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 体温调节和水盐调节

合集下载

高中生物三学案:..体温调节、水和无机盐的调节

高中生物三学案:..体温调节、水和无机盐的调节

第2课时体温调节、水和无机盐的调节[目标导读]1。

结合教材P11~12,举例说出体温调节过程。

2。

结合教材P13~14,描述水和无机盐的来源和去路。

3。

结合教材P14“积极思维",概述细胞外液渗透压的调节机制。

[重难点击]1。

体温调节过程。

2.细胞外液渗透压的调节机制。

一、体温调节1.体温人的体温是指人体内部的平均温度,通常用__________温度、口腔温度和________温度来表示.2.体温的来源及恒定原理(1)体温的相对恒定是______________的共同调节下,人体的产热和散热过程保持____________的结果.(2)热量来源:由________、脂肪、蛋白质等在各组织细胞中分解代谢时产生。

(3)产热器官:主要是__________和________。

________是人体内代谢旺盛的器官,产热量很大;剧烈运动时,__________的产热量会剧增。

(4)主要的散热器官是________,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方式直接散热,散热的多少取决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体温调节的机理在寒冷和炎热环境中,皮肤里的________________或温觉感受器接受刺激,将兴奋传至下丘脑____________中枢,通过神经—体液调节:(1)寒冷环境中:皮肤血管__________,进而减少散热量;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分泌的激素量增多,提高了________________等细胞的代谢水平,引起机体细胞产热量增加。

(2)炎热环境中:皮肤血管________,血流量__________,散热量增加;________分泌增多,汗液的蒸发带走更多热量;甲状腺、肾上腺等分泌的激素量减少,细胞代谢水平________,产热量________。

4.人体体温恒定的生理意义(1)维持体温的相对恒定是人体生命活动正常进行的____________。

(部编本人教版)最新高中生物 第2章第1节 人体的稳态 第2课时 体温调节 水和无机盐的调节学案 苏教版必修3

(部编本人教版)最新高中生物 第2章第1节 人体的稳态 第2课时 体温调节 水和无机盐的调节学案 苏教版必修3

第2课时体温调节水和无机盐的调节1.体温调节(1)体温人的体温是指人体内部的平均温度,通常用直肠温度、口腔温度和腋窝温度来表示。

(2)体温的来源及恒定原理①体温的相对恒定是神经—体液的共同调节下,人体的产热和散热过程保持动态平衡的结果。

②热量来源:由糖类、脂肪、蛋白质等在各组织细胞中分解代谢时产生。

③产热器官:主要是肝脏和骨骼肌。

骨骼肌是人体内代谢旺盛的器官,产热量很大;剧烈运动时,骨骼肌的产热量会剧增。

④主要的散热器官是皮肤,通过辐射、传导和对流等方式直接散热,散热的多少取决于皮肤和环境之间的温差。

(3)体温调节的机理在寒冷和炎热环境中,皮肤里的冷觉感受器或温觉感受器接受刺激,将兴奋传至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通过神经—体液调节:①寒冷环境中:皮肤血管收缩,进而减少散热量;甲状腺、肾上腺等分泌的激素量增多,提高了肝和骨骼肌等细胞的代谢水平,引起机体细胞产热量增加。

②炎热环境中:皮肤血管舒张,血流量增多,散热量增加;汗腺分泌增多,汗液的蒸发带走更多的热量;甲状腺、肾上腺等分泌的激素量减少,细胞代谢水平降低,产热量减少。

(4)体温恒定的意义①体温过低→酶的活性降低→代谢速率变慢。

②体温过高→酶的活性也会降低,甚至丧失→生命活动异常。

③体温相对恒定是人体生命活动正常进行的必要条件。

2.水和无机盐的调节(1)水和无机盐的来源和去路在平衡调节中,由饮食摄入的水是主要来源,排水的主要途径是泌尿系统。

(2)尿的形成①肾脏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肾单位肾单位⎩⎪⎨⎪⎧肾小体⎩⎪⎨⎪⎧肾小球肾小囊肾小管②尿的形成过程血液――――――――――――→肾小球滤过血细胞、大分子蛋白质除外原尿――――――――→肾小管和集合管的重吸收和分泌尿液(3)水平衡的调节①当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时,下丘脑的渗透压感受器受到刺激,下丘脑增加抗利尿激素的合成和分泌,由垂体释放进入血液,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的重新吸收,导致排尿减少,体内的水分得以保留,从而使细胞外液渗透压下降并恢复正常。

人教版高中生物总复习[知识点整理及重点题型梳理]——血糖调节、体温调节、水盐平衡调节

人教版高中生物总复习[知识点整理及重点题型梳理]——血糖调节、体温调节、水盐平衡调节

人教版高中生物总复习知识点梳理重点题型(常考知识点)巩固练习高考总复习动物生命活动调节:血糖调节、体温调节、水盐平衡调节【考纲要求】1. 描述内环境的组成及相互关系2. 简述内环境稳态的意义及其调节机制3. 说明血糖调节的机制,并在实际中运用其中的原理4. 说明体温调节的机制,并在实际中运用其中的原理5. 说明水盐平衡的调节机制,并在实际中运用其中的原理【考点梳理】考点一、内环境的组成及其相互关系1. 内环境的组成内环境即细胞外液,是体内细胞生活的直接环境,主要由血浆、组织液、淋巴液等组成。

细胞名称所生活的内环境组织细胞组织液毛细血管壁细胞血浆、组织液毛细淋巴管壁细胞淋巴、组织液血细胞血浆淋巴细胞和吞噬细胞淋巴、血浆注意:内环境(细胞外液)的“内”与“外”是相对的,从细胞的角度看就是细胞外液,从个体的角度即相对于个体的外界环境而言,细胞外液是内环境。

2. 内环境与体液的关系体液是机体内所有液体的总称液注意:口腔、消化道、膀胱等有孔道与外界相连,储存的液体会与外界接触,如唾液、消化液、尿液、泪液等,这些液体不属于体液,而是外界液体。

3.血浆组织液淋巴液存在部位血管组织细胞间隙淋巴管内成分来源①从消化道吸收而来①血浆透过毛细血管①组织液渗入毛细淋巴管②从组织液中回渗而来壁形成③淋巴在左右锁骨下静②组织细胞代谢产生②由消化道吸收而来要点诠释:1)内环境的三种主要成分间可相互转化,其中血浆和组织液可直接相互转化(在表格中的图里二者之间为双箭头)。

(2)内环境是细胞赖以生存的体内液体环境,体内细胞可直接与内环境之间进行物质交换。

(3)相对稳定的内环境是细胞发挥其功能的必要条件。

(4)组织水肿的原因:组织水肿是由于过多的水分滞留在组织液中,使组织液增多造成的,其原因有:①营养不良:营养不良时,血浆蛋白含量降低,导致血浆浓度降低,从而使血浆渗透压降低,血浆中的水分大量进入组织液,引起水肿。

②过敏反应:由过敏原引起过敏反应时,毛细血管通透性加强,从而使在正常情况下不能透过的血浆蛋白透过毛细血管管壁进入组织间隙,致使组织液渗透压升高,水分过多进入组织液,从而导致组织水肿。

2014届高考生物总复习 水盐调节 体温调节配套课件

2014届高考生物总复习 水盐调节 体温调节配套课件

D.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素释放激素可引起机体产热量增加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下丘脑的功能。下丘脑分泌的抗利尿激
素可以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使尿量减少,A
项错误。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作用于垂体使
其分泌促甲状腺(激)素,促甲状腺(激)素又作用于甲状腺使 其合成和分泌甲状腺(激)素,甲状腺(激)素能促进物质的氧 化分解,使机体产热量增加,如果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则 会使下丘脑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减少,这是一种
吸收。
④调节:体温调节中枢、血糖调节中枢、渗透压调节中枢。
(2)下丘脑部分调节作用如图所示
★★
本考点属高考高频考点之一,题目考查范围广、难度
稍大、涉及血糖平衡及调节过程、体温稳态及神经、体液调
节途径、水平衡调节过程等,题型既包括选择题又包括简答 题及实验探究题,尤其以综合性考查为主。
【典例2】
高考地位:5年6考
(2012上海卷、海南卷,2011上海卷、 2010江苏卷……)
1.体温恒定的原理 机体产热量=散热量,也就是说体温恒定的原理是机体产
热量与散热量保持动态平衡。
2.调节过程图解
由上图可知体温调节的中枢是下丘脑,调节过程一般认为寒
冷环境中既有神经调节,又有体液调节,炎热环境中只有神
体内深部的温度变化一般不超过0.5 ℃。
寒冷环境中的体温调节
这里既有生理性调节(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又有行为性调
节(穿棉衣等),都是为了减少热量散失。
水盐平衡的调节过程
(2012全国新课标卷、海南卷,2011北京 高考地位:5年10考卷、海南卷、2010江苏卷……)
1.水平衡的调节过程
①下丘脑部分神经细胞既能分泌激素,又能传导

高中生物苏教版必修3教学案:第二章第一节第2课时体温调节水和无机盐的调节

高中生物苏教版必修3教学案:第二章第一节第2课时体温调节水和无机盐的调节

⾼中⽣物苏教版必修3教学案:第⼆章第⼀节第2课时体温调节⽔和⽆机盐的调节第2课时体温调节⽔和⽆机盐的调节1.⼈的体温是指⼈体内部的平均温度,直肠温度最接近⼈的体温。

2.⼈的体温能够保持相对恒定,是在神经—体液的共同调节下,产热和散热过程保持动态平衡的结果。

3.⼈体主要产热器官是肝脏和⾻骼肌,⼈体主要散热器官是⽪肤。

4.寒冷环境中,⽪肤⾎管收缩,⾎流量减少,减少散热;甲状腺、肾上腺等分泌激素增多,产热增多。

5.炎热环境中,⽪肤⾎管舒张,⾎流量增多,汗液分泌增多,散热增加。

6.抗利尿激素是由下丘脑合成分泌并由垂体释放的,其作⽤是促进肾⼩管和集合管对⽔的重吸收。

⼀、体温调节1.体温的概念⼈的体温是指⼈体内部的平均温度,常⽤直肠温度、⼝腔温度和腋窝温度来表⽰。

2.体温来源及恒定原理(1)⼈的体温来⾃体内物质代谢过程中产⽣的热量。

(2)体温能保持相对恒定,是在神经—体液的共同调节下,⼈体的产热和散热保持动态平衡的结果。

(3)⼈体主要的产热器官是肝脏和⾻骼肌,主要的散热器官是⽪肤。

3.体温调节过程(1)在寒冷环境中,⽪肤⾥冷觉感觉器接受刺激,将兴奋传⾄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通过神经—体液的调节,⽪肤⾎管收缩减少散热量;甲状腺和肾上腺等分泌的激素增多提⾼了细胞的代谢⽔平,机体产热量增加。

(2)在炎热的环境中,⽪肤⾥的温觉感受器接受刺激,将兴奋传⾄下丘脑的体温调节中枢,⽪肤⾎管舒张,⾎流量增加,汗液分泌_增多,散热量增加。

4.⼈体体温恒定的⽣理意义(1)体温相对恒定是⼈体⽣命活动正常进⾏的必要条件。

(2)当体温过低或过⾼时,酶的活性都会降低,甚⾄丧失,⽣命活动也会出现严重异常。

⼆、⽔和⽆机盐的调节1.⽔和⽆机盐的来源和去路[填图](1)⽔的来源和去路:(2)⽆机盐的来源和去路:2.尿的形成(1)肾脏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肾单位:肾单位肾⼩体?肾⼩球肾⼩囊肾⼩管(2)尿的形成过程:①⾎液经过肾⼩球滤过,进⼊肾⼩囊,形成原尿。

(精品人教)2020版高中生物第二章生物的个体稳态第一节第2课体温调节水盐调节学案苏教版必修3

(精品人教)2020版高中生物第二章生物的个体稳态第一节第2课体温调节水盐调节学案苏教版必修3

第2课时体温调节水盐调节学习目标1.简述体温概念、产热和散热的主要器官。

2.说出体温的调节过程。

3.能说出人体水和盐的主要摄入和排出途径。

|基础知识|一、体温调节1.体温(1)概念:人身体内部的平均温度,大约37 ℃。

(2)常用测量部位:直肠、口腔和腋窝。

其中直肠的温度最接近体温。

2.体温调节(1)体温恒定的原理体温能够保持相对恒定,是在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等的共同调节下,人体的产热和散热过程保持动态平衡的结果。

(2)热量的来源和去向①产热器官:主要是肝脏和骨骼肌。

肝脏是人体内代谢旺盛的器官,产热量很大;剧烈运动时,骨骼肌的产热量剧增。

②热量由糖类、脂肪、蛋白质等的分解代谢产生。

③散热器官:主要是皮肤。

④散热方式:辐射、传导、对流等直接散热,散热的多少取决于皮肤和环境之间的温差。

(3)调节中枢:下丘脑。

(4)温度感受器:有温觉感受器和冷觉感受器两类。

(5)体温差异:个体间的体温相差一般不会超过1__℃,女性的体温平均比男性约高0.3 ℃,且随月经周期而变化。

此外,人在患病、剧烈运动、精神紧张或刚刚进食后,体温也会略微上升。

(6)体温相对恒定的意义当体温过低或过高时,都会影响酶的活性,代谢速率变慢,使各种细胞、组织和器官的功能紊乱,甚至生命活动停止。

因此维持体温相对恒定是人体生命活动正常进行的必要条件。

二、水盐调节1.水的平衡(1)饮食和物质代谢过程中产生水,其中饮食摄入的水是主要来源。

(2)去向:泌尿系统、皮肤、肺和大肠,其中泌尿系统是排水的主要途径。

2.盐的平衡(1)主要来自于饮食。

(2)去向:通过尿液、汗液和粪便排出。

3.尿液的形成(1)肾脏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肾单位⎩⎪⎨⎪⎧肾小体⎩⎪⎨⎪⎧肾小管肾小囊肾小球(2)尿液的形成过程血液――→肾小球滤过血细胞、大分子蛋白质除外原尿――→肾小管、集合管的重吸收和分泌尿液 4.水平衡的调节(1)引起调节的因素: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或降低。

(2)调节中枢:下丘脑。

必修3 体温调节和水盐平衡调节

必修3 体温调节和水盐平衡调节

(4)调节过程
渗透压
渴感
抗利尿激素 肾小管和集合管
教材热点拓展
下图表示体温调节和水盐调节的过程,据图分析:
(1)图中字母表示的分别是什么激素?
提示
a是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b是促甲状腺激素,c是甲状腺激素,
提示
d是抗利尿激素。
(2)在寒冷环境中,皮肤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提示 汗腺分泌减少、毛细血管收缩、立毛肌收缩等。 (3) 以小鼠为实验材料,验证下丘脑是水盐调节的中枢。写出实验思路。 提示 将小鼠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两组,实验组破坏下丘脑,对照组不
生命活动的调节
第2讲 体温调节和水盐调节
考点二
体温调节和水盐调节
知识梳理
1.体温调节
(1)人体的产热和散热
①人体热量的来器官
②人体的散热主要是通过 汗液的蒸发 、皮肤内毛细血管 的散热,其次还 有呼气 、排尿和排便等,散热的主要器官是 皮肤 。
本课结束
谢谢!
回归练习
作处理,两组供给相同的水量,测定各自的尿量。
提示
2.如图是人体体温与水平衡调节的示意图,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当受到寒冷刺激时,①②③④过程均会加强 B.当受到寒冷刺激时,③与④激素分泌量增多,从而促进骨骼肌与内脏代谢活动增强,产热 量增加 C.由图可知人体对体温与水平衡的调节主要是体液调节 D.⑤激素是由下丘脑神经细胞产生的
解析 当受到寒冷刺激时,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都会分泌增多,A 与 B 正确;由图可知人
体对体温与水平衡的调节是神经—体液调节,C 错误;⑤激素是抗利尿激素,在下丘脑合成由垂 体后叶释放,D 正确。
注意点
下丘脑在生命活动调节中的作用
(1)感受:渗透压感受器感受渗透压升降,维持水代谢平衡。 (2)传导:可将渗透压感受器产生的兴奋传导至大脑皮层,使之产生渴觉。 (3)分泌:分泌促激素释放激素,作用于垂体,使之分泌相应的促激素。 (4)调节:体温调节中枢、血糖调节中枢、水盐平衡调节中枢。

2019年高考生物母题题源系列专题13体温调节和水盐平衡调节(含解析)

2019年高考生物母题题源系列专题13体温调节和水盐平衡调节(含解析)

母题13 体温调节和水盐平衡调节【母题来源一】 2019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理综生物(全国II卷)【母题原题】当人体失水过多时,不会发生的生理变化是A.血浆渗透压升高B.产生渴感C.血液中的抗利尿激素含量升高D.肾小管对水的重吸收降低【答案】D【解析】【分析】内环境的理化性质主要包括渗透压、pH值和温度,其中血浆的渗透压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

水分的流失相当于无机盐与蛋白质含量增加。

【详解】当人体失水过多时,血浆浓度升高,导致血浆渗透压升高,A正确;人体失水过多,导致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对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的刺激增强,产生的兴奋通过有关神经传到大脑皮层产生渴觉,同时,还会导致由下丘脑分泌经垂体释放的抗利尿激素的含量增加,使血液中的抗利尿激素含量升高,B、C正确;抗利尿激素含量的升高,促进肾小管、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使肾小管对水的重吸收增加,D错误。

【母题来源二】 2019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理综生物(全国Ⅲ卷)【母题原题】下列不利于人体散热的是A.骨骼肌不自主战栗B.皮肤血管舒张C.汗腺分泌汗液增加D.用酒精擦拭皮肤【答案】A【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体温调节的相关知识点,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人体主要依靠调节产热量或者散热量来维持体温相对温度。

在炎热环境中,通过增加散热途径调节体温;寒冷环境中,骨骼肌不自主的战栗是一个快速产热途径,增加产热量;体温调节中枢位于下丘脑。

【详解】骨骼肌不自主战栗会增加产热量,不利于人体散热,A符合题意;皮肤血管舒张,血流量增加,以增加散热量,B不符合题意;汗腺分泌汗液增加,则散热量增加,C不符合题意;用酒精擦拭皮肤时酒精的挥发会带走部分热量,可以增加散热量,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命题意图】通过建立体温调节、水盐调节模型,培养建立模型的思维习惯;通过了解高温环境下的体温和水盐调节,树立关注人体健康、学以致用的态度。

【命题规律】主要从以下三个角度命题:①运用水盐调节知识解释生命现象;②以水盐的平衡创设情境,预测机体发生的相应的生理变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体温调节和水盐调节
高考频度:★★★☆☆难易程度:★★★☆☆
典例在线
关于人体内水和无机盐的平衡和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
A.口渴的感受器不是位于下丘脑,而是位于口腔
B.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尿量减少
C.引起渴觉的神经冲动最初来自下丘脑
D.机体水和无机盐的平衡是在神经和体液共同调节下完成的
【参考答案】A
盐调节的过程是神经和体液共同作用的结果,主要通过肾脏来完成,D正确。

学霸推荐
1.关于人体内水盐平衡调节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血浆渗透压降低时引起口渴
B.机体失水时,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
C.抗利尿激素使细胞吸水能力增强
D.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尿量增多
2.下列关于人体体温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A.发高烧应多盖被子,增加出汗
B.和冬天相比,夏天人体更易散热、散失热量更多
C.剧烈运动可增加产热量
D.某人发烧39 ℃,他体内的产热量大于散热量
3.雪后有些同学在草地上打雪仗。

他们把雪团放在手里,过了一会,发现手比未放雪之前要热乎一些,有关此现象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此过程中皮肤毛细血管收缩,立毛肌收缩
B.整个过程中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激素分泌增加
C.此过程中,机体某些细胞耗氧增加,代谢增强
D.握雪后,感受器会产生兴奋并将兴奋传入体温调节中枢,使其产生冷觉
4.人体体温的相对稳定,是机体产热和散热保持动态平衡的结果。

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产热是神经调节,散热是体液调节
B.人处在寒冷环境中,靠机体增加产热、减少散热维持体温恒定
C.人处在炎热环境中,靠减少产热、增加散热维持体温恒定
D.产热来源于组织器官细胞呼吸
5.关于体温的叙述,错误的是
A.人的体温源于物质代谢过程所释放出来的热量
B.体温的相对恒定是维持内环境稳定、保证新陈代谢正常进行的必要条件
C.通过体温调节使得人体在寒冷环境中的散热小于炎热环境中的散热量
D.体温的相对恒定是机体产热与散热保持动态平衡的结果
答案
1.【答案】C
2.【答案】C
【解析】发高烧应减少被子,以利于出汗散热,A错误;和夏天相比,冬天人体更易散热、散失热量更多,B错误;剧烈运动,骨骼肌运动加速,新陈代谢较强,因此产热量增加,C正确;某人发烧39 ℃,若体温没有继续升高或者降低,他体内的产热量与散热量是相等的,D错误。

3.【答案】D
【解析】寒冷环境中,皮肤的毛细血管收缩,汗腺分泌减少,进而减少散热量,同时立毛肌收缩,A正确;此过程中,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激素分泌增加,机体某些细胞耗氧增加,进而增加产热量,BC正确;握雪后,手部的冷觉感受器会产生兴奋并将兴奋传入体温调节中枢,骨骼肌战栗,使体内产热增多,而产生冷觉的是大脑皮层,D错误。

4.【答案】A
【解析】产热和散热过程都有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A错误;人处在寒冷环境中,机体通过神经—体液5.【答案】C
【解析】人的体温源于物质代谢过程所释放出来的热量,A正确;体温的相对恒定是维持
内环境稳定、保证新陈代谢正常进行的必要条件,B正确;寒冷环境中,温差大,因此正常人在寒冷环境中的散热量大于炎热环境中的散热量, C错误;体温的相对恒定,是机体产热与散热保持动态平衡的结果,可以这样说,产的热多,散的热多;产的热少,散的热少,D正确。

【点睛】易错点分析,误认为寒冷环境中,产热量大于散热量,其实只要体温保持恒定,产热量就等于散热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