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 - 中国音乐学网
孩子学习成长好网站大全

孩子学习成长好网站大全专业教育:1,中国幼教网2,中国学前教育专业资源库3,清华大学洁华幼儿园/docsn/qhyey/4,成都幼教/5、金苗网/6,中国幼教网幼儿园/preschool/7,汇佳幼儿园/音乐:1,《儿童古典音乐欣赏》/2,虫虫钢琴-钢琴谱列表/newlk.asp3,乐曲精选/4,上海音乐家协会/5,中国乐器网/6,星夜钢琴手/bbs/down_default.asp7,古典音乐网/8,儿童歌曲/gequ9,古典音乐下载/数学:1,快乐数学家园/m/klsx2,中小学数学网/英语:1,English-time /2,stories /Sbody.html3,Welcome to the wonderful world /portal/flash/player.asp 4,新贝少儿英语/5,迪士尼英语儿歌/audition/disney/disney.stm6,新知堂剑桥少儿英语/7,SNOOPY /8,儿童英语星空/index/CP/9,Do2learn /10,BBC-Cbeebies /cbeebies/tweenies/11,KSconnection /home.cfm12,新知堂少儿英语/eschool/class/index.htm13,快乐英语/14,英语直通车/gb/home/15,另一个天线宝宝/teletubbies/hints/outside.html16,天线宝宝/cbeebies/ teletubbies/17,YAHOO /play/chuchon1.html18,外研社儿童英语/19,Disneyonline /home/today/index.html20,Disneychina /围棋:1,上海棋院/2,棋圣道场-TOM围棋/study/novel/novel.htm3,双龙棋胜/4,弈城围棋网/阅读:1,儿童故事/gushi/2,名著英汉对照/study/novel/novel.htm3,亲亲孩子讲故事.hk/story_telling/4,哈利波特/5,童心世界-儿童文学/child/index.asp6,郑渊洁/7,童话网/index.htm8,弈阳儿童教育网/9,免费书城/10,上下五千年/book/e/h/sx5000/index.html 11,红楼梦/library/lbtj/hlm/12,安徒生童话/qianyue/bytyl/gs1.htm13,时代书城---童话/book/new/e/zgws/index.html 14,书城---儿童小说,文学/book/e/其他:1,生物谷/popular/plant/2,野生动物网/Index.htm3,中国科普博览/gb/index.html4,益智游戏/online综合:1,中国幼教2,儿童歌曲/gequ3,有声读物/4,卡卡乐园/5,千源网/6,童软世界/Index.html7洪恩在线/art/gdyy/index5.htm9,育儿论坛10,儿童/child.htm11,儿童与健康/index.asp12,家长中心/GENEARCH/index.asp13,宝贝公社/index.asp14,新东方学校论坛/15,学前教育网/16,素质教育视频学习网/index.asp17,旺旺网育儿论坛/baby/archiver/?fid-21-page-2.html 18,小草春生网/19,新东方教育/20,丫丫家庭社区http://bbs.61.fm/21,致学儿童教育网/26,小贝壳精品童书网/27,子扬妈妈书友会/28,小蕃薯搜寻引擎/29,网路学校/30,童趣网/main/index.asp31,育心园-儿童读经网站/main/32,亲子活动网/33,齐鲁石化信息亲子乐园http://218.57.200.19/qz/34,儿童反斗城/kids/index.htm35,小螺号卡通村/xao/index.htm36,飞天互动学园/37,魔方大厦/38,WAWAYAYA /39,奇奇玩儿童软件/40,乐友网站---儿童中心/child/41,国立海洋生物博物馆.tw/42,心智模式导向.tw/43,网路学校/44,声音/45,CDC少儿成长卡/46,中国虎娃网/47,世纪早教论坛/bbs/index.asp49,Qbaobao亲子乐园/50,聪明宝宝/index.htm51,吉的堡/小学:1,小学资源网论坛/2,小学科学课程网/Index.html3,语文教学资源网/10,成语查询/cheng/index.asp?page=011,中小学作文选/xsw/shu/index1.htm 12,人民教育出版社/index.htm0-3岁:1,儿童博客网。
史前礼乐制度雏形探源

中国音乐学(季刊)2007年第3期MUSICOLOGY IN CHINA王清雷Wan g Qin g -lei史前礼乐制度雏形探源Research of The Ceremon y and Ritual S y stem of Ancient Music摘要:礼乐制度,一般认为是西周初期产生的一种社会等级制度的专称,它对其后近三千年的中国社会及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先秦文献中,周礼、殷礼、夏礼以及夏前的虞礼等名词频繁出现。
那么礼乐制度是否在史前时期就已萌芽了呢?笔者试图以目前考古发现的史前礼乐器为基础,结合文献史料,从音乐考古学角度对史前时期的礼乐制度作初步考察。
关键词:史前;礼乐制度;礼乐中图分类号:J609.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0042(2007)03-0070-13收稿日期:2007-03-08作者简介:王清雷(1975-),男,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助理研究员(北京100029)。
引言礼乐制度一般被认为是西周初期产生的一种社会等级制度的专称,所谓 周公制礼作乐 者是也。
而夏、商以及史前时期还没有 礼乐制度 一说。
不过,从先秦文献来看,礼乐制度的涵义似乎没有这么狭隘。
先秦文献中频繁出现周礼、殷礼、夏礼以及夏前的虞礼等名词。
如 史记 五帝本纪 载: 禹践天子位,尧子丹朱、舜子商均皆有疆土,以奉先祀,服其服,礼乐如之,以客见天子。
([西汉]司马迁1959:44) 世本 作篇 云: 伏羲制以俪皮嫁娶之礼 。
礼记 乐记 又载: 五帝殊时,不相沿乐;三代异世,不相袭礼。
在 管子 封禅 、 史记 封禅书 中还记载了虞夏之前的无怀氏、伏羲、神农、炎帝、黄帝、颛顼、帝喾、尧、舜的封禅之礼。
尚书 中虞、夏书也将礼的起源追溯到五帝时代的虞礼。
如此说来,礼乐制度在夏代之前的五帝时期就已产生。
如果文献记载不误,所谓的礼乐制度似可作广义解,其并非特指西周的礼乐制度,还可包括 夏礼 、 殷礼 ,还有史前的 礼 。
各大乐谱网站汇总

各大乐谱网站汇总人人网校内 - 浏览日志 - [怕自己找不到了才发的]各大乐谱网站汇总。
最近使用日志相册分享胡莱旅馆开心农场品牌专区 VIP会员服务人人餐厅状态本草仙目投票留言好友买卖礼物照片美容工坊论坛电影欢乐卡片说吧班级抢车位超级大亨全部应用 ?管理我的应用浏览更多应用隐私设置帐户设置应用设置资料编辑搜索同学搜索同事高级搜索默认表情阿狸囧囧熊对不起,该表情为VIP专属留言表情,开通VIP 即可尽情享用。
立即开通首页个人主页装扮好友应用游戏站内信VIP充值邀请设置退出搜索周博瀛 Jodie的日志返回周博瀛 Jodie的日志列表返回周博瀛 Jodie的个人主页较新一篇 / 较旧一篇共73篇日志分享中国乐谱网5 m& ?/ KP0 E4 } 9 Z/ @- y8 ?# D. W" c: D6 h1 @[怕自己找不到了才发的]各大乐谱网站汇总。
2009-11-25 22:47 | (分类:默认分类) 中国乐谱网5 m& ?/ K P0 E4 } 9 Z/ @- y8 ?# D. W" c: D6 h1 @ 流沙音乐论坛6 K4 s9 A, v& _+ D; `/ G* o9 A1 d( x. k2 p5 A星夜钢琴网- b6 P% {$ W+ g/ k5 q* V* f7 l, Y+ Q古典音樂樂譜下載 , P! ~( O2 |( k# h8 C1 [/ p9 L; I" i4 B9 k; P9 S* G' z提供卡通影片樂譜供大家下載: \, p+ x+ t)Q5 j2 S( l3 W E! t- B# N: \/ o: g有很多中西樂曲的樂譜3 o3 `; O# L% H3 j2 `& E- Z& S1 Y/ d流行钢琴网' i% j6 r; j1 k7 |' j1 T' ^3 Z& d: G, a! m0 R# T: `+ }3 g% F( n谱乐联盟2 t! p _9 {# _: {6s& ~/ a1 |3 ~8 O; ]% u. Z9 _) ~3 U k* Z中国音乐网, y4 U+ O1 V- j X5 `- Y4 Y) X* {) K4 b, H' h% l 月光钢琴网,很不错的网站' i" X2 W* `' u8 G! A- o7 m0 L, f m1 N9 Y* s- z 爱琴钢琴网! q" Z7 i* ~. w/ MF1 P+ {4 t; T% b% [% y大众乐谱# t# p3 o Q D0 t0 I) M/ e! {5 `) J, R, e" R* ~; o$ o i 虫虫钢琴网&W1 D/ v! P! n( g( m( ^# V4 C6 q: n) n2 \- r4 @7 W0 h乐谱下载专业搜谱. ^. i7 m3 ?2 b7 C7 J + [- _' R0 f0 o5 r- t8 B中国陶埙网----常用乐谱下载: t7 q6 w$ J$ ?0 C# g& v~4 A0 a2 m3 \, m1 J3 U3 K4 B' b1 ]古曲网; Q, Y" i$ U( ^4 k+ j( l( X1 V, J+ h- E' H* J, N英文网站, 所以需要知道曲名或者作曲家名字2@8 E) u+ _5 |4 Y/ N9 G9 P+ |$ g * L, j5 F' b) T2 f9 a7 H' W: | 中国专业音乐网/ m0 C- ?3 v6 Z! d& J2 O7 C' g" \8 D3 H3 P( O6 R日本的乐谱下载网站$ p9 e$ ^; V! r" b- u1 I/ f8 `: a) F: V# u- t% {: M英文网站7 |; X: ~5 U- g4 m& R& ^5 { }% P" l* o# o, z) r: F: E# z+ D- K2 m- Z天文乐谱基地* o, W; h* Z1 j* w8 J# `" }- ]# v. r中国音乐学网e缪斯论坛& y- s3 A; d0 r7 \" ~+ r* H* |; ^: Q, o m) E- x/ s- z7 c+ U& {有很多不错的介绍附乐谱下载唐哲钢琴俱乐部2 `5 J$ j+ Z- @2 H# V0 R4 m: B: ?% L J" |吉他8 x1 e' B7 v% S, M# B+ }; B; N1 `9 m 不错的英文乐谱搜索网站# B# v$ \. j& L' Y2 Y& ^9 A8 k. j 专门出售音乐书籍、唱片、影碟、软件和乐谱等的网上书店9 }4 J7 t" ^1 p, q O" o k. d) e5 F8 s6 d: Q内容丰富的古典音乐midi文件网站,可免费下载或在线收" z. ?" }* k6 N$ Y+ h+ b9 Y听,按作品风格或作曲家姓名分类浏览。
教育部关于印发《全国普通高等学校音乐学(教师教育)本科专业课程指导方案》的通知

教育部关于印发《全国普通高等学校音乐学(教师教育)本科专业课程指导方案》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教育部•【公布日期】2004.12.29•【文号】教体艺[2004]12号•【施行日期】2004.12.29•【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教师队伍建设正文教育部关于印发《全国普通高等学校音乐学(教师教育)本科专业课程指导方案》的通知(教体艺[2004]12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为全面贯彻教育方针,认真落实《学校艺术教育工作规程》,进一步深化高校音乐学(教师教育)本科专业的改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培养适应学校音乐教育需要的高素质人才,我部委托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重点课题“中小学音乐教育发展与高师音乐教育专业教育教学改革”课题组研制《全国普通高等学校音乐学(教师教育)本科专业课程指导方案》(以下简称《课程方案》)。
课题组在对国内外普通高校音乐学(教师教育)本科专业教育教学情况进行广泛调查研究和深入分析论证的基础上,根据音乐学(教师教育)本科专业改革与发展的需要,起草了《课程方案》。
现将经广泛征求意见和我部艺术教育委员会审议后修订的《课程方案》和《课程方案》说明印发给你们,《课程方案》从2005年秋季开始在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含综合大学、师范院校、艺术院校)音乐学(教师教育)本科专业中实施。
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和有关高校要加强对实施工作的领导,及时总结经验,对《课程方案》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要认真研究解决,并将有关意见和建议及时告我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
请将本通知转发给本地区设有音乐学(教师教育)本科专业点的所有普通高等学校。
二00四年十二月二十九日附件:1.全国普通高等学校音乐学(教师教育)本科专业课程指导方案2.《全国普通高等学校音乐学(教师教育)本科专业课程指导方案》说明附件1:全国普通高等学校音乐学(教师教育)本科专业课程指导方案一、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音乐教育基础理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具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一定教育教学研究能力的高素质的音乐教育工作者。
2000-2019中国近现代音乐史学研究综述

2000-2019中国近现代音乐史学研究综述1. 引言1.1 背景介绍2000-2019年间,中国近现代音乐史学研究取得了显著的进展。
在这段时间里,中国音乐产业经历了巨大的发展和变革,传统音乐与现代音乐相互融合,地方性音乐与全球化音乐相互碰撞,网络音乐的兴起和影视音乐的发展为中国音乐史增添了新的篇章。
这些变化不仅影响着中国音乐产业的发展,也深刻影响着中国音乐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2000年以来,中国音乐产业蓬勃发展,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成为主要趋势,音乐市场规模不断扩大,音乐消费模式不断升级,音乐产业生态持续优化。
中国流行音乐经历了多次演变,从摇滚乐、流行乐到嘻哈音乐,不断吸纳外部音乐元素,创造出具有中国特色的流行音乐风格。
地方性音乐也在现代性的影响下发生了转变,传统音乐与流行音乐的交融使得地方性音乐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网络音乐的崛起给中国音乐产业带来了全新的发展机遇,各种音乐平台和社交媒体成为音乐人推广作品、建立粉丝群体的重要渠道,推动了音乐创作、演出、营销等各个环节的创新。
影视音乐作为音乐产业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在这段时间内也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众多优秀的影视音乐作品涌现,为中国音乐史的发展贡献着独特的价值和魅力。
1.2 研究目的近年来,中国的音乐产业发展迅速,各种音乐流派和风格层出不穷,音乐市场日益繁荣。
对于这一时期中国近现代音乐发展的研究仍然相对不足。
本文旨在通过对2000-2019年中国近现代音乐史的学术研究进行综述,深入分析中国音乐产业的发展和变革情况,探讨中国流行音乐的演变趋势,以及地方性音乐与现代性的碰撞所带来的影响。
通过对网络音乐的崛起和影视音乐的发展进行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中国音乐产业的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
本文旨在为中国近现代音乐史学研究提供一份全面的综述,为今后相关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促进中国音乐产业的健康发展和文化传承。
1.3 文献综述近年来,中国近现代音乐史学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各种学术论文、专著和研究报告层出不穷。
中国音乐网站现况分析

@港航论坛2006年第1期中国音乐网站现况分析王会(中国传媒大学影视艺术学院,北京100024)摘要:21世纪网络的发展给社会生活带来了许多新现象和新问题,也为音乐传播带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
本文从音乐网站在社会传播中的现状出发,指出网络在音乐传播中存在的问题,并进一步从受众、传播媒介、把关人和法律建设等角度分析问题背后的原因。
关键词:传播载体;媒介;音乐网站;受众群体;把关人;大众音乐传播中图分类号:G206.2 文献标识码:A音乐自其诞生之日起,便与传播结下了不解之缘。
从我国古代战国时的韩娥“过雍门鬻歌假食”,到宋代民间音乐的演出场所“瓦舍”与“勾栏”的繁华;从我国现存最古老的曲谱《碣石调·幽兰》所使用的“文字谱”传播,到现在我们普遍使用的西方“五线谱”记谱法;从18世纪末西方贵族们到音乐厅观赏莫扎特的歌剧,到我们今天在电视前就能收看到维也纳新年音乐会:我们可以看到,随着科技的进步和传播载体——媒介的发展,音乐的传播方式更加丰富,手段也越加多样化。
如今,随着因特网技术的崛起,网络成为音乐传播的又一载体。
据2005年1月19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的第十五次调查报告显示:截止到2004年12月31日,中国网民总数已达到9400万;上网计算机达到4160万台,CN下注册的域名数、网站数分别达到43万和66.9万,分别比半年前增长了5万和4.3万。
各类专门音乐网站的建立,为音乐传播搭建了一个个简易的平台。
我们先来比较一下几种常见音乐传播媒体的区别(见表1)。
表1几种常见音乐传播媒体的区别从表1中我们可以看到,在传播形式、内容和速度广度方面,网络媒体在音乐传播中确实有着独特的优势,因而倍受音乐传播的青睐。
但是,优势是否等于实力呢?作为网络传播单位的各个音乐网站,是否真正担负起了音乐传播的责任?事实未必如此。
本文将从音乐网站在传播中的现状出发,指出网络在音乐传播中存在的问题,并进一步分析问题背后的原因所在。
219514553_对《“同均三宫”的理论价值与实践意义》中若干问题的讨论

齐鲁艺苑㊀山东艺术学院学报㊀2023年第3期总第192期QILUREALMOFARTS(JournalofShandongUniversityofArts)doi:10.3969/j.issn.1002-2236.2023.03.001对‘ 同均三宫 的理论价值与实践意义“中若干问题的讨论蒲亨建(华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广东㊀广州㊀510631)㊀㊀摘㊀要:崔宪2021年发表的‘ 同均三宫 的理论价值与实践意义“一文,在对同均三宫的历史来源㊁同均三宫的理论内涵㊁同均三宫的理论意义㊁同均三宫的新例证等方面的理解上存在诸多偏差与失误㊂本文择其一些较为明显的问题进行讨论,以期对 同均三宫 理论之正误曲直获得更进一步的全面认识㊂关键词:同均三宫;历史来源;理论内涵;问题讨论中图分类号:J612.1㊀㊀文献标识码:A㊀㊀文章编号:1002-2236(2023)03-0004-07㊀㊀崔宪在‘中国音乐学“2021年第2期发表‘ 同均三宫 的理论价值与实践意义“一文(下称 崔文 ),洋洋2万余言,分 同均三宫的历史来源 (4节)㊁ 同均三宫的理论内涵 (6节)㊁ 同均三宫的理论意义 (7节)㊁ 同均三宫的新例证 (6节)4章,应该囊括了他对 同均三宫 理论的全副理解㊂崔文头绪繁多,枝蔓丛生,难以就其诸多细节问题一一纠缠,仅就其中暴露出的一些主要问题提出我的分析㊂一㊁ 同均三宫的历史来源 中的问题其 1 , 均 调 相通 ㊂崔文:最早出现在文献中的 均 ,是在‘国语㊃周语下“中的 律所以立均出度也 这句话中㊂三国韦昭解释 均 为: 均者,均钟木,长七尺,有弦系之以均钟者㊂ 黄先生以 均 作为 七律 的依据,即来自于此㊂ 均 既可以是调钟用的 均钟木 ,又可以作为 调整音高 动作㊂根据 立均 的需要即成 七律 ㊂[1]分析:崔文所说的 黄先生以 均 作为 七律 的依据,即来自于此 的看法,来自黄翔鹏先生的‘均钟考 曾侯乙墓五弦器研究(上)“一文㊂然而,‘均钟考“的说法却是这样的:至此,我们对于均钟在形制上的需求,已经有了下列一些较前略进一步的理解:2.形体狭长,或可张有五弦㊁六弦(?)㊂根据已知的情况,我们已可作下列讨论:1.这一具五弦器的面板宽度是5 5 7cm,张五条弦,弦距在0 9 1 1cm之间㊂ [2]黄先生认为均钟 或可张有五弦㊁六弦 ,最后确认是五弦,并没有说张有七弦㊂因此,崔文将这种 五弦器 视为 均 作为 七律 的依据 ,显然是对不上号的㊂崔文:有着一定的相对音高关系的一组乐音称为 调 ,这便是名词性质的 调 ㊂均 引申作名词 (其)另一义项则与 调 的名词词义同,也是指 均(动词) 成的一组有一定相对音高关系的乐音列㊂ 均 所指代的这个乐音列,与 七律 相联系㊂ [3]分析: 调 既然是 相对音高关系 的一组乐音,如何跟绝对音高的 均 相通呢?按崔文的说㊃4㊃收稿日期:2023-02-10作者简介:蒲亨建,男,华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音乐形态学㊂对‘ 同均三宫 的理论价值与实践意义“中若干问题的讨论/蒲亨建法,把相对音高关系的一组音放在某个绝对音高的位置上就叫 均 调 相通,这是说不通的㊂这就好比大调与小调不相通,是因为两者在相对音高的内在结构关系上不同,这才是本质性的差别;哪怕把两者都放在同一个高度上,一个是C大调,一个是c小调,本质上仍然不相通 我们不能因为看见C大调,就说C调与大调相通;要说相通,只能说和声大调与自然大调相通或旋律大调与和声大调相通 因为前者只是在后者的基础上稍作结构变化,两者在相对音高的内在结构关系上大体一致,是一个道理㊂其 2 , 均 宫 相等 ㊂崔文:在古代文献中,均和宫意思相等,与均㊁调的意思也基本一致㊂‘国语㊃周语下“有 夫宫,音之主也 的表述,意思是说 宫 是 音主 ㊂音,与今天的 音阶 意思相近㊂ [4]分析:崔文引用的古代文献,未见有 均和宫相等 的意思㊂ 夫宫,音之主也 说的是宫音是音阶的 首音 ,也不等于就是音阶㊂关键问题更在于:在同均三宫理论描述中,均㊁宫㊁调是3个不同的层次,三者何以相等?二㊁ 同均三宫的理论内涵 中的问题崔文:中国传统音乐存在3种音阶形式是一个客观事实㊂[5]分析:崔文在该章开头就抛出了这句话,但不作任何解释,而是加了这样一个注释: 正声音阶亦称古音阶㊁雅乐音阶,下徵音阶亦称新音阶㊁清乐音阶,清商音阶亦称俗乐音阶㊁燕乐音阶㊂ [6]显而易见,这个注释只是罗列了3种音阶的名称,跟 客观事实 显然不是一回事,并不能用以证明客观事实的存在㊂我很难想出用何物来比喻他的这个说法㊂比如看见天上飞着一个东西,给它命名为飞碟,最后却发现它不是飞碟,这个命名就是错的㊂但这个比喻仍不十分恰当,为什么呢?因为3种音阶本身是否存在都成问题(等于天上有没有一个东西在飞都是个疑问) 这正是长期争论悬而未决的问题,3个名称就能证明它的存在么?关于3种音阶的名称,我们早就耳熟能详,故该注释并无意义㊂早在1998年荣世生的‘论我国传统的三种七声音阶形式 兼评 传统七声音阶三分说证伪问题的提出⓪“一文中就有过与崔文相似的说法㊂我在‘中国传统七声音阶说否证“一文中已作出回应: 这类文字描述,我们早已耳熟能详,并不新鲜㊂它既非物证,亦无论证, 恐怕不足为凭㊂ [7]我在‘传统七声音阶三分说证伪问题的提出“①中业已指出:听信 古已有之 的传言而不作辨证,难以服人㊂其 2 ,同均三宫与正声选择㊂崔文:在编写‘中国传统乐理基础教程“时, 对同均三宫正声选择的作用我们这样写道: 由于中国传统音乐的音调结构,以 正声为主,变声为辅 ,故在同均三宫理论中,由于五个 音阶的骨干音 (五正声)的三次转移,使(相同)七音产生了三次被选择的可能㊂[8]分析:同均三宫理论中的 三宫 划分,是在对其上一层的 均 未作出结构定性的前提下做出的㊂但一当我们发现 均 的内在结构的规定性后, 三宫 划分 即3次五正声的转移就不成立了㊂我在‘ 同均三宫 再辨“一文中就已指出:事实正是,在赵宋光的文章中, 均 的乐学逻辑结构 这个重要关节被隐去了, 均 的重中之重就只被淡化为 暂用音律 ㊂显然,童先生对 均 的关注重心在其乐学结构关系上,这便与赵先生迥异其趣㊂ [9] 均 的这个乐学逻辑结构,就是我发现的以商为中心的五度链结构㊂②童忠良先生在以商核为中㊃5㊃①②参见:蒲亨建.传统七声音阶三分说证伪问题的提出[J].音乐艺术(上海音乐学院学报),1990,(4)㊂最早见于我的:宫音音主观念的乐律学悖论[J].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1993,(3);五度相生律之内在过程与结构本质新探[J].音乐学习与研究,1994,(1);乐学与律学关系中的一个疑问 以五度相生原理为例[J].中国音乐学,1994,(3)㊂㊀齐鲁艺苑㊀山东艺术学院学报㊀2023年第3期总第192期心的 均 的描述中也采纳了这个结构①㊂也就是说,在最基础结构的 均 中,已经出现了各个音之间恒定的逻辑关系,下一层的 三宫 转移 即逻辑转换便不成立了㊂这种 均 的五度链乐学结构关系,早在‘旧五代史㊃乐志二“中就有明确阐述: 十二律中,旋用七声为均,为均之主者,宫也,徵㊁商㊁羽㊁角㊁变宫㊁变徵次焉㊂ [10](P1374)其 宫㊁徵㊁商㊁羽㊁角㊁变宫㊁变徵 就是一种五度链的排列,其中已经呈现了各音之间的乐学逻辑关系㊂差别仅仅在于:古代所论之 均 ,是以宫为起点的上行相生逻辑,按新的发现,是以商为起点的双向相生逻辑㊂其 4 , 同均三宫与调式本质 ㊂崔文:对同均三宫中存在15种调式和180调(式)的结构关系,有学者认为其中存在着调式重叠现象,实际调式不可能有这么多㊂如果按 固定唱名 来理解,的确有重叠的 调式 ㊂但要按 首调 或者说按调式的本质来看,所谓重叠只是假象㊂原因是被固定唱名迷惑了㊂试想,如果能把固定唱名当成 调式 来理解,那是不是会把用 C大调 作为固定唱名演唱的12个调,都理解为一个 C调 了呢?如果可以,岂不是在12个半音上可以构成的所有 调 ,都变成一个 C调 了呢?肯定不是!所以,这个看法显然是错误的![11]分析:所谓调式重叠,指的是不同调式在结构关系上的重叠,跟崔文说的唱名毫不相关㊂举例来说,‘高楼万丈平地起“这首民歌如果判定为清商音阶徵调式,其音级顺序是:徵㊁羽㊁闰㊁宫㊁商㊁角㊁清角㊁徵,调式结构是 一全一半三全一半一全 ;如果判定为新音阶商调式,其音级顺序是:商㊁角㊁清角㊁徵㊁羽㊁变宫㊁宫㊁商,调式结构同样是 一全一半三全一半一全 ㊂此谓调式重叠㊂这种现象的出现,正是中国三种七声音阶(三宫)说饱受诟病的关键原因所在㊂其 5 , 同均三宫与清商音阶 ㊂崔文:将陕西 清商音阶徵调式 ( 苦音 音调)改为 下徵音阶商调式 ,在律学关系上,如李武华先生所言,将前者偏高的 fa si 两音都做了 还原 处理,成为后者的 do fa ,这两个音的还原,多少会失去原来民歌的风格特色㊂在20世纪70年代由民歌改编的小提琴齐奏曲‘山丹丹开花红艳艳“即做如此处理,亦如景蔚岗所言,有悖于当地人的音乐听觉感受,变成了另一种风格㊂[12]分析:音阶问题,从本质上说并不是律学问题而是乐学问题,也就是说,律学的微妙音分差并不是区分不同音阶的关键依据,甚至根本就不能成为区分不同音阶的依据㊂因为从根本上说,3种音阶的差别,实质上就是乐学结构关系的差别,跟所谓音律差异无关㊂黄翔鹏先生提出的 同均三宫 理论,即是一种乐学理论而非律学理论㊂举例来说,大调音阶无论用的是纯律㊁五度相生律还是十二平均律,都是大调音阶,其音阶的本质属性并不因为律制的改变而改变一样㊂同样道理,偏高的 fa si (即微升fa㊁微降si)还原后应该是原位的 fa si ,而不是他所表述的还原成了 do fa ,也只是一种细微的音分差异,并不能以此区分不同的音阶㊂他为什么说偏高的 fa si 还原后就成了 do fa 呢?看来他真正想表达的并不是李武华说的律学差异,而是另一个意思:清商音阶里面的 fa si 在新音阶里面成了 do fa ,这样一来,就 亦如景蔚岗所言,有悖于当地人的音乐听觉感受,变成了另一种风格 ㊂黄翔鹏先生也早有过这样的说法㊂我在1996年发表的‘关于 同均三宫 的两个问题“一文中曾谈到黄先生提出的由 听觉感受 所产生的所谓 风格差异 现象,道: 黄翔鹏先生的第二个证明是感觉证明㊂他认为‘交响“将‘醉平“记成了完全是自然音级的新音阶, 这样就把原有风格扭曲了 ㊂ [13]另外,他感觉如果把‘满江红“记成㊃6㊃①参见:童忠良.商核论 兼论中西乐学调关系若干问题的比较[J].音乐研究,1995,(1);童忠良.正声论[J].中国音乐学,1998,(4)㊂对‘ 同均三宫 的理论价值与实践意义“中若干问题的讨论/蒲亨建新音阶背景上的五声,一听就 洋味 了㊂言下之意,上述两首曲调应以古音阶或清商音阶记谱才入耳㊂这样一来,3种七声音阶之说便不言而喻㊁不证自明了㊂我的分析是:客观上就是这样一个旋律㊁一种音响结构,怎么会仅仅因为记谱的不同而形成感觉的变化呢?既然音乐本身并没有变化(因为它的确没有变化,而且是地地道道的中国的东西),这些 扭曲 感㊁ 洋味 感是怎么产生的呢?我看恐怕就只能在我们自己的主观上找原因了㊂在我看来,这实际上是我们头脑中的3种音阶观念在打架,是我们自己在跟自己过不去㊂具言之,所谓 扭曲 洋味 ,不过是我们在唱名上的不习惯而已,就像用首调唱名法与固定唱名法所感觉的 差异 一样,这与音乐本身的性质㊁特征不是一回事㊂唱名的变异,并不能决定音乐风格的变异㊂可以想象,如果没有古音阶㊁清商音阶唱名的思维定势作祟,我们对上述自然音级记谱还会感到别扭吗?举例来说,D大调旋律用固定唱名并不会改变其D大调属性而发生风格变异,是一个道理㊂显然:音阶的确认,应取决于音关系的内在组织结构,而不应摇摆于外在的唱名变异上㊂崔文:景蔚岗先生在 同均三宫 专题研讨会上,也明确提出了自己的意见:晋陕地区的民歌中以清商音阶徵调式为主,这是客观存在的事实㊂其基本特征,是清商音阶中不用或极少用角音mi,而偏高的降si音和偏高的fa音,是音阶中通常不可缺少的两个重要音㊂并以黄先生1982年就关注到晋陕古调中的这一特征,与春秋中晚期编钟音列缺角音有渊源关系进行了比较,认为原本清商音阶徵调式的民歌,被人误记成羽调式或商调式,都有悖于当地人的音乐听觉感受,在乐学理论上也得不到合理的解释㊂[14]分析:在该会议上我作了专题发言,并对景蔚岗的说法谈了我的不同看法:晋陕地区的民歌并非以清商音阶徵调式为主㊂比如典型的陕北民歌‘山丹丹开花红艳艳“就是清乐音阶商调式;另一典型的陕北民歌‘高楼万丈平地起“到底该记成清商音阶徵调式还是清乐音阶商调式也存在着争论,至今仍然是个悬而未决的问题㊂而景蔚岗认为清商音阶中不用或极少用的角音mi,在清乐音阶里是si这个偏音,偏音比正音用得少或不用很正常㊂另外,其 偏高的降si音和偏高的fa音,是音阶中通常不可缺少的两个重要音 这个说法并无实际意义㊂因为岂止fa与si,七声中缺少任何一个音就不称其为七声音阶了㊂如果说fa㊁si是重要音,五正声难道不是更重要的音?其 6 , 同均三宫与八十四调 ㊂崔文:八十四调在‘隋书“中被记载后,即成为后世文献的重要音乐理论之一㊂其立论即建立在 变声可立调 的基础上㊂ 变声可立调 和 变声不可立调 ,是宋代文献对 变声 的两种不同表述㊂从表面上看,两种表述相反而对立㊂但是,从实质上看,两种表述又是互不矛盾的㊂‘隋书㊃音乐志“载:郑译说 每宫须立七调 ,意即 变徵 变宫 变可立调㊂‘宋史㊃乐六“载: ‘变声篇“曰: 变声非正声,故不为调㊂ 说的是 变声 不为调 ㊂ [15]分析:一种说法是变声(偏音)不可立调,一种说法是变声可立调,怎么能认为这两种说法是互不矛盾的呢?亦即:八十四调将变声纳入立调范畴,只是一种纯理论框架,在具体实践中,将变声(偏音)作为调式主音是基本上(如果不是完全的话)不成立的,这已经是传统音乐学界的共识㊂崔文:将同均三宫与 八十四调 理论相比对,提出二者相联系的理论框架,并将这个理论框架用音乐实例填充,展示中国与欧洲 二十四大小调 不同的 调性天地 ㊂这个理论框架能够成立,正是同均三宫的理论作用㊂[16]分析:同均三宫与八十四调有什么联系?在我看来,同均三宫的理论 精髓 就是在十二律与五个调式之间插进了 三宫 (3种音阶),即12ˑ3ˑ5=㊃7㊃㊀齐鲁艺苑㊀山东艺术学院学报㊀2023年第3期总第192期180㊂而八十四调里面根本就没有三宫(3种音阶)概念,只有十二律与七个调式,即12ˑ7=84㊂两者之间的联系何在?八十四调理论又怎么能证明同均三宫理论?崔文:在‘中国传统音乐一百八十调“的编辑体例中,黄先生将八十四调和一百八十调合编,其关键之处就在于 变声可立调 原则㊂在这一原则背后,仍是由 正变互换 的音乐实践决定的㊂[17]分析:黄先生的一百八十调,是十二均三宫五调相乘,其中根本就没有采纳 变声可立调 原则㊂亦即:其中只有五调,根本就没有用偏音作为主音的情况,否则就是十二均三宫七调相乘,就成了二百五十二调了㊂我完全看不出一百八十调理论跟 变声可立调 的八十四调理论之间究竟有何内在联系㊂两者 合编 ,并不能成为两者 相合 的证据㊂崔文:尽管有学者认为,八十四调都不能成立,一百八十调就更不能成立㊂实际上,在 变声 上 立调 ,可使 一均 能成 三宫 十五调 ,这是从局部到整体的理论逻辑使然㊂同均三宫中的一均㊁三宫㊁十五调,十二均㊁三十六宫㊁一百八十调,是一个完整的宫调体系,也是从中国传统音乐中抽象出来的理论框架㊂[18]分析:理由同上㊂八十四调不能成立,说的是不可能用偏音作为调式主音,因而只有五个调式而非七个调式;一百八十调不能成立,说的是不存在三宫(3种音阶),两者说的是两码事,根本就没有逻辑上的联系㊂ 有学者认为 是哪个学者认为?没有注释,出处不明㊂三㊁ 同均三宫的理论意义 中的问题其 2 ,同均三宫的理论前提㊂崔文:对中国传统音乐的音阶理论,与通常看法认识不同的是,黄先生不但认为 五声 与 七声 是相互补充的关系,反对认为七声由五声发展而来的看法,还认为 越古老的音乐,所用音级越多 有些中国曲调表面是七声,本质是五声是不错的,但因此把所有的七声都按 五声 来理解就不对了 ㊂[19]分析:凭什么说 越古老的音乐,所用音级越多 ?有充足的(哪怕是一两个)例证吗?这个说法显然不符合常识㊂此其一㊂其二,所谓把七声按五声来理解,是指有些旋律中出现的fa或si这两个音,实质上并非fa与si,而应理解为清角为宫或变宫为角的宫音或角音㊂这种合理的做法,并非排除其它含有fa或si的情况的存在㊂我从事传统音乐研究近40年,也从未听说过㊁更未见过有谁把 所有的七声都按五声来理解 的情况发生㊂请问:出处何在?如果没有出处,那么原因就只有一个:在崔文看来,只要有清角为宫或变宫为角的认识,就必然是一种普遍认识 从他的 所有 来看,甚至是一种一个都不落下的定律,如此 逻辑推理 显然无法成立㊂其 4 ,同均三宫与记谱习惯㊂崔文:从某些地方的记谱习惯来说,谱面上所记并非实际演奏㊁演唱的音,是当地音乐工作者的 集体下意识 习惯,不好简单地说 记错了谱 ,因为 按谱所奏 出来的音高并没有产生错误,而只是 谱面 上与其他地方的习惯不同㊂如山西㊁陕西等地的某些剧种或乐种,将实际演奏㊁演唱中的 7 记作 7 ,这在当地人的习惯中并没有认为记错了谱,而是把记做 7 的音,都下意识地按偏高的 7 来演奏㊂理解并认清同均三宫中的三种不同的音阶关系,有利于正确理解和认识这类记谱习惯所包含的内容,也不会轻易否定某种地域性的记谱习惯㊂[20]分析:我早在1998年回应荣世生的文章①中就作出过解释:偏高的7也可以理解为微降7,这个音介于7与7之间,它在 本质上 既可以理解为7,也㊃8㊃①参见:蒲亨建.中国传统七声音阶说否证[J].中国音乐学,1998,(4)㊂对‘ 同均三宫 的理论价值与实践意义“中若干问题的讨论/蒲亨建可以理解为7,崔文所谓据此可以 理解并认清同均三宫中的三种不同的音阶关系 ,想必是指这个音在本质上只能理解成7,这显然是一厢情愿之说㊂四㊁ 同均三宫的新例证 中的问题崔文举了6个例子,以说明 同均三宫 在实践中的客观存在㊂它们分别是:二人台‘出鼓子“㊁‘(双渐)赶苏卿“㊁晋北笙管乐㊁‘华秋苹琵琶谱“西板小曲㊁敦煌乐谱‘品弄Ⅱ“㊁韩庄大曲‘泣颜回“㊂分析:这6个例子,崔文都没有提供具体曲谱音响的解析,完全无法进行验证㊂关于第1例二人台‘出鼓子“,杨善武在1999年发表的‘关于 同均三宫 的论证问题“一文中就对该完整曲谱与实际音响作过全面细致分析,他认为:经聆听音响,发现乐谱在极其关键的偏音音高上判断有误㊂[21]最后得出的看法是:由于作为立论之根本的乐谱出了毛病,在对推论之结果至关重要的偏音判断上出现了失误,因而,原先所作一系列论述及其结论,就不得不重加审视㊂看来,黄先生是把一宫(新音阶)三调(三个 均 )当做七律中的三种音阶了;反过来又从 同均三宫 的概念出发,按照理论上的逻辑,去看待并匡正实际乐调㊂这样做,出现失误那就是不可避免的了![22]以上分析质疑,想必崔宪早已看过,却不知他为何完全不予提及,也没有任何自己的分析,只是引用了赵金虎的这样一段文字:‘出鼓子“,既有古乐,也有今乐㊂它们的结构基础是 每段头部是七声㊁中部是五声,尾部又转至下段(不同宫系)的头部七声,中部五声㊂如此这般地在 同均三宫 的古乐中,在 三均一阶 的今乐中七声与五声不间断地变换着㊂①在这段文字中,只见 同均三宫 的字样,未见 同均三宫 的证据㊂关于第2例‘(双渐)赶苏卿“,崔文也只是引用了路应昆的这样一段文字:‘(双渐)赶苏卿“,是艺人手里传下来的东西,音乐上便是典型的 同均三宫 :全套 一均到底 ,即所有音不出一均,但先后出现三个宫,而且三宫的变化与情绪内容的转换紧密结合,音乐处理很妙 ②在这段文字中,同样只看见 同均三宫 的字样,没有看见 同均三宫 的证据㊂后面的4个例子,大体上是同样的情况㊂其中第4例‘华秋苹琵琶谱“西板小曲,张伯瑜的看法在 同均三宫 的支持者中有一定的代表性㊂他是这样说的:从杨荫浏先生对琵琶品位与音乐之间关系的表述中,实际上已经把同均三宫的问题说清楚了㊂琵琶的D㊁G㊁A三调之间的转调就构成了一个同均三宫的关系㊂所以,同均三宫是在一个同宫系统中改变音阶首音位置产生的三种音阶形式是符合音乐实际的㊂③就是说,他把转调的宫音移位理解成了 三宫 ㊂我早在1990年的‘传统七声音阶三分说证伪问题的提出“一文中就指出了这个现象:能否这样推测,所谓 古音阶 与 清商音阶 之名,实乃新音阶(按:后来我表述为自然七声)最为典型的两种转调形式的曲解或附会?作此理解,则不但可为七声音阶三分说之 必然 或 特殊 性缘由寻得一解,前述何以只此 三宫 的疑点亦可随之涣然冰释了㊂[23]在我看来,对 同均三宫 之虚实真伪的认知,确实需要进行实际乐调的查证㊂先是 查 ,即尽可能全面地搜集过去与现有的乐调(包括音响与记谱);然后是 证 ,即对这些乐调进行科学分析,从而对其音阶属性作出认定㊂这个第二步的 证 即科学分析,尤其重要,它是最终的确证途径㊂因此, 同均三宫 问题,从根本上说是个理论问题㊂但事实上,迄今为止, 同均三宫 支持者的曲谱分析,大都停留于对表层现象的初浅判断,如音㊃9㊃①②③转自:崔宪. 同均三宫 的理论价值与实践意义[J].中国音乐学,2021,(2)㊂转自:崔宪. 同均三宫 的理论价值与实践意义[J].中国音乐学,2021,(2)㊂转自:崔宪. 同均三宫 的理论价值与实践意义[J].中国音乐学,2021,(2)㊂。
国内or国外的有趣、奇葩、实用网站

听听家乡的方言故事(国内)在海外漂泊的朋友们看到这个网站会倍感亲切的,收集来自全国各地的网友上传的方言故事,听不懂不要紧,网站提供各种字幕,就算老外来了也一样明白意思!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国内)这是一个很有爱、很治愈的网站,全球首创24小时多路高清直播大熊猫,全程有直播员跟踪控制摄像头,并用文字来向大家实时解说,同时支持手机应用下载,随时随地看国宝!收录优美图片http://www.topit.me(国内)TOPIT.ME是一个审美品位分享的网站。
如何在浩如烟海的图片中寻找你喜欢的图片?怎样才能找到和你的审美和时尚品位相似的朋友?到底是谁跟我的生活方式很像呢?在TOPIT.ME,这一切都会有个完美的答案。
知乎- 与世界分享你的知识、经验和见解(国内)知乎是一个真实的网络问答社区,社区氛围友好、理性、认真,连接各行各业的精英。
他们分享着彼此的专业知识、经验、见解,为中文互联网源源不断地提供高质量的信息。
songtaste - 用音乐倾听彼此(国内)我们致力于建立公共分享的系统,记录并分析每个人的音乐爱好,自动寻找那些你可能喜欢的歌,计算任何两个用户之间的相似度。
每天你都会发现新的朋友,你们听着同样的音乐,甚至喝着同样的咖啡。
果壳网- 科技有意思(国内)果壳网并不是深奥科研的传播平台,不是冷冰冰的知识,而是对身边的生活进行有意思的科技解读和创造。
除了看电影听音乐玩手机,你也可以尝试在业余时间做一个长腿机器虫,认识更多的星星和路边植物,或者用科学知识去破解网络上的流言。
壹心理- 改变从这里开始(国内)壹心理网是一个纯粹的心理学网站,我们拒绝枯燥、拒绝陈腐,将心理学通过有趣的、多媒体的方式分享给大家,通过心理游戏、心理测试、心理FM、问答、心理课程等方式帮助大家自我成长。
最吃货- 只推荐有爱有品质的休闲美食!/(国内)一切幸福都是从吃开始的,吃,是一种生活;吃货,是一种生活态度;最吃货,是一种生活追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萧 梅
《体验的音乐民族志----以广西壮族“魔仪”音声描写为例》
徐元勇
《论“竖开唱法”和“斜开唱法”歌唱理论体系的中国人文内涵》
刘忠民
《福建闽南地区云霄歌谣研究》
李玉珍、商树利
《二人转音乐中的俗文化特征》
17:50
——
18:10
陈 超
《溱潼会船节仪式音声研究》
汪海元、褚 灏
《20世纪后期二胡音乐创作的多元样式解读》
刘东兴
《南高洛音乐会大曲〈普庵咒〉曲式结构分析》
孟凡玉
《巢湖秧歌现状及保护工作的几点思考》
11:20
——
11:40
孙 凡
《从荆州花鼓戏的生存现状反观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传播》
王誉声
《汉族 55 种调式音阶曲例》
郭德华 李敬民
《一个剧种两个流传地的唱腔音乐比较研究——以豫剧[二八板]音乐的调式结构分析为例》
施 咏
《中国当代“民工歌曲”中的表现主题及其相关社会意义》
阎定文
《祁太秧歌研究》
李安明、黄 富
《从玉溪花灯的创新发展看民间音乐的保护传承》
11:10
——
11:30
杨曦帆
《“藏彝走廊”地区少数民族仪式乐舞研究》
李光明
《“中立音”现象的听觉认知原理研究》
关意宁
《当代陕北民歌曲目研究》
赵建莉
《浅谈睦剧的音乐唱腔》
钱 茸
《方言语音之于中国传统声乐的符号化存在方式》
李微微
《山东柳子戏唱腔五大基本曲牌研究》
孔玲玲
《豫剧着名表演艺术家陈素真与她的〈宇宙锋〉》
09:30
——
09:50
关 杰
《寻找文化支点——从广东梅州客家[香花]仪式音乐说开去》
王 静
《中国宫廷音乐的传播与作用》
丽 娜
《鄂温克族民间音乐现存状况》
田耀农
15:20
——
15:40
杨 晓
《众神毕集:多信仰仪式的音声民族志构成――以香港沙田九约『太平清醮』为例》
沈云芳
《胡登跳“丝弦五重奏”的音乐创作观念及存在价值研究》
薛雷
《区域文化中“拉魂腔”生存状况》
张朵儿
《朱仲禄花儿歌唱艺术初探》
15:40
——
16:00
齐 易、
《河北省邯郸市邯郸县东填池赛戏研究》
岳微
第二会场
(201教室)
第三会场、
(202教室)
第四会场
(303教室)
主持人
杨民康
蓝雪霏
吴学源
张伯瑜
15:00
——
15:20
薛艺兵
《再论祭祀仪式音乐研究中的“两阈结构”模式》
王洪军
《中国传统戏剧自身运动的逻辑探求——我读〈洛地文集?戏剧卷?卷一〉》
张燕丽
《试论晋南地域文化及民间音乐对蒲州梆子的影响》
荣世生
《“感知与理论的契合”——论感性体验在中国传统音乐教学中的意义》
康 玲
《【剪靛花】的流变
——【剪靛花】歌系研究之三》
李 娟
《石首跳三鼓调查报告》来自16:00——16:20
周显宝
杨善武
《关于中国传统音乐基础理论的体系建构》
唐 畅
《论衡阳湘剧的两次分流—一个基于文化人类学的解读》
施 维
《昆山腔、昆腔、昆曲、昆剧概念之辩歧》
7月16日上午
会 场
第一会场
(101教室)
第二会场
(201教室)
第三会场、
(202教室)
第四会场
(303教室)
主持人
薛艺兵
洛 秦
蔡际洲
张振涛
10:10
——
10:30
杨民康
《音乐非物质文化遗产与仪式化展演过程》
王耀华
《关于中国民族音乐“集成后”的思考》
吴学源
《葫芦丝漫谈》
张伯瑜
《论中国当代民族器乐发展中传统音乐思维的丢失》
赵海英
《左权民歌现状调查报告》
7月16日下午B场
日期
会 场
第一会场
(101教室)
第二会场
(201教室)
第三会场、
(202教室)
第四会场
(303教室)
主持人
齐 琨
王耀华
郭树荟
钱 茸
7
月16日
下
午
16:50
——
17:10
罗明辉
《仪式音声民族志研究之方法及意义-从洪朝音乐的考察研究谈起》
洛 秦
《学科架构、规划和愿景——音乐人类学在上海音乐学院的建设和发展》
——
09:10
宁 颖
《现代都市中人与传统文化的互动——以北京西山八大处灵光寺礼舍利塔仪式为例》
王 晡
《从一个美国音乐家的中国古琴缘谈起》
叶明菊
《论藏族民歌声音“造型”及其风格重塑》
鲍文敏
《湖北省荆州市沙市地区立新乡“挑鼓子”白事活动纪实》
09:10
——
09:30
杨 琼
《北京市基督教海淀堂“英语崇拜”仪式模式探讨》
陆小璐
《大型民族交响乐〈华夏之根〉的音乐创作及文化取向》
王 婷
《从票房活动看北京八角鼓的发展》
刘婷婷
《以昆明曲剧的兴衰看地方戏曲的存亡》
16:20
——
16:40
陈华丽
《归元禅寺水陆法会外坛梁皇宝忏仪式及其仪式音乐分析》
王 州
《<外国民族音乐>课程实施过程中的教授策略和学习活动方式》
叶明春
《云南洞经音乐审美观初探》
戎龚停
《高校传统音乐教育策略研究个案》
孙 云
《因境而生 随境而异 ——鼓吹乐文化生态的现代解读》
王学仲
《多元音乐文化理念与传统音乐文化的复兴——由东北大鼓保护工程引发的思考》
17:50
——
18:10
李丽敏
《音乐的魔力——对巫术音乐的民俗学阐释》
于淑梅
《学校音乐教育与民族音乐的传承》
关冰阳
《东北道教音乐研究随札》
(101教室)
第二会场
(201教室)
第三会场、
(202教室)
第四会场
(303教室)
主持人
王义斌
冯志莲
李玉珍
巨奇君
15:00
——
15:20
欧阳亮
《一个人的神坛——“还坛神”艺术传承机制研究》
马希刚
《借鉴、融通与理性期待? —— 基于音乐文化特征的中国传统音乐教学方法思考 》
吴军行
《论高腔》
苏 娟
《青海土族婚礼曲的音乐特征》
11:30
——
11:50
张亚林
《哈尼族“九祭献”及其音乐特征》
高贺杰
《“错位”的认同——从一首歌的认同看当下鄂伦春族文化符号的建构》
郑 思
《廿八都官话民歌探析》
郭树荟
《中国器乐音乐生存现状调查研究之一内蒙古鄂尔多斯伊金霍洛旗纳林夕里乡乌兰敖包村三弦老人纪实》
7月16日下午 A场
日期
会 场
第一会场
(101教室)
张 斌
《山东省济南地区古琴音乐现状及思考》
毕凤岐、李文吟
《吉林黄龙戏音乐及其黄龙府地域文化研究》
7月17日上午A场
会场
时段
第一会场
(101教室)
第二会场
(201教室)
第三会场、
(202教室)
第四会场
(303教室)
刘 红
杨善武
韩 军
樊祖荫
08:10
——
08:30
张振涛
《重构声音》
刘勇
《全世界民族音乐学家,联合起来--------兼论民族音乐学中国学派的形成和学术特点》
10:40
——
11:00
林 宇
《婺源徽剧的传承与现状》
崔学荣
《本土音乐文化进中小学课堂的实践与思考》
张 祎
《传统戏曲曲体的转型:以婺剧乱弹唱腔【三五七】为例》
高 舒
《中外音乐民族志演进与拓展综述》
11:00
——
11:20
杨阳《旅游音乐资源开发与民族传统音乐保护——以临县伞头秧歌为例》
闫永丽、程晖晖
《大平调 ﹒ 梆子腔 ﹒ 古代军乐》
《鲁西南鼓吹乐研究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15:20
——
15:40
齐 琨
《灵验的音声——浙江省富阳市龙门镇元宵节灯会仪式音乐研究》
何丽丽
《三个时代的男旦产生的社会背景及影响随笔——记梅兰芳、胡文阁、李玉刚》
张晗婧婧
《恩施市三岔乡“耍耍”现状调查》
Alec McLane【一定要和张伯瑜在一个组】
Thepresence of Chinesemusicensemblesat Americanacademicinstitutions.》
——
17:30
刘沐粟
《行走在对话与狂欢中的守望——江西广昌县甘竹镇“孟戏”祭祀仪式之功能探析》
板俊荣
《强化传统音乐“学理”指导下的“乐理”研究》
魏钰东
《从鲁西南“鼓吹乐”与“说唱音乐”的传播看中国传统音乐文化》
王东涛
《文化人类学视野中的鲁中南鼓乐班》
17:30
——
17:50
李祖胜
《九州处处江南韵 传艺莘莘江南人——论20世纪上半叶江南二胡艺术家对二胡艺术的精心培育》
(202教室)
第四会场
(303教室)
主持人
田耀农
刘勇
杨玉成
王洪军
10:20
——
10:40
王晓平
《明清移民与陕南民间音乐的流布》
蓝雪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