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步训练参考答案

合集下载

第5课《秋天的怀念》同步训练(含答案)

第5课《秋天的怀念》同步训练(含答案)

第5课《秋天的怀念》同步训练(含答案)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5课《秋天的怀念》同步训练一、积累运用1.阅读下面语段,按要求答题。

双腿瘫痪后,我的脾气变得暴zào()无常。

望着望着天上北归的雁阵,我会突然把面前的玻璃zá()碎;听着听着李谷一甜美的歌声,我会猛地把手边的东西摔向四周的墙壁。

母亲这时就①( A偷偷地B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②(A偷偷地B悄悄地)听着我的动静。

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地进来,眼边儿红红的,看着我。

“听说北海的花儿都开了,我推着你去走走。

"她总是这么说。

母亲喜欢花,可自从我的腿瘫痪以后,她侍( )弄的那些花都死了。

“不,我不去!”我狠命地捶()打这两条可恨的腿,喊着,“我活着有什么劲!"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俩儿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1)给语段中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①暴zào ( ) ②zá( )碎③侍( )弄④捶( )打(2)根据课文内容选择恰当的词语,将字母序号填写在相应的位置上。

①_________ ②(3)写出下面句子所用的描写方法。

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俩儿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问题。

母亲喜欢花,可自从我的腿瘫痪后,她侍弄的那些花都死了。

“不,我不去!”我狠命地捶打这两条可恨的腿,喊着,“我可活什么劲儿!"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可我却一直都不知道,她的病已经到了那步田地。

后来妹妹告诉我,她常常肝疼得整宿整宿翻来____(复覆)去地睡不了觉。

“她的病已经到了那步田地"中“田地”的意思是()A.时间B.程度C.种庄稼的地方D.样子3.对本文写作特点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文抓住平常小事来叙述,事事见真情。

B.本文语言简淡厚重、朴实丰美。

《秋天的怀念》同步训练(含答案)

《秋天的怀念》同步训练(含答案)

《秋天的怀念》同步训练(含答案)一、预习与研讨(一)基础过关1、读拼音,写词语。

zá suì( ) shì yǎng ( ) qiáo cuì( ) zhěng xiǔ( ) tān huàn ( ) fān lái fù qù( ) xǐchū wàng wài ( )2、给句子选择正确的答案。

(1)当“我”摔东西时,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注意“我”的动静。

因为()。

A、母亲怕东西砸到自己身上。

B、母亲理解“我”的心情,但又关心“我”,怕“我”做傻事。

C、“我”的脾气已经无法控制,母亲想等“我”能控制自己时再出来。

(2)母亲推“我”去看花,是因为()。

A、她想让“我”通过看花来散心。

B、她爱花,可她身体不好,想让“我”陪她一起去。

C、北海的菊花很漂亮,不看可惜。

(二)内容理解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的故事内容。

2.第一段中母亲为什么“悄悄地躲出去”,又“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呢?3.文中作者两次写到了母亲要推儿子到北海看花,母亲的用意是什么?文章结尾着重描写了“秋风中正开得烂漫”的菊花,作者这样写有什么作用?4.文中的“可我却一直都不知道,她的病已经到了那步田地。

后来妹妹告诉我,她常常肝疼得整宿整宿翻来覆去地睡不了觉。

”划线句子属于哪种记叙顺序?具体说说它的作用。

5.如果将这篇文章标题中的“秋天”两字去掉好么?为什么?(三)读句子回答问题。

1.我的回答已经让她喜出望外了,“好吧,就明天。

”“喜出望外”是什么意思?母亲为什么喜出望外?2.我没想到她已经病成这样。

病成什么样了?“我”为什么会没想到?(四)联系课文回答问题。

1.从课文的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母亲对“我”的关心?2.用自己的话说说作者是怎样理解母亲没有说完的话?3. 第一段中“母亲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

第十章同步训练试题及答案

第十章同步训练试题及答案

典型真题分析1.态度与品德形成过程经历的第⼆阶段是( )。

(2008年4⽉)A.依从B.接受C.认同D.内化【评析】答案为C。

态度与品德形成过程经历的第⼆阶段是认同。

此题旨在考查态度与品德形成过程经历的三个阶段。

第⼀阶段依从,第三阶段内化。

2.简述中学⽣道德发展具有⾃律性的主要表现。

(2007年)【评析】(1)形成道德信念;(2)⾃我意识增强;(3)品德结构更为完善。

此题旨在考查中学⽣道德发展⾃律性的主要表现。

同步训练试题⼀、单项选择题1.⼀个⼈的对⼈对⼰、对事、对物的态度是( )A.与⽣俱来的B.在先天因素基础上形成的C.是遗传得来的D.通过学习⽽形成的2.品德是个体依据⼀定的社会道德⾏为规范⾏动时表现出来的⼼理特征和倾向,它是( )A.⽐较不稳定的B.受先天因素制约的C.时稳时变的D.⽐较稳定的3.态度的认知成分是指个体对态度对象所具有的带有评价意义的( )A.知识经验B.观念和信念C.道德认识D.道德观4.态度的构成要素中处于核⼼地位的因素是( )A.认知因素B.情感因素C.意向因素D.情境因素5.态度的⾏为成分是指准备对某对象做出某种反应的( )A.⾏为⽅式B.意向或意图C.⾏为习惯D.语⾔或⾏为6.“亲其师、信其道”,主要表明了( )的作⽤。

A.道德认识B.道德情感C.道德动机D.道德意志7.学⽣明知故犯,⾔⾏不⼀的主要原因是( )A.道德情感异常B.道德⾏为不良C.道德意志薄弱D.道德认识缺乏8.⾸倡两难故事法研究道德发展阶段的⼼理学家是( )A.柯尔伯格B.⽪亚杰C.斯⾦纳D.巴甫洛夫9.在哪个阶段,学⽣的伦理道德开始形成但⼜具有两极分化的特点( )A.学前阶段B.⼩学阶段C.初中阶段D.⾼中阶段10.⼈们对于某种⾏为要求的依据或必要性缺乏认识与体验,不知不觉受到群体的压⼒⽽产⽣的跟随他⼈⾏动的现象称为( ) A.模仿B.从众C.服从D.感染11.在思想观点上与他⼈的思想观点⼀致,将⾃⼰所认同的思想和⾃⼰原有的观点、信念融为⼀体,构成⼀个完整的价值体系称之为( )A.模仿B.从众C.认同D.内化12.“榜样学习”的教育效应最适合的⼼理学解释理论是( )A.强化说B.认知失调论C.从众说D.观察学习理论13.爱国主义情感属于( )的道德情感。

人教版语文同步训练2020新版答案

人教版语文同步训练2020新版答案

人教版语文同步训练2020新版答案题型:选择题1.下列哪个词语无法用来形容“寒风刺骨”?A. 冷飕飕B. 冷冽C. 冻人D. 两鬓已华答案:D2.下列哪个名言警句与“草船借箭”故事无关?A. 智者千虑,必有一失。

B.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C. 众志成城,战无不胜。

D. 纸上谈兵,无补于事。

答案:D3.“下一句是真的,上一句是假的”属于哪种修辞手法?A. 反问B. 对偶C. 排比D. 比喻答案:A题型:填空题1. “爷爷给我去世的奶牛画了一幅画,画上那头奶牛,美丽优美的站在_________上。

”(两个空)答案:大草原2. 这道数学题真不简单,_________我也不会。

答案:反正3. “一人独占_______,得不偿失。

”(一个空)答案:鳌头题型:阅读理解李华和他的妈妈去商场购物。

在服装区,妈妈买了一套衣服,随手把衣服上的纽扣插在口袋里。

李华提醒妈妈:“妈妈,您把纽扣放在口袋里,会弄丢的。

”妈妈笑了笑,说:“孩子,你为妈妈打心里着想,但一个忙活儿人的口袋,哪有不装个东西。

”1. 李华的妈妈在商场买了什么东西?2. 李华提醒妈妈什么?3. 妈妈的口袋一般会装什么?答案:1. 一套衣服2. 妈妈把衣服上的纽扣插在口袋里,会弄丢的。

3. 一个忙活儿人的口袋,哪有不装个东西。

题型:作文请写一篇《我的暑假计划》的作文。

答案:略题型:改错题下列句子中哪些是错别字?需要你在被认为是错别字的字母上打“×”。

1.喻人不能太过于以貌取人。

2.这些作品的艺术性极高,深受人们喜爱。

3.蒙蔽自己并不好。

4.这位姑娘生来便是天生丽质。

答案:1.不能——太过于——以貌取人2.艺术性——深受人们——喜爱3.蒙蔽——不好。

4.姑娘——生来——天生丽质。

题型:补全句子1.我跑着上山,_________。

答案:一步步2. 今天的学校食堂菜品很丰富,_________。

答案:五花八门3. 枝繁叶茂的树林里,_________。

四年级下册语文第13课《猫》同步训练(含答案)

四年级下册语文第13课《猫》同步训练(含答案)

四年级下册语文第13课《猫》同步训练一、基础运用1.我能写好字。

2.给划线的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1)变化多端()A.端正,不歪斜B.东西的一头C.头绪D.用手很平正地拿着(2)枝折花落()A.断B.亏损C.姓(3)粗细各异()A.分开B.不同的C.特别的D.奇怪3.判断题。

(1)“凡有生客进来,鹅必然厉声叫嚣;甚至篱笆外有人走路,它也要引吭大叫,不亚于狗的狂吠”这句话的意思是养鹅等于养狗,它也能看守门户。

()(2)丰子恺笔下的白鹅“架子十足”,高傲得很,俄国作家叶·诺索夫描写的白鹅“全是海军上将的派头”。

写法上的相同点是,都通过生动描写鹅的步调从容来表现它的高傲;不相同的是:前者具体描写了鹅的叫声和吃相,后者具体描写了鹅在河湾戏水的情景。

((3)老舍笔下的猫古怪又可爱,但老舍笔下的母鸡令人生厌。

(4.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猫》这篇课文的作者是。

课文细致地描述了猫的性格特点——“实在有些”。

具体表现在:说它吧,又那么,可是听到老鼠的动静,却又那么;高兴时,不高兴时,它非常,又非常。

(2)“在稿纸上踩印几朵小梅花”,句中“梅花”指。

句中把比作,表达了作者的感情5.选词填空、(1)亲爱可爱珍爱敬爱①我养了3年的小狗很通人性,十分。

②爸爸从西沙群岛给我带回来的大贝壳,我十分。

③周总理的生活十分简朴,我们特别他。

④我的妈妈为了我们,每天都不辞辛苦地劳动。

(2)非……不……无论……也……任凭……也……就是……也……①它决定要出去玩玩,就会出走一天一倣,谁怎么呼唤,它不肯回家。

②要想取得好成绩,下苦功可。

③它若是不高兴啊,谁说多少好话,它一声不出。

④可是它那么勇猛,不要说见着小虫和老鼠,遇上蛇也敢斗一斗。

6.改病句。

①教室里传来了雷鸣般的掌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我国有世界上没有的万里长城。

九年级上册语文人教版同步训练(含详细答案)(72页)

九年级上册语文人教版同步训练(含详细答案)(72页)

九年级(上)第一单元自然歌咏1沁园春雪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字词。

(1)江山如此多jiāo(),引无数英雄jìn g()折腰。

(2)惜秦皇汉武,略输wén cǎi()。

(3)一代天jiāo(),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diāo()。

2.品析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表达作用。

(1)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列句子中没有运用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B.山舞银蛇,原驰蜡象。

C.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D.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4.下列句子中,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A.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B.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C.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D.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阅读课文,完成下面的题。

1.这首词概写北国雪景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九年级语文同步练习题及参考答案

九年级语文同步练习题及参考答案

九年级语文同步练习题及参考答案一、语言训练1、下列注音、字形全对的一组是()A、乐(lè)业百行(háng)业为先羡慕(mù) 言行相顾B、征(zhèng)引禅(chán)师佝(gǒu)偻(lóu) 断章取义C、骈(pián)进亵(xiè)渎(dú)佛(fó)门不二法门D、承蜩(tiáo) 旁鹜(wù)层累(lěi) 强聒(guō)不舍2、下列引文和出处有误的一项是:A、“安其居,乐其业。

”——《老子》B、“群居终日,言不及交,好行小慧,难矣哉!”——《论语》C、“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论语》D、“素其位而行,不愿乎其外。

”——《论语》3、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错误的一项是:A、我这题目,是把《礼记》里头“敬业乐群”和《老子》里头“安其居,乐其业。

”那两句话,断章取义造出来的。

B、孔子说:“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C、我生平最爱用的有两句话:一是“责任心”,二是“趣味”。

流露出来。

4、下列句子画线处关联词填写准确的一项是:①我所说的是否与《礼记》《老子》原意相合,不必深求; 我确信“敬业乐业”四个字,是人类生活的不二法门。

②凡职业没有不是神圣的,凡职业没有不是可敬的。

③凡做一件事,便是把这件事看作我的生命,别的什么好处,到底不肯牺牲我现做的事来和他交换。

④第二等苦人,便是厌恶自己本业的人,这件事分明不能不做,满肚子里不愿意做。

A、①但;②并且;③即使;④但B、①故;②因而;③即使;④才C、①但;②所以;③无论;④但D、①故;②所以;③无论;④才5、在下面横线处填上适当的语句,要求内容相关、句式相似,能和整段的意思自行衔接,前后呼应。

根深才能叶茂,这是自然界的一条规律。

莲和萍的对比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为什么莲能开出艳的花,,却不见萍的结果?这是因为,,而萍却居无定所,随波逐流。

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语文第22课《我们奇妙的世界》同步训练(含答案)

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语文第22课《我们奇妙的世界》同步训练(含答案)

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语文第22课《我们奇妙的世界》同步训练一、填空题1.用“奇”字组成的不同词语填入横线上。

(1)这是一个的世界,一切看上去都是有生命的。

(2)小红今天的举动很,老是一个跑到树林里去。

(3)我很人是怎样来到这个世界上。

(4)我国的民间刺绣构思,工艺精湛,真是无与伦比。

2.在横线上填上合适的量词。

例:一(个)大火球一云彩一镜子一蜡烛一种子一秋风一刀剑3.读拼音,写字词。

chéng 现yòu 人滋rùnmáng 果pǔ tōng4.比一比,再组词。

幻幼诱透模膜辉晖5.量词搭配:一世界一小狗一马一云彩一风一星星6.给下列加点的多音字注音。

奇.妙鲜.红强劲.模.型奇.数鲜.有劲.头模.样7.根据语境写词语。

(1)荷叶上的小水珠,好似一颗颗yuán rùn的珍珠。

(2)这并不是一个pǔ tōnɡ的建筑mó xínɡ。

(3)我们在动物园见到了xiōnɡ měnɡwēi wǔ的老虎。

8.理清脉络。

(1)课文从、、、、黑夜、植物生长、、、来展示世界充满了宝藏。

(2)短文告诉我们的道理是:。

(用课文原句回答)二、语段阅读课内阅读。

我们奇妙的世界(节选)冬天,我们看到了房檐上垂下的冰柱,它们好像一把把锋利的刀剑在阳光下闪耀。

等到积雪融化时,从房檐.上落下的小水滴,就像一颗颗珍珠。

只要我们仔细地观察,寻找,就能从极普通的事物中找到美——各种形状的卵石,三桅小船的模型,颜色各异的羽毛。

9.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锋利一闪耀一融化一仔细一观察一普通一10.用横线画出文中的一个比喻句,再仿写一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文中列举了哪些普通事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你还能从哪些普通事物中找到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现代文阅读课外阅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同步训练参考答案1课:参考答案:一、基础知识1、D2、①艾青蒋海澄忧郁、悲愤(或类似的答案)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②余光中某某家国之思 3、①我也应该\用嘶哑..的\船...\是一X\窄窄..。

②乡愁..的喉咙\歌唱票.③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是一湾\浅浅..的\..\爱.得深沉……④而现在/乡愁..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4、诗人在借一只饱受磨难的“鸟”的形象表现自己的忧患意识,和他对多灾我难的祖国的博大深沉的爱。

5、形象有“邮票”“船票”“坟墓”“海峡”。

“邮票”象征着作者少年时代乡愁的骨肉之情。

“船票”象征着作者青年时代乡愁的恋人之情。

“坟墓”象征着作者中年时代乡愁生死之情。

“海峡”象征着作者晚年时代的故国之情。

作者乡愁的内涵和境界,随着他的成熟和时代的发展,得到不断的深化和提升,从个人和家庭的亲情,扩展到海峡两岸的爱国之情。

这就使“乡愁”具有了鲜明的时代色彩。

二、阅读1,童年时代的母子分离青年时期的夫妻分离中年时期的母子生死之别现在游子与大陆的隔离2,邮票,船票,坟墓,海峡,这些形象都是“我”的“乡愁”的物化,是离别的见证。

3,A4、A(“小”爱应熔铸在“大”爱之中,且“故乡”一词内涵太窄)5、表示时间顺序的词语:“小时候”“长大后”“后来呵”“而现在”等。

前面三节,抒写的是诗人在大陆的经历,层层铺垫,及至最后,感情推向高潮,诗人集中抒发了他身在宝岛思念大陆的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感情。

6、诗人从生活中提炼出邮票、船票、坟墓、海峡这一组意象,作为抽象的情绪“乡愁”的客观对应物,从而避免了抽象、枯燥,起到了具体、生动的效果。

7、这些意象,从感情的抒发来看,则层层推进。

邮票、船票、坟墓等三个意象,不过是铺垫,末节的“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它所抒发的爱国主义深情,比起前面三节的乡关之思、情亲之情,具有一种崇高美,更能打动读者的心灵。

2课:达标训练1、戴望舒祖国2、烬 dī cuì蒿 xìng3、(1)“岭南的荔枝花寂寞地憔悴”,暗示敌占区人民的苦闷忧伤。

(2)这里以“太阳”和“春”喻解放区,强烈地表达了对解放区的真挚情感,坚信她能给中国大地带来光明和苏生,对祖国未来寄予了热切的希望。

4、例如从第5行开始,押韵的字依次是“乡—幛—芳—凉”“骨—出”“草—蒿”“悴—水”“山—暗”“抚—乳”“掌—望”“活—国”。

有时是四行诗句押一个韵,有时是两行押一个韵。

这样灵活的押韵方式,既体现了现代诗形式的自由,又使全诗有着相对协调一致的节奏。

能力提高1、作者写到了家乡春天的繁花、嫩柳、荇藻、水;调动了视觉、嗅觉、触觉,使人如同身临其境地回到了家乡。

2、写解放区的景象的句子是“只有那辽远的一角依然完整……婴孩手中乳。

”作者抚摸到了解放区那“辽远的一角”,情绪陡然一变。

因为那里“温暖”“明朗”“蓬勃生春”“恋人的柔发”“婴孩手中乳”,是一向为人称道的两个比喻,使人们对解放区倍感亲切。

在作者对解放区的抒情性描述中,选用的美好、富有生机的景象,选用词语多为积极的、暖色调的,强烈地表达了对解放区的真挚情感。

3、从词语的感情色彩上说,写沦陷区的是消极的、冷色调的;写解放区的是积极的、暖色调的。

前后从形成明显的对比。

从选取的形象上说,写沦陷区,如长白山雪峰的“冷”,黄河的“水夹泥沙”,江南水田里生长的“蓬蒿”,岭南憔悴的“荔枝花”,南海没有渔船的“苦水”等等,一片凄凉景象。

写解放区用的是“爱”“希望”“太阳”“春”等词语,反映出“温暖”“明朗”“蓬勃生春”的景象,前后再次形成对比。

这些对比手法的运用,使作者的感情倾向更加鲜明,更好到表达了诗人内心深处的爱和恨4、提示:只要是借鉴这首诗通过描写具体事物来抒写思想感情的写法即可,写成诗或散文均克。

3课:达标训练1、舒婷第一与某某国有着共同命运的一代人2、bèi biě pēi fēi wǎngyū cù wō 3、老水车、矿灯、稻穗、路基、驳船 4、这句诗是诗人庄严地想向祖国的宣告,表达了诗人坚定的承担起为祖国取得“富饶”、“荣光”、“自由”的重任,抒发了强烈的爱国之情和历史责任感。

能力提高1、第一节诗用写实的手法,回忆祖国贫穷、落后的历史;第三节诗主要写祖国现在,在新的历史机遇面前,开始了新生。

2、第一节,主要选用了“破旧的老水车”、“熏黑的矿灯”、“干瘪的稻穗”、“失修的路基”和“淤滩的驳船”等意象,显示了祖国所受的苦难;第三节,主要选用了从“神话的蛛网里挣脱”的“理想”,“古莲的胚芽”,“挂着眼泪的笑窝”,“新刷出的雪白的起跑线”,“绯红的正在喷薄的黎明”等意象,显示出祖国摆脱束缚、蒸蒸日上的状态。

3、两节诗的最后一行,都以破折号引出“祖国啊”的激情咏叹,既是叙述人称的转换,也使诗意在小小的高潮中稍作停顿。

4课:达标训练1、qián chàn qiàn suì xī pàn kàn yǒu2、俄国莱蒙托夫休斯哈莱姆的桂冠诗人3、这首诗,诗人是把两种爱国主义的观点对照着写的,一种是真实的、有血有肉的、深入人心的,一种是虚伪的、华而不实的、脱离人民的。

诗人说,“我爱祖国,但用的是奇异的爱情!”“奇异”就表现为不同于统治阶级的传统说教;诗人的爱国热情是经过自己的心灵对祖国的感受,又经过自己的头脑对祖国的思考而形成的。

这种感情是任何力量都压制不了的,也不是任何别的感情所能代替的。

4、略能力提高1、非洲亚洲非洲北美洲2、黄河3、诗歌中的“河流”是一个高度凝练的意象。

可以将其理解为历史的象征。

黑人对河流的追溯,就是对自身历史的追溯,就是对祖先和故土的寻根。

是对黑人曾经作出过的杰出贡献的歌颂。

4、“我的灵魂变得像河流一般深邃”可以理解为由于黑人对“河流”(历史)的见证,人类文明、文化的成果都在黑人的“灵魂”里有所积淀。

这句诗,是作者代表全体黑人发出的自豪的宣言:黑人种族是有着悠久传统的种族。

这句诗在诗歌中两次出现,形成结构上的前后呼应。

1、hèyàn chàn zhàng zhàn hong jiàn zháo shéxiè2、绰拭惋荤槛亨颓3、(1)认为不值得辩论或申辩。

屑,认为值得。

(2)精神萎靡不振,情绪低落。

(3)“之、乎、者、也”是文言文里常用的语助词,常用来形容不文不白的话或文章。

含讽刺意味。

(4)语出(论语)意思是“君子能够安于穷困,不因穷困而丧失其道德意志。

固,固守,安守。

(5)谋生,筹划如何生活。

(6)(言语、行动)追随别人(多含贬义)4、鲁迅周树人豫才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朝花夕拾》《藤野先生》〈<社戏>> <<故乡>> 《狂人日记》反对封建文化和封建科举制度5、(1)肖像描写。

写他“身材很高大”,说明他尚有劳动能力;“青白脸色”说明他穷困潦倒,营养不良又不肯劳动的结果;脸上“时常夹些伤痕”,是他穷困而偶然偷东西被人打伤的标志,也是他走向没落的重要标志。

“一部乱蓬蓬的花白胡子”表明他年龄较大而又精神萎靡颓唐。

他那件长衫‘“又脏又破,似乎十多年没有补,也没有洗”说明他穷酸潦倒、懒得出奇的经济状况和性格特征。

(2)动作描写。

说明穷困潦倒到极点,“摸”字表明了他悲惨的境地。

(3)语言神态描写。

说明他自命清高、迂腐不堪、自欺欺人,死要面子的性格。

能力提高1、写出了等级森严的社会环境(或:写出人们身份地位的标志);为孔乙己这个悲剧人物提供了活动的典型环境2、(1)一个“排”字表现了孔乙己根本不把对方放在眼里,显示了孔乙己的摆阔气、内心得意的心理。

(2)写出了孔乙己额上青筋暴起似乎历历可数的形象,逼真地表现了孔乙己当时窘迫的神情。

3、(1)特殊身份、尴尬处境(2)贫困潦倒、饱受欺凌、好逸恶劳4、“窃”和“偷”是同义词,意思相同,只不过前是文言,后是白话。

孔乙己为了面子,维持读书人的“清高”而狡辨,这是一种自我解嘲,是强词夺理。

5、这是一道开放性题,所谈内容只要符合文题要求且言之成理即可记分。

1、当代X绍棠普通贫苦人家2、nìyīng yuán zhān lún3、扈三娘李逵宋江吴用4、描写的对象是一丈青大娘。

这段话中的加点词语用得非常生动传神,“抡圆了”“扇过去”充分写出了奶奶一丈青大娘的怒气和力气,纤夫“转了三转”“拧了三圈儿”“栽倒”“倒气”“呻吟”,则写出了奶奶一丈青大娘这一巴掌的威力,读来令人如闻其声,如见其人。

能力提高1、因为这帮纤夫“赤身露体,只系着一条围腰,裤子卷起来盘在头上”,一丈青大娘不允许他们“腌臢了我们大姑娘小媳妇的眼睛”。

不怕天,不畏地,爱管闲事,敢于打抱不平的刚直泼辣的性格,2、外貌(肖像)描写,语言描写,行动描写等。

3、不能。

原文的结尾,通过一个细节的描写,更能突显示一丈青大娘泼辣、刚正不阿,敢于打抱不平的性格。

4、略。

1、chéng shāi kuíchùhèzhōng2、(1)采形容精神萎靡不振(2)异形容想法离奇,难以实现。

(3)缘没有任何原因(4)径表示自己直接行动,自管自任意地3、(1)契词夫十九俄(2)善于变色奥楚蔑洛夫见风使舵、趋炎附势(媚上欺下狡猾善变反复无常)(3)狗是不是将军家的维护统治者的利益4、B5、奥楚蔑洛夫的五次变化是围绕小狗的主人是谁而变化的。

这样多变说明了主人公是一个善于见风使舵、媚上欺下、反复无常、不知羞耻的沙皇忠实走狗。

能力提高1、C2、B3、D4、C5、D1、美国杰克·伦敦2、3、这里的“狼”可以看作是险恶的自然环境与自然力量的象征。

4、略能力提高1.在生死考验面前,因为对生命充满了热爱,所以他以惊人的毅力努力生存下来2.说明了他极度虚弱,每行一步都极端困难,但他仍没有放弃“相互猎取着对方的生命”,他也和狼一样,已经虚弱到了极点,唯一能引起他兴趣的是怎样才能生存下去4.无论如何他也爬不完这四英里路5.把疲倦比喻成涨潮,形象地写出了他疲倦到极点以至难以自制的情形9课:一、1.C2.A3.B4.D(生命的“渺小卑微”和生命的“痛苦美丽”没有因果联系。

)5.(1)“风暴”喻重大的挫折和磨难。

整句话所蕴含的道理是:能经受住重大的挫折和磨难的生命更加坚强。

(2)本题系开放性试题,所举事例与道理吻合即可。

二、1.“生命是什么”涉及生命本质的终极回答,而“生命像什么”则可借助通俗易懂的比喻作答,使行文更容易选择切入角度,引出了下文生命过程的形象化描绘,便于作者抒发对生命的独特感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