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主题奇妙的种子教案反思
幼儿园大班科学奇妙的种子教案反思

幼儿园大班科学奇妙的种子教案反思
近日,我班在幼儿园开展了一次主题为“科学奇妙的种子”的活动。
活动中,小朋友们认识了不同的种子,知道了它们是怎样发芽、成长和结果的。
他们通过观察种子发芽的过程,明白了生命力的强大,尊重被生物的生命。
活动的结束,我作为班主任深入反思此次活动。
反思此次活动优点,首先,此次活动以多媒体的形式来介绍各种的种子,提高了小朋友们的学习兴趣。
其次,在活动中,我们安排了游戏,使小朋友们能够识别各种种子,丰富了孩子们的认知。
再次,活动中我们还开展了实践活动,让小朋友们亲自动手播种,真实感受到种子发芽、成长过程。
反思此次活动不足之处,首先,要活动上更加丰富多彩,需
要增加一些精彩的活动设计;其次,在科学认知的传播方面,
应该更加灵活,注重孩子们在感知、理解、应用上的练习;最后,要能让孩子们在此次活动中领略到科学的魅力,此次活动的实施应更加细致、准确。
最后,本次活动的实施,让小朋友们认识更多的种子和促使他们对生命力的尊重,这次活动就是一次科学博物馆般的体验,激发了大家学习科学的兴趣,让小朋友们学会了科学精神——探究、求实、提问。
通过此次活动的实施,我们的教育理念得到了更深层的体现,小朋友们也得到了极大的收获。
我也要求自己,在以后的教学
活动中,能够更好地服务孩子们成长,力求实现孩子们在认知、情绪、行为等方面的健康发展。
幼儿园大班主题教案及教案反思《奇妙的种子》(5篇范例)

幼儿园大班主题教案及教案反思《奇妙的种子》(5篇范例)第一篇:幼儿园大班主题教案及教案反思《奇妙的种子》《大班主题教案及教案反思《奇妙的种子》》这是优秀的大班主题教案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快来看看大班主题教案及教案反思《奇妙的种子》!设计背景春天是个万物复苏的季节,为了让幼儿更进一步感受种子发芽的过程,丰富本班在自然角,我特意设计本节课,让幼儿认识各种种子,在延伸活动中引导幼儿观察种子发芽的过程,从而让幼儿更加热爱生活和热爱生命。
活动目标1、认识各种植物的种子。
2、激发幼儿对植物的兴趣。
3、观察种子发芽的过程。
4、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5、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重点难点认识黄豆、绿豆和玉米种子。
做种子发芽的实验。
活动准备1、让幼儿和家长把各种各样的植物的种子如黄豆、绿豆、黑豆、玉米等种子带到班里。
2、课前布置好的活动场地——种子展览会。
在各种种子旁都有介绍种子的标签。
活动过程1、进入课题:师:今天吴老师和小朋友到种子展览馆去参观各种各样的种子。
(快思老师.教案网出处)我们出发吧!2、介绍黄豆(黑豆)外形是圆形颜色黄色(黑色)的。
黄豆的营养价值很高,可以炖着吃,还可以加工成豆腐、腐竹、豆腐乳、豆腐果、干豆腐等。
3、介绍绿豆外形是椭圆形的,颜色是绿色的。
绿豆的营养价值也很高,可以煮着吃,还可以加工成绿豆芽、绿豆汤、绿豆粉等等。
4、介绍玉米种子外形扁扁的,有点象一颗牙齿,颜色黄黄的。
玉米的品种很多,有糯玉米、甜玉米、紫玉米等、可以蓁着吃,还可以加工成爆米花。
5、在教师的引导下有目的的做种子发芽的实验,从而种子发芽的秘密。
(1)、种子在有适量水的透明瓶子中。
(2)、种子在没有水的透明瓶子中。
(3)、种子在有适量水的透明瓶子中,但放在黑盒子里。
(4)、种子在放入很多水的瓶子中。
延伸活动观察种子发芽的过程。
让幼儿学习记录种子发芽的过程。
教学反思幼儿对种子发芽的实验很感兴趣,本节课能以自己最小的支持,促进幼儿最大限度的发展。
大班科学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神奇的种子》

大班科学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神奇的种子》一、教学目标1.能够简单描述种子的来源和生长发育过程,了解种子的形态、结构和作用;2.通过观察和探究,感受植物的生长奇迹;3.增强幼儿对植物的保护意识。
二、教学内容1.植物种子的基本知识;2.种子的形态、结构及作用;3.种子的生长发育过程。
三、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基本了解种子的来源、生长发育过程及作用,能够较为准确地描述种子的形态、结构;2.教学难点:幼儿通过观察和探究来感受植物的生长奇迹,理解种子与植物的关系。
四、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种子、放大镜、PPT;2.环境准备:教室放置绿色植物丰富环境。
五、教学过程1. 热身引入•展示各种种子,鼓励幼儿交流,看谁能认出最多的种子。
•引导幼儿思考:这些种子从哪里来?为什么有的种子很小,有的种子很大?2. 新知呈现•通过PPT展示各种种子的形态和结构,引导幼儿了解种子的基础知识。
•通过PPT展示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让幼儿了解种子与植物之间的关系。
3. 教学实践•分为两个小组,每个小组分别拿到一个种子,用放大镜仔细观察和描述种子的形态和结构。
分组讨论并展示。
•整个班级一起种下种子,观察种子的生长发育过程,并记录下来。
每周一次植物的生长情况。
•引导幼儿思考:我们要怎样保护地球上的这些植物呢?每个幼儿提出一种想法来保护植物。
4. 总结反思•引导幼儿回顾所学内容,总结种子的形态、结构、生长发育过程及作用,感受植物的生命奇迹。
•引导幼儿思考:我们为什么要保护植物?怎么保护植物?每个幼儿发表自己的看法,并进行讨论。
六、教学反思1.教学方法:本次教学采用了“破冰引入 + 新知呈现 + 教学实践 + 总结反思”的教学方法,注重了幼儿的感性认识和实践能力的提升,教学效果较好。
2.教学环境:在教室中放置了绿色植物来丰富环境,激发幼儿兴趣,但是同时也存在植物的饲养与管理问题,需要在日常教学中加以解决。
3.教学准备:本次教学准备充分,但是在教学中发现需要适当增加一些教具和材料的投入,以更好地帮助幼儿学习。
大班主题教案及教案反思《奇妙的种子》

大班主题教案及教案反思《奇妙的种子》教学目标1.学会掌握基本的植物生长知识和生命周期的概念。
2.能够理解不同的种子可以产生不同的植物。
3.能够在实验中探究植物生长的过程,形成科学思维和观察能力。
4.培养学生对植物的爱护心理,增强环保意识。
教学准备•书籍:《奇妙的植物》•种子:四种不同的种子•砂土、水和盆子等种植工具•实验道具:实验室用手套、滴管、比色板和电子秤等•PPT教学课件教学流程第一节课:探究种子的奇妙生命活动1:植物生长研究1.在PPT上播放一段植物生长的视频。
2.让学生与意大利柠檬树一起探索植物生长的过程,并了解其生命周期。
3.让学生了解不同的种子可以形成不同的植物,通过展示不同时期的植物花朵、叶子等部分进行解释。
活动2:种子实验1.给每个学生分配四个不同的种子,比如:南瓜、苹果、花生和小麦。
2.让学生观察、描述、探究种子的种类以及它们的形状、颜色和大小。
3.将学生们分成小组,进行植物种植活动,并让他们分别记录每一天植物的生长情况,通过观察来进一步了解植物生长的过程。
第二节课:流程总结及对今日的反思活动1:对学生进行评价1.回顾今天的课程,总结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
2.对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进行评价,并给出建议和反馈。
活动2:教案反思1.对这两节课的教学流程和教学效果进行整理和评估,并提出改进建议。
2.整理出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并为下一堂课制定更加完善的教学计划。
教学反思在这次教学中,我采取了多种教学方法,以此来激发学生们的兴趣,并让他们积极参与到课堂中来。
通过利用实验、视频、讨论等多种方式,我能够确保学生们得到深刻的学习经验,并形成对植物生长的初步认识和理解。
同时,在教学反思中,我也发现了一些不足的地方,比如在教学计划中没有涉及到生物多样性的概念,这也是我需要关注的一个问题。
另外,我还需要针对一些学生在理解和表达方面的困难,单独制定更具有针对性的教学计划。
总的来说,我认为这次教学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也有很多需要改进的地方。
大班科学神奇的种子教案反思

大班科学神奇的种子教案反思1、大班科学神奇的种子教案反思活动目标:1.通过让孩子观察、操作、探索,了解种子的内在特性。
2.激发孩子的科学探索精神。
活动准备:各种种子、放大镜、纸、记号笔、录象活动过程:(一)、引起兴趣师出示各种各样的种子,进行提问:1、“它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什么?”2、“为什么叫种子呢?”(二)、操作探索1、师提问:“请你们猜猜种子里面有什么?”(幼儿将自己的答案以绘画的形式记录在纸上)2、幼儿介绍自己猜测的答案3、师再次提问:“种子里面到底有什么?种子有哪些部分组成?”(幼儿解剖各类种子,用放大镜进行观察,再次将自己的答案以绘画的形式记录在纸上)4、幼儿介绍自己观察的结果(三)、观赏结束1、幼儿观赏录象,验证自己的答案2、师总结结束教学反思:我对幼儿种子发芽的实验很感兴趣。
这节课可以在我最小的支持下,最大限度的促进幼儿的发展。
在上课的过程中,老师和孩子配合的很好。
孩子们在观察种子发芽的过程中非常专心。
他们可以每天去教室观察自然角落里的种子发芽。
有的孩子发现黑匣子里的种子、没水的瓶子里的种子、水多的瓶子里的种子不发芽,可以主动问老师。
但大多数孩子不会主动去记录种子发芽的过程。
2、大班科学活动教案:种子的旅行教案(附教学反思)活动目标:1.了解几种常见的种子传播方式。
2.对种子外部形态特征与其传播方式关系的初步认识。
3.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4.培养动手观察和操作能力,掌握简单的实验记录方法。
5.激发孩子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1.收集各种带毛的、长刺的、带钩的种子者图片。
2.《种子的旅行》的视频。
3.蒲公英、莲子、苍耳、豌豆等种子的图片。
活动过程:1、导入活动:孩子们,你们都出去旅行过吗?到过哪里?用什么方法去旅行的?孩子们讨论。
2.今天燕老师我请来了几位特殊的朋友,也想去旅行,但是他们没有手、没有脚,怎么去旅行呢?你们愿意帮助它们吗?3.展示蒲公英、苍耳、莲子、豌豆的图片,让孩子一个一个认识,并和他们打招呼。
2024年大班科学教案神奇的种子教案及教学反思

2024年大班科学教案神奇的种子教案及教学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大班科学探索》教材第四章《植物的生长》,详细内容包括种子的结构、种子的发芽过程、种子与植物的关系等。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种子的结构,知道种子的发芽过程。
2. 培养幼儿观察、思考、表达的能力,激发对植物生长的兴趣。
3. 培养幼儿爱护植物,保护环境的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种子发芽过程的理解。
教学重点:种子的结构、种子与植物的关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种子模型、实物种子、放大镜、植物生长过程图片。
学具:画纸、彩笔、泥土、种子。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带领幼儿观察幼儿园内的植物,引导幼儿关注植物的生长。
2. 例题讲解(15分钟)(1)展示种子模型,讲解种子的结构。
(2)通过实物种子,让幼儿观察种子的特点。
(3)出示植物生长过程图片,讲解种子发芽过程。
3. 随堂练习(15分钟)(1)让幼儿用放大镜观察实物种子,画出种子的结构。
(2)分组讨论:种子发芽需要什么条件?4. 小组活动(10分钟)(1)每组领取泥土、种子,进行种植实验。
(2)记录种子发芽过程。
(1)每组分享种植实验结果。
六、板书设计1. 种子的结构2. 种子的发芽过程3. 种子与植物的关系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身边的植物,记录植物的生长过程。
2. 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操作,让幼儿对种子的结构和发芽过程有了直观的认识。
但在讲解种子结构时,部分幼儿对种子内部结构理解不够深入,需要个别辅导。
2. 拓展延伸:组织幼儿进行户外种植活动,让幼儿亲身参与植物的生长过程,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责任感。
同时,开展环保教育活动,让幼儿了解保护植物的重要性。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种子发芽过程的理解。
2. 教学过程:例题讲解、随堂练习、小组活动。
3.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
详细补充和说明:一、教学难点解析:种子发芽过程的理解1. 利用实物种子和植物生长过程图片,让幼儿观察种子发芽的各个阶段,如种子吸水膨胀、胚根生长、胚轴伸长等,使幼儿对发芽过程有直观的认识。
大班科学神奇的种子教案【含教学反思】

大班科学神奇的种子教案【含教学反思】1. 教案概述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初步了解种子的生长与繁殖过程,增强对自然万物的认识,培养其观察和思考能力,探索自然科学的神秘之处。
适用对象:大班儿童教学时间:1小时教学内容:1.种子的形态特征2.种子的生长与繁殖教学步骤:1.介绍种子的形态特征(10分钟)–带领学生观察种子的外观–介绍种子的主要部位及其功能–引导学生探索种子的神奇之处2.种子的生长与繁殖(40分钟)–展示种子发芽的过程,带领学生了解发芽条件–解释为何种子需要发芽生长–介绍种子的繁殖方式,包括风传、水传等方式3.总结与评价(10分钟)–让学生回顾全课的内容–谈论学生们对种子的认识、想法以及感悟教学方式:展示式教学、互动式教学教学用具:种子、播种盘、水、磁带音响、PPT等2. 教学反思本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初步了解种子的生长与繁殖过程,增强对自然万物的认识,培养其观察和思考能力。
通过本次教学,我发现学生们对种子的了解还十分肤浅,甚至有一些学生认为种子只是简单的小颗粒。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特别注重带领学生去观察种子、探索种子的神奇之处,引导其用心去发现种子的生动形态和丰富内涵。
在教学过程中,我使用了展示式教学和互动式教学相结合的方式,通过图像、音效等多样化的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兴趣,丰富了课堂的内涵和趣味性。
同时,在PPT和幻灯片的设计上,我也注重色彩搭配和图片的布局,使得整个课堂的视觉效果更加生动、鲜明。
在课程的结尾,我引导学生总结全课的内容,并进行了一定的反馈和评价。
通过这些措施,我认为学生的宝贵想法和建议能够得到更好的反馈和回应。
综上所述,我认为这次课程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学生们也对种子的认识有了新的认知和想法。
但是,我也发现自己在教学设计和表现上还有很多不足之处,需要进一步改进和提高。
大班主题活动教案:奇妙的种子教案(附教学反思)

大班主题活动教案:奇妙的种子教案教学目标1.认识不同的种子;2.了解种子与植物的关系;3.观察并探究种子的生长过程;4.培养孩子的观察力、注意力、想象力和思维能力;5.提升孩子的自信心和表达能力。
教学准备1.种子和干燥的棉花球;2.手电筒;3.种植土;4.小铲子;5.小水壶;6.引导语和问题。
教学过程热身活动1.与孩子们打招呼,互相介绍自己的名字和喜欢的植物;2.让孩子们围成一个大圈,交替抛球,喊出自己的名字;3.让孩子们自由活动,放松身心。
导入环节1.让孩子们想象一下在耕种,我们需要什么? (农夫、农具、种子、土壤、水);2.谈论如果没有种子,作物将如何长成? (不会有新的植物生长);3.引出今天的主题——“奇妙的种子”。
观察种子1.给孩子们展示不同种类的种子;2.让孩子们自由地观察种子的外观、颜色、大小等;3.询问孩子们发现了哪些不同,让孩子们谈论他们的观察结果。
种子的探究1.引导孩子们想象自己拥有一个种子,该如何使它生长?2.让孩子们观察实物中的种子,询问他们对种子的发芽、生长过程是否知道;3.让孩子们将种子埋到种植土中,在处于黑暗中的另外一个盆里也放一颗种子。
为第二个盆子盖上棉花球;4.给孩子们一盏手电筒,让他们在种子生长过程中观察种子;5.鼓励孩子们根据自己的发现做出预测和分析。
教学反思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认为孩子们的观察力得到了提升;2.配合现实生活中情境引导,引导孩子们思考准确结果;3.培养孩子们团队合作精神,让他们相互合作,在利用手电筒进行观察时相互配合。
总结引导孩子探究种子,从而对植物生长有了深入的了解。
我们在过程中不仅提升了孩子们的观察力、注意力、想象力和思维能力,同时也提高了孩子们的自信心和表达能力。
这是一堂成功而有意义的大班主题活动教学课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班主题奇妙的种子教案反思大班主题奇妙的种子教案反思主要包含了设计背景,活动目标,重点难点,活动准备,活动过程,延伸活动,教学反思等内容,认识各种植物的种子,激发幼儿对植物的兴趣,适合幼儿园老师们上大班主题活动课,快来看看奇妙的种子教案吧。
设计背景
春天是个万物复苏的季节,为了让幼儿更进一步感受种子发芽的过程,丰富本班在自然角,我特意设计本节课,让幼儿认识各种种子,在延伸活动中引导幼儿观察种子发芽的过程,从而让幼儿更加热爱生活和热爱生命。
活动目标
1、认识各种植物的种子。
2、激发幼儿对植物的兴趣。
3、观察种子发芽的过程。
4、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5、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重点难点
认识黄豆、绿豆和玉米种子。
做种子发芽的实验。
活动准备
1、让幼儿和家长把各种各样的植物的种子如黄豆、绿豆、
黑豆、玉米等种子带到班里。
2、课前布置好的活动场地——种子展览会。
在各种种子旁都有介绍种子的标签。
活动过程
1、进入课题:
师:今天吴老师和小朋友到种子展览馆去参观各种各样的种子。
我们出发吧!
2、介绍黄豆(黑豆)
外形是圆形颜色黄色(黑色)的。
黄豆的营养价值很高,可以炖着吃,还可以加工成豆腐、腐竹、豆腐乳、豆腐果、干豆腐等。
3、介绍绿豆
外形是椭圆形的,颜色是绿色的。
绿豆的营养价值也很高,可以煮着吃,还可以加工成绿豆芽、绿豆汤、绿豆粉等等。
4、介绍玉米种子
外形扁扁的,有点象一颗牙齿,颜色黄黄的。
玉米的品种很多,有糯玉米、甜玉米、紫玉米等、可以蓁着吃,还可以加工成爆米花。
5、在教师的引导下有目的的做种子发芽的实验,从而种子发芽的秘密。
(1)、种子在有适量水的透明瓶子中。
(2)、种子在没有水的透明瓶子中。
(3)、种子在有适量水的透明瓶子中,但放在黑盒子里。
(4)、种子在放入很多水的瓶子中。
延伸活动
观察种子发芽的过程。
让幼儿学习记录种子发芽的过程。
教学反思
幼儿对种子发芽的实验很感兴趣,本节课能以自己最小的支持,促进幼儿最大限度的发展。
在上课的过程中师幼配合的比较好,幼儿在观察种子发芽的过程很专注,能每天到教室就到自然角观察种子发芽,当发现在黑盒子里、在没水的瓶子里和在放入很多水的瓶子里的种子不发芽时有的幼儿能主动问老师。
但大多数小朋友不是很主动记录种子发芽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