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届上海市杨浦区高三二模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

合集下载

2018年上海高三二模语文汇编(文言文二)含答案

2018年上海高三二模语文汇编(文言文二)含答案

2018年上海高三二模汇编—文言文二静安区(五)阅读下文,完成第21-25题。

(13分)送秦中诸人引 (金)元好问①关中风土完厚,人质直而尚义,风声习气,歌谣慷慨,且有秦汉之旧。

至于山川之,游观之富,天下莫与为比。

故有四方之志者,②予年二十许时,侍先人官略阳,以秋试留长安中八九月。

时纨绮气未除,沉涵酒间,知有游观之美而不暇也。

长大来,与秦人游益多,知秦中事益熟,每闻谈周汉都邑,及蓝田、鄂、杜①间风物,则喜气津津然动于颜间。

二三君多秦人,与余游,道相合而意相得也。

常约近南山寻一牛田,营五亩之宅,如举子结夏课。

时,聚书深读,时时酿酒为具,从宾客游,仲眉高谈,脱屣世事,览山川之胜概,考前世之遗迹,庶几乎不负古人者。

然予以家在嵩前,署途千里,不若二三君之便于归也。

清秋扬鞭,先我就道,矫首西望,长吁青云③今夫世俗惬意事,如美食大官,高赀华屋,皆众人所必争,而造物者之所甚靳,有不可得者。

若夫闲居之乐,淡乎其无味,漠乎其无所得,盖自放于方之外者之所贪,人何所争,而造物者亦何靳耶?行矣诸君,明年春风,待我于辋川之上矣。

【注】①蓝田、鄂(hu)、杜:均为地名,在今西安附近。

②结夏课:参加科考的文人在夏日会集读书习文称‚结夏课‛。

③靳:吝惜。

④辋川:关中地名,王维晚年隐居于辋川别墅。

21.可填入第①段方框处的虚词是( )。

(1分A.也B.矣C.乎D.焉22.对本文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引”是近于“序”的文体,本文是为送友人归秦中作的赠序。

B.首段描写秦中山川壮丽、人情质朴,表达了作者的赞美之情。

C.从原文明显可见,作者向往田园生活主要是因为当时政局混乱。

D.本文笔触含蓄委婉,描述了恬淡闲适、清高自守者的生活情趣。

23.第②段是怎样抒写作者对秦中的向往之情的?请对此加以分析。

(4分)24.第③段议论在内容上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25.赏析第③段画线句。

2018杨浦区二模语文答案

2018杨浦区二模语文答案

杨浦区二模语文答案一.积累应用(10分)1.默写(5分)1、总为浮云能蔽日2、休说鲈鱼堪脍登建康赏心亭3、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2、选择题(5分)1、A2、B二.阅读(70分)(一)阅读下文,完成第3—7题。

(15分)3.强调、有说服力、应证了1分;汉字以象为本(象形是它的基础或汉字是一种有鲜明感性特征的视觉符号均可)1分;有长久的历史渊源1分。

(3分)4.以象形为基础的汉字(具有强烈感性特征象形文字)1分;体现并保存(或体现、包含)了人们的生命体验1分。

(2分)5.A (3)6.指出汉字是人们认识世界的方式,1分;蕴含着中国人的生命感觉,1分;对上文内容进行总结提升(总括)。

(3分)7.由象形文字发展而来,是一种是生命符号;汉字因为具有强烈的感性特征,所以能显示世界(或生命体验);汉字是以线条为基础的符号,所以能表现世界。

(4分)三个角度写到给3分,涉及到有关生命感觉、生命体验、表现世界得1分。

(二)阅读下文,完成第8—11题。

(15分)8.用比拟(拟人)的手法,表现了了二月春风的轻柔、温暖,赋予春风人的情感特质,作者喜悦(欣喜)之情。

(3分)比拟、拟人,赋予春人的情感1分;二月春风的轻柔(或温柔、柔和、轻盈等)1分;作者喜悦(欣喜)之情。

9.从视觉的角度描写了春天到来时天地之间充满绿意、草木萌发、露水晶莹等景象(写出一点即可);从听觉的角度描写了各种动物在春天到来时的鸣叫声;从触觉的角度写了太阳的温暖和煦。

全方位(立体)地表现了春天到来时,万物萌发,生机盎然(生机勃勃、生命力强、欢快热闹)的情景。

(4分)(视觉或色彩、听觉或声音、动态、触觉四个角度,写三个角度各写什么为3分;表达什么1分)10.第四段不能删去,是上一段内容的深化(或深华、递进、提升)1分。

第三段主要描写了母亲在春天的劳作(或准备农事)1分。

而第四段提到了田里的植物成了奶奶生命中的寄托(或表现了奶奶对生命的期待、或以瓜藤象征奶奶坚韧顽强的生命状态、提到去年留下来的瓜子怀孕在苗床里,1分)揭示了万物各行其道,生命周而复始的哲理(二月孕育新的生命力等)。

杨浦、徐汇、浦东2018年高三语文二模答案

杨浦、徐汇、浦东2018年高三语文二模答案

杨浦:答案:一.积累应用(10分)1.默写(5分)1、总为浮云能蔽日2、休说鲈鱼堪脍登建康赏心亭3、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二、选择题(5分)1、A2、B二.阅读(70分)(一)阅读下文,完成第3—7题。

(15分)3.强调、有说服力、应证了1分;汉字以象为本(象形是它的基础或汉字是一种有鲜明感性特征的视觉符号均可)1分;有长久的历史渊源1分。

(3分)4.以象形为基础的汉字(具有强烈感性特征象形文字)1分;体现并保存(或体现、包含)了人们的生命体验1分。

(2分)5.A (3)6.指出汉字是人们认识世界的方式,1分;蕴含着中国人的生命感觉,1分;对上文内容进行总结提升(总括)。

(3分)7.由象形文字发展而来,是一种是生命符号;汉字因为具有强烈的感性特征,所以能显示世界(或生命体验);汉字是以线条为基础的符号,所以能表现世界。

(4分)三个角度写到给3分,涉及到有关生命感觉、生命体验、表现世界得1分。

(二)阅读下文,完成第8—11题。

(15分)8.用比拟(拟人)的手法,表现了了二月春风的轻柔、温暖,赋予春风人的情感特质,作者喜悦(欣喜)之情。

(3分)比拟、拟人,赋予春人的情感1分;二月春风的轻柔(或温柔、柔和、轻盈等)1分;作者喜悦(欣喜)之情。

9.从视觉的角度描写了春天到来时天地之间充满绿意、草木萌发、露水晶莹等景象(写出一点即可);从听觉的角度描写了各种动物在春天到来时的鸣叫声;从触觉的角度写了太阳的温暖和煦。

全方位(立体)地表现了春天到来时,万物萌发,生机盎然(生机勃勃、生命力强、欢快热闹)的情景。

(4分)(视觉或色彩、听觉或声音、动态、触觉四个角度,写三个角度各写什么为3分;表达什么1分)10.第四段不能删去,是上一段内容的深化(或深华、递进、提升)1分。

第三段主要描写了母亲在春天的劳作(或准备农事)1分。

而第四段提到了田里的植物成了奶奶生命中的寄托(或表现了奶奶对生命的期待、或以瓜藤象征奶奶坚韧顽强的生命状态、提到去年留下来的瓜子怀孕在苗床里,1分)揭示了万物各行其道,生命周而复始的哲理(二月孕育新的生命力等)。

2018年上海高考模拟考之杨浦二模作文

2018年上海高考模拟考之杨浦二模作文

2018年上海高考模拟考之杨浦二模作文题目:世上没有移山的方法,惟一能改变我们和山的距离的途径是:山不过来,我过去。

人们可以持有这样的态度:改变可以改变的一切,适应不能改变的一切。

根据以上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不少于800字。

不要写成诗歌。

不要透露个人相关信息。

例文精选:适应是金,改变为银“我听到鸽子扑打空气干涩的声音,顿感飞翔的艰难。

”有人这样说。

人生于世,必遇重重阻力,不论是来自社会还是来自内心,人们都会惶惑:努力改变现状,最终可能会折断翅膀,但又要如何适应才能不落入妥协退让的牢笼、不丧失振翼的能力?我以为应持有这样的态度:改变可以改变的一切,适应不能改变的一切。

那又如何界定何者可变而何者只能适应呢?其实,二者之间并无硬性的界限,甚至可以说,学会如何适应正是实现改变的途径。

史铁生的疾病无法改变仿佛是确凿的,但他却最终适应了它的疾病,达到了内心的平和而成就了作家之路,他改变了上天强加给他的苦难了吗?貌似没有,但通过顽强地适应改变了苦难对他的影响,将肉体的苦果转化为了精神的硕果,没有对命运的适应,谈何对命运的改变呢?适应是金,改变为银,但一定是有原则的适应才是金。

我们清楚地知道外貌、出身、疾病等只能接受、适应而无法改变,但这并不意味着为自己不去努力而找理由,人生的态度、习惯等都是可以通过努力而改变的,只有在改变后对不能改变之事的适应,才真正焕发出金子的光芒。

适应是教我们以平和的心态面对不尽如人意的现实。

这是“改变”的另一种写法,著名媒体人蔡春猪在初知儿子为自闭症患者后,内心几度在崩溃边缘徘徊,而最终以幽默将痛苦平实地在《爸爸爱喜禾》中道出,这适应必是在内心与思想激烈挣扎与斗争中诞生出的平静,被称为“中国自闭症之父”的他,很好地诠释了适应如何将一位不幸的父亲,转化为千万个拥有同样不幸的家庭的引路人与精神激励者。

适应也是一种包容,是对无法改变的事物透彻了解后对自我与初心的保护,这个世界的不公可以暂时适应,因为我们在积聚能量后终有一天会爆发出来而改变它;这个时代的黑白颠倒我们可以忍受,因为终将迎来黎明的曙光。

上海市杨浦区2018届中考二模语文试卷及答案

上海市杨浦区2018届中考二模语文试卷及答案

上海市杨浦区2018届中考二模语文试卷及答案上海市杨浦区2018届中考二模语文试卷及答案一、文言文部分(共40分)(一)默写(15分)1.挥手自兹去,。

(《送友人》)2. ,尚思为国戍轮台。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3.万籁此俱寂,。

(《题破山寺后禅院》)4. 。

岂若吾乡邻之旦旦又是哉!(《捕蛇者说》)5.亭亭净植,。

(《爱莲说》)(二)阅读下列诗曲,完成6-7题(4分)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6.诗中借用典故的一联,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情感。

(2分)7.下列对颈联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A.“沉舟”“病树”是诗人的自嘲,其中饱含感慨身世、惆怅忧伤之情。

B.“千帆过”“万木春”,形象表明诗人对自己拥有光明前途充满信心。

C.“沉舟”“病树”作为反衬,描绘出富有生机的景象,表现诗人豁达襟怀。

D.蕴含了相信未来一定比现在更美好,新事物必将代替旧事物的哲理。

(三)阅读选文,完成8—10题(9分)黄生借书说(节选)①“书非借不能读也。

子不闻藏书者乎?七略四库,天子之书,然天子读书者有几?汗牛塞屋,富贵家之书,然富贵家之书,然富贵人读书者有几?其他祖父..积、子孙弃者无论焉。

非独书为然,天下物皆然。

非夫人..之不已,曰:..之物而强假焉,必虑人逼取,而惴惴焉摩玩‘今日存明日去,吾不得而见之矣。

’若业为吾所有,必高束焉,庋藏焉,曰:‘姑俟异日观’云尔。

”②“余幼好书,家贫难致。

有张氏藏书甚富。

往借,不与,归而形诸梦。

其切如是。

故有所览辄省记。

通籍后,俸去书来,落落大满,素蟫灰丝时蒙卷轴。

然后叹借者之用心专,而少时之岁月为可惜..也!”8.选文作者是代文学家。

(2分)9.完成下列题目。

(1)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语不属于...古今异义的一项是()(2分)A.其他祖父..之物而强假焉..积、子孙弃者无论焉 B.非夫人C.而惴惴焉摩玩..也..之不已 D.而少时之岁月为可惜(2)用现代汉语解释下面的句子。

上海杨浦区中考语文二模试题及答案-文档资料

上海杨浦区中考语文二模试题及答案-文档资料

上海杨浦区2018年中考语文二模试题及答案试题预览:“学业效能实证研究”学习质量调研九年级语文学科试卷(满分150分,时间100分钟) 2018.4注意:本卷共有27题,请将所有答案用黑墨水钢笔或水笔写在答题纸上,否则不计分。

一、文言文(42分)(一)默写(18分)1.落红不是无情物,。

(《己亥杂诗(其五)》)2.此地一为别,。

(《送友人》)3.,病树前头万木春。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4.小桥流水人家,。

(《天净沙•秋思》)5.,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6.沙鸥翔集,。

(《岳阳楼记》)(二)阅读《一剪梅》,完成7-8题(4分)一剪梅李清照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

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7.“玉簟”的意思是。

(2分)8. 下列理解错误的一项是(2分)A.“独上兰舟” 突出了诗人形单影只的孤寂之感。

B. 上片虽无一个“愁”,却含蓄地表达了诗人的愁思。

[来源:学科网]C.“才下眉头”两句把诗人的相思之苦表现得真实形象。

D.下片则是句句直抒相思与别愁,语言皆浅近明白。

(三)阅读语段,完成9-11题(8分)出师表(节选)○1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不求闻达于诸侯。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2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

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9.解释下面句子加点的词(4分)(1)苟全性命于乱世()(2)臣本布衣()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11. 第○1段引出的一个成语是;第○2段蕴含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用文中的话回答)(2分)(四)阅读下文,完成12-15题(12分)陈章侯蔑视显贵陈章侯性诞僻○1 ,好游于酒。

2018届上海市杨浦区高三二模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

2018届上海市杨浦区高三二模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

2018届上海市杨浦区高三二模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上海市杨浦区2018年高三年级第二学期模拟质量调研语文学科试卷(二模)积累应用1.按要求填空(1)____________,长安不见使人愁。

(XXX《登金陵凤凰台》)(2)____________,尽西风,XXX归未。

(XXX《水龙吟·____________》)(3)XXX在《师说》中客观地指出弟子不一定不及老师,老师也不一定比弟子贤能,其原因在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总为浮云能蔽日(2).休说鲈鱼堪脍(3).登建康赏心亭(4).闻道有先后(5).术业有专攻【解析】试题分析:名句默写分为两大类,一是给出语境的理解性默写,二是给出上句写下句的直接默写。

默写要注意字形,而字形与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记字形。

注意重点字的写法。

如“蔽”“脍”“攻”要理解字义去记忆。

学生记忆的时候应该结合诗句的意思。

2.同学们在毕业二十年之后聚会,各自事业有成,班主任想要用一句古诗词来表达此刻的喜悦激动心情,恰当的一句是A.芳林新叶催XXX,流水前波让后波。

B.XXX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C.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D.XXX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情境理解,需要注意结合诗句内容和题干要求。

班主任想要用一句古诗词来表达此刻的喜悦激动心情,A项,抓住“新叶”“XXX”“前波”“后波”分析。

郁郁葱葱的树林里,老的叶子掉落了,新的叶子马上就长出来了;甚至老叶子只是枯黄着还留在枝头,新叶子就迫不及待地长了出来。

缠绵不断的流水中,前面的波浪流走了,后面的波浪就补了上来;有时候,前面的波浪还没消失,后面的波浪就涌了过来。

B项,重在强调奋斗的过程中不畏艰险;C项,“各领风骚”将自己与学生同列,且不谦虚说自己“领风骚”;D 项,强调“磨砺”的重要性。

3.填入上面语段空白处的语句,最恰当的是这在很多人看来是一个不可理喻甚至有点蠢的问题,但却是我们必须弄明白的问题。

上海市杨浦区高三二模语文试题解析(解析版)

上海市杨浦区高三二模语文试题解析(解析版)

一、积累应用1.按要求填空.(1)________________,此时无声胜有声。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2)遥岑远目,献愁供恨,________________.(辛弃疾《_________·登建康赏心亭》)(3)“窗”是古诗词中的常见物象,李清照在《声声慢》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临窗抒发着晚年寂寞的情怀;李商隐在《夜雨寄北》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寄托对妻子(或友人)的思念。

(4)李白登上金陵凤凰台,远眺时看到的自然景观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别有幽愁暗恨生(2)玉簪螺髻(3)守著窗儿,独自怎生得黑,却话巴山夜雨时(4)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鹭洲幽”“簪”“螺”“髻"“著"“鹭”等字,默写时要写准确.平时还要注意多多积累常见的名句名篇。

2.按要求选择。

(1)下列诗句中,哪两项蕴含的哲理最相近A.尽日寻春不见春,芒鞋踏遍陇头云。

归来笑拈梅花嗅,春在枝头已十分。

B.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C.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小园香径独徘徊。

D.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2)好友在一次重大考试中受挫,你想要送他一句话,下列句子最合适的一项是A.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B.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C.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D.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答案】(1)AD(2)B【解析】试题分析:(1)A项“芒鞋踏遍陇头云”可用来比喻对某一理想影像的追求,历尽千辛万苦仍执著不舍。

和D项中的“众里寻他千百度”意思相似。

(2)B项“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意思就是实现理想的那一天会来到的,到那时我将大显身手,大展宏图。

适合用来激励友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上海市杨浦区2018年高三年级第二学期模拟质量调研语文学科试卷(二模)积累应用1. 按要求填空(1)____________,长安不见使人愁。

(李白《登金陵凤凰台》)(2)____________,尽西风,季鹰归未。

(辛弃疾《水龙吟·____________》)(3)韩愈在《师说》中客观地指出弟子不一定不及老师,老师也不一定比弟子贤能,其原因在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 总为浮云能蔽日(2). 休说鲈鱼堪脍(3). 登建康赏心亭(4). 闻道有先后(5). 术业有专攻【解析】试题分析:名句默写分为两大类,一是给出语境的理解性默写,二是给出上句写下句的直接默写。

默写要注意字形,而字形与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记字形。

注意重点字的写法。

如“蔽”“脍”“攻”要理解字义去记忆。

学生记忆的时候应该结合诗句的意思。

2. 同学们在毕业二十年之后聚会,各自事业有成,班主任想要用一句古诗词来表达此刻的喜悦激动心情,恰当的一句是A. 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

B.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C.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D.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情境理解,需要注意结合诗句内容和题干要求。

班主任想要用一句古诗词来表达此刻的喜悦激动心情,A项,抓住“新叶”“陈叶”“前波”“后波”分析。

郁郁葱葱的树林里,老的叶子掉落了,新的叶子马上就长出来了;甚至老叶子只是枯黄着还留在枝头,新叶子就迫不及待地长了出来。

缠绵不断的流水中,前面的波浪流走了,后面的波浪就补了上来;有时候,前面的波浪还没消失,后面的波浪就涌了过来。

B项,重在强调奋斗的过程中不畏艰险;C项,“各领风骚”将自己与学生同列,且不谦虚说自己“领风骚”;D项,强调“磨砺”的重要性。

3. 填入下面语段空白处的语句,最恰当的是?这在很多人看来是一个不可理喻甚至有点蠢的问题,但却是我们必须弄明白的问题。

电影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发明之一,自然有其独特的魅力所在。

可是作为最古老的艺术形式之一的戏剧,也不能被我们忘记,因为其生动的现场总是充满了震撼人心的力量,让我们站在生活之上俯瞰生活A. 有了戏剧,为什么会出现电影这项发明B. 有了电影,为什么人们还需要看戏剧C. 电影和戏剧,哪一种艺术形式最终会永远为人铭记D. 电影和戏剧,对于我们日常生活的意义究竟在哪里【答案】B阅读(一)阅读下文,完成第下面小题①任何文字都是为了满足交际需要,适应口语发展而创造出来的。

汉字也不例外,汉字是语言符号,是文化传播的媒介,这是汉字基本的功能。

但同时又是一种生命符号。

汉字最早叫文,顾炎武说:“春秋以上言文不言字。

”汉字是一种具有鲜明感性特征的视觉符号。

在六书所述的前四种造字方法中,象形是它的基础。

②汉字由象形文字发展而来。

我们说汉字是一种生命符号,与这种象形特征有密切关系。

拼音文字是以人所创造的一批抽象代码的组合,去记录语言、传播文化,而以象形文字为基础的汉字则与之不同。

汉字符号的创造是本乎自然,像其物宜的产物。

传说汉字是一位叫仓颉的人,仰以观象于天,俯以观法于地,近取诸身,远取诸物,观鸟兽之迹,于是创造了文字。

汉字的象形可以说是人间的万物万事的一种抽象符号,包含人们的道德生活、宗教生活、现实生活和审美生活等内容。

汉字的形式本身就是一种生命体,进化和简化的形式是对自然万物的概括。

在这种概括中体现了人们的宇宙人生态度,也在形式美感的构造中,包含着人们的审美态度。

汉字作为一种生命符号,对中国艺术的精神、生命精神和审美精神产生了重要影响向。

③汉字是具有强烈的感性特征的象形文字。

象形符号不是“指谓”世界,而是“显示”世界,将客观世界凝固进象形的符号中,不去割裂自然的内在生命,而是力求保护自然生命的原初状态。

这种显现不仅来自于客观对象,而且又经过人的心灵过滤,融进了人类对字宙人生的看法,体现了浓厚的生命情调。

汉字中凝.固.了人们在具体生活中的生命体验。

汉字中包含着汉民族早期的大量文化信息。

如寒冷在汉字中常和忧患、痛苦、凄怆等联系在一起,寒冷既是一种自然状态,又是一种心理状态。

(甲)又如秋在古代总是和愁联系起来,所谓“悲者,秋之为气也”“自古逢秋悲寂寥”,生理感受和心理感受融为一体。

语言中所包含的寒冷体现凄怆的处理方法,就受到这种文化原形的影响。

④大而言之,汉字的创造和运用中常遵循一种内在原则。

这些原则不只是六书和字义引申的方法,更是人们认识世界的方式,其中蘊涵着中国人的生命感觉。

⑤汉字是以线条为基础的符号。

汉字之所以由书写符号上升为一种艺术,都与此符号的特点有关,汉字符号因其独特的造型特征,所以具有表现生命的功能。

汉字,一向以形态的丰富和复杂性著称于世。

书法艺术直接得之于汉字形体之便而创造起来。

汉字能从书写符号上升为艺术,主要源于其线条的魅力。

书法将汉字线条的表现力进行发掘,使其成为一种表现生命的形式。

汉字线条变化是组合中的变化,字形有各种不同的组合形式,但组成这一形式的线条是确定的。

书法则通过墨的干湿浓淡和线条运动的疾徐涩畅等配合,将汉字线条的外部变化变成内部变化,如一横,在汉字中是一种书体,只有一种写法,而在书法中,却有无数种写法,它和每个书家的气质、情绪深相韵和。

我们知道线条有很强的表现力,书法赋予线条无限多样的变化,从而能够表现丰富的生命体验,将具有潜在艺术气质的汉字变成真正的艺术品。

⑥汉字潜在的艺术表现力还影响到绘画篆刻艺术。

在绘画艺术中,书画同源是一影响力很广的观点。

中国画以强调线条而著称,被有的西方学者称为线条主义,线条的突出地位部分就是来源于书画同源的影响。

⑦汉字与中国艺术的特殊因缘,强化了中国艺术重象的传统。

4. 第①段中引用顾炎武的话,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

5. 解释第③段中加点词“凝固”在文中的含义。

6. 第③段甲处,句子排列顺序正确的一项是(1)它所瞩目的就是人心与自然的同态对应关系,反应了人们真切的生命感受。

(2)气候的冷暖本与人心的苦乐没有多大关系,但是汉民族长期以来有寒冷生悲的心理习惯。

(3)在语言阐释中,寒谓之沧也谓之凄,都是自然界的寒冷,而沧之于怆、凄之于悽,都是声义同源。

(4)《礼记·祭义》:“霜露既降,君子履也。

必有凄怆之心,非有寒之谓也。

”(5)形容悲哀则有悲怆(沧)、悲悽(凄)、悲凉。

A. (3)(5)(2)(4)(1)B. (4)(1)(5)(3)(2)C. (3)(2)(5)(1)(4)D. (4)(5)(3)(1)(2)7. 分析第④段在文中的作用。

8. 文章从哪几个角度来阐释“汉字是一种生命的符号”?结合全文内容,进行简要分析。

【答案】4. 强调、有说服力;汉字以象为本(象形是它的基础或汉字是一种有鲜明感性特征的视觉符号均可);有长久的历史渊源。

5. 以象形为基础的汉字(具有强烈感性特征象形文字);体现并保存(或体现、包含了人们的生命体验。

6. A7. 指出汉字是人们认识世界的方式,;蕴含着中国人的生命感觉,;对上文内容进行总结提升(总括)。

8. 由象形文字发展而来,是一种是生命符号;汉字因为具有强烈的感性特征,所以能显示世界(或生命体验);汉字是以线条为基础的符号,所以能表现世界。

【解析】4.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语句作用分析。

句子在文章中的作用应从结构、内容、主题上分析。

第①段中引用顾炎武的话的作用,“春秋以上言文不言字”,“汉字是一种具有鲜明感性特征的视觉符号”,“春秋以上”,有长久的历史渊源。

顾炎武的话,强调有说服力。

...... ... ... ... ...6.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

解答连贯题最重要的方法就是根据上下文意进行推断。

解答此题,(3)后面应该是(5),形成语义上的对应与承接关系,排除C项、D项;(1)承接(4)的内容更恰当。

综合A项正确。

7.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本题主要考查语段作用分析。

语段在文章中的作用应从结构、内容、主题上分析。

第④段在文中的作用,“更是人们认识世界的方式,其中蘊涵着中国人的生命感觉”,内容上,指出汉字是人们认识世界的方式;蕴含着中国人的生命感觉。

结构上,“大而言之,汉字的创造和运用中常遵循一种内在原则”,对上文内容进行总结。

8.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文本内容分析、筛选、概括。

文章阐释“汉字是一种生命的符号”的角度分析。

结合文本内容“汉字由象形文字发展而来。

我们说汉字是一种生命符号”“汉字是具有强烈的感性特征的象形文字”“汉字是以线条为基础的符号”概括即可。

点睛:通过分析题干确定试题的类型是局部信息筛选还是综合信息筛选,综合信息筛选要立足全文,对文章进行段落的划分,筛选文中的重要语句,整合后作答。

重点关注各段的段首和段尾句。

分条作答。

局部信息筛选要锁定区位,对段落进行简单的划分,分出层析,找到关键词语,联词成句分条作答。

(二)阅读下文,完成第下面小题①不再生冷的微风,从一沟沟屋檐上抚摸..而来,又在村前屋后刮瘦的杨柳枝条间游走,收拾着残冬腊月散落的枯枝败叶,而后又不停地向前搜索。

这风,仿佛村姑手上的木梳,轻盈地把乡村蓬乱的鬓发梳理得柔顺而舒畅起来。

这时候,人们也明显感觉到白昼在一天天增长。

哦,春天来了!②瞧!身着绿衫的春姑娘仿佛从天空与大地的交界处轻盈地走来,她带来的绿色的风,染绿了山,染绿了水,也染绿了起起伏伏的天涯路。

田垄港汊间,残冬凝结的腐败气息消然融化,渐行渐远。

几只不知名的鸟,轻轻地从天空飞过,身影如一朵朵花绽放在瓦蓝瓦蓝的天空中,偶尔几声清丽的鸣叫跌落在大地上,溅起一片寂寞,一片空旷,吵醒了浓睡而灰暗天空,也唤醒了小草的梦。

田埂上、溪头边,一片片、一簇簇绿紫相间的小草己破土而出。

一场春雨打湿了屋檐下吊了一冬的干椒蒜头。

渐渐的,太阳也变得暖和起来。

那透亮的是披挂在毛茸茸的草尖上的清露;赤条条的枝丫上的绿色便是苞芽在骨节间吐绽。

小狗也欢快起来,满院子围着小朋友们乱蹦乱跳。

小鸡、小鸭在窝里“叽叽嗄嗄”乱叫,似乎在等着它们的小主人放学回来。

暖阳和春雨就像两个赛手,你一程我一程地往前赶。

受到滋润的万物,一个劲地摇旗呐喊。

③早些时候,父亲参军在外,家里的农活便落到母亲一人身上。

每年二月,母亲便开始整理家里的农具。

锄头、铁锹、犁耙、鸡公车等耗力大的有时就叫我叔叔来帮忙,自己便把粪箕、竹扁担、草锄,翻捡出来,掸除灰尘,而后开始盘算一年的农活安排。

捡粪、浸种、秧田、耕田、栽禾,到了夏季还要栽油莱、种棉花,一年下来,便是她一生的缩影。

二月,看似无所事事,在乡村,一年的希望也就在二月埋下了伏笔。

那个时候,无论是天晴还是下雨,母亲都喜欢扛起磨得发亮的锄头,很勤快地往田畈走,不仅是看秧苗的长势,也修缺补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