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文中的特殊词语
难读的古诗句

难读的古诗句难读的中国古代诗句,可以涵盖多个方面,如生僻字多、音韵复杂、句式奇特以及文化典故丰富等,这使得读者在阅读时可能面临理解或发音上的困难。
以下列举了几个例子:一、韩愈《陆浑山火和皇甫湜用其韵》中的片段:1三光弛隳不复暾,2虎熊麋猪逮猴猿。
3水龙鼍龟鱼与鼋,4鸦鸱雕鹰雉鹄鹍。
这首诗中包含了较多的动物名称,部分为古代对动物的特殊称谓,例如“鼍”(tuó)是指扬子鳄,“鼋”(yuán)是大型淡水鳖类,对于现代读者而言,这些词语既生僻又难读。
二、屈原《离骚》《离骚》是中国古代最长的政治抒情诗之一,其中充满了丰富的比兴手法和大量神话传说、香草美人的象征意象,且楚辞体的语言风格独特,词句拗口,比如:1余既滋兰之九畹兮,又树蕙之百亩。
2畦留夷与揭车兮,杂杜衡与芳芷。
3……4汩余若将不及兮,恐年岁之不吾与。
5朝搴阰之木兰兮,夕揽洲之宿莽。
诗中不仅有大量古人名物,还有许多楚地方言成分和独特的文言语法结构,给现代读者带来一定的阅读难度。
三、赵元任《施氏食狮史》这是一篇实验性的同音文,全文以“shi”音字为主,旨在展示汉语四声的不同读音对意义的影响,虽然不是古诗词,但以其极端的语音特性,成为公认的最难读的文字游戏之一:1石室诗士施氏,嗜狮,誓食十狮。
施氏时时适市视狮。
十时,适十狮适市。
是时,适施氏适市。
氏视是十狮,恃矢势,使是十狮逝世。
氏拾是十狮尸,适石室。
石室湿,氏使侍拭石室。
石室拭,氏始试食十狮尸。
食时,始识十狮尸实是十石狮尸。
试释是事。
白居易《长恨歌》《琵琶行》和李白《蜀道难》这些作品篇幅较长,包含了大量的典故和生动描绘,尽管它们是唐代诗歌的瑰宝,但由于内容丰富,叙事宏大,对于初学者或者非专业读者来说,在诵读和理解上具有一定的挑战性。
贾宝玉《芙蓉女儿诔》《红楼梦》中贾宝玉悼念晴雯所作的诔文,情感深沉,用词典雅而繁复,结合了许多古典文学和道教佛教的元素,造成了较高的阅读难度。
以上各个例子展现了不同类型的难读之处,有的是因为词汇生僻,有的是因为句子结构复杂,有的则是由于文化内涵深厚,需要深厚的文学素养才能完全领悟。
三年级上册语文特殊词语专项积累

一、第一部分29 类重点词语1三年级上册语文考点预习大全、描写人品质平易近人 宽宏大度 冰清玉洁 持之以恒 锲而不舍 废寝忘食 大义凛然 临危不俱 光明磊落 不屈不挠 鞠躬尽瘁 死而后已2、描写人的智慧料事如神 足智多谋 融会贯通 学贯中西 博古通今 才华横溢 出类拔萃 博大精深 集思广益 举一反三3、描写人物 仪态、 风貌憨态可掬 文质彬彬 风度翩翩 相貌堂堂落落大方 斗志昂扬 意气风发 威风凛凛 容光焕发 神采奕奕4、描写人物神情、情绪悠然自得 眉飞色舞 喜笑颜开 神采奕奕欣喜若狂 呆若木鸡 喜出望外 垂头丧气 无动于衷 勃然大怒5、描写人的口才能说会道 巧舌如簧 能言善辩 滔滔不绝伶牙俐齿 出口成章 语惊四座 娓娓而谈 妙语连珠 口若悬河6、历史故事的成语三顾茅庐 铁杵成针 望梅止渴 完璧归赵四面楚歌 负荆请罪 精忠报国 手不释卷 悬梁刺股 凿壁偷光安步当车 暗渡陈仓 按图索骥 程门立雪 班门弄斧7、描写人物动作走马观花 欢呼雀跃 扶老携幼 手舞足蹈促膝谈心 前俯后仰 奔走相告 跋山涉水 前赴后继 张牙舞爪8、描写人间情谊恩重如山 深情厚谊 手足情深 形影不离血浓于水 志同道合 风雨同舟 赤诚相待 肝胆相照 生死相依9、说明知事晓理方面循序渐进 日积月累 温故知新 勤能补拙笨鸟先飞 学无止境 学海无涯 滴水穿石 发奋图强 开卷有益10、寓言故事的成语11、描写事物的气势、气氛无懈可击锐不可当雷厉风行震耳欲聋惊心动魄铺天盖地势如破竹气贯长虹万马奔腾如履平地12、形容四季特点春寒料峭春意盎然春暖花开满园春色春华秋实春风化雨骄阳似火暑气蒸人烈日炎炎秋风送爽秋高气爽秋色宜人冰天雪地寒气袭人寒冬腊月13、形容繁荣兴盛景象济济一堂热火朝天门庭若市万人空巷座无虚席高朋满座如火如荼蒸蒸日上欣欣向荣川流不息14、描写美的景和物美不胜收蔚为壮观富丽堂皇金碧辉煌玉宇琼楼美妙绝伦巧夺天工锦上添花粉妆玉砌别有洞天15、描写山水美景锦绣河山高耸入云水天一色波光粼粼湖光山色重峦叠嶂山明水秀高山流水白练腾空烟波浩渺16、描写花草树木繁花似锦绿草如茵郁郁葱葱古树参天万木争荣百花齐放花团锦簇万紫千红桃红柳绿绿树成荫17、描写日月风云大雨如注滂沱大雨银装素裹皓月千里晨光熹微云雾迷蒙风清月朗春风化雨暴风骤雨风驰电掣18、带有近义词的成语兴国安邦翻山越岭百依百顺背井离乡长吁短叹道听途说丟盔弃甲调兵遣将甜言蜜语眼疾手快19、带有反义词的成语东倒西歪南辕北辙前赴后继前俯后继左推右挡承前启后舍近求远扬长避短20、十二生肖成语胆小如鼠对牛弹琴杀鸡吓猴如狼似虎狗急跳墙叶公好龙画蛇添足呆若木鸡顺手牵羊21、含有动物名称的成语画龙点睛抱头鼠窜虎背熊腰守株待兔鹤发童颜狗急跳墙鼠目寸光盲人摸象22、含有两个动物名称的成语鹤立鸡群鸡鸣狗盗鹬蚌相争蚕食鲸吞蛛丝马迹龙争虎斗龙马精神龙飞凤舞龙腾虎跃鸡犬不宁龙潭虎穴龙跃凤鸣车水马龙指鹿为马兔死狐悲23、含有人体器官的成语眼高手低目瞪口呆胸无点墨头重脚轻手足情深口是心非眼快手疾耳闻目睹头破血流眉清目秀袖手傍观24、含有昆虫名称的成语飞蛾扑火金蝉脱壳积蚊成雷蟾宫折挂蚕食鲸吞蜻蜓点水螳臂挡车蛛丝马迹25、含有一组近义词的成语见多识广察言观色高瞻远瞩左顾右盼调兵遣将粉身碎骨狂风暴雨旁敲侧击千辛万苦眼疾手快生龙活虎惊天动地七拼八凑胡言乱语改朝换代26、含有一组反义词的成语千呼后拥东倒西歪眼高手低口是心非头重脚轻有头无尾前倨后恭东逃西散南辕北辙左顾右盼积少成多同甘共苦半信半疑大材小用先人后己有口无心由此及彼天经地义弄假成真举足轻重南腔北调声东击西转危为安东倒西歪27、多字格成语1九牛二虎之力2手无缚鸡之力3千里之行,始于足下4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5千军易得,一将难求6天时地利人和7习惯成自然8三人行必有我师28、描写情况紧急的成语千钧一发刻不容缓迫不及待十万火急火烧眉毛29、首尾同字的成语二、第二部分·课文重点谚语、名言、古诗1、关于天气的谚语蜻蜓低飞江湖畔,即将有雨在眼前。
古诗文中的词语意象

古诗文中的词语意象柳:①象征着春天。
古诗中常以柳表离别之情。
②寓意深闺愁绪。
③象征君子的高风亮节。
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自号五柳先生;蒲松龄号“柳泉居士”。
④象征美女。
“柳眉”、“柳腰”、“弱柳”等。
梅、松、竹、菊:象征高洁,用来托物咏怀。
梅曰玉骨冰肌);松号大夫;竹是君子;菊同隐逸之士。
兰、桃和各种花木:象征着美好。
桃李:意喻弟子、学生。
草:自喻身份、地位的卑微,但生生不息,寄予着希望。
子规、杜鹃、杜宇、鶗鴃:象征凄凉、哀婉的思念之情。
日暮(黄昏)、残照、残月、落花、残叶、秋风(霜风、晓风)秋雨、风絮、浮萍、羌笛表示哀愁、感伤之情。
红豆:象征着爱恋和相思。
丁香:意喻有着愁思的情结。
莲、荷花:象征品格高尚。
芳草:意指美德和有美德的人。
芳泽:美色、美女。
意喻妇女风范的美好。
梧桐:意喻苍凉、凄苦。
落红:意为落花,却有一种伤痕的情感。
(孤)雁:意指游子孤独他乡而浓浓的思乡之情。
芭蕉:意喻孤独寂寞和离情别绪。
长亭:喻指送别之所,有不舍的送别之意。
鸿雁:意指书信和思念的传递。
寒蝉:隐喻悲凉。
燕子:①象征着春天的温馨与祥和。
②象征着爱情的美好。
③意喻时事变迁之感慨。
江水:象征时光的流逝,岁月的短暂绵长的愁苦。
烟雾:意喻情感的朦胧、前途的迷惘和渺茫。
西风:隐喻着落寞、惆怅和衰败。
月:①表达思念之情。
②暗寓羁旅情怀,寂寞孤独之感。
霜:隐喻沧桑和时光已逝。
雪:象征纯洁。
云:比喻游子的飘泊。
孤灯:意喻孤单而寂寞。
孤舟:意喻孤单地漂泊。
西楼:意指伤心或相思之处所(深闺),也指深夜的月亮。
诗歌中的关键词和重点句

诗歌中的关键词和重点句1诗眼:最生动传神,最能体现作者情感的词语①诗眼是作品中点睛传神之笔。
它有两种表现形式。
a诗词句中最精炼传神的某个字,以一字为工b全篇最精彩和关键性的诗词句子,是一篇诗词的主旨所在。
例如:李清照的《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这首词通过描写晚春时节海棠花的凋谢,抒发了词人的感伤情绪。
最后一句“应是绿肥红瘦”是这首词的词眼。
开头两句描绘了一个抑郁的情境。
夜来风雨骤起,烦闷愁人,于是借酒浇愁,昏昏睡去,但一觉醒来,酒意并为消尽。
三四两句,写在酒意朦胧中,记起了昨夜的风雨,它是否摧折了园中的海棠呢于是深情地问正在卷帘的侍女,回答却是漫不经心的,居然说“海棠依旧”。
这时,女主人不无嗔怪地连声反问“知否知否”紧接着道出那最精彩的一句:“应是绿肥红瘦”。
这几个寻常字眼,经李清照这门一组合,其色泽和韵味便油然而生。
这只是就对风雨后的海棠树的描绘而言。
在描绘中还有更深一层的情意在。
这就是随着对海棠花谢的深入描绘,词人的惜春怜花的情绪也达到了高潮,在这种对春光的留恋与惜别中,委婉地寄寓着对自己青春将逝的烦闷与苦恼。
可见,这一句是含义丰富的情景交融的彩笔,是这首词的点睛之笔,从而成为历代人们传诵的佳句。
②诗眼在诗句中的作用诗眼在句中的作用不一而足,以下是几种典型作用:a用以翻出新意。
如:“独恨太平无一事,江南闲杀老尚书”中的“恨”改为“幸”,“恨太平”是对天下太平的不满,“幸太平”是因天下太平而感到幸福,一字之改诗意迥同。
b借以增添情趣。
如;“白玉堂中曾草诏,水晶宫里近题诗”之“中”改为“深”,“里”改为“冷”,,使得原来只是用以指示方位的“白玉堂”,“水晶宫”,转眼间显得雍容华贵,超凡脱俗。
c靠它增强形象性。
王安石“春风又绿江南岸”,用“绿”字而不用“到”“过”“入”“满”等字,是取“绿”字的色彩;秦观的“山抹微云,天粘衰草”是取“抹”“粘”的动作勾画出的线条轮廓。
注意古诗词中词语的特殊用法

注意古诗词中词语的特殊用法注意古诗词中词语的特殊用法给学生讲诗词练习,是曾巩的《西楼》:海浪如云去却回,北风吹起数声雷。
朱楼四面钩疏箔,卧看千山急雨来。
在处理完后面问题后,对这首诗做了两点延展。
一是不要因为有“北风”这个意象,就判断时令是冬天,因为冬天并没有雷声,有诗为证: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
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
雷一般在春夏季节,又有诗句:新雷张维屏造物无言却有情,每于寒尽觉春生。
千红万紫安排著,只待新雷第一声。
春雷开始震响,蛰伏在泥土里的冬眠动物和多种昆虫也感于春季温暖,震惊而出。
俗话说“春雷一响,惊醒万物”,故有‘惊蛰断凌丝、惊蛰地气通’的说法。
第二点延展十讲了“却”字的特殊用法,细细想来,类似的词语还不少,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对整首诗词的理解,先对这些特殊词语作一简单梳理,以供同学们学习之用。
却:退后:感我此言良久立,却坐促弦弦转急。
(白居易《琵琶行》)再: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李商隐《夜雨寄北》)又:海浪如云去却回,壮风吹起数声雷。
曾巩《西楼》谢:请问:使君谢罗敷,“宁可共载不?”(《陌上桑》)告诉:多谢后世人,戒之慎勿忘。
(《孔雀东南飞》)坐:因为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
(《陌上桑》)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杜牧《山行》)取:着。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文天祥《过零丁洋》!)渠:它,代方塘。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朱熹《观书有感》)争:怎。
马后桃花马前雪,出关争得不回头?(徐兰《出关》)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李清照《如梦令》)城中桃李须臾尽,争似垂杨无限时。
(城中桃李花鲜艳,可是很快就会凋谢,怎(争,通“怎”)能比得上那垂条的杨柳,长时间的葱郁茂盛呢。
)(刘禹锡《杨柳词九首》)等闲:平常:眼前一尊又长满,心中万事如等闲。
(张渭《湖上对酒行》)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毛泽东《长征》)轻易,随便: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涨知识丨99个古诗文中常见词语的寓意

杜鹃杜鹃鸟俗称布⾕,⼜名⼦规、杜宇、⼦鹃。
春夏季节,杜鹃彻夜不停啼鸣,啼声清脆⽽短促,唤起⼈们多种情思。
如果仔细端详,杜鹃⼝腔上⽪和⾆部都为红⾊,古⼈误以为它啼得满嘴流⾎,凑巧杜鹃⾼歌之时,正是杜鹃花盛开之际,⼈们见杜鹃花那样鲜红,便把这种颜⾊说成是杜鹃啼的⾎。
正像唐代诗⼈成彦雄写的“杜鹃花与鸟,怨艳两何赊,疑是⼝中⾎,滴成枝上花。
”中国古代有“望帝啼鹊”的神话传说。
望帝,是传说中周朝末年蜀地的君主,名叫杜宇。
后来禅位退隐,不幸国亡⾝死,死后魂化为鸟,暮春啼苦,⾄于⼝中流⾎,其声哀怨凄悲,动⼈肺腑,名为杜鹃。
杜鹃在中国古典诗词中常与悲苦之事联系在⼀起。
李⽩诗云:“杨花飘落⼦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如李⽩《蜀道难》:“⼜闻⼦归啼夜⽉,愁空⼭。
”⽩居易《琵琶⾏》:“杜鹃啼⾎猿哀鸣。
”秦观《踏莎⾏》“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斜阳暮。
”⽂天祥《⾦陵驿⼆⾸》:“从今别江南路,化作啼鹃带⾎归。
”杜鹃的啼叫⼜好像是说“不如归去,不如归去”,它的啼叫容易触动⼈们的乡愁乡思,宋代范仲淹诗云:“夜⼊翠烟啼,昼寻芳树飞,春⼭⽆限好,犹道不如归。
”乌鸦乌鸦按照迷信的说法,是⼀种不祥的鸟,它经常出没在坟头等荒凉之处。
在中国古典诗词中常与衰败荒凉的事物联系在⼀起。
李商隐《隋宫》:“于今腐草⽆萤⽕,终古垂杨有暮鸦。
”秦观《满庭芳》:“斜阳外,寒鸦万点,流⽔绕孤村。
”马致远⼩令《天净沙·秋思》:“枯藤,⽼树,昏鸦。
”蟋蟀蟋蟀作为被吟咏的对象,最早见于《诗经·豳风·七⽉》。
它对蟋蟀的活动规律观察得相当细致:“七⽉在野,⼋⽉在宇,九⽉在户,⼗⽉蟋蟀⼊我床下。
”那时古⼈已经觉得蟋蟀的鸣声同织机的声⾳相仿,时令⼜届深秋,因⽽就跟促⼈纺织,准备冬⾐以⾄怀念征⼈等联系了起来。
蟋蟀被直接唤为“促织”,在古诗⼗九⾸中就出现过:“明⽉皎皎光,促织鸣东壁。
”姜夔《齐天乐》:“哀⾳似诉,正思妇⽆眠,起寻机杼。
曲曲屏⼭,夜凉独⾃甚情绪。
古诗文解释 八上

陋室铭古今异义:在:古义(在乎,动词)今义(表示某物在某地,介词)馨:古义(香气,这里指品德高尚)今义(芳香)调:古义(调弄)今义(调动)形:古义(身体)今义(形状)词类活用:有仙则名,名词作动词,变得有名。
有龙则灵,形容词作动词,变成灵异的水。
苔痕上阶绿,上,名词作动词,蔓上。
绿,名词作动词,变绿。
草色入帘青,青,名词作状语,使……变青。
惟吾德馨,馨,名词活用为动词,道德美好高尚。
无丝竹之乱耳,乱,形容词作动词,使……扰乱。
无案牍之劳形,劳,形容词作动词,使……劳累。
一词多义:1.之:①用于主谓之间,不译:无丝竹之乱耳②倒装标志,不译:何陋之有2.往来:①表示交往的人:往来无白丁②表示来来往往的人:其中往来种作(《桃花源记》)3.是:①判断词,是:斯是陋室②这个、那个:当是时(《口技》)4.名:①著名:有仙则名②名词作动词:不能名其一处也(《口技》)文言句式:倒装句何陋之有(应为“有何陋”)孔子云:“何陋之有”(出自《论语·子罕》)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对联)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这是一对对联。
译文山不在乎高,有了仙人就成了名山;水不在乎深,有蛟龙就能降福显灵。
这虽是一间简陋的屋子,只因我的品德高尚而变得雅洁美好。
苔痕给阶前铺上绿毯;芳草把室内映得碧绿。
谈笑的是渊博的学者者,往来的没有目不识丁的平庸小人。
可以弹奏不加装饰的古琴,浏览珍贵的佛经。
没有靡丽的乐声扰乱双耳,没有冗繁的公文拖累身心。
(它好比)南阳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扬子云的玄亭。
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爱莲说译文水面上和陆地上各种草木的花,值得喜爱的有很多。
晋朝的陶渊明唯独喜爱菊花;从唐朝以来,世人很喜爱牡丹;我唯独喜爱莲花从淤泥里长出来却不受污染,在清水里洗涤过却不显得妖媚,它的茎内空外直,不牵牵连连,不枝枝节节, 香气远播,更显得清香,洁净地挺立在那里,可以在远处观赏,却不能贴近去玩弄呢。
我认为菊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贵者;莲花,是花中的君子。
八年级下册语文古诗文实词虚词复习

《与朱元思书》1.词类活用【湍】急流。
【奔】飞奔的马。
【轩邈】往高处和远处伸展。
轩,高。
邈,远2.通假字【转】通“啭”,鸟叫声。
【反】通“返”。
【见】通“现”,露出。
3.常规词语【风烟】烟雾。
【共色】一样的颜色。
【从流】随着江流。
从,顺,随。
【缥(piǎo)碧】青白色。
【无碍】毫无障碍。
【甚箭】比箭还快。
【夹岸】两岸。
【寒树】使人看了有寒意的树。
形容树绿而密。
【负势】凭依高峻的山势。
负,依凭。
【竞上】争着向上。
竞,争。
【直指】笔直地向上,直插云天。
【千百】形容很多。
【泠泠(líng)】形容水声激越。
【作响】发出声响。
【相鸣】互相和鸣。
【成韵】形容声音和谐动听。
韵,和谐的声音。
【千转】长久不断地叫。
千,表示多。
【绝】停止。
【鸢(yuān)飞戾(lì)天】鸢飞到天上,这里比喻极力追求功名的人。
鸢,一种凶猛的鸟。
戾,至。
【息心】平息热衷功名之心。
【经纶】筹划,治理。
【柯(kē)】树木的枝干。
【蔽】遮蔽。
【犹】像。
【交映】互相掩映。
《送东阳马生序(节选)》(二)文言词语1.古今异义【走】古义:跑。
今义:步行。
2.通假字【支】通“肢”。
【被】通“披”。
3.古今异义【汤】古义:热水。
今义:做菜的汤汁。
【再】古义:第二次;两次(本文)。
今义:指重复。
4.词类活用【腰】挂在腰间。
5.常规词语【嗜学】酷爱读书。
嗜,喜欢,特殊的爱好。
【致】取得。
【假借】借。
假,借。
【手自】亲手、亲自。
【怠】懈怠,放松。
【逾(yú)约】超过约定的期限。
逾:越过,超过。
【以是】因此。
以,因为。
【既】已经。
【加冠】表示男子已成年。
冠,帽子。
【益】更加。
【道】思想、学说。
【患】忧虑。
【硕师】才学渊博的老师。
硕,大。
【游】交游,交往。
【趋】快走。
【从】跟从。
【执经】拿着经书。
执,拿。
【德隆望尊】道德声望高。
德,道德。
望,声望。
隆,高。
尊,声望、地位高。
【稍降辞色】把言辞放委婉些,把脸色放温和些。
辞色,语言和脸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诗文中的特殊词语
河北辛集中学(052360)薛吉辰
语言是人们进行交流必不可少的工具。
随着社会的发展,语言也在不断地变化着。
跟现代词语相比,古代不少词语的读音和意义有了很大的不同。
不了解这些词语在古代的特殊用法,在学习过程中就会搞不懂或误解。
下面从古诗文中摘选部分特殊词语作简单介绍。
无赖1、无所依靠。
如(1)彭城夫人夜之厕,虿螯其手,呻吟无赖。
(范晔《华佗传》)
2、可爱。
如(2)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
(徐凝《忆扬州》)
3、无心无意。
如(3)若道春无赖,飞花合逐风。
(杨巨源《泛酒花诗》)
4、放刁撒泼、蛮不讲理。
如(4)年十五,犷悍无赖,犯法当死。
(黄宗羲《柳敬亭传》)
5、游手好闲、品行不端的人。
如(5)广州王去疾,好聚无赖少年。
(葛洪《西京杂记》)
可怜1、值得同情或怜悯。
如(6)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白居易《卖炭翁》)
2、可惜或令人惋惜。
如(7)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李商隐《贾生》)
3、可叹。
如(8)可怜故园三千里,虚唱歌词满六宫。
(杜牧《酬张祜处士
见寄长句四韵》)
4、可爱。
如(9)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宫。
(白居易《暮江吟》)
5、可羡,如(10)姊妹兄弟皆列土,可怜光彩生门户。
(白居易《长恨歌》)
将1.用在动词和“来、去”等表趋向的补语之间,无义。
如(11)冷无香柳
絮扑将来,冻成片梨花拂不开。
(乔吉《双调·天仙子》)
2.读作qiang,用在动词前,意思是“请”。
如(12)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
(李白《将进酒》)
来1、跟“得”连用,表示可能。
如(13)枉叫一室尘如织,天下何曾扫得来。
(杨万里《读〈陈蕃传〉》)
2、诗歌里的衬字,无义。
如(14)王令销来水渺茫,岂能才与命相妨。
(温庭筠《过吴景帝陵》)
不得用在动词后,意思是“不能够”+(动词)。
如(15)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无端没来由或无缘无故。
如(16)寒心未肯随春态,酒晕无端上玉肌。
(苏轼《江梅》)
不那即无奈。
如(17)晴烟漠漠柳毵毵,不那离情酒半酣。
(韦庄《古离别》)
争怎幺。
如(18)辕门不竣将军令,今日争知细柳营?(胡曾《细柳营》)杀用在动词后,表示程度深。
如(19)江东士女无端甚,看杀玉人浑不知。
(孙元宴《卫玠》)
浑全、全然。
如(20)旌旗首尾三千里,浑不消它一局棋。
(孙元宴《谢玄》)
合应当、应该。
如(21)右军殁后欲何依,只合随鸡逐鸭飞。
(白居易《池
鹤》)
无用在疑问句尾表否定。
如(22)自生自灭成何事,能逐东风作雨无?(白居易《岭上云》)
漫不要。
如(23)六国英雄漫多事,到头徐福是男儿。
(罗隐《始皇陵》)忍不忍心。
如(24)坠素翻红各自伤,青楼烟雨忍相忘。
(宋祁《落花》)别另外。
如(25)别有深恩酬不得,对君歌舞背君啼。
(毛先舒《吴宫词》)
傍旁边。
路傍古木虫书处,记得将军破敌年。
(胡曾《马陵》)
些句尾语气助词,无义。
如(26)陌上柔桑破嫩芽,东邻蚕种已生些。
(辛弃疾《鹧鸪天》)
言句首语气助词,无义。
如(27)言入黄花川,每逐青溪水。
(王维《青溪》)
伊句中语气助词,无义。
如(28)岂伊地气暖,自有岁寒心。
(张九龄《感遇》)
煞用在动词后,表示程度深。
如(29)别后相思煞。
(柳永《迎春乐》)
处表时间,意思是“……的时候”。
如(30)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
皇都。
(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