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直线的平行”微课创作说明

合集下载

认识平行教案及说课稿

认识平行教案及说课稿

认识平行线教案及说课稿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平行线的概念,能够识别和判断平行线。

2.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和动手操作的能力。

3. 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二、教学内容:1. 平行线的定义: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

2. 平行线的性质:平行线上的任意一对对应角相等,同位角相等,内错角相等。

3. 平行线的判定: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平行线的定义、性质和判定。

2. 教学难点:平行线的判定。

四、教学方法:1. 采用直观演示法,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理解平行线的概念和性质。

2. 采用讨论法,让学生在小组内交流探讨,总结平行线的判定方法。

3. 采用练习法,让学生在实践中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生活实例引入平行线的概念,让学生观察并描述实例中的平行线。

2. 新课讲解:讲解平行线的定义、性质和判定,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理解平行线的特点。

3. 课堂练习: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判断和解答,巩固对平行线的认识。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在小组内交流探讨,总结平行线的判定方法。

5.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平行线的定义、性质和判定。

6. 布置作业:设计一些作业题,让学生课后巩固所学知识。

说课稿:尊敬的评委、老师们,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认识平行线》。

我要介绍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希望学生能够了解平行线的概念,学会识别和判断平行线,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我还希望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我要介绍本节课的教学内容。

我们将会学习平行线的定义、性质和判定。

平行线的定义是指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

性质方面,我们会学习到平行线上的任意一对对应角相等,同位角相等,内错角相等。

《6.3.1两条直线平行》教学设计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中职数学高教版2021基础模块下册

《6.3.1两条直线平行》教学设计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中职数学高教版2021基础模块下册

《两条直线平行》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理解两条直线平行的概念,掌握判断两条直线平行的条件。

2. 能够正确判断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

3. 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及逻辑思维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两条直线平行的概念,掌握判断两条直线平行的条件。

2.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正确判断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

三、教学准备1. 准备教学PPT,准备相关教具(如直尺、三角板等)。

2. 设计课堂互动环节,引导学生积极参与。

3. 安排学生预习课本相关内容,提前准备问题。

四、教学过程: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以培养学生逻辑推理及数学抽象思维能力为目标,以观察、操作、探究、猜想、证明为活动主线,设计了四个环节:导入新课、探索新知、探究证明、课堂小结。

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生活中两条直线平行的实例,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引入课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探索新知:通过动手操作,让学生观察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探索平行线的性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 探究证明:通过引导学生观察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探究证明两条直线平行的条件,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和数学抽象思维能力。

环节一:导入新课通过PPT展示生活中的两条直线平行的实例,如房屋的窗框和门框,引出课题“两条直线平行”。

引导学生思考: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有哪些?如何判断两条直线平行?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

环节二:探索新知通过动手操作,让学生观察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探索平行线的性质。

教师准备教具:直尺、三角板、白纸等。

学生动手操作,将三角板的一条直角边与直尺靠在桌面上,移动三角板,观察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变化。

教师引导学生归纳出平行线的性质:两条直线都垂直于同一条直线,则这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环节三:探究证明教师提出问题:如何证明两条直线平行?引导学生思考:在几何图形中,有哪些条件可以用来证明两条直线平行?学生讨论交流,提出猜想: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冀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平行》说课稿

冀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平行》说课稿

冀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平行》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冀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中,“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平行”是第二章“平面几何”的一部分,主要介绍了平行线的性质。

本节课的内容对于学生理解平行线的概念,以及平行线之间的相互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学习本节课,学生能够掌握平行线的性质,并为后续学习直线、角度等知识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学习了直线、射线等基本几何概念,对图形的认知和观察能力有一定基础。

但是,对于平行线的性质和证明,学生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从实际情境中发现问题,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体验平行线的性质,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平行线的性质,能够运用平行线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学生能够掌握平行线的性质,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积极参与数学学习,体验数学的乐趣,增强对数学的兴趣。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平行线的性质。

2.难点:学生能够运用平行线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特别是对于一些复杂图形的分析。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引入平行线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观察操作法:引导学生观察图形,操作实物,发现平行线的性质。

3.小组合作学习: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4.讲解法:教师对平行线的性质进行讲解,引导学生理解并掌握。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生活实例引入平行线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新课导入:引导学生观察图形,操作实物,发现平行线的性质。

3.性质讲解:教师对平行线的性质进行讲解,引导学生理解并掌握。

4.例题讲解:通过典型例题,讲解并引导学生运用平行线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5.练习与讨论:学生进行练习,小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

七年级下册《探索两条直线平行的条件》第一课时说课稿

七年级下册《探索两条直线平行的条件》第一课时说课稿

《探索两条直线平行的条件》说课稿七年级下册《探索两条直线平行的条件》第一课时说课稿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通常会被要求编写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

那么优秀的说课稿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七年级下册《探索两条直线平行的条件》第一课时说课稿,欢迎阅读与收藏。

一、说教材分析《探索两条直线平行的条件》是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第二章第二节第一课时,学生在直观认识了角,平行线与垂直,积累了初步的数学活动经验的基础上,本节将进一步探索平行线的有关事实,教材通过设置观察,操作,总结等探索活动过程,探索判断的条件,在直观认识的基础上,训练学生进行简单地说理,以加深对平行线的理解,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本节在知识方面、数学思想方法,学生的能力培养都是非常重要的。

二、说教学目标根据教材内容安排思路,结合初一学生的认知特点,我拟定了以下的教育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 经历探索两条直线平行的条件的过程,经历探索直线平行条件的过程,掌握利用同位角相等判别直线平行的结论,并能解决一些问题。

2) 会识别由“三线八角”构成的同位角,会用三角尺过已知直线外一点画这条直线的平行线。

能力目标:经历观察、操作、想象、推理、交流等活动,体会利用操作、归纳获得数学结论的过程,进一步发展空间想象、推理能力和有条理表达的能力。

情感目标:使学生在积极参与探索、交流的数学活动中,体验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感受与他人合作的重要性。

三、说教学重点、难点根据新课标,在研究教材的基础上我确定了:重点:掌握两条直线平行的条件,能够正确认识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在图中的位置。

难点:判别两条直线平行的过程其依据有:(1)从知识体系来看,它是学习了角、平行线与垂线后的数学活动,在探索的基础上,初步了解推理论证的方法,逐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2)从学生的认知过程来看,主要是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两条直线平行-说课稿

两条直线平行-说课稿

《两条直线平行》说课稿说课人:杨光辉2018.7.17 各位评委:早上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8.3.1两条直线平行》。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教学反思六个方面谈谈本节课的教学设想.一.教材分析本节课选自高等教育出版社的《数学》基础模块下册第八章直线和圆的方程第三节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的第一课时两条直线平行。

它既是第二节直线的方程的深入,也对以后学习直线与平面打下基础。

根据《课程标准》要求和本节教学内容,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我把本节课的三维目标确定为:(一)知识目标:掌握两条直线平行的条件,会运用条件判定两直线是否平行;(二)能力目标:通过两条直线平行条件的探究,提高学生观察、分析,总结问题的能力;(三)情感目标:体会数形结合的思想,感受数学问题探索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点:理解两条直线平行的条件,会运用条件判定两直线是否平行。

教学难点:把研究两条直线的平行问题, 转化为研究两条直线的斜率的关系问题。

二、学情分析我执教的是中职计算机专业一年级的学生,在初中数学中,学生已学习过两条直线平行的判定定理。

本节课用两条直线的斜率判定两条直线是否平行,是用代数方法研究几何问题,对于一些数学基础薄弱的中职生来讲有畏难情绪。

所以我用Geogebre软件突破难点。

三、教法分析根据本节课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情况,我采用问题教学法和引导探究法,而学法采用小组合作学习和自主学习两种方法。

四、教学过程课前准备,首先我先把学生分为四组,采用圆桌教学法,拉近组员的距离,方便小组讨论营造轻松的学习环境。

接着布置任务,为新课做准备。

1.利用微信群提供习题集。

并对学生做题结果进行评价。

提供给学生Geogebra制作直线、平行线的微课视频。

这是我的课堂教学过程分配。

我连续放出两个平行线的图片,接下来设问:同学们你还见过那些平行线?鼓励学生积极发言,为下一环节的学习做好铺垫。

利用课前学生利用Geogebra制作平行线图像,仔细观察你制作的图像,当两条直线平行时,它们的斜率和截距有什么关系?课前准备任务得到应用。

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下册《2.2第1课时利用同位角判定两条直线平行》说课稿

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下册《2.2第1课时利用同位角判定两条直线平行》说课稿

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下册《2.2 第1课时利用同位角判定两条直线平行》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下册《2.2 第1课时利用同位角判定两条直线平行》这一课时,是学生在学习了直线、射线、线段的基础知识后,进一步学习平行线的判定方法。

本节课的内容对于学生来说,既有新的知识,也有对已有知识的深化。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可以掌握利用同位角判定两条直线平行的方法,为后续学习其他平行线的判定方法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进入七年级之前,已经对直线、射线、线段有了初步的认识,但对于平行线的判定方法还没有接触过。

因此,学生在学习本节课的内容时,需要建立起对平行线的认识,理解同位角的概念,并能运用同位角判定两条直线是否平行。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同位角的概念,掌握利用同位角判定两条直线平行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思考、交流等活动,学生能够培养自己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能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对数学产生兴趣,培养自己的探究精神。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理解同位角的概念,掌握利用同位角判定两条直线平行的方法。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灵活运用同位角判定两条直线是否平行,并能够解释实际问题中的平行线现象。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教学法、小组合作学习法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几何模型等辅助教学,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平行线的判定方法。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生活中的平行线现象,引导学生对平行线产生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2.新课导入:介绍同位角的概念,引导学生理解同位角与平行线的关系。

3.案例分析:通过具体的案例,引导学生运用同位角判定两条直线是否平行。

4.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交流自己的解题思路,互相学习,共同提高。

5.总结提升: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利用同位角判定两条直线平行的方法,并强调注意事项。

《两条直线的平行与垂直》示范公开课教案【高中数学北师大】

《两条直线的平行与垂直》示范公开课教案【高中数学北师大】

《两条直线的平行与垂直》教案1.通过倾斜角与直线方程中参数的联系,推断出两直线平行与垂直的条件.2.感受利用代数计算解决几何问题的思维方法.教学重点:两直线平行与垂直的条件.教学难点:判断两直线的位置关系.一、新课导入知识回顾:同学们,我们前面学习了直线方程的斜截式,一起回忆一下它的相关内容.y=kx+b其中k表示直线的斜率,也就是倾斜角的正切值.b表示直线在轴上的截距.想一想:两条不同的直线的特殊位置关系有平行和垂直,那么我们如何通过直线方程判断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呢?设计意图:本节课的核心内容是两条直线的平行与垂直的判定方法,而主要是通过斜截式中的斜率k进行判断的,所以一开始先带领学生回顾y=kx+b的相关内容作为知识铺垫,随即开始进行知识的探究.二、新知探究问题1:观察图中三组平行直线,思考两条直线方程会有什么相同点?答案:显然,两条不同的直线相互平行,它们的倾斜角大小相等.若反映在直线方程中,就是斜率相等.则对于两条不重合的直线l1:y=k1x+b1和l2:y=k2x+b2(其中b1≠b2)l1∥l2k1=k2◆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过程◆若两条直线的斜率都不存在,说明它们都是平行于y轴的直线.问题2:类似的,能否用斜率判断两条直线是否垂直?请大家小组讨论一下.答案:如图,设两条直线的斜率为k1,k2v1=(1,k1),v2=(1,k2)分别是这两条直线的一个方向向量则两条直线垂直的充要条件是v1⊥v2,所以v1∙v2=0,即1+k1k2=0对于两条不重合的直线l1:y=k1x+b1和l2:y=k2x+b2l1⊥l1k2=−1设计意图:我们这个环节的推导难度并不大,可以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让他们去自主探究两条直线平行与垂直的条件,可以通过引导的方式让学生往斜率方向上思考,这样能更好地加深学生对于知识点的印象.三、应用举例例1:判断下列各组直线是否平行,并说明理由(1)l1:y=3x+2l2:y=3x+1(2)l1:x+2y−1=0l2:x+2y=0(3)l1:x+2=0l2:2x=1解:(1)设两条直线的斜率分别为k1,k2,在y轴上截距分别为b1,b2,易知k1= k2=3,且b1≠b2,所以l1∥l2(2)设两条直线的斜率分别为k1,k2,在y轴上截距分别为b1,b2把方程变形为:l1:y=−12x+12,l2:y=−12x易知k1=k2=−12,且b1≠b2,所以l1∥l2(3)易知两条直线都垂直于x轴且截距不同,故l1∥l2例2:求经过点A(2,3),且平行于直线l:2x+y−1=0的直线方程. 解:直线l:2x+y−1=0化为y=−2x+1设所求直线方程为y−3=k(x−2)因为所求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故k=−2所求直线方程为y−3=−2(x−2)即2x+y−7=0例3:判断下列各组直线是否垂直,并说明理由(1)l1:y=3x+2l2:y=−13x+1(2)l1:x+2y−1=0l2:2x−y=0(3)l1:x+2=0l2:2y=1解:(1)设两条直线的斜率分别为k1,k2k1k2=3×(−13)=−1所以l 1⊥l 2(2)设两条直线的斜率分别为k 1,k 2则k 1=−12,k 2=2 k 1k 2=2×(−12)=−1 所以l 1⊥l 2(3)易知l 1∥y 轴,l 2∥x 轴,所以l 1⊥l 2例4:求经过点A(2,3),且垂直于直线l:2x +y −1=0的直线方程.解:直线l:2x +y −1=0化为y =−2x +1 设所求直线方程为y −3=k(x −2)因为所求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故−2k =−1k =12所求直线方程为y −3=12(x −2) 即x −2y +4=0四、课堂练习1. 判断下列各组直线的位置关系(“平行”、“垂直”或“既不平行也不垂直”)(1)l 1:2x +2y +1=0 l 2:y =−x +1(2)l 1:x −2y +2=0 l 2:4x +2y =0(3)l 1:y =x −4 l 2:2x +y −1=0解:(1)设两条直线的斜率分别为k 1,k 2,在y 轴上截距分别为b 1,b 2l 1化为:y =−x −12 k 1=k 2=−1,b 1≠b 2所以l 1∥l 2(2)设两条直线的斜率分别为k 1,k 2,在y 轴上截距分别为b 1,b 2两条直线化为:l 1:y =12x +1,l 2:y =−2xk 1k 2=12×(−2)=−1 所以l 1⊥l 2(3)设两条直线的斜率分别为k 1,k 2,在y 轴上截距分别为b 1,b 2l 2化为:y =−2x +1k 1≠k 2k 1k 2≠−1所以它们既不平行也不垂直2. 求经过点A(1,1),且满足以下条件的直线方程.(1)平行于直线y +x +1=0 (2)垂直于直线y =3x −2解:设所求直线方程为y −1=k(x −1)(1)直线y +x +1=0化为y =−x −1因为所求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故k =−1所求直线方程为y −1=−(x −1)即x +y −2=0(2)因为所求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故3k=−1k=−1 3所求直线方程为y−1=−13(x−1)即x+3y−4=04.已知两条不重合的直线l1:ax−2y+1=0和l2:x+(a−1)y+1=0,若l1⊥l2,求a的值解:设两条直线的斜率分别为k1,k2则k1=a2,k2=11−a因为l1⊥l2,故k1k2=−1a 2∙11−a=−1解得a=2五、课堂小结关于两条不重合的直线的位置关系,有以下结论: l1∥l1=k2。

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说课稿范文(通用3篇)

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说课稿范文(通用3篇)

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说课稿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说课稿范文(通用3篇)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总归要编写说课稿,说课稿是进行说课准备的文稿,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那么问题来了,说课稿应该怎么写?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说课稿范文(通用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说课稿1一。

教材分析本节课主要学习直线和平面平行的定义,判定定理以及初步应用。

其中,线面平行的定义是线面平行最基本的判定方法和性质,它是探究线面平行判定定理的基础,线面平行的判定充分体现了线线平行和线面平行之间的转化,它既是后面学习面面平行的基础,又是连接线线平行和面面平行的纽带!(可用箭头学好这部分内容,对于学生建立空间观念,实现从认识平面图形到认识立体图形的非常重要的.二。

教法学法通过对大量实例、图片的观察感知,概括线面平行的定义对实例,模型的分析猜想,实验发现线面平行的判定定理。

学生在问题的带动下,进行主动的思维活动,经历从现实生活中抽象出几何图形和几何问题的过程,体会转化、归纳、类比、猜想等数学思想方法在解决问题中的作用,发展学生的合情推理能力和空间想象力,培养学生的质疑、思辨、创新的精神。

课前安排学生在生活中寻找线面平行的实例,上网查阅有关线面平行的图片、资料,然后网上师生交流,从中体现出学生活跃的思维,浓厚的兴趣,强烈的参与意识和自主探究能力,在初中学生已经掌握了平面内证明线线平行的方法,前一节又刚刚学过在空间中直线与直线的位置关系,对空间概念的建立有一定基础,因而可以采用类比的方法学习本课。

但是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空间想象力还有待提高,线面平行的定义比较抽象,要让学生体会“与平面无公共点”有一定困难,线面平行的判定的发现有一定隐蔽性,所以我确定本节的重点是:通过直观感知和操作确认概括出线面平行的定义及判定定理难点是:1、操作确认并概括出线面平行的判定定理2、反证法的证明方法三。

教学目标考虑到学生的接受能力和课容量以及《课程标准》的要求,本节课只要求学生在构建线面平行定义的基础上探究线面平行的判定定理并进行定理的初步运用,灵活运用定理解决相关问题将安排在下一节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两直线的平行”微课创作说明
本课讲授必修二中“两条直线的平行与垂直”的部分内容。

这是一堂新授课。

教学分析
学习内容分析:本视频通过对两条直线几何特点的研究得出了两条直线平行的代数特征(斜率相等)。

随后就是通过计算两直线的斜率,比较其大小来判断两直线是否平行。

在实际学习中,通过建立直角坐标系将几何问题转化为代数问题后,这是第一个通过代数运算进行两直线位置关系判断的问题。

对以后的学习有非常重要的影响。

学习指导
为保证学习顺利进行,听课者须掌握直线倾斜角的概念和斜率的定义,并能正确计算过两点的直线斜率。

学习过程中可随时暂停,进行思考,继续学习。

教学过程
直接给出两条直线,通过建立直角坐标系将几何问题代数化后,从两条直线几何位置的直观具体结合K=TANa,推导出两条不重合的平行线只要有斜率就会有斜率相等的结论。

再通过例题,练习加深理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