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盆肌肉MRI解剖

合集下载

骨盆解剖PPT学习课件

骨盆解剖PPT学习课件
起点:起于髂嵴后部第2-5腰椎横突。 止点:止于第12肋骨、第12胸椎体和第 1-4腰椎横突。


神经支配:腰神经前支(T12-L3)
功能:下固定时,一侧收缩,使脊柱向 同侧屈。两侧收缩,使第12肋骨下降, 助呼气。并参与维持腹压。
38
髂腰肌
位置: 位于腰椎两侧及髂窝内。由腰大肌和髂肌 组成。腰大肌为单羽肌,髂肌呈扇形。
46
47
• 4.闭孔内肌:闭孔膜内面及其周 围骨面,由坐骨孔出骨盆止于转 子窝,骶丛分支(L5-S2)支配, 其功能是使髋关节外旋。 • 5.闭孔外肌:闭孔膜外面及其周 围骨面,经股骨颈后方止于转子 窝,闭孔神经及骶丛分支(L2-S5 )支配,其功能是使髋关节外旋 • 6.股方肌:起于坐骨结节,止于 转子间嵴,骶丛分支(L4-S2)支配 ,其功能是使髋关节外旋。
骨盆的应用解剖
1
骨盆的骨性结构
• 骨盆由左右髋骨与骶骨和尾骨借左右骶髂关节、耻骨联合和骶尾联合以 及骶棘韧带、骶结节韧带连接成盆状,成为躯干下部的骨性结构 • 骶骨岬和两侧髂骨弓状线、耻骨梳和耻骨结节形成一环形线,称界线, 线上部分无骨性前壁称大骨盆又称假骨盆,属腹部;线下为小骨盆又称 真骨盆,四壁均为骨性,其内外表面为肌肉和筋膜覆盖 • 骨盆腔内容纳泌尿、生殖和消化器官以及血管神经等重要结构。骨盆有 保护盆腔器官及传递重力的作用 • 男女骨盆因功能不同(分娩)而有明显的差异 • 女性骶髂关节的活动度较男性有增加的趋势
45
梨状肌
位置:位于骶骨前面,经坐骨大孔分为上、 下两部分,分别为梨状肌上孔和下孔,两 孔中均有血管、神经通过。坐骨神经从梨 状肌下孔出骨盆到下肢肌肉、皮肤去。
起点:起于第2-5骶椎前侧面。 止点:止于股骨大转子尖端。 神经支配: 骶丛分支 (S1-S2) ,有称梨状肌 神经的 功能:近固定时,使大腿外展和外旋。远固 定时,一侧收缩,使骨盆转向对侧;两侧 收缩,使骨盆后倾。

解剖骨盆知识点总结

解剖骨盆知识点总结

解剖骨盆知识点总结一、解剖结构骨盆主要由髂骨、坐骨、耻骨和尾骨组成。

它们通过韧带和软骨连接在一起,形成一个坚固的骨壳,保护着内部的重要器官。

骨盆的解剖结构可以分为四个部分:髂骨、坐骨、耻骨和尾骨。

1. 髂骨髂骨是骨盆的主要组成部分,它由髂骨臼和骨盆骨组成。

髂骨臼位于髋关节的前上方,有一个凹槽,称为髂骨臼。

髂骨臼上方连接着骶骨,形成了骶髂关节,下方连接着耻骨,形成了耻髂关节。

髂骨的骨盆部分由髂骨体、髂骨翼和髂骨结节组成,它们通过骨盆骨和韧带相连。

髂骨的主要功能是支撑身体重量和保护内部器官。

2. 坐骨坐骨位于骨盆的后部,是骨盆的一部分。

坐骨的骨头向前内侧凸出,形成了坐骨结节。

坐骨通过骶骨和髂骨相连,形成了骶坐关节。

坐骨的主要功能是支撑身体重量和保护内部器官。

3. 耻骨耻骨是骨盆的前部,通过耻骨联合和韧带与坐骨和髂骨相连。

耻骨的主要功能是支撑身体重量和保护内部器官。

4. 尾骨尾骨是骨盆的下部,是由几块小骨组成的。

尾骨通过韧带与骶骨相连。

尾骨的主要功能是支撑身体重量和保护内部器官。

除了以上骨骼结构外,骨盆还包括韧带、肌肉和神经血管系统。

骨盆韧带主要连接骨盆的各个部分,增强了骨盆的稳定性。

肌肉系统分为腹肌、髋部肌肉、臀部肌肉和髂腰肌等,在支撑身体和行走时发挥着重要作用。

神经血管系统负责提供能量和营养物质,保证骨盆内各组织的正常功能。

二、功能骨盆作为身体的重要骨骼结构,具有多种重要功能,包括支撑和保护内部器官、支撑身体重量和参与生殖、排泄和运动等生理活动。

1. 支撑和保护器官骨盆通过坚固的骨骼结构,能够有效支撑身体内部的重要器官,如泌尿生殖系统、消化系统以及部分内脏器官。

同时,骨盆还能够保护这些器官免受外部伤害。

2. 支撑身体重量骨盆连接着躯干和下肢,能够承受身体的重量,保证身体的稳定性和平衡性。

3. 生殖功能骨盆是生殖器官的重要支撑器官,女性的骨盆结构能够承受分娩时的压力,保护胎儿和母亲的安全。

同时,骨盆的形态和大小也对生殖功能有一定的影响。

经典高清图解:骨盆周围详细解剖及手术入路详解!

经典高清图解:骨盆周围详细解剖及手术入路详解!

经典高清图解:骨盆周围详细解剖及手术入路详解!骨盆手术,对于大多数骨科医生来说都是复杂和高深的,因其位置深在、结构复杂。

虽然大师风范、临床经验、手术技巧一时学不来,但是我们可以先学习骨盆周围的解剖,首先争取做到对解剖熟悉,攻克骨盆手术中的一大难题。

今天我们就重点来学习骨盆的解剖及手术入路,值得学习借鉴!(一)骨盆解剖(1)骨盆组成及分布骨盆由骶骨、尾骨、髂骨、坐骨和耻骨(后三者统称为“髋骨”)组成。

成人的髋部由4个关节构成:左骶髂关节、右骶髂关节、骶尾关节和耻骨联合关节。

骨盆带的骨骼,形成4个关节髂股关节1.髂骨髂骨呈扇形,是构成髋骨的三块骨中最上端也是最大的部分。

髂骨与骶骨连接形成骶髂关节,呈“L”形,位于骼骨后上方,由一个垂直向的“短臂”(垂直平面)和一个相对横向的“长臂”(前后向平面)构成。

髂骨上 L形关节面的短臂(1.垂直向)和长臂(2.水平面)把手放在髋部时可以感觉到弧形的髂骨上缘,就是髂嵴。

手指沿着髂嵴稍向下方到达髂骨的前缘,能触到一个骨性的突起,就是髂前上棘,是许多软组织的附着点(如缝匠肌)。

在髂前上棘稍向下的位置,可以触到另一个骨性突起,就是髂前下棘,股直肌的部分附着于此。

沿髂骨后缘向下触摸到的骨性突起是髂后上棘,也是软组织的附着点。

髂前上棘和髂后上棘常被作为评估骨盆带位置的骨性标志。

髂嵴、髂前上棘、髂前下棘和髂后上棘的解剖学知识2.坐骨坐骨比髂骨窄,位于髂骨下方和耻骨后方。

坐骨有一个非常容易触及的部位,叫作“坐骨结节”,常被称为“用来坐的骨头”,是重要的骨性标志。

坐骨是髋部三块骨骼中最强壮的部分,将近2/5 的髋关节窝由坐骨构成。

坐骨与坐骨结节3.耻骨耻骨是髋部三块骨骼中最靠前也是最小的一块,将近1/5的髋臼由它构成。

耻骨体坚硬、呈扁平状,左右两块耻骨形成耻骨联合关节,该关节由一块纤维软骨连接,是微动关节。

耻骨上缘有一个骨性突起称作“耻骨结节”,是腹股沟韧带的附着点,也是触诊时的骨性标志。

骨盆X线解剖详解

骨盆X线解剖详解

骨盆X线解剖详解注:资料来源于网络看懂骨盆的X线片真的不难,难就难在如何看到隐藏于细微处的真章,比如那些容易被人遗忘的划线……我们通过分析X光片子无疑是一条南山捷径,只要你有一把尺子几乎可以快速的掌握相当一部分对于骨盆精确的分析和判断,快速知道自己的疼痛根源在哪,从而安排对症的运动计划和治疗手段。

听起来是不是很不错?那么下面就让我们进入正题吧!图1 骨盆正位片(1)髋骨的X线解剖常规投照正位(图1)。

在X线像上,构成髋骨的三个部分融合于髋臼,可清晰分辨。

髂骨翼的内侧1/4影像与骶骨影像重叠,外侧3/4因有髂窝而较透亮。

髂嵴阴影较致密,边缘不光滑,外侧可见髂前上棘影,髂后上棘则重叠于骶骨影内。

弓状线及骨盆腔内侧壁形成复合影像,外侧可见弧形的髋臼阴影。

髋臼阴影的上段粗而致密,中段较细,它向下绕过髋臼切迹前部的下缘,与耻骨体的内面形成一条“U”形的致密线,称为泪滴线(Koekler泪滴),泪滴线二脚之间的距离,即髋臼窝的厚度。

髋臼内下方的透亮影为闭孔。

闭孔影的上界是耻骨上支、外侧界是坐骨体的下份,坐骨结节阴影与其重叠。

坐骨棘的阴影呈三角形突向盆腔。

(2)骨盆的X线解剖骨盆一般投照前后位,检查骶、尾骨时可加照侧位,检查骶髂关节时应加照45°斜位,产科骨盆测量另有其特殊投照方法。

骨盆前后位片上,骶骨中线应通过耻骨联合。

骶髂关节左右对称,关节间隙下半部分可以显示,上半部常投影出模糊双线影。

界线的影像在女性呈卵圆形,在男性略呈鸡心形。

髂嵴连线影正好通过第4、5腰椎间隙。

由髂嵴影向外可追踪到骼前上、下棘,由髂前下棘到股骨颈外上缘的连线称髂颈线,用以判定髋关节是否正常。

正位片上,可以测量耻骨下角,男性为锐角,女性为钝角。

女性骨盆径线的测量,可以采用正位(见图1)和侧位。

正位片上,界线影像最远点连线为入口横径,正常为12.3cm;两侧坐骨棘连线为中骨盆横径,正常为10.5cm;两侧坐骨结节间距为小骨盆出口横径,正常为11.8cm。

骨盆解剖

骨盆解剖

图53-10 ffiS关节标准前后位X线检査的标志L髒助线;起干懦骨的坐骨丈阿谨,向下延忡至就骨结Ki 2,辖坐綫:由骼骨四边形焉面的后勺/5形故$ 3. X尚p外餡由曲臼量下部和削邰殂凰・内Ml由倍肯型边腊傅KT的前部殂施匸技履扫顶;5. H臼蔺脣的边绦、6f■白后膺的髂耻线:即髋臼前柱内缘线,起自坐骨大切迹上缘向下延伸至耻骨结节,该线中断提示有前柱或前壁骨折。

髂坐线:即后柱线,起自坐骨方形区的后弧线,该线中断提示有后柱骨折。

4/5与前1 /5的交界线向下延伸至闭孔后缘的u 形线:即泪滴线,髋臼前后位片,泪滴是髋臼四边体和髋臼窝在切线位的成像。

由髋臼最下和最前面部分的边缘和坐骨方形区前方平坦部分的边缘相连而成,可用来判断髂坐线是否 内移。

泪滴是区分髋臼前后柱的标志。

儿童泪滴影的内脚由髋臼窝盆腔侧中 1/3皮质线形成,外脚由髋臼底中1/3皮质线形成。

成人泪滴影的内脚由髋臼窝盆腔侧中1/3或后1/3 皮质线形成,外脚由髋臼底中 1/3或后1/3皮质线形成。

内侧支相当于闭膜管的起始部,外侧支相当于臼窝的前部。

髋臼阴影的上段粗而致密,中段较细,它向下绕过髋臼切迹前部 的下缘,与耻骨体的内面形成一条U ”形的致密线,称为泪滴线(Koekler [泪滴),泪滴线 二脚之间的距离,即髋臼窝的厚度。

髋臼顶线:代表髋臼的负重区,由髋臼外上角向内延长至u 形线外侧支之末的弧线,该线中断说明骨折累及负重区。

图 53^7A.懈耻隆起忖丁•魏臼穹隆上方主乳 四边形怦面与A6F1内 佩耶柚邻(重绘自 Reckling FW ; Reckling Mohn MP, ods ; rirthuptiedic tjn<u (}fnyappn>uchej; t Si Louis, 1990, Mosby t ) 方形区或四方体(quadrilateral area ):髋臼中间无软骨的髋臼窝, 四边形骨面是组成真骨盆外侧缘的骨性平面,紧邻髋臼内侧壁; 髂耻隆起:直接位于股骨头上方的前柱隆起;是圆韧带的附着部分, 將耻堆左阳边形骨面£ 53-9 需外和闭孔系统之间的动静脉吻合本宙的吻合支迥源于輙业下皿管幷待过耻骨上支(轉自rornetl^ P , Ho<? hwy Id N、R:「woiw inert s, Clin Jrthop Relar Kes 329:97 J996,} rt偶尔存在于髂外动脉或腹壁下动脉与闭孔动脉之间的粗大交通支,有mortis )"之称。

早读看图速记:骨盆手术入路应用解剖图注,精细到每个分支!

早读看图速记:骨盆手术入路应用解剖图注,精细到每个分支!

早读看图速记:骨盆手术入路应用解剖图注,精细到每个分支!展开全文骨盆骨折手术复位不理想和并发症多的原因,除骨盆骨折复杂、手术复位难度大外,外科医生对骨盆相关解剖结构不够熟悉也是原因之一。

熟悉骨盆及其周围结构的正常形态和各种手术入路的解剖学基础,能有效提高骨盆手术复位的成功率和减少手术并发症的发生。

今天我们就重点来学习骨盆手术入路的应用解剖,值得学习借鉴!盆部解剖(一)骨盆(1)骨盆组成及分部左右髋骨+骶骨、尾骨+耻骨联合+骶髂关节(2)骨盆稳定性结构构成:耻骨联合、骶髂关节和韧带前方:耻骨联合—骨盆的支撑结构后方:骶髂关节—骨盆的主要稳定性结构1)前方--耻骨联合--纤维软骨--耻骨联合腔--耻骨弓状韧带2)后方a.骶髂关节--骶髂骨间韧带--骶髂前韧带--骶髂后韧带b.连接韧带--骶结节韧带--骶棘韧带--髂腰韧带--腰骶外侧韧带(3)骨盆的薄弱部位--耻骨联合--髋臼--骶髂关节周围--髂骨翼(二)盆部肌闭孔内肌与梨状肌盆膈:肛提肌、尾骨肌+盆膈上、下筋膜尿生殖膈:会阴深横肌+尿生殖隔上、下筋膜(三)盆内器官消化、泌尿系盆部脏器以及内生殖器。

前方:膀胱及尿道上部中间:内生殖器,男性(输精管、精囊、前列腺)、女性(卵巢、输卵管、子宫及阴道)后方:直肠男性盆腔器官女性盆腔器官(四)盆部腹膜腹膜从骨盆边缘下降,覆盖骨盆外侧壁、后壁:1)与骨盆前壁之间有膀胱相隔;2)与骨盆后壁之间有直肠相隔;3)与盆底之间为骨盆直肠间隙。

陷凹:膀胱直肠陷凹(男性)、膀胱子宫陷凹、直肠子宫陷凹(女性)。

(五)盆筋膜(1)盆壁筋膜闭孔内肌筋膜、梨状肌筋膜、骶前筋膜、盆膈上筋膜、盆膈下筋膜。

(2)盆脏筋膜1)筋膜鞘及韧带:直肠侧韧带、耻骨前列腺韧带(耻骨膀胱韧带)、子宫主韧带、骶子宫韧带;2)直肠膀胱膈(男)、尿道阴道膈(女)、直肠阴道膈。

(3)盆筋膜间隙1)耻骨后隙:耻骨与膀胱之间,耻骨骨折合并膀胱损伤时,常引起耻骨后隙出血、尿外渗等;2)骨盆直肠间隙:盆腹膜与盆膈之间;3)直肠后隙:直肠筋膜与骶前筋膜之间,下至盆膈,向上与腹膜后隙相通,血肿、尿液外渗、脓肿可互相蔓延,后方与骶骨之间有骶前静脉丛。

2024版骨盆课件PPT课件

2024版骨盆课件PPT课件

骨盆课件PPT课件•骨盆概述与解剖结构•骨盆相关疾病与诊断•影像学检查在骨盆疾病中应用•非手术治疗方法与效果评估•手术治疗策略及并发症预防•康复期管理与生活质量提升目录CONTENTS01骨盆概述与解剖结构骨盆定义及功能骨盆定义位于脊柱和下肢之间,由髂骨、坐骨和耻骨组成的骨性结构。

功能支持体重、保护盆腔脏器、传递重力、参与运动等。

骨盆由髂骨、坐骨和耻骨组成,形状类似环状。

骨盆前方有耻骨联合,后方有骶髂关节和骶尾关节。

骨盆内有膀胱、直肠等盆腔脏器。

解剖结构特点性别差异与生理变化性别差异男性骨盆较狭窄,女性骨盆较宽阔,以适应分娩需要。

生理变化女性在妊娠期间,骨盆会发生一系列生理变化,如耻骨联合分离、骶髂关节松弛等,以有利于分娩。

02骨盆相关疾病与诊断常见骨盆疾病类型包括稳定性骨折和不稳定性骨折,多由外伤引起。

包括良性肿瘤和恶性肿瘤,如骨软骨瘤、骨肉瘤等。

如骨盆炎、骶髂关节炎等,多由感染或自身免疫反应引起。

如先天性髋关节发育不良、脊柱裂等,导致骨盆形态异常。

骨盆骨折骨盆肿瘤骨盆炎症骨盆畸形体格检查影像学检查实验室检查诊断性穿刺诊断方法及标准01020304观察患者步态、姿势,检查骨盆压痛、叩击痛等。

包括X 线、CT 、MRI 等,可明确骨折类型、肿瘤大小及与周围组织关系等。

如血常规、血沉、C 反应蛋白等,可辅助诊断感染性疾病。

对疑似感染或肿瘤的患者,可进行诊断性穿刺以明确病变性质。

如腰椎间盘突出症、髋关节炎等,需根据病史、症状及影像学表现进行鉴别。

与其他疾病相鉴别明确病变性质确定治疗方案对于疑似肿瘤的患者,需通过影像学检查和实验室检查等手段明确病变的良恶性。

根据诊断结果,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如手术、药物治疗等。

030201鉴别诊断思路03影像学检查在骨盆疾病中应用显示骨盆环的完整性,观察髂骨、耻骨、坐骨及骶骨的情况。

骨盆正位片观察骶髂关节及耻骨联合的情况。

骨盆入口位片观察髂骨翼、坐骨及耻骨支的情况。

骨盆出口位片如应力位片、斜位片等,用于辅助诊断。

2024版医学影像解剖学人卫版

2024版医学影像解剖学人卫版

韧带等,对于诊断脊柱和四肢的软组织病变具有重要价值。
脊柱疾病影像诊断
脊柱骨折
根据X线和MRI表现,可明确骨折的类型、程度和稳定性,为临床 治疗提供依据。
脊柱结核
结合病史、临床表现和影像学检查,可作出明确诊断,并评估病变 的范围和程度。
脊柱肿瘤
根据肿瘤的影像学特征,可初步判断肿瘤的性质、来源和侵犯范围, 为手术和放化疗提供参考。
预后评估与随访管理
人工智能算法还能够根据医学影像数据评估患者的预后情况,并制定个性化的随访管理方案。
功能性磁共振成像技术进展
任务态功能磁共振成像
任务态功能磁共振成像技术能够研究大脑在执 行特定任务时的功能活动情况,为认知神经科 学研究提供重要手段。
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
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技术能够研究大脑在静息状态 下的功能连接和网络结构,为神经精神疾病的研究提 供新视角。
前列腺疾病
包括前列腺增生、前列腺癌等, MRI在前列腺疾病的诊断和分期 中具有重要作用。
01 02 03 04
卵巢疾病
包括卵巢囊肿、卵巢癌等,超声、 CT和MRI均可用于卵巢疾病的诊 断和评估。
阴囊及精索疾病
超声是诊断阴囊及精索疾病的首 选影像学方法。
06
脊柱与四肢影像解剖学
Chapter
脊柱与四肢结构概述
医学影像解剖学在医学领域中的重要性
辅助诊断 医学影像解剖学为临床医生提供了直观、准确的解剖结构 信息,有助于疾病的早期发现、准确诊断和及时治疗。
指导治疗 通过对病变部位的精确定位和定性分析,医学影像解剖学 为手术治疗、放射治疗等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科研与教学
医学影像解剖学作为医学影像学和解剖学的重要分支,为 科研工作者提供了研究人体解剖结构的新手段和新方法, 同时也为医学教育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阔筋膜张肌
股外侧肌
下孖肌 臀大肌
经股颈中央的横断面 缝匠肌 股直肌
阔筋膜张肌 股外侧肌
下孖肌 臀大肌
经股颈中央的横断面
缝匠肌 股直肌
阔筋膜张肌
股方肌 臀大肌
经股颈下的横断面
缝匠肌 股直肌
阔筋膜张肌
股外侧肌
股方肌 臀大肌 闭孔内肌
经股骨颈下份的横断面
缝匠肌 耻骨肌 股方肌
阔筋膜张肌
臀大肌
闭孔外肌
后群 此群肌主要位于臀部,故又称臀肌, 包括臀大、中、小肌和经过髋关节囊后面 的其它小肌
臀大肌 位于臀部皮下,大而肥厚,形成特有的 臀部膨隆,覆盖臀中肌下半部及其他小肌。 起自髂骨翼外面和骶骨背面,肌束斜向外 下,止于髂胫束和股骨的臀肌粗隆
臀中肌 在臀大肌的深面 臀小肌 在臀中肌的深面。臀中、小肌都呈扇形, 皆起自髂骨翼外面,肌束向下集中形成短 腱,止于股骨大转子
经髋臼上份的横断面
髂腰肌
臀小肌
臀中肌
臀大肌
梨状肌
经髋臼的横断面
髂腰肌
臀中肌
臀大肌 梨状肌
臀小肌
经股骨头上份的横断面
髂腰肌
臀中肌
臀大肌 梨状肌 臀小肌
经股骨头上份的横断面
髂腰肌
臀中肌
臀大肌
臀小肌
经股骨头上份的横断面
髂腰肌 缝匠肌
臀中肌 股外侧肌
臀大肌
闭孔内肌腱
经股骨颈上份的横断面
股直肌 缝匠肌
股外肌
半膜肌
经坐骨结节后份的冠状面
臀小肌
股方肌
股外侧肌 半膜肌
谢谢大家和我一起共同学习
闭孔内肌
经股骨大转子的横断面
耻骨肌
长收肌
缝匠肌
阔筋膜张肌
股方肌 闭孔外肌
经股骨大转子下份的横断面
耻骨肌 长收肌 缝匠肌
大收肌 短收肌
臀大肌
经髂前上棘的冠状面 髂肌
臀中肌
髂腰肌
股薄肌 股直肌
经髂耻骨联合的冠状面 髂肌
臀小肌
耻骨肌
股直肌
长收肌
经男性前列腺前份的冠状面 髂肌
臀小肌
耻骨肌
股直肌 长收肌
梨状肌 起自盆内骶骨前面骶前孔的外侧,外出 坐骨大孔达臀部,止于股骨大转子 股方肌 起自坐骨结节,向外止于转子间嵴
闭孔内肌 起自闭孔膜内面及其周围骨面,肌束 向后集中成为肌腱,由坐骨小孔出骨盆转 折向外,止于转子窝 闭孔外肌 起自闭孔膜外面及其周围骨面,经股骨 颈的后方,止于转子窝
髋肌
骨盆肌肉MRI断层结构 骨盆肌肉MRI断层结构
经男性前列腺前份的冠状面
髂肌
臀中肌
耻骨肌
长收肌 股直肌
经男性前列腺中份的冠状面
髂肌 臀中肌
闭孔外肌 闭孔内肌
长收肌
经男性前列腺后份的冠状面
髂肌
臀小肌 闭孔外肌
短收肌 股外侧肌 闭孔内肌
经男性前列腺后份的冠状面 髂肌
臀中肌 臀小肌
闭孔外肌
短收肌 股外侧肌
经坐骨结节中份的冠状面 臀中肌
臀小肌 下孖肌
骨盆肌肉解剖
髋肌
前群:有髂腰肌和阔筋膜张肌 前群:有髂腰肌和阔筋膜张肌 髋腰肌 由腰大肌和髋肌组成。腰大肌 起自腰椎体侧面和横突 髂肌 呈扇形,位于腰大肌的外侧,起 自髂窝 两肌向下相互结合,经腹股沟韧带深面 和髋关节的前内侧,止于股骨小转子
阔筋膜张肌 位于大腿上部的前外侧,起自髂前上棘, 肌腹在阔筋膜两层之间,向下移行于髂胫 束。后者止于胫骨外侧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