浇注系统设计(一)

合集下载

4-3 浇注系统的设计-1

4-3 浇注系统的设计-1
Chapter 4-3 浇注系统的设计
NO44
第四章
注射模设计
流道长度宜短, 因为长的流道不但会造成压力损失,不利于 生产性,同時也浪费材料;但过短, 产品的残余应力增大, 并 且容易产生毛边。 流道长度可以按如下经验公式计算:
D=
D——分流道直徑mm W——产品质量g L——流道長度mm
Chapter 4-3 浇注系统的设计
主流道是熔融塑料最先 经过的流道,它的大小 直接影响熔体的流动速 度和充模时间
Chapter 4-3 浇注系统的设计
NO9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第四章
②分流道
注射模设计
分流道是介于主流 道和浇口之间的一 段流道
使浇注系统的截面变化 和熔体流动转向的过渡 通道
Chapter 4-3 浇注系统的设计
NO10
第四章
注射模设计
Chapter 4-3 浇注系统的设计
NO42
第四章
注射模设计
梯形截面、U形截面分流道,加工容易,且热量散失和流动阻力 U 也不大,究竟采用哪一种横截面的分流道,既要考虑各种塑料 注射成型的需要,又要考虑制造难易程度:
A: 从传热面积考虑,热固性塑料注射模宜用矩形截面分流道(便于从模具上吸 热),而热塑性塑料宜用圆形截面分流道(防止热量散失) B: 从压力损失考虑,圆形截面分流道最好 C: 从加工方便考虑,宜采用U形、梯形、矩形截面分流道 U
Chapter 4-3 浇注系统的设计
NO24
第四章
注射模设计
(1)主流道的设计 按主流道的轴线与分型面的关系,浇注系统有直浇注系统和横浇 注系统.在卧式和立式注射机中,主流道轴线垂直于分型面,属于 直浇注系统,如图

浇注系统设计

浇注系统设计

浇注系统设计
喷淋灌溉系统的设计包括雨水收集装置、水泵、水管、周围地面坡度等,可划分为如下几个部分:
(1)雨水收集装置:用于收集雨水,收集到的雨水将用于浇灌。

可以使用雨水收集沟、雨水收集箱、小池等装置。

(2)水泵:用于将收集的雨水输送到地表浇灌系统,如果有交流电源的可以采用电动水泵,如果没有可以采用手动水泵。

(3)水管:将水从水泵输送到灌溉区域所需的水管,一般选用硬管或软管。

(4)地表坡度:定义地表坡度和浇灌方向,确保喷淋能够有效地浇灌作物。

(5)安装滴灌装置:滴灌管,在水管上安装滴灌装置,可以将水均匀地流入灌溉区域。

浇注系统设计

浇注系统设计

五 、分流道设计
c.每一级分流道都要比上一级分流道大一 号,以保持料流速平衡 d.流道表面应抛光,以减小阻力 e. 分流道与浇口通常采用斜面和圆弧连 接,有利于流动。 f.分流道较长时,要将流道的末端延长作 为冷料穴。
六 、热流道
热流道是模具上所用到的最复杂和昂贵的 零件,所以在设计时应特别小心,其接线盒 应设计在模具的上方,具体设计和使用应 严格按照供应商的技术手册. 热流道上边接型腔的注射喷嘴,(NOZZLE) 在模具结构允许时应在其外加衬套并加以 冷却,尤其是定模有分型时更是如此.
衬套(淬火处 理,以防被注塑 机喷嘴撞伤)
主流道
三 、 主流道的设计
c. 主流道长度应尽量短,以减小压力损失和废 料。一般由模具结构的模板厚度所确定
,并尽量伸入模板内。 d. 主流道的基本尺寸通常取决于所使用的 塑料种类和所成型的制品质量和壁厚大 小.原则上來说流动性差的塑料,主流道 寸应选得适当大一些;流动性好的塑料, 主流道尺寸应选得适当小一些。
常用尺寸: 厚0.25-1.6mm 台阶长约1mm
三 、 主流道的设计
主流道: 可以理解成注射喷嘴开始 到分浇道为止的熔融塑料流动 通道. a. 为便于将凝料拉出,主流道常 设计成圆锥形,一般为3~6,
内表面要抛光。 b. 主流道进口处应制成球凹坑,其球 面半径为注塑机喷嘴半径加1到2mm 凹入深度2~5mm,进胶口处直接 大于喷嘴0.5~1mm。
谢谢!
(4)、潜伏式浇口
c. 注:浇口底部至产品底 部应至少有0.5mm,以 免切断浇口时拉坏产品 。 d. 尺寸: DIM’A’=0.6-1.5 DIM’B’=40-50 DIM’C’=20-30 Y=1.5-2X
(5)、香蕉式浇口

浇注系统设计

浇注系统设计

浇注系统设计
一、浇注系统构成 浇注系统由浇口杯(外浇口)、直浇道、横浇道和内浇道等构成。其构造见下图
1—浇口杯;2—直浇道;3—横浇道;4—内浇道
注意点:内浇道形状(提议使用Ⅰ型) ❖ Ⅰ型扁平内浇道易于清理,能提升横浇道旳挡渣效果。当使用宽度受限制时,可
用Ⅱ型。 ❖ Ⅲ型内浇道用于铸件垂直壁处或不宜冲刷处。 ❖ Ⅳ型和Ⅴ型内浇道用于需内浇道凝固较慢旳场合,其清理较困难。 ❖ Ⅵ型内浇道冷却较快、轻易清理。
老式浇系极难胜任三大功能旳两项:挡渣和降低紊流
浇注系统旳主要功能:1. 提供金属液进入型腔旳通道;2. 金属液尽量平稳;3.阻止渣/砂和其他反应产物进入型腔;
过滤器应用
带过滤器旳浇系
The controlling crosssection阻流截面
Downsprue : Runner Bar
:
Runner Bar : Ingate
带有过滤器旳浇注系统
❖ 内浇道和横浇道高度比
1. 内浇道形状扁平梯型;
2. H横=(5-6)H内—预防吸动作用产生杂质进型腔(针对放置在横浇道底部) ❖ 内浇道与横浇道连接方式
1. 放置在横浇道底部(在同一平面)---合用于封闭式浇注系统 2. 放置在横浇道顶部(不在同一平面)—封闭-开放式浇注系统
又称“缓流封闭式”。故充型旳平稳性及对型腔旳冲刷力都好于封闭式; ❖ 用于各类灰铸铁件及球铁件
浇注系统设计
(4) 封闭- 开放式---(推荐使用) ❖ F杯>F直<F横<F内 ❖ F杯>F直>F集渣包出口<F横后<F内 ❖ F直>F阻<F横后<F内 ❖ F直>F阻<F内<F横 ❖ 阻流截面设在直浇道下端,或在横浇道中,或在集渣包出口处,或在内浇道之

10浇注系统设计

10浇注系统设计
作用:是连接注射机喷嘴和模具型腔的桥梁,是熔 体进入型腔的过程中最先经过的部位。 设计要点: 截面形状、锥度、孔径、 长度、球面R、圆角r
锥度对于流动性差的塑料 可取到6度。
主流道大端尺寸D:
Q1 D 2( )3(cm)
其中: D:大端直径,cm; Q:流经该流道的熔体的体积流率,cm3/s; γ:熔体在该流道的剪切速率,1/s;主流道: 5x103。
29.09.2020
目的与要求: 1.掌握浇注系统设计原则,组成、作用。 2.掌握主流道的作用、设计要点。 3.掌握分流道的作用、类型,设计要点。 重点与难点: 难点:浇注系统尺寸分析 重点:浇注系统各部分尺寸设计
29.09.2020
一、普通浇注系统的组成及设计原则 (一)浇注系统的概念
浇注系统:指由注射机喷嘴中喷出的塑料熔体进入型腔的流动 通道。 作用:使塑料熔体平稳有序地填充型腔,并在填充和凝固过程 中把注射压力充分传递到各个部分,以获得组织致密的塑件。
29.09.2020
29.09.2020
4.在多腔模中,各个型腔浇口方位必须保持一致
29.09.2020
5.减少熔结痕和提高熔结痕的强度
29.09.2020
6.浇口位置应使浇口便于修整
29.09.2020
29.09.2020
7.防止料流将型芯或嵌件挤歪变形
29.09.2020
(二)浇注系统平衡 计算多型腔模具各浇口的BGV值,同一塑件的多腔 模各浇口BGV值相同,不同塑件的多腔模各浇口的 BGV值与塑件质量成正比
29.09.2020
29.09.2020
主浇道穿过两块模板时应呈阶梯状,或采用浇口套
保证顺利拔出
H7/m6(过渡)、H7/n6(过盈)

浇注系统的设计

浇注系统的设计

浇注系统设计1 浇注系统的设计要求浇注系统是指在模具中,从注射机喷嘴进人模具处开始到型腔为止的塑料熔体流动通道,分为普通浇注系统和无流道浇注系统。

浇注系统的作用是使塑料熔体平稳有序地填充到型腔中,并在塑料填充和凝固的过程中,把注射压力充分传递到型腔的各个部位,以获得组织致密、外形清晰的塑件。

普通浇注系统(下称浇注系统)一般由主流道、分流道、浇口、冷料井4 部分组成。

单型腔模具有时可省去分流道和冷料井,只有圆锥形的主流道通过浇口和塑件相连。

浇注系统的设计非常重要,设计合理与否对塑件的内在性能质量、尺寸精度、外观质量以及模具结构、成型效率、塑料利用率等都有较大影响。

浇注系统进行设计时,一般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 l )适应塑料的成型工艺性能。

了解塑料的成型工艺性能,如塑料熔体的流动特性,温度、剪切速度对猫度的影响,型腔内的压力周期等,使浇注系统适应于所用塑料的成型特性要求,以保证塑件质量。

( 2 )结合型腔布局考虑。

尽可能保证在同一时间内塑料熔体充满各型腔,为此,尽最采用平衡式布局.以便设置平衡式分流道;型腔布t 和浇口开设部位力求沿模具轴线对称,避免在模具的单面开设浇口,以防止模具承受偏载而产生溢料现象;使型腔及浇注系统在分型面上投影的中心与注射机锁模机构的锁模力作用中心相重合.以使锁模可靠、锁模机构受力均匀;型腔排列尽可能紧凑,以减小模具外形尺寸。

( 3 )热量及压力损失要小。

应该尽量缩短浇注系统的流程,特别是对于较大的模具型腔,增加断面尺寸,尽量减少弯折,控制表面粗糙度。

( 4 )有利于型腔中气体的排出。

浇注系统应能顺利地引导塑料熔体充满型腔的各个角落,使型腔及浇注系统中的气体有序排出,保证在充填过程中不产生紊流,避免因气体积存而引起凹陷、气泡、烧焦等塑件成型缺陷。

( 5 )防止型芯变形和嵌件位移。

应尽量避免塑料熔体直接冲击细小型芯和嵌件,以防止熔体冲击力使细小型芯变形,使嵌件位移。

( 6 )保证塑件外观质量。

浇注系统设计

浇注系统设计

23:29
38
• C)根据标准冒口形状,从圆柱形冒口中 选择与计算值最接近且大于计算值的冒 口。MR=0.84(6#)符合条件:
MR ≥0.79cm
23:29
39
• d) 冒口直径为:DR=45mm • e)冒口径的横截面积计算如下:
冒口径直径: DN>1/3DR=45/3=15mm 冒口径的面积(为圆形)
34
冒口计算范例
• 为更好的说明冒口计算,此处以球铁的 万向节冒口设计为例。很显然圆柱支柱 是铸件最紧实部分,这部分冷却最慢, 凝固最晚,因此在金属收缩时需要金属 补缩。模板的布置图如下:冒口放置在
圆柱的顶部,以便(1)获得顺序凝固
(2)补缩时借助重 力
23:29
35
如图:
冒口计算范例
35mm
80mm
45
铸造常见的几种缺陷
23:29
1.冷隔 2.砂渣眼 3.掉砂 4.粘板 5.押入
6.错模 7.粘砂 8.气孔 9.缩孔 10.打联
46
分析对铸件缺陷产生原因
1.浇注系统
a)因浇道位置引起的铸件缺陷。 b)因浇道形状引起的铸件缺陷。 c)因浇道面积引起的铸件缺陷。
2.因机器参数设置引起的缺陷
23:29
4. 冒口与铸件如何连接(冒口径) 冒口径的形状设计必须能保证冒口与铸
件间通道始终畅通,金属液以最佳的方式 对铸件进行补缩。
23:29
26
冒口有两种类型的收缩
1.表面缩孔。 2.内部缩松。 改善内部的缩松对策:
a.提高CE值 b.增加砂型强度 c.使用冷铁 d.顺序凝固 e.减少孕育用量 f.铁液净化 g.镁残留量趋进0.035
23:29

铸造浇注系统设计-课件(1)

铸造浇注系统设计-课件(1)
11
池盆形浇口杯
特点:挡渣作用明显,但是制作程序复杂,消耗 的金属较多 应用:主要用于中大型铸铁件。 结构:浇口盆 的深度应该大 于直浇道上端 直径的5倍。
12
浇口杯中应避免出现水平涡流
液态金属在平底的浇口杯中 流动 时易出现水平涡流。 流量分布不均匀造成流速方 向偏 斜。水平分速度对直浇 道中心线 偏斜,形成水平涡 流运动。在涡 流中心区形成 一个漏斗形充满空 气的等压 自由液面的空穴。容易 将空 气和渣子带入直浇道。
第七章 浇注系统设计
本章主要讲授浇注系统类型的选择,浇注最小截 面尺寸的计算,其它铸造合金浇注系统的特点。要 求掌握浇注系统的选择原则。
重点为浇注系统的选择原则和确定浇注位置,难 点为浇注系统选择原则的灵活应用。
1
概述
浇注系统:铸型中液态金属流入型腔的通道之总称 组成:浇口杯、直浇道、直浇道窝、横浇道、内浇道
2)采用纵向逆浇,设置底坎、挡板和闸门等; 3)采用特殊结构的浇口杯:拔塞式、浮塞式、铁隔 片式、闸门式等; 4)浇口杯与直浇道相连的边缘做成凸起状。
22
三、直浇道中的流动
直浇道的功用: 引导金属液进入横浇道、内绕道或直接导入型腔; 提供足够的压力头,使金属液克服各种流动阻力,
在规定时间内充满型腔。
型壁的多孔性、透气性和合金液的不相润湿性,给合金液的 运动以特殊边界条件
在充型过程中,合金液和铸型之间有着激烈的热作用、机 械作用和化学作用;合金液冲刷型壁,粘度增大,体积收 缩,吸收气体、使金属氧化等;
浇注过程是不稳定流动过程 ✓ 在型内合金液淹没了内浇道之后,随着合金液面上升,
充型的有效压力头渐渐变小 ✓ 型腔内气体的压力并非恒定 ✓ 浇注操作不可能保持浇口杯内液面的绝对稳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浇注系统设计(一)
塑料模具的浇注系统
浇注系统设计原则
1.要能保证塑件的质量(避免常见的充填问题 ) 尽量减少停滞现象
停滞现象容易使工件的某些部分过度保压,某 些部分保压不足,从而使內应力增加许多。
尽量避免出现熔接痕
熔接痕的存在主要会影响外观,使得产品的表 面较差;而出现熔接痕的地方強度也会较差。
主流道是塑胶熔体到达模具型腔必须 通过的第一个通道。主流道在模具的浇口 套里面,因此它的形状及尺寸由浇口套所 决定,而浇口套属于模具标准件,故对模 具设计师来说设计主流道,其实就是如何
选择合适的浇口套!
请注意两个方面: 一是原则上是流动性差的塑料,主流道尺寸
应选的适当大一些;流动性好的塑料,主流 道尺寸应选取的适当小一些。
无拉料杆冷料穴
定位环的零件和浇口套一起配合使用。 定位环也属于标准件,无需设计可直接定购。
定位环的作用:主要是在成型 时对注射机的喷嘴定位.有时 也会对模具中的浇口套起一 定的定位作用.
浇口套 在二板模具中,浇口套一般用两个或多个螺丝锁定在定 模固定板或者定模板上,且进入到定模仁里面,与分流道相通。为方 便安装,通常与定模固定板和定模板之间有单边间隙0.5-1mm的配合; 而与定模仁之间则必须有一部分为紧密配合以防止溢料。这个距离最 好不少于10mm。(如果浇口套无螺丝锁定,则此距离需要相对应的增 加!一般是进入到模仁的部份全为紧密配合。) 定位环 定位环一般用两个M6的螺丝锁在定模固定板上。需要注 意的是沉下去5~8mm。定位环的中心线一般与模具中心线对齐。另外, 为方便安装,在定模固定板上安装定位环的孔应比定位环的直径稍大,
其他形式的分流道 矩形截面
流道效率与圆形相当,但面积却比 圆形流道多出27%,增加了射出 废料,而且会造成顶出力量增加的 现象。
六角形截面
其面积仅为圆形流道 的82%,是最理想的 浇道,但是制造不易, 通常不考虑使用。
2.分流道的设计要点
(1)流道方向改变的拐角处, 应适当设置冷料穴。
(2)使塑件和浇道在分型面上的投影面积 的几何中心与锁模力的中心重合。
圆形截面
优点:流道形状效 率较高,可达 0.25D。
缺点:增加制作费用及成本, 稍不注意会造成流道交错而影 响流动效率。
梯形截面
面积比圆形流道多出39%,更加浪费,但是与圆形流 道相比的唯一优点是制造简便。
U形截面
又称改良式梯形流道,結合圆形与梯型的优点改良 而成,面积仅比圆形流道多出14%。
(3)分流道的尺寸尽可能短, 体积尽可能小,每一节流道要比下
一节流道大10~20.
D=d×(1+(10~20%))
冷料穴与拉料杆设计
冷料井又名冷料穴,位于主流道和分流道末端 用来贮存料流前锋冷料,防止冷料流入模具型 腔而影响制品质量。如图所示,冷料井分为主 流道冷料井和分流道冷料井。
分流道的冷料井,其长度一般为5~ 8mm。主流道的冷料井,其形状大体 为圆柱形,深度一般为5~10mm。
1.底部带有拉料杆的冷料穴 冷料井的低部形状由拉料杆头部构成,拉料杆
的作用是抓住流道使其粘附在动模侧(这样才不至 于有吸前模的毛病),同时还兼具把浇注系统凝料 顶出模具。拉料杆通常有顶针加工而成。
常用的拉料钩针的头部形状如下图所示,在设计 中更多的采用“Z”形头拉料钩针。
底部带有拉料杆的冷料穴形式
一般大0.02~0.03mm。
分流道设计
分流道可理解成从主流道末端开始到浇口 为止的塑胶熔体流动通道,是熔体从浇口 套出来后进入型腔前的过渡段。它起着改 变料流的方向并向各腔均匀输送熔料的作 用。
流道的截面形状会影响到塑料在浇道中的流动以 及流道內部的熔融塑料的体积。 1.分流道的截面形状
常用的分流道截面形状一般有三种:圆形、U字形、梯形。
二是浇口套的相关参数应该与注塑机喷嘴 的几何参数相对应。如图所示。
注塑机喷嘴头一般为球面,在选择浇口套 的时候,应使浇口套的球面半径与喷嘴球 面半径吻合,为防止高压熔体从喷嘴与浇 口套的接触间隙处溢出。一般浇口套的球 半径应比喷嘴球半径大2-5mm,同时主流 道小端尺寸也应比喷嘴孔尺寸稍大,这样 可使喷嘴与浇口套对位容易。 R=r+(2~5)mm D=d+(0.5~1)mm
尽量减少流向杂乱
流向杂乱会使工件強度 较差,表面的纹路也较 不美观。
2.尽量减小及缩短浇注系统的断面及长度 减小塑料用量和模具尺寸 便于修整浇口
3.尽可能做到同步填充 一模多腔情形腔入口的压力相等。
4.利于排气和避免型芯和嵌件移位
主流道设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