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蜡染与扎染》教案02
九年级上册《蜡染与扎染》教案、教学设计

难点:如何在实际操作中协调团队成员之间的关系,提高团队协作的效率。
(二)教学设想
1.教学方法:
(1)采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发现蜡染与扎染的技法及特点;
(2)运用示范、讲解、实践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在操作中掌握基本技法;
(3)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交流,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3.学生在创作过程中,可能缺乏创新意识和独立思考能力,需要教师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
4.学生在团队合作中,可能存在沟通不畅、分工不明确等问题,教师应引导学生学会协作、共同成长。
因此,在本章节的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他们主动探索蜡染与扎染的奥秘,使学生在实践中不断提高自己的美术素养和动手能力。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团队协作精神,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得到全面的发展。
在导入新课环节,教师运用多媒体展示一组蜡染与扎染的精美图片,让学生直观地感受传统手工艺的魅力。同时,教师简要介绍蜡染与扎染的历史背景、文化内涵以及在现代生活中的应用,引发学生对传统手工艺的兴趣。
教师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些漂亮的布艺作品是怎么制作出来的吗?它们又是如何传承下来的呢?”通过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4)评价:组织学生进行作品展示,师生共同评价,总结经验,提高创作水平;
(5)拓展:鼓励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其他领域,如设计、装饰等,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3.教学策略:
(1)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
(2)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3)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实践;
八年级美术上册《蜡染与扎染》教案、教学设计

(1)如何让学生熟练掌握蜡染与扎染的基本技巧;
(2)如何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创作中,提高创新设计能力;
(3)如何培养学生对民间美术价值的认识,提高审美鉴赏能力。
(二)教学设想
1.课堂教学:
(1)导入:以图片、故事等形式,引导学生了解蜡染与扎染艺术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学生根据讨论结果,开始进行蜡染与扎染的实践操作。
2.教师巡回指导,针对学生的操作问题进行个别辅导,确保每位学生都能掌握基本技巧。
3.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新能力,制作出具有个人特色的蜡染与扎染作品。
4.课堂练习结束后,组织学生进行作品展示,互相欣赏、交流,提高审美鉴赏能力。
(五)总结归纳
本章节教学设计旨在帮助学生全面了解蜡染与扎染艺术,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和民族自豪感,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充分体验美术创作的乐趣。
二、学情分析
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美术基础和审美能力,他们对美术创作表现出较高的热情和兴趣。在此基础上,针对蜡染与扎染这一章节,学生们的学情表现为以下方面:
(4)作品评价法:组织学生进行作品展示和评价,提高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和表达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蜡染与扎染艺术的热爱,激发他们对传统民间美术的兴趣,增强民族自豪感。
2.态度目标:引导学生以积极的态度参与课堂活动,尊重他人意见,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3.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蜡染与扎染艺术,使学生认识到传统民间美术的价值,培养他们的审美观念,提高对美的追求和创造能力。
(1)能够熟练运用蜡染与扎染的基本技巧进行创作;
(2)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创新设计具有个人特色的蜡染与扎染作品;
《蜡染与扎染》教案

《蜡染与扎染》教案《蜡染与扎染》教案【学习领域】设计?运用【课时建议】2课时【教学目标】知识技能:初步了解中国民间传统蜡染、扎染印染工艺发展历史及艺术特色;知道如何区分蜡染与扎染及其各自特殊的艺术美感;认识扎染和蜡染的制作工具、材料,学习简单的制作方法。
过程方法:教师引导学生在欣赏作品,了解知识的过程中,采取创设问题、师生互动、小组合作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观察、辨识、区分不同的制作工艺的艺术效果和主要特征,分析作品蕴含的审美文化;学会不同的制作方法,体验、感受实践过程中带来的情感;展示、总结,引发更深层的思考。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本课知识内容的了解和对技艺的学习体验,感受传统民间美术的魅力,激发学生对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意识。
学生们亲手制作、体验传统民间工艺制作过程,感受蜡染、扎染作品的独特审美情趣,培养学生传承与发展我国民间美术的意识。
【教学重点】学习蜡染、扎染工艺制作方法,区别两种不同防染工艺的艺术特色。
【教学难点】蜡染封蜡、手绘着色、脱蜡操作技法及要点。
扎染防染捆扎技巧、染色、漂洗、拆线、整烫的过程要点。
【教学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蜡染工具材料等。
学具:蜡染的工具材料。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出示蜡染与扎染的服装图片师:春天万物复苏,百鸟争鸣,春风拂过,一切都充满了生命力。
一位位美丽的姑娘穿着蜡染扎染的服装,带着春的气息让我们一起去感受艺术的魅力。
导入课题《蜡染与扎染》。
(设计意图:通过欣赏扎染、蜡染图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导入新课。
)二、新课讲授(一)教师讲解蜡染与扎染文化及制作方法。
1.播放视频《蜡染》。
学生欣赏并进行评述,(1)了解蜡染起源历史,分析工具与材料特点。
(2)欣赏蜡染艺术品,了解题材、构图、冰纹等特点,(3)播放贵州蜡染视频,欣赏传统的蜡染制作,进一步感受精湛的民族民间工艺,体悟蜡染的魅力,加深印象。
2.展示一组扎染制作过程的图片。
扎染是中国一种古老的防染工艺。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美术教案-第二单元第4课《蜡染和扎染》

《蜡染和扎染》一、课题:蜡染和扎染二、课型:新授课三、课时:1课时四、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蜡染与扎染的艺术特色,掌握扎染、蜡染的制作方法并创作设计一幅作品。
过程与方法:通过讲解、演示、实践体验等活动,培养创新意识和设计创作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增强继承和发展传统文化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五、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了解蜡染与扎染的艺术特色,掌握扎染的制作方法并创作设计一幅扎染作品。
教学难点:设计有个性、有创意的扎染作品。
六、教学方法:讲授法、演示法、欣赏法、讨论法。
七、教具准备:教师准备:课件、颜料、皮筋、白布、清水。
学生准备:颜料、皮筋、白布、清水。
八、教学过程:一、实物导入师:同学们,今天,老师想请大家来当一当点评家,评一评,老师的这一身装扮如何呢?师:最前面的这位同学你来说。
师:哦,你说老师身上的衣服花纹很独特,平时没有见过这样的衣服款式。
师:谢谢你的夸奖,请坐。
师:后边的同学,你也来说说看。
师:你说老师这身装扮和微博红人李子柒的蜡染很相似,你感觉老师的衣物也是自己用颜料制作的。
师:很好,观察的很细致,请坐。
师:同学们,老师的衣物确实是自己亲手设计、制作的,老师这一身打扮灵感,就来自于今天所要学的这节课,《蜡染和扎染》。
二、讲授新知(一)初步感知师:现在,请同学们观看大屏幕中的这个关于扎染、蜡染的视频,边看边思考,你了解到了多少有关扎染、蜡染的知识。
师:好,视频看完了,谁来跟我们分享一下。
师:那边戴眼镜的男生,你来说、师:你说你知道了扎染是通过绳子、线去捆扎布料,然后浸染形成的一种技艺。
师:很好,你知道了扎染的使用材料,请坐。
师:右边扎马尾的女孩,请你说说看。
师:你说蜡染就是用蜡去做防染剂,将蜡融化后绘制在不需要染的地方,然后再浸染,蜡绘制的地方就是图案了。
师:不错,你已经看明白了蜡染的特征,请坐。
师:在我们的生活中,蜡染主要是用蜡刀蘸熔蜡绘花于布后,然后以植物性染料蓝靛浸染,既染去蜡,布面就呈现出蓝底白花或白底蓝花的多种图案。
蜡染与扎染教案初中生物

蜡染与扎染教案初中生物
教材要求:初中生物
教学内容:介绍蜡染与扎染的原理和制作过程
教学目标:了解蜡染与扎染的工艺特点,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教学步骤:
一、引入(5分钟)
1. 蜡染与扎染是一种传统的布艺工艺技术,你们知道这两种技术吗?
2. 请学生陈述对蜡染与扎染的了解,引导学生思考这两种技术的原理和特点。
二、教学重点(15分钟)
1. 蜡染的原理和制作过程
a. 用蜡在布料上涂制图案或图案部分,再将布料染色,最后用热水或蒸汽处理使蜡熔化去除
b. 示范蜡染的制作过程,让学生自行实践
2. 扎染的原理和制作过程
a. 用线索将布料捆绑成不同的形状,再进行染色处理
b. 示范扎染的制作过程,让学生自行实践
三、实践应用(20分钟)
1. 要求学生根据所学制作蜡染或扎染作品,可以根据个人兴趣选择图案和颜色
2. 指导学生在布料上进行蜡染或扎染操作,体验传统工艺的乐趣
四、总结(10分钟)
1. 收集学生制作的作品,展示给全班同学观赏
2. 让学生分享制作过程中的感受和体会,总结蜡染与扎染的特点及工艺要点
五、作业布置(5分钟)
1. 让学生将自己的蜡染或扎染作品带回家展示,鼓励家长们也参与其中
2. 希望学生对传统工艺技术有更深入的了解,可以自行搜索相关资料并分享给同学们
教学反思:
经过本次课堂教学,学生们对蜡染与扎染的原理和制作过程有了更深入的了解,通过实践操作也提高了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在以后的教学中,可以进一步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进行更加多样化的创作,拓展传统工艺技术的应用领域。
蜡染与扎染教案初中物理

蜡染与扎染教案初中物理教学目标:1.了解蜡染与扎染的制作方法及其特点;2.能够运用物理学知识解释蜡染与扎染的原理;3.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以及创新能力。
教学重点:1.蜡染与扎染的制作方法;2.蜡染与扎染的原理。
教学难点:1.蜡染与扎染的制作技巧;2.蜡染与扎染原理的理解。
教学准备:1.蜡染与扎染的图片或实物;2.蜡笔、布料、染料等制作材料;3.显微镜等观察工具。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展示蜡染与扎染的图片或实物,引导学生欣赏;2.引导学生思考:蜡染与扎染是什么?它们有什么特点?二、探究蜡染与扎染的制作方法(15分钟)1.介绍蜡染与扎染的制作方法,引导学生了解基本步骤;2.学生分组讨论,总结蜡染与扎染的制作技巧;3.教师演示蜡染与扎染的制作过程,引导学生观察并记录制作步骤。
三、解释蜡染与扎染的原理(15分钟)1.引导学生运用物理学知识解释蜡染与扎染的原理;2.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3.教师总结并讲解蜡染与扎染的原理。
四、制作蜡染与扎染作品(15分钟)1.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种制作方法;2.学生根据讨论的结果,动手制作蜡染与扎染作品;3.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五、展示与评价(10分钟)1.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分享制作心得;2.学生互相评价,给出建议;3.教师总结评价,给予鼓励。
六、总结与反思(5分钟)1.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2.教师给出建议,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运用蜡染与扎染技艺。
教学延伸:1.学生可以在家中尝试制作蜡染与扎染作品,将作品应用于生活中;2.学生可以深入了解蜡染与扎染的历史文化,举办相关的展览或讲座。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欣赏蜡染与扎染作品,让学生了解传统印染工艺的制作方法,并尝试制作蜡染与扎染作品,感受其特有的艺术魅力。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运用物理学知识解释蜡染与扎染的原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以及创新能力。
同时,教师要给予学生足够的指导,确保学生能够顺利完成作品。
《蜡染与扎染》示范教案

《蜡染与扎染》教学方案教材分析蜡染和扎染是我国优秀的民族民间工艺,不仅历史悠久,而且有着丰富的民族文化内涵,其质朴而有个性的形象与设计表现了少数民族同胞的创造智慧。
了解蜡染与扎染的起源历史,欣赏优秀蜡染、扎染艺术品,掌握蜡、扎染的制作方法与步骤,这是学生在本课中要掌握的知识与技能,但课本中文字说明较少,图片也不多。
蜡染、扎染的的制作方法与步骤课本都有介绍,课堂上让学生在动手制作的过程中掌握方法并体验蜡染、扎染的魅力与乐趣,为了更好的让学生了解蜡染、感受蜡染、体验蜡染,并热爱蜡染,尊重热爱传承优秀的民族民间工艺,并培养民族自豪与自信,教师应通过网络查阅更多知识进行补充,如蜡染扎染在生活中的使用等。
教学目标1.通过对精美蜡染和扎染图片的欣赏,了解其种类和特征及其制作方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2.欣赏扎染艺术的作品过程中,了解扎染工艺流程,学会利用简单的方法进行创作练习,引导学生感受中国古老的染色技艺,体会扎染的独特美感。
3.利用学习和实践过程中积累的经验,和动手操作过程中智慧火花的碰撞,激发学生对我国民间艺术的喜爱之情,培养学生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教学重点难点扎染技法的使用。
扎染作品的图形创意。
教学过程一、导入学生学习小组自主探究学习展示:蜡染探究、扎染探究。
今天我们就来共同走进美丽的蜡染与扎染的世界。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制作的PPT展示自主探究学习的成果,能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二、新课讲授(一)蜡染与扎染的概念:1.蜡染:是一种古老的手工防染工艺,与扎染、蓝印花并列为中国三大印花技艺。
蜡染先用液状蜡将图案绘制在布上,再经染色后除去蜡质而成。
2.扎染:即纺织品染色工艺,它是用针、线、绳、对纺织物进行紧固的结、捆、绑、缝、扎,然后放在“染液中进行煮染”。
由于扎结的外力作用,而形成渗透不均匀的花纹图案,这便是扎染。
(二)以扎染为例介绍扎结的基本制作方法:1.打结法:打结法一般可以分为长条打结、边角打结、斜角打结和多点打结等。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初中美术《第4课 蜡染与扎染》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初中美术《第4课蜡染与扎染》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了解蜡染和扎染的历史渊源、制作原理和基本方法。
2. 能够描述蜡染和扎染的制作过程和方法。
过程与方法:1. 通过观察、分析和实践,使学生掌握蜡染和扎染的制作过程和方法。
2. 能够运用所学技巧制作简单的蜡染和扎染作品。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 培养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尊重。
2. 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1. 掌握蜡染和扎染的制作方法和基本步骤。
2. 理解蜡染和扎染的历史渊源和文化内涵。
教学难点:1. 如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实践,掌握蜡染和扎染制作方法的要点和难点。
2. 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审美能力。
三、学情分析:学生对于手工艺制作具有较高的兴趣,他们喜欢参与实践性的活动。
同时,学生对于传统文化和手工艺品的认识和了解程度有所不同。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提供足够的实践机会,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实践,深入理解蜡染和扎染的制作过程和技巧。
此外,教师应根据学生的不同程度和兴趣,提供差异化的指导和辅导,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四、教学过程:导入教师:大家好!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情趣浓郁能工巧匠》,第4课《蜡染与扎染》。
请问,你们知道蜡染和扎染是什么吗?对这两种工艺你们有什么了解?学生:(思考一会儿)蜡染和扎染应该是一种手工艺制作吧,通过染料和特殊的技法制作出漂亮的花纹。
教师:很好!蜡染和扎染确实是一种手工艺制作,它们在我们的传统文化中有着重要的地位。
接下来,我会给大家介绍一些蜡染和扎染的知识。
呈现与讨论教师:首先,我将通过图片和视频来展示一些蜡染和扎染的作品,让我们一起欣赏一下。
(教师展示蜡染和扎染的图片和视频)教师:你们看到了吗?这些作品色彩鲜艳,图案精美。
蜡染和扎染是一种将染料添加到织物上的技术,通过特定的方法使染料只渗透到某些部分,创造出独特的花纹和图案。
你们觉得它们有什么特点和区别呢?学生:蜡染和扎染都是手工制作的,但是蜡染是通过涂蜡的方式保护织物上的某些部分不被染料渗透,而扎染是通过绑扎织物的方式限制染料的渗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蜡染与扎染》教案02
《蜡染与扎染》教案
教材分析
蜡染和扎染是我国优秀的民族民间工艺,不仅历史悠久,而且有着丰富的民族文化内涵,其质朴而有个性的形象与设计表现了少数民族同胞的创造智慧。
了解蜡染与扎染的起源历史,欣赏优秀蜡染、扎染艺术品,掌握蜡、扎染的制作方法与步骤,这是学生在本课中要掌握的知识与技能。
但课本中文字说明较少,图片也不多。
蜡染扎染的的制作方法与步骤课本都有介绍,课堂上让学生在动手制作的过程中掌握方法并体验蜡染、扎染的魅力与乐趣,为了更好的让学生了解蜡染感受蜡染体验蜡染并热爱蜡染,尊重热爱传承优秀的民族民间工艺,并培养民族自豪与自信,教师应通过网络查阅更多知识进行补充,如蜡染扎染在生活中的使用等。
教学设计
首先了解学生在小学中有无接触过蜡染,同时课前布置学生自学,有条件的上网查阅资料,教学生怎样浏览掌握知识,在上课的时候让学生评述,老师可归纳补充引导等。
初一年级的学生已有能力通过自学掌握一定知识,课堂上再通过合作学习吸收不了解的知识。
鉴于蜡染制作的工具材料难找,学生没有条件进行尝试,因此本课学生只能观看教师演示,并花较多时间用于蜡染艺术品的欣赏。
为了达至教学目标更好的完成教学任务,本课采用多媒体进行辅助教学,教师通过网络查阅资料制作课件,课件分为教师演示、蜡染介绍、工具材料、蜡染制作、贵州蜡染、作业要求六个模块。
教学目标
使学生了解蜡染的历史渊源、制作方法与过程以及蜡染在生活中的使用,通过欣赏蜡染艺术作品感受蜡染魅力并了解民族文化,提高学生审美鉴赏能力,尊重热爱传承民族传统艺术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
蜡染欣赏与制作方法。
教学过程
1、引入部分,观看一段视频后,老师提问,“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喜欢穿漂亮有品位的衣服是人之共性,刚才欣赏视频中,在一些人的服装中有一种服装很特别,你们注意到了吗,
2、老师拿出一件蜡染T恤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一件什么样的衣服,是什么样的图案,……”
3、教师演示蜡染制作方法,,(绷白棉布,小钢碟熔蜡,毛笔描画,揉布搓布,涂色),提出问题与学生互动。
(用时十分钟)
、观看课件欣赏并进行评述 4
(1)了解蜡染起源历史,分析工具与材料特点,与刚才教师的演示进行对比,指出不同并分析。
(2)欣赏蜡染艺术品,了解题材、构图、冰纹等特点。
(3)播放贵州蜡染视频,欣赏传统的蜡染制作,进一步感受精湛的民族民间工艺,体悟蜡染的魅力,加深印象。
(用时十五分钟)
5、课堂师生互动交流十五分钟,蜡染与扎染的对比,蜡染与壮锦的对比,蜡染与丝绸对比,蜡染的继承与发展问题。
6、小结
教学反思
本课通过多媒体辅助教学,学生饶有兴趣的观看视频,对蜡染的了解更深刻。
基本掌握知识点,通过对蜡染艺术品的欣赏以及蜡染在生活中的使用,提高学生的审美鉴赏。
课堂互动中发现学生的课前预习并不充分,回答不了一些问题。
教师的演示效果也不够理想,省掉了脱蜡、漂洗,冰纹少了一点,揉布不够劲怕蜡块掉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