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饭锅的构造与工作原理

合集下载

电饭煲的工作原理及原理图

电饭煲的工作原理及原理图

电饭煲的工作原理及原理图引言概述:电饭煲是现代家庭厨房中常见的厨具之一,它通过一系列的工作原理来实现烹饪米饭的功能。

本文将详细介绍电饭煲的工作原理,并附上原理图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

一、加热原理1.1 电饭煲内部有一个加热元件,通常是电热丝或电热管,通过电流加热来加热内胆。

1.2 当电饭煲内部的温度低于设定的温度时,加热元件会自动加热,直至温度达到设定值停止加热。

1.3 加热原理是电饭煲能够将水加热至沸腾状态,从而煮熟米饭。

二、蒸汽循环原理2.1 在加热的过程中,水会被加热至沸腾,产生大量蒸汽。

2.2 蒸汽会通过电饭煲内部的蒸汽孔进入蒸汽管道,然后通过蒸汽孔释放到外部。

2.3 蒸汽循环原理使得电饭煲内部的温度均匀,确保米饭能够被均匀煮熟。

三、恒温原理3.1 电饭煲内部配有恒温控制器,能够实时监测内部温度。

3.2 当内部温度超过设定值时,恒温控制器会停止加热元件的工作,保持恒温状态。

3.3 恒温原理使得电饭煲能够在煮熟米饭后自动转入保温状态,保持米饭的温度和口感。

四、保护原理4.1 电饭煲内部还配有多重保护装置,如过热保护、干烧保护等。

4.2 过热保护能够在温度过高时停止加热元件的工作,避免发生火灾事故。

4.3 干烧保护能够在没有水的情况下停止加热元件的工作,避免损坏电饭煲。

五、原理图5.1 电饭煲的原理图通常包括加热元件、恒温控制器、蒸汽管道等部件。

5.2 原理图能够清晰地展示电饭煲内部各部件的连接和工作原理。

5.3 通过原理图,用户可以更直观地了解电饭煲的工作原理,方便维修和保养。

总结:电饭煲的工作原理包括加热原理、蒸汽循环原理、恒温原理和保护原理,通过这些原理保证电饭煲能够快速、均匀地煮熟米饭。

同时,原理图能够帮助用户更好地理解电饭煲的内部结构和工作原理,为正确使用和维护电饭煲提供参考依据。

电饭锅的结构及原理

电饭锅的结构及原理

电饭锅的结构及原理
电饭锅的结构:
1. 外壳:采用不锈钢或塑料材料制成。

2. 内胆:有两个层:内胆和外胆,内胆用不锈钢或内衬防粘涂层的铸铁材料,外胆则用金属或塑料材料。

3. 加热板:位于内胆底部,负责加热内胆。

4. 控制器:使用微电脑控制,监测和调整加热和烹饪的程序。

5. 保险丝:当电饭锅过热时,在控制器失效前切断电源,保证安全。

6. 水位计:用于测量内胆中水的水位,以确保水的量在适当的范围内。

7. 食物蒸盘:可提供蒸饭和其他食物的烹饪选项。

8. 电源线:与插座相连。

电饭锅的原理:
电饭锅原理和传统的炊饭锅一样,都是通过加热水来加热内胆,并将水蒸发转化成蒸汽蒸煮食物。

当电饭锅的电源被插进插座时,加热板就开始工作,它在内胆底部放置的发热丝加热。

控制器会监测内胆的水位和温度,并通过调整发热丝的电流来控制整个加热过程。

当内胆中的水被加热到沸点时,就会产生蒸汽,将压力逐渐提高,从而将水煮沸。

当内胆中的水被完全转化成蒸气时,电饭锅会自动关闭加热装置,这意味着烹饪完成。

控制器也可以设置保温模式,使内胆保持在适当的温度范围内,以便在食物烹饪完成后,食物保持温暖并保持湿度。

电饭煲的工作原理及原理图

电饭煲的工作原理及原理图

电饭煲的工作原理及原理图电饭煲是一种常见的厨房电器,用于煮饭和保温。

它的工作原理涉及到加热、控温和保温三个主要部份。

下面将详细介绍电饭煲的工作原理及原理图。

一、工作原理:1. 加热部份:电饭煲的加热部份主要由加热盘、加热管和温度传感器组成。

当用户选择煮饭模式并设定好煮饭时间后,电饭煲内的水和米饭开始加热。

加热盘位于电饭煲的底部,通过加热管提供热能,将底部的水加热至沸腾状态。

2. 控温部份:电饭煲的控温部份包括控温器和温度传感器。

当水开始沸腾时,温度传感器会感知到水温的变化,并将信号传送给控温器。

控温器根据设定的温度要求,控制加热盘的功率输出,使水温保持在设定的温度范围内。

3. 保温部份:电饭煲的保温部份由保温盘和保温控制器组成。

当米饭煮熟后,电饭煲会自动切换到保温模式。

保温控制器会监测内部的温度,并根据设定的保温温度要求,控制保温盘的功率输出,保持米饭的温度在适宜的范围内,避免米饭变凉。

二、原理图:电饭煲的原理图如下所示:[图示]1. 电源部份:电源部份包括电源插头、保险丝和开关。

电源插头用于将电饭煲与电源连接,保险丝用于过载保护,开关用于控制电饭煲的开关机。

2. 控制部份:控制部份主要由控制面板、控制芯片和显示屏组成。

用户通过控制面板设定煮饭时间、温度等参数,控制芯片接收用户的输入信号并进行处理,显示屏用于显示当前的工作状态和设定的参数。

3. 加热部份:加热部份包括加热盘、加热管和温度传感器。

加热盘位于电饭煲的底部,通过加热管提供热能,温度传感器用于感知水温的变化。

4. 控温部份:控温部份由控温器和温度传感器组成。

温度传感器感知到水温的变化后,将信号传送给控温器,控温器根据设定的温度要求,控制加热盘的功率输出。

5. 保温部份:保温部份包括保温盘和保温控制器。

保温控制器监测内部的温度,并根据设定的保温温度要求,控制保温盘的功率输出,保持米饭的温度在适宜的范围内。

总结:电饭煲的工作原理主要包括加热、控温和保温三个部份。

电饭煲产品知识PPT教案

电饭煲产品知识PPT教案
在常温下,软磁有磁性,能吸住硬磁,当 温度上升到某一限界时,软磁会消失磁性,硬 磁脱落,软磁消失磁性的温度点叫居里点。
电饭煲结构及工作原理 电饭煲结构及工作原理
机械煲结构
组成 双金属片温控制器是由两种不同膨胀系数
的金属组合而成,在常温时,双金属片保持平 直,属常闭型。
机械煲实现自动保温的最 关键零部件
双金属温控器
工作原理 当温度上升时,膨胀系数大的金属片被膨
胀系数小的金属片拉成弯曲形,带动触头分开 ,温度越高,弯曲程度越大。温度下降时,双 金属片收缩,恢复原状,触点又闭合,如此反 复动作来控制通断电,保持温度的稳定。
2、电脑煲工作原理及结构
电脑煲的主要功能卖点
双预约定时 三维立体加热 防溢保湿大蒸汽阀 口感选择 米种选择 停电记忆
电饭煲结构及工作原理
机械煲结构
1 磁钢 2 磁钢杠杆 3 微动开关 4 双金属温控器
磁钢
双金属温控器
电饭煲结构及工作原理 电饭煲结构及工作原理
机械煲结构
机械煲实现米饭熟后自 动断电的最关键零部件
磁钢
位置: 居于电热盘中间,感温面与内锅锅底贴合,
检测锅底温度 组成: ✓运动的硬磁(永久磁钢锶铁氧体) ✓固定的软磁(感温磁钢镍锌铁氧体) ✓弹簧 工作原理:
电饭煲产品知识
会计学
1
电饭煲结构及工作原理 机械煲工作原理
利用磁钢受热失磁冷却后恢复磁性的原理,对锅底温度进行自动控制
按下开关
熟饭自动跳开
电饭煲结构及工作原理
机械煲结构
1 蒸汽阀 2 上盖 3 蒸笼 4 内锅 5 外壳 6 外锅 7 电热盘 8 磁钢 9 磁钢杠杆 10 控制面板 11 外壳罩 12 外壳 13 底座 14 储水盒

电饭锅的工作原理

电饭锅的工作原理

电饭锅的工作原理电饭锅是一种常见的家用电器,它以电能为动力,通过特定的工作原理将水加热至沸腾状态,然后将米饭煮熟。

下面将详细介绍电饭锅的工作原理。

一、加热元件电饭锅的加热元件通常采用电热管。

电热管是一种能够将电能转化为热能的装置,它由一个内部带有电阻丝的金属管构成。

当通电时,电阻丝会发热,从而将热量传递给水。

二、控温系统电饭锅的控温系统是保证米饭能够煮熟且不糊底的重要组成部份。

控温系统通常由温度传感器、控制电路和电热管组成。

1. 温度传感器温度传感器用于检测锅内水温。

常见的温度传感器有热敏电阻和热电偶。

当水温达到设定的温度时,温度传感器会发送信号给控制电路。

2. 控制电路控制电路是控制电饭锅加热的关键部件。

它接收到温度传感器发来的信号后,会根据预设的程序进行判断和控制。

普通来说,控制电路会根据水温的变化调整电热管的加热功率,以保持水温在合适的范围内。

三、煮饭过程当我们使用电饭锅煮饭时,首先需要将适量的水倒入锅中。

接下来,通过操作按钮或者旋钮选择适当的煮饭模式和时间。

普通来说,电饭锅的煮饭模式有普通煮、快煮、精煮等。

1. 加热阶段在加热阶段,电饭锅会将电热管加热至较高的温度,将水加热至沸腾状态。

这个过程中,水温会逐渐升高,直到达到设定的温度。

2. 蒸煮阶段当水温达到设定的温度后,电饭锅会自动切换到蒸煮阶段。

在这个阶段,控制电路会根据设定的程序控制电热管的加热功率,以维持水温在合适的范围内。

同时,米饭会吸收水分,逐渐煮熟。

3. 保温阶段当米饭煮熟后,电饭锅会自动切换到保温模式。

保温模式下,电饭锅会保持一定的温度,以保持米饭的口感和温度,避免过早失去热量。

总结:电饭锅的工作原理主要涉及加热元件、控温系统和煮饭过程。

通过电热管的加热,水温逐渐升高并达到沸腾状态,然后在控温系统的控制下,米饭逐渐煮熟。

最后,在保温模式下,电饭锅保持一定的温度,以保持米饭的口感和温度。

电饭锅的工作原理使我们能够方便、快速地煮熟米饭,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便利。

电饭锅工作原理

电饭锅工作原理

电饭锅工作原理电饭锅是现代家庭中常见的厨房电器,它以其方便快捷的烹饪方式受到了广大消费者的喜爱。

了解电饭锅的工作原理,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使用和维护它。

本文将详细介绍电饭锅的工作原理及相关知识。

一、电饭锅的基本构造电饭锅主要由外壳、内胆、加热器、控制电路和控制面板等部分组成。

1. 外壳:电饭锅的外壳通常由不易导热的塑料材料制成,以保护用户免受高温的伤害。

2. 内胆:电饭锅的内胆一般采用不粘涂层,以防止米饭粘连。

内胆的底部通常有加热器和温度传感器。

3. 加热器:电饭锅的加热器通常采用电热管或电磁加热技术。

电热管加热器由一根或多根电热丝组成,通过电流通入电热丝,产生热量。

电磁加热技术则利用电磁感应原理,通过电磁场产生的涡流加热内胆。

4. 控制电路:电饭锅的控制电路主要包括温度传感器、计时器和控制芯片等。

温度传感器用于感知内胆的温度,计时器用于设定烹饪时间,控制芯片用于控制加热器的工作状态。

5. 控制面板:电饭锅的控制面板上通常有按钮、指示灯和显示屏等。

通过控制面板,用户可以选择不同的烹饪模式和设置烹饪时间。

二、电饭锅的工作原理电饭锅的工作原理可以简单概括为加热、煮饭和保温三个过程。

1. 加热过程:当用户按下电饭锅的开关后,控制电路会接通电热管或电磁加热器,加热内胆中的水或米饭。

加热过程中,温度传感器会不断监测内胆的温度,并将温度信息反馈给控制芯片。

控制芯片根据用户设定的烹饪模式和时间,控制加热器的工作状态,以保持内胆的温度在适宜范围内。

2. 煮饭过程:当内胆中的水温升至100℃左右时,水开始沸腾。

沸腾的水蒸气会上升到内胆顶部,通过排气孔排出。

同时,水蒸气的上升会带走一部分热量,使内胆的温度保持在水的沸点附近。

在沸腾过程中,米饭吸收水分,逐渐变软。

3. 保温过程:当米饭煮熟后,控制芯片会自动切断加热器的电流,将电饭锅切换到保温模式。

保温模式下,控制芯片会周期性地给加热器供电,以保持内胆的温度在60-80℃之间。

电饭煲结构原理图解

电饭煲结构原理图解

电饭煲结构原理图解
电饭煲是一种常见的家用电器,其结构原理图解如下:
1. 外壳:电饭煲的外壳通常由塑料或金属材料制成,用来保护内部电路和装置,并且提供一个支撑框架。

2. 内胆:电饭煲的内胆通常由不粘涂层的铝合金或不锈钢制成。

内胆中有一个加热元件(发热管),用于加热水和米饭。

3. 加热元件:加热元件是电饭煲的核心部件之一,通常由一根或多根发热管组成。

当电饭煲通电后,电流通过发热管,将电能转化为热能,从而加热内胆中的水和米饭。

4. 温控器:温控器用于控制电饭煲的加热温度。

当温度达到设定值时,温控器会自动切断或调节电源,以维持恒定的加热温度,防止过热或过冷。

5. 定时器:定时器用于设定烹饪时间,在设定的时间到达后,电饭煲会自动停止加热,以免米饭过煮。

6. 控制面板:控制面板位于电饭煲的外壳上,用于设定加热温度、烹饪时间等参数,并显示相应的状态和操作信息。

7. 密封圈:电饭煲的内胆和外壳之间有一个密封圈,用来防止蒸汽和水从内胆外溢,保持内部压力从而提高加热效率。

8. 出水孔:电饭煲内胆底部有一个出水孔,用于排放多余的水
分,以保持米饭的湿度和口感。

9. 排气孔:电饭煲的外壳上通常有一个或多个排气孔,用于排放蒸汽和热气,以保持内部压力平衡,并避免内部过热。

通过以上结构和原理,电饭煲可以实现将水和米饭加热到恒定的温度,然后根据设定的时间自动停止加热,从而做出美味的熟饭。

电饭锅工作原理

电饭锅工作原理

电饭锅工作原理电饭锅是现代家庭中常见的厨房电器,它的主要功能是煮饭。

那末,电饭锅是如何工作的呢?本文将详细介绍电饭锅的工作原理。

1. 电饭锅的基本构造电饭锅主要由以下几个部份构成:- 外壳:通常由不导电的塑料或者金属材料制成,用于保护内部电路和加热元件。

- 内胆:通常由不粘涂层的铝制或者不锈钢制成,用于容纳米饭和水。

- 加热元件:通常是位于电饭锅底部的电热盘或者电热管,通过加热将水加热至沸腾状态。

- 控制面板:用于调节电饭锅的温度和时间。

2. 电饭锅的工作原理电饭锅的工作原理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步骤:步骤一:加水在使用电饭锅之前,首先需要往内胆中加入适量的清水。

普通来说,加入的水量与米饭的比例为1:1或者1:1.5。

步骤二:加热当电饭锅的电源插座连接电源后,通过控制面板设置所需的煮饭时间和温度。

电饭锅的加热元件会开始工作,将内胆中的水加热至沸腾状态。

步骤三:沸腾状态当水温达到100摄氏度时,水开始沸腾。

此时,水中的温度再也不上升,而是转化为水蒸气。

步骤四:蒸汽煮饭当水转化为水蒸气后,蒸汽会通过内胆底部的小孔进入内胆中的米饭。

蒸汽的温度高于100摄氏度,能够将米饭煮熟。

步骤五:保温当设定的煮饭时间结束后,电饭锅会自动切换到保温模式。

保温模式会将内胆中的米饭保持在适宜的温度,以保持米饭的口感和食用温度。

3. 电饭锅的安全措施为了保证用户的安全,电饭锅通常会配备以下安全措施:- 温度传感器:用于监测内胆的温度,以避免过热或者烧焦。

- 过热保护装置:当电饭锅内部温度过高时,会自动切断电源,以避免发生火灾或者其他安全事故。

- 防干烧保护:当水煮干时,电饭锅会自动切断电源,以避免加热元件损坏或者引起其他安全问题。

总结:电饭锅通过加热内胆中的水,使其转化为蒸汽,进而煮熟米饭。

它的工作原理简单而高效,通过控制面板的设置,用户可以轻松地煮出美味的米饭。

此外,电饭锅还配备了多种安全措施,以确保用户的安全使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饭锅的构造与工作原理电饭锅可分为自动保温式电饭锅、定时保温式电饭锅、压力电饭锅等三种。

各类电饭锅的常见规格和工作能力见表1。

(一)自动保温式电饭锅图1是一种双层自动保温式电饭锅的结构图,主要由锅盖、外壳、内胆、开关、发热板和温度控制装置组成。

下面介绍它的主要部件:1.内胆内胆系采用纯铝板拉伸成型,底部加工呈球面状,使与发热板很好吻合,以提高热效率。

胆的内壁上有刻度,可指示出放米量和放水量。

内胆的边向外翻口,既可增加强度,又可使溢出的饭水流到壳外,以防损坏内部电器零件。

2.外壳外壳是用冷轧薄钢板拉伸成型,外面喷涂装饰性漆层。

外壳与内胆之间有一层空气间隔,起保温作用,同时可以安装开关、发热板和温度控制装置。

3.锅盖有的锅盖中央部位嵌有一块玻璃,能观察烹饪情况;有的装有压紧锅盖用的手柄,兼具便携作用。

4.发热板发热板是将环形金属管状电热元件铸造在铝合金体中,再经加工而成,它具有较好的热传导性能和较大的机械强度,板面形状要求与锅底相吻合,在其中心处装有磁性温度控制元件,如图2所示。

5.温度控制装置电饭锅所以能够自动断电和保温,是因为它内部装有磁钢限温器和热双金属片恒温器两个自动装置。

磁钢限温器的动作原理,见图3。

它是利用感温磁钢(软磁体)的磁性随温度的高低而变化的特性来设计的。

当低温时,感温磁钢是顺磁性物质,具有磁性;当温度升到某一界限时,感温磁钢变成逆磁性物质,因而失去磁性。

这个温度界限,叫做居里点。

通常,居里点的温度略高于。

在饭煮熟前,锅内有水,所以电饭锅的内胆温度不会超过,感温磁钢仍然具有磁性。

当饭熟后,内胆没有水,温度便会上升超过。

此时,紧贴于内胆底面的感温磁钢温度,也随之上升到居里点而失去磁性。

这样,永磁体在重力或弹簧弹力的作用下,使感温磁钢不能继续吸住它而跌落。

下跌时,永磁体通过连杆作用把触点分离,于是电饭锅断电,表明米饭已经煮熟。

热双金属片恒温器的动作原理,见图4。

它由两种膨胀系数不同的金属片制作,当电饭锅的温度升向时,热双金属片受热,使它向膨胀系数小的一面弯曲。

弯曲时,它把两个触点分离,于是电饭锅断电,温度下降。

而当温度下降到一定程度时,双金属片就收缩回复原状,两个触点重新闭合通电,如此反复作用,使电饭锅的温度,能够自动维持在65±的范围。

图5是单按键开关的自动保温电饭锅的电气线路,这种电饭锅的工作程序:①插上电源插头,双金属片保温器接通电路,指示灯亮,加热器升温,但不能升到煮饭所需要的温度。

②揿下按键开关,磁钢限温器按通电路,温度上升,开始煮饭;当饭煮熟后,磁钢限温器动作把电路切断,电饭锅处于自动保温状态。

③若不需要保温,可拔下电源插头,切断电路。

图6是双开关自动保温式电饭锅控制线路。

K1为煮饭开关;K2为限温器,即磁性温控元件,动作温度为103±;K3为保温开关,K4为恒温器,即双金属温控元件,调定为65±煮饭时,先按下K1接通电源,指示灯亮,表示开始工作。

当温度上升到时,K2动作切断电源,煮饭操作即终止。

如需保温,则在开始煮饭时将K1、K2同时按下,当温度上升到时,K4触点自动跳开,但电路仍接通,继续升温至时,K2动作而切断电源。

此后,当锅内温度下降到时,K4触点又合上继续通电加热。

当温度超过时它又断开电路。

如此交替通断,以达到保温目的。

(二)定时保温式电饭锅它是在保温式基础上加了定时器,能经过若干小时后自动启动电路。

图7是定时保温式电路,图中K2、K4、R1、NDl与图6保温式电饭锅控制电路中的控制电路的作用相同;K3是定时器触点,为常闭式,在不使用定时器时,它起上述保温式电饭锅自动控制电路的作用。

当使用定时启动时,闭合电源开关K1,并按顺时针方向旋转定时器调节旋钮到所需的时间,此时K3跳开使电路xx,电热元件不通电加热,但氖泡ND2是起xx发亮的,显示着定时器已开始工作;当到达预定煮饭开始时间时,定时器触点便恢复到闭合状态,电热元件就接通电工作,电饭锅进入如同保温式电饭锅相同的工作状态。

这种电饭锅的定时器分6h、12h、24h三种,可在任何时间内选定做饭时间。

以节约电能,并能保证按时获得xx的米饭。

(三)压力电饭锅1.结构压力电饭锅集压力锅与电饭锅的优点于一体。

用压力电饭锅做的饭香软、富有弹性且易于消化,用它烹调肉类能保持原汁原味、骨酥肉烂。

此外,压力电饭锅比普通锅有更好的消毒作用,节省时间和能源。

图8是普通压力电饭锅的结构图。

各部件介绍如下:(1)锅体——由铝合金铸造或者压铸而成。

锅体的底部安装了加热盘、塑料底座及主控器,锅体的侧面安装把手。

(2)锅盖——由铝合金铸造或者压铸而成。

锅盖放在锅体上,在锅盖的上面安装着把手、限压阀座、安全塞等,在锅盖的上口内侧放置密封胶圈。

(3)加热盘——由二组管状电热元件铸在铝合金盘内,构成外侧、内侧加热器,并安装在锅体的底部对锅体进行加热。

(4)安全塞——由低熔点金属等组成,其结构形式与作用完全与普通压力锅相同。

⑸密封胶圈——由橡胶制成,起封闭保压作用。

⑹ 塑料底座——由酚醛塑料热压而成,用以支撑锅体与安装主控制器。

(7)限压阀——由阀体、阀瓣、阀座组成。

阀体由铝合金或锌铝合金制成,阀瓣由普通xx加工而成,阀座由硬铝加工而成。

(8)主控制器——由测温传感器、温度开关,温度调节器、温度熔断器、琴键开关等组成。

2.电路原理图9是普通压力电饭锅的电路图。

下面结合做饭过程介绍。

(1)把淘好的米放在锅中,加入适量的水,把密封胶圈放在锅盖的内侧,加盖盖好。

(2)按动琴键开关,使温度开关接通电源,指示灯发亮,外侧加热器通电,以小功率的热量给锅体加温。

(3)水被加热产生水蒸气,要立即加上限压阀。

(4)当锅内温度达到时,米开始糊化。

这时温度调节器闭合,内侧加热器通电,用加大的功率以急火给锅体加温。

(5)当锅中温度达到时,温度调节器断开,内侧加热器的电路被切断,此时仍然用弱火继续升温。

(6)由于锅中的水分逐渐减少,温度继续上升,当温度达到时,温度开关断开,切断电源,指示灯熄灭。

锅中的饭以以上的温度持续保温15min,便可开锅食用。

(四) 表2 电饭锅常见故障及排除方法电饭煲和电饭锅的工作工作差不多,只不过多了个煮粥功能。

电饭锅是利用底部的发热盘来给锅加热的。

电饭锅是利用发热板加强,在铝质锅的底部煮饭。

发热板xx电热线,这电热线是由自动开关控制。

发热板的中央有一圆孔,孔内有一感温软磁,它借着弹簧向上顶贴着锅底。

这是一种纯铁氧体,在或以下时,可以被永久磁铁吸引。

但当升至时,则失去磁性,不再受永久磁铁吸引。

当按下开关按键,开关横杆把磁铁向上顶贴着感温软磁。

这时,发热线接通,开始加热。

当锅内的饭沸腾后,锅内的水就渐渐减少。

当水开始蒸干,锅内的温度就由上升。

当升至时,感温软磁就不受磁铁吸引,开关的杠杆因弹簧的弹力及本身的重力而下降,压使接触点分开,发热线就断电,同时,接通另一保温电路,保持饭的温度在左右。

2009-12-01 15:20:09电饭锅电饭锅是一种能够进行蒸、煮、炖、煨、焖等多种加工的现代化炊具。

它不但能够把食物做熟,而且能够保温,使用起来清洁卫生,没有污染,省时省力,是家务劳动现代化不可缺少的用具之一。

2.分类和结构特点(1)加热形式上分有:①间接加热式电饭锅,其结构分为内锅、外锅和锅体三层。

内锅是用来装食物的,外锅是用来安装电热元件、调温器和定时器的。

这些电气部件都固定安装在外锅上成为一体,且xx起来。

最外层是锅体,起着安全防护和装饰的双重作用。

这种电饭锅的优点是:食物加热均匀,做出的饭上下软硬一致,内锅可取下,清洗方便;缺点是:结构较复杂,费时间,耗电多;②直接加热式电饭锅:这种电饭锅的特点是:使用时电热元件直接对放食物的内锅加热。

不像间接加热式电饭锅那样,电热元件把外锅中的水加热成蒸汽,蒸汽再对内锅中的食物进行加热。

因此,其效率高,省时省电,缺点是做出的饭容易上下软硬不一致。

(2)从结构形式上分有:①组合式电饭锅,锅体和电热座之间没有紧固连接,锅体放在电热座上,可以方便地取下,既便于清洗,又可以放到其他发热体上或餐桌上;②整体式电饭锅,电热元件直接固定在锅体的底部,全锅形成一个整体。

整体式电饭锅由于锅体的结构不同,又可分为单层电饭锅、双层电饭锅和三层电饭锅三种。

(3)按控制方式分有:①保温式,煮饭时按下电源开关,饭熟后电源自动断开,当温度下降到SMarttags" />PE="1" TCSC="0" w:st="on">以下时,保温开关又接通电路,温度上升到时,电源又自动断开,如此交替通断达到保温的目的。

②定时启动保温式,锅内将米、水放好后,打开定时器开关,可在12h内任选开始煮饭时间。

饭煮好后能自动保温,节省能源。

③电脑控制式,采用电脑进行程序控制,使电饭锅的工作自动化程序更高。

电饭锅的锅体材料有陶瓷、搪瓷、铝合金和不锈钢等。

内锅的内壁上通常喷涂一层聚四氟乙烯防焦涂层,使煮饭时不易糊,并且容易清洗。

电饭锅的发热元件,有电热管式发热板及P.T.C.元件发热板。

电热管式发热板具有良好的绝缘性、耐蚀性、导热性和机械强度,寿命长、效率高;P.T.C.元件发热板具有正温度电阻系数和自动控制温度的特性,效率高,无明火,xx高,温度上升快,受电源波动影响小。

电饭锅的温度控制元件有双金属片温度控制系统和磁性材料温度控制系统,前者不如后者安全可靠。

3.检验电饭锅的检验标准有:GB4706.6-95《家用和类似用途电器的安全自动电饭锅的特殊要求》,JB/T8308-95《自动电饭锅》,主要检验项目如下:(1)电气绝缘性能:电饭锅要有足够的电气绝缘,其带电部分和金属外壳之间的绝缘,应能承受住50Hz交流电压(冷态1500V,热态1000V)历时1min的耐压试验,不发生击穿和闪络现象。

热态绝缘电阻不应低于Ω。

(2)潮态试验:电饭锅的潮态试验,在温度40±,相对湿度为9 5±3%的恒温恒湿箱内,在不凝露的条件下,连续放置48h后,其潮态绝缘电阻不应低于Ω。

潮态耐压应能承受交流1000V,历时1min,不发生击穿或闪络现象。

(3)接地电阻:电饭锅应有接地线,从接地线末端至外露金属壳体的电阻,不应大于0.2Ω。

(4)控温性能:电饭锅的控温元件,应能准确地控制温度,保证煮饭温度在103±时起作用。

自动保温元件应在饭煮好后,冷至65±时起作用。

保温元件在工作温度下经1000h后,仍应能正常工作。

(5)热效率:在周围空气温度为23±的室内进行测试时,电饭锅的热效率应不低于70%。

测试方法按标准规定的方法进行。

(6)寿命:在额定电压下使用时,电饭锅的使用寿命不应低于10 00h。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