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散文阅读之表达技巧

合集下载

散文阅读四个技巧

散文阅读四个技巧

散文阅读四个技巧散文阅读四要决散文一般分为叙事散文、抒情散文和议论散文三类。

怎样阅读散文呢?关键是抓住散文“形散而神不散”的特点研究文章的内容和写法,具体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一、理清材料正因为散文取材自由广泛,古今中外、山川草木、花鸟虫鱼、各种人物及自然现象等等,无不是散文撷取的对象,所以,阅读散文时,就要知道一篇散文所写的是哪些具体材料,懂得作者怎样多角度、多层次地反映所要表达的内容。

比如,有的散文写人和事,阅读时要注意理清它所叙述的是怎样的人和物,然后再体会作者要表达的感情;有的散文是写景的,阅读这类文章就要弄清文中写的是什么景,哪些景,然后再综合考虑作者抒发的是什么感情。

例如鲁彦的《听潮》一文,作者紧紧抓住海潮的音响和大海景物变化的特征来描述景物,形象地勾画出三幅气象万千、波涛壮阔、气势磅礴的海潮图,构成了大海独特而完整的形象,通过对大海的描绘,抒发了作者对大海伟大力量的赞美之情。

二、找出线索一篇散文写了许多材料,怎样才能有机地把它们联结在一起呢?这主要靠线索。

有人把材料比作珍珠,把线索比作一条红线,散文就是用红线串起珍珠,这一比喻十分恰当。

阅读一篇散文,在理清材料后,就要考虑它怎样井井有条地表现文章的内容,这就要找出文章的线索。

例如,杨朔的散文《荔枝蜜》写了五件事,从内容上看,不尽是写蜜蜂,还写到农民;从感情上看,文章开头说不喜欢蜜蜂,后来又说喜欢,乍看起来,似乎文章的前后有矛盾,中间又相隔四、五十年,五件事难以缀合,可是,读完全文之后再细细体会,就觉得珠联璧合。

这其中的奥妙就在于作者巧用了线索。

这篇文章正是以感情为线索连贯了全文。

但必须注意的是,有的文章或用物、或用时间的推移、或用空间的转换作为线索,形式不一,阅读时应该加以辨别。

所以,必须明确一点:散文贵“散”,但又忌“散”。

三、找到文眼文眼是指文章中最能帮助读者理解作品内容的关键性的语句,它是散文“形不散”的具体表现。

例如,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写的内容较多,阅读时难以把握,仅文章的第一部分就有8段,但这部分中起总揽作用的第一句话是“但那时却是我的乐园”。

高考散文阅读答题技巧及套路-散文阅读答题技巧及套路

高考散文阅读答题技巧及套路-散文阅读答题技巧及套路

高考散文阅读答题技巧及套路|散文阅读答题技巧及套路散文阅读答题技巧及套路 (1)、先读题后读文。

读题时注意从题干中找出题眼(即答题关键点),带着问题读文,使阅读具有明确的目标。

(2)、读文时,要注意整体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和中心意思。

(3)、准备答题时,必须再次细读题目,找准题眼。

(4)、答题时,具体题目涉及到相关段落,要对这些段落反复研读;如涉及全篇,则要再读全文。

散文阅读答题技巧及套路 (一)某句话在文中的作用:1、文首:开篇点题;渲染气氛(散文),埋下伏笔(记叙类文章),设置悬念(小说,但上海不会考),为下文作辅垫;总领下文;2、文中: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结上文;3、文末:点明中心(散文);深化主题(记叙类文章文章);照应开头(议论文、记叙类文章文、小说)(二)修辞手法的作用:(1)它本身的作用;(2)结合句子语境。

1、比喻、拟人:生动形象;答题格式: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特性。

2、排比:有气势、加强语气、一气呵成等;答题格式:强调了+对象+特性3;设问:引起读者注意和思考;答题格式:引起读者对+对象+特性的注意和思考反问:强调,加强语气等;4、对比:强调了突出了5、反复:强调了加强语气(三)句子含义的解答:这样的题目,句子中往往有一个词语或短语用了比喻、对比、借代、象征等表现方法。

答题时,把它们所指的对象揭示出来,再疏通句子,就可以了。

(四)某句话中某个词换成另一个行吗为什么动词:不行。

因为该词准确生动具体地写出了形容词:不行。

因为该词生动形象地描写了副词(如都,大都,非常只有等):不行。

因为该词准确地说明了的情况(表程度,表限制,表时间,表范围等),换了后就变成,与事实不符。

(五)一句话中某两三个词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不能。

因为:(1)与人们认识事物的(由浅入深、由表入里、由现象到本质)规律不一致。

(2)该词与上文是一一对应的关系。

(3)这些词是递进关系,环环相扣,不能互换。

(六)段意的概括归纳1.记叙类文章:回答清楚(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人做什么事。

2023届高考语文知识积累散文阅读知识点整理(3)

2023届高考语文知识积累散文阅读知识点整理(3)

2023届高考语文知识积累散文阅读知识点整理(3)五、鉴赏散文的表达技巧(一)结构技巧开门见山;首尾呼应;卒章显志;伏笔照应、层层深入、过渡铺垫、设置线索(时间、空间、情、理、物等);结构严密,完整匀称;烘托铺垫,前后照应;设置悬念,制造波澜;主次详略得当;材料典型、真实、新颖、有力等。

(二)艺术特征抑扬顿挫;虚实相生;动静结合;有张有弛;详略得当;波澜起伏等。

(三)构思技巧以小见大;线索;点面结合;悬念;意外等。

六、意蕴探究(一)语句哲理意义哲理意义是指文中简练的警句所表现出来的深刻含意。

它们是作者人生经验的总结,具有很强的思辨性和启发性。

分析句子哲理,必须紧紧抓住这个句子所处的语言环境,即产生该句的“土壤”。

隐喻意义隐喻意义就是作者使用比喻、象征、双关等手法时句子产生的临时含意。

分析句子的隐喻意义,必须抓住喻体、象征体等与本体的关系来进行。

(二)标题1.标题内涵探究第一步,理解标题的本义。

标题的本义一般指的是其字面义或常用义;在理解其本义的基础上,再考虑它的引申义。

第二步,明确标题的语境义。

要明确标题的语境义,必须找到相应的关键句。

第三步,探究标题的中心义。

标题的比喻义和象征义常常是文章所要揭示的中心。

答题前首先要对该文所表达的主题进行推敲,确定作者的写作意图;然后就可以在把握文章主题的基础上顺藤摸瓜,也就对标题的比喻义或象征义有了更加明确的认识。

第四步,提炼整合答案。

结合标题在文中的语境义提炼答案,借用文章中的关键句进一步印证标题含义往往会收到事半功倍之效;之后,按照要求,锤炼语言,整合答案。

2.标题设计原因探究第一步,明确标题表面义。

标题有时就是一个概念性名词或一个形象的短语,理解其表层含义是深入挖掘其中心义的前提。

标题的表面义就是标题中每个词语的含义的组合。

第二步,分析文章结构。

考虑文章的谋篇布局的匠心所在。

标题常常与文章的材料安排有关,有的就是文章的行文思路——线索。

第三步,概括文章内容。

初中语文散文阅读技巧

初中语文散文阅读技巧

初中语文散文阅读技巧散文是作者把自己对生活的感悟或至深的生活经验,通过状物、记人、写景等方式表达出来。

所谓自我感悟,也就是对事物的特殊意义和美质的发现、认识。

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初中语文散文阅读技巧,文章仅供大家的查阅!初中语文散文阅读技巧(一)散文阅读应注重的几个方面及考点1.把握文章内容,概括文章主题散文选材广泛,行文自由,表达的思想感情丰富多彩,所以准确把握文章的主题也是散文的考点之一,把握散文主题方法是:(1)找到文中的中心句和暗示主题的提示语、关键词语,从中概括文章主题。

(2)从所选的材料中概括,材料是为文章中心服务的,我们可以看文章所选的材料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观点、态度、感情,从中找到作者要表达的主题思想。

考题形式:直接概括全文或某一段落的主题或作者的思想感情。

答题要点:(1)能利用原文词语,尽可能使用。

(2)没有原文词语可利用时,要注意语言文字表达的准确性和层次性,要做到言简意赅又不漏掉答题点。

2.理清文章脉络,把握顺序作者为了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会精心组织,选取材料;在表达上更是精益求精,特别注意词语在表达上的顺序,层次和分寸感。

散文中的顺序,一般包括:选取的材料顺序、段落顺序、句子顺序、词语顺序等。

比如,线索是作者选择材料的准绳,我们形象称之为线索。

是作者选择材料脉络或描写、记叙的脉络。

例如:《背影》以父亲的背影为线索;《藤野先生》以“我与藤野先生交往的过程”和“我的爱国思想感情”为线索等。

考题形式:直接问文章的线索是什么或说说作者选择材料的依据等。

答题要点:找到线索,根据提问灵活回答。

关键是能判断准线索。

(二).品味语言在散文阅读中,这是一个大的考点,更是考查的重点和难点。

可以包含很多小项,分析如下:(1)字词含义解释词语要根据该词语所在的语境来推断。

答题思路:①考虑文章或段落的主题,结合主题来答词语的含义;②根据词语前后语句的内容、含义来推断。

注意:如果知道该词语的原始意义解释,一定不要忽略词语在语境中的含义。

散文阅读之表达技巧教案教学文案

散文阅读之表达技巧教案教学文案

散文阅读之表达技巧教案散文阅读——表达技巧的鉴赏【学习目标】1.了解常见表达技巧及其表达效果2.掌握答题方法,规范答题步骤一、考点解读对散文表达技巧鉴赏的考查是常考点。

主要题型有两类,一是小处设题,从句段切入考查修辞、语言效果和表现手法;二是从大处设题,从谋篇布局角度考查表达技巧。

题干的表述一般为(1)用了什么样的艺术手法(艺术技巧、表达技巧等)?(2)这样写有什么作用(或好处)?(3)结合上下文分析……的表达效果。

二、知识回顾1.什么是表达技巧?一般是指灵活运用一般写作原则、规律、方法所表现出来的具体而又特殊的艺术方法。

2.常见的表达技巧有哪些?详见《创新设计》p210--213(1)修辞手法:常见的修辞比喻、拟人、排比、反复、反问、对偶、夸张等。

(2)表达方式:①叙述的技巧,如顺序、倒叙、插叙、补叙;②描写的技巧,如人物描写、景物描写、事件描写、环境描写;③抒情技巧,如直接抒情、间接抒情;以及议论、说明的技巧。

(3)表现手法:如象征、对比、烘托、反衬、联想、想象,以及人称的变化等(4)行文技巧:开门见山、卒章显志、照应题目、首尾呼应、伏笔、铺垫等。

三、典型分析亲亲麦子(节选)张佐香看母亲割麦是一件赏心悦目的事。

镰刀闪着星月一般俏丽的锋芒。

母亲一手抡开镰刀,一手揽麦入怀。

镰刀贴着地皮,挥出一道优美的弧线。

瞬间,麦子便倒进母亲温暖的怀里。

顺手,母亲抽出一绺作要子,就势将麦子翻转过来,捆好。

麦捆从腋间滑落下来,躺在田垄上。

这一连串的动作一气呵成。

农民为麦子备好行囊,走进炊烟袅袅的村庄。

麦子收后的田野静静的。

母亲细心地寻找麦子,唯恐遗漏一粒,像在寻找土里的珍珠。

融入了阳光、雨露、汗水的麦粒,是大地之树结出的鲜亮的果子,是大地母亲分泌的乳汁,哺育着人类。

麦子是芸芸众生生命的基本元素,锻造着我们的灵魂。

本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表达技巧,?请简要分析。

(6分)【方法小结】1规范答题步骤第一步:第二步:第三步:2.方法点拨:三大意识①审题意识(范围、角度、指向、要点)②文本意识(结合语境、结合主旨)③规范意识(分条解答,步骤完整)四、课堂精练(一)句段的考查梧桐树丰子恺①寓楼的窗前有好几株梧桐树。

散文阅读理解答题技巧和方法整理

散文阅读理解答题技巧和方法整理

让知识带有温度。

散文阅读理解答题技巧和方法整理(散文)写人写事都只是表面现象,从根本上说写的是情感体验。

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散文阅读理解答题技巧和(方法),仅供参考,喜爱可以(保藏)共享一下哟!散文阅读答题方法1.明确全文主旨。

通过“题目、开头、结尾”三位一体找(文章)的主旨。

另外还要留意散文阅读的题目、文中谈论抒情性语句和有主旨倾向的重要(句子)。

审清题干,明确题目要求。

2.留意讨论关键语句。

“关键语句”通常指以下几种语句:(1)从结构上说,指那些结构比较简单,对理解文意有直接影响的语句。

(2)从作用上说,指那些能点明主旨的语句,或能显示脉络层次的关键性语句,即人们常说的“文眼”。

(3)从内容上说,指那些内涵较为丰富而且具有提示性或引导性的语句。

(4)从表达上说,指那些比较含蓄的有深层含义的语句。

(5)从语句特点上说,指那些在文中起重要作用的中心句、(总结)句、过渡句等。

3.找到题干在原文中的位置,大体确定作答范围。

散文阅读主观试题的答案一般与题干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有的甚至就在题干的四周,准时找到题干所在的位置,就等于答对了该题的一半。

因此,落第1页/共3页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实好题干所在的位置,有利于顺藤摸瓜,精确地确定该题的大致作答范围,为做出试题的答案奠定良好的基础。

4.缩小范围,认真取舍,做出答案。

依据对应句中相关的重要信息,提炼概括答案。

可采纳自组语言表述法(问作用好处的题)、摘取语句组合法、合并同类法、取主去次法、去偏取正法、抽象法、抓中心句法(指出缘由、概括特性要点的题)等。

在进行现代文阅读训练时,许多人能依据题干要求,找到文章中的关键信息,并筛选出来。

高考散文阅读答题技巧及套路理清“思路”,整体把握。

任何一篇语文散文作品都有其特有的行文思路,把握了文章的行文思路,有助于我们对文章思想内容、情感主旨的把握。

要理清思路,可从以下方面入手:1.概括段意、划分层次,能理清思路。

2.捕获“线索”,能理清思路。

2025散文阅读——表达技巧

2025散文阅读——表达技巧

知识梳理
知识梳理 一、知识梳理
1表达方式
表达方式 记叙
描写 正面描写 侧面描写
内容 记叙人称:第一、第二、第三人称
记叙的详略 记叙的顺序:顺叙、倒叙、插叙、补叙
描写的顺序:远近高低等 描写的角度:视觉、听觉、嗅觉、味觉 描写的方式:动静、虚实、点面、白描
描写的色彩:明暗、冷暖 对比、衬托
知识梳理
• ⑧远远地看见一大片浓绿,我知道橘子林已经在望了,然而我们却忽然停了 下来,不是我要停下来,而是她要停下来,眼前的一个故事把她吸引住了。
• ⑨是在一堆破烂茅屋的前面,两个赶大车的人在给一匹马修理蹄子。
• ⑩我认识他们,我只是认识他们是属于这一种职业的人,而且他们还都是北 方人,都是我的乡亲。他们时常叫我感到那样子的可亲近,可信任。他们把内地 的货物运到边疆上出口,又把外边的货物运到内地,他们给抗战尽了不少的力量 ……他们两个正在忙着,他们一心一意地“对付”那匹马。你看,那匹马老老实 实地站着,不必拴,也不必笼,它的一对富有感情的
___孩__童__的__天__真__可__爱。
最后以景物描写和“我”对小岫的 ⑱段
心思的猜测作结。
本文的童趣往往通过细节体现出来,请指出三处这样的细节并简要分析。 解析:从题干要求找出三处体现“童趣”的细节可知,本题考查表达技巧 的鉴赏,先从文中梳理出富有儿童色彩的相关细节描写,然后分条作答。 参考答案:
• 先读懂文章
层次
内容梗概
小岫的性格特点
①~⑤段
开篇由小孩子引出“到橘子林去”的 话题,扣题并补充前因。
大人随口答应的事,小孩
会放在心上,说明孩子的 天真里有_信__守__承__诺_的天性。
“_我__”_带__小__岫__去__橘__子__林__途__中__所__见__所__感__。_ 两次说她心里只想着到橘 ⑥~⑦段 小__岫__一__心__想__去__橘__子__林__,__而__“_我__”_对__周__ 子林去,可以看出小岫的

高考语文散文阅读鉴赏表达特色题答题技巧

高考语文散文阅读鉴赏表达特色题答题技巧

高考语文散文阅读鉴赏表达特色题答题技巧
高考语文散文阅读鉴赏题通常涉及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主题、写作手法、情感表达、意境描绘等。

下面给出几个答题技巧:
1. 抓住主题:在阅读散文时,要仔细理解文章的中心思想,找到文章表达的主题。


常主题会在开头或结尾进行明确的表述,也可以通过作者的观点、情感态度等来推断
主题。

答题时,可以直接引用或概括文章中的关键句,阐述文章的主题,并配以相关的论证
材料。

2. 分析写作手法:散文常用的写作手法有比喻、夸张、倒装、排比等。

通过分析写作
手法,可以揭示作者所要表达的深层含义和情感。

答题时,可以列举文章中的几个写作手法,并解释其作用,如何强化了文章的主题,
塑造了主人公的形象等。

3. 揭示情感表达:散文往往以真情实感为基础,通过情感的表达构建起文章的情感世界。

要注意抓住文章中的情感变化,揭示作者的情感态度和情感效果。

答题时,可以引用文章中的描述细节或对话,解释其中的情感变化,并阐述其对整篇
文章的作用。

4. 解读意境描绘:散文常通过意境描写来表达作者的情感感受和思考。

要仔细品味文
章中的意境描绘,理解作者想要传达的意境和情感。

答题时,可以选择一段意境描写进行分析,在解读其情感表达的基础上,进一步说明
描写手法和意境效果。

总之,在回答高考语文散文阅读鉴赏题时,要紧扣文章的主题、写作手法、情感表达
和意境描绘等要素,通过分析和解读,准确理解作者的意图,可以提高答题的准确性
和深度。

此外,还要注意语言的准确性和表达的清晰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表现手法
借景抒情 融情于景 借物抒情
作用 可以使情感的抒发含蓄蕴藉,意味悠长. 借物抒情的方法,使外物与感情相统一, 使感情有所依托
备注及举例
文章主旨是景与 人的相通处 外物的特点与作 者的感情引起共 鸣的地方,往往就 是文章的主旨
托物言志
借物说理能够把不容易讲清楚的抽象 如《我的空中 道理深入浅出的说明,使道理说得生动 楼阁》 而具体,更有说服力
描写角度:正面描写、侧面描写 描写人物的方法:语言、动作、神态、心理、外貌 描写景物的角度:视觉、听觉、味觉、触觉
描写景物的方法:动静结合(以动写静)、概括与 具体相结合、由远到近(或由近到远)、虚实结合 点面结合、明暗结合、正侧结合、声色结合
三、抒情 直接抒情 间接抒情 直抒胸臆,淋漓尽致 寓情于景,物事含蓄
表现手法 象征 联想 想象
作用
具有暗示的作用,运用象征能够引起读者联想,加 深读者对文章情感和哲理的理解.
备注及举例
比喻系字句修辞 象征系篇章修辞
联想和想象可以使文章写得具体、生动、 形象. 是用各种手段对环境、场面、人物、事件 等作多方面的浓墨重彩(反复、排比)的 描写,想比较实在;想象 比较虚幻.联想,想到 就可以;想象要塑造 具体形象.
渲染
对比与对照 能够有力地显示事物的差异,突出事物的特 衬托或烘托 可以强调作者要表达的情感,增强语气,使意
义明显.
抑扬
突出强调作者肯定(先抑后扬)或否定(先扬 后抑)的观点.
1.对比,不分主次,彼此 并重.衬托,主次分明, 被衬托的事物是主体, 是作者主要描述的人 或事. 2.对比与衬托都是两 个事物之间的关系,而 抑扬是对一个事物的 两种态度.
二、描写
总体来说,描写有以下一些作用:①再现自然 风光。②描绘人物的外貌及内心世界。③交代人 物活动的自然及社会环境。 1.人物肖像、动作描写:更好展现人物的内心 世界、性格特征。 2.景物描写:具体描写自然风光,营造一种气 氛,烘托人物的情感和思想。 3.环境、场面描写:交代人物活动的背景,写 明事件发生的时间和地点,渲染气氛,更好地表 现人物。 4.人物对话描写:刻画人物性格,反映人物心 理活动,促进故事情节的发展。也可描摹人物的 语态,收到一种特殊的效果。
常用修辞方法的基本作用
①比喻——使语言形象生动,增加语言色彩。 ②拟人——把事物当人写,使语言形象生动。 ③夸张——为突出某一事物或强调某一感受。 ④排比——增强语言气势,加强表达效果。 ⑤对偶——使语言简练工整。 ⑥引用——增强语言说服力。 ⑦设问——引起读者注意、思考。
⑧反问——起强调作用,增强肯定(否定)语 气。 ⑨对比——突出其中一种事物或其特点。 ⑩反复——突出思想,强调感情,分清层次,加强 节奏感,增强旋律美 ⑾反语——表示人与人之间的亲昵感情;揭露批 判,辛辣讽刺,幽默有趣,使文章富有战斗性 ⑿顶真——环环紧扣,引人入胜 ⒀通感——启人联想,耐人寻味 ⒁双关——使表达含蓄曲折,生活活泼,增强文 章的表现力
是一种 “动”与 “静”之间的衬托,用 “动” 如《雨中登泰 衬 “静”,或用 “静”衬 “动” 山》
动静结合
散文阅读
之表达技巧
从表达方式角度:
表达方式:记叙、描写、 抒情、议论、说明
一、记叙
第一、人称 1.第一人称:叙述亲切自然,能自由 地表达思想感情,给读者以真实生动之 感。 2.第二人称:增强文章的抒情性和亲 切感,便于感情交流。 3.第三人称:能比较直接地展现丰富 多彩的生活,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反 映现实比较灵活自由。
四、议论
叙后议论 画龙点睛,点明主旨 比喻论证 生动形象,通俗易懂 1.开头或结尾的议论往往是文章的主旨,在开 头有时是引起话题,在结尾是对主题总结。在段 落的开头或结尾,往往是段落的中心。
2.文章中间的议论,常起过渡、引出主旨的作用。
五、说明 说明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 逻辑顺序
说明方法: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 作比较、下定义、分类别、作诠释、摹 状貌、引用
第二、叙述方式 1.顺叙:能按某一顺序(时间或空间) 较清楚地进行记叙。 2.倒叙:造成悬念,引人入胜。 3.插叙:对主要情节或中心事件做必 要的铺垫照应,补充说明,使情节更加 完整,结构更加严密,内容更加充实丰 满。 4.补叙:对上文内容加以补充解释, 对下文做某些交代。 5.平叙:(指叙述两件或多件同时发生 的事)使头绪清楚,照应得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