代表电压,I代表电流。
3. 电阻的特性不同材料的导体具有不同的电阻特性,常见的导体有导线、电阻器等。
五、欧姆定律1. 欧姆定律的概念欧姆定律是电学中的基本定律,它表明电阻中通过的电流与电压成正比,与电阻成反比。
2. 欧姆定律的公式欧姆定律可以通过下面的公式表示:U = R * I或I = U/R其中,U代表电压,R代表电阻,I代表电流。
3. 欧姆定律的应用欧姆定律可以用来计算电路中的电压、电流和电阻之间的关系,并且可以帮助我们设计和分析电路。
六、实例分析以一个简单的电路为例,分析电流、电压和电阻之间的关系。
电路原理教案

电路原理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电路的基本概念、组成和作用;(2)掌握电路的基本元件及其符号;(3)学会使用电压表、电流表等工具测量电路中的电压和电流;(4)能够分析简单电路的电压和电流特点。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验观察电路中电压和电流的变化规律;(2)利用电路图分析电路的工作原理;(3)学会设计简单的电路。
3. 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科学探究的兴趣和热情;(2)培养学生动手实践的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3)使学生认识到电路在日常生活和工业生产中的重要性。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电路的基本概念、组成和作用;(2)电路的基本元件及其符号;(3)电路图中电流、电压的表示方法;(4)简单电路的分析方法。
2. 教学难点:(1)电路中电压和电流的变化规律;(2)复杂电路的分析方法。
三、教学方法1. 采用实验演示法,让学生直观地了解电路的工作原理;2. 运用讲授法,讲解电路的基本概念和分析方法;3. 利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4. 实践操作法,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四、教学准备1. 实验器材:电压表、电流表、灯泡、导线、电池等;2. 教学工具:黑板、投影仪、PPT等;3. 教学资源:电路原理相关教材、课件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一个简单的电路实验,引导学生思考电路的基本概念和组成。
2. 讲解电路的基本概念和组成:介绍电路的定义、电路图的表示方法,讲解电路的基本元件及其符号。
3. 学习电路的分析方法:讲解电路图中电流、电压的表示方法,引导学生学会分析简单电路的电压和电流特点。
4. 实验操作:安排学生进行实验,测量电路中的电压和电流,观察电压和电流的变化规律。
六、教学内容1. 并联电路:介绍并联电路的定义、特点,讲解并联电路的电压和电流规律。
2. 串联电路:介绍串联电路的定义、特点,讲解串联电路的电压和电流规律。
3. 电路的欧姆定律:讲解欧姆定律的内容、公式及应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2 KCL和KVL的独立方程数
3-3支路电流法
教学目的
理解电路的图的概念,掌握KCL和KVL的独立方程数和判别方法
掌握支路电流法
教学内容
无向图、有向图、KCL独立方程数、连通图、回路
树、树支、连支、独立回路、独立回路组、KVL独立方程数
支路电流法的一般步骤
支路电流法在电路中的应用举例2-3题
教学难点
电阻Y形-△形连接的等效变换
直流电阻电路等效电阻计算教学式及手段板书和多媒体教学结合
课外作业
2-1 2-4(a)(e) 2-5
教学后记
章节目名称
2-5电压源、电流源的串联和并联
2-6实际电源的两种模型及其等效变换
2-7输入电阻
教学目的
掌握实际电源模型的等效变换,掌握含有受控源的电阻网络一端口的输入电阻计算方法。
2019至2019学年第二学期
____电路原理_________课程
教
案
课程编码:______________0211001B_________________
总学时/周学时:76 / 5
开课时间:2019年2月25日第1周至第17周
授课年级、专业、班级:测控071、072 _
使用教材:邱关源《电路》第五版高等教育出版社
教学参考资料
1.电工学(第四版)(上册),秦曾煌,高等教育出版社,1990;
2.电路分析基础(第三版),李翰荪,高等教育出版社,1993;
3.电路分析基础,张永瑞,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19.5;
4.简明电路分析基础,李瀚荪,高等教育出版社,2019;
对教案的分析总结
教学目的明确,教学内容具体,对教学重点和难点作了具体的分析。教学后记中主要记录了上课的效果和学生的反馈以及下次教学应改进的地方。
受控源的基本概念
基尔霍夫电压、电流定律基尔霍夫定律的应用
教学难点
受控源的基本概念
基尔霍夫定律及其在电路中的应用
教学方式及手段
板书和多媒体教学结合
课外作业
1-15 1-18 1-19
教学后记
章节目名称
2-1引言
2-2电路的等效变换
2-3电阻的串联和并联
2-4电阻的星形连接和三角形连接的等效变换
教学目的
教学内容
电源的两种模型及其等效变换
一端口的输入电阻的概念
含有受控源的电阻网络一端口的输入电阻计算
教学重点
两种电源模型及其等效变换
含有受控源的电阻网络一端口的输入电阻计算
教学难点
含有受控源的电阻网络一端口的输入电阻计算
教学方式及手段
板书和多媒体教学结合
课外作业
2-11 2-12 2-14
教学后记
章节目名称
授课教师:__周克宁______________
开课学院:电气学院
本课程教学目的
通过本课程学习,使学生掌握电路的基本理论知识,学会分析计算电路的基本方法和初步的实验技能,并对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树立理论联系实际的工程观点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都有重要的作用。
本课程教学要求
课程教学从直流电路、交流电路、到互感电路、非正弦周期电流电路、动态电路、二端口电路、非线性电路,要求学生能掌握电路的基础理论知识,并学会针对电阻电路、动态电路、正弦稳态电路和二端口网络等不同类型的电路采用不同的基本分析计算方法,同时了解电路的有关技术在工业生产和生活方面的应用,为后续课程学习打好基础。
§1.6电压源和电流源
§1.7受控电源(非独立源)
§1.8基尔霍夫定律
教学目的
掌握理想电压源和理想电流源的基本性质、受控源的基本概念;掌握基尔霍夫定律的基本概念和正确使用。
教学内容
理想电压源、理想电流源的特性
受控源概念受控源分类(四种)
基尔霍夫电压、电流定律基尔霍夫定律的应用举例2-3题
教学重点
理想电压源和理想电流源的基本性质
教学重点
KCL和KVL的独立方程数和判别方法
支路电流法
教学难点
独立回路
KCL和KVL的独立方程数和判别方法
教学方式及手段
板书和多媒体教学结合
课外作业
3-5 3-7
教学后记
章节目名称
3-4网孔电流法
3-5回路电路法
教学目的
理解网孔电流、回路电流方程的一般表达式
掌握电阻电路分析常用的网孔电流法、回路电流法的及其适用场合
电功率能量
功率的计算和判断
线性电阻元件电导电阻元件伏安特性
教学重点
电压电流的参考方向设定、电压与电流的关联参考方向
电阻元件的伏安关系;功率计算是电路分析的基础
教学难点
电压电流的参考方向设定、电压与电流的关联参考方向
教学方式及手段
板书和多媒体教学结合
课外作业
1-1 1-2 1-3 1-7
教学后记
章节目名称
教学内容
网孔电流、回路电流方程的一般表达式
网孔电流法、回路电流法的一般步骤
网孔电流法、回路电流法的应用例题(例题3-4题)
教学重点
网孔电流、回路电流方程的一般表达式
网孔电流法、回路电流法在电路分析中的应用
教学难点
网孔电流法、回路电流法在电路分析中的应用
含有受控源和无伴电流源的电路分析
教学方式及手段
板书和多媒体教学结合
本课程教学方法
采用课堂理论教学方法,利用板书和多媒体教学形式,由简到繁,在介绍基础理论的同时,应在实际应用方面多举例题。
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方法
鼓励学生用计算机软件(MATLAB)分析求解电路,并在课堂上做简单的演示
考核方式
本课程为考试课程,考试形式为闭卷。成绩由三部分组成(到课10%,作业10%,期末考试80%)。
课外作业
3-8 3-10 3-12
教学后记
章节目名称
3-6结点电压法
教学目的
理解结点电压方程的一般表达式
掌握结点电压法在电路分析中的应用
教学内容
参考结点、结点电压
结点电压方程的一般表达式
结点电压法在电路分析中的应用(例题3-4题)
特别注意:电流源和电阻串联的支路、无伴电压源的处理方法
章节目名称
§1.1电路与电路模型
§1.2电压和电流的参考方向
§1.3电功率和能量
§1.4电路元件
§1.5电阻元件
教学目的
掌握电压电流的参考方向设定、;理解电功率和能量的概念;掌握电路元件的理论模型及其伏安特性;
教学内容
电路模型电路分类电路中的主要物理量电压和电流的参考方向
电压与电流的关联和非关联参考方向
理解等效变换的概念;掌握简单直流电阻电路等效电阻计算;理解电阻Y形-△形连接的等效变换和计算;
教学内容
等效变换的概念电阻的串联、并联和混联分压、分流公式
电阻Y形连接、电阻△形连接的基本概念电阻Y形-△形连接的等效变换
电压源、电流源的串联和并联
教学重点
电阻Y形-△形连接的等效变换
直流电阻电路等效电阻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