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北京的小胡同》同步学习探究训练及答案
《老北京的小胡同》课件

VS
胡同内的建筑风格也是其一大特色。 传统的胡同建筑采用砖木结构,屋顶 采用硬山顶或悬山顶的形式,山墙则 常常采用磨砖对缝的做法。此外,胡 同内的门窗也具有独特的风格,常常 采用花格窗、门楼等传统样式,使得 整个胡同的建筑风格十分统一。
胡同的建筑材料
胡同的建筑材料主要包括砖、木、瓦等传统建筑材料。这些材料在当时十分常见,因此也使得胡同建 筑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其中,砖是胡同建筑的主要材料之一,用于砌筑墙基和墙体;木材则主要用 于构建屋顶和内部结构;瓦则是用于覆盖屋顶的材料,有多种颜色和规格可供选择。
政府出台相关法规,对胡 同的保护进行规范,禁止 随意拆除和破坏胡同建筑 。
修缮和维护
对有价值的胡同进行修缮 和维护,保持其原有的建 筑风貌和特色。
推广胡同文化
通过各种途径宣传胡同文 化,提高居民和游客对胡 同保护的意识。
胡同的未来发展
保护与更新相结合
在保护原有胡同的基础上,进行合理 的更新和改造,改善居民的生活环境 。
文化旅游发展
社区参与
鼓励社区居民参与胡同的保护与发展 ,发挥其积极性和创造力,共同推 旅游产业,促进胡同的可持续发展。
05
胡同的故事与传说
胡同里的名人故事
总结词
讲述胡同里曾经居住过的历史名人的故事, 如曹雪芹、老舍等。
详细描述
介绍这些名人在胡同里的生活、工作和创作 经历,以及他们对北京胡同文化的贡献。
04
胡同的现状与保护
胡同的现状
01
02
03
胡同数量减少
随着城市的发展,老北京 的胡同数量逐渐减少,许 多胡同被拆除或改建。
胡同环境恶化
部分胡同存在环境卫生差 、基础设施陈旧等问题, 影响了居民的生活质量。
胡同文化同步练习题附答案

《胡同文化》同步训练(一)1.下列加线的字注音、字形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虾蟆陵(xiá)摞(luò)起来低徊(huái)B.烦燥(zào)岁数(shù) )镊(niâ)子C.婚丧(sāng嫁娶房檩(lǐn)约(yāo)二斤鸡蛋 D.街坊(fáng)熬(āo)白菜国子监(jiān)2.阅读下面语句,在括号内写出相应的词语或成语。
A.在一个地方住惯了,不肯轻易迁移。
()B.用冷静或冷淡的态度从旁观看。
()C.对恶劣的环境或无理的待遇采取忍受的态度。
()D.家产虽然破败,但家史什杂物还值不少钱。
()3.中心句是指一段话或一篇文章中精彩而又体现中心的语句。
请找出本文的中心句。
答:_____ __。
4.第1段说“这种方正不但影响了北京人的生活,也影响了北京人的思想”,请根据课文内容回答“北京人的思想”是怎样的。
答:____ ___。
5.下面的描写分别反映了北京胡同文化的什么特点?根据上下文内容,各用一个词来概括。
(1)“您多余操这份儿心。
粮店还卖不卖棒子面?”“卖!”“还是的。
有棒子面就行。
……”答:______ __。
(2)“街坊里道”的,谁家有点事,婚丧嫁娶,都得“随”一点“份子”,到个喜或道个恼,不这样就不合“礼数”。
但是平常日子,过往不多……“各人自扫门前雪,休管他人瓦上霜”。
答:______ _(3)胡同里的房屋大都很旧了,“地根儿”房子就不太好,旧房檩,断砖墙。
下雨天常是外面大下,屋里小下。
一到下大雨,总可以听到房塌的声音,那是胡同里的房子。
但是他们舍不得“挪窝儿”,—“破家值万贯”。
答:_______ _。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回答文后问题。
北京人易于满足,他们对生活的物质要求不高。
有窝头,就知足了。
大腌萝卜,就不错。
小酱萝卜,那还有什么说的。
臭豆腐滴几滴香油,可以待姑奶奶。
虾米皮熬白菜,嘿!我认识一个在国子监当过差,伺候过陆润痒、王垿寺祭酒的老人,他说:“哪儿也比不了北京。
1单元字词及〈春〉《老北京的小胡同》阅读

14册1单元字词一、《春》1、注音:水涨.(zhǎng)、捉迷藏.(cáng)、酝酿..(yùn)(niàng )、应和.(h a)、薄.(bó)烟、黄晕.(yùn)、蓑.(suō)衣、鸟巢.(cháo)。
2、解词:①朗润:明朗,润泽。
②舒活:舒展,活动。
③抖擞:变得精神旺盛或生动活泼。
④花枝招展:形容女子打扮得十分俏丽,引人注目。
⑤应和:用声音、动作相互呼应。
⑥欣欣然:欢欢喜喜的。
⑦卖弄:有意显示、炫耀(自己的本领)。
⑧酝酿:原意是造酒的发酵过程.这里指各种气息在空气里,像发酵似的,越来越浓。
⑨黄晕:昏黄不明亮。
⑩”一年之计在与春”:一年的打算在春天(就安排好).意思是,春是一年的开始,应该把全年要做的事及早安排好.3、作者:本文作者是朱自清,字佩弦,系江苏省扬州人,是我国现代著名的散文家、诗人、学者,他的散文的代表作有《背影》、《荷塘月色》、《绿》等。
三、《春风》1、注音:褒.贬(bāo)、飘拂.(fú)、塞.外(sài)、冰碴.(chá)、耗.子(hào)、乍.暖(zhà)、靸.鞋(sǎ)、莽莽..(mó)( gu)。
..(mǎng)、蘑菇2、作者:林斤澜,生于1923年,浙江温州人,作家,代表作有《盆景》、《山里红》。
二、《听潮》1、正音正字:窗棂.(líng)、云汀.(tīng)、眼睑.(jiǎn)、芳醇.(chún)、汩汩..(gǔ)、罅.隙(xià)、嗥.叫(háo)、深黯.(àn)、琼.台(qióng)、慵.懒(yōng)。
2、解词:深黯:黑暗。
慵懒:懒。
汩汩:水流动的声音。
罅隙:裂缝。
暮烟:黄昏时的炊烟。
战栗:颤抖,形容因害怕而发抖的样子。
危楼:很高的楼。
酣梦:甜蜜的梦。
壁垒:一种防御建筑物。
(或某种起障碍物作用的无形的东西。
《老北京的小胡同》教案

《老北京的小胡同》教案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积累关于胡同的知识、作家作品知识2、积累若干词语:羊倌褡裢萦绕转悠黏糊糊徐缓饽饽逮蛐蛐狮城弄堂(二)能力目标1、逐渐培养从文章中筛选信息、整合信息的能力2、逐渐养成理清文章结构、归纳概括内容要点的能力3、逐渐培养辨别和鉴赏文章表现手法的作用及其好处的能力(三)情感态度价值观3、养成对于胡同等传统物质文化的科学的价值观教学重、难点:1、注重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集中表现在口语与书面语的交错运用上(重点)2、着力培养学生在散文中抓住细节进行描写、抒发情感的能力(难点)教学时数:一课时教学过程:一、设置情境,深情导入1、欣赏歌曲《北京胡同》,营造感悟课文思想情感的情境。
2、导入语:胡同是北京的一大特色,它形成于元朝。
北京的胡同绝不仅仅是交通的街道,它更是北京普遍老百姓生活的场所,京城历史文化发展演化的重要舞台。
它记下了历史的变迁,时代的风貌,并蕴含着浓郁的文化气息,好象一座座民俗风情的博物馆,烙下了人们各种社会生活的印记。
那么,萧乾笔下的北京胡同是怎样的?又寄托了作家怎样的情感,体现了作家怎样的态度呢?让我们学习《老北京的小胡同》这篇散文。
二、了解作家,关注文化萧乾(1910.1.271999.2.11),蒙古族,作家,记者,文学翻译家。
1935年毕业于燕京大学新闻系。
19421944年在英国剑桥大学专攻“英国心理派小说”。
曾任职于《大公报》。
复旦大学教授。
采访过欧洲战场、联合国成立大会、波茨坦会议、纽伦堡战犯审判。
1986年获挪威王国政府授予的国家勋章。
出版有著译作品43部。
其中主要作品有:短篇小说集《篱下集》,长篇小说《梦之谷》,报告文学集《人生采访》,译著《好兵帅克》(捷),以及《八十自省》、《未带地图的旅人,萧乾回忆录》等。
三、学习理解课文,鉴赏作品美质1.本文是一篇回忆性文章,全文可分为三部分,你能说说怎样划分吗?明确:本文可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1-3)总写自己对小胡同的印象。
《老北京的小胡同》读书笔记书评

《老北京的小胡同》读书笔记书评《老北京的小胡同》读书笔记书评1“有名胡同三千六,无名胡同赛牛毛。
”人们常说,先有了北平,才有了老舍的小说。
老舍笔下的北平是“有院子与树,不拥挤也不僻静的”,而在萧乾的《老北京的小胡同》一文里。
从车夫到鸿儒,从小贩到茶客,每一个北京人的真实生活都在这弯弯曲曲的胡同里上演。
胡同,就是北京人的精神家园。
我出生在北京长在北京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北京人,爸爸说他小时候住在西直门,妈妈说她小时候住在北长街,可惜我一出生就住在高楼里,然而在我上学前有幸住在了北锣鼓巷的一间小平房中,在那几个月里,我每一天都穿梭在锣鼓巷周围的胡同中玩耍,算是对老北京的小胡同有了亲身的感受。
萧乾在书中这样描述道,胡同里从早到晚是一曲动人的交响乐。
大清早就是一阵接一阵的叫卖声。
挑子两头是“芹菜辣青椒,韭菜黄瓜”,碧绿的叶子上还滴着水珠。
过一会儿,卖“江米小枣年糕”的车子推过来了。
然后是叮叮当当的“锔盆锔碗”的。
最动人心弦的是街头理发师手里那把铁玩意儿,嗞啦一声就把空气荡出漾漾花纹。
北京的叫卖声最富季节性。
春天是“蛤蟆骨朵儿大甜螺蛳”,夏天是莲蓬和凉粉儿,秋天的炒栗子炒得香喷喷粘糊糊的,冬天“烤白薯真热火”。
每一条胡同都记录着老北京人的真实生活,如此遥远却又如此真实。
老北京的胡同不仅仅是北京人出入家门的通道,更是一座座民俗风情的博物馆,烙下了许多社会生活的印记。
这北京特有的古老的城市小巷俨然已经成为北京文化的象征。
数以千计的胡同围绕在紫禁皇城周围,见证着几百年来紫禁城的朝代更替和兴衰荣辱,这一砖一瓦都承载着百年以来民俗的气息,这些胡同始终坚持着古老的姿态,静静地守候在北京的一角,看着北京人一代代繁衍,观着北京城一步步的演变,这个数百岁的“老人”就是新、老北京的见证。
我十分喜爱北京的小胡同,更喜爱小胡同中蕴含的风土人情。
我为自我生活在北京而自豪。
萧乾的《老北京的小胡同》一书深刻地描绘出了积淀在胡同深处的文化,在此也向大家推荐此书。
【2019最新】老北京的小胡同阅读试题及答案-精选word文档 (3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老北京的小胡同阅读试题及答案老北京的小胡同萧乾(1)我是在北京的小胡同里出生并长大的。
由于我那个从未见过面的爸爸在世时管开关东直门,所以东北城角就成了我早年的世界。
四十年代我在海外漂泊时,每当思乡,我想的就是北京的那个角落。
我认识世界就是从那里开始的。
(2)还是位老姑姑告诉我说,我是在羊管(或羊倌)胡同出生的。
七十年代读了美国黑人写的那本《根》,我也去寻过一次根。
大约3岁上我就搬走了,但印象中我们家好像是坐西朝东,门前有一排垂杨柳。
当然,样子全变了。
九十年代一位摄影记者非要拍我念过中学的崇实学校(今北京二十一中),顺便把我拉到羊管胡同,在那牌子下面只拍了一张。
(3)其实,我开始懂事是在褡裢坑。
10岁上,我母亲死在菊儿胡同。
我曾在小说《落日》中描写过她的死,又在《俘虏》中写过菊儿胡同旁边的大院——那是我的仲夏夜之梦。
(4)母亲去世后,我寄养在堂兄家里。
当时我半工半读:织地毯和送羊奶,短不了走街串巷。
高中差半年毕业(1927年冬),因“学运”被变相开除,远走广东潮汕。
1929年虽然又回到北平上大学,但那时过的是校园生活了。
我这辈子只有头17年是真正生活在北京的小胡同里。
那以后,我就走南闯北了。
可是不论我走到哪里,在梦境里,我的灵魂总在那几条小胡同里转悠。
(5)啊,胡同里从早到晚是一曲动人的交响乐。
大清早就是一阵接一阵的叫卖声。
挑子两头是“芹菜辣青椒,韭菜黄瓜”,碧绿的叶子上还滴着水珠。
过一会儿,卖“江米小枣年糕”的车子推过来了。
然后是叮叮当当的“锔①盆锔碗”的。
最动人心弦的是街头理发师手里那把铁玩意儿,嗞啦一声就把空气荡出漾漾花纹。
(6)北京的叫卖声最富季节性。
春天是“蛤蟆骨朵儿大甜螺蛳’,夏天是莲蓬和凉粉儿,秋天的炒栗子炒得香喷喷粘糊糊的,冬天“烤白薯真热火”。
《北京的胡同》阅读答案

《北京的胡同》阅读答案北京的胡同叙述了北京胡同的生活,胡同生活的特点及其文化内涵。
下面是小编为你带来的《北京的胡同》阅读答案,希望对你有帮助。
北京的胡同原文我从小生活在上海的弄堂里,刚来到北京城,那幽深的、弯弯曲曲的、瓦棱上长着青草的胡同似乎有一种特殊的魅力吸引着我。
上海的弄堂,我觉得最欠妥的就是一色的灰水泥地,隔断了与泥土的联系。
北京的胡同却不是这样。
胡同院子里有花,有草,有树。
我有一阵子几乎每天经过西城的笔管胡同和新文化街,每次从那几棵伞盖般的古槐荫庇下走过,心中就不免涌起一种恬适的感觉。
逢到夏季开一树的白花,土地上落满了纤巧的花瓣。
浓郁的清香,飘荡在卖菜的小推车上,飘荡在跳橡皮筋的小妞、依杖而立的白发长者的身上,给人一种说不尽的宁静与惬意。
小小的胡同,一座座四合院,似乎每一扇破旧的、刻着已无法辨认的的木门都是一部古老的历史,给人一种神秘感。
人们每每在门前摆一张小桌,或扯闲白儿,或对弈下棋,或二胡悠扬,或京剧清唱,自有一番人间的乐趣。
我有一次经过揽杆市,一家生活并不富裕的小屋主人的雅兴叫我吃惊。
门前青砖上放着几十盆花卉——月季、米兰、朱顶红,低矮的屋檐下一溜排开竟有六七只竹丝鸟笼,雕以花纹,曲线弯得那么有神韵的青铜鸟笼钩,仿佛音乐的滑音一般,给人一种和谐的美。
黄雀、画眉、红蓝靛颏吟唱其间,不知忧愁为何事。
我喜欢北京的胡同,因为它给人一种亲切之感,一种爱。
灰墙,青瓦,默默的小石狮。
斑驳的古老的木门,一切似乎是那么平淡而无奇,然而你推开门一走进去,拐过影壁,你立时会被一种难以名状的、似乎是中华民族所特有的温暖所包围。
“大哥,您来了,有日子没见啦。
”他们在房门外火炉上用被煤烟熏燎得漆黑的小壶烧水,冲上一杯碎末子茉莉花茶。
炕桌上一放,别提有多美了,仿佛谁都是你亲爱的大爷、大娘、兄弟姐妹,一个暖融融的家。
别瞅着那墙、那门、那屋不起眼,那儿还真格的有大学问的人哪。
每当我遇到莎士比亚的难题,费解的中国古典,查字典也无法晓其意的拉丁文,到胡同里一走,遇到的总是一个个亲爱的长者,知识渊博而不骄矜,谦逊而敦厚。
老北京胡同文化的阅读答案

老北京胡同文化的阅读答案老北京胡同名称①〔传承继承〕着历史的文脉。
过去,老北京“庙宇甲天下”,各种各样的寺、庙、阁等,成为所在胡同街巷的地标性建筑,于是便有了【甲】、法源寺街等。
古都北京作为政治文化中心,以官衙官爵命名的胡同是最为典型的特征之一。
比如定阜街原名定府大街,得名即缘于明代街中定国公徐增寿的府邸。
而【乙】、双槐树胡同,那么是以柴米油盐酱醋茶或花草树木命名的,既温馨亲切又不乏浓郁的生活气息。
还有如【丙】、北月芽胡同是以井或胡同外形命名的,真是既形象又生动。
在数百每年的风雨沧桑中,不少地名或“讹音”或“雅化”,经受着各式各样的变迁。
比如现在的五道营胡同,明代时是武德卫营驻军的所在地,后来讹音叫成了现名。
东城区有条胡同叫礼士胡同,在明清时代,这里是贩卖驴骡的市场,叫“驴市胡同”。
直至清末宣统年间,这儿废除了牲口市场,人们才奇妙的依谐音改称之“礼士胡同”。
“礼士”二字让人想起“礼贤下士”这个成语,是很优雅的名称,这就是胡同名称的雅化。
老北京的胡同名称见证了岁月的更迭,②〔镌刻雕琢〕着时代的烙印。
不少胡同的名称随着胡同的消逝已经淡出人们的记忆,成为一种缺憾。
如今,北京正加大历史文化名城爱护建设的力度,这其中自然包含了对胡同及其名称的爱护。
【材料二】长安街成长记1953年,长安街“诞生”,从东单至西单,共长3.8公里,始有“十里长街”之称。
后来东西延至建国门、复兴门,与二环路“接轨”,全长6.7公里。
之后,继续延长至大北窑和公主坟,与三环路“接轨”。
2000年开始对长安街及其延长线进行整体政治,宽度加宽,除全线翻修路面外,路面的材质也发生了改变。
全长延至47公里,已经接近百里,出了东西五环路。
如今,长安街不仅要直出东西六环路,长长..到55公里,成为名副其实的“百里长街”。
同时还将完善长安街沿线景观,市民站在街边能看到的`全部市政设施,都将按统一方案进行设计、改造、更换,连井盖图都出自故宫。
16、依据【材料一】的内容,为【甲】【乙】【丙】处选择恰当的胡同名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老北京的小胡同》同步学习探究训练语言基础知识1.漂亮的书写能给人以美的享受。
请把下面这句话正确、规范、美观地抄写在方格内。
但愿北京能少拆几条、多留几条胡同。
2.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有误的一组是()A.角落jiǎo 崇尚chóng 饽饽bō栗子lìB.间歇jiàn 中间jiān 模子mú萧乾qiánC.嗞啦zī发怵shù秫秸shú漂泊bóD.锔碗jū弄堂lòng 优雅yǎ韭菜jiǔ3.选词填空。
走街串___(巷乡)走南___(串闯)北动人心___(弦炫)(黏粘)___糊糊(状壮)___胆大___(概慨)豆___(浆桨)美___(州洲)转___(悠优)4.下列词语解释欠妥的一组是()A.高中差半年毕业因学运被变相开除,远走广东潮汕。
变相:内容不变,形式和原来不同,一般指坏事。
B.顾客对象大概都是灯下逗纸牌的少爷小姐。
大概:差不多C.新加坡的城市现代化就搞猛了。
搞猛:搞砸了。
D.这么唱也不知是为了满足一下无处发挥的表演欲呢,还是走黑道发怵,在给自己壮胆。
发怵:感到害怕。
5.选词填空。
1929年___又回到北平上大学,___那时过的是校园生活了。
我这辈子___头十七年是真正生活在北京的小胡同里。
那发后我___走南闯北了。
可是___我走到哪里,在梦境里,我的灵魂___萦绕着那必条小胡同转悠。
(只、有、才、虽然、但、不论、总、尽管、还、无论、总)语言表达训练6.《老北京的小胡同》一文作者以什么为线索,描绘了北京小胡同的风物人情?7. 为什么说“胡同里从早到晚是一曲动人的交响乐”?8.下面是北京5月6日的天气预报,电台计划播送时,在各条信息内加上一些体现人文关怀的内容。
请你为电台设计一段这样的话,50字左右。
5月6日多云转阴有阵雨或雷雨温度:20-28°C风力:<3级9. 下列句子有语病,并改正。
⑴随着沪杭磁悬浮线路的建成,使“上海有个西湖,杭州有个外滩”的梦想变为现实。
⑵如何开展‘八荣八耻”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几个学校的领导进行了认真的讨论。
10.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回答问题。
光明中学举行辩论赛,正方的观点是“养成良好风气主要靠自律(自我约束)”;反方的观点是“养成良好风气主要靠他律(他人约束)”。
辩论时,双方唇枪舌剑,反方突然这样发问:“孙悟空不就被套了个紧箍咒?可见养成良好风气主要靠他律。
”作为正方,你将怎样得体有力地回击反方?课内同步阅读阅读《老北京的小胡同》,回答11—15题。
(1)我是在北京的小胡同里出生并长大的。
由于我那个从未见过面的爸爸在世时管开关东直门,所以东北城角就成了我早年的世界。
四十年代我在海外漂泊时,每当思乡,我想的就是北京的那个角落。
我认识世界就是从那里开始的。
(2)还是位老姑姑告诉我说,我是在羊管(或羊倌)胡同出生的。
七十年代读了美国黑人写的那本《根》,我也去寻过一次根。
大约3岁上我就搬走了,但印象中我们家好像是坐西朝东,门前有一排垂杨柳。
当然,样子全变了。
九十年代一位摄影记者非要拍我念过中学的崇实学校(今北京二十一中),顺便把我拉到羊管胡同,在那牌子下面只拍了一张。
(3)其实,我开始懂事是在褡裢坑。
10岁上,我母亲死在菊儿胡同。
我曾在小说《落日》中描写过她的死,又在《俘虏》中写过菊儿胡同旁边的大院——那是我的仲夏夜之梦。
(4)母亲去世后,我寄养在堂兄家里。
当时我半工半读:织地毯和送羊奶,短不了走街串巷。
高中差半年毕业(1927年冬),因“学运”被变相开除,远走广东潮汕。
1929年虽然又回到北平上大学,但那时过的是校园生活了。
我这辈子只有头17年是真正生活在北京的小胡同里。
那以后,我就走南闯北了。
可是不论我走到哪里,在梦境里,我的灵魂总在那几条小胡同里转悠。
(5)啊,胡同里从早到晚是一曲动人的交响乐。
大清早就是一阵接一阵的叫卖声。
挑子两头是“芹菜辣青椒,韭菜黄瓜”,碧绿的叶子上还滴着水珠。
过一会儿,卖“江米小枣年糕”的车子推过来了。
然后是叮叮当当的“锔①盆锔碗”的。
最动人心弦的是街头理发师手里那把铁玩意儿,嗞啦一声就把空气荡出漾漾花纹。
(6)北京的叫卖声最富季节性。
春天是“蛤蟆骨朵儿大甜螺蛳”,夏天是莲蓬和凉粉儿,秋天的炒栗子炒得香喷喷粘糊糊的,冬天“烤白薯真热火”。
(7)我最喜欢听夜晚的叫卖声。
夜晚叫卖的特点是徐缓、拖尾,而且当中必有段间歇——有时还挺长,像“硬面——饽饽”,中间好像还有休止符。
比较干脆的是卖熏鱼的或者“算灵卦”的。
(8)另外是夜行人:有戏迷,也有醉鬼,尖声唱着“一马离了”或“苏三离了洪洞县”。
这么唱也不知是为了满足一下无处发挥的表演欲呢,还是走黑道发怵,在给自己壮胆。
(9)那时我是个穷孩子,可穷孩子也有买得起的玩具。
两几个钱就能买支转个不停的小风车。
去隆福寺买几个模子,黄土和起泥,就刻起泥饽饽。
春天,大院的天空就成了风筝的世界。
阔孩子放沙雁②,穷孩子也能用秫秸③糊个屁股帘儿。
反正也能飞起,衬着蓝色的天空,大摇大摆。
小心坎儿可乐了,好像自己也上了天。
(10)夏天,我还常钻到东直门的芦苇塘里去捉蛤蟆,要么就在坟堆旁边逮蛐蛐——还有油葫芦。
蛐蛐会咬架,油葫芦个头大,但不咬。
它叫起来可优雅啦。
当然,金钟更好听,却难得能抓到一只。
这些,我都是养在泥罐子里,每天给一两颗毛豆、一点水就成了。
(11)北京还有一种死胡同,有点像上海的弄堂。
可是弄堂里见不到阳光。
北京胡同里的平房,多么破,也不缺乏阳光。
(12)胡同可以说是一种中古民用建筑。
我在伦敦和慕尼黑的古城都见到过类似的胡同。
伦敦英格兰银行旁边就有一条窄窄的“针鼻巷”,很像北京的胡同。
他们舍得加固,可真舍不得拆。
新加坡的城市现代化就搞猛了。
四十年代我两次过狮城,很有东方味道。
八十年代再去,认不得了。
幸而他们还保留了一条“牛车水”。
我每次去新加坡必去那里吃碗排骨茶,边吃边想着老北京的豆浆油炸果。
(13)但愿北京能少拆几条、多留几条胡同。
1993年10月6日11. 从第(4)段中找出与第(1)段画线句子意思相近的一句话,抄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12. 从作者对胡同“交响乐”的描述中,你体会老北京的小胡同生活有哪些特点?13. 阅读第(9)(10)段,用一句话概括这两段的内容。
14. 结合上下文,品味第(9)段中“大摇大摆”一词,说说这个词都写出了什么。
15. 这篇文章寄寓了作者丰富的思想感情,就你感触最深的一点,结合文章谈谈你的理解。
(字数在100字以内)课外拓展阅读阅读《万园之园——圆明园》(节选),完成16—18题。
(1)圆明园地处永定河冲积扇的边缘。
明清时这一带清泉涌溢,湖沼密布,被称为“海淀”。
圆明园最初是清朝康熙皇帝赐给皇四子胤禛①的宅园,后经不断地扩建与重修,总面积达到了5000余亩,成为了一座规模宏大的皇家园林。
(2)圆明园是我国历史上最光辉的园林艺术杰作。
它继承我国3000多年的优秀造园传统,借鉴了欧洲园林的建筑形式,融不同风格的园林建筑为一体。
其影响使得当时的英法等国一度产生了中国园林热。
在欧洲,圆明园被誉为“万园之园”和“一切造园艺术之典范”。
(3)圆明园集叠山理水手法之大成。
圆明园的水面,大的如福海宽达600余米,正所谓“蓬岛瑶台福海中,往来只借舟相通”;小的宽度均在四五十至百米之间,“跨水为小桥垂虹宛在,片云帆影,何必更羡吴江”。
环曲潆流的河道把这些大小水面串联为一个完整的河湖水系,构成全园的脉络和纽带,提供了舟行游览和水路供应的方便。
由此不难想像当年翠荷接天,龙舟泛彩,歌声荡漾的图画。
叠石而成的假山,聚土而成的岗、阜、岛、桥、堤散布于园内,约占全园面积的三分之一。
它们与水系相结合,把全园划分为山复水转、层层叠叠的近百处的自然空间。
每个空间都经过精细的艺术加工,既表现了人为的写意又保持着野趣的风韵,其本身就是烟水迷离的江南水乡的精炼再现,有道是“谁道江南风景佳,移天缩地在君怀”。
圆明园虽是千顷之园,但气势浑然一体,韵味隽永。
(4)可惜,圆明园经英法联军的洗劫和八国联军的焚掠,其胜景已荡然无存。
①[胤禛(yìn zhēn)]清朝雍正皇帝。
16.结合第(2)段,概括说出为什么圆明园是“园林艺术杰作”。
(限26字以内)17. 结合第(3)段,说说“叠山理水手法”在圆明园的园林建造中是如何体现的。
18. 作者在文中引用”谁道江南风景佳,移天缩地在君怀”,意在说明什么?语言基础知识1.略2.C解析:“发怵”中“秫”应读作“chù”。
3.巷、闯、弦、黏、壮、概、浆、洲、悠4.C解析:“搞猛”这里是发展速度非常快的意思。
5.虽然、但、只有、就、不论、总语言表达训练6.作者以怀念北京的小胡同为情感线索。
7.因为大清早有叫卖声,“芹菜辣青椒,韭菜黄瓜”的声音,卖“江米小枣年糕”的声音,叮叮当当的“锔盆锔碗”的声音,动人心弦的是街头理发师的嗞啦声。
北京的叫卖声最富季节性。
夜晚叫卖声的特点是徐缓、拖尾,而且当中必有段间歇。
另外是夜行人的尖声唱声。
8.今天多云转阴有阵雨或雷雨,温度20-28°C ,风力小于3级。
出门的朋友,请带上雨具;雨天路滑,请注意安全。
9.⑴缺少主语,删掉“随着”或“使”。
⑵产生歧义;“几个”与“学校的”前后位置调换。
或:把“几个"改为“几所”。
10.答案示例:⑴那么唐僧为什么不戴呢?⑵孙悟空是猴不是人,作为动物当然主要靠他律,这不是我们讨论的话题。
⑶我们强调主要靠自律,并没有完全排除他律。
课内同步阅读11.可是不论我走到哪里,在梦境里,我的灵魂总在那几条小胡同里转悠。
12.(1)丰富(2)和谐(有趣、安宁)13.回忆儿时丰富多彩的游戏生活。
解析:回答“回忆儿时游戏之乐”亦可。
14. 答案:写出“屁股帘儿”飞起时摇摇晃晃的样子,表达了“我”兴奋与满足的心情。
解析:屁股帘儿飞起的样子、“我”的心情两个要点都要具备。
15.“感触”示例一:表达了作者对胡同生活的难以割舍的深切情感。
示例二:有悠久历史文化的城市应当保留它的文化传统。
示例三:对城市建设中不适当拆除胡同的做法表示遗憾。
解析:写出感触最深的一点;能结合文章加以分析;语言通顺、有条理。
课外拓展阅读16.融我国古典造园传统和欧洲园林建筑形式为一体。
17.(1)散布园内的山、岗等皆叠石聚土而成。
(2)河湖水系经布设河道串联水面而成。
(3)山、岗等与水系结合,划分自然空间。
18.圆明园(每个空间)是江南水乡的精炼再现。
解析:若答“烟水迷离的江南水乡的精炼再现”亦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