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应用不同内固定方法治疗的效果观察
不同内固定方式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效果比较观察

不同内固定方式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效果比较观察目的:探讨不同内固定方式对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治疗效果。
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进行分析,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分别将其分为股骨近端髓内钉组(PFN组)、动力髋螺钉组(DHS组)、Gamma钉组(Gamma组),比较三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
结果:PFN和Gamma两组治疗时间短、出血量少、髖关节功能优良率高,PFN组并发症发生率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股骨近端髓内钉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疗效显著,能够缩短治疗时间,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促进髋关节功能恢复,值得优先选用。
标签:股骨粗隆间骨折;固定方式;治疗效果股骨粗隆间骨折是临床上常见的骨折类型,一般在中老年人中多见,且男性多于女性。
伴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该疾病的发病率呈现逐年上升趋势[1]。
目前临床治疗采用手术方案,但内固定方法较多,各有优势和局限性[2]。
为了进一步探究不同内固定方式的效果,本文选取我院收治的患者进行分析,结果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资料来源于我院2012年7月至2014年6月收治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120例,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随机分为PFN组(40例)、DHS组(40例)、Gamma 钉组(40例)。
PFN组中男性25例,女性15例;年龄在36—61岁之间,平均年龄(51.5±1.7)岁;Evans分型:I型5例,II型18例,III型10例,IV型7例。
DHS组中男性21例,女性19例;年龄在38—63岁之间,平均年龄(52.0±1.9)岁;Evans分型:I型4例,II型16例,III型14例,IV型6例。
Gamma钉组中男性23例,女性17例;年龄在40—65岁之间,平均年龄(52.7±2.6)岁;Evans分型:I型3例,II型20例,III型12例,IV型5例。
几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差异不大,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以进行比较。
对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进行3种内固定手术治疗的效果对比

观察 组 患 者在 进 行 治疗 后 其 G C S 的 评分 较 高 ,血 浆 p — E P 的水平 较低 ,差 异有 统计 学意 义 ( P <0 . 0 5) 。详情 见表 1 。
3 讨论
1 . 5观 察指 标 在对两组患者进行治疗前及进行 1 0 天 的治
疗 后对 比分析 其 G C S评 分 ( 格 拉斯 哥 昏迷评 分 法 )及 血浆 D— E P (p一内啡肽 )的水 平 。G C S评 分包 括 睁 眼反应 评分 [ 4分 】 、语 言反 应评 分 【 5分 】 与肢 体 运动 评 分 【 6分 】 ,其总
6 9
1 . 4 治 疗 方 法 对 对 照 组患 者 进行 吸氧 治疗 ,保 持 其 气道 通 畅 ,根 据 其 病 情 为其 应 用 脱 水 剂 、糖 皮 质 激 素 类 药 物 、 抗 菌药 物 、 营养 脑 细 胞类 药 物 进行 治疗 。 在此 基 础 上 ,为 观 察 组 患 者 加 用 盐 酸纳 洛酮 注 射 液 进 行 治 疗 ,其 用 法 是 : 先 静脉 推注 2 m g , 然后 以 0 . 8 mg / h的速度 进行 静脉泵 人 给药 , 每 天 持续 用 药 2 4 h,在 用药 3天 后 调整 用 药量 ,以 0 . 4 mg / h 的速度 进行静 脉泵 入 给药 ,每天持 续用 药 2 4 h,共用药 治 疗
内 啡 肽 是 一 种 内成 性 的类 吗 啡 生 物 化 学 合 成 物 激 素 , 是 在 人体 内产 生 的具 有 类 似 吗 啡作 用 的肽 类 物 质 。 内啡 肽 具 有 镇痛 、调 节体 温 、 心血 管 系 统 及 呼 吸系 统 的 功能 、 抑 制 脑 干 网状 上 行 系统 的功 能 等作 用 。药 理 学 研究 发现 ,重 型颅 脑 损 伤 患者 血 浆 中 B— E P的水 平 可 明显 升 高 。盐 酸 纳 洛酮 是 降低 人 体 血 浆 内
不同内固定方法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临床观察

股 骨粗 隆 间 骨 折 患 者 8 2例 , 采 用 三 种 内 固定 手 术 方 式: 股 骨近 端抗 旋髓 内钉 (P r o x i ma l f e mo r a l n a i l a n t i —
r o t a t i o n , P F NA)、 股 骨 近 端 锁定 加 压 接 骨板 (P r o x i —
ma l f e mu r l o c k i n g c o mp r e s s i o n p l a t e ,P F L C P) 及 动
长约 6 ~1 0 c m 弧形 切 口 , 逐 层 切 开显 露 股 骨大 粗 隆 。 若 小粗 隆骨 折 , 可 用 钢 丝 捆 扎 固定 将 小粗 隆复 位 。选 择 合适 长度 的 P F L C P, 利 用定 位 导 向器 , 白骨 膜外 向
枚 导针 并确保 导 针在股 骨 头颈 内 ,测 深拧 人合 适 长度
的锁定 螺钉 。远 端通 过导 向器 拧 入 3 ~ 4枚 锁 定螺 钉
1 一般 资 料 所 选 8 2例 患 者 中 , 男性 4 5例 , 女 性 3 7 例; 年龄 6 0  ̄8 5岁 , 平 均年 龄 7 1岁 。根 据 J e n s —
固定 。术毕 冲洗 切 口,逐层 缝 合切 口, 术 后 切 口留置
引流管 。 2 . 3 DHS组 : 自大 转子 顶点 向下作 一长 约 1 2 c m
e n - E v a n s分 型 , 工型 2 3例 , Ⅱ型 2 4例 , Ⅲ型 2 O例 , Ⅳ 型1 O例 , V型 5例 , R 型 (逆粗 隆 型)3例 。骨 折距 手
术时间 3 ~9 d , 平均 4 d , 住 院平 均 时 间 1 6 d 。三组 患 者
两种内固定方式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临床疗效观察分析85

两种内固定方式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临床疗效观察分析摘要:目的本文针对两种内固定方式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临床疗效进行了探究方法选取了我院2017年2月至2018年3月期间收治的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共有患者147例,对其进行了分组,一组为解剖型钢板组,一组为动力髋螺钉组,对本次治疗的手术时间、手术中的出血量、术后的引流量、住院天数等方面进行了检验以及X2的检验,并且对两组进行了对比,对两组患者的临床骨折治愈时间通过生存分析法进行了分析。
结果解剖型钢板组手术时间(89.24±10.73)min,术中出血量(287.99±16.06)ml,动力髋螺钉组手术时间(93.27±10.08)min,术中出血量(293.78±17.19)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方面进行对比,解剖型钢板组比动力髋螺钉组低;术后骨折愈合时间,解剖型钢板组比动力髋螺钉组早。
结论对于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病症,解剖型钢板治疗效果更加显著,是一种比较有效的治疗方法。
关键词:两种内固定方式;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临床疗效前言股骨粗隆间骨折在老年人群当中,是一种比较普遍的疾病,如果对患者使用保守治疗,其的病死率会非常的高,据调查显示,住院病死率达到了10.5%,髋内翻发病率占比为46%。
老年患者本身患有多种内科疾病,再加上骨质疏松,一旦对其不立即采取复位和固定,病人长期卧床不起,很容易造成各种并发症的出现,所以,对于股骨粗隆间骨折疾病,应该早发现,早进行合理的治疗。
本文以两种内固定方式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疾病,对其的临床效果进行了分析。
1对象与方法1.1研究对象为了更好的研究本次课题,选取了我院2017年2月至2018年3月期间收治的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共有患者147例,所有的患者都属于新鲜闭合性骨折,多是由于跌伤或者车祸所致。
股骨粗隆间骨折不同内固定方法临床疗效观察

股骨粗隆间骨折不同内固定方法临床疗效观察【摘要】目的:探讨不同内固定方法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取我院在2010年至2012年收治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80例,对所有患者均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并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pfna组和dhs组,观察两组的治疗情况。
结果:两组优良率和骨折愈合时间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而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的比较,pfna组明显小于dhs组,且p0.05,两组具有可比性。
1.2方法所有患者均在入院后先行患侧肢体牵引,以缓解疼痛,并对有原发疾病的老年患者进行原发病的控制和治疗,所有患者均在伤后的2~7d内进行手术。
1.2.1 pfna组选用连续硬膜外麻醉,取平卧位,垫高患侧臀部,于股骨大转子上方行一纵切口,于大转子偏外侧处进针,经股骨髓腔钻入导针,用透视机确定导针位于股骨髓腔的中央,然后选择长度合适的pfna主针在股骨髓腔内插入,插入合适后拔出导针,再次透视股骨颈正、侧位,选择合适的螺旋刀片置入,在骨折间隙处压缩并锁定,安装尾帽,缝合切口。
1.2.2 dhs组麻醉方式与pfna组相同,取髋外侧切口,将股骨外侧肌从其后缘适当剥离充分显露股骨近端和大粗隆,在外侧皮质前后位中点打入1枚克氏针,确保克氏针位于股骨头中央后测量打入导针的长度,而后应用扩孔器扩孔,攻丝,置入dhs,依次拧入皮质骨螺钉固定钢板,拧紧加压尾钉,操作完成后冲洗手术伤口,并放置负压引流管,逐层缝合切口。
1.3 术后处理术后常规应用抗生素1~2d以抗感染。
术后2d开始功能锻炼,术后3周可进行不负重行走锻炼,术后4周根据x线片检查情况进行负重行走锻炼。
1.4 观察指标对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术后愈合时间进行观察,并对两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情况进行比较。
并应用harris髋关节的评分标准对患者骨折处的恢复情况进行评分,优:100~90分,良:89~80分,中:79~70分,差:﹤70分。
老年性股骨粗隆间骨折三种内固定方法研究

老年性股骨粗隆间骨折三种内固定方法研究目的:分析三种内固定方法治疗老年性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
方法:收集2011年1月-2013年1月本院收治的108例老年性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临床资料,遵循随机原则,将患者分为三组,每组36例。
分别采取锁定钢板内固定法、股骨近端髓内针固定法(PFN)、动力髋螺钉钢板固定法(DHS)进行治疗,比较三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
结果:锁定钢板内固定组并发症为5.56%,明显低于PFN组的11.11%,DHS组的13.89%,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锁定钢板内固定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骨折愈合时间、住院时间、下地负重时间明显少于DHS组、PFN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
结论:锁定钢板内固定法治疗老年性股骨粗隆间骨折,手术创口小,有利于促进患者骨折恢复,值得临床推广。
标签:老年性粗隆间骨折;内固定;锁定钢板股骨粗隆间骨折发病对象大多为老年人,主要是由于患者骨质疏松与跌倒等原因引起的[1]。
老年患者体质较差,保守治疗的患者需要长期卧床休息,且骨折处疼痛严重,容易发生髋内翻现象,而且患者的膝关节容易僵硬,极易引发各种潜在内科疾病及并发症,难以改善预后情况,提高患者死亡率。
股骨粗隆间部位拥有丰富的血运,利于促进骨折愈合,在早期采取及时的手术治疗,才能提高治疗成功率。
为了分析不同钢板内固定方法治疗老年性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在2011年1月-2013年1月,本院对收治的老年性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随机分为三组,分别采取锁定钢板内固定法、PFN法、DHS法治疗,效果显著,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收集2011年1月-2013年1月本院收治的108例老年性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临床资料,遵循随机原则,将患者分为三组,各36例。
其中锁定钢板内固定组男19例,女17例,年龄62~91岁,平均(71.94±2.95)岁。
股骨粗隆间骨折两种内固定治疗方式疗效对比观察

股骨粗隆间骨折两种内固定治疗方式疗效对比观察目的研究和对比股骨粗隆间骨折不同内固定治疗方式疗效。
方法收集115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对照组43例,使用滑动加压螺钉钢板进行内固定,观察组72例,使用抗旋转股骨近端髓内钉(PFNA)进行内固定。
结果两组患者骨折的愈合时间差异不明显,P>0.05;但观察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下地行走的时间显著早于对照组,P均0.05,but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the operation time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short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the time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earli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P<0.05.Conclusion In the treatment of femoral intertrochanteric fracture patients,the use of anti rotation proximal femoral nail(PFNA)internal fixation can significantly shorten the operation time,reduce the amount of bleeding and early walkingKey words:Femoral intertrochanteric fracture;Internal fixation;Comparison of curative effect随着我国老龄化社会进程的加快,中老年骨折患者的数量也呈现出逐年上升的趋势,其中股骨粗隆间骨折是临床上常见的骨折病症之一,其并发症的发生率和致死率均较高[1-2]。
两种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比较

两种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比较摘要目的分析和探索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最佳内固定术方式。
方法≥60岁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2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0例。
观察组患者行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固定术;对照组患者行解剖型锁定钢板固定术。
观察比较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
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手术切口为(6.8±1.8)cm、手术时间为(63.4±20.5)min、术中出血量为(78.5±31.2)ml、术后下地时间为(9.7±3.5)d。
对照组患者的手术切口为(12.4±2.6)cm、手术时间为(97.6±27.7)min、术中出血量为(116.3±35.8)ml、术后下地时间为(14.2±4.2)d。
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手术切口小、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小、术后下地早,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t=5.6、3.1、2.5、2.6,P<0.05)。
观察组髋关节功能恢复差1例、可1例、良2例、优6例,对照组差2例、可2例、良3例、优3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观察组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2例、肺部感染1例,对照组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2例、髋内翻2例、固定松动1例,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采用防旋髓内钉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术中损伤小,术后恢复快、长期随访髋关节恢复更佳,无固定不良相關并发症,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股骨粗隆间骨折;内固定;防旋髓内钉;解剖型锁定钢板;老年老年人存在不同程度的骨质疏松,程度较深者受到轻度暴力即可发生骨折。
股骨粗隆则是这类骨折常见受累部位之一,且多为粉碎性骨折[1]。
股骨粗隆间骨折的内固定方法包括钢板固定、螺钉固定及髓内钉固定,这3类方法也有各自发展,具有代表性意义的分别为近端解剖型锁定钢板固定、动力髋螺钉固定及防旋髓内钉固定。
本研究中重点观察了防旋髓内钉固定术在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效果,并以解剖型锁定钢板固定术作为对照,现报告如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应用不同内固定方法治疗的效果观察
发表时间:2016-03-30T10:51:49.023Z 来源:《健康世界》2014年23期供稿作者:夏建军张全伟
[导读] 黑龙江省双鸭山市双鸭山煤炭总医院 PFNA 内固定、Gamma钉内固定和DHS内固定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的过程中,各有优点,但总的来说PFNA内固定治疗的方法操作简便快捷、对患者的创伤小、且固定后的稳定性好,对于及早进行功能锻炼也有很大的优势,是比较理想的一种治疗方法。
黑龙江省双鸭山市双鸭山煤炭总医院 155100
摘要:目的研究探讨应用不同内固定方法治疗老年骨质疏松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老年骨质疏松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三组,每组40例,其中A组患者采用PFNA内固定法,B组患者采用Gamma钉内固定法,C组患者采用DHS内固定法,比较三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等主要指标,并记录其围术期并发症的发生率,采用Harris法对患者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进行评价。
结果 A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和手术时间均显著短于B、C两组患者,而骨折愈合时间的比较上A组患者和C组患者相近,均显著短于B组患者,比较有统计学差异。
三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0、7.5%和22.5%,以A组最低,C组最高,两两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
Harris髋关节评分以A组最高,显著高于B、C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 <0.05)。
结论PFNA 内固定、Gamma钉内固定和DHS内固定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的过程中,各有优点,但总的来说PFNA内固定治疗的方法操作简便快捷、对患者的创伤小、且固定后的稳定性好,对于及早进行功能锻炼也有很大的优势,是比较理想的一种治疗方法。
关键词: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不同内固定方法;临床效果
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是常见的老年性骨折,尤其是随着我国社会老龄化程度的加剧,股骨粗隆间骨折的发生率也呈现出不断增长的趋势。
本文就我院收治的老年骨质疏松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探讨手术治疗过程中不同的内固定方法治疗的临床效果。
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收治的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
所有患者均经X 线等影像学手段检查确诊,经骨密度检查均可见患者存在十分明显的骨密度降低、骨质疏松的情况。
将其随机分为三组,每组40例,分别设为A组、B组和C组。
三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分型等方面的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且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1.2 方法
A组患者采用PFNA内固定法治疗,在大粗隆顶点上向近侧作切口,再于大转子顶点开口透视下将导针钻入股骨髓腔,扩髓,置主钉,将近端防旋拉力钉打入股骨颈内,再置入远端锁钉。
B组患者采用Gamma钉内固定治疗,在大粗隆外侧作直切,分别向股骨颈头位置插入导针,将动力髋螺钉拧入后,安装带套筒钢板,固定引流,关闭切口。
C组患者采用DHS内固定法治疗,在大粗隆上方5 cm处做直切口,并将带连接器的主针经大转子顶点稍偏外侧插入,骨折复位满意后,经导向器向打入导针,拧入拉力螺钉后置远端锁钉。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三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等主要指标,并记录其围术期并发症的发生率,采用Harris法对患者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进行评价并比较。
1.4 统计学方法
本次实验数据采用SPSS19.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其中计量资料对比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对比采用卡方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比较两组患者的各项观察指标,可见A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和手术时间均显著短于B、C两组患者,而骨折愈合时间的比较上A组患者和C组患者相近,均显著短于B组患者,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
三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0、7.5%和22.5%,以A组最低,C组最高,两两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
Harris髋关节评分以A组最高,显著高于B、C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
具体统计结果如表1。
3 讨论
在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治疗中,考虑到老年人自身的生理特点,一般的保守治疗方法不仅治疗时间长,需要长期卧
床,而且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如肺炎、压疮等)发生率高,死亡率也相对较高[2]。
因而,除了对手术严重不耐受或者存在相关禁忌症的患者,手术治疗是最为有效的方法[3]。
本文比较了三种不同内固定方法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效果,结果可见PFNA 内固定、Gamma钉内固定和DHS内固定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的过程中,各有优点,PFNA内固定能通过螺旋刀片实现抗旋转和稳定支撑作用,内固定时把持力和锚定力好,降低旋转和塌陷的可能性;Gamma钉内固定时骨距所受应力小,抗张力强度大,压应力传到效果好,能有效避免内翻畸形;DHS内固定具有加压和和滑动双重功能,对骨折愈合有重要意义[4、5]。
总的来说PFNA内固定治疗的方法操作简便快捷、对患者的创伤小、术中出血量少、手术时间短、愈合时间短、并发症发生率低,且固定后的稳定性好,对于及早进行功能锻炼也有很大的优势,髋关节功能恢复也更好,是比较理想的一种治疗方法。
参考文献:
[1]齐剑锋.三种内固定方法治疗老年人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分析[J].中国当代医药,2011,18(5):161-162.
[2]肖海军,薛锋.PFN与PFNA内固定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比较研究[J].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10,25(4):329-330.
[3]宋建治,肖少雄,徐礼森.PFNA、PFN 与 DHS 内固定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疗效对比[J].中国现代手术学杂志,2012,16(4):305-306.
[4]牛荣,郭跃进.不同内固定方法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临床观察[J].临床骨科杂志,2013,42(8):1009-1100.
[5]金建强,王昌兴.不同内固定方法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观察[J].中国现代医生,2013,51(19):39-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