胜利油田勘探历程 2012
03-非常规油气水平井多级分段压裂完井技

非常规油气水平井多级分段压裂完井技术胜利油田分公司采油工艺研究院2012年1月非常规油气水平井多级分段压裂完井技术编写:张全胜张峰左家强李玉宝王磊吕玮张燎源张建初审:李爱山郝金克审核:张全胜胜利油田分公司采油工艺研究院2012年1月一、国内外技术现状及油田发展形势1、国外非常规油气技术迅猛发展近年来,国外以美国页岩油气为代表的非常规油气勘探开发飞速发展,并逐步形成了非常规油气水平井勘探、钻井、完井、压裂、裂缝监测等系列配套技术,建立了较为完善的勘探开发理念。
在技术不断配套完善的同时,也形成了甜点勘探、优快钻井、压裂完井一体化、体积压裂、“井工厂”管理模式等成熟的勘探开发理念。
美国已钻页岩油气水平井数量达50000多口,水平井多级分段压裂完井技术已日趋成熟,2011年美国共完钻非常规油气水平井8500多口,水平井占非常规油气产量的90%以上,80%以上为“井工厂”模式。
页岩气产量为1800亿立方米,占美国天然气总产量的34%。
国外非常规油气水平井多级分段压裂完井技术主要形成了水平井裸眼封隔器分段压裂完井和泵送桥塞射孔分段压裂联作两大主导技术,以两大主导技术的突破为核心,配套形成了优化设计、裂缝监测、设备配套等技术系列,提供了有力支撑。
创下分段最多90级,水平段段长最长4900m,单段最大加砂量450m3,单段最大液2550m3,80%以上的井为“井工厂”模式。
2、国内非常规油气勘探开发迈出实质性步伐近年来,国内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等石油公司在非常规油气勘探开发领域都已经迈出实质性步伐,技术以引进为主,同时开展了自主研究,正迅速追赶国际先进水平。
截至2011年底,中国石油共在低渗透油气藏完成水平井分段压裂1133口井4722段,相当于少打直井3000口,减少占地超万亩。
当年完钻1000口水平井,500口井实现了2200段有效压裂,提高原油产量37×104t,天然气35×108m3。
2012年我国探明地质储量最大的3个陆上油田

[ 2 0 ]C v e t k o v i c B r a n i mi r . Mo d e l i n g t h e p r o d u c t i v i t y o f a m u h i f r a c t u r e d — h o i f z o n t  ̄w e l l [ R] . S P E 7 1 0 7 6 , 2 0 01 .
参 考 文 献
张学文. 低渗透率 油藏压 裂直井开发数 值模拟研 究 [ J ] 断 块 油 气
田, 1 9 9 8 , 5 ( 4 ) : 2 0 — 2 2 , 6 5 .
量 的影 响 [ J ] . 断块油气 田, 2 0 1 I , l 8 ( 5 ) : 49 6 — 6 5 2 . [ 1 8 ]冯 程 宾 , 张永平 , 张洪涛 , 等. 压 裂 水 平 井 直 井 联 合 开 发 裂 缝 参 数 优
[ 1 7 ]艾 敬 旭 , 单学军 , 侯 天江. 五 点 井 网 注 水 井 压 裂 裂 缝 参 数 对 油 井 产
方式 优选 上 , 裂缝要 错 开注水 井排 布 , 靠 近 注水井 的裂
缝 长度 要短 些 , 可 以不 等 间距 、 不 等 长度 排 布 , 在 获 得 较高 产能 的 同时含水 率较 低 。
[ 9 ] 林 军, 袁 述武 , 武 鑫, 等. 水 平 井技 术 在 克拉 玛依 油 田七 中 区 克 下 组
伫 I ∈
油 藏 二 次 开 发 中 的 应用 [ J ] . 石 油地 质 与 T 程 , 2 0 1 2, 2 6 ( 1 ) : 3 3 — 3 5 .
生产 时 间, a
[ 1 O ]孙 良田 , 孙梅 侠 , 刘 耀旭 , 等. 油藏 数 值模 拟 在 双 河 油 田压 裂 设 计 中 的应 用 f J ] . 断块油气 田, 2 0 0 1 , 8 ( 1 ) : 5 9 — 6 1 , 7 0 . [ 1 1 ]李 勇 明 , 郭建春 , 赵 金洲. 油 藏 整 体 压 裂 数 值模 拟 软 件 的 研 制 与 应
胜利油田勘探历程--2012精选课件

.
2
一、早期的艰难探索
(1955~1959年)
——从河北到河南再到山东西 部,期望发现海相第三系油田, 勘探失利
.
3
.
4
华1井
时间:1956年 位置: 河北南宫明化镇
沧县隆起南端 结果:井深1063米进下古生(大漏)
无油气显示 意义:建立 “明化镇组”
证实下古生界隆起
.
5
华2井
时间:1957年 位置:河南开封城东
胜利油田勘探历程
1
.
胜利油田勘探历程
一、早期的艰难探索(1955~1959年) 二、胜利油田的发现(1960~1962年) 三、第一个勘探高潮(1963~1975年)
建成我国第二大油田 四、勘探的低潮徘徊(1976~1982年) 五、第二次勘探和发展高潮,巩固发展我国第
二大油田 (1983~1995年) 六、持续稳定发展(1996~ )
② 发现沙河街组生油岩。
.
11
.
12
2、发现胜利油田--华8井
时间:1961年 位置:东营凹陷东营背斜构造顶部 结果:钻遇东营组油层 试油:日产油8.1吨(4月16日) 意义: ① 发现胜利油田(油气区)
② 建立“东营组”。
.
13
.
14
发现高产--营2井
时间:1962年9月23日, 位置:东营构造北翼 结果:钻遇沙三段中亚段高压油层
油田,当年探明1.5亿吨 ② 证实在特定地质条件下,凸起上也可
形成大油田 ③ 实现了沾化凹陷勘探大突破
.
27
.
28
6、建成全国第二大油田
1975年结束的第一个勘探高潮,共探明油田 32个,探明石油储量10.66亿吨
胜利油田的有关情况简介

胜利油⽥的有关情况简介中国⽯化胜利油⽥,是中国⽯化集团胜利⽯油管理局、中国⽯油化⼯股份有限公司胜利油⽥分公司的统称。
油⽥主体位于黄河下游的⼭东省东营市,⼯作区域分布在⼭东省的东营、滨州、德州等8个市的28个县(区)和新疆的准噶尔、吐哈、塔城,青海柴达⽊、⽢肃敦煌等盆地。
胜利油⽥机关设在⼭东省东营市济南路258号。
胜利油⽥胜利油⽥的勘探开发历程,⼤致经历了五个阶段。
⼀是艰苦创业阶段。
胜利油⽥是在华北地区早期找油的基础上发现并发展起来的。
1961年4⽉16⽇在这⾥(时称⼭东省⼴饶县东营村附近)打出了第⼀⼝⼯业油流井——华8井,⽇产油8.1吨,标志着胜利油⽥被发现;1962年9⽉23⽇,东营地区营2井获⽇产555吨的⾼产油流,这是当时全国⽇产量最⾼的⼀⼝油井,胜利油⽥早期称为“九⼆三⼚”即由此⽽来;1964年1⽉25⽇,经中共中央正式批准,在这⾥展开了继⼤庆⽯油会战之后⼜⼀次⼤规模的华北⽯油勘探会战,标志着胜利油⽥⼤规模勘探开发建设开始;1965年1⽉25⽇,在东营胜利村钻探的坨11井发现85⽶的巨厚油层。
1⽉31⽇,坨11井喜获⽇产1134吨⾼产油流,全国第⼀⼝千吨井诞⽣。
胜利油⽥由此得名。
⼆是快速攀升阶段。
经过多年的艰苦拼搏,胜利油⽥在1978年原油产量达到1946万吨,成为我国第⼆⼤油⽥,并⼀直保持⾄今;原油产量1984年突破2000万吨,1987年突破3000万吨。
三是持续稳定发展阶段。
1989年胜利油⽥结束会战体制,在⼤打勘探进攻仗的同时,及时把⼯作重点转移到提⾼油⽥综合管理⽔平上来。
1991年原油产量达到3355万吨,创历史最⾼⽔平;1993年建成了我国第1个百万吨级浅海油⽥;到1995年原油产量连续9年保持在3000万吨以上。
四是全⾯提升整体发展⽔平阶段。
1998年,国家进⾏⽯油⽯化⼤重组,胜利油⽥划归中国⽯化集团公司领导和管理;2000年,重组改制为胜利⽯油管理局和胜利油⽥有限公司;2006年,胜利油⽥有限公司变更为胜利油⽥分公司。
胜利油田的发现

胜利油田的发现作者:冯海涛来源:《卷宗》2018年第30期齐鲁大地,人杰地灵,资源丰富。
尤其是上世纪60年代胜利油田的发现,使鲁北地区成为我国重要的石油能源生产基地。
1955年1月13-23日,燃料工业部石油管理总局(石油工业部前身)在北京召开第六次全国石油勘探会议,确定1955年在华北平原进行地球物理勘探。
根据国务院决定,本次会议宣布:从1955年起,地质部担负石油、天然气的普查任务;石油管理总局担负石油、天然气的详查细测和钻探开发任务;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担负石油综合研究任务。
1955年12月,地质部华北石油普查大队编写出《华北平原石油普查地质报告》,报告指出,华北盆地为中、新生代沉积盆地,有凹陷和隆起存在;奥陶系、石炭系、侏罗系及第三系可能为生油岩系;找油对象是古生界、包括白垩系在内的中、新生界。
1956年年初,毛泽东主席在听取石油工业部部长李聚奎、副部长康世恩等人的汇报时指出,石油工业要有全国性的规划,广泛开展石油勘探。
3月26日,石油工业部、地质部、中国科学院联合组成全国石油地质委员会,并确定本年度在华北平原打基准井。
第一口基准井—华1井定位于北省南宫县明化镇(沧县隆起南端)。
4月1日,石油工业部西安地质调查处111队以陈勤为组长的华北平原综合研究组到达济南,进行收集、整理、综合研究华北平原石油地质资料的工作。
4月15日石油工业部西安地质调查处华北石油钻探大队在河北省南宫县明化镇成立。
该队配备乌德钻机3部,承担华北地区石油钻探任务。
9月15日,以格鲁别尼克夫·库茨为队长的苏联钻井队一行10人,到达河北省南宫县明化镇,负责指导中方32104钻井队进行华1井的钻探工作,目的在于钻探海相第三系,了解该地区下覆地层构造年代、岩性、含油情况、形成环境。
华1井于1956年10月26日开钻,钻至古生界井深1936.7米完钻,取芯收获率为18.32%,未发现油气显示。
华1井虽未钻遇第三系海相地层,但获得了重要的地质资料。
建国50周年重要勘探发现井

建国50周年重要勘探发现井作者:文章来源:中华石油信息网更新时间:2006-11-30【字体:大中小】1.松基3井一一一发现大庆油田1959年4月11日,32118钻井队开钻松基3井。
当钻至1400多米时,录井资料中发现了良好的油气显示,当时的石油部副部氏康世恩立即指示进行电测和井壁取心。
两天后,电测资料和井壁油砂送至康世恩和同行的苏联专家处,闻着油砂散发的油香,康世恩开怀大笑,他没有听从苏联专家将井打到犯3200米基准地层的建议,而是果断下令提前完钻,立即转入试油。
9月26日,松基3井顺利出油。
松基3井喷油的喜讯报到黑龙江省委,当时的省委第一书记欧阳钦十分高兴,他建议将松基3井所在的大同镇更名为人庆镇,以纪念共和国的10岁生日。
大庆油田这个响亮的名字响彻大江南北。
2.任4井一一一发现华北油田在1975年春节前夕,大港油田钻井二部3269钻井队冒着风雪搬到了任丘一辛中驿构造南部的任4井井位上。
5月27日,当钻至3153米时钻头进入了古生代地层,地质班的郭顺源发现了8颗油砂。
还柱不柱下钻,当时有两种意见:一种认为古生代的油砂可能是上面砂岩层油砂漏下去的,不足为怪,另一种意见是继续往下打,揭开古生代含油的奥秘。
经过研究,最终决定继续钻进。
奇迹发生厂,几十吨的钻具好像突然失去了依托,一下子放空了一米多,钻头像掉进了大油海!这口井出油日产量高达1014吨,是冀中地区第一口日产千吨的高产油井,它揭开了我国第一个古潜山大油田一一华北油田的神秘面纱,也打开了碳酸盐岩找抽的新领域。
3.华8号一一一发现胜利油田石油勘探队伍在华北地区从华1井至华7井,未有大的发现。
1961年由华北石油勘探处32120钻井队负责钻探华8#,胜利油田的老钻工工汉杰至今还记得钻头上卡着一块手指头肚大小油砂的情景。
当时石油部部长余秋里见到这块油砂,立即指示以华北石油勘探局副局长刘南为组长的工作组进驻东营,现场组织钻探工作。
1961年4月16日,华8井正式出油,日产8.1吨。
胜利油田介绍

/a2_82_05_01300000098168125413054963448_jpg.html?prd=zhengwenye_ left_neirong_tupian胜利油田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胜利油田分公司(以下简称:胜利油田分公司),主体位于黄河下游的东营市,油田机关位于东营市济南路258号,工作区域主要分布在山东省的东营、滨州、德州、济南、潍坊、淄博、聊城、烟台等8个市的28个县(区)。
主要工作范围约4.4万平方千米,主体部位在东营市境内的黄河入海口两侧。
自1978年以来,胜利油田共取得各类科研成果6129项,其中获国家级奖励102项,获省部级奖励596项,取得专利1333件,累计实施专利技术972项。
胜利油田分公司严格按照公司法的规定规范运作,不断增强竞争实力和盈利能力,正逐步向决策科学、运作协调、管理严密的现代企业迈进。
“十一五”期间,胜利油田以“共创百年胜利,共建和谐油田,共享美好生活”为目标,按照“三稳一保”的工作要求和集团公司整体部署,大力实施资源、市场和可持续“三大战略”,持续推进改革、管理、科技“三大创新”,全面推进党的建设、队伍建设、文化建设、民生建设、和谐环境建设等“五大和谐工程”,凝心聚力,向着科学发展、创新发展、和谐发展的胜利油田是中国陆上第二大石油生产基地,自1961年发现、1964年正式投入开发建设以来,到2007年底,先后找到75个不同类型的油气田,累计生产原油9.08亿吨,生产天然气391.64亿立方米。
胜利油田分公司现有油井22891口,开井17817口,原油年生产能力2700万吨。
全油田平均综合含水率为90.34%,自然递减率14.7%,综合递减率5.83%。
有气井371口,开井94口,年工业产气量7.84亿立方米;有注水井7455口,日注能力61.73万立方米,累计注采比0.79。
拥有计量站2103座,注水站261座,联合站50座,年处理液能力3.25亿吨;接转站60座,年处理液能力7733万吨;污水站55座,年污水处理能力3.4亿立方米;原油集输管线2.09万条/1.28万公里;有93座海上采油平台,海底输油管线76条/144.4公里;形成了具有胜利特色的原油集输、脱水、污水处理配套技术。
胜利油田的发现与早期开发

胜利油田的发现与早期开发
胜利油田是我国继大庆油田之后发现的第二大油田。
早在50年代初期,我国著名地质学家李四光就提出了在华北地区探寻油藏的重要论断。
1955年国家决定在华北平原展开区域性的石油普查工作,并陆续钻探打了华一至华七井。
1961年在当时的广饶县东营村一带打出了华八井,首次日产原油8.1吨,从而发现了胜利油田。
1961年9月16日,在东营村附近又打出了营二井,并发生强烈井喷。
9月23日,经科学测试,该井日产555吨高产油流,成为全国第一口高产油井。
胜利油田“九二三厂”名称由此而来。
1964年1月25日,中共中央正式批准组织华北石油勘探会战,并迅速从玉门、大庆、青海、四川、北京等地调集石油会战队伍和技术人员一万余人,会师在渤海之滨,黄河两岸,以东营地区为中心开展了石油勘探大会战。
胜利油田建成投产后,广大干部、职工和科技工作者在中共山东省委、省政府和石油部的双重领导下,在当地党政军民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下,发扬“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精神,大干快上,排除一切困难和干扰,全心全意为国家多找油、多打油。
展开了一次又一次的石油大会战,年年出色的超额完成国家的原油生产计划,在当时风沙弥漫,人烟稀少的黄河三角上建立起我国东部一个重要的石油工业基地。
现石油基地东营村已演化为地级东营市,并且人均GDP也已走在山东省的前列。
这里景色宜人,也是旅游观光的好去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