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医学入门知识
核医学考试大纲--基础知识

071 核医学考试大纲基础知识单 元细 目要 点要求 (1)核医学定义 (2)核医学内容 熟练掌握 1.核医学的概述(3)核医学发展简史了解 (1)定义 (2)原理 熟练掌握(3)优缺点 (4)基本方法 2.放射性核素示踪技术(5)主要类型及应用掌握 (1)原理 了解 (2)种类 3.放射自显影(3)应用熟悉 (1)基本概念 (2)基本方法 熟悉 4.放射性核素示踪动力学分析与功能测定(3)临床应用 掌握 (1)显像原理(2)脏器或组织摄取显像剂的机制 熟练掌握 (3)显像条件及其选择 掌握 (4)显像类型(5)图像分析方法及要点 (6)图像质量的评价熟练掌握 一、核医学总论 5.放射性核素显像技术(7)核医学影像及其他影像的比较掌握 (1)组成和表示方法 1.原子核(2)核素及其分类 熟悉 (1)α衰变 (2)β衰变 (3)电子俘获 2.核的衰变及其方式(4)γ衰变熟悉 (1)放射性活度 熟练掌握 (2)衰变常数 掌握 (3)指数规律 (4)半衰期 熟练掌握 3.放射性核素的衰变(5)递次衰变熟悉 (1)带电粒子与物质的相互作用 4.射线与物质的相互作用(2)光子与物质的相互作用 熟悉 (1)照射量与照射量率 掌握 (2)吸收剂量 二、核物理基础 5.电离辐射量及其单位(3)剂量当量熟悉 三、核医学仪器 1.核医学射线测量仪器(1)基本构成和工作原理熟练掌握(2)固体闪烁探测器 掌握 (3)其他射线探测器 (4)脉冲幅度分析器 熟悉 (5)工作条件的选择 了解 (6)体内测量仪器 (7)体外测量仪器 熟悉 (8)辐射防护仪器 了解 (9)质量控制掌握 (1)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 熟练掌握 (2)准直器掌握 (3)位置和能量电路 了解 (4)图像重建2.γ照相机和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SPECT)(5)γ照相机和SPECT 的性能指标与质量控制掌握 3.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仪(PET) 符合探测原理熟练掌握 (1)放射性衰变的统计分布和放射性计数的统计误差熟练掌握 (2)存在本底时误差的计算和应用 4.放射性计数的统计规律(3)减少统计涨落影响的方法熟悉 (1)硬件 1.核医学计算机的组成(2)软件 熟悉 (1)模拟数字转换2.图像的数字化和计算机显示 (2)图像的存储、传输、显示 熟悉 (1)图像采集方式 熟练掌握 四、电子计算机在核医学中应用3.图像的采集和处理(2)常用图像处理 熟悉 (1)作用机制熟悉 1.放射性药物的作用机制与药物设计 (2)Hansch 构效关系学说 了解 (1)QA、QC、GMP 与GRP (2)质量检测的内容 (3)放射性核纯度的测定 熟悉 2.质量控制与质量保证(4)放射化学纯度的测定掌握(1)正确使用总原则 (2)小儿应用原则 (3)育龄妇女应用原则(4)放射性药物与普通药物的相互作用 3.正确使用、不良反应及其防治(5)不良反应及其防治掌握(1)Tc 的主要化学性质 了解 (2)99mTc 的标记 熟悉 (3)99m Tc 发生器 掌握五、核化学与放射性药物4.99mTc 化学与99mTc 的放射性药物(4)临床核医学常用的99mTc 的放射性药物 熟练掌握(1)123I、131I、67Ga、111In、与201Tl 的来源(2)放射性碘标记(3)放射性铟标记熟悉5.放射性碘、镓、 铟、铊的放射性药物(4)临床核医学常用的放射性碘、镓、 铟、铊的放射性药物掌握 (1)核素的选择6.放射性治疗药物 (2)临床核医学常用的放射性治疗药物 熟练掌握 (1)受体显像剂 了解 (2)代谢显像剂 熟悉(3)乏氧显像剂(4)肿瘤导向诊断与导向治疗的放射性药物(5)基因显像与基因治疗的放射性药物 7.放射性药物新进展(6)反义显像和反义治疗的放射性药物了解 (1)放射生物效应及基本概念 熟悉 (2)放射防护的目的和基本原则 (3)工作人员的剂量限值 (4)内、外照射防护原则 熟练掌握 1.放射生物效应与防护原则(5)不同射线的防护原则了解 (1)实验室的三区布局 了解 (2)放射源的运输、保管 (3)放射性废物的处置 (4)放射性事故的应急处理 掌握 2.核医学实验室(5)工作场所的防护监测了解 (1)工作人员健康管理 了解 (2)个人防护及防护用品 3.工作人员的防护(3)个人剂量监测熟悉 (1)申请核医学检查与治疗的原则 熟练掌握 (2)申请医师的职责 熟悉 4.工作人员的职责(3)核医学医师的职责熟练掌握 (1)核医学诊断中患者的防护原则 熟练掌握 (2)核医学诊断中特殊人群的防护原则 了解 5.患者的防护(3)核医学治疗中患者的防护原则掌握 (1)放射性药品管理办法熟练掌握 (2)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放射防护条例六、放射卫生防护6.放射卫生防护法规(3)临床核医学放射卫生防护标准了解(4)临床核医学中患者的放射卫生防护标准熟悉 (1)方法 1.决策矩阵 (2)指标 掌握 2.Bayes 理论 Bayes 理论 熟悉 七、医学诊断方法的效能评价3.界值特性曲线(ROC 分析)界值特性曲线 熟悉医学伦理学单元 细目要点要求1.医患关系2.医疗行为中的伦理道德医学伦理道德 3.医学伦理道德的评价和监督了解。
核医学复习重点总结

第一章总论核医学定义:是一门研究核素和核射线在医学中的应用及其理论的学科。
主要任务是用核技术进行诊断、治疗和疾病研究。
核医学三要素:研究对象放射性药物核医学设备一、核物理基础(一)基本概念:元素---凡质子数相同的一类原子称为一种元素核素---质子数、中子数、质量数及核能态均相同的原子称为一种核素。
放射性核素----能自发地发生核内结构或能级变化,同时从核内放出某种射线而转变为另一种核素,这种核素称为放射性核素。
(具有放射性和放出射线)稳定性核素----能够稳定地存在,不会自发地发生核内结构或能级的变化。
不具有放射性的核素称为稳定性核素。
(无放射性)同位素----具有相同的原子序数(质子数相同),但质量数(中子数)不同的核素互为同位素。
同质异能素----- 核内质子数、中子数相同,但处在不同核能态的一类核素互为同质异能素。
(质量数相同,能量不同,如99mTc和99Tc)(二)核衰变类型四种类型五种形式α衰变释放出α粒子的衰变过程,并伴有能量释放。
β衰变放射出β粒子或俘获轨道电子的衰变。
β衰变后,原子序数可增加或减少1,质量数不变。
•β-衰变•β+衰变•电子俘获(EC)γ衰变核素由激发态或高能态向基态或低能态跃迁时,放射出γ射线的衰变过程γ衰变后子核的质量数和原子序数均不变,只是核素的能态发生改变。
放射性核素的原子核不稳定,随时间发生衰变,衰变是按指数规律发生的。
随时间延长,放射性核素的原子核数呈指数规律递减。
N=N0e-λtN0:t=0时原子核数N:t时间后原子核数e:自然对数的底(e≈2.718)λ:衰变常数(λ=0.693/T1/2)物理半衰期(T1/2)生物半衰期(Tb)有效半衰期(Te)1/Te=1/T1/2+1/ Tb放射性活度描述放射性核素衰变强度的物理量。
用单位时间内核衰变数表示,国际制单位:贝可(Becquerel,Bq)定义为每秒1次衰变(s-1),旧制单位:居里(Ci)、毫居里(mCi)、微居里(μCi)换算关系:1Ci=3.7×1010Bq比活度单位质量物质内所含的放射性活度。
核医学基础知识课件

核医学从业人员的资质与培训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内分泌疾病的诊断与监测
核医学技术能够检测甲状腺的功能和形态,对于甲状腺疾病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甲状腺疾病诊断
通过核医学技术,可以检测胰腺功能和血糖代谢情况,有助于糖尿病的诊断和治疗效果监测。
糖尿病诊断与监测
05
核医学在放射治疗中的应用
放射性核素治疗
放射性核素治疗是指利用放射性核素发射出的射线来治疗肿瘤的一种方法。常用的放射性核素包括钴-60、铱-192等。
02
放射性核素与标记化合物
放射性核素的特点
放射性核素具有独特的核衰变性质,能够发射出各种射线,如α射线、β射线、γ射线等。这些射线可用于医学诊断和治疗,具有很高的医学价值。
放射性核素的分类
根据其放射性质和应用,可以将放射性核素分为医用放射性核素和非医用放射性核素两类。医用放射性核素主要用于疾病的诊断和治疗,而非医用放射性核素则用于科学研究、工业检测等领域。
放射性核素的特点与分类
标记化合物是将放射性核素连接到其他化合物或生物分子上的产物。制备标记化合物的方法有多种,如化学合成、酶促合成、微生物转化等。
标记化合物的制备
在选择标记化合物时,需要考虑其稳定性、特异性、安全性等因素。此外,还需要根据具体的应用场景选择适当的标记化合物,如药物研发、生物示踪、医学诊断等。
利用核医学技术,可以早期发现脑梗塞病灶,为及时治疗提供依据。
冠心病诊断
脑梗塞诊断
心脑血管疾病的诊断
帕金森病诊断
通过核医学成像技术,可以检测脑部多巴胺神经递质的分布情况,有助于帕金森病的早期诊断。
阿尔茨海默病诊断
核医学技术能够检测脑部淀粉样蛋白沉积情况,有助于阿尔茨海默病的早期发现。
核医学科普知识宣传问答

核医学科普知识宣传问答目录一、关于核医学1.你听说过医院里有核医学科吗?2.核医学科能做哪些诊断与治疗?3.核医学是如何发展的?4.什么是ECT?比CT先进吗?5.什么是PET?6.什么是PET/CT?7.核医学显像检查和放射影像、超声检查方法有什么区别?8.核医学影像技术与其他影像诊断技术的关系如何?9.应用放射性药物检查安全吗?10.核医学检查是否很贵啊?11.为什么称核医学显像为功能代谢与分子影像诊断技术?12.核医学分子影像技术主要有哪些方法?13.核医学肿瘤分子影像诊断技术的特点是什么?14.孕妇可以做体内诊断核医学检查吗?15.对碘过敏的人可以注射做体内诊断核医学检查吗?16.儿童可以做核医学显像检查吗?17.有假牙或体内有金属植入物可以行核医学显像检查吗?检查时可以带手表吗?18.做核医学显像的同时可以做CT扫描吗?19.什么是核医学治疗?二、ECT20.全身骨显像可以帮助我们解决哪些问题?21.全身骨显像病人需要做哪些准备?22.全身骨显像与X线骨片比较有哪些优缺点?23.所有恶性肿瘤病人术前都要行全身骨显像检查吗?24.恶性肿瘤患者治疗后无骨痛症状还有必要做全身骨显像检查吗?25.肿瘤病人骨显像出现异常是否都是骨转移?26.做脑灌注检查有什么作用?27.做脑灌注显像前要做什么准备?需要注意什么问题?28.做脑扫描前需要禁食吗?29.脑局部灌注显像与CT比较有哪些优势?30.在神经系统核医学可做那些检查?31.做1次检查后,多久可重复脑灌注显像?32.偏头疼的脑灌注显像有哪些价值?33.痴呆患者的脑灌注显像有哪些价值?34.癫痫病灶的脑灌注显像的临床指征是什么?应用价值如何?35.颅脑损伤的核素脑灌注显像的临床指征是什么?应用价值如何?36.精神疾病的脑灌注显像的临床指征是什么?应用价值如何?37.脑死亡是如何诊断的?如何用核素脑灌注显像做脑死亡的诊断?什么时候需要用核素脑显像诊断脑死亡?38.核素心肌灌注显像对有心前区不适、疼痛、憋气等症状的患者有什么帮助?39.核素心肌灌注显像对冠心病患者还有其他什么帮助?40.核素心肌灌注显像对冠心病患者的治疗选择有什么帮助?41.核素心肌灌注显像对放过支架或做过搭桥手术的患者有什么作用?42.什么是负荷心肌灌注显像?43.为什么核素心肌灌注显像时要同时进行负荷试验?44.核素心肌灌注显像时患者应注意什么?45.负荷试验前患者要注意什么?46.如何进行核素心肌灌注显像检查?47.核素心肌显像对心肌梗死患者有什么作用?48.什么是核素心肌代谢显像?49.核素心肌灌注显像和多排CT及冠状动脉造影有什么不同?50.了解心肌缺血对冠心病人有什么重要意义?51.确定心脏"罪犯血管"有什么意义?52.什么是核素肺灌注显像?53.肺栓塞是肺动脉阻塞性疾病,行肺灌注显像就可以诊断,为什么还要进行肺通气显像?54.在行核素肺灌注/通气显像诊断肺栓塞时,为什么要同时进行核素双下肢静脉显像?55.肺灌注显像可取代肺功能检查吗?或者后者能取代前者吗?56.用于检查泌尿生殖系统的核医学方法主要有哪些?57.肾图和肾动态显像主要用于检查临床哪些问题?58.和其它的肾功能检查法(如血肌酐和尿素氮测定),核医学方法有什么不同?59.进行肾动态显像检查需要作什么准备?60.透析的患者可以作肾图和肾动态显像吗?61.儿童能作肾动态显像吗?62.刚做完静脉肾盂造影或增强CT检查,可以立刻作肾动态显像吗?63.肾动态显像能发现肾血管病变吗?64.反复多次进行肾动态显像对身体有危害吗?三、PET65、PET和PET/CT能解决肿瘤患者什么问题?66.PET、PET/CT技术为何能发现早期肿瘤?67、PET和PET/CT能解决脑部疾病患者什么问题?68、PET和PET/CT能解决心血管疾病患者什么问题?69.PET和PET/CT健康体检能带什么好处?70、为什么称PET和PET/CT是探测肿瘤的"雷达"或发现肿瘤"神探"?71、为什么说PET、PET/CT检查实际为患者节省了医疗费用?72、PET、PET/CT主要适用于哪些人群?73、健康体检从没病找病开始有何意义?74、脑葡萄糖代谢显像有何临床价值?75、脑PET葡萄糖代谢显像与SPECT脑灌注显像有什么区别?76、PET脑肿瘤显像有何价值?四、核素治疗77、应用放射性核素内照射治疗安全吗?78、放射性碘治疗甲亢的原理是什么?79、131碘是什么药物?在医学上有何用途?80、哪一种甲亢适合放射性131碘治疗?81、甲亢病人在行131碘治疗前应做哪些准备?82、甲亢病人在行131碘治疗前应做哪些方面检查?83、甲状腺的核医学检查对人体有害吗?84、放射性碘治疗甲亢的效果怎样?85、服131碘后怎样进行重复治疗?86、服131碘后应注意什么?87、放射性碘治疗甲亢的早期毒性反应有哪些?88、放射性碘治疗后甲状腺机能减退怎么办?89、放射性碘治疗甲亢能否使突眼症加重?90、放射性碘对生育和后代有影响吗?91、放射性碘治疗甲亢能否致癌?92、甲亢用131碘治疗后能引起甲状腺功能低下吗?93、甲亢病人能否同时用抗甲状腺药物和131碘进行治疗?94、甲亢伴有恶性突眼,在131碘治疗后能恢复吗?95、Graves病甲亢的治疗方法有哪些?各有何有缺点?96、放射性碘治疗甲亢的相对禁忌症是什么?97、放射性碘治疗甲亢的绝对禁忌症有哪些?98、甲减治疗的利弊?99、什么情况下适合应用放射性核素治疗骨转移癌?100、哪些骨转移癌的病人适合应用放射性核素内照射来治疗?101、为什么可以应用放射性核素来治疗骨转移癌?102、为什么可以应用89Sr来治疗骨转移癌?103、应用89Sr治疗骨转移癌安全吗?104、与其它治疗方法相比,应用放射性核素治疗骨转移癌有哪些优点,价格贵吗?一、关于核医学1.你听说过医院里有核医学科吗?走进医院,大家都知道内科、外科,也会知道检验科、放射科等,但一说起核医学科,可能很多人没有听说过。
医学核医学知识点

医学核医学知识点1. 介绍医学核医学是一门应用核技术在医学领域的学科,通过注射放射性物质,利用放射性同位素在人体内发出的射线进行成像和诊断。
它在疾病的早期诊断、治疗计划的确定以及治疗效果的评估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本文将介绍一些重要的医学核医学知识点。
2. 放射性同位素放射性同位素是一种具有放射性衰变的同位素,常用于核医学成像。
例如,技技术常用的放射性同位素有碘-131、锝-99m、氟-18等。
不同的放射性同位素在体内的分布和代谢方式不同,用于检查不同的组织和器官。
3. 单光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摄影(SPECT)单光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摄影是一种核医学成像技术,通过放射性同位素发出的单个光子来获取图像。
它可以用于诊断心血管疾病、骨骼疾病以及其他一些器官的异常。
SPECT能提供关于组织和器官功能的信息,并对疾病进行评估。
4. 位置发射计算机体层摄影(PET)位置发射计算机体层摄影是一种通过注射放射性同位素追踪代谢活性的核医学成像技术。
它可以用于诊断和评估肿瘤、脑血流以及心脏疾病等。
与传统的成像技术相比,PET可以提供更准确的病灶定位和代谢活性信息,有助于医生做出更准确的诊断和治疗方案。
5. 放射性同位素治疗除了作为成像工具,放射性同位素也可以用于治疗。
在核医学中,放射性同位素治疗被广泛应用于甲状腺疾病、骨骼疾病和肿瘤治疗等方面。
例如,碘-131可用于治疗甲状腺癌,锝-99m可用于治疗风湿性关节炎等。
6. 医学核医学的安全性医学核医学的安全性是非常重要的。
在进行核医学检查或治疗之前,医生会评估患者的病情,并谨慎选择适合的放射性同位素和剂量。
医学核医学操作人员需要具备专业的知识和技能,严格遵循操作规程,确保患者和操作人员的安全。
7. 未来发展医学核医学在影像学领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并在不断发展。
随着技术的进步,新的放射性同位素和成像设备的应用也不断涌现。
例如,混合成像技术结合了PET和MRI或CT的优势,为诊断提供更全面的信息。
核医学知识总结

核医学知识总结一、核医学基本概念核医学是一门利用核技术来研究生物和医学问题的科学。
它涉及到核辐射、放射性核素、核素标记化合物以及相关的仪器和测量技术。
核医学在临床诊断、治疗和科研方面都有着广泛的应用。
二、核辐射与防护核辐射是指原子核在发生衰变时释放出的能量。
核辐射可以分为电离辐射和非电离辐射两类。
在核医学中,主要涉及的是电离辐射,它可以对生物体产生不同程度的损伤。
因此,在核医学实践中,必须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确保工作人员和患者的安全。
三、放射性核素与标记化合物放射性核素是指具有不稳定原子核的元素,它们能够自发地释放出射线。
在核医学中,放射性核素可以用于显像、功能研究、体外分析和治疗等多种应用。
标记化合物是指将放射性核素标记到特定的化合物上,使其具有放射性,以便进行测量和分析。
四、核医学成像技术核医学成像技术是指利用放射性核素发出的射线,通过相应的仪器和测量技术,获得生物体内的图像。
目前常用的核医学成像技术包括SPECT、PET和PET/CT等。
这些技术可以在分子水平上对生物体进行无创、无痛、无损的检测,对于疾病的早期发现和治疗具有重要的意义。
五、核素显像与功能研究核素显像是核医学中的一种重要应用,它可以用于显示生物体内的生理和病理过程。
通过注射放射性核素标记的显像剂,利用相应的成像技术,可以获得器官或组织的图像,进而了解其功能状态。
核素显像在心血管、神经、肿瘤等多个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
六、体外分析技术体外分析技术是指利用放射性核素标记的化合物,通过测量其放射性强度,来分析生物体内的成分或生理过程。
体外分析技术具有高灵敏度、高特异性和定量准确等优点。
常用的体外分析技术包括放射免疫分析、受体结合试验等,它们在临床诊断和科研中都有着广泛的应用。
七、放射性药物与治疗放射性药物是指将放射性核素标记到特定的药物上,使其具有治疗作用。
放射性药物可以用于治疗肿瘤等疾病,通过射线的作用,破坏病变组织或抑制其生长。
核医学基础知识PPT课件

射线还可以与物质原子核发生 碰撞,使原子核获得能量并发 生跃迁。
射线的能量在物质中传播时会 逐渐减少,最终以热能的形式 散失。
放射性测量
放射性测量是利用专门设计的仪 器和设备来测量放射性核素的活 度、能量和分布等参数的过程。
常用的放射性测量仪器包括盖革 计数器、闪烁计数器和半导体探
测器等。Βιβλιοθήκη 测量放射性时需要遵循一定的安 全规范,以保护测量人员的安全
随着放射性药物的需求不断增 加,如何保证放射性药物的生 产质量和安全性成为了一个重 要问题。未来将会有更严格的 生产标准和质量控制措施出台 。
放射性药物的运输与储存
放射性药物的运输和储存需要 特别注意安全问题。未来将会 有更完善的运输和储存方案出 台,确保放射性药物的安全使 用。
核医学与其他医学影像技术的结合
核医学基础知识PPT课件
目录
• 核医学概述 • 核物理基础 • 核成像技术 • 核医学在临床的应用 • 核医学的未来发展
01
核医学概述
核医学的定义
核医学是利用放射性核素或其标记化合物进行疾病诊断、治疗和研究的医学分支。 它涉及了放射性核素、标记化合物、仪器设备和标记技术等多个领域。
核医学在临床医学中占有重要地位,为疾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了有效手段。
单光子发射断层成像是一种核医学影像技术,用于观察人体器官和组织的血流 灌注和代谢情况。
详细描述
SPECT成像通过检测放射性示踪剂发射的单光子,能够生成三维图像,用于诊 断心脏病、脑部疾病和肿瘤等疾病。
γ相机成像
总结词
γ相机成像是一种简便、快速的核医学影像技术,用于观察人体器官和组织的形 态和功能。
实时成像技术
实时核成像技术能够提供动态的、实时的图像,有助于医 生观察病变的发展和变化,为制定治疗方案提供有力支持 。
核医学基础知识

基础知识1. 细胞是人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2.细胞的结构包括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三部分。
3.细胞膜:又称质膜,既是细胞的屏障,又是细胞与环境之间进行物质和信息交换的媒介。
4.细胞核:细胞的控制中心,是遗传物质的主要存在部位5.细胞核由核膜、核仁、染色质和核基质组成。
6.细胞质:包括细胞器、基质和内含物。
7.细胞增殖的方式:无丝分裂,有丝分裂,减数分裂。
人体细胞以有丝分裂方式为主。
组织8.组织由细胞和细胞间质组成。
9.组织分成: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组织和神经组织10.上皮组织无血管、淋巴管,其营养由深部结缔组织内的血管透过基膜供给,有丰富的神经末梢,可感受各种刺激。
11.上皮组织主要分为被覆上皮和腺上皮两大类,具有保护、吸收、分泌和排泄等功能。
12.腺分为外分泌腺和内分泌腺。
13.外分泌腺的分泌物经导管排泌到体表或器官腔內,如汗腺、唾液腺、胃腺、胰腺等。
14.内分泌腺无导管,腺细胞周围有丰富的毛细血管,其分泌物(称激素)直接释入血液,如甲状腺、肾上腺等。
15.结缔组织由细胞和大量细胞间质组成。
16.细胞间质包括基质、纤维和组织液。
细胞散居于细胞间质内,分布无极性。
17.结缔组织在体内广泛分布,具有连接、支持、营养、保护、防和修复等多种功能。
18.固有结缔组织:疏松结缔组织、致密结缔组织、网状组织、脂肪组织19.疏松结缔组织:又称蜂窝组织,由细胞和细胞间质组成。
20.疏松结缔组织有连接、支持、传送营养物质和代谢产物以及防御等功能。
21.致密结缔组织:主要特征是纤维丰富致密,以胶原纤维为主要成分。
22.网状组织:是造血器官和淋巴器官的基本组成成分。
主要由网状细胞和网状纤维构成。
23.网状组织为血细胞发生和淋巴细胞发育提供适宜的微环境24.脂肪组织:是一种以脂肪细胞为其主要成分的结缔组织。
它的主要作用是为机体的活动贮存和提供能量。
正常男性脂肪含量占体重的10%~20%;女性占15%~25%。
25.软骨组织:由软骨细胞和软骨基质构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元素:质子数相同的一类原子称为一种元素。
核素:质子数相同,中子数相同,并处于相同能量状态的原子核。
同位素: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的元素互称为同位素。
同质异能素:质子数相同、中子数相同,但核处于激发态的元素称为其基态原子核的同质异能素。
放射性衰变:放射性原子核自发放出α或β等粒子而变成另一种原子核的过程,或者自发放出γ射线而跃迁到低能级的过程。
根据放出射线的种类,放射性衰变可分为α衰变,β衰变,和γ跃迁。
湮灭辐射:β+粒子(正电子)只能存活极短的时间,它的射程仅1~2mm,当它被物质阻止而失去动能时,将和物质中的负电子结合而发生湮灭辐射,在二者湮灭的同时,失去它们的全部质量。
转变成两个方向相反,能量均为511KeV的γ光子,这个过程称为正电子湮灭辐射。
韧致辐射:快速电子通过物质时,在原子核电场作用下,急剧减低速度,电子的一部分或全部动能转化为连续能量的X线激发出来这种现象称为韧致辐射。
半衰期:放射性原子核的数目衰变掉原来一半所需的时间。
活度:一个放射源在单位时间内发生衰变的原子核数目为它的放射性活度。
即:核衰变数目/单位时间
国际单位:贝克勒尔( Bq ): 1Bq = 1个核衰变/sec( dps )
常用单位:居里(Ci)1Ci = 3.7 ×1010Bq
毫居(mCi)1mCi = 3.7 ×107Bq = 37MBq
辐射防护的三项基本原则:
1、实践的正当化:要求产生电离辐射的实践给个人或社会带来的利益大于代价。
2、防护的最优化:在产生辐射的实践中尽可能用最小的代价获得最大的净利益,避免一切不必要的照射,并使必要的照射保持在可以达到的最低水平。
3、个人剂量限制:在实施上述两项原则的前提下,要保证操作人员的个人剂量当量不超过个人的限值。
辐射防护的基本措施:
1、外照射防护的3项基本措施
(1)时间防护外照射的累积剂量与照射时间成正比。
因此要求在保证工作质
量的前提下尽量缩短放射性操作时间。
(2)距离防护点状放射源在周围空间产生的辐射剂量率与距离的平方成反
比,因此在进行放射性操作时,尽量与放射源拉开距离,或采用长柄机械手,机械手,遥控装置等。
(3)屏蔽防护在辐射源与操作者之间设置屏障,吸收部分射线能量,以减低
人体的受照剂量。
实际工作中要根据射线的种类和能量选择不同的屏蔽材料,防护γ射线和x射线采用铅、铁、水泥等重元素物质,防护β射线用铝、有机玻璃或塑料等轻元素物质。
屏蔽可以根据需要做成不同的形式,如固定式和移动式,也可以做成铅砖或铅玻璃屏蔽一级铅眼镜铅围裙等。
2、内照射防护:内照射防护的目的是防止放射性物质通过呼吸道、消化道、皮肤、伤口、进入人体。
因此放射性工作场所应根据工作性质和级别配备相应的个人防护用品,工作人员必须会正确使用个人防护用品。
严禁用嘴吸吮放射性移液管,皮肤损伤者应暂停放射性操作,离开工作场所前要有效清洗手部和可能被污染的身体部位。
闪烁探测器的结构与原理:由闪烁体+光收集部件+光电倍增管组成。
入射粒子打到闪烁体上引起闪烁体中原子激发,原子退激发出荧光。
荧光通过光收集部件进入光电倍增管并照射到光阴极上,光阴极受照射后发生光电效应发出光电子。
光电子经光电倍增管中各级的倍增作用,逐级放大,最后在光电倍增管阳极产生一个负脉冲,该脉冲的幅度的大小正比于入射线的能量,脉冲数量的多少正比于射线强度。
准直器:
分类
按性能分为高灵敏(孔径大)、高分辨(孔径小)、通用型。
按探测能量分为:低能、中能、高能。
按形状分类:单针孔型、平行多孔型、发散孔型、聚焦孔型。
特点:针孔探测的灵敏度与距离的平方成反比,分辨率随距离增加而变坏。
孔径越小分辨率越好,常用于小脏器显像。
距离越近,成像越大。
平行孔有均匀的时间响应。
图像大小与距离无关,分辨率与孔径有关。
发散孔可扩大视野10%-20%。
用于大器官显像和全身扫描,灵敏度和分辨率比平行孔差。
距离越远,视野越大。
聚焦孔与针孔类似,但灵敏度高(多孔),对深部病变有较高的分辨率。
关系:准直器孔数越多,孔径越小,分辨率越好,但灵敏度降低。
单道脉冲幅度分析器(滤波电路):用来选择一定幅度的脉冲,滤除非指定幅度的脉冲。
功能:(1)用于能谱测量(spectrum measurement)
(2)用于滤除热噪声及散射线(低能本底—低幅度的脉冲)及来自宇宙射线的外源本底(高能本底—高幅度的脉冲。
SPECT重建算法:滤波反投影法(filtered back projection,FBP)适用于要求完整的投影数据,适用于完全角度的图像重建。
像素(pixel ):构成影像的最小单位。
图像分辨率(图像解析度):一幅图像中的像素个数。
图像融合就是不同图像之间的空间配准和叠加,这些图像经过必要的交换处理,使它们的空间位置,空间坐标达到匹配。
图像融合技术发展可分为三个阶段:1.原始阶段;2.软件融合阶段;3.设备整合阶段;
图像融合的分类:
单模融合:是指将同一种影像学的图像融合,被融合的两组图像是由同一种设备获得的;
多模融合:是指将不同影像技术的图像进行融合,融合的两组图像来源不同种类的成像设备;
模板融合:将病人图像与模板图像融合;
SPECT测量指标:
衰变率:某单位时间的衰变数( dpm、dps )。
发射率>= 衰变率。
本底计数(background count):无待测样品时的计数。
计数率:脉冲数/时间探测效率:
探测效率:探测到的脉冲数/表面接受的总粒子数
分辨时间:一次计数后的失效时间
FWHM: full width at half maximum 半高全宽。
SPECT的性能指标及质量控制:
能量分辨率:相机精确确定光子能量的能力,UFOV(有效视野)内能量响应曲线的FWHM占目标能量的百分比。
数值越小越好。
影响因素(各个PMT的不一致、晶体的性能、PMT与晶体耦合是否良好)。
空间分辨率:能分辨出两点源或线源间的最小距离。
影响因素:准直器–孔数多,孔径小,厚:好
晶体种类、厚度:NaI(Tl) 薄
光电倍增管的数量–越多越好
电路–信号处理方法
散射–通过能量分辨率影响
灵敏度:对单位活度源相机可以测得的最大计数。
单位:count/min/µci;数值越大越好
影响因素:与空间分辨率相同但作用相反。
一般约为200Counts/Min/uCi 均匀性:描述探头全视野内对均匀分布的放射源影响的差异。
影响因素:PMT性能不一致,空间线性变坏,晶体性能变差和损坏,能量窗的漂移,机器未稳定等。
——是一个综合因素的表现。
线性:反映γ光子位置几何畸变的程度的参数。
影响因素:光电倍增管的增益漂移、位置计算等电路的线性。
线性不好会明显表现在均匀性变差。
线性校正对修正较差的均匀度有重要意义。
SPECT的校正:衰减校正、散射校正、旋转中心校正、检查患者移动的校正。
PET的每个探头在探测一个光子事件时都会产生一个定时脉冲。
这些脉冲被结合到符合电路中,如果脉冲落到一个很短的时间窗内,就认为是符合。
每个符合事件都被赋予一个连接两个相关探头的响应线(LOR)。
通过这种方式可以从探测的射线得到位置信息而无需物理准直器。
通常称之为电子准直。
主要有2个优点:改进了点源响应函数的灵敏度和均匀性。
PET中的符合事件:
真符合:当来自于一个湮灭事件的两个光子被符合探头探测时则为真符合。
这时两个光子被探测到之前没有与物质发生任何形式的作用,并且在符合时间窗内没有其他的事件被探测到。
散射符合:如果有一个光子在被探测到之前至少发生一次Compton散射则探测到的事件为散射符合。
随机符合:系统的符合时间窗内作为符合探测到的两个光子不是来自于一个湮灭事件。
多重符合
PET最常用的显像药物是18F-FDG(18F化葡萄糖)
PET的校正:衰减校正、随机符合校正、散射校正、探头归一化校正、死时间校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