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柳州高考语文精品试卷
广西语文高考卷【附带答案】

广西语文高考卷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材料一: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
近年来,我国在传承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但同时也面临着诸多挑战。
如何在新时代背景下,更好地传承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
A. 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的唯一力量。
B. 文化自信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全部内容。
C. 文化自信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
D. 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
2. 根据材料一,下列哪项不是我国传承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挑战?()(3分)A. 文化传承与创新不足B. 文化资源开发与利用不够C. 文化产业发展迅速D. 文化体制改革滞后3. 请简要概括材料一的主要内容。
(3分)(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二:A. 创作门槛低,参与人数众多。
B. 更新速度快,内容丰富多样。
C. 语言风格严肃,注重文学性。
D. 传播范围广,影响力大。
5. 请结合材料二,分析网络文学存在的问题。
(4分)6. 针对网络文学存在的问题,请你提出合理化建议。
(4分)(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材料三:A. 《红楼梦》是一部现实主义小说。
B. 《红楼梦》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C. 《红楼梦》揭示了封建社会的腐朽与衰败。
D. 《红楼梦》是我国古代小说的集大成之作。
8. 请分析材料三中的人物形象。
(5分)9. 结合材料三,谈谈你对《红楼梦》主题思想的看法。
(5分)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材料四:A. 在岳阳楼上刻唐代贤人的诗赋。
广西2024年高考语文模拟试卷及答案2

广西2024年高考语文模拟试卷及答案35分)现代文阅读I材料一:虚与实,既是一个哲学宇宙观问题,又是一种艺术实践的尺度。
宋人范晞文在《对床夜语》中说:“不以虚为虚,而以实为虚,化景物为情思,从首至尾,自然如行云流水,此其难也。
”以虚为虚,就会陷入纯粹的虚无主义;以实为实,就会机械僵化,全无生气;唯有化实为虚,才能产生无穷的意味。
虚实相生是中国古代诗歌创作的重要艺术手段,这种“诗笔”移植到唐传奇的写作中,首要的贡献就是创造了众多个性鲜明、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
唐传奇在塑造人物时,通常是截取人物的几个重要生活片段,而把另外一些内容、事件省略,留下大量空白,让读者通过想象自己去填充。
化实为虚,由虚入实。
如沈既济《任氏传》描写任氏,仅有“容色姝丽”四字正面叙写任氏之美,并无具体的描摹刻画,但其美貌却如在目前,原因就在于作者全从侧面烘托,从虚处着笔,写郑六一见钟情、不能自己,“见之惊悦,策其驴,忽先之,忽后之,将挑而未敢”。
更为精彩的是,韦崟派遣家僮秘密察看之后两人的一段对话,先问之“容若何”,家僮答之“奇怪也!天下未尝见之矣”。
简单的一问一答,任氏的绝美之姿已经跃然纸上。
接着又不厌其烦地拿出其他佳丽进行对比,特别是吴王之第六女,“秾艳如神仙,中表素推第一”,但即便如此美貌,与任氏比起来,仍“非其伦也”。
所有这些铺叙,没有一处正面描摹,全从虚处落笔,由虚入实,这正是诗歌意象创造中的虚实相生之法。
再比如裴铏的《昆仑奴》,虽然磨勒是小说的主人公,但是读者读完全篇,对其所知仍然甚少,他究竟从哪里来,如何具有这样超常的本领,最后又怎样生活等等,这些问题小说中都没有交代,但人物的形象却因此而具有了巨大的张力,那些空白点召唤着读者的参与,每一个读者都可以用自己的审美经验来填补这些空白,而正是阅读接受过程中审美意象的再生成,赋予了小说更深沉的审美意蕴。
像《柳毅传》《莺莺传》《无双传》《虬髯客传》等作品,在人物形象的塑造上,也都充分运用了虚实相生之法,使人物形象生动饱满,具有强大的艺术感染力。
柳州铁一中学2025届高考临考冲刺语文试卷含解析

柳州铁一中学2025届高考临考冲刺语文试卷注意事项1.考生要认真填写考场号和座位序号。
2.试题所有答案必须填涂或书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第一部分必须用2B 铅笔作答;第二部分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作答。
3.考试结束后,考生须将试卷和答题卡放在桌面上,待监考员收回。
1、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面小题。
华威先生张天冀转弯抹角算起来——他算是我的一个亲戚。
我叫他“华威先生”。
“三点钟还有一个集会。
”于是匆匆忙忙跟我握了握手,跨上他的包车。
他永远挟着他的公文皮包。
并且永远带着他那根老粗老粗的黑油油的手杖。
这个城市里的黄包车谁都不作兴跑,可是包车例外。
据这里有几位抗战工作者的上层分子的统计——跑得顶快的是那位华威先生的包车。
他的时间很要紧。
他说过——“我恨不得取消晚上睡觉的制度。
我还希望一天不止二十四小时。
抗战工作实在太多了。
”接着掏出表来看一看,他那一脸丰满的肌肉立刻紧张了起来。
眉毛皱着,嘴唇使劲撮着,妤像他在把全身的精力都要收敛到脸上似的。
他立刻就走:他要到难民救济会去开会。
照例——会场里的人全到齐了坐在那里等着他。
华威先生的态度很庄严,用种从容的步子走进去,他先前那副忙劲儿好像被他自己的庄严态度消解掉了。
华威先生很客气地坐到一个冷角落里,离主席位子顶远的一角。
他不大肯当主席。
主席报告的时候,华威先生不断地在那里括洋火点他的烟。
把表放在面前,时不时像计算什么似地看看它。
他括了两分钟洋火之后,猛地站了起来。
对那正在哇啦哇啦的主席摆摆手:“好了,好了。
虽然主席没有报告完,我已经明白了。
我现在还要赴别的会,让我先发表一点意见。
”“我的意见很简单,只有两点,”他舔舔嘴唇。
“第一点,就是——每个工作人员不能够怠工。
这第二点呢就是:青年工作人员要认定一个领导中心。
你们只有在这一个领导中心的领导之下,抗战工作才能够展开。
好了,抱歉得很,我要先走一步。
”把帽子一戴,把皮包一扶,瞧着天花板点点头,挺着肚子走了出去。
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高级中学高考语文专题复习 文言文阅读

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高级中学高考语文专题复习文言文阅读一、高中文言文试题1.阅读下文,完下面小题。
偶园记(明)康范生①繇北郭门外,有长虹跨江,吾邑所称凤林桥也。
逾桥而北,沿河西行数十武,则偶园在□。
三面环山,一面距河。
左右古刹邻园,多寿樟修竹,高梧深柳。
竹柳之间,有小楼隐见者,芳草阁也。
据高眺远,西山爽气,倍觉亲人。
下临澄江,晴光映沼,从竹影柳阴中视之,如金碧铺地,目不周玩。
顷之,有小艇穿桥东来,掠岸而西,波纹尽裂,乃知是水。
春霖积旬,秋江方涨,楼边洲渚,尽成湖海。
游舫直抵槛下,门前高柳,反露梢中流。
西山百尺老樟,可攀枝直上。
若乃雪朝凭栏,千山皎洁;月夕临风,四顾凄清;南望楼台浮图,尽供点缀□。
②由芳草阁而北,为江霞馆,洞门重门,长江在几间。
判以卫垣,使波光玲珑透入。
邻园竹高千寻,随风狂舞,乱拥阶前;积雪压之,直伏庭下;日见雪消,则以次渐起。
③由江霞馆而北,为兰皋,深隐可,坐上有小楼,可眺北山。
山下半畴百亩,寓目旷如。
④由兰皋折而西,为夕揽亭。
开窗东向,芙蓉柏栗诸树,颇堪披对。
距邻寺仅隔一垣,暮鼓晨钟,足发深醒;梵贝琅琅,可从枕上听。
⑤凡是数者皆名号仅存风雨粗蔽遂俨然以偶园题之。
⑥客有教余楼前凿池,池上安亭,槛内莳花,庭前叠石者;余唯唯否否。
祖生击楫,陶公运甓①,彼何人□!士不获蚤庸于时,寄一枝②以避俗藏身,岂得已也。
且夫圣人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一切嗜好,固无足以累之。
坡老与舅书云:“书画寄物,吾视之如粪土耳。
”此语非坡老不能道,非坡老不肯道,非坡老亦不敢道也。
书画且然,况其他乎?园亭固自清娱,然着意简饰,未免身安佚乐,无裨世用。
即神明,亦几何为山水花木所凝滞哉!全之为是园也,庶几弗为吾累也。
偶然而园,之亦姑偶然而记之□。
【注释】①祖狄,晋范阳人。
元帝时,为豫州刺史,渡江击辑,誓曰:“不清中原而复济者,有如此江!”陶侃,晋浔阳人。
明帝时,拜征西大将军,都督荆襄军事,平苏峻之乱。
初为广州刺史,日运百甓习劳,曰:“吾方致力中原,过尔优逸,恐不堪事。
2021年广西高考语文试卷真题(全国甲卷-含答案及解析)文字可复制

2021年广西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甲卷)语文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据我知见,姚名达《中国目录学史》是近代西学东渐以来第一部以“中国目录学史”命名,全面、系统研究中国目录学发展历史的学术专著。
与传统的、具有目录学史性质的著作相比,显然受到西方现代学科理论建构的影响。
《中国目录学史》以主题分篇,每篇之下各有若干小节,全书凡十篇。
它不像通常写专史那样,从古到今划分几个发展时期,通过揭示各个时期的特点来展现历史全貌。
姚名达把他组织中国目录学史的方法称作“主题分述法”,其义就是“特取若干主题,通古今而直述,使其源流毕具,一览无余”。
为什么不用通常的叙述方法来写中国目录学史?因为在他看来,中国目录学虽然源远流长,但发展进程中“时代精神殆无特别之差异”,就是说二千年来目录学形态在本质上没有跳出刘歆开创的模式;硬要划分时期,区别特点,“强立名义,反觉辞费”。
关于这个问题当然可以见仁见智,中国目录学史也未尝不可用“断代法”来编写(吕绍虞《中国目录学史稿》即用分期断代法论述),但我们对他敢于学术创新的肯定是无须见仁见智的。
问题在于,姚名达的方法是能够、又怎么能够让中国目录学“源流毕具,一览无余”呢?其实作者知道这样做也有不足,他说:“盖既分题各篇,则不能依时代为先后,故忽今忽古,使读者迷乱莫明,尤其大患。
”利弊相权,怎么处理?姚名达的理念是:“体例为史事所用,而史事不为体例所困”;具体对策是:“依史之所宜,采多样之体例”。
就是说,各篇采用适宜各自主题的体制,而不强求一律。
《叙论篇》《结论篇》两篇分居首尾。
《叙论篇》首先对“目录”“目录学”等基本概念加以定义,并对古往今来的目录做了分类,在一一分析目录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后,又划定了目录学的研究范围,末了详细阐明本书框架结构的组织方法,及其所本的学术理念。
提纲挈领,宣示宗旨,很符合现代学科的规范。
2022年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育才中学高三语文测试题含解析

2022年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育才中学高三语文测试题含解析一、现代文阅读(35分,共3题)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①若想要叙述整个世界的历史,不偏不倚地讲述整个人类的故事,便不能仅仅依靠文字。
因为世界上只有部分地区拥有文字,大多数地区在历史上的大部分时期都没有发展出文字。
书写是人类在发展后期才取得的成就,直至近代,即使一些文化程度较高的社会,在记录自己的忧虑与渴望时,使用的载体依然不仅有文字,也包括物品。
②一部理想的历史记录应该把文字和物品结合起来,但在很多情况下这是无法完成的。
最能清楚地表现文字历史与非文字历史不对称的例子也许是库克船长的探险队与澳大利亚土著在植物学湾的第一次相遇。
在英国方面,我们对这一特殊的日子有科学记载及船长日志为证,而在澳大利亚方面,他们仅有一面木制盾牌。
如果我们想要重构那一天的真实情境,就需要像对待那些文字记录一样,深入而严谨地对这面盾牌进行研究和解读。
③除了双向误解之外,还有由胜利带来的有意或无意的扭曲。
历史通常是由胜利者书写的,尤其在只有胜利者知道如何书写的时候。
至于失败者,那些被征服或毁灭的社会,通常只能通过物品来讲述事件。
当我们研究有文字的社会与无文字的社会之间的接触时,需要参考的则不仅是文字,也应包括物品。
④这些全部知易行难。
通过文献解读历史是人们熟知的程式,数百年来我们已经学会该如何判断文字材料的坦白、失真与诡计。
而对于物品来说,当然也有考古学、科学和人类学的专业知识结构来帮助我们提出关键性的问题,但我们还必须加上一定程度的想象,才能构建出这些物品的前世今生。
我们需要借助尽可能丰富和诗意的想象,才能真正理解它们所传达的深刻内涵。
⑤这是我们了解许多文化的唯一途径。
这是一个复杂而又充满不确定因素的过程,这些历经层层文化转译的物品需要再次被严格审视,重新想象。
⑥这些充满想象力的解读和欣赏是“通过文物看历史”的关键,对过往文化的重建是理解人类共性的基石。
广西2024高考语文试卷

选择题:
下列哪一项是古代文学作品中常见的抒情方式?
A. 描写景物以寄托情感(正确答案)
B. 直接陈述事实以表达情感
C. 使用科学术语来阐述情感
D. 通过逻辑推理来展现情感
在古代诗歌中,“月”这一意象常被用来象征什么?
A. 战争的残酷
B. 思乡之情(正确答案)
C. 丰收的喜悦
D. 英勇的战士
下列哪部作品不属于“四大名著”?
A. 《红楼梦》
B. 《西游记》
C. 《水浒传》
D. 《聊斋志异》(正确答案)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是哪位诗人的诗句?
A. 李白
B. 杜甫
C. 孟郊(正确答案)
D. 王维
下列哪个成语与“卧薪尝胆”的故事相关?
A. 三顾茅庐
B. 忍辱负重(正确答案)
C. 纸上谈兵
D. 指鹿为马
在古代文学中,“赋”是一种怎样的文体?
A. 以对话为主的戏剧形式
B. 描写景物、抒发情感的散文体裁(正确答案)
C. 记录历史事件的史书体裁
D. 以议论为主的文章体裁
下列哪一项不是《诗经》中的表现手法?
A. 赋
B. 比
C. 兴
D. 颂(正确答案)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描绘了一种怎样的情境?
A. 战争的惨烈
B. 困境中的希望(正确答案)
C. 丰收的景象
D. 游子的思乡之情
下列哪位作家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且以其政论文著称?
A. 李白
B. 苏轼(正确答案)
C. 辛弃疾
D. 李清照。
2024广西高考语文试卷

1、下列对汉字笔画名称判断正确的一项是:A. “永”字的第二笔是“横撇”B. “九”字的第一笔是“弯钩”C. “火”字的第二笔是“点”D. “飞”字的第一笔是“横折弯钩”(答案:C)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 脍炙人口舶来品竭泽而渔鬼鬼崇崇B. 插科打诨度假村叱诧风云金榜提名C. 墨守成规舶来品开源节流唉声叹气D. 旁征博引竭泽而鱼明辩是非脍灸人口(答案:C)3、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 “到底去不去呀?我的小祖宗!”妈妈“咚咚咚”地敲着我的房门,“人家来电话催好几遍了。
”B. 仰之弥高,越高,攀得越起劲,钻之弥坚,越坚,钻得越锲而不舍。
C. 这里的山啊、水啊、树啊、草啊,都是我从小就非常熟悉的。
D. 避讳之风可谓源远流长,“其俗起于周,成于秦,盛于唐宋,其历史垂二千年”。
(答案:A)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 通过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治理”活动,使我市环境卫生状况有了很大改变。
B. 考生能否保持一颗平常心,是考试能否正常发挥的关键。
C. 漫步小径,风送来一阵扑鼻的香味,环顾四周,我看见一枝露出高墙的腊梅正在那里释放幽香。
D. 在这次煤矿事故中,他是所有遇难的矿工中唯一的幸存者。
(答案:B)5、下列关于古代文化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A. 古代科举考试中,殿试的一甲三名,赐“进士及第”的称号,第一名叫状元,第二名叫探花,第三名叫榜眼。
B. 古代男子有名有字,名是出生后不久父亲起的,字是二十岁举行冠礼时才起的。
C. “社”是土地神,“稷”是谷神,古代文化中常用“社稷”作为国家的代称。
D. “六书”是古人分析汉字而归纳出来的六种条例,即指事、象形、形声、会意、转注、假借,其中假借是造字法,其余五种是用字法。
(答案:C)6、下列句子中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 他在演讲时能够旁征博引,真可谓才疏学浅。
B. 这部小说情节跌宕起伏,抑扬顿挫,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C. 对于环境保护工程,政府、企业、公民不仅各有担当,更须同舟共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广西柳州市高中毕业班1月份模拟试卷语文第1卷(阅读题,共70分)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道在瓦甓①朱以撒自立风标的古代书法家,历千年审美迭变而不被磨洗,着实很让人敬畏。
如果不是倚仗书法资料的越发丰富,往往会觉得史上大书家都是凌空蹈虚、破坚发奇之人。
事实上,书风再新颖奇谲也都吸收了前人的书法精华,并以此作为根柢。
正是这些根柢使一个学习者有了基础,最后总而成之,使之更为典型。
在北朝书法资料没有广泛传播时,我们对于这个时段的创作风貌几乎茫然,不知其对后世的影响。
直到后来,这些民间之作才忽地涌到眼前,令人应接不暇。
让人很清楚地看到大唐楷书完全可以从北朝那里寻到根源。
尤其是到了北齐、北周,许多书法作品已经开启了唐人楷书的先河,如用笔、间架、章法等。
只不过民间之作缺乏创作链、传播机遇,终是底层之物。
到了唐官僚文人手里就大不一样了,譬如颜真卿,就是很明显地受到北齐、北周书风的熏染,只是在效法过程中,用笔更为细致准确,结构更为堂正庄重,模式更为稳定,于是更典型、更突出。
他不断地创作,有所递进,使模式更为牢固、强大。
天下人尽知颜真卿,却不详其出处何在,以为书法大家可以无中生有,是天纵之才。
树必有根,水必有源,这是很常识的理。
再有天赋、才情的书法家,也不能向壁虚造。
学文学艺,就是掌握其法。
法是传承的,文人雅士需要,民间书手也需要,否则,就难以言说书写。
民间有民间的法,民间与上层建筑离得很远,法也就有一定的界限。
尽管无名姓,书写也无从看出秩序,形成不了一个人完整的创作程序,但法在每件作品里,可以为后世效仿。
初唐欧、虞、褚、薛四家之作,在北朝墓志、造像记中可以找到和他们极其相似的用笔和结体。
譬如《元景略妻兰将墓志》就颇似褚遂良的书迹,《高归彦造像记》又似虞世南的笔调,欧阳询、薛稷的坚硬、瘦劲、决断之神态,更是能轻易地在北朝书法中察觉。
可是,究竟他们在多大程度上效仿过民间书法呢?他们自己都没有提及,后人凡提及,也都归于取法王羲之,如宋《宣和书谱》称:“询喜字,学王羲之书,后险劲瘦硬,自成一家。
”王氏固然彪炳千秋,却也不能挫笼笔法于万端,什么都挂在王氏身上,这样也就简单化了。
明人刘基论道:“举世皆宗李杜诗,不知李杜更宗谁?能探风雅无穷意,始是乾坤绝妙词。
”这首诗的含意很清楚,光学李杜诗篇还是不够,如果能寻清李杜之源所在,就能得风雅无穷意。
因为溯其源,会走得更深入、更广大。
民间书法是一个汪洋大海,社会生活中缺乏书法创作的条件、环境,然其才华智慧并不逊于官僚书家,所谓“道在瓦甓”就是如此,使人不可轻视,不可绕过。
相对南朝,北朝书法为后人提供了难以估量的教益,如此之多的墓志、摩崖、造像记,让人感受到书法的风格多样、气息真淳。
名书家不免有这样的习气,学而闭口不说,却要言必钟王。
但是,痕迹是不可逃眼的,不可逃心的,总是有烙印留了下来。
民间书法中的优秀之作全然可以作为范本,并不因其地位低下而荒芜,诚如元人杨维桢所言:“出于闾夫鄙隶,非尽公卿大夫士之所可及。
”因为民间之作自有民间之优点,其审美趣尚亦非公卿们所具有,也因地位、身份难以有,故可以为范式。
粤人宋湘说得好:“今人不讲源头水,只问支流派是谁。
”就像学欧、虞、褚、薛、颜、柳,如果只是盯于这些书家身上,念兹就兹,而不追求北齐、北周,岂能穷其尽变尔。
【注】①道在瓦甓:出自《庄子》。
甓,砖。
瓦甓,喻指平凡、低下的事物。
1.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自立风标的古代书法家,都是凌空蹈虚、破坚发奇之人,着实很让人敬畏。
B.唐人楷书有彪炳千秋的成就,但完全可以从北朝,特别是北齐北周找到其根源。
C.古代民间书法没有被彰显,主要是由于它们缺少创作链,没有传播的机遇。
D.古代一些书法名家未提及自己对民间书法的效仿,后人也常将其效仿对象认定为王羲之。
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举世皆宗李杜诗,不知李杜更宗谁”与“今人不讲源头水,只问支流派是谁”这两句引诗,表明的是同一观点。
B.本文的主旨是:任何显赫于世的大书法家,他们的书法艺术都必有其源头,而这源头往往就在民间。
C.本文在论述方法上,除了坚持说理外,还充分采用了举例论证、引用论证,论据扎实、充分,对论点支撑有力。
D.本文对书法艺术探源溯流,说明大量优秀的民间书法作品,既先于名家之作亦优于名家之作,可作范本。
3.下列从文中摘出的句子,对本文主题没有直接论证的一项是 ( )A在北朝书法资料没有广泛传播时,我们对于这个时段的创作风貌几乎茫然,不知其对后世的影响。
B.树必有根,水必有源,这是很常识的理。
再有天赋、才情的书法家,也不能向壁虚造。
C.民间书法是一个汪洋大海,社会生活中缺乏创作的条件、环境,然其才华智慧并不逊于官僚名家,所谓“道在瓦甓”就是如此。
D.譬如《元景略妻兰将墓志》就颇似褚遂良的书迹,《高归彦造像记》又似虞世南的笔调。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一)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4~7题。
胡铨字邦衡,庐陵人。
建炎二年,高宗策士淮海,铨因御题问“治道本天,天道本民”,答云:“汤、武听民而兴,桀、纣听天而亡。
今陛下起干戈锋镝间,外乱内讧。
而策臣数十条,皆质之天,不听于民。
”又谓:“今宰相非晏殊,枢密、参政非韩琦、杜衍、范仲淹。
”策万余言,高宗见而异之,将冠之多士,有忌其直者,移置第五。
授抚州军事判官,未上,会隆祜太后避兵赣州,金人蹑之,铨以漕檄摄本州.——幕,募乡丁助官军捍御,第赏转承直郎。
丁父忧,从乡先生萧楚学《春秋》。
绍兴五年,张浚开督府,辟湖北仓属,不赴。
有诏赴都堂审察,兵部尚书吕祉以贤良方正荐,赐对,除枢密院编修官。
八年,宰相秦桧决策主和,金使以“诏谕江南”为名,中外汹汹。
铨抗疏言曰:“臣谨案,王伦本一狎邪小人,市井无赖,顷缘宰相无识,遂举以使虏。
专务诈诞欺罔天听骤得美官天下之人切齿唾骂今者无故诱致虏使以‘诏谕江南’为名是欲臣妾我也。
……况丑虏变诈百出,而伦又以奸邪济之。
此膝一屈不可复伸,国势陵夷不可复振,可为痛哭流涕长太息矣!”书既上,桧以铨狂妄凶悖,鼓众劫持,诏除名,编管昭州,仍降诏播告中外。
给、舍、台谏及朝臣多救之者,桧迫于公论,乃以铨监广州盐仓。
明年,改签书威武军判官。
十二年,谏官罗汝楫劾铨饰非横议,诏除名,编管新州。
孝宗即位,复奉议郎,知饶州。
召对,言修德、结民、练兵、观衅,上曰:“久闻卿直谅。
”除吏部郎官。
隆兴元年,迁秘书少监,擢起居郎。
金人求成,铨日:“金人知陛下锐意恢复,故以甘言款我,愿绝口勿言‘和’字。
”上以边事全倚张浚,而王之望、尹穑专主和排浚,铨廷责之。
乾道七年,以资政殿学士致仕。
薨,谥忠简,有《澹庵集》一百卷行于世。
(节选自《宋史·胡铨传>)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策万余言,高宗见而异之策:书写B.会隆祐太后避兵赣州,金兵蹑之蹑:追踪C.况丑虏变诈百出,而伦又以奸邪济之济:帮助D.谏官罗汝楫劾铨饰非横议饰:掩饰5.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专务诈诞欺罔/天听骤得美官/天下之人/切齿唾骂/今者无故诱致/虏使以“诏谕江南”为名/是欲臣妾我也B.专务诈诞欺罔/天听骤得美官天下之人/切齿唾骂今者无故/诱致虏使以/“诏谕江南”为名/是欲臣妾我也C.专务诈诞/欺罔天听/骤得美官/天下之人切齿唾骂/今者无故诱致虏使/以“诏谕江南”为名/是欲臣妾我也D.专务诈诞/欺罔天听/骤得美官天下之人/切齿唾骂今者无故/诱致虏使/以“诏谕江南”为名是/欲臣妾我也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胡铨以天下为己任,关心国家大事。
建炎二年,宋高宗在淮海对策取士,胡铨直陈时弊,其忧国忧民之情溢于言表。
B.胡铨不畏权奸,耿直敢言。
金使以“诏谕江南”为名,权奸等丧权辱国,胡铨上疏痛斥国贼,指出“此膝一屈不可复伸,国势陵夷不可复振”。
C.胡铨贤良方正,忠贞不屈。
他虽然受到多次构陷打击,但爱国精神始终如一,民族大义毫不动摇,从而获得满朝文武大臣和老百姓的赞赏。
D.胡铨名垂青史,著述甚丰。
为父亲服丧期间,他曾跟随萧楚学习《春秋》。
他去世后,有《澹庵集》一百卷留传于世。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1)铨以漕檄摄本州幕,募乡丁助官军捍御。
(5分)(2)金人知陛下锐意恢复,故以甘言款我。
(5分)(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8~9题。
华清宫三首(其一)崔橹草遮回磴绝鸣鸾,云树深深碧殿寒。
明月自来还自去,更无人倚玉阑干。
8.诗歌前两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营造出怎样的氛围?(5分)9.诗歌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逍遥游》中“,”,指出顺应天地万物之性、驾驭六气的变化才是真正的逍遥游。
(2)白居易在《琵琶行》中写自己被贬后,无论春天江花盛开还是秋天美好的夜晚,都独自一人喝酒的两句是:“,。
(3)刘禹锡在《陋室铭》中表现“自己所交往的都是有修养的饱学之士,没有无学之辈”的两个句子是:“,。
乙选考题请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
注意:作答时必须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大题题号后的方框涂黑。
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道大题内的小题。
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计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麦当劳的礼物叶倾城大一圣诞节前的那个周末,我回了家,喝着妈特地给我煨的排骨汤,我心里一直在犹豫:该不该向妈要这笔钱呢?爸去世得早,自小我便看惯了妈的操劳,从不曾向她要过额外的花费。
可是,这次是不同的,因为朱樱。
常常地,与朱樱徘徊在小径上,不知不觉,走遍了校园的每一个角落,不知怎样才能把时光留住。
室友们为我出谋划策,建议我趁热打铁,给朱樱一个浪漫的圣诞节。
中式餐厅嘈杂、气氛差,情调好的地方我又消费不起,最后选定了麦当劳。
可是该怎么向妈开口呢?滚烫的汤哽在我喉间,我反复思量着,室内满满的,全是我喝汤的声音。
妈坐我对面,静静地看我,忽然说:“前两天,厂里开了个会,说要下岗一批人。
”我霍地站起,惊恐地盯着妈的脸:“妈,您下岗了?”妈一愣,然后就笑了,笑容里是无限的痛惜与爱怜:“看你吓的。
我说要下岗一批人,又不是说我,妈干得好好的呢。
”我松了一口气,想,妈现在心情应该不错,咬咬嘴唇一口气说出来:“妈,下学期要去工厂实习,学校要交200块钱材料费。
”妈“啊……”了一声,有明显的失望意味:“又要交钱……”我不敢看妈的眼睛:“要不然,我跟老师说……”妈已转开了身,拉开了抽屉:“我给你两张100元的,路上拿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